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十六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四十六卷目录

     析城山部汇考

      图

      考

     析城山部艺文

      登析城山         明李瀚

     王屋山部汇考

      图

      考

     王屋山部艺文一

      天坛砚铭有序     唐韩愈

      重修阳台万寿宫记    金李俊民

      重修天坛玉皇殿记     元张琬

      赐紫微宫道藏经谕     明英宗

      游王屋山记         都穆

      游王屋山记         李濂

      游王屋山录         唐枢

      王屋山天坛玉皇庙记     何塘

     王屋山部艺文二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序前人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

                    李峤

      客有为余话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刘禹锡

      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   前人

      送吴链师归王屋       张籍

      胡山人归王屋因有赠     前人

      宿王屋天坛         马戴

      南池夜宿忆王屋青萝旧斋   岑参

      忆天坛行          杜甫

      天坛上境          元稹

      早冬游王屋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白居易

      登天坛夜见海日       李益

      送卢霈秀才归王屋时将赴举  杜牧

      题天坛          杜光庭

      天坛灵寿杖送莘老    宋黄庭坚

      游天坛三十二韵      林灵素

      天坛道中        金元好问

      题天坛二首       元丘处机

      题天坛           吉丙

      题天坛二首        宋德方

      王屋道中         明薛瑄

      宿王屋山二首        刘昌

      题天坛           颜鲸

      卧病酬边君天坛步月之作  李梦阳

      登天坛峰          史敏

      登天坛和前韵        宋荣

      王屋歌          吴国伦

      题天坛二首         左杰

      王屋游同诸友       朱期至

     王屋山部纪事

     王屋山部杂录

     王屋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四十六卷

    析城山部汇考

    《禹贡》
    之析城

    析城山在今山西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里,即禹治 水所经处也。成汤祷雨亦于此山,今其山尚有龙洞

    析城山图

    析城山图

    按:《书经夏书禹贡》:“底柱析城。”蔡传析城,冀州《山地志》:在 河东郡濩泽县西,今泽州阳城县也。晁氏曰:“山峰四 面如城。”

    按:《汉书地理志》河东郡濩泽。《禹贡》“析城山在西南。” 按《晋书地理志》,平阳郡濩泽。析城山在西南。 按《水经沁水注》:黑岭水东南,迳阳泉水,又南,注濩泽 水。又东南,上涧水注之。水导源西北辅山,东迳铜于 崖,南历析城山北。山在濩泽南,《禹贡》所谓“砥柱析城, 至于王屋”也。山甚高峻,上平坦,下有二泉,东浊西清, 左右不生草木,数十步外多细竹。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 按《元和郡国志》,析城山在河南府王屋县西北六十 里,山峰四面,其形如城,有南门焉,故曰析城。

    按:《明一统志山西山川》:“析城山在泽州阳城县西南 七十里。”

    按《山西通志山川》,析城山在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 里,山峰四面如城,高大而峻,迥出诸山,幅员四十里。 《禹贡》曰:“至于太岳,砥柱析城”是也。四崖林木丛茂,相 传成汤祷雨于此,上有成汤庙,前有二龙湫,亢旱不 竭。世说与济渎相通。《水经注》曰:“山甚高峻,上平坦,下 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数十步外,多细竹。” 按《泽州志山川》:析城山在阳城县西南七十里。《水经》: 析城在濩泽南。山高峻,上平坦,下有二泉,东浊西清, 左右不生草木。数十步外,多细竹,中有龙洞、龙池、龙 窝,相传为成汤祷雨处。宋建殷汤庙,额题“广渊”,并析 城山神嘉润公祠宇二百馀楹,修于元时。

    按《阳城县志山川》,析城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晁氏曰: “草木分析曰析山峰四面如城。”《水经注》曰:析城山在 濩泽南,山甚高,上平坦,中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 生草木,周原濯濯,约四十里,环崖林木丛茂,小竹细 笋,被于山渚,蒙茏拔密,奇为翳荟,相传为成汤祷雨 处。上有成汤庙。二泉亢旱不涸,与济渎通,故每岁数 百里外咸虔祷以祈有年。《八景》曰《析城乔木》

    龙洞,在析城山巅。东岩石洞深不可测,水流潺潺有 声,俗传有龙在中。

    按《河南通志山川》,析城山名不载。

    小析山在怀庆府济源县东北二十里,故老传云,“成 汤祷雨于此”,上有成汤庙。

    按《怀庆府志山川》:“析城山在济源县西北九十里,四 高中凹,其形如城,上有成汤庙,人呼圣王坪。”《禹贡》“底 柱析城,至于王屋,即此也。”

    按《济源县志山川》,析城山名不载。

    小析山在县西北九十里。乃析城之麓。旧有汤帝庙, 故又呼“圣王坪。”

    析城山部艺文

    《登析城山》
    明·李瀚

    故人携我上烟霄,佳景无兼春色交。地壮《洪濛》留禹 迹,天开鳌极奠殷郊。峰头雨过龙归洞,树杪风回鹤 避巢。连日泛观神未倦,瘦萝重倚尽峣坳。

    王屋山部汇考

    《禹贡》
    之王屋

    王屋山在今山西泽州阳城县南八十里,平阳府垣 曲县东北六十里,河南怀庆府济源县西北百里。其 顶曰天坛,东日精峰,西月华峰,北小有洞。其支麓为 八仙岭、华盖山、大罗岭、五斗峰、七仙岭、秦岭、五指山、 金炉山、孤山、玉阳山、牛心山、虎岭、金山,而胜迹又为 王母、仙猫诸洞。小有坡,废县城。尚书谷、憩鹤台、阳台、

    清虚、紫微三宫,虽名因地各异,而总谓之“王屋山
    考证

    王屋山图

    王屋山图

    按:《书经夏书禹贡》:“底柱析城,至于王屋。”蔡传王屋,《冀州 山地志》:在河东郡垣县东北,今绛州垣曲县也。晁氏 曰:“山状如屋。”

    按《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 是多石。”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今在河东 东垣县东北。《地理志》:“王屋山,沇水所出。”“沇”声相近, 殆一水耳。沇则济也。

    按:《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垣。”《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 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

    按:《后汉书郡国志》,“河东郡垣有王屋山,兖水出”《史 记》。魏武侯二年,城王垣。《博物记》曰:“山在东,状如垣。” 按《晋书地理志》河东郡垣。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 出。

    按:《魏书地形志》:“邵郡,苌平。”有王屋山。

    按:《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王屋山在河东垣曲县 东北也。昔黄帝受《丹诀》于是山也。

    按:《隋书地理志》:“河内郡王屋。”有王屋山。

    按:《唐书地理志》:“河南郡王屋。”有王屋山。

    按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第一王屋洞,小有清虚天,周 围万里,王褒所理,在洛州王屋县。”

    按《图书编山西山考》:“沁州山曰王屋,在阳城南境,有 仙宫洞天,广三十里,《禹贡》所谓析城至于王屋是也。” 按《山西通志山川》,“王屋山在泽州阳城县南八十里, 其西南跨垣曲县境,秀丽极高,有仙宫洞天,广三十 里,《禹贡》所称析城至于王屋是也。”又在平阳府垣曲 县东北六十里,山势巍峨,东抵济源。

    按《泽州志山川》:“王屋山在阳城县西南百里,以其形 如王者车,故名。”《道书》云:“王屋名小,有清虚之天”,上有 轩辕黄帝庙,唐司马承祯及烟萝子修真于此。东北 有王母上下二洞。晁氏书注:“在河东垣曲。”吴任臣云: 在济源。刘会孟云:在泽州。据《金史·地理志》,《方舆胜略》 《广舆记》俱载于阳城境。元好问诗云:“仙人龙峤玉为” 鞭,石穴留书世不传。弱水蓬莱三万里,青山今古几 何年。

    按《阳城县志山川》:王屋山在县东南百里,《道书》第一 洞天,小有清虚之天。《真诰》曰:“王屋山,仙之别天,所谓 阳台也。”按晁氏书注云:在河东垣曲县,山形如屋,故 名。吴任臣云:“在河南济源县。”刘会孟云:在山西泽州。 唐武德间,曾升县治为泽州。据《金史·地理志》曰,阳城 有王屋山。明程百二《方舆胜略》、陆应阳《广舆记》俱载 县境。按《平阳府志》语同

    按《垣曲县志山川》:“王屋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上有天 坛,为县八境之一。”

    名景天坛秋晓,天坛山也。出济邑拱垣城,有天在上, 无山与齐,卓然王者之屋,巍乎仙人之都。初秋气爽, 依稀海市蜃楼;平旦色岚,仿佛蓬壶瑶岛。此一景也。 按《河南通志山川》:“王屋山在怀庆府济源县西北百 里,以其山形如王者车盖,故名。《禹贡》曰:‘底柱析城,至 于王屋。其绝顶曰天坛,山峰突兀。其东曰日精,西曰 ‘月华’’。”上有石坛名“清虚”,小有洞天,唐司马承祯修道 之所。

    按《怀庆府志山川》:“王屋山在济源县西百里,《禹贡》王 屋即此。其绝顶曰天坛,东为日精峰,西为月华峰。坛 北曰小有洞,为天下洞天第一。又北为五斗峰,其下 济水之源,太乙池在焉。天坛上古松数十株,皆千百 年物。上有三清诸殿,因毁于火。济人欲重修,尽伐之 以为殿栋梁。游人皆为太息。”

    王母洞,在天坛北。古传黄帝会西王母之所。山半有 龛,深广数丈许,仰视有穴,如井下悬,好事者攀缘而 上,行半里,莫知其底,遂反。世说与平阳洞相通。《洞渊 集》云:“周回一万里,乃小有清虚之天,三十六洞天第 一。”杜少陵诗:“万古仇池地,潜通小有天。”即此洞也王屋、汉洞。

    王屋、唐洞,俱在王母洞后。二洞缘磴上下若层楼,皆 广数间,户牖开朗,中列石床如天成,虽盛暑入之,凉 风飒然,为古栖真之所。洞后有石梁悬空,长约十馀 步,狭可数尺,仅通人过,由此达八仙岭。

    “小有坡”在王屋洞南里许。

    八仙岭在小有洞西。

    仙猫洞:在天坛山上。

    华盖山在天坛前,宋徽宗尝游幸于此。

    大罗岭“在天坛后。”

    按《济源县志山川》:“王屋山在县西九十里,状如王者 车盖,四面如削玉,名为天下第一洞天。绝顶有炼丹 池、御爱松,世传轩辕访道处。西崖下为沇水,乃神禹 导济之自,以其极高,历代敕祭于上,故又名天坛。游 人多题咏焉。”

    日精峰在天坛东。

    月华峰在天坛西。

    王屋洞,在天坛北,俗呼王母洞。其洞深邃莫测,世说 与平阳洞相通。《洞渊集》云:“周回一万里,乃小有清虚 之天,三十六洞天第一”是也。

    “五斗峰”,在小有洞北,上有老君庵。

    七仙岭在小有洞西。《遗诗》有“七朵莲花在此处,丘刘 谭马郝王孙”之句。

    华盖山在紫微宫,南宋徽宗游幸于此。

    秦岭在县西五十里。湨水出焉。旧有风门镇。

    五指山在县西五十里。五峰峙列如指状,湨水出焉。 金炉山,在县西四十里。迺向阳佳丽处。明嘉靖末,孙 贤、张隆、苗森开山建庙。后苗三考增修,有题咏。 “孤山”,在金炉山前。

    玉阳山在县西三十里。唐睿宗第九女昌隆公主修 道于此,改封玉真。李白、王维皆有诗词。宋苏子瞻题 其堂,有“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之句。 牛心山,在县西二十五里。

    虎岭在县西三十里。

    小有坡在县西六十里。

    金山在县南十五里外。山势延袤,西至秦岭,东至张 金岭,南至河,皆王屋之麓也。

    《古迹》王屋废县在县西八十里,周召康公采邑。宇文 周置县。唐、宋因之。元省入县治。

    《四皓避秦沟》在王屋山东南,一名“远尘沟。”

    “《尚书》谷”,在玉阳山下,浮丘公接王子晋,自维山游王 屋至此,故名。

    憩鹤台在玉阳山上。世传王子晋驾鹤憩此。

    阳台宫在王屋山,唐开元二年,道士司马承祯建。元 至正七年,道士王德祐修。

    紫微宫在王屋山麓,宋绍圣元年建,元大德七年修, 明天顺元年增修。

    清虚宫,在王屋山东南,去天坛二十五里。

    王屋山部艺文一

    《天坛砚铭》
    有序     唐韩愈

    儒生高常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棱孤耸,内发黑色,幽奇天然,疑神仙遗物。宝而用之,请予铭底。

    仙马有灵,迹在于石。棱而宛中,有点墨迹。文字之祥, 君家其昌。

    《重修阳台万寿宫记》
    金·李俊民

    王屋山,在底柱析城之东,仙家小有洞天,三十六洞 天之一也。坛之南十六里曰阳台宫,又小有洞天之 一也。其靡然而逝,隆然而起,似近而远,欲断而连,隐 隐乎山之阳者,八仙洞也。东向二百步许,溢太乙之 水,白而不浊,甘而不坏,为九鼎金丹之祖者,洗参泉 也。岩窍其腹,廓然有容,嘘吸元气,与山潜通者,西北 “白云洞也。位高而自抑,势仰而远俯,如竦如惧,如趋 如附,北面而朝坛者,华盖峰也。乱峰之间,邃而深,幽 而往,窈窕而入,延袤而上者,紫薇谿也。树木丛翳,虎 豹却走,宫殿森肃,而鬼神护守者,上方院也。”自是出 避秦沟,陟瘦龙岭,蹑仙人桥,款天门,然后登坛而朝 玉顶。凌风汗漫,披云沓冥,其去天阙“犹咫尺。”尔时天 容诸天仙派现于每岁朝山之会,宜其为洞天冠也。 唐中岩道士司马链师,始奏置阳台观,并御书额壁, 画神仙龙鹤云气升降、辇节羽仪,金彩辉光满宇。遣 监斋韦元神赍图画事迹奏闻,时开元二十三年六 月十二日也。元祖之教,由此而振,山林学者,皆至无 上道,以不退持志,宜“其为福地冠也。”又按《司马别记》 曰:“余届王屋清虚洞侧,获真篆仙经二品,一曰《元精二曰《丹华》。又睹玉皇宝箓,乃知上古帝王,丹宝并传, 莫不遐年。自夏禹后遂止。余不敢泄,复藏于名山,以 俟其人。开元十七年仲秋十五日记。”以是考之,阳台 之成也,在司马链师藏丹宝后之六年,开元二十三 年己“亥也。下值大金贞祐二年庚戌,凡四百八十年, 兵燹而毁,改观曰宫,随世沿革,崇其名尔。呜呼!玉笈 秘文,流运道气,犹有升沉之时。况巍峨华构,岂无成 坏?累代重规,一旦焦土,草木色敛,烟霞气沮,方外之 游,未尝过而问焉。”正大四年丁亥,林川王志佑由平 水抵王屋,周览胜区,慨然有动于心。邑令及司氏昆 仲挽留住持,以起废为事。宏大堂,修置廊庑,复灵官 之位,列齌厨以次,接遇则有宾馆,延纳则有道院。其 用俭,其功速。废始于戌,兴始于亥,终于亥。一纪而废, 一纪而兴,疑有数存焉。先生幼业儒术,长慕元理,年 高行积,境灭以休。幽人逸士,望风禀受,号曰“栖神子。” 一日与余邂逅于山前,颇得其所长。盖“以静为基,以 慈为实。敬而愿,厉而温。味《老子》五千言,不读非圣书; 悟《广成》长生说,不作矫俗事。龙伯钓后,长愁海上之 鳌;子晋归时,难驻云间之鹤。”大金己亥岁三月二十 二日,登真子岳云观,春秋八十有八。其徒曰定、曰正、 曰祥、曰元、曰忠、曰温。索余文其碑,故书以示来者。

    《重修天坛玉皇殿记》
    元·张琬

    天下名山为岳镇者。《十道经》载,大洞天数称王屋,即 其一也,故号天坛。迺历代列仙修真之所。其形势视 诸山耸拔不群,若王者车盖,故名王屋,乃有影随日 月运移。坛北对峙崖谷,曰仙人洞,内有穴若井,深不 可测。我国家岁时使使者登坛醮祭毕则投圭玉币 帛于中,载见《祀典》。南降坛一等,崖壁间构厦数楹,为 守坛者居。延祐己未夏六月,琬因故往,一登桃毕,乃 降谒守坛道人,即今主大都长春宫总教真人完颜 公子尔。隐居共话良久,见其云物,犹博山宝鸭所焚 檀麝,出入窗户,萦绕几席,且殷雷鸣于涧壑。出户视 之,左右山谷咸被幢盖,仰观苍空白日,犹前真别一 洞天也。晡后开霁方归。山南下,左有道观曰紫微,宗 师辈主领坛事。又南下数里,有观曰阳台,道流相传, 以为始建于唐,司马承祯题曰“兴国阳台万寿宫。”其 东有烟萝子洗参井,右有承祯炼丹炉观。其殿阁宏 丽,斋室清幽,拟瀛岛元虚之妙。自唐迄今,屡经兵烬, 兴废不一。殿宇前旧有玉皇坛阁,岁时集羽流,设醮 筵,以祀天地星辰。至大末,故宣授提点宫教事明道 颐真达妙大师冲和子提点李公道彰,尝命仆作《鸠 材疏》,躬肯构复其陛址,甓戺尚缺,公遽仙逝。至元庚 辰,嗣教门人赵德淳,善继师志,不吝囊箧,特命工埏 埴陶甓,于是年春二月告成。秋八月,将立石以垂不 朽。来恳鄙述。琬惟国家之郊祀玉皇上帝者,乃古帝 王敬天报本之重事,载之方册,千百世莫敢或易。又 尝闻之先贤云:“以其形气而言曰天,以其主载而言 曰帝,以其高大而言曰昊、曰皇、曰上。”故道家者流,亦 崇师为元元宗,其尊严庙貌,敬承祭祀,不亦宜乎?是 以复究其所以然之理,附于兴废补坠本末之左,用 告来者云。

    《赐紫微宫道藏经谕》
    明·英宗

    “朕体天地保民之心,恭承皇曾祖考之志,刊印《道藏 经典》,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奉河南怀庆 府济源县王屋山紫微宫,永充供养。听所在道官道 士看诵赞扬。上为国家祝釐,下与生民祈福。务须祗 奉守护。不许纵容闲杂之人私借观玩、轻慢亵渎。致 有损坏遗失。违者必究治之”谕

    《游王屋山记》
    都穆

    《书·禹贡》曰:“底柱析城,至于王屋。”今王屋山在河南济 源县西八十里,山形如王者车盖,其中有小有洞,为 天下第一洞天。岁癸酉仲冬,予至济源,欲往游焉。出 县西三里,经济渎祠,入谒大济之神。其殿北有北海 神殿,咸著祀典。北海殿前有池,周七百步,其西一池, 周与之等,而中通焉,即济水所聚。盖其源出自王屋 天坛之巅,伏流百里,至此复见,东南合流,至温县虢 公台入于河。《禹贡》曰:“导沇水东流为济”是也。东池俗 传能出物以应人之求,然卒始于三月,至四月望而 止,馀月则否。予友潘黄门希召,旧为怀庆理官,作文 辩之,谓春夏之交,泉脉腾沸,而济尤劲疾,物随沸而 上。予尝为作序。是日默祷于神,愿出“物以彰灵异。”久 之,物竟不能出,始信希召之辩,足以破纷纷之惑也。 出祠南行三里,折而西四十里午食。自此登秦岭,二 十里至涧河,宿野人家。十四日早行,二十里至阳台 宫。宫在王屋南麓八仙冈上,为唐司马子微修仙之 所。宋徽宗尝游幸其中。天尊殿壁绘神仙龙鹤云气 升降,辇节羽仪之属甚奇,盖开元中人笔。殿左有唐 大中八年碑,上刻《睿宗与子微书并送还天台诗》。宫 之东三百步,有后晋燕真人并其上有洗参石臼,相 传燕于此得道。上升。宫北上一里,经山神祠。三里,观 仙猫洞,人云:燕真人丹成,鸡犬俱升,仙猫独留不去人就洞呼仙哥,时或有应者。二里,涉不老泉。又二里, 至李道人庵。道人山西高平人,弱冠时,以母病登天 坛舍身崖,舍身以祈其愈。予诘之,答曰:“初堕时,但如 行清化镇上,忽有龟蛇左右相逼,始知堕崖,则已坐 深谷中,肢体无损,凡四昼夜,罔知饥渴。”天坛老道士 闻其舍身,觅而得之。时隆寒,俾之赴火,右足悉堕其 趾,自是母病亦愈,遂结庵山中,其事诚异矣。五里至 紫微宫,至此已及山半,群山环列,积雪犹在,予心目 豁然。道士有陈性常者,为吾乡人,延之共饮。性常旧 住武当山之自然庵,今年七十有八,而神气清茂,似 有道者。移居此山已二十年,其学乃仙人张三丰之 再传,为予言。张师名元元,辽阳人,自号三丰遁叟。世 人因其号第称曰“三丰”,而鲜知其名。正统间犹在,后 不知所之。饮毕,去宫西半里,至望仙坡,性常草庵小 坐。北折,缘险一里,阅玉泉。泉为方井,上刻石云:“玉泉 圣水,旱涝如故。”山中道士多汲以供饮食。仰视天坛, 去此尚十八里,路陡隘,且多积雪,左右涧壑,不可丈 尺,足未陟而气已夺,惟神游而已。予问道士,小有洞 所在,云在“山中之垂簪峰下,元季乡民避兵者多藏 其中,自是洞口遂塞”,今不知其处。夜宿阳台,十五日, 复还济源。

    《游王屋山记》
    李濂

    王屋山在济源县西百里。《禹贡》曰:“底柱析城,至于王 屋”是也。以其山形如王者车盖,故名。或曰:山形如屋 也。又曰:山空其中,列仙宅之,其内广阔如王者之宫 也。按龟山《白玉上经》暨《茅君内传》皆云大天内有元 中洞三十六,第一曰王屋洞,周回万里,名清虚小有 之天。杜甫诗“忆昔北寻小有洞”,即此山也。其绝顶曰 天坛,常有云气覆之,轮囷纷郁,雷雨在下,飞鸟视其 背,相传自古仙灵期会之所,世人谓之“西顶”,盖与南 武当东泰山鼎峙云。余夙慕天坛、王屋之胜,顾尘事 羁缚,恒以未获一游为憾。岁乙巳三月十三日乙亥 早起,渡河往游。是夕宿原武。翌日宿武陟。丁丑宿覃 怀。戊寅宿济源。己卯晨,出县城,西走沟中,四十里,饭 胡岭。又折西南行十五里,度秦岭,皆行山上,逾五里 至剑河堡。南行又折西北行十五里,至阳台宫,在王 屋山之麓,唐司马承祯修真之所也。明皇御书“寥阳 殿”三巨字。殿中塑昊天上帝像,旁侍十二元辰,皆伟 丽。而白云道院乃在寥阳殿之东,曰白云者,承祯别 号也。入道院,见大镬一,径丈,深数尺,胜国时物也。宫 之南有八仙岭,其势如八仙,饰冠佩下天,拱揖而向 阳台。又有仙猫洞、不老泉,皆去宫不远。出阳台宫,东 北行山下百馀武,谒烟萝子祠。祠前有洗参井,祠即 烟萝子宅址也。“烟萝子者,晋天福间人。世传烟萝子 佃阳台宫田,苦积功行。忽一日于山中得异参,合家 食之”,拔宅上升云。过祠北行,磵道中,褰乱藤,履危石, 东西两山,壁立数千仞,风飕飕起岩谷林木间,令人 震恐。磵道中行八里,复上山坂,叠𪩘盘曲,莫记层数。 乃循石磴,道士引入紫微宫,仰视台殿,如在天上。至 门,金书榜曰“王屋山朝真门”,门内为天王殿,榜曰“天 下第一洞天。”又上一层曰三清殿,面对华盖山,如几 案然。又上一层,曰通明殿,设昊天上帝像。殿中环列 朱龛,贮国朝御赐《道藏经》若干函,有碑数十通,皆宋 金元时物。薄暮,酌方丈之松菊堂,翌日庚辰夙兴,为 天坛绝顶之游,乃乘小山轿,仆夫持緪牵舆以上。出 紫微宫,西上二里,至望仙坡,阅披云子修炼之迹。又 上四里,至憩息亭。凡登绝顶者,至此必饮茗少憩,故 名。其地有仰天池,四面高而中凹,旧有泉,今涸。至此 则山径愈峻险,轿不可行。乃步以上。过此蹑瘦龙岭, 登一天门,曰“瘦龙”者,以山脊之癯如瘦龙露骨也。过 一天门,登十八盘山,石壁陡绝。旋绕而上,至蹑云峤, 观烟萝子、登仙石。石上有足迹,下有涧,曰“避秦沟。”又 稍上,则紫微岩,岩之右有三官洞,洞前有仙人桥。少 顷,至南天门,则愈陡绝。手攀铁索以上,观轩辕皇帝 御爱松。少憩换衣亭,谒玉皇殿。殿之东曰清风台,西 曰明月台,皆名石也。又行数十武,至绝顶,入虚皇观, 谒轩辕庙、真君祠。乃陟三级瑶台,极其遐览。东曰日 精峰,日始出时晶彩烂然。西曰月华峰,月上时光华 先见也。于是东望海岱,西眺崑丘,北顾析城,南俯黄 河如线,嵩山、少室,隔河对峙,咸聚目前。下视华盖诸 山,卑如培𪣻,窃忆天下奇观,无逾此者。余徘徊久之, 乃下三级瑶台,遍观古今诸石刻,而日已晡矣。是夕 宿上方院,偶思李白诗“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 扫落花”之句,超然有遗世独立“之心焉。”余入寝室,将 就枕,道士走报,请观天灯。亟出视之,则见远火如流 星,上下明灭,沓无定迹,时从行者,咸相骇异。昧爽起, 观日始出之景,甚奇。天既明,阴云蔽翳移时,顷之开 霁。步至北天门,见古松十数株,环列成行,俨如侍卫, 皆千百年物也。遂观舍身崖至心石在东北虚岩之 上,突出一石,阔尺许,长丈馀,势欲飞坠。下瞰峭壁,神 悸股栗。又观老子炼丹池,上有老子祠,古碑存焉。闻东北有王母洞,奥邃难测,人迹罕至。元岁时,投金龙 玉简于此,余欲往游之,道士曰:“径险不可行,且有蛇 虎潜其中。”乃下南天门里许,游黑龙洞,洞前有太乙 池,盖济水发源处也。世传析城之山升白气于天,落 五斗峰化为湿云,自石窦中滴水降太乙池云。道士 曰:“每岁元会日五更初,辄闻仙钟自远洞中发声,悠 扬清婉可听。”又曰:“日出没时间有倒影之异,余暂游 速返,悉未之逢也。”是日由旧途下山,仍宿紫微宫。余 尝梦游一山,极奇绝,嗣游四方名山,无相似者。乃今 登览王屋种种,与梦中所见合,夫岂“偶然者哉。”

    《游王屋山录》
    唐·枢

    自召原关巡司,寻涧道长脉入一峪,转绕三四,乃遥 陟峰峦细委,阿谷閟阒,林光霭气,丽展轻落。鸟有异 鸣,而莫识其形,水从石出,而不知所来。山疑尽陇,而 复开远障。碓局应声,柏香飘气,一径悠然,与天台觉 相似,是诚仙窟。北上为天坛,天下洞天第一。相传轩 辕系蚩尤,受天符于此坛。予意古圣人伐恶之师不 “轻出,托身寥虚之境,以自斋其神乎?”陟紫微宫、西冈, 沿、避秦沟、望仙坡、四里庙、轩辕养丹池、苍龙岭。入一 天门,历十八盘路,横兀巨石,凿径为接云桥。历雷神 洞、八仙岭,登仙石、镇山、狮石、三官洞、仙人桥、南坎太 昊祠。步步登石,有铁索数条。入南天门,历四圣殿,殿 后御爱松一株,轩辕所憩处,枯久,尚坚甚不腐。历诸 祠,入二天门,上总仙宫,即天坛。巨石丹垩,直大而方, 如砌成。为叠三层,高数十丈,广倍之。殿构弘丽且多, 中立三级瑶台,瓦槛皆铁。最后乾刚殿,背眺百千峰 如环堵,色相奇秀,目中所未有。三面旷然远及,见千 里外诸山,只畎亩疄疄,与埒平地。由东坎下北岭,有 老子炼丹池,其水可疗目疾。岁四八月,两御贡稍出。 至心石舍身崖西北天门,门畔十古松,俗谓轩辕北 上坛,十阎王迎而植之。窃意为以“计下蚩尢”之喻说 也。北岭锐石如脊,更北为王母洞。由西坎寻太极池、 黑龙洞。山凡五行脉。东行起一峰曰日精,西行起三 峰,曰月华。南行二支,一长支,给紫微宫,一短支,即行。 径合北岭而五,凡三宫六院。“清虚宫”远在东,为小有 洞天,有仙猫洞。阳台宫远在南,有洗参井。他神宇不 能胜述。中间泉石幽嘉,体局俊闿,而屯云拥雾,凌风 摘星,超然如在霄汉之表,可坐消情虑。旦夕有五色 影佛灯现灵云。

    《王屋山天坛玉皇庙记》
    何塘

    王屋,天下名山,在今河南济源县境内,山形如王者 宫殿,故名。其巅为天坛,《图经地志》以为第一洞天,世 传轩辕皇帝修炼于此。其紫气岩、御爱松迄今犹存, 故后世栖真之士往往归焉。大明弘治六年,道流张 太素等由山西来,结茅坛顶间,叹曰:“山以天坛名,玉 皇上帝,天神之主也。三清有宇,而玉皇无殿,大不称” 名山本意,乃夷崄岨,剪荆棘,筑土为殿,覆以铁瓦,铸 为铜像,为永远不动计。经始于弘治十二年正月,薄 成于正德三年九月,方修建时,其光变祥应甚众。既 成,因吾内兄周溥来请记。呜呼!天帝之尊,在《礼》惟天 子得祭,虽诸侯王不敢僭。太素等庶人也,而崇奉玉 皇上帝,可乎?无已吾闻天地,人之父母也;人,天地之 子也。而天子者,独为父母宗子在。《礼》,“父母之祭,宗子 主之,支子不与。”虽不得与,至孝敬之心,则不得以尊 卑有间也。太素等崇奉玉帝,其亦可哉!吾闻道家之 学恬淡翛然独往,天地万物俱不以经心。太素等道 流也,乃汲汲于崇奉玉帝,劳筋骨,疲精神,不恤,其有 见乎哉?其亦报本反始之道,有不得己者哉。是为《记》

    王屋山部艺文二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 人扫落花。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序
    前人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潨。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沈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恣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却寻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观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徘徊上姑苏。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着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五月造我语,知非佁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诸侯,不致千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

    李峤

    桂亭依绝𪩘,兰榭俯回溪。绮栋鱼鳞出,雕甍凤羽栖。 引泉聊涨沼,凿磴且通蹊。席上山花落,帘前野树低。 弋林开曙景,钓渚发晴霓。狎水惊梁雁,临风听楚鸡。 复看题柳叶,弥喜荫桐圭。

    《客有为余话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刘禹锡

    “清晨登天坛,半路逢阴晦。疾行穿雨过,却立视云背。 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万状互生灭,百音亦繁会。 俯观群动静,始觉天宇大。山顶自晶明,人世已霶霈。 豁然重昏敛,涣若春冰溃。”反照入松门,瀑流飞缟带。 遥光泛物色,馀韵吟天籁。洞府撞仙钟,村墟起夕霭。 却见山下侣,已如迷世代。“问我何处来,我来云雨外。”

    《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
    前人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 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又             《前人》:

    春来山事好,归去亦逍遥。水净苔莎色,露香芝木苗。 登台吸瑞景,飞步翼神飙。愿荐埙篪曲,相将学《玉箫》。

    《送吴练师归王屋》
    张籍

    玉阳峰下学《长生》,玉洞仙中已有名。独戴熊须冠暂 出,唯将鹤尾扇同行。炼成云母休炊爨,已得雷公当 吏兵。却到瑶坛顶上宿,应闻空里步虚声。

    《胡山人归王屋因有赠》
    前人

    转转无成到白头,人间举眼尽堪愁。此生已是蹉跎 去,每事因循卤莽休。虽作闲官少拘束,难逢胜景可 淹留。君归与访移家处,若个峰前最较幽。

    《宿王屋天坛》
    马戴

    星斗半沈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折松晓拂天坛 雪,投简寒窥玉洞云。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磬度鸟 应闻。未知谁与传《金箓》,独向仙祠拜老君。

    《南池夜宿忆王屋青萝旧斋》
    岑参

    《池上卧烦暑》,不栉复不巾。有时清风来,自谓羲皇人。 天晴云归尽,雨洗月色新。公事常不闲,道书日生尘。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安得还旧山,东谿垂钓纶。”

    《忆天坛行》
    杜甫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 君,艮岑青辉惨幺么。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 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违心泪交堕。弟子谁依 白茅屋,卢老独启青铜锁。巾拂香馀捣药尘,阶除灰 死烧丹火。元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落日 初霞闪馀映,倏忽东西无不可。松风涧水声合时,青 兕。黄熊啼向我。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左。 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收愿果。更谢衡阳董链 师,南游早鼓潇湘柁。

    《天坛上境》
    元·稹

    《夜宿石幢侧得盩厔马少府书,末有“灵溪试为访金丹” 之句,因以还赠》。

    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闻不似官。万里洞中朝玉 帝,九光霞外宿天坛。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 境寒。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

    《早冬游王屋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豋天坛夜见海日》
    李益

    “朝浮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仙人携我玉 英坛上夜半东方明。仙钟撞撞迎海日,海中离离三 山出,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八鸾五凤 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 飞沧海竭。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九州 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始知武皇求不死,去 逐瀛洲羡门子。

    《送卢霈秀才归王屋时将赴举》
    杜牧

    野店正分泊,茧蚕初引丝。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 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题天坛》
    杜光庭

    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顶藏青玉髓,腰隐紫金芝。 月挂虚皇殿,云封太乙池。洞天人迹少,鹤宿万年枝。

    《天坛灵寿杖送莘老》
    宋·黄庭坚

    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对亲朋。异时驷马安车 去,拄到天坛愿力能。

    《游天坛三十二韵》
    林灵素

    “摆脱尘缨淡无欲,闲阅图经寻岳渎。林泉何处惬予 心,收拾琴书将卜筑。”崎岖不敢千里辞,东至太行入 王屋。先探藏花坞里春,蟠桃毕竟何时熟。燕萝故宅 阳台宫,九龙戏珠画屏簇。丹井沉沉浸月明,丫髻仙 童把参斸。昂头贪看华盖峰,蓦然误入紫微谷。上方 楼阁与云闲,金碧交辉射林麓。远尘沟有远尘人,夜 “半闻歌《采芝曲》。”策杖穷跻瘦龙岭,险似剑阁西向蜀。 扪参历井上冲冥,千仞断崖横独木。自晨及酉脚力 穷,恰到紫金堂下宿。再拜新尝太乙泉,顿觉洒然消 病骨。褰衣竟入南天门,回首乾坤小蛮触。恍兮惚兮 九霄间,万顷岚光醒醉目。恭叩仙坛祷真坛,坛与天 通隔尘俗。银座金腰玉顶寒,帝遣仙“官分部属。”小有 中藏万里地,都压洞天三十六。日精月华左右奇,黛 色倚空如削玉。东观大海日轮红,西望穷边坛影绿。 炼丹炉下土犹香,抱出神丹知几斛。巡山使者持太 阿,保护神宫谁敢黩。王母洞深非可测,雷霆屡震蛟 龙窟。遥指三官校勘台,樵人几度闻丝竹。抱朴岩前 采药童,手撚金芝身薜服。北斗平联北斗星,自是天 关通地轴。麻笼药柜翠相连,瑞草灵苗香馥郁。或闻 仙犬吠仙灯,或睹仙人跨仙鹿。奇踪异迹难尽言,欲 更题诗毛颖秃。短歌聊寄利名人,谁肯同来伴幽独。 一声长啸坐孤石,紫云悠悠送黄鹄。个中疑是麻姑 仙,冷笑世间光景促。

    《天坛道中》
    元·好问

    芳树阴阴鸟语哗,绿云晴雪映红霞。青山可是堪人 恨,藏着中岩十里花。

    《题天坛》
    元·丘处机

    峨峨峻岭接云衢,古柏参差数万株。瑞草不容凡眼 见,灵禽只傍道人呼。凿开洞府群仙降,炼就丹砂百 怪除。福地名山何处有,长春即是《小蓬壶》。

    又             《前人》:

    四面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每看晴日移坛 影,常说寒潭卧黑龙。沆瀣要和《千岁药》,茯苓先断万 年松。拟寻活计参真趣,又隔烟萝第几重。

    《题天坛》
    吉丙

    松杉郁郁锁仙坛,丈室高人尽日闲。门外晓晴春色 好,数峰青出紫云间。

    《题天坛》
    宋·德方

    清虚小有洞中天,银座金腰玉顶坚。芝草秀从龙汉 劫,丹砂结自赤明年。洗参井记烟萝子,聚虎平传“白 水仙。”寄语远尘沟里客,茅斋先盖两三椽。

    又             《前人》:

    “白石磷磷上接天,青松郁郁下临渊。草生福地皆为 药,人在名山总是仙。”待客远寻岩下蕨,烹茶满酌洞 中泉。身前恐是白云子,今日重来卧翠巅。

    《王屋道中》
    明·薛瑄

    路转山回处处迷,不登绝顶即寻溪。寒泉彻底清人 目,乱石盘空割马蹄。绕迳黄花犹戏蝶,隔村红树乍 闻鸡。无端客思匆匆甚,好景其如每倦题。

    《宿王屋山二首》
    刘昌

    独柱凌空万仞齐,风云长与护天梯。春明倒影参差 出,夜静仙灯远近迷。正笏喜登金阙近,倚阑惊见玉 绳低。手探河汉分涓滴,洗取苍崖试一题。

    其二

    瑶草生香没旧踪,晴空时听一声钟。露连瀛海三千 丈,月满楼台十二重。炉内药成先试犬,坛前松老半 成龙。凭谁为问烟萝子,夜夜归来第几峰。

    《题天坛》
    颜黥

    “梯云”凌雨登王屋,日月坛开第一巅。天下名山谁作 伯,人间高步此当先。振衣不独翔千仞,举手真堪擎九天。大海外澄沙界稳,皇图尧䇲祝年年。

    《卧病酬边君天坛步月之作》
    李梦阳

    “霁夕开芳甸,祠官怅独游。银潢横殿落,壁月抱坛流。 汉畤饶烟雾,秦城逼斗牛。”《甘泉》词调绝,疲病苦为酬。

    《登天坛峰》
    史敏

    “峭山行过几千重,才到天坛第一峰。”《九夏》尚留岩畔 雪,万年不老庙前松。珠林日暖翔丹凤,石洞泉寒吼 黑龙。有约更期新雨后,短筇来数翠芙蓉。

    《登天坛和前韵》
    宋·荣

    九天上隔两三重,势压尘寰百万峰。一片楼台凌绝 顶,满空星斗挂乔松。烟霞晓舞冲霄鹤,雷雨时惊《济 暵》龙。最是扶桑红日上,清光先照玉芙蓉。

    《王屋歌》
    吴国伦

    “何处洞天三十六,小有仙人住王屋。王屋底柱遥相 望,真气高蟠太行腹。上凌二曜开天坛,下涌双泉疏 地轴。滴乳缤纷薤叶垂,飞峦合沓莲花矗。壁老轩皇 来采芝,岩馀夏后曾刊木。虚空匠出金银台,辐辏规 成子午谷。五色灵光夜夜朝,道人争讶龙衔烛。攀跻 直造虚皇宫,千山万山都拱伏。拂鼎重然西国香,调” 琴自奏神弦曲。虚皇授我太乙丹,使我颜童发再绿。 须臾笙笛响空中,起驭赤螭骖白鹿。俯观四海一蹄 涔,安见九州非粒粟。卷石昆仑点大荒,黄河东走不 盈掬。向来虚诵《五千言》,谁道芜言是真箓。河上老子 浮丘生,八极归来王屋宿。

    《题天坛》
    左杰

    登览名山及早秋,青螺缥缈万峰稠。云连壶口通三 晋,日丽天门控九州。太乙元泉寒并起,瑶宫紫气晚 还浮。伊余陟此形神逸,坐见扶桑海色流。

    又             《前人》:

    奇峰孤峻玉台横,四望烟峦薄太清。仙掌秋高云气 冷,金茎月出露华明。龙飞不见轩皇驾,鹤唳如闻子 晋笙。今日同游凌绝顶,逍遥真拟是蓬瀛。

    《王屋游同诸友》
    朱期至

    “天下洞天三十六,第一小有在王屋。日精东峙月华 西,群峰历历如奴仆。阳台之畔紫微宫,仙人往往住 其中。绝顶有泉名太乙,天地一气总鸿濛。济水之源 却在此,滚滚直走黄河底。清流不与浊流同,荡涤垢 秽视诸侯。我欲游之尚不得,孙公磊落纵冥搜。千峰 万峰入题品,兴阑更醉济池头。太守虽云具轩冕,一” 室无营馀寸管。鹿驯鹤舞空无人,构亭临池曰性懒。 孙公洞庭同社者,一到吾亭便疏散。四明山人自洛 阳,与公谈笑倾壶觞。丈夫意气何新故,布衣肯羡侯 与王。兴来又觉嵩山好,二室三花春未老。闲从子晋 学《吹笙》,转向淮南探鸿宝。孙公孙公真好奇,游成五 岳鬓犹缁。试把扁舟洞庭去,吾将一“叶来相随。”

    王屋山部纪事

    《济源县志》:唐司马炼师名承祯,温县人。博学能文,隐 浙之天台山,自号白云子,师事潘师正,得辟谷导引 之术。睿宗召问,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 帝曰:“理国若何?”对曰:“国犹身也,游神于淡,合气于漠, 顺物自然而无所私,则天下理。”帝叹曰:“此广成子之 言也。”辞归,赐以宝琴花帔。后元宗诏于王屋山置坛 室居之。一日忽曰:“东华君召我矣。”乃蝉蜕而去。弟子 葬其衣冠,时年八十九。谥贞一先生。

    《集异记》:洛阳尉王琚有孽侄,小名四郎。孩提之岁,其 母他适,因随去。自后或十年五年至琚家,而王氏不 复录矣。唐元和中,琚因常调,自郑入京,道出东都,方 过天津桥,四郎忽于马前跪拜,布衣草履,形貌山野。 琚不识,因自言其名。琚哀愍久之,乃曰:“叔今赴选,费 用固多,少物奉献,以助其费。”即于怀中出金可五两 许,色如鸡冠,因曰:“此不可与常者等价也。到京但于 金市访张蓬子付之,当得缗二百千。”琚异之,即谓曰: “尔向在何处,今复何适?”对曰:“向居王屋山下洞,今将 往峨眉山。知叔到此,故候拜觐。”琚又曰:“尔今停泊在 何处?”对曰:“中桥逆旅席氏之家。”时方小雨,会琚不赍 雨衣遽去,曰:“吾即至尔居。”四郎又拜曰:“行李有期,恐 不获祗候。”琚迳归,易服而往,则已行矣。琚私奇之。后 至上都,财用颇乏,访张蓬子,出金示之,果得缗二百 千。琚自是留心访问,冀一会遇,终不复见之。

    《武夷纪要》:“许碏自称高阳酒徒,唐时人。少举进士不 第,学道王屋山,辟谷养气十馀年,宇内名山无不遍 历。”

    《梦溪笔谈》:“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 蜂𦊰于蛛网,蛛搏之,为蜂所螫,坠地,俄顷蛛鼓腹欲 裂,徐行入草,蛛啮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 腹渐消,轻躁如故。自后人有为蜂螫者,以芋梗傅之 则愈

    王屋山部杂录

    《水经》:“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博物志》:“魏前,枕黄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蓝田 之宝,浮地之渊也。”

    《水经沁水注》:“自太行以西,王屋以东,层岩高峻,天时 霖雨,众谷走水,小口漂迸,木门朽败,稻田汎滥,岁功 不成。”

    《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职方》,兖州川泲出绛州垣曲 县王屋山,东南始发源曰沇水。”

    《霏雪录》:“古王者之屋四柱,太行山似之,故有王屋之 名。”

    王屋山部外编

    王世贞《金母记节略》:“母所都龟山,有昆仑、元圃、阆风 三苑,下皆积水环之,与云气映莹若积瑶,故曰瑶池。 洪波万寻,弱不任毛,故又曰弱水。非飙軿云驺,不可 驭而到也。金城千里,玉楼造空,璚华之阙,光碧之堂, 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下𫖯轩砌, 白环为枝,丹刚成林,天籁自音。与八会谐,和鸣铿锵。” 母年算无始,章亥茫然,而貌𢘆若三十许,天姿奄霭, 光彩绝世。左右侍从,皆玉女灵真,不可胜记。大抵其 都视中夏为极西,在昆仑则东南,故《尔雅》曰:“西王母 日下。”又《山海经》云:王母髼发戴胜,虎齿善啸。盖母之 使金方白虎神也。公孙氏,其始曰黄帝命风后、力牧、 征师,讨乱者蚩尤。蚩尤为五里雾,又多,纵虎豹焉。帝 不胜,退而清斋于王屋山之天坛以请命。母乃将元 始命仿佛见之。使者披元狐裘,授帝符曰:“太乙在前, 得之者战必克。”符广三寸,长咫尺,青玉为廓,丹血填 之。帝拜稽首,佩符,则复有人首鸟身者曰:吾九天元 女也。阿母授汝以三官、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 壬步斗之术,《灵宝五符》五胜之文。帝复拜稽首受习 之,以剪祛蚩尤于涿鹿,天下大定。九年,母复使西方 之神,乘白虎而授帝《舆地图》。若曰:与女期以孤竹之 野而见我。帝即斋戒如期往,仰视天表,千乘万骑,闪 倏而至。其扈者多御龙虎,乘鸾鹤,从七宝幢绮盖骊 珠之节。传以流苏,坐班龙车,凭如意九曲。凡既下,谓 帝曰:“天下定矣,久即戎事,无谻苦乎?”帝再拜谢,乃为 帝设酒,诸花果尊彝,大小异状不可辨。啖帝紫芝数 头,九咽为爽。已,命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曲》,竟则 冲天去。后三岁仲秋朔,白虎之神复集曰:“其以月之 望,嗣见我于大隗。”帝复斋戒幸洛师,自白坡沙如期 而上王屋之坛。青鸟来语曰:“阿母降矣。”俄而母降,其 服御具如孤竹,语小款,乃谓帝君曰:“饮啄不止身不 轻,思虑不止神不清,声色不止心不宁,湛然方寸,无 所营营,乃可长生。”帝欲为母从者设食,母笑曰:“吾众 岂待若而后免饥渴也?”顾左右锡帝碧霞浆、赤精果 而别。黄帝自是日夜修其业,鼎成而驭黄龙,以升天, 为元圃真人。后代享之,据五帝之中尊位,则母教也。 《列子汤问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 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 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济源县志》:汉赵叔期学道于王屋山,闻有卜者在市, 往见焉。卜者曰:“欲入天门,调三关,存朱衣,正昆仑。”期 因叩请要道,授以《胎中记》一卷,拜受之,后成道飞升。 《太平广记》:张老者,扬州六合县园叟也。其邻有韦恕 者,梁天监中自扬州曹掾秩满而来,有长女,既笄,召 里中媒媪令访良婿。张老闻之,喜而候媒于韦门,媪 出,张老固延入,且备酒食。酒阑,谓媪曰:“闻韦氏有女, 将适人,求良才于媪,有之乎?”曰:“然。”曰:“某诚衰迈,灌园 之业,亦可衣食,幸为求之。”事成厚谢。媪大骂而去。他 日又邀媪,媪曰:“叟何不自度,岂有衣冠女子肯嫁园 叟耶?此家诚贫,士大夫家之敌者不少,顾叟非匹,吾安能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韦氏。”叟“固曰:‘强为吾一 言之,言不从,即吾命也’。”媪不得已,冒责而入言之。韦 氏大怒曰:“媪以我贫,轻我乃如是!且韦家焉有此事? 况园叟何人,敢发此议?叟固不足责,媪何无别之甚 耶?”媪曰:“诚非所宜言,为叟所逼,不得不达其意。”韦怒 曰:“为吾报之,令日内得五百缗则可。”媪出,以告张老, 乃曰:“诺。”未几,车载纳于韦氏,诸韦大惊曰:“前言戏之 耳。此翁为园业,何以致此?吾度其必无而言之,今不 移时而钱到,当如之何?”乃使人潜候其女,女亦不恨, 乃曰:“此固命乎?”遂许焉。张老既娶韦氏,园业不废,负 秽䦆地,鬻蔬不辍。其妻躬执爨濯,了无怍色。亲戚恶 之,亦不能止。数年之后,有识者责恕曰:“君家甚贫,乡 里岂无贫子弟,奈何以女妻园叟?既弃之,何不令远 去也?”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张老,酒酣微露其意。张老 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念。今既相厌,去亦何难。 某王屋山有一小庄,明旦且归耳。”天将曙,来别韦氏 曰:“他岁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坛山南相访。”遂令妻骑 驴戴笠,张老策杖相随而去,绝无消息。后数年,恕念 其女,以为蓬头垢面,不可识也,令大男义方访之。到 天坛南,适遇一昆仑奴,驾黄牛耕田,问曰:“此有张老 家庄否?”昆仑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来?庄去此甚 近,某当前引。”遂与俱东去。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遇水 连绵,凡十馀处,景色渐异,不与人间同。忽下一山于 水北,朱户甲第,楼阁参差,花木繁荣,烟云鲜媚;鸾鹤 孔雀,回翔其间,歌管嘹亮,耳目昆仑。指曰:“此张家庄 也。”韦惊骇不测,俄而及门,门有紫衣人吏,拜引入厅 中。铺陈之华,目所未睹。异香氤氲,遍满崖谷。忽闻珠 佩之声渐近,二青衣出曰:“阿郎来此。”次见十数青衣, 容色绝代,相对而行,若有所引。俄见一人,戴远游冠, 衣朱绡,曳朱履,徐出门。一青衣引至前拜,仪状伟然, 容色芳嫩,细视之,乃张老也。言曰:“人世劳苦,若在火 中,身未清凉,愁焰又炽,而无斯须泰峕。兄久客寄,何 以自娱?贤妹略梳头,即当奉见。”因揖令坐。未几,一青 衣来曰:“娘子已梳头毕。”遂引入,见妹于堂前。其堂沈 香为梁,玳瑁帖门,碧玉窗,珍珠箔,阶砌皆冷滑“碧色, 不辨其物。其妹服饰之盛,世间未见,略叙寒暄,问尊 长而已。”意甚卤莽。有顷进馔,精美芳馨,不可名状。食 讫,馆韦于内厅。明日方曙,张老与韦生坐,忽有一青 衣附耳而语。张老笑曰:“宅中有客,安得暮归?”因向韦 曰:“小妹暂欲游蓬莱山,贤妹亦当去。然未暮即归,兄 但憩此。”张老揖而入。俄而五云起于庭中,鸾凤飞翔, 丝竹并作。张老及妹,各乘一凤,馀从乘鹤者十馀人, 渐上空中,正东而去。望之已没,犹隐隐闻音乐之声。 韦君在后,小青衣供侍甚谨。迨暮,稍闻笙簧之音,倏 忽复到。及下于庭,张老与妻见韦曰:“独居大寂寞,然 此地神仙之府,非俗人得游。以兄宿命,合得到此,然 亦不可久居,明日当奉别耳。”及峕,妹复出别兄,殷勤 传语父母而已。张老曰:“人世遐远,不及作书。”奉金二 十镒,并与一故席帽,曰:“兄若无钱,可与扬州北邸卖 药王老家取一千万,持此为信。”遂别,复令昆仑奴送 出,却到天坛。昆仑奴拜别而去。韦自荷金而归。其家 惊讶问之,或以为神仙,或以为妖妄,不知所谓。五六 年间,金尽,欲取王老钱,复疑其妄。或曰:“许尔取钱,不 持一字,此帽安足信?”既而困极,其家强逼之曰:“必不 得钱,亦何伤?”乃往扬州,入北邸,而王老者方当肆陈 药。韦前曰:“叟何姓?”曰:“姓王。”韦曰:“张老令取钱一千万, 持此帽为信。”王曰:“钱即实有,席帽是乎?”韦曰:“叟可验 之,岂不识耶?”王老未语,有小女出青布帏中曰:“张老 尝过,令缝帽顶,其峕无皂线,以红线缝之,线色手踪, 皆可自验。”因取看之,果是也。遂得载钱而归,乃信真 神仙也。其家又思女,复遣义方往天坛南寻之。到即 千山万水,不复有路。时逢樵人,亦无知张老庄者,悲 思浩然而归。举家以为仙俗路殊,无相见期。又寻王 老亦去矣。后数年,义方偶游扬州,闲行北邸前,忽见 张家昆仑奴前曰:“大郎家中何如?娘子虽不得归,如 日侍左右,家中事无巨细,莫不知之。”因出怀金十斤 以奉,曰:“娘子令送与大郎君,阿郎与王老会饮于此 酒家,大郎且坐,昆仑当入报。”义方坐于酒旗下,日暮 不见出,乃入观之。饮者满坐,坐上并无二老,亦无崑 仑。取金。视之。乃真金也。惊叹而归。又以供数年之食。 后不复知张老所在。

    张镐,南阳人也。少为业勤苦,隐王屋山,未尝释卷。山 下有酒家,镐执卷诣之,饮二三杯而归。一日,见美妇 人在酒家,揖之与语,命以同饮,欣然无拒色,词甚明 辩,容状佳丽。既晚告去,镐深念之,通夕不寐。未明,复 往伺之,已在酒家矣。复召与饮,微词调之,妇人曰:“君 非常人,愿有所托,能终身,即所愿也。”镐许诺,与之归 山居十年,而镐勤于坟典,意渐疏薄,时或忿恚。妇人 曰:“君情若此,我不可久住,但得鲤鱼脂一斗合药即 足矣。”镐未测所用,力求以授之。妇人以鲤鱼脂投井 中,身亦随下。须臾,乘一鲤自井跃出,凌空欲去。谓镐曰:“吾比待子,立功立事,同升太清。今既如斯,固子之 薄福也。他日守位不终,悔亦何及。”镐拜谢悔过,于是 乘鱼升天而去。镐后出山,历官位至宰辅,为河南都 统,常心念不终之言,每自咎责。后贬辰州司户,复征 用。薨时年方六十。每话于宾友,终身为恨矣。

    《济源县志》“王”唐咸通间,为王屋令。常念《黄庭经》六 千遍,未了深义。罢,绝谷咽气,入王屋山洞中,见石幢 上古经一轴。再拜曰:“臣窃入洞天,万劫良会,今睹 元经,愿许尘目一披。”忽一人出语之曰:“吾东极真人 王太虚,《黄庭经》,吾所注,授于子。”复与桃核大藏数斗, 磨而服之,愈疾延寿,更二十年期。携桃与经而归。 《居易录》:“王屋山有烟萝子祠,祠前有洗参井,祠即烟 萝子宅址也。”烟萝子者,晋天福间人。世传烟萝子佃 阳台宫田,苦积力行。忽一日于山中得异参,阖家食 之,拔宅上升云。见李川父濂《游记》。

    宋贺兰栖真,奉仙观道士也。章帝闻其道术,召至京 师,为诗以献,上亦制诗以答之。一日问曰:“闻先生有 点金术,人言果足信乎?”对曰:“陛下圣德睿明,富有四 海,臣愿以尧舜之道点化天下,方士伪术不足道也。” 上奇其言,赐号宗真大师,乃蠲观之田赋。祥符三年 卒,年百一十有三。时天大雪,经三日,顶犹热,人于王 屋山头见其肩挑只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