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九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十七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九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九十七卷目录

     天平山部汇考

      图

      考

     天平山部艺文一

      游天平山录       宋周必大

      游天平山记        明高启

     天平山部艺文二

      咏白云泉        唐白居易

      咏天平山        宋苏舜钦

      白云泉          范仲淹

      登天平山顶        范成大

      登天平山         明高启

      龙门            前人

      雨中过鸡笼山        前人

      大小石屋          前人

      飞来峰           前人

      五丈石           前人

      卓笔峰           前人

      游天平山          杨基

      照湖镜           前人

      金山            杜庠

      大小石屋          张羽

     天平山部杂录

     灵岩山部汇考

      图

      考

     灵岩山部艺文一

      游灵岩记         明高启

      灵岩记          袁宏道

     灵岩山部艺文二

      游灵岩寺        唐韦应物

      游灵岩          白居易

      忆春草          刘禹锡

      灵岩           明高启

      登涵空阁          前人

      灵岩山           吴宽

      岩灵怀古          王鏊

     灵岩山部纪事

     灵岩山部杂录

     灵岩山部外编

     九峰部汇考

      图

      考

     九峰部总论

      松江府志山志序

     九峰部艺文一

      神山铭         梁简文帝

      干山志         元杨维桢

      小昆山读书处记     明王世贞

      细林八咏序略        钱溥

     九峰部艺文二

      赠从兄车骑        晋陆机

      昆山           宋唐询

      前题           王安石

      前题           梅尧臣

      过横云山渡长谷      黄庭坚

      九峰行二首        元晏铎

      前题二首         明杨基

      于山夜泊          贝琼

      天马歌          莫如忠

      厍公山有序       陆琛

     九峰部纪事

     九峰部杂录

    山川典第九十七卷

    天平山部汇考

    苏州府之天平山

    “天平山”在苏州府城西二十里,其山巍然特立,群峰 拱揖,最为崷崒,盖一郡之镇山也

    天平山

    天平山

    按《方舆胜览》:浙西路平江府天平山,在城西二十里, 巍然特高,群峰拱揖,郡之镇也。杨备诗云:“人间多少 崄巇路,纵是天平还不平。”

    按《广舆记》:“天平山在苏州府城西,群峰拱翠,俗呼万 笏朝天”,郡之镇也。有白云寺。宋参政范魏公奏请赐 名,又有公之先垄在焉。

    按《图书编》:天平山考:天平山在县西二十里,吴之镇 山也。山腹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 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有卓笔峰、巾子峰、 五丈峰、石龟、照湖、镜、毛鱼池、大小石屋,盖因好事者 得名。山皆奇石,山半白云泉,为吴中第一水。《姑苏志》 云:“在支硎南五里,最多奇石。”今按:此山峰峦峭拔,石 皆林立,亦无树艺,由以“贤达”名也。

    按:《苏州府志山阜考》:“天平山在支硎山南五里,视诸 山最为”崒,其林木亦秀润。山多奇石,诡异万状,有 卓笔峰、飞来峰、五丈石、卧龙峰、巾子峰、毛鱼池、大小 石屋。其山顶正平,曰“望湖台”,即远公庵遗迹。上巨石 圆而面湖者,曰“照湖镜。”山半有白云泉,别有一泉如 线,注出石罅,尤清洌,曰“一线泉。”宋僧寿老始发之。有 古松蟉纠如盖者,曰“华盖松。”又有穿山洞、蟾蜍石、龙 头石、灵龟石及龙门南趾,有白云寺,范文正公祖墓 在焉。其西有笔架峰,其后群石林立,名“万笏林。”万历 间,范参议允临构为别业,台池亭馆,极一时之盛,今 亦废矣。其东为翁家山,为鸡笼山,连属金山。

    金山,亦天平支陇也。初名茶坞山。晋宋间,凿石得金, 易今名。杨循吉《金山杂志》云:“山故多羙石,巉巉高耸, 皆碧绿色,或至十馀丈,有壁立之势。其左有石,尤伟 而峭,或题其上曰‘最胜’,字径丈馀,相传五代隐士陆 遹所书,今为人斧去。又一石在山半,曰翻经,方石二 丈馀,平坦如砥。石梁一,横架两壁,脉理不联,无所根” 蒂。其下空洞通人行,或谓类天台石梁,因名“罗汉桥。” 泉一在石壁上滴,下池承之,冬夏不竭,名曰“珍珠泉。” 山顶上盘石有坎,阔三尺许,长二丈馀,深不可测,水 莹绿,大旱不涸,名曰“云濑。”其趾有育王塔、方石池、文 殊庵在焉。东南为牛眠崦。此山近为采石者破坏,循 吉所记,十不存一矣。

    “金碧山”在天平山东一里,牛头坞普贤寺后。

    秦台山在天平之右,与笏林相邻。巅峰大石,刻“秦台” 二大字,相传始皇游会稽尝登此,故名。一名晨台,又 名神台。其南则羊肠岭,岭右为白羊山,岭之南为赤 山,长可数里,土石多赭色。

    仰天山在赤山东,距天平不五里而近,旧名马鞍山。 宋范文穆公营墓于此,以近天平山,且慕文正为人, 故改今名。傍有觉岩寺,为文穆奉祠之所,今废。 按:《吴县志山川考》:“天平山在支硎山南五里。”

    卧云堂在天平山狮子岩下,范仲淹读书处。

    古松在天平山狮子岩下。自地崛起,甚怪。正中一干 耸拔如幢,延袤二亩,号“眠松。”张即之书“卧云”二字扁 之,云范文正公读书处也。

    晋给事中江纂墓在天平山下,地名上沙。未孙起卿 于其地获墓砖刻文略云:“纂养父谌,本父迺, 宋范文正公高祖履冰墓在天平山左麓。”

    范文正公祖墓,在天平山三让原。

    范师道墓在天平山寺西。《赵抃志》

    范成大墓,在天平山南上沙村公营,先陇时更名“仰 天山。”旧有觉岩寺,奉墓祀,后废。

    天平山庄,范参议允临所筑。

    云泉庵在天平山范文正公祖墓傍。宋庆历间,僧明 远建。元末毁,明永乐间再建,天顺间又毁,万历间,文 正裔孙惟一、惟丕重建

    天平山部艺文一

    《游天平山录       》宋·周必大

    五月丁亥早,范至能、颜休文相别于阊门外。唐致远 联舟绕城,望姑苏馆而过,八里至横塘,又数里至黄 山,又数里过木渎,遂至灵岩院。至能走价送熏香、松、 黄新茶,其简云:“来日登天平,须攀援至远公亭及诸 石屏处。”白云泉,名在《水品》,其色凝白,盖乳泉也。张又 新以虎丘石井,松江在第三第六而下,此泉未知如 何,试一别之。向寿老欲作亭泉上,及别筑远公亭寺 石上山路旁有石龟,极形似,向亦有名,近无知者。忠 烈庙具有文正以下画像挂壁谒之。丙辰早,升小车, 过天平下岭甚峻,约数里至白云寺,《图经》云:“唐宝历 二年置,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本远公道场”,今范文正 公功德院。寺有白乐天、苏子美、王君“玉、蒋希鲁诗刻, 欲因致远登山,而脚力顿疲,难之。然思至能简中语, 恐遗恨他年。”遂奋衣右转而上,酌白云泉,甚白而甘。 蹑石磴,至卓笔峰。峰高数丈,截然立双石之上,附着 甚卼臲,疑其将坠。馀如屏如矗,或插或倚,备极奇怪。 行十六七里,石愈众而力愈惫。乃循左径访石屋,三 面壁立,覆以二大石。少休,其中下至小石屋,一石覆 之。又下至飞来峰,高二丈,上锐下侈,微附盘石,前临 崖谷,兹其异也。又东下远公庵,一名“望湖台”,正直寺 后。又下至五丈石,以阁石上。次至头陀岩,有盖斜蔽 之。次至龟石,脊势隐起,名不虚得。此山大抵皆石也, 瑰形诡状,可喜可愕。今日适疲倦,又当暑,不能穷其 巅。然郡人能至予之所至者寡矣,况游客乎?归寺欲 拜文正及四子画像,坐待鱼钥,移时,乃至明日,盖文 正忌辰云。

    游天平山记        明高启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 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 指天平山而游焉。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 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 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 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循徂杙以上。山多 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撑拄,不可名状。复有 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 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 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 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 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 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 此,盖始及山之半矣。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 坐者、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啕者,怡然若有乐者。 怅然俛仰,感慨若有悲者。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 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余之力亦惫矣。顾后者不予继, 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 为地。拂水以坐,则岘之云浮浮,天之风飂飂,太湖之 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 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 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 谷唅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 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 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 也。于是采菊汎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 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士不能保其 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 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 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 请书之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书以 为记。

    天平山部艺文二

    《咏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 去,更添波浪在人间。

    咏天平山        宋苏舜钦

    “吴会括众山,戢戢不可数。其间号天平,突兀为之主。 杰然镇西南,群岭争拱辅。焉知造化意,不以屏天府。 清溪至峰前,仰视势飞舞。伟石如长人,聚立欲言语。 扪萝缘险磴,烂熳松竹古。山腰有危亭,前对翠壁举。 石窦落玉泉,泠泠四时雨。源生白云间,颜色若粉乳。 旱年或播洒,润可足九土。奈何但澄澈,未为应龙取。” 予方弃尘中,岩壑素自许。盘桓择胜处,至此快心膂。 养素聊自清,终甘食于虎。

    白云泉          范仲淹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 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游涧腾云飞,散作三日霖。 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

    闻之异丝竹,不合哀乐音。月明群籁息,涓涓度前林
    考证
    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徘徊不欲去,复发《沧浪》吟。”

    乃云“尧汤岁,盈盈长若今。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兹焉如有价,北斗量黄金。

    登天平山顶        范成大

    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藤各半仙。不敢高声天阙 近,人间漠漠但寒烟。

    登天平山         明高启

    “入山旭光迎,出山月明送。十里松杉风,吟醒尘土梦。 兹山凡几到,题字遍岩洞。阳崖树冬荣,阴谷泉下冻。 怪石立谁扶,灵草生岂种。白云蓊然来,诸峰欲浮动。 高鹘有危栖,幽禽无俗哢。凌藓知屐滑,披岚觉裘重。 尝登最上巅,远见湖影空。渔樵度溪孤,鸟雀归村众。 还寻老僧居,隔竹听清诵。慰我跻攀劳,为设茶笋供。” 几年历忧欢,造物若揶弄。迷途远山林,迟暮堪自讼。 难追谢公游,空发阮生恸。身今解组绂,明时愧无用。 闲持九节筇,访事疑狂纵。石屋秋可眠,山猿许分其。

    龙门            前人

    “龙门何峥嵘,此地表奇迹。山分两崖青,天豁一罅白。 知非禹功凿,想是鬼手劈。长为风雨关,开阖自朝夕。 深含未吐云,对峙不崩石。日光寒易倾,苔色阴更积。 只疑过此内,别与人境隔。”始窥已幽深,渐入尤险窄。 暗中把危藤,蜿蜒欲惊魄。僧留看古刻,敲火照绝壁。 晚闻松声号,胸若波浪激。不知神鱼飞,到此谁点额。 我当谒真龙,天门谬通籍。何必更区区,求为李膺客。

    雨中过鸡笼山        前人

    春云晻霭涧奔浑,风雨行人过一村。得似山家深竹 里,乳鸠啼午未开门。

    大小石屋          前人

    双崖立幽关,一洞开深宇。青嶂近为邻,白云闲作主。 不受杜陵风,可避河朔暑。华栋几回新,渠渠独千古。

    飞来峰           前人

    风吹蛾眉云,来依此山住。我来不敢登,只恐还飞去。

    五丈石           前人

    势危撑月堕,影瘦倚云平。仿佛华峰井,莲花一半生。

    卓笔峰           前人

    “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游天平山          杨基

    细雨濛濛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 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照湖镜           前人

    团团山上石。下照太湖影。如何一鉴中。三万六千顷。

    金山            杜庠

    阖闾城外翠微间,扬子江心白浪湾。踏破芒鞋踪迹 遍,始知人世两“金山。”

    大小石屋          张羽

    山根攒栋宇,檐棁势崚嶒。却许谁来住。闲云共老僧。

    天平山部杂录

    宋陈纯臣《白云泉书》:“惟胥台古郡,直西不三十里,有 山曰天平,山之中有泉曰白云,山高而深,泉洁而清。 倘逍遥中人,览寂寞外景,忽焉而来,洒然忘怀。碾北 苑之一旗,煮并州之新火,可以醉陆羽之心,激卢仝 之思。然后知康谷之灵,惠山之英,不足多尚。”

    灵岩山部汇考

    “吴宫” 旧地之《灵岩山》。

    “灵岩山”在今江南苏州府西南二十五里,一名“砚石 山”,乃吴王馆娃宫之故地也。下瞰太湖,远望洞庭,滴 翠丛碧,恍在白银世界中,真宇内奇观也

    灵岩山图

    灵岩山图

    按董览《吴地记》:“砚石山在县西门外,亦名石鼓山,有 琴台在其上。”

    按《太平御览江东诸山考》。“石鼓山。吴王离宫在其上。 越王献西施于此。山上有石马。望之若人骑。而石鼓 之名。不知自起。”

    按《方舆胜览》。“浙西路平江府。灵岩山在城西二十四 里,又名砚石山。吴王之别苑在焉。有馆娃宫、琴台响” 廊西“施洞,山顶有池,生葵莼,下瞰太湖,望洞庭两 山,滴翠丛碧,在白银世界中,亦宇内绝景。”山前十里 有采香径,因置“秀峰寺。”

    按《三才图会·灵岩山图考》:灵岩山即古砚石山,在吴 县西二十里,亦名石鼓山,阖庐养越美人于此,上有 两湖。《续图经》云:“砚石山顶有三池,一曰月池,一曰砚 池,一曰玩华池,虽旱不竭,盖吴时所凿也。山上旧有 响屧廊,其下有石室,俗传吴王囚范蠡之地。”又有 村。其山出石,可以为砚,盖砚石之名由此也。《吴郡志》 云:“登山见太湖,诸山在银涛中,亦宇内绝景。馆娃宫、 西施洞、响屧廊、香水溪、吴王井,皆其迹也。”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灵岩山即古砚石山,亦名石鼓 山。山椒有石鼓,鸣则有兵祸。”

    按《图书编》:《灵岩山考》:山即古砚石山。《吴县图经》云:“在 县西二十里,亦名石鼓山。”《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 置馆娃宫。”又云:“砚石去姑苏山十里,阖庐养越美人 于此。上有两湖。”《吴越春秋》云:“阖庐城西有山,号砚石, 高三百六十丈,去人烟三里。去吴县西三十里,上有 吴馆娃宫。”董览《吴地记》云:“吴王离宫在石鼓山,越献” 西施于此,有琴台在其上。《续图经》云:“砚石山西有石 鼓,故以为名。”

    按《苏州府志山阜考》:“灵岩山在县西三十里,高三百 六十丈,一名石鼓山,又名砚石山。”山连村。石可为 砚,故名。又名石射堋山。山之西北绝顶为琴台,可以 远眺。范成大谓“下瞰太湖及洞庭两山,滴翠丛壁,在 白银世界中者”是也。石壁峭拔,曰佛日岩。其中平坦 处为灵岩寺,晋司空陆玩舍宅为之,久废于火,仅存 一塔与僧舍数间耳。今南岳继起,弘储重建,梵宇一 新。山中有馆娃宫、西施洞、响屧廊、吴王井、浣花池、石 鼓、琴台等诸遗迹。此山数十里外望之即可辨。高启 曰:“灵岩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尤多奇石,近颇 为采石者残毁。山为苏城来脉,不宜锥凿,万历四十 一年,榷部马之骏召各山主,给价官买,勒石山中。” 按《吴县志·山川考》:“灵岩山在天平山南,高三百六十 丈,一名石鼓山,又名砚石山”,又名石射堋山,本吴王 离宫也。《越绝书》云:“吴王于砚石山置馆娃宫。”扬雄《方 言》:“吴人呼美女为娃”,盖以西施得名耳。山之西北绝 顶为琴台。自台而东为走马街。又东有池三:曰上方, 曰金莲,曰砚池。或曰砚池即浣花池。相传上方产葵 莼甚美,今不复生。井二:一曰吴王井,一曰智积井,皆 大旱不竭。井之阳为涵空阁。其西南石壁峭拔,曰“佛 日岩。”其中平坦处为灵岩寺,向废于火,仅存一塔,今 复建寺。塔前石壁耸起,为灵芝石。循塔南西上,有小 斜廊,砖址犹在,为响屧廊,亦曰“鸣屐廊。”吴王以楩梓 藉地而虚其中,西子辇行则有声,故名。东为百步街, 石龟、石罗汉在焉。街之尽为石鼓,大者三十围,其小 者半之。相传此鼓鸣则有兵。又石上有男女足迹,俗 呼为“吴王西施迹。”街之南为西施洞。《图经续记》云:吴 王囚范蠡处。洞右有牛眠石,前为出洞龙、猫儿石东 西为二找船坞,盖吴王潴水以戏龙舟之所。其下为 妙湛泉。

    “晋陆玩宅”即今灵岩山寺基。

    宋龙图阁学士徐林宅在砚石山下。

    “砚石山庄傍香水溪”,宋冯友能辟。

    馆娃宫,即灵岩寺基也。《吴地记》云:“阊阖城西有山,号砚石,在吴县西三十里。”

    西施洞:在灵岩山麓。

    “玩花台”在灵岩山。

    “玩月池”在灵岩山。

    砚池,在灵岩山。

    “琴台”在灵岩山。

    “吴王井”,在灵岩山,有二,一圆一八角犹存。

    响屧廊在灵岩山。相传吴王建廊,而虚其下,令西施 与宫人步屧绕之则响,故名。今灵岩寺圆照前小斜 廊即其址,亦名“鸣屧廊。”

    梧桐园在馆娃宫侧。夫差时童谣云:“梧宫秋,吴王愁。 采香径在香山傍。”吴王种香于香山,使宫人泛舟于 溪以采之。自灵岩山南望,一水直如矢,又名箭泾。 香水溪在吴故宫中,俗云西施浴处。一云吴王宫人 洗妆于此,故又呼为脂粉塘。古诗云:“安得香水泉,濯 郎衣上尘。”即此。

    希夷观在灵岩山下。宋绍兴间,咸安郡王韩世忠建, 今废。

    桴庵在灵岩山塘南,其邨多植桃,名为“小桃源。”道人 吕毖筑室于此,取度人之意,故名。

    灵岩山部艺文一

    《游灵岩记         》明·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 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 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 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 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 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 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 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启吴人游此 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蒐剔,如鄙予之陋者。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其客十 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 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 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遁,然后知于此山 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 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 命客皆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 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多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 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 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心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 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 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 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 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 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灵岩记          袁宏道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 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石池也;一八角 井,月池也。周遭日光如镜,细腻无驳浊,有泉常清,莹 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挈军 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寒烟衰草而 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或曰即玩花池也。 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 内绝景。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 每冲飙至,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佩钗钏 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瞪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 施履迹》,余命小奚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碧𫄷湘 钩,宛然石发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消心死,色之 于人甚矣哉!山下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 唐突,或云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谓予言:“其下洼处 为东西昼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 前,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 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米氏《砚 史》云。“村石理粗,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以 此。然在今蒐伐殆尽,石无复佳者。嗟乎!山河绵邈,粉 黛若新。椒华承彩,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谁作双 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 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 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 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伯”;蜀宫无倾国之 美人,刘禅竟为降主。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有 湛卢之藏,潮无鸱夷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灵岩山部艺文二

    《游灵岩寺        》唐·韦应物

    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不知临绝槛,乃见西江流。 吴岫分烟景,楚甸散林丘。方悟关塞渺,重轸故园愁。 闻钟戒归骑,憩涧惜良游。地疏泉石狭,春深草木稠。 兹焉赏未极,清景期杪秋。

    游灵岩          白居易

    娃宫屧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二三月时但草 绿,几百年来空月明。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 处行。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直自当时 到今日,中间歌吹久无声。

    忆春草          刘禹锡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 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灵岩           明高启

    闲上高台望下方,渔村樵坞尽苍苍。倾城人远苔生 迳,归寺僧稀叶满廊。云散池边流塔影,雨来阁外失 湖光。废兴皆幻何须问,独自吟诗送夕阳。

    登涵空阁          前人

    滚滚波涛漠漠天,曲栏高栋此山巅。置身直在浮云 上,纵目长过去鸟前。数杵秋声荒苑树,一帆暝色太 湖船。老僧不识兴亡恨,只向游人说往年。

    灵岩山           吴宽

    三十年来续旧游,暮春时节水西头。前朝古迹终难 灭,半日浮生得自由。鸟下林间双白羽,山横湖上两 青沤。笛声忽自琴台起,落日都忘滞彩舟。

    灵岩怀古          王鏊

    夫差伯业今何在?香径鸣廊鹿自游。天际青山环故 国,夜深明月在荒丘。涛声不尽英雄恨,草色犹含粉 黛羞。莫谓吴宫多怅望,今来古往亦悠悠。

    灵岩山部纪事

    《越绝书》:“吴人于砚石置馆娃宫。”

    《吴地记》:“灵岩山馆娃宫傍有石鼓,大三十围,其鼓有 兵则鸣。晋隆安二年,贼孙恩作乱,鼓鸣。”

    灵岩山部杂录

    《太平御览》刘达注《吴都赋》引扬雄《方言》云:“吴有馆娃 宫,吴人呼美人为娃。”今吴县有馆娃乡。

    《吴县志》:周泰伯墓在灵岩山西北麓敕山坞,前代屡 有敕赠,故名又呼赤山。其地有三让原、至德乡。按《吴 越春秋》云,“泰伯葬梅里平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 “在吴县五十里梅里村鸿山上,去泰伯所居城十里。” 汉刘昭云:“无锡东皇山有泰伯冢。”《王文恪碑》云:“在无 锡县板村,去梅里不二里而近。”泰伯之墓,究无定焉。

    灵岩山部外编

    《宣室志》:唐元和初,有长乐冯生者,家于吴,以明经调 选于天官氏,是岁见黜于有司,因侨居长安中。有老 僧鉴其名者,一日来诣生,谓生曰:“‘汝,吾姓也’。因相与 往来近岁馀。及冯尉于东越,既治装,鉴师负笈来告 去。冯问曰:‘师去安所诣乎’?鉴师曰:‘我庐于灵岩寺之 西庑下且久,其后游长安中,至今十年矣。幸得与子 相遇,今将归故居,来告别。然吾子尉于东越,道出灵 岩寺下,当宜一访我也’。”生诺曰:“谨受教。”后数月,冯生 自长安之任,至灵岩寺门,立马望曰:“岂非鉴师所居 寺乎?”即入而诣焉。时有一僧在庭,生问曰:“不知鉴师 庐安在,吾将诣之。”僧曰:“吾曹数辈,独无鉴其名者。”生 始疑异,默而计曰:“鉴师信士,岂欺我耶?”于是独游寺 庭,行至西庑下,忽见有群僧画像,其一人状同鉴师, 生大惊曰:“鉴师果异人也,且能神降于我。”因慨然泣 下者久之。视其题曰:冯氏子,吴郡人也。年十岁学浮 图法,以道行闻,卒年七十八。冯阅其题,益异之。 《太平广记》:歙州石鼓山有石如鼓形,又有石人、石驴。 俗传石鼓鸣则驴鸣人哭,而县官不利。后凿破其鼓, 遂不复鸣

    九峰部汇考

    云间之九峰

    松江之山,九峰最著,散于华亭、青浦二县,而三泖映 乎其北。支脉所及,或林麓相连,或溪壑相间。其第一 峰为凤凰山,第二峰为厍公山,第三峰为佘山,第四 峰为神山,第五峰为薛山,第六峰为机山,第七峰为 横山,第八峰为天马山,第九峰为小昆山。要之,缺一 山不足为奇,举一峰无以尽胜。“故他山皆用分考,而” 此山则用《合考》云。

    九峰图

    九峰图

    按《三才图会》:《云间九峰图考》:机山在府城西北二十 里,因郡人陆机得名。山下有村曰“平原”,亦以机为平 原内史故也。

    凤凰山在府城北二十三里。据九峰之首,延颈舒翼, 宛如凤翥,故名。华亭有九峰,为邑之胜,此其一也。 横云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三里,一名横山。或云因陆 机弟云易今名。山顶有白龙洞,潜通淀湖,深不可测。 佘山在府城北二十五里。旧传有姓佘者养道于此, 因名。东西二峰,延亘数里,招提兰若,隐见其中。土宜 茶,有,泉名《洗心》甚清洌。

    细林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旧名“神山。”唐天宝间 改今名。

    昆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陆氏之先葬此,后生机 云。时人比之“昆山出玉”,因以名山。

    干山在府城北二十九里。旧传吴干将铸剑于此,因 名。又以形如天马,亦名天马山。山南旧有圆智寺。 簳山在府城北四十里。旧以土宜竹箭而名。下有骆 驼墩、干将试剑石。又有玉窦泉、雨华洞,山形虽小,而 游览者众。

    小横山在横云山东。由绝顶至东北,皆峰峦隐起,壁 立数仞,色尽赭,游人呼为“小赤壁。”尽壁斩然一罅,如 虎丘试剑石状。前有石可踞坐,下瞰小涧,亦九峰奇 绝处也。

    按《松江府志山川考》:“昆山在府西北二十三里长谷 之东,陆氏之先葬此。后机云兄弟有词学,人以为玉 出昆冈,因名山形圆秀而润,傍无附丽,望之如覆盎 然。苏县名昆山,义取乎此。因其地有马鞍山,俗误为 崑,松人遂以小崑自名,其实非也。晋陆士衡诗云:‘仿 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又潘尼赠陆机诗云:“昆山何 有?有瑶有珉。穆穆伊人,南国之纪。”则名已在机云前 矣。登者从西北攀跻而上,有阁宏敞,可眺泖湖,其半 有读书台、婉娈草堂、白驹泉,僧供二陆先生主于佛 殿之西轩。其巅为泗州塔院。三圣阁下瞰大泖,在几 席间,梵灯渔火,隐见于苍烟杳渺中,兹山兼以水胜 也。

    《征北遗碑》在昆山。

    二陆故居在昆山之阴。元至正间,邑人曹庆孙访其 故址,请于行省,建“二俊祠。”四川刘子青撰记,并为辞 歌以祀焉。

    “二陆祠”“乞花场”在昆山。

    横云山在昆山东北,本名横山,天宝六年易今名。或 云以陆士龙名也。山多古墓,胜国时尝遭发掘,获器 物甚多。《辍耕录》所记古铜水滴号“神人狮子”者,亦出 于此,盖陆氏物也。其巅有白龙洞,潜通淀湖,深不可 测,下有祭龙坛,岁旱祷焉。宋皇祐中,浙西旱蝗,华亭 令吴及祷于此,立致甘澍,蝗不入境。今山阳采石阙 然成洼,如失面目。近岁府同知张什下令禁之。然山 民力田不给,以石为生,未能止也。

    山中古冢累累,世传以为多,晋陆氏所葬。元至正二 十四年,有封姓者发一冢,砖上有“太元二年造”五字。 按太元乃东晋武帝时,计九百十馀年矣。冢中得古 铜器二百馀,内一水滴,长五寸,高四寸,作狮子,昂首 轩尾走跃状。一人面部方大,髭髯飘萧,骑狮子背,左手握无底圆桶,右手臂鹰脑。心为窍以安吸子。吸子 顶微大,正盖脑心,俨一席帽,古人衣褶及狮鹰毛羽, 种种备具,通身青绿,吸子浑若碧玉,其制作非晋人 所及,知为汉器无疑。或即陆氏所殉葬也。

    白龙洞。

    横云《草堂》。

    机山在横云后,南北相望,以陆士衡得名。山下有平 原村,亦以机为平原内史也。前有陂泽,人家散布汀 岸,隐然若图画云。《图经》云:“昆山之北,又有机云两山, 以兄弟得名。”

    平原村广百亩,涧居其半,多苇蓼蒹葭之属,海鸥出 没,渔子往来,曲径小桥,萦回窈窕,若不可测。何孔目 元朗望平原村有句云:“平原胜业久蓁芜,独有青山 枕碧湖。水满野塘花自发,云迷别浦鹤相呼。”张世美 亦有《吊平原村赋》。

    干山在机山东。有水纡回,从横云来,经山下北去郡 诸山之最高大者,以形如天马,称为天马山。其曰干 者,或传干将曾此铸剑,旧《图经》则云“有干姓者居此。” 《圆智寺记》亦谓山后皆干氏所有,故名。山上多琳宫 梵宇,春时游人甚盛,画船鼓吹,遥从绿野细水中来, 纚纚不绝。岳祠之侧有来鹤轩。其西穿堂当小山,石 壁若屏障然。右瞰泖湖,一白万顷,凭高凝伫,恍然如 隔世外云。山顶有双石鱼,相传风雨化去。其胁有泉, 游人掬以沬面,云能明目。山中有圆智寺,旧为二陆 草堂,即士衡读书处。又有双松台、餐霞馆,浮屠七级, 登览者极江海之观,故称“干将”,为九峰之甲云。 龟山祠在天马山下参亭旧有杨龟山先生祠,宋时 建。郡人林至从游晦翁先生之门,刻有《龟山答问录》, 疑祠即林建。山下杨氏向系龟山后,世守其祀,改名 “十忠祠。”

    五先生祠在龟山。

    细林山在卢山南,旧名神山。唐天宝间易称细林山。 元时仙人彭素云遍游名山,至武当,遇张真人于紫 霄宫。素云执厨汲水,苦行三年,得授接神链气之旨。 洪武十四年,至此居焉。二十七年八月旦起,沐浴更 衣,趺坐而逝。七日颜色如生。又旧有“神鼍仙馆”四字, 是吕纯阳书,笔法奇异。明嘉靖间为太守吴黄州取 去今榜,盖临本山。有元旌义士夏椿墓,上有石碑,有 素翁仙冢,有石洞,云出其中。有崇真道院及晚香亭, 今废。明万历时,郡人张之象于道院侧创四贤祠,祀 张季鹰、陆士衡、士龙、顾野王。又按梁简文帝有《神山 铭》,其序曰:“神山本名秀林山。”则秀林乃此山之旧名 也。

    甘白泉:在东麓。

    佘山在卢山东北,由神山塘折而东,旧传有佘姓者 养道于此,故名。按《吴兴志》亦有佘山,上有东汉佘将 军庙,好事者遂指此为东佘云。其高与干山等,东西 二峰延亘数里,招提兰若隐见其中,望之秾郁深秀, 远近皆宜。惟自富林八曲以入,尽得其胜。土宜茶,有 泉名洗心,甚清洌。《云间通志》云:“佘山高八十丈,周一” 十八里。上有三庵,中为灵峰庵,今昭庆、慧日两寺;西 庵今宣妙寺;东庵今普照寺。有秀道者塔,有山月轩, 有金沙池、芥子庵、虎树亭。东山多奇石,明征士陈眉 公先生隐于此。自名其居为“神清之室”,为“顽仙庐”,其 上为高斋。折而北为清微亭,亭之下为水边林下,水 石俱胜,今渐芜没矣。

    薛山在佘山东,中限一水。《吴地记》:“昔薛道衡居此,因 名。”山下尝掘地得石,志曰“玉屏山”,形亦肖,故又称玉 屏山。下有罗池,产藕甚佳。

    凤凤山在郡城之北。《图经》云:山之镇曰凤凰,以其据 九峰之首,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名。东枕通波,西连 玉屏,山形修峻,孤起无附,陟半岭则外山拱揖,如奥 区焉。左有青壁,高数十仞,如削成。其上有虬松古藤, 苍森可爱。有二泉,曰凤凰,曰陆宝。故陶九成有“丹泉 陆宝秘精灵”之句。卫宗武《秋声集》云:“吾郡诸山,以杭” 之天目为祖。凤凰东飞,来自虎林。虎林有凤凰山,故 以云间为小凤。陈文节诗云:“小凤梳翎倚碧天”者此 也。山下有锦溪桥、庆阳院。

    厍公山:在凤凰山南,与陆宝山隔溪相对。昔有厍公 隐此,因名。山周一里,高七丈,实凤山之附庸也。土宜 盆盎,可栽兰竹。

    按《青浦县志山川考》:松江之山三十有二,而九峰特 著,在唐宋未之名也。始见《九峰清气集》品第于凌岩 诸公。盖元多高贤,搜寻佳山水,相与咏歌。杨铁崖云: “青螺九点,出没于霏微空翠中,雨晴朝暮,一苇可航。” 陶南村云:“长谷以东,通波以西,九山离立,如幽人冠 带拱揖状。”此九峰所以称也。青之为邑,实分其五,层 峦叠嶂,攒青拥翠,相为蔽亏,则一邑风气攸聚焉。 自凤凰至昆冈,相距二十里,约一二里或三四里,即 一峰。体势联亘,游者忘倦。

    凤凰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为第一峰,东枕通波塘西连薛山,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名。中有青壁,高数 十仞,上多虬松寿藤。

    厍公山,在凤凰山南,为第二峰,周一里,高七丈。昔厍 公隐此,因名。

    《揽德坡》对《凤凰山》,

    佘山在县南十八里,为第三峰。由神山塘折而东,高 八十丈,周一十八里,传有佘姓者养道于此。按《吴兴 志》上有东汉佘将军庙,或遂指此为东佘焉。东西中 三峰绵亘,其高与天马等,而广倍之。中有洗心泉、玲 珑岩、堕驴坡、叫月崖。东多奇石,一转入胜。陈眉公旧 隐处,自号白石山樵。

    辰山在卢山南,一名“神山”,为第四峰。唐天宝间,改称 “细林山”,又称“秀林山。”元时仙人彭素云栖此,构崇真 道院。今增造玉皇殿,香火日盛。傍接九峰草堂。游人 历九峰者,画船箫鼓从《富林》八曲而来,辄依依不忍 去。中有仙椅峰、锦涛峰、碍云石、甘白泉。

    薛山在佘山东,为第五峰,高九十丈,周七里,一名“玉 屏山。”山下有罗池,今涸。

    《机山》为第六峰。

    《横云山》为第七峰。

    《干山》一名“天马”,为第八峰。

    昆山为第九峰。以上四峰俱不在本县境内,附载于 此。

    九峰部总论

    《松江府志》

    山志序

    府境诸山,自杭天目而来,累累然隐起平畴间。长谷 以东,通波以西,望之如列宿排障,东南涵浸沧海,烟 涛空翠,亦各极其趣焉。而九峰之名特著。九峰中惟 天马、佘山最高,玉屏斯下矣。昆山又下于玉屏,此有 目所见也。《旧志》称“干山七十丈,玉屏九十丈,昆山乃 一百五十丈。”岂其然乎?故不计其丈尺。机山最西北 云去府二十里细林,近东南乃二十五里。况竹屿、浮 苏,在沧波浩渺中,谁能测之?故不详其道里,然其概 亦略可见矣。

    九峰部艺文一

    《神山铭         》梁简文帝

    序曰:神山本名秀林山,或称辰山,在华亭西北二十 馀里,僻居一方,虽非巨丽,未经标品,而自古神仙,往 往托迹,实震旦之灵阜也,余以机暇,结驾游衍,览兹 佳胜,眷焉有怀,乃作铭曰:“阁号天井,山称地维,碧鸡 金马,越渎梁池,怀灵蕴德,孕宝含奇,此亦仙岫,英名 远攡,昔有莺窟,不烧净土,迈彼高踪,构兹法宇,引叶 成帷,即树为柱。石砌危横,崖阶斜竖。白𪩘途远,丹源 路深。长林万顷,伟木千寻。竹窗看博,松间听琴。捐芬 荡累,散赏娱襟。大通元年岁次庚午春三月十五日 题写。”

    干山志         元杨维桢

    华亭地,岸海多平原大川。其山之联络于三泖之阴 者十有三,名于海内者九,其一曰“干将”者,九之甲也。 世传夫差冢,干将其山,故云。其形首昂,脊弓,肩髀礌 礧状马,又云天马焉。至正癸卯四月十有八日,横铁 生洪祥驾黑楼舟,邀余出南关,泛白龙堆北行,过沈 泾,至皇甫林西小溪,蛇行六七里,抵山麓,命谢公屐 跻峻磴,及半山,休松溪丹室道士郭某作茗供,题诗 壁间。更肩舆上绝顶,藉盘石踞坐,视众山累累如子 立膝下,佛宫梵宇离立于旁,瓦次鳞鳞,杂出丛树间, 桑丘麦亩,连绵错绣,俨然辋川画苑也。鸟有婆饼焦 者,时声于耳,泠风锵然起松雨,滴衣帽,使人肌骨惨 懔。下山欲之外氏张景良请移舟旋山而北若干步, 斗折三矢。地怪石夹插,类剖蚌拔土特起,类跳狼躩 虎。木皆鸾回凤翥,悬碧萝如缕索。有轩四楹,名“萝窗。” 扫榻就坐,窗洞开,野香袭人若芝术。良父梓山公出, 肃客宴客于轩,复出子罗拜,公躬奉觞为予寿。予复 觞之曰:“劫灰一吹,十年无地不焦砾;公独在,不劫地, 又时与高人韵士徜徉山水,为东南之庆,人所谓福 地非耶?”于是主宾交欢,酒不为量,颓然就醉,不觉日 在牖西。于是夕,宿东崦曹氏精舍。明日,放舟山南,访 黄五全不值。又沿流经石氏家,邂逅捉月。时李公彬 邀予宴蠢石轩笴隐生。余谨陪饮,赋《蠢石》诗,书于东 窝,夜乘月归

    小昆山读书处记     明王世贞

    昆山为吴属邑,中有山岿然,以是得号,故老云,此马 鞍山也。去华亭之西南十八里,乃真为昆山。今以崑 山之为邑,故辱之曰小昆山。是故娄侯陆逊之孙机 云所读书处也。然其大实不能当马鞍山之半,而又 以地偏而水迂,不为使辀游桨之所便习。今年丙戌 春,友生徐孟儒、陈仲醇游焉。其址蚀民居,逶迤而上, 至半岭,而有佳木美竹之属,其胜始露。更上数十武 为石塔,而郡之所夸九峰三泖者悉归焉。二子乐之, 挟塔僧而下,与偕。东过一庄墅,楚楚僧曰:“是乡老陈 姓之室也,业且售之,无为主者。”问其值,止可三十金。 二子曰:“士衡不云乎:‘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即此 地也。夫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请售”其地而祠之,置 丙舍,以岁时赓和,读书其中。太仓王辰玉闻而欣焉, 为助其不给,乃稍稍更饰之。其居前俯清流,左右垒 黄石为短垣,其阳独阙,树槿藩之,曰“槿垣。”中有堂三 楹,颇整靓,斑竹千竿拥之,苍翠袭几席,曰“湘玉堂。”侧 室蕉数本辅之,曰“蕉室。”中奉二陆主,又曰“二陆香火 处。”祠之后左偏石岩,高可数十丈,空阔瑰奇,石楠十 馀树覆之,石皆作紫绀色,曰“赭石壑。”竹后小池,蜿蜒 至屋角而尽,𬞟藻空明,鯈鱼出没,曰“蝌蚪湾。”出槿藩 门,则所谓清流者。其浅可以菱,菱熟则红如夕霞,曰 “红菱渡。”渡之东,板桥横焉。左右多垂杨,曰“杨柳桥。”稍 折而东,堰水一区,方广三亩,驯鹤浴之,没不能胫,曰 “洗鹤溪。”斑竹之馀势,上延山椒,芟其繁者,得地而亭 曰“花麓亭。”湘玉堂之阳与祠之左,为广场且六亩,二 子念欲杂莳诸花卉实之,而橐装涩矣。乃自草疏,请 诸戚执曰:“为我涂泽此石者花,为我映带此水者花; 为我挽客趾者花,为我娱二陆先生之灵者花”即捐 花而惠之,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称意而已。俟花成,当 目之曰《乞花场》。场之右有方井,洌而甘,亦前目之曰 《浇花井》,而属山人为记。夫以二子之所偶游,而得真 昆山;以昆山而得二陆之遗踪。于千载之后,起衰魄 腐骨而声施之,久绝之血嗣一嘘而荧然复睹香火。 兹非文士厚幸哉!虽然,艺文一技耳,能使千载之后 若新,而况不但为艺文者“又当何如也?”于是呼笔纪 之,而致《花十种》于场。

    细林八咏序略        钱溥

    山有元旌义士夏椿墓,上有记。石为义士古碑。有仙 翁彭素云墓,为素翁仙冢。有石洞窈而深,云出其中 为洞口春云。有溪潭,澄澈如鉴,人于此泛月,为西潭。 夜月有石井,源深色莹,大旱不竭,为丹井灵源。有石 滩漾沙,日光射之,星点点如金,为金沙夕照。有道院 曰崇真,居民听其钟声以为作息,为崇真晓钟。有亭 曰“晚香”,夏友文莳菊之所。亭废而基存,为晚香遗址。 陈君廷壁列为八景,缙绅王逵、姚绶、卞荣、张弼、曹时 和时中、张宁、周鼎次第咏之。

    九峰部艺文二

    《赠从兄车骑        晋·陆机》

    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翩翩游宦子,辛苦难为心。 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 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感彼归途艰,使吾怨慕深。 安得忘忧草,言树背与襟。斯言岂虚作,思鸟有悲音。

    昆山           宋唐询

    昔有人如此,兹山得美名。岩扃锁积翠,谷水断馀声。 乔木今无在,高台久已倾。如何嵩岳什,独咏甫侯生。

    《前题》
    王安石

    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崖风兴穴木,清越有馀声。 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欹倾。不如鹤与猿,栖息尚全生。

    《前题》
    梅尧臣

    陆氏几世祖,葬此生令名。犹如产美璞,遂尔传嘉声。 寒岩蓄奇秀,源水日弃倾。何言千载间,二子不复生。

    过横云山渡长谷      黄庭坚

    “云横疑有路,天远欲无门。信矣江山美,怀哉谴逐魂。” 长波空泳泛,佳句洗眵昏。谁奈离愁得,村醪或可尊。

    九峰行二首        元晏铎

    三径重开书屋,九峰旧隐人家。欲辨武陵春色,溪流 泛出桃花。

    其二

    曲径沿流上下,苍苔白石磷磷。落日惟闻啼鸟,空山 更少行人。

    《前题》
    二首         明杨基

    九峰山头白云飞,飞来化为游子衣。游子思乡去不 返,青天漫漫白日晚

    其二

    怅怅天河水,夜夜往南流。欲知何处去,流向九峰头。

    干山夜泊          贝琼

    一水疑无路,才通艓子舟。连山分秀色,绝境散穷愁。 行与月相逐,卧看天倒流。野人应不识,林鸟自相求。

    天马歌          莫如忠

    天马由来出西域,騕袅何因至南国。闻道渥洼产此 奇,牧向天闲自重译。七宝装成立仗仪,千金比价连 城璧。尔时意气抑何雄,弃置一朝曾莫惜。脱衔卸辔 溷泥途,不走不鸣亦不食。我行见之一怃然,独立山 头心悚惕。古今神物本难驯,不见秦王昔鞭石。须臾 莫遣五丁嗔,拔却云根去超轶。还言税驾阆风巅,天 长海阔知何极。

    厍公山有序       陆深

    晨登厍公山,山形如轴,正当凤喙。《地理家》云:“丹凤衔书。”

    丹凤衔书下九霄,分明形胜见山椒。先秋古树苍黄 出,映日高峰紫翠摇。税地浇花人未老,买船载酒路 非遥。经行更爱清溪曲,若个淮南苦见招。

    九峰部纪事

    《松江府志》:“唐高祖武德四年,杜伏威遣将王雄诞击 李子通,子通降。贼帅闻人遂安据昆山,无所属,雄诞 以昆山险隘,难以力胜,乃单骑造城下说谕,遂安感 悦亦降。”

    元孙稷,字长庆,郡人。言行谨饬,尝举为文学。官兵兴, 遂不仕,筑室于横云山之支陇,名其居曰:“小山”,招隐 读书卖药以终老焉。时人高之。

    明嘉靖四十年夏五月癸酉,佘山麓九蛟并起,大雨 彻昼夜,平地水深丈馀。

    黄鉴字明夫。结茅干山,曰“八峰小隐”,游息其中,海内 求一见而不可得。年九十六卒。门人钱福为之传。

    九峰部杂录

    《松江府志》:元陶宗仪曰:“长谷以东,通波以西,九山离 立,如幽人冠带拱揖状,此九峰所以称也。”

    明《董纪》曰:“松江之山,三十有二,而九峰特著。”

    董其昌曰:吾松之《山机》云:“以古贤名为名。锺、贾、卢、佘, 以居人姓为名。干山以干将名。北簳,以竹箭名。凤凰 天马,以鸟兽为名。神山原名辰山,在诸山之东南,次 于辰位,今作神者讹也。”

    二陆草堂:相传二陆读书处。机、云少齐名,兄弟相师 友。机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静习十年。太康末,乃 与弟入洛。故郑曼季赠陆云《鸳鸯篇》曰:“鸳鸯,美贤也。 《诗》云:‘鸳鸯于飞,在江之涘。和音交畅,拊翼双起。朝游 兰池,夕宿兰址。清风翕习,有波兰𦶜。凌云立厉,载翔 载止’。”

    《青浦县志》旧志云:“有城山,周环如城,故名。”又云:城山 高八十丈,与佘山等,今无可考。或曰,佘山前一支回 绕若墙,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