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八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十一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八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八十一卷目录

     锺山部汇考

      图

      考

     锺山部艺文一

      锺山游记        元胡炳文

      游锺山记         明宋濂

      新拓广庭可见锺山及冠松斋记

                   冯梦祯

      锺山部艺文二

      游锺山大爱敬寺      梁武帝

      锺山解讲          萧统

      游锺山应西阳王教五首    沈约

      奉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萧子显

      奉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刘孝绰

      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刘潜

      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陆倕

      登锺山下峰望        虞骞

      登锺山宴集望西静坛     吴均

      游锺山之开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笔赋诗

                  陈释洪偃

      送韦邕少府归锺山    唐李嘉祐

      锺山晚步        宋王安石

      同王胜之游蒋山       苏轼

      送上人游锺山      元黄镇成

      锺山二首         明太祖

      锺山赓吴沉韵        同前

      锺山云           同前

      侍宴锺山应制        刘基

      锺山           杨维桢

      锺山应制         詹同文

      集臧晋叔希林阁赋得雨中锺山春望

                   柳应芳

     锺山部纪事

     锺山部杂录

     钟山部外编

     三山部汇考

      图

      考

     三山部艺文

      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    宋鲍照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齐谢脁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李白

      宿三山听江楼经落星冈李白换酒处

                  明黄姬水

      三山           王守仁

      三山           金大舆

      登三山           俞彦

    山川典第八十一卷

    锺山部汇考

    明孝陵之锺山

    锺山在今江南江宁府城东北朝阳门外。其山一名 “蒋山”,一名“金陵山”,又名“紫金山”,又名“圣游山”,又名“北 山”,又名“神烈山。山高一百五十八丈,周回六十里,明 太祖陵在焉。”

    锺山图

    锺山图

    按:徐爰《释问略》:“建康北十馀里有锺山,旧名金山。汉 末,金陵尉蒋子文讨贼战亡,灵发于山,因立蒋侯祠, 故世名蒋山。”

    按山谦之《丹阳记》:京师南北并有连岭,而蒋山独隆 崛峻异,其形象龙,实扬州之镇也。孙权葬山南,因山 为名,号曰“蒋陵。”

    按《金陵地记》,秦始皇时,有望气者曰:“金陵有天子气”, 乃埋金玉杂宝于锺山,凿秦淮以断其脉,因名曰秣 陵。

    按李昕《九域志》:“锺山,晋永嘉元年,因山有大钟,从上 坠水中,验铭是秦时乐器,因以命名。”

    按《太平御览地部》蒋山,《舆地志》曰:旧名金陵山,因此 郡名金陵。徐爰《释问》曰:“诸葛亮以为锺山龙蟠,即蒋 山也。”《金陵图》曰:“‘后汉末,蒋子文为秣陵尉,逐盗锺山 北,为贼伤额而死。尝谓青骨死后当为神。至吴大帝 卜都,子文乘白马,执白羽见形,故令史白吴王,为立 庙,不尔,百姓当大疫’。大帝犹未信。又翊日见于路曰: ‘当令飞虫入人耳’。”后如其言,帝乃立庙锺山,封子文 为蒋侯,改为蒋山,即此是也。《梁书》云:“武帝时,旱甚,诏 于蒋山神求雨,十旬不降。帝怒,命载荻焚庙,并其神 影,白日开朗。将火起,当神上忽有云如伞盖,须臾骤 雨,台中宫殿皆自震动,帝诏使停。”《金陵地记》曰:蒋山 本少林木,东晋令剌史罢还,种松柏五十株。又曰:周 颙,字彦伦,隐居蒋山。出为临海令,罢还都,欲游旧居。 孔稚圭作《北山移文》以讥之曰:“锺山之英,草堂之灵。 驰烟驿雾,勒移山庭。”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蒋山在建康府上元县西 北十八里,唐置蒋州,蒋子文庙立于锺山,封为蒋侯, 因改为蒋山。”《江表》:“上巳常游于此,为众山之杰。” 按《方舆胜览》:江东路建康府,“锺山,在上元县东北十 八里。”

    梁昭明“读书台”在蒋山定林寺后北高峰上。

    蒋山寺,去城十五里,太平兴国寺西。有“木末轩”,王介 甫命名。俯视岩壑,虬松参天,为上江之绝景。

    按《芥隐笔记》:“钟山本少林木,宋时使诸州刺史罢归 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焉。”山之最高峰有 五愿树。树,柞木也。元嘉中,百姓祈祷,率有验。锺山最 秀者屏风岭,巧石青林,幽邃如画,在明庆寺前。山之 东有八功德水,在悟贞庵。又宝公塔西二里有洗钵 池。兴国寺有道光泉、宋熙泉,近宋熙寺之侧。寺东山 巅有定心石,下临峭壁,四百馀步,有白莲庵。又北高 峰绝顶有一人泉,仅容一勺,挹之不竭,皆山之胜处。 按《三才图会锺山图考》:“锺山在府东北,周回六十里, 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吴大帝为立庙,封蒋 侯。大帝祖讳锺,更名蒋山,齐周颙隐此。其山磅礡奇 秀,比诣山特高。孝陵所奠,缇垣绛阙”,翠柏万树。肃入 礼成,见郁葱王气,隐隐起万树之间。

    “灵谷”,即锺陵东麓也。入禅林,行五里,松下虬枝,蔽亏 天日,鹿呦呦千百为群,狎客而过。上无梁殿,击景阳 钟。殿皆瓴甋,作三曲,不设椽桷。锺制朴而平唇,望之 知有古色。殿右一哑锺,敕置于风日之下,前朝选入 为禁锺,不鸣,归之则鸣于寺中。下殿试响,墀入,过琵 琶街,拍手试之,良如弹丝云。其下多叠瓮,乃梁昭明 太子读书处。绕廊观吴伟画壁,已蚀不存。入塔礼志 公,犹肉身也。左立一异香,如凤目,倚以锡杖,婆娑竟, 乃引至八功德水,掬而饮之。昔法喜祷求西域阿耨 池,以七日得之者。梁以前尝取以给御案,故在峭壁 寺东。自迁志塔,水从之而涌,旧池遂涸。

    按《江宁府志山川考》:锺山在东北朝阳门外。《志》云:东 连青龙山,西接青溪,南有钟浦,下入于秦淮。北接雉 亭山,明孝陵在焉。嘉靖中,诏改为神烈山。周回六十 里,高一百五十八丈。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锺山龙蟠。” 指此。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事于此。孙吴改名 蒋山,又名金陵山,又名紫金山。晋元帝未渡江时,望 气者云:“望之常有紫气。”又名圣游山,又名北山,即南 齐周颙隐处。孔德璋作《北山移文》者,两峰秀起,北一 峰最高,其巅有一人泉,细流不竭。循泉西为黑龙潭, 曾有龙现。其上,为太子岩,又名昭明读书台。岩西有 岘曰栽松。《舆地志》云:蒋山本少林木,东晋令刺史罢 还,栽松百株。宋时令刺史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 有差。曰“杨梅岩”,曰“头陀岭”,缘蒋祠有玉涧。其崇冈曰 “孙陵”,宋九日台在焉。峰之秀者曰“屏风岭”,后曰“桂岭”, 碧石青林,幽阻深靓。其东曰“道士坞”,即陈宣帝礼元 靖臧兢处。

    道卿岩宋叶清臣游此,故名。

    八功德水在其下。旧《志》云:在悟真庵后。一清、二冷、三 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痾。自梁以来,尝取此 供御。案《梅摰亭记》: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寓锡于此。 山中乏水,有庞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渴欲饮, 措之无难。俄一沼沸出。后有西僧至,云本域八池,已失其一。洪武间迁寺东麓,旧池遂涸。从寺东马鞍山 下通出。宣德间水竭。正统元年久旱,又涌出如初。 西折为桃花坞。道光泉,宋熙宁间,僧道光㔉 宋熙泉。涉左有东涧。石迈《古迹编》云:“梁处士刘𬣙隐 此,精释典,常听讲于锺山诸寺,因卜筑宋熙寺东,有 终焉之志。”

    茱茰坞《金陵志》云:“宋道士陆静修饵茱茰于此。” 山之南,有冈,曰独龙阜,峰曰玩珠,梁释宝志墓在焉。 浮图五级,今移置东麓。

    塔之西有洗钵池、落义池,而猿惊鹤怨二谷则系后 人增名也。东山巅有定心石,山之半有井,其泉与江 潮为盈缩,名应潮井。《酉阳杂俎》云:“蒋山有应潮井,在 半山间,俗传与江潮相应,尝有破船朽板自井中出。 贞观中,有牧儿汲水,得杉板,上朱漆字曰:‘吴赤乌二 年豫章王子骏之船’。”《古迹编》云:“应潮井在蒋山古头” 陀寺后。

    旧志所云,井与江近,地脉相通,或有之,馀不免附会。 南麓有霹雳沟,有曲水。晋海西公疏以宴百僚。宋时 以三月三日祓除于此山之支迤逦而南,隐然嶐起 者,为龙广山。《唐·地理志》云:江南道,其名山衡、庐、茅、蒋。 朱紫阳亦云:天下山皆发源干,岷山、蒋山,实其脉之 尽者。自孙吴建都以来,便称佳丽。名贤胜迹,兹山为 特富,琳宫梵宇,穷极华美,计七十馀所,今无复存者, 亦据载籍称其名云。

    刘勔别墅在锺岭南,聚石蓄水,为栖息地。朝士雅素 者多从游。

    “招隐馆”在西岩下。宋文帝筑,居雷次宗。

    会宗堂,晋谢尚、齐朱应、吴苞、孔嗣之、梁阮孝绪、刘孝 标并隐于此。唐大历中,处士韦渠牟亦隐此,号“遗名 子。”颜真卿题其堂。

    “两翁轩”、“定林寺”、“艸堂”寺在山西,齐周颙建,以居僧慧 约,即颙旧隐所。

    大爱敬寺,梁武帝建。

    太平兴国寺在独龙阜。梁天监十三年即宝志塔前 建开善寺。唐乾符改为“宝公院”,南唐后主改为“开善 道场。”宋太平兴国五年,诏修缮,改今名。

    静坛,梁侍中周舍立,武帝问坛何如,曰:“风不鸣条,云 无肤寸。”鹿巾黄帔甚多,白简朱衣罕至。

    明庆寺,在八功德水前。

    秀峰院,即宝林院。有琪树在法堂前。

    翠微寺在宝珠峰之巅。

    悟真庵,在《八功德水》前。

    定林庵,宋王安石读书处。米元章榜曰“昭文斋。”李伯 时画公之像于斋壁,著帽束带,神彩如生。安石殁,斋 常扃闭,遇重客至,寺僧开户。客忽见像皆惊耸,觉生 气逼人,写照之妙如此。

    崇禧万寿寺元泰定四年建。

    又有七佛庵、霜筠庵、雪竹庵、宋熙寺、白莲庵、弹琴石、 朱湖洞,兹山之可纪者。南齐时,崔慧景遣千馀人,鱼 贯缘山西岩,夜下鼓噪,台军震恐。侯景反,邵陵王纶 率西丰公大春等马步三万,发自京口,直据锺山,景 党大骇。陈大宝元年,齐军潜至锺山,逾龙尾,皆此地。 按《上元县志山川考》:“锺山在县东北朝阳门外,周回” 六十里,高一百五十八丈。东连青龙山,西接青溪,南 有锺浦,下入秦淮,北接雉亭山,岧峣嶷异,实作扬都 之镇。诸葛亮云“锺山龙蟠”,盖谓此。明朝孝陵在焉。 嘉靖中,诏改神烈山。

    锺山部艺文一

    《锺山游记        》元·胡炳文

    “江以南,形胜莫如升,锺山又升最胜处。”予至升,首过 上元,谒明道先生祠,礼毕,即度关游山,夹路松阴,亘 八九里,清风时来,寒涛吼空,斯须寂然如故。路左入 半山,先是谢太傅园池,荆公宅之,捐为寺,至今祠公 与传法沙门等出行三四里,又入一寺,弘丽视半山 百倍。龛镂壁绘,光彩夺目,诡状万千。两庑级石而升, 四五十丈,始至宝公塔。塔边有轩,名木末。履舄之下, 天籁徐鸣,浮岚暖翠,可俯而挹。下有羲之墨池,投以 小石,远闻声出丛苇间。径狭荒芜,游客罕至,独拜塔 者累累不绝。长老云:“宝公巢生”,里人朱氏取而子之。 后成佛。凡祷水旱疾疫如响,语多不经。由塔后循山 而左,过安石读书所。山石崛垒,忽敞平原。修篁老桧, 万绿相扶。风鸣交加,犹作当时唔咿声。又行数里,休 于观音亭。其傍八功德泉,有声锵然汨汨。至亭下,则 囦然以涵。或谓“病者饮此,立瘳!”众皆饮,予以无疾不 饮,遂回塔后,攀松升磴。六七里至山椒,巨石人立。予登石以望,凤台、鹭洲,渺不知在何许,但觉缭白萦青, 隐见烟雾间。城中数“万家,楼阁如画,其闲旷无人处, 六朝故宫也。北视扬子江头,一舟如叶行移时不咫, 浪楫风帆,想数十里遥矣。蟠龙踞虎,亘以长江,其险 也如此。黄旗紫盖,王气犹有时而终,令人凄然久之。” 下山至七佛庵,白云凄涧,嚣𡏖不来。一僧嘘石炉灰 点茶,须眉如雪;一僧蓬跣崖边,拾松子以归。语客,质 木,绝不与前寺僧类。闻其下有猛公庵子文庙,山水 稍奇丽,率为事神,若佛者家焉。欲访猿鹤山堂,莫得 其处。遂朗吟《小山招隐》,循故道御天风而下,两袂如 飞。亟入关,复至明道精舍,少憩而归。因唶唶曰:“升自 紫髯翁以来,几兴衰矣。眼前花草,无复当时光景,伯 子春风,千年犹将见之。至若熙宁相业,非”不焯焯然 炫人耳目,迄不如主上元簿者,复祠于学,何哉?

    游锺山记         明宋濂

    锺山,一名金陵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死山下, 大帝封蒋侯,大帝祖讳锺,又更名蒋山,实作扬都之 镇,诸葛亮所谓“锺山龙蟠”是也。岁辛丑二月癸卯,予 始与刘伯温、夏允中游。日在辰,出东门,过半山报宁 寺。寺舒王故宅,谢公墩隐起其后,西对培𪣻小丘。培 𪣻盖舒王病湿凿渠通城河处,南即陆静修茱茰园, 齐文惠太子博望苑,白烟凉草,离离蕤蕤,使人踌躇 不忍去。沿道多苍松,或如翠盖斜偃,或蟠身矫首,如 玉虺搏人,或捷如山猿伸臂,掬涧泉饮。“相传其地少 林木,晋宋诏刺史、郡守罢官者栽之,遗种至今。”抵圜 悟关,关宋勤法师筑太平兴国寺在焉。梁以前,山有 佛庐七十,今皆废,唯寺为盛。近毁于兵,外三门仅存。 适松花正开,黄粉毵毵,触人诗兴。予独出行函道间, 会章君三益至,遂执手上翠微亭,登玩珠峰。峰独龙 阜也。梁开善道场,宝志大土葬其下。永定公主造浮 图五成覆之,后人作殿四阿,铸铜貌大士,实浮图。浮 图或现五色宝光,旧藏大士履。神龙初,郑克俊取入 长安殿东木末轩,舒王所名。俯瞰山足,如井底出。度 第一山亭,亭额米芾书。亭左有名僧娄慧约塔。塔上 石,其制若圆楹,中斲为方,下刻二鬼擎之,方上书曰: “梁古草堂法师之墓。”有融匾,法定为梁人书。复折而 西,入碑亭,碑凡数辈,中有张僧繇画大士像,李白赞, 颜真卿书,世号三绝。又东折度小涧,涧前下定林院 基,舒王尝读书于此。院废,更刱“雪竹亭”,与李公麟《写 舒王像》、洗砚池亦皆废。又北折至八功德水,天监中, 胡僧昙隐来栖山,龙为致此泉,今甃作方池。池上有 圆通阁,阁后即屏风岭,碧石青林,幽邃如画。前乃明 庆寺故址,陈姚察受菩萨戒之所。又东行至道卿岩。 道卿,叶清臣字也,尝来游,故名。有僧晏坐岩下,问之, 张目视弗应。时雉方桴粥,闻人声戛戛起岩草中。从 此至静坛,多臧矜先生遗迹。复西折,过桃花坞,询道 光泉,舒王所植松已逝,惟泉绀碧沉沉如故。日将夕, 章君上马去。予还广慈。明日甲辰,予同二君游崇禧 院,文皇潜邸时建。从西庑下,入永春园。园虽小,众卉 略具,揉柏为麋鹿形,柏毛方怒,长翠濯濯可玩。二君 行倦,解衣覆鹿上,挂冠鼠梓间,据石坐。主僧全师具 壶觞。予不能酒,谢二君出游。夏君愕曰:“山有虎,近有 僧采荈,虎逐入,舍僧门焉。虎爪其颧,颧有瘢,可验,子 勿畏往矣。”予意夏君绐我,挟两驺奴,登惟秀亭,亭宜 望远。“惟秀”、“永春”,皆文皇题榜,涂以金。又折而东,路益 险。予更芒𪨗,倚驺奴肩踸踔,行息促甚,张吻作锯木 声。倦极思休,不问险湿。蹀据顿地,视燥平处不数尺, 两足不随,久之又起行,有二台,阔数十丈,上可坐百 人,即宋北郊坛祀四十四处。问蒋陵及步夫人冢,无 知者。或云在孙陵冈。至此屡欲返,度其出已远,又力 行,登慢坡。草丛布如毡,不生杂树可憩,思欲借裀褥, 卧不去。坡古定林院基,望山椒无五十弓,不翅千里 远,竭力跃数十步辄止,气定又复跃,如是者六七,径 至马大江,如玉带横围,三山矶、白鹭洲皆可辨。天阙、 芙蓉诸峰出没云际。鸡笼上下接落星涧,涧水滮滮 流,元武湖已湮久,三神山皆随风雨幻去。西望久之, 击石为《浩歌》。歌已,继以感慨。又久之,傍崖寻一人泉, 泉出小窍中,可饮一人。继以千百,弗竭。循泉西过黑 龙潭,潭大如盎,有龙当可屠。侧有龙鬼庙,颇陋。由潭 上行,丛竹翳路,左右手开竹身中行,随过随合。忽腥 风逆鼻,群鸟哇哇乱啼。忆夏君有虎语,心动,急趋过, 似有逐后者。又棘针钩衣,足数踬,咽唇焦甚幸至七 佛庵,庵萧统讲经之地,有泉白乳色,即踞泉㪺咽,衫 袂落水中不暇救,三咽神明渐复。庵后有太子岩,一 号昭明书台。方将入岩游,庵中僧出肃,面有新瘢,询 之,即向采荈者。心益动,遂舍岩问别,径以归,所谓莲 池、定心石、宋熙泉、应潮井、弹琴石、落人池、朱湖洞天, 皆不复搜览。还抵永春园,见肴核满地,一髫童立花 下,问二客何在?童云:“迟公不来”,出壶中酒饮,且赋诗 大噱,酒尽径去矣。予遂回广慈,二君出迎,夏君曰:“子 颜色有异,得无有虎恐乎?”予笑而不答。刘君曰:“是矣子幸不葬虎腹,当呼斗酒涤去,子惊可也。”遂同饮。饮 半酣,刘君澄坐至二更。或撼之作舞,笑钩之出,异响 畏胁之,皆不动。予与夏君方困,《睫交》“不可擘,乃就寝。 又明日乙巳,上人出,犹未归,欲游草堂寺,雨绵绵下, 意不住,乃还。”按《地理志》,江南名山,唯衡、庐、茅、蒋、蒋山, 固无耸拔万丈之势,其与三山并称者,盖为望秩之 所宗也。晋谢尚、宋雷次宗、刘勔、齐周颙、朱应、吴苞、孔 嗣之、梁阮孝绪、刘孝标、唐韦渠牟,并隐于此。今求其 遗迹,鸟没云散,多不知其处,唯见荛儿牧竖,跳啸于 凄风残照间,徒足增人悲思。况乎人事往来,一日万 变,达人大观,又何足深较。予幸与二君得放怀山水 窟,一刻之乐,千金不易也。山灵或有知,当使予游尽 江南诸名山,虽老死烟霞中,有所不恨,他尚何望哉! 他尚何望哉!

    新拓广庭可见锺山及冠松斋记

    冯梦祯

    东隅精舍既成,以居塾师钱麟仲,而幼子辟邪鹓鶵 孙延年受业焉。名理轩”,则为师生晏集之所,而余馆 北麓,后寝自若。丁酉冬,麟仲告归,余始易处其中,而 递张名人画于轩,与二三相知共𬬻香茗碗之乐。新 正二日,汪仲嘉来,相从游衍。偶启东窗,翠色隐隐撩 人,谛视,则锺山顶也。乃大喜,几失此君。立命撤去芦 棚,而受山益多。然东邻屋角未免障望,召而好言,劝 令拆去而酬以直。其人唯唯。遂并东南之败屋,东之 女墙,尽空之以为广庭。不但锺山半落几席,而两儿 书斋启北牖,则鸡鸣、浮图、冈松历历烂然横陈。乃扩 牖去壁,置长短窗八,而外为芦轩二楹,甃地设栏,中 庭插篱,附以杂卉,庭外植桃李梅杏诸嘉木,凡数十 株,以次放花,五色照耀。而余精舍则尽南垣为庭,庭 际植竹,东限以篱,篱内外夹树青桐二,启竹扉,则一 径达两儿书斋矣。骥儿请曰:“此既佳景,何可无佳额?” 余思之不得。一日面冈松,恍然得之,名之曰“冠松”,取 陶令“青松冠岩列”句也;而改名理轩曰“远岫”,取元晖 “窗中列远岫”句也。《远岫东西稍逼,不堪消夏,乃通精 舍之南半,与轩为一,以纱窗四隔。其后为小室,中设 木榻,而远岫益胜。夫远则锺山,近则冈松,俱常在不 去之物,吾有取焉。至于花卉盈亭,荣枯开落,未免随 时,姑舍是已。久之,夏木渐繁,锺山稍蔽,而前垣南际, 宿楮二章,布叶于霄,即冈松亦亏其三之二。乃余适 以人言屏居待罪,迹颇似之,旦晚放归,所谓“询美而 非吾土者也。遂援笔为记。记之日戊戌孟秋壬子也。

    锺山部艺文二

    《游锺山大爱敬寺      》梁武帝

    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 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棱层叠嶂远,迤逦磴道悬。 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当道兰藿靡,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 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锺山解讲          萧统

    《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锺岭。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 暾出岩隐光,月落林馀影。纠纷八桂密,坡陁再城永。 伊予爱丘壑,登高至节景。迢递睹千室,迤逦观万顷。 即事已如斯,重兹游胜境。精理既已详,元言亦兼逞。 方知蕙带人,嚣虚成易屏。瞻眺情未终,龙镜忽游骋。 非曰乐逸游,意欲识箕颍。”

    游锺山应西阳王教五首    沈约

    灵山纪地德,险峭资岳灵。终南表秦观,少室迩王城。 翠凤翔淮海,襟带绕神坰。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菁。

    其二

    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合㳫共隐天,参差互相望。 郁嵂构丹𪩘,崚嶒起青嶂。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

    其三

    即事既多美,临眺殊复奇。南瞻《储胥观》,西望昆明池。 山中咸可悦,赏逐四时移。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

    其四

    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

    其五

    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白云随玉趾,青霞杂桂旗。

    淹留访《五药》,顾步伫三芝。于焉仰镳驾,岁暮以为期。

    奉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萧子显

    嵩岳基旧宇,盘岭跨南京。睿心重禅室,游驾陟层城。 金辂徐既动,龙骖跃且鸣。涂方后尘合,地迥前笳清。 迤逦因台榭,参差憩羽旌。高随阆风极,势与元天并。 气歇连松远,云升秋野平。徘徊临井邑,表里见淮瀛。 祈果尊常住,渴慧在无生。暂留石山轨,欲知芳杜情。 鞠躬荷嘉庆,瞻道闻颂声。

    奉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刘孝绰

    御鹤翔伊水,策马出王田。我后游祗鹫,比事实光前。 翠盖承朝景,朱旗曳晓烟。楼帐萦岩谷,缇组曜林阡。 况在登临地,复及秋风年。乔柯变夏叶,幽涧洁凉泉。 停銮对宝座,辨论悦人天。淹尘资海滴,昭暗仰灯然。 法朋一已散,笳剑俨将旋。邂逅逢优渥,托乘侣才贤。 摛辞虽并命,遗恨独终篇。

    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刘潜

    诏乐临东序,时驾出西园。虽穷理游盛,终为尘俗喧。 岂如弘《七觉》,扬鸾启四门。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 山风乱采眊,初景丽文辕。林开前骑骋,迳曲羽旄屯。 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回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谈空匹泉涌,缀藻迈弦繁。轻生逢遇误,并作辈龙鹓。 顾已同偏爵,何用挹衢樽。

    和昭明太子锺山解讲     陆倕

    终南临汉阙,高掌跨周京。复此亏山岭,穹窿距帝城。 当衢启珠馆,临下构山楹。南望穷淮溆,北眺尽沧溟。 步檐时中宿,飞阶或上征。网户涂云气,龛室画仙灵。 副君怜世网,广命萃人英。道筵终后说,銮辔出郊坰。 云峰响流吹,松野映风旌。睿心嘉杜若,神藻茂琳琼。 多谢先成敏,空颁后乘荣。

    登锺山下峰望        虞骞

    冠者五六人,携手岩之际。散意百仞端,极目千里睇。 叠岫乍昏明,浮云时卷闭。遥看野树短,远望樵人细。

    登锺山宴集望西静坛     吴均

    客思何以缓,春郊满初律。高车陆离至,骏骑差池出。 宝碗汛莲花,珍杯食竹实。才胜商山四,文高“竹林七。” 复望子乔坛,金绳蕴玉帙。风云生屋宇,芝英被仙室。 方随凤凰去,悠然驾白日。

    游锺山之开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笔赋诗

    陈释洪偃

    杖策步前岭,褰裳出外扉。轻萝转蒙密,幽迳复纡威。 树高枝影细,山尽鸟声稀。石苔时滑屣,虫网乍沾衣。 涧傍紫芝晔,岩上白云霏。《松子》排烟去,堂生寂不归。 穷谷无还往,攀桂独依依。

    送韦邕少府归锺山    唐李嘉祐

    《祈门宦罢后,负笈向桃源》。万卷长开帙,千峰不闭门。 绿杨垂野渡,黄鸟傍山村。念尔能高枕,丹墀会共论。

    锺山晚步        宋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邨 路,时见宣城卖酒家。

    同王胜之游蒋山       苏轼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泣细泉。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屠插暮烟。“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送上人游锺山      元黄镇成

    一上锺山万虑消,虚空楼阁举岧峣。金陵郁郁帝王 宅,天堑悠悠南北朝。月满石城秋似水,风高淮浦夜 生潮。未应便作乘芦去,且听仙人碧玉箫。

    锺山二首         明太祖

    游山日盘旋,俯谷仰奇巅。松声细入耳,云生水石边。 敲竹猿长啸,临崖视鹿眠。白鹤来天翅,元羽衣裳鲜。 采芝携桂子,任意恣蹁跹。野人溪外语,黄莺啭更便。 山静鸟归疾,林深紫暮烟。樵还渔罢钓,畅饮乐吾年。

    其二

    “暑往锺山阿,岩幽清兴多。”薰风自南发,森松鸣弦歌。 元猿啸白日,丹凤巢桐柯。灵芝秀深谷,祥云盛嵯峨。 树隙观天碧,天清似绿荷。远闻樵采木,曲涧沿珠螺。 鸟乐山深邃,予欢颜亦和。野人逢问处,乐道正婆娑。

    锺山赓吴沉韵        同前

    嵯峨倚空碧,环山皆拱伏。遥岑如剑戟,迩洞非茅屋。 青松秀紫崖,白石生元谷。岩畔毓灵芝,峰顶森神木。 时时风雨生,日日山林沐。和鸣尽啼莺,善举皆飞鹄。 山中道者禅,陇头童子牧。试问几经年,答云常辟谷。

    锺山云           同前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岩虎镇山风偃 草,潭龙嘘气水明星。天开万载兴王处,地辟千秋永 朕京。咸以六朝亨替阅,“《前祯祯》后后嘉祯。”

    《侍宴锺山,应制》。时兰州方奏捷。刘基。

    清和天气雨晴时,翠麦黄花夹路岐。万里玉关驰露
    考证
    布,九霄金阙绚云旗。龙文腰袅骖鸾辂,马乳蒲萄入

    羽卮。衰老自惭无补报,叨陪仪凤侍瑶池。

    锺山           杨维桢

    锺山突兀楚天西,玉柱曾经御笔题。云拥金陵龙虎 壮,月明珠树凤凰栖。气吞江海三山小,势压乾坤五 岳低。华祝声中人仰止,万年帝业与天齐。

    锺山应制         詹同文

    大驾春晴临宝地,锺山老翠拥金仙。瑶花如雨三千 界,紫气成龙五百年。风送香烟浮衮服,池涵树影拂 青天。词臣侍从何多幸,安得诗才似“涌泉。”

    集臧晋叔希林阁赋得雨中锺山春望

    柳应芳

    春早城东连骑来,雨中延眺北山隈。气衔远岫朝初 合,阴结重林昼未开。融雪并沾驰道柳,和风争落寝 园梅。雕窗不闭朱帘卷,坐待晴光陌上回。

    锺山部纪事

    《谈薮》:晋汝南周颙,隐居锺山,长齐蔬食。王俭谓之曰: “卿在山中何所啖食?”答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又曰: “菜何者最美?”颙曰:“春初早韭,秋暮晚菘。”颙历中书侍 郎。

    《宋书萧思话传》:思话二十四年改领左卫将军。尝从 太祖登锺山北岭,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 琴,因赐以银锺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

    《谈薮》: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锺山开善寺,谓小僧 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怒 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 然不能对。

    《通志》:“王安石相神宗罢归,每日跨驴游锺山,或不至 而返。自号半山居士,后舍宅为寺,居白下门,卒葬锺 山。”

    王《稚登虎苑》。陈郡谢玉为琅琊王内史,在金城,其年 多虎暴。有一人乘小舠,载少妇,插刀著船,船妇登岸, 便为虎衔去,其人拔刀逐之,口呼:“锺山蒋侯求助。”即 有黑人来导,行入虎穴,虎子闻声谓母虎至,皆走出, 即刺杀之,隐树间。良久,虎来,倒牵妇入穴中,其人以 刀斫断虎胫。虎死,妇故活。夜梦黑衣人云:“蒋侯生,汝 知否?”还家,杀猪祀焉。

    董谷《碧里杂存》:“高皇帝初作孝陵于钟山之阳,因山 多鹿,禁人捕猎,而设孝陵卫于山下,特置牧马千户 所,盖取义鹿马,欲其鹿马蕃息耳。所既置矣,尚虚典 守之职。他日因微行至陵所,归途遇雨,偶于民家门 所屋下憩焉。问其何姓,曰:‘董氏也’。圣意遂注:‘千里草 马所宜也,即拜其人为千户,以典斯牧,至今子孙世’” 掌所印,不得而易。墙门每坏官府,辄为之修云。

    锺山部杂录

    山谦之《丹阳记》:“出建阳门,望锺山之与覆舟,似上东 门,望首阳之与北邙也。”

    王孚《安城记》:锺山临水阻峡,春夏则湍洑沸涌,𣸣上 白砂如米两,各十馀斛,呼曰“米砂”,以之候岁。若一岸 偏饶,则其方丰穰。

    锺山部外编

    《山海经西山经》:“峚山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锺山,其 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崑 仑之阳,帝乃戮之。锺山之东曰”:《崖钦》䲹化为大鹗, 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 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鵔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 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海外北经》:“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 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 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锺山下。”

    《玉堂闲话》:宜春界锺山有峡数十里,其水即宜春江 也。回环澄澈,深不可测。曾有渔人垂钓,得一金锁,引 之数百尺,而获一锺,又如铎形。渔人举之,有声如霹 雳,天昼晦,山川振动。锺山一面崩摧五百馀丈,渔人 皆沉舟落水,其山摧处如削,至今存焉。或有识者云, “此即秦始皇驱山之铎也。”

    《挥尘后录》:王荆公在金陵时,有僧清晓于锺山道上 见有童子数人持幡幢羽盖之属。僧问之,曰:“往迎王相公。”幡上书云:“中含法性,外习尘氛。”到寺未久,闻荆 公薨。

    三山部汇考

    江上之三山

    《三山》在今江南江宁府城西南五十七里,下临大江, 其山三峰排列,一名“护国山。”

    按山谦之《丹阳记》:“江宁县北十二里,滨江有三山相 接,即名三山,旧时津济道也。”

    按:《方舆胜览》。“江东路建康府三山,在上元县西南四 十五里。”

    按:《明一统志》。江南江宁府三山,在府城西南五十七 里。下临大江,三峰排列,故名。晋王浚伐吴至三山,即 此。唐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

    按《江宁府志山川考》:“上三山在江宁镇西,下三山在 江宁镇东。三峰拱峙,大江从西来,势如建瓴,而此山 突出当其冲,一名护国山。晋王浚伐吴,行师过三山, 即此。矶上旧有李温叔祠,今废。”

    按《江宁县志山川考》:“三山在县西南五十七里,江宁 镇西有上三山,东有下三山,大江从西来,势如建瓴, 而此山突出当其冲。”《舆地志》云:“其山积石森郁,滨于 大江,三峰并列,故号三山。”晋王浚伐吴,宿于牛渚部 分,明日前至三山,皆上三山也。旧有李温叔祠在矶 上。温叔名珦,江夏王常妻,八岁能诗,与常泛舟,射利 江湖。常死,珦溺舟于山下,后三日,尸忽出于水上。土 人异之,为立庙,今废。谢脁所咏“盖下三山”,又牛首祖 堂花岩,亦谓“三山”,朱门乡男山、女山、姑山,亦谓“三山”, 则金陵三山有四矣。

    三山部艺文

    “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    》” ,宋鲍照

    泉源安首流,川末澄远波。晨光被水族,晓气歇林阿。 两江皎平迥,三山郁骈罗。南帆望越峤,北榜指齐河。 关扃绕天邑,襟带抱尊华。长城非壑险,峻岨似荆芽。 攒楼贯白日,摛堞隐丹霞。征夫喜观国,游子迟见家。 流连入京引,踯躅望乡歌。弥前叹景促,逾近倦路多。 偕萃犹如兹,弘《易》将谓何。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齐谢脁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𫛛鹊月光寒。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宿三山听江楼经落星冈李白换酒处

    明黄姬水

    空岩香阁叩栖禅,坐见归禽没远天。钟度寒朝鼍峡 外,帆移芳草鹭洲前。春江半是巴山雪,暮岭全迷楚 泽烟。忽忆仙人换酒处,飘零今古一凄然。

    三山           王守仁

    南望长沙杳霭中,鹅羊只在暮云东。天高双橹哀明 月,江阔千帆舞逆风。花暗渐惊春事晚,水流应与客 愁穷。北飞亦有《衡阳雁》,上苑封书未易通。

    三山           金大舆

    白石三山路,青春二仲过。缘崖穷鸟道,倚槛看鲸波。 夜静潮声急,江空月色多。酒酣双树下,醉答榜人歌。

    登三山           俞彦

    “舣棹蘼芜麓,萧森水国秋。千帆散天外,一阁俯江流。 雨脚凌风至,山身带寺浮。井泉聊用汲,仿佛惠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