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五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十三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五十三卷目录

     苏门山部汇考

      图

      考

     苏门山部艺文一

      啸旨苏门章        唐孙广

      与左相张仲议       元许衡

      游苏门记        明李梦阳

      百泉书院记         吴节

      游苏门山百泉记      袁宏道

      安乐窝记略         于准

      苏门山姚文献公祠记    徐文溥

      游苏门记          张鲲

      百泉题名          崔铣

      跋啸旨           都穆

      苏门山部艺文二

      啸台           晋庾阐

      啸台           唐贾岛

      安乐窝九首        宋邵雍

      苏门夜雨         周敦颐

      啸台            苏轼

      苏门山         金元好问

      苏门山          元韩准

      前题            许衡

      安乐窝           刘赓

      啸台二首          前人

      啸台           明王韦

      前题二首         李梦阳

      苏门山           前人

      宿苏门二首         前人

      啸台           李宗枢

      前题            吕柟

      安乐窝           前人

      啸台           唐顺之

      前题           赵贞吉

      安乐窝二首         前人

      啸台           孔天引

      前题            孙慎

      安乐窝           前人

      啸台            陈庆

      前题           张逊业

      前题           胡汝嘉

      前题           陈君德

      前题            舒化

      苏门山          李宗枢

      安乐窝           前人

      前题            刘咸

      前题            刘玉

      前题            秦金

      前题            左桀

      前题           余成业

      前题            张鲲

      游苏门三首        王三省

      三仙洞睡起        无名氏

      啸台           徐文溥

      苏门            胡谧

      苏门即事         吴国伦

      题百泉         闺秀吴绡

      啸台            前人

      安乐窝           前人

     苏门山部纪事

    山川典第五十三卷

    苏门山部汇考

    晋孙登隐处之“苏门山。”

    苏门山在今河南卫辉府辉县之西北七里,一名“苏 岭”,一名“百门。”晋孙登隐此,宋邵康节亦于是卜居焉。 今其上皆有遗迹

    苏门山图

    苏门山图

    按《水经》,“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北门陂,方 五百步,在共县故城西,即共和之故国也。共伯既归 帝政,逍遥于共山之上。山在国北,所谓共北山也。仙 者孙登之所处。袁彦伯《竹林七贤传》:“嵇叔夜尝采药 山泽,遇之于山。冬以被发自覆,夏则编草为裳,弹一 弦琴而五声和。”按此注中本无苏门字面但查辉县即古共城而又谓孙登所处其为苏

    门无疑,故采以备考云。

    按:《唐书地理志》河北道,“卫州,汲郡卫县。”有苏门山, 按《明一统志河南山川》:“苏门山在卫辉府辉县西北 七里,一名百门山。晋孙登隐此,号苏门先生。阮籍往 见之,与商略今古,嘿然不应。籍退至半山,闻山巅有 声若鸾凤,乃登啸也。”

    按《三才图会苏门山图考》“苏门山在卫辉府辉县,一 名百门山,乃百泉始出之山,其地岩谷幽邃,林樾茂 密,古名士多卜居焉。”上百泉书院,肃谒先师像。登苏 门,徘徊啸台,慨焉怀孙登之为人。史称登居苏门土 窟中,好读《易》,常抚一弦琴。阮籍往候之,与语终不答。 退至山半,闻山巅有声若鸾凤,乃登啸也。嵇康从之, 三年不言。仙人岩在苏门,有仙人足迹,岩石上刻曰 仙人迹。下啸台迤逦西转,约里半许,至康节安乐窝, 拜其遗像。康节范阳人,幼从父古徙共城,遂筑室百 泉之上,名其所居曰安乐窝。布裘蔬食,躬爨以养父。 而李之才适摄共城令,遂授以数学,后人于此建祠 专祀焉。出窝东行南下,入三仙洞,内塑丘、刘、谭三真 人像,乃其脩真处也。或以是为登旧居之土窟,误矣。 降洞游集仙资福宫,实书院之左邻,乃蔡氏园址也。 而院西墙下有古白杨树十四株,大可蔽牛,盖数百 年物也。过院为思亲亭,在苏门之麓。许师可为卫辉 路总管,以其父鲁斋尝寓共城,思之,为立亭。过亭为 卫源庙,庙世称灵源公,殿曰清辉,郡邑之得名曰辉 以此。宋、元皆封王。至洪武初,厘正祀典,改称卫源之 神,祷雨辄应。庙中碑刻,具载唐、宋以来褒封之典。近 庙有涌金亭,泉仰出,缕缕千万窠,汇为巨池。池方广 一顷馀,水泠泠澄白,日照之如金,故名。中有菰蒲荇 藻鱼蟹之饶。亭正壁有苏东坡书“苏门山涌金门”六 大字,且多宋、元来名士题咏。埒涌金翼然而相对者, 喷玉亭也。亭中有石碣,刻“灵源”二大字,即俗所谓“圣 井”者。而看花楼乃在涌金亭南池水中,盛夏莲荷芬 郁,翠色上浮,扶疏葱蒨。今改为秾翠亭。亭左曰洗心 亭,右曰云桥,实为中流胜概。

    按《图书编:河南山考》:“卫辉府山曰苏门,在辉县,晋孙 登隐处。”

    按《河南通志山川》:“苏门山,在卫辉府辉县西北七里, 一名百门山,晋孙登隐此。”

    按《卫辉府志山川》:“苏门山在辉县西北七里,一名苏 岭,一名百门山,即太行之支山也。山下即百泉,晋孙 登隐此,有啸台,宋邵康节卜居于此,山存安乐窝。 百门泉源出苏门山下,泉通百道,故名。《诗》曰:‘毖彼泉 水’。又曰:‘泉源在左,即此。一名卫源,以卫之河发源于 此。其河即卫河,泉上有威惠王祠’。”

    《古迹》:齐王建旧居在苏门山坡。建,齐襄王子。始皇二 十六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降,遂迁于 共处松柏间,饿死。齐人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 客耶?”盖疾建用客之误。

    啸台在苏门山巅,即晋孙登隐居长啸之所。阮籍往 见登,与商略终古,嘿然不应。籍退至半山,闻山巅有 声若鸾凤,乃登啸也。正德十一年,御史许完建祠台 北。

    安乐窝在苏门山内西北百泉之上。宋邵康节所居 之处。成化六年,邑令张锦建祠。

    按《辉县志山川》:“苏门山在县西北七里,一名苏岭,一 名百门山,即太行之支山也。山下即百泉,为中州胜概。金明昌时,因山名县,曰苏门。晋孙豋隐此,号苏门 先生。山麓有卫源神祠,百泉书院在焉。”

    百门泉源出苏门山下,泉通百道,故名。《诗》曰:“毖彼泉 水。”又曰:“泉源在左”,即此。一名卫源,以卫之河发源于 此也。其泉虽以百门名,然实逾千万,不可胜数。自山 麓遍涌石窦,中及平地仰出,累累若珠树,汇为巨陂, 方广数顷,渊涵澄澈,净无滓淀。细鱼虾蟹,历历可数。 藻荇交横,鸥鹭翔泳。朝晖晚霞,水光掩映,景尤殊绝。 观者竟日每不知疲,实为中土之奇观。泉上有威惠 王祠,祷雨有应,殿名“清晖”,金宣宗因改州曰“辉。”有灵 源、涌金、喷玉、秾翠、洗心诸亭,亭有古今名贤题咏石 刻。

    “古迹”啸台在苏门山巅,语同《府志》。

    安乐窝在苏门山内西北百泉之上,旧系耶律楚材 祠。成化六年,邑令张锦为宋邵康节,曾居此,覃思学 《易》,不炉不扇不寝之地。晚迁于洛,因废耶律像,而改 建邵子祠。

    三仙洞在苏门山麓,石洞高丈许,元丘处机、刘处元、 谭处端三真人修道之所,有三清洞在其上,故名。 齐王建,旧居在苏门山坡,语同。《府志》。

    百泉书院在苏门山麓,百泉之左。成化壬寅,提学佥 事吴伯通创建。后广阳车玺、“济南王敕相继重修。正 德庚辰,御史汪澜檄知府翟鹏、知县李杰增修。嘉靖 癸丑、隆庆戊辰,御史霍冀、杨家相先后修葺。”崇祯壬 午,改为贡院。

    祠庙:卫源庙在苏门山麓,百门泉上,泉乃卫河之源。 庙创于隋,殿名“清辉”,以祀泉神,称灵源公。宣和七年, 封威惠王;元至元二十一年,加封洪济威惠王。明洪 武十一年,改称卫源之神。每岁四月八日,本府知府 致祭。

    孙登祠在苏门山巅。正德十一年御史许完建。 邵子祠,在苏门山西北百泉之上。成化六年知县张 锦建。

    耶律丞相祠旧系安乐窝,祀元丞相耶律楚材。明成 化六年,知县张锦改建为“邵子祠。”

    吕公祠在百泉东北隅苏门山足。崇祯十六年癸未, 邑举人冀应熊建坊扁题“鹤岭仙踪”四字。

    寺观三清观在苏门山上,俗名“无梁殿”,皆以石构为 之。《嘉 熊耳山部艺文》靖四十三年建。

    坟墓耶律相公墓在梅溪西北,苏门之阳。

    景致:“《苏门晓色》,树木阴翳,台榭森严。旭日未升,水光 山色相为掩映,絪缊葱郁,如行云雾之中。”

    苏门山部艺文一

    《啸旨苏门章》
    唐·孙广

    《苏门》者,仙君隐苏门所作也。述广成务光以陶性灵, 以演大道,非止以成声音作程品也。其音美畅,如鸾 凤之响。晋阮嗣宗善啸,闻仙君以为己,若往诣焉,方 披发握坐,籍再拜而请之。顺风而请者三,承风而请 者再。仙君神色自若,竟无所对,籍因长啸数十声而 去。仙君料籍回未远,因动清角而啸,至四五发声,籍 但觉林峦草木皆有异声。须臾,飘风暴雨忽至,已而 鸾凤孔雀缤纷而至,不可胜数。籍既惧,又喜而归。因 传写之,十得其二,谓之《苏门》,今之所传者是也。深山 大泽,极高极远,宜为之先发五太、五少,沈激内外,一 十二法备举,方少得苏门之音矣。

    《与左相张仲议》
    元·许衡

    自大名迁居苏门,其大喜有三:亲:善人也,近乡土也, 得佳山水也,是以艺麻树桑,图为老计。三数年,虽所 谋未果,而虑愈坚于向时矣。

    《游苏门记》
    明·李梦阳

    李梦阳曰:“《诗》云:‘泌水洋洋,可以乐饥’。予当正德戊辰, 值春仲之交,游于辉县,于是览苏门之山,降观于卫 源,乃登盘山,至侯赵之川,遂览于三湖,返焉。李子登 苏门之山,扣石而歌,歌曰:‘泉水活活,北之流矣。有女 怀春,釆彼薇矣。山雪修阻,暮予何之矣’。”歌竟长啸,响 应林谷,时人莫测也。苏门山古士率栖焉。著者魏阮 籍、晋孙登,宋李之才、邵雍,元许衡、姚枢耳,然诸皆有 祠祀之,独籍不祠也。苏门有九峰山,亦奇绝,然其上 无泉,侯赵川亦无川,可恨也。太行山至苏门,连峰万 馀数,森森若排剑北走,中有三峰独奇,而三寺各当 一奇,有一泉绕之流,乃其泉数里,触大石辄入地,故 不至侯赵川。李子曰:“吾观三湖险矣,盖虎豹之窟,而 魑魅所宅也。西踞壶关之巍,北跨陵川之危,东扼林 虑、上党,而盘山路石,岈岈崭崭,行若登天然。过此豁 然旷川,而四面皆山焉,所谓侯赵川也,盖若桃源焉。 三湖有巨竹蓊茂,登山西望,亭亭缘崖而绿者,竹也。 中湖则有石镜,半规耳而黝莹,能鉴天日山河人物 焉,岂不异哉!”中湖寺宋号太平兴国寺,而属汤阴县南北湖寺则今人创之耳。边寺硗田以千数,然故栎 橡磈磊区耳。于是寺僧招流人垦之,租其人率斩茅 菅,阻岩崦为聚落,烟火袅袅相杂也。辉县产鱼稻,偕 予行者二人,一曰冯贵,二曰左国玉。左国玉,予内弟 也。内弟生不识山,前出阳武,行望见山,喜以为云,已 知其山也。益又喜跃马行,懊不即至。李子曰:“余游苏 门,盖得于山川土俗之别云。”于是作《游苏门记》。

    《百泉书院记》
    吴节

    卫辉辉县西北苏门有山曰“百泉”,峰峦奇胜,甲于汴 洛。宋邵康节先生爱其清丽,恒登览焉。结竹为窝,读 书之所,山以此大著于世。贤人君子咸以一陟为幸, 岂真山水之是娱耶?景先生之高风也。代远物移,窝 之故址翳榛莽,然其名与山俱不以窝而废振也。成 化丙申,予同寅张公文谨伯氏文㧑,以卫郡同知寻 擢守于是邦。视篆之始,亟欲举废而惟恐后。顾岁祲 忧民剧于荒政而不遑恤。逮乎疮痍稍治,戊戌秋八 月,按察佥事吴君伯通以提学至,文㧑首建其议。吴 君喜其重风教之本也,若豫约而为谋者,乃白今大 司徒李公,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至卫。遂檄怀庆彰 德倪顺、焦显二部守辉邑知县张麟合出所需。方鸠 材间而李公入为侍郎,东莱秦公继之,未几亦迁去。 雁门赵公守约复以右副都御史来抚中土,益加奖 励,迺择吉具工,划其凸凹,辟为夷旷。中构堂五间,高 二丈有奇,广五丈有奇,深四丈有奇;后堂五间,东西 斋舍五十馀间,外门树坊扁曰“百泉书院。”正堂三间, 祀康节先生周濂溪、司马温公、二程夫子、东莱吕氏、 张横渠、朱文公、张南轩、许鲁斋题曰“十贤祠”,以姚文 献公枢、窦文正公默配享。四周缭以高墉,窗户、房厨、 祭器,巨细备具。始工于成化庚子春,落成于壬寅冬。 创之者文㧑,而成之者今守张君咨也。嗟夫!有此干 坤,即有此百泉,何独今日之显哉?寔邵先生显之也。 先生以内圣外王之学,与程、温诸贤同时倡道,师友 授受,出于一源,合而祀之,宜也。予闻文㧑大父度、父 廉,二先生相继教于登封,道化洽于人心,至今祀于 泮宫。登封属河南省内,去卫无五日之程,声教相接, 文㧑复为卫守,而文谨为大方伯,父祖子孙兄弟敷 教于中州,绳绳相续,豫南之民渐张氏之德泽何其 深耶?今而建先贤祠以激后学,盖承道德之家法有 自矣。南国英发子弟读书于此,蒙张氏世泽之隆,睹 立祠之功。诉先哲以道德、功业、文章相淬砺,于孝悌 忠信,礼义廉耻,百世是师,士风行而民俗厚,皆是祠 启之也。继今为守令者,嗣而修之,俾勿坏邵先生道 德,与百泉山水相为无穷,而张氏世德与百泉书院 相为永久名教之光,夫岂小补乎哉!

    《游苏门山百泉记》
    袁宏道

    “举世皆以为无益,而吾惑之,至捐性命以殉,是之谓 ‘溺’。”溺者,通人所戒,然亦通人所蔽也。溺于酒者至于 荷锸,溺于《书》者至于伐冢,溺于禅者至于断臂,溺山 水者亦然,苏门之登至于废起居言笑。以常情律之 则为至怪,以通人观之则亦人情也。夫此以无妻子 为怪,彼亦以远山水为怪,各据其有,则递为富,彼此 “易位,抑更相苦矣。嗣宗语意,微涉牵率,栖神导气,在 山水间为俗谈,置之勿答是已。及划然长啸,林谷传 响,真意所到,先生曷尝废酬应哉?唯世无发其籁者, 故不鸣也。”曰:“子何以知其溺?”曰:“以百泉知之。百泉盖 水之尤物也,吾照其幽,绿目夺焉。日晃晃而烁也,雨 霏霏而细也,草摇摇而碧也,吾神酣焉。吾于声色,非 能忘情者。当其与泉相值,吾嗜好忽尽,人间妖《韶》,不 能易吾一盼也。嗜酒者,不可与见《桑落》也,嗜色者,不 可与见《嫱施》也,嗜山水者,不可与见《神区》奥宅也。宋 之康节,盖异世而同感者,虽风规稍异,其与弃人间 事以山水为殉一也。”或曰:“投之水不怨,出而更笑,毋 乃非情。”曰:“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今之溺富贵者,汨没 尘沙,受人之摧折,有甚于水者也。抑之而更拜,唾之 而更谀,其逆情反性,有甚于笑者也。故曰:“忍者所以 全其溺也。”曰:“子之于山水也,何以不溺?”曰:“余所谓知 之而不能嗜,嗜之而不能极者也。余庸人也。”

    《安乐窝记略》
    于准

    召公封于燕,燕之有邵旧矣。康节先生幼自燕从父 徙居卫之共城,读书百泉之上,志坚思苦,夏不扇,冬 不炉,夜不就席者数年。厥后再徙于洛邑,遂安居焉。 是共城者,先生曩昔读书之所,窝名安乐,故址尚存, 而祠宇未备。准来佐郡,谋欲兴创,事竟未成。后得文 安邢侯表为守,朝城张锦为宰,暇日以创祠之谋咨 之。首可其议,乃命工须材,创祠三间于卫源神祠之 右,又肖先生之像于中。成化六年九月经始,次年九 月告成。佥谓是窝旧无碑刻,惧事久而湮没,欲备始 终传永远,而属记于准。余考之:先生重九日再到共 城百泉故居,有《故国逄,佳节登临但可悲》之诗。又谓 予家有园数十亩,皆桃李梨杏之类,在卫之西郊,自

    始营十馀载矣。以是质之,则知“共城”为先生之故居
    考证
    而洛邑之“行窝”乃其晚年所居无疑矣。

    《苏门山姚文献公祠记》
    徐文溥

    公祠辉旧矣,而苏门今始也。嘉靖改元之春,余与宪 使张君天性巡河北,登百泉,谒公于祔飨之庙而去。 越六月再至,公有孙曰泰,持《家集》谒余,愿新公祠,且 曰:“县西府馆,实故雪斋,二石兽者,故物也。今大中丞 刘公令兹土,惟葺我先人祠宇是谋。”会迁去未果。题 碑阴,大意谓植民生,倡斯道,为公之大者云。余于是 谋诸张曰:“先尝用言者祠公,兹乃弗祀,非旷礼乎?虽 祔飨十贤,而未有专祀,岂所以示崇奉表励之意耶? 夫祠既属公,弗可夺也;而岁祲民俭,弗可举也。奈何?” 张曰:“盍以里中淫祠之不在祀典者改为。”余曰:“善。”乃 命县丞詹烰稽之,得俗名三官庙者于苏门公故里 也。庙不知刱建之始?屋三楹,门一楹,缭以土垣,介在 路隅。丞曰:“时惟淫祠,祀典弗载。淫祀无福,先王所禁; 改而新之,公私无费,不亦可乎?且值于兹,岂神有以 相之乎?”于是余乃易以今匾,示专也。檄于太守翟君 鹏,督县举事,速厥成也。量费以像公,卜日以奠,位致 虔也。牒于姚氏子孙世守奉祀,谋其永也。祠成,太守 曰:“兹举也,其有合于”礼乎?请勒诸石,《志》始也。壬午秋 九月十有一日记。

    《游苏门记》
    张鲲

    予蚤年十二三,常闻上客谈苏门山水之胜,神情辄 向往云。嘉靖岁丁酉春,予宦游来自江西,趋入苏门 山。三月二十有四日,礼书院中孔子庙庭临百门泉, 泉出遍地,绕苏门山之麓,如扶珠树,不可计数,即济 南诸泉不若也。叹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老子》云:‘上 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今观之,岂不信哉。甲 辰,谒卫源祠,仄磴西通,访康节先生安乐窝故址。过 东峰,登孙登啸台,有空同所撰碑记,石摧折碎裂,漫 不可读。嗟嗟!曾几何时,顾已尔尔,感慨系之。南转山 椒,憩三仙洞,土多瘠而民贫,曰:“此真隐地耶?”因思四 皓在商山,夷、齐去首阳,秦人避武陵,予咸尝览眺,然 其地尽不毛。夫惟不毛,是以不欲高“人之踪,庶能久 托。不然,人将争夺之,虽欲长隐,得乎?”乙巳,方令纲张 宴于书院敷教堂上,顷与遍读庭下及壁间诗文,其 《夫子庙东阶碑》一通,则洛阳大老晦庵刘公所作记 也。且称书院原止祀邵子,颇议邵学不同孔子、程子。 后之人遂不较轻重,竟以从祀诸贤,或未必贤者,滥 升庙庭而抗礼。予稍稍疑其不类云。惟吕泾野、王南 原、李石叠、高苏门、王潼谷若干首可讽诵,他无所考 也。丙午,游白云寺,寺去书院盖五十里许,构绝壁山 坳中殿侧有二泉,东西井甃共汇一池。流才数步,宛 转入石渠,便潺湲,奇绝可爱。道由卓水,观北阳寺,官 庄褚丘店早生焦泉,民各淳朴有古风,予甚悦之。归 来泉“上,徒有卜居之念,力实不及耳。”又明日戊申,观 书院《重修碑记》,盖正德末年相州崔史后渠公所著 文,大抵论士风颓振之自,终篇寓训规,特于风化有 关焉。方令太原人学积行纯,雄才小试,太史王中川 嘉其器度非常,政成而有馀裕,礼恭而非伪为,君子 谓为知言,且知人令。又述川里三湖佳丽幽雅,请往 游,谢病未能也。“四月己酉,嵩少山人张鲲记。”

    《百泉题名》
    崔铣

    嘉靖己亥春三月己巳,相台崔铣随驾至卫,已事。庚 午,西适于辉。“辛未,往观百泉,谒圣祠,吊啸台,入安乐 窝,憩涌金亭”,烹鲜佐酒,饮泉一勺,迤𨓦而归。

    《跋啸旨》
    都穆

    是书人间罕传。《书序》谓王母授南极真人,真人授广 成子,其说诞妄不经,惟《十有二法》及载孙登、阮籍,则 诚得啸之旨者。《序》又谓登无所授,而籍之后湮灭无 闻。予尝以使事道经苏门,访孙、阮遗迹,思鸾凤之声 不可得闻,为之怏悒。夫人之声即天地之声也。人有 古今而声无古今,是书既行,安知山林之下无孙、阮 “者出”,然则岂终于湮灭而无闻也哉?

    苏门山部艺文二

    《啸台》
    晋·庾阐

    灵岩霞蔚,石室鳞构。青松标空,兰泉吐漏。茏荟可游, 芳津可漱。元谷萧寥,鸣琴独奏。先生体之,寂坐幽岸。 凝冰结朴,熙阳靡焕。潜真内全,飞荣外散。凌崖高啸, 希风朗弹。道有冥废,运有昏消,达隐不岩,元迹不标。 或曰“先生,晦德逍遥,嵇子秀达,英风朗烈,道隽薰芳, 鲜不玉折。”兆动初萌,妙鉴奇绝。翘首青冥,仰想元哲。

    ===
    《啸台》
    唐·贾岛
    ===“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地接苏门山近

    远,荒台突兀抵高峰。

    《安乐窝九首》
    宋·邵雍

    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篇诗逸收花 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柱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 天真。太平自庆何多也,惟愿君王寿万春。

    其二

    安乐窝中事事无,惟存一卷《伏羲书》。倦时就枕不必 睡,忻后携筇任所趋。准备点茶收露水,堤防合药种 鱼苏。苟非先圣开蒙吝,几作人间浅丈夫。

    其三

    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联。灯前烛下三千 日,水畔花间二十年。有主山河难占籍,无争风月任 收权。闲吟闲咏人休问,此个工夫世不传。

    其四

    安乐窝中春梦回,略无尘事可装怀。轻风一霎座中 遇,清乐数声天外来。日影转时从杖履,花阴交处傍 樽罍。人间未若吾乡好,又况吾乡多俊才。

    其五

    安乐窝中春梦时,闭门慵坐客来稀。潇潇微雨竹间 霁,嘒嘒翠禽花上飞。好景尽将诗记录,欢情须用酒 维持。自馀身外无穷事,皆可掉头称不知。

    其六

    《安乐窝》中甚不贫,中间有榻可容身。懦风一变至于 道,和气四时长若春。日月作明明主日,人言成信信 由人。唯人与日不相远,过此何常更语真。

    其七

    安乐窝中虽不拘,不拘终不失吾儒。轻醇酒用小盏 饮,豪壮诗将大字书。花木暄妍春雨后,山川澄静九 秋馀。闲中意思长多少,无沗人间一丈夫。

    其八

    安乐窝前小江曲,新蒲细柳年年绿。眼前随分好光 阴,谁道人生多不足。

    其九

    尧夫何所有,一色得天和。夏住长生洞,冬居安乐窝。 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我最多。

    《苏门夜雨》
    周敦颐

    秋光拂尽热,半夜雨淋漓。绕屋是芭蕉,一枕高响围。 恰似钓鱼船,棚底睡觉时。

    《啸台》
    苏轼

    高士隐苏岭,平台留至今。峰峦相掩映,松柏共阴森。 自是甘潜迹,谁言竟陆沈。喜观三绝易,时鼓一弦琴。 作炭人能识,投河怒不侵。常年居土窟,素志乐山林。 阮籍闻长啸,嵇康愧夙心。谷岩悉响应,鸾凤同声音。 信是江沱咏,诚非泽畔吟。我来重游览,清气逼尘襟。

    《苏门山》
    元·好问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有如巨鳌昂头 西入海,突兀已过馀坡陀。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 背皆经过。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涌金 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流山阿觱沸泺水源,𣽂沦晋 溪波。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鼍。水妃簸弄明月玑,地 藏发泄天不诃。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山行不得山,北 望空长哦。今朝一扫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空青 断石壁,薇茫散烟螺。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 荡摩。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石间仙人 迹,石烂迹不磨。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江山如此 不一醉,抚掌笑杀孙公和。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 年夜枕戈。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元子 乐矣君其歌。”

    《苏门山》
    元·韩准

    谁谓江南好,苏门第一流。泉声竹林夜,山色稻花秋。 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何时卜归隐,明月载扁舟。

    《前题》
    许衡

    大山如蹲龙,小山如踞虎。烟岚郁苍翠,远近互吞吐。 我来苏门居,遨游成乐土。策杖望朝云,卷帘看暮雨。 佳意豁尘腥,胜概入谈尘。使我郁陶消,使我劳瘵愈。 生平鄙吝心,一洗出千古。回首声利人,何殊坐囹圄。 远役非素怀,况有跋涉苦。吟鞭袅东风,迟迟如去鲁。 芳菲二三月,追游盛梅坞。归来愿无违,一觞期对举。

    《安乐窝》
    刘赓

    窝名安乐一蘧庐,百尺源头访故居。万古千秋示诸 掌,先生《经》世有遗书。

    《啸台二首》
    前人

    夷甫清谈诚误世,诸公馀谤亦当分。如何不管人间 事,日醉共山顶上云。

    其二

    舌如卷叶口御环,裂石穿云讵可攀。鸾凤不鸣人去 久,荒台无语对共山。

    《啸台》
    明·王韦

    此地曾舒啸,高台峙夕曛。危峰几欲堕,志士不堪闻春树依黄鸟,秋郊散白云。如何一激发,千载播清芬。

    《前题》
    二首         李梦阳

    阳翟看山二月回,蓬池登啸九天开。晚立长风摇海 色,东西日月照孤台。

    其二

    万古春城碧草还,苍台只在白云间。竹林北望风烟 动,寂寞苏门更见山。

    《苏门山》
    前人

    阅图访名奇,久钦苏门山。危峰罗县牖,积石喷鸣泉。 清吟激卫女,嘉遁招古贤。出游结梦想,神往理谁诠。 连岩既郁纡,回渚复绵芊。猿吟曙霏豁,雁泊暝阴还。 杖策蹑丰茸,解裾濯潺湲。仰视游云翮,俯察戏藻鲜。 览物慨幽存,抚化怀冥筌。况逢春华交,更北眺孤烟。 毕婚非达生,一啸复何言。

    《宿苏门》
    二首         前人

    朝发阳武城,暮宿苏门里。卧听青山钟,遥在白云里。

    其二

    北风吹山云,不见山上月。苏门一夜雨,千峰尽成雪。

    《啸台》
    李宗枢

    《委迳》斜萦汉,灵池曲抱台。风尘天外隔。云日镜中开。 紫𪩘鸾疑啸。沧洲鹭转猜。湍光能照夜。暝色谩相催。

    《前题》
    吕柟

    肩舆扶上啸高台,万里风烟拨不开。试问孙卿缘底 事,野花啼鸟不御杯。

    《安乐窝》
    前人

    乱石堆中安乐窝,高风千古重山河。我来欲起羲皇 睡,细问当年《首尾歌》。

    《啸台》
    唐·顺之

    晋时肥遁士,长啸此山阴。自远龙蛇迹,能为鸾凤音。 清净同河上,沉冥异竹林。坐超惟默理,妙契守雌心。 逸驾应难返,荒台尚可临。俯看恒卫水,遥见太行岑。 砌冷疏花发,扉扃落叶深。宁知千载后,更有阮生寻。

    《前题》
    赵贞吉

    使车十日离金马,暮过迢迢啸台下。空里如闻鸾凤 音,途中不遇猖狂者。阮生猖狂真可哀,半痴半黠谁 能裁。千言万论尽聒耳,独凭一啸明其怀。开怀问孙 公,孙公益龙钟。渺视无一语,万木澄英风。吾能会其 意,拂衣下山去。孙公送阮生,一啸抗自举。吁嗟孙阮 自心期,凄凉此意无人知。可怜千载不相待,至今惟 有高台在。云边影落苏门山,草际烟浮百泉濑。与君 相别在新春,君去游梁我入秦。洛中名士如相问,今 作区区青眼人。

    《安乐窝》
    二首         前人

    万叠青山百道泉,一蓑烟雨老先天。如何尚有英雄 气,暗注皇王《帝伯》篇。

    其二

    《艮》为山石坎为泉,谁结岩阿止止庵。一滴下山终到 海,好于安乐镜中看。

    《啸台》
    孔天引

    凤鸟翔千仞,白驹在空谷。皎皎湛霞心,远远散云躅。 长啸如有遗,流氛绝无入。猗彼阮康徒,观公尚超忽。

    《前题》
    孙慎

    清秋此日独登台,不见孙卿空草莱。我亦乘风发浩 啸,苏门时复彩云开。

    《安乐窝》
    前人

    乘兴寻幽百仞岑,西风吹树古堂阴。高人已去羲皇 远,谁解当年“首尾吟。”

    《啸台》
    陈庆

    啸台何日有,菊月此登临。古碣摹将蚀,希音听欲沉。 行山迎晚照,卫水漾秋阴。肺病吾安适,因君了夙心。

    《前题》
    张逊业

    高人不可见,遗迹古共城。一啸传林谷,千秋想令名。 投河还自笑,喻火在《韬明》。试问登临客,谁能薄世情。

    《前题》
    胡汝嘉

    高人舒啸地,路入薜萝深。仄径披苍藓,平台控碧岑。 澹云千里色,落日半山阴。灵籁萧萧发,疑闻鸾凤音。

    《前题》
    陈君德

    逸士高踪何处寻?空留石室倚云岑。孤台尚想烟霞 色,哀壑疑闻鸾凤音。白日坐来苍霭合,红尘飞尽碧 苔深。君看卫水年年在,肯向儒门叹陆沉。

    《前题》
    舒化

    栖元石室学无生,不向人间混姓名。阮籍犹能闻一 啸,自惭今日寂无声。

    《苏门山》
    李宗枢

    苏门高士归千载,异地登临此共君。台倚青山含夕 日,窝深秋草暗晴云。群峰秀色亭边入,百道泉声树 里闻。金粟岩前多旧侣,定知先有“《北山》文。”

    《安乐窝》
    前人

    讵识苏门外,犹传《邵子窝》。颓堂移岁序,遗像肃松萝。 独立青冥晏,空山白露多。求之不可见,渺渺奈愁何。

    ===
    《前题》
    刘咸
    ===一室传为安乐窝,相应于此乐何多。数穷今古人难

    测,名著乾坤世不磨。自信平途无枳棘,谁论沧海有 风波。龙楼凤阁频瞻眺,其若衡门自在何。

    《前题》
    刘玉

    传得羲皇未画图,清风千古此山隅。帝王却许渔樵 对,还许共城《旧令》无。

    《前题》
    秦金

    谁筑行窝古涧滨,衣冠犹见宋遗民。皇王帝霸经纶 妙,“濂”“洛”“关”闽统续真。心泼槛前灵窦水,神游花外小 车春。茫茫后学空山斗,惆怅临风一荐𬞟。

    《前题》
    左桀

    青松标胜地,白石护行窝。窗迥摇珠斗,亭幽长薜萝。 云崖风色冷,日夕鸟声多。皇极杳难测,其如仰止何。

    《前题》
    余成业

    高贤读《易》处,林壑此幽栖。萝迳扶云入,石门伴鸟啼。 窗断羲皇梦,碑残楚氏题。平生仰止意,此日更栖栖。

    《前题》
    张鲲

    山抱天根净,波函月窟深。名窝封宿草,首尾向谁吟。

    《游苏门》
    三首        王三省

    县有共城址,民存“太古风。”吾将此卜筑,伏腊友山翁。

    其二

    桃李花香处,村流满故畦。杖藜麾候吏,林外送莺啼。

    其三

    治生吾所拙,归卧顾山樊。他年传“盛事,此亦是桃源。”

    《三仙洞睡起》
    无名氏

    菌枕松床午梦觉,莞然一笑秋阴薄。自惭济世无他 才,只合归山伴野鹤。山下且同双鹤栖,洞中长与白 云期。北窗睡觉浑无事,碧树沉沉莺乱啼。

    《啸台》
    徐文溥

    高台有何意,独立对斜曛。鬓影风前短,凤吟天外闻。 路回愁乱石,山仄卧生云。好事多浮饰,孙登不世棼。

    《苏门》
    胡谧

    苏门迤逦太行连,山麓泓澄汇百泉。长啸客留台上 月,搴芳人渡镜中天。涌金亭瞰龙时见,秾翠丛围鹤 昼眠。远过非因探胜境,喜从书院谒群贤。

    《苏门即事》
    吴国伦

    太行出云云尽黑,一雨须臾山改色。偶自西河诉卫 源,搴帷已入《周鄘国》。《鄘国》如丸弹九州,云林窅窕山 蹊仄。村畴回薄小江南,井邑萧疏自河北。共伯逍遥 失岁年,孙登坐啸凌苍烟。仙人不作名山主,终古苏 门抱百泉。百泉磵底珠花旋,烛地涵空一镜悬。有客 临流不敢照,昔游绿鬓今华颠。

    《题百泉》
    闺秀吴绡

    “太行迢迢绕天足,叠岭连峰似波蹙。苏门突兀当卫 源,秾翠接空青矗矗。十顷青光𬞟藻香,涌金亭下铺 寒玉。清济伏流昆仑底,滥觞古人卓刀处,颎颎秋铁 光。水底圆珠吐细沫,沙中疑有蛟龙藏。天河清浅应 似此,西走汾晋常汤汤。我来二月春未浓,薄日和风 好光景。想见当年佩玉人,巧笑曾经照清冷。远山曳” 轻云,近岫堆青螺。桃花千脸红,嫩柳绿傞傞。一川烟 色画不得,可无美酒如春波。此中遗迹堪凭吊,荒台 古榭空陂陀。朝歌邑号亦自好,欲问回车意若何。

    《啸台》
    前人

    魏晋已如梦,荒台今独存。龙蛇正交斗,鸾凤自高骞。 避俗惟长啸,逢人常不言。始知真隐逸,不必入《桃源》。

    《安乐窝》
    前人

    “尧夫昔沦迹,斯地寄箪瓢。杖屦无俗事,名贤多素交。 山川犹蔼蔼,桃李已萧萧。”击壤留佳句,风流亦自豪。

    苏门山部纪事

    《晋书阮籍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容貌瑰杰, 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 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博览群 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 终古及栖神道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 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 归。著《大人先生传》。

    《嵇康传》:“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早孤,有奇才,远迈 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 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淡寡欲,学不 师授,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 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常采 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 谓神仙。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 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 初,康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锺会造焉,康不为 之礼,因谮康,欲助毋丘俭。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嗟痛,帝寻悟而恨焉。 《孙登传》:“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 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 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 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 衣食者,一无所受,辞去皆舍弃。尝往宜阳山,有作炭 人,见之,知非常人,与登语,登亦不应。文帝闻之,使阮 籍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 所图,终不答。康每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 乃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 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于用才?故用光 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 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 能用,果遭非命。仍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或谓登以魏晋去就,易生嫌疑,故或嘿者也。竟不知 所终。

    《辉县志》:“宋邵雍字尧夫,幼从父古徙居共城,卜居苏 门山下,结庐百泉之上。时居母忧,布裘蔬食,躬爨以 养父,坚志苦学。共令李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与语 物理性命之学,雍再拜愿受业。于是先示以陆淳《春 秋》,后授《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雍益覃 思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枕者数年。安贫乐道”, 自云未尝攒眉,名所居为《安乐窝》。

    李之才,字挺之,青州人。天圣八年进士。初为获嘉主 簿,权共城令。时邵雍隐居苦学于苏门山百泉之上, 之才叩门劳苦之曰:“好学笃志,果何似?”雍曰:“简策之 外,未有适也。”之才曰:“君非迹简策者,其如物理之学 何?”他日则又曰:“物理之学学矣,不有性命之学乎?”雍 再拜,愿受业。于是先示之以陆淳《春秋》,既而语五经 大旨,则授《易》而终焉。其后雍卒以《易》名世。

    元姚枢,字公茂,号雪斋,其先永平柳城人。初与杨中 书惟中北觐,太宗甚重之,以郎中牙鲁花赤行台于 燕,时以台长惟事货赂,遂弃官携家。来辉衣冠庄肃, 以道学自鸣,佳时则鸣琴百泉之上,遁世而乐天,若 将终身。时许文正公衡闻公得伊洛《性理》之学,尽室 来辉,相依以居。世祖在潜邸,以礼聘至,历拜翰林学 士承旨,卒于官。

    姚燧,字端甫,枢之从子。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时 许衡与枢讲道于苏门,燧年十二,遂从之游。至元七 年,衡以国子祭酒教贵胄,奏召旧弟子十二人,燧自 太原驿致馆下。燧先在苏门时,读《通鉴纲目》,常痛国 统散于逐年,不能一览而得其离合之概。至告病江 东,著《国统离合表》若干卷,年经而国纬之。如《史记》诸 表,将附朱熹“凡例”之后。其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 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

    耶律楚材,字晋卿。金末,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克 燕,召见,处之左右,正色立朝,不为少屈,愿以身殉天 下。平生不治生产,家财未尝问其出入。笃于好学,不 舍昼夜。尤嗜《易》学,尝选地即苏门,居之于卫水之涯, 植梅数株,建琴亭月榭,吟咏其中。官至中书令。 许衡字鲁斋,河内人。幼有异质,年十馀,有道士见之, 惊曰:“骨清神完,目光射人,苟非命世大贤,即当神超 八表。”后适卫友窦默,寻居苏门。友姚枢既得程、朱《性 理》诸书,益大有得,慨然以道为己任,既而尽室依枢 以居,家贫,处之泰然,一时从游者甚众,时偕其徒游 于百泉之上,吟咏为乐。

    窦默,字子声,广平肥乡人。幼读书,毅然有立志。避乱 德安,得《伊》、洛《性理》之书以归。与姚枢、许衡讲学苏门, 倡明斯道。

    王磐,字文炳,笃学励行,至大四年,擢进士第。授归德 府录事判官,不赴。避地苏门之胜,来居数年,弟子受 业者甚众,时称“名儒。”

    白栋,字彦隆,太原人,徒行至河内,从许衡学。继衡为 国子祭酒,奏召旧弟子,以为国子助教,侍裕庙东宫。 出佥汉中道提刑按察司事,寻改燕南河北道,趣装 其考,已疾行,至卫而卒,遂葬卫之苏门周卜村,即教 授于辉,复除河南道劝农副使,以病卒,亦葬苏门。 王恽,字仲谋,汲人。博学有俊才。从王磐学,于苏门最 久。中统初,姚枢辟为详议官,仕至通议大夫、翰林学 士承旨、文章政事,知名当世。

    丘处机字通密,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尝寓居苏门山, 与刘处元、谭处端二真人研精元学。世祖召见,每言 “为治在敬天勤民,长生在清心寡欲。”世祖然其言,命 左右书之。今遗迹有三仙洞,并元建集仙资福宫俱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