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十五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十五卷目录

     泰山部艺文一

      秦泰山刻石铭

      封禅文        汉司马相如

      东封泰山记      后汉光武帝

      泰山封禅仪记        应劭

      请封禅疏         魏蒋济

      请封禅疏        晋书礼志

      有司奏请登封疏     晋书礼志

      封禅议          梁许懋

      祭岱岳文        魏孝文帝

      祭岱岳文          高允

      封泰山玉牒文       唐高宗

      双碑敕           睿宗

      封泰山玉牒文        元宗

      纪泰山序铭         同前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文   骆宾王

      大唐封禅颂         张说

      日观赋          丁春泽

      日观赋           阙名

      封泰山玉牒文       宋真宗

      加青帝懿号诏        同前

      广生帝君赞         同前

      御祝文           同前

      泰阴亭碑铭         同前

      天齐仁圣帝碑铭       晁迥

      灵岩寺记         张公亮

      祭东岳文         欧阳修

      祈雨东岳文         曾巩

      又             前人

      又             前人

      谢雨泰山文         前人

      宣和四年修岳庙颂    宇文粹中

      泰篆谱序          刘跋

      泰山录          邵伯温

      游泰岳祠记        钱伯言

      论封禅          章俊卿

      泰山书院记       金党怀英

      泰山赋          元郝经

      东平张宣慰登泰山记略   杜仁杰

    山川典第十五卷

    泰山部艺文一

    《秦泰山刻石铭》

    《史记》曰:“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辞曰” :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 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 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 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 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 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 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 奉遗诏,永承重戒。

    《封禅文》
    汉·司马相如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历撰列辟,以迄于秦, 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 不可胜数也。续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 罔若淑而不昌,畴逆失而能存轩辕之前,遐哉邈乎, 其详不可得闻已。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见可观也。 《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谈,君莫盛于唐尧, “臣莫贤于后稷,后稷创业于唐,公刘发迹于西戎,文 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而后陵迟衰微,千载亡 声,岂不善始善终哉!然无异端,慎所由于前,谨遗教 于后耳。”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濛涌,易丰也;宪度 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业隆于襁褓,而 崇冠于二后,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绝迹,可 考于今者也。然犹蹑梁父,登泰山,建显号,施尊名,大 汉之德,㷭涌原泉,沕潏漫衍,旁魄四塞,云布雾散,上 畅九垓,下溯八埏。怀生之类,霑濡浸润,协气横流,武 节飘逝,迩陕游原,迥阔泳沫,首恶湮没,暗昧昭晰,昆 虫凯泽,回首面内。然后囿驺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 兽,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兽,获周馀珍放 龟于岐,招翠黄乘龙于沼,鬼神接灵圉宾于闲馆,奇 物谲诡,俶傥穷变。钦哉符瑞臻兹,犹以为薄,不敢道

    封禅。盖周跃鱼陨杭,休之以燎,微夫斯之为符也。以
    考证
    登介丘,不亦恧乎!进让之道,何其爽欤!”于是大司马

    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憓,诸夏乐贡,百蛮执贽, 德侔”往初,功无与二。休烈浃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 不特创见。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盖号以况荣, 上帝垂恩储祉,将以荐成,陛下谦让而弗发也。挈三 神之驩,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或谓且天为质,暗示 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之,是《泰山》靡记,而《梁父》靡几 也。亦各并时而荣,咸济世而屈,说者尚何称于后而 云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 越,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 彰至尊,舒盛德,发荣号,受厚福,以浸黎民也。皇皇哉 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不可贬也。愿陛下全 之。而后因杂荐绅先生之略术,使获耀日月之末光, 绝炎以展采,错事犹兼,正“列其义,校饬厥文,作《春秋》 一艺,将袭旧六,为七摅之无穷,俾万世得激清流,扬 微波,蜚英声,腾茂实,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 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于是天子 沛然改容曰:“愉乎,朕其试哉。”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 议,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遂作颂曰: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 何生不育,嘉谷六穗,我穑曷蓄,非唯雨之,又润泽之, 非唯濡之,氾布濩之,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 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喜,旼旼睦睦,君子之能,盖闻其声, 今观其来,厥涂靡踪,天瑞之征,兹尔于舜,虞氏”以兴。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 帝用享祉。三代之前,盖未尝有。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熿炳辉煌。正阳显见,觉寤黎烝。于传载之 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依类托寓,谕以封 峦。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 德,兢兢翼翼。故曰:“于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 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

    《东封泰山记》
    后汉·光武帝

    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柴 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熹行司 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 后褒城侯序在东后,藩王十二,咸来助祭。“昔在帝尧, 聪明密微,让与舜庶,后裔握机。王莽以舅后之家,三 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 遂以篡叛借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 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 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 鸡鸣犬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 二十八载,兴兵以次诛讨,十有馀年,罪人斯得,黎庶 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 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 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吏各修 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有二。乾乾日 昃,不敢荒宁。涉危履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 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惟慎。《河图》《雒书》正文。是 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 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僚从臣,郡守师尹,咸蒙 祉福,永永无极。”

    《泰山封禅仪记》
    应劭

    车驾正月二十八日发雒阳宫,二月九日到鲁,遣守 谒者郭坚伯将徒五百人治泰山道。十日,鲁遣宗室 诸刘及孔氏、瑕丘丁氏上寿受赐,皆诣孔氏宅,赐酒 肉。十一日发。十二日,宿奉高。是日,遣虎贲郎将先上 山,三案行还,益治道,徒千人。十五日始斋。“国家居太 守府舍,诸王居府中,诸侯在县庭中斋,诸卿、校尉、将” 军、大夫、黄门郎、百官及宋公、卫公、褒城侯、东方诸侯、 雒中小侯,斋城外汶水上太尉、太常斋山虞、马第伯, 自云某等七十人,先之山虞,观祭山坛及故明堂宫 郎官等郊肆处。入其幕府,观治石。石二枚,状博平,圆 九尺,此坛上石也。其一石,武帝时石也,时用五车,不 能上也,因置山下为屋,号“五车石。”四维距石长丈二, 广二尺,厚尺半,所,四枚检石长三尺,广六寸,状如封 箧,长检十枚,一纪号石高丈二尺,广三尺,厚尺二寸, 名曰“立石”,一枚刻文字纪功德。是朝上山骑行,往往 道峻峭,不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 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阙,如从谷 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 如无道径。通。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石或雪。久 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 上,有顷复苏。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 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 十馀里。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 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俛视谿谷,碌碌不 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 视天,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絚 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 扪天之难也。初上此道,行十馀步一休,稍疲,咽唇焦, 五六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 而两脚不随。早食上晡,后到天门。郭使者得铜物。铜 物形状如钟,又方柄有孔,莫能识也,疑封禅具也。得 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杨名通。东上一里馀,得木甲。木 甲者,武帝时神也。东北百馀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 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二十馀步,得北垂圆台,高九 尺,方圆三丈所,有两陛,人不得从上,从东陛上,台上 有坛,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维有距石,四面有 阙。阙坛再拜谒,人多置钱物,坛上亦不扫除。国家上 见之,则诏书所谓酢梨酸枣,狼籍散钱处数百,币帛 具道。是武帝封禅,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为先上跪 拜,置梨枣钱于道以求福,即此也。东山名曰“日观。”日 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所,秦观者望见 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西北有石室 坛,以南有玉盘,中有玉龟。山南胁神泉,饮之极清美, 利人日,人下去,行数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 居前,则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 定矣。

    《请封禅疏》
    魏·蒋济

    夫帝王大礼,巡狩为先;昭祖扬檷,封禅为首。是以自 古格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刊无竟之名,纪 天人之际者也。故司马相如谓:有文以来七十二君, 或顺所繇于前,谨遗教于后。太史公曰:“主上有圣明 而不宣布,有司之过也。”然则元功懿德,不刊梁山之 石,无以显帝王之功,示兆庶不朽之观也。《语》曰:“当君 而叹尧、舜之美,犹之人子,对厥亲而惟誉他人之父。” 今大魏承百王之弊乱,拯流遁之艰厄,接千载之衰 绪,继百代之废业,自武、文至于圣躬,所以参成天地 之道,纲维神人之化,上天报应,嘉瑞显祥,以比往古, 无所取喻。至于历世,迄今,未废大礼,虽志在扫尽残 盗,荡涤馀秽,未遑斯事。若尔,三苗屈强于江海,大舜 当废东巡之仪;徐夷跳梁于淮泗,周成当止岱岳之 礼。且去岁破吴虏于江汉,今兹屠蜀贼于陇右,其震 荡内溃,在不复淹,无累于封禅之事也。此议久废,非 仓卒所定。宜下公卿,广撰其礼,卜年考时,昭告上帝, 以副天下之望。臣待罪军旅,不胜大愿,冒死以闻。

    《卫瓘等请封禅疏》
    晋·书礼志

    臣闻肇自生灵,则有后辟,年载之数,莫之能纪。立德 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 可知者十有四焉,沉沦寂寞,曾无遗声者,不可胜记。 大晋之德,始自重黎,实佐颛顼;至于夏、商,世序天地。 其在于周,不失其绪。金德将升,世济明圣,外平蜀、汉, 海内归心,武功之盛,实由文德。至于陛下,受命践祚, 弘建大业,群生仰毓。惟独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负固, 历代不宾,神谋独断,命将出讨,兵威暂加,数旬荡定, 羁其鲸鲵,赦其罪逆,云覆雨施,八方来同,声教所被, 达于四极。虽黄轩之征,大禹远略,周之奕世,何以尚 今。若夫元石素文,底号前载,象以数表,言以事告,虽 古《河图》《洛书》之征,不是过也。宜宣大“典,礼中岳,封泰 山,禅梁父,发德号,明至尊,享天休,笃黎庶,勒千载之 表,播流后之声,俾百世之下,莫不兴起。斯帝王之盛 业,天人之至望也。”

    《王公有司奏请登封疏》
    晋·书礼志

    自古圣明光宅四海,封禅名山,著于史籍,作者七十 四君矣。舜禹之有天下也,巡狩四岳,躬行其道,《易》著 “观俗省方”,《礼》有“升中于天”,《诗》颂“陟其高山”,皆载在方 策。文王为西伯,以服事殷;周公以鲁藩,列于诸侯,或 享于岐山,或有事泰山,徒以圣德,犹得为其事。自是 以来,功薄而僭其义者,不可胜数,号谥不泯,以至于 今。况高祖宣皇帝肇开王业,海外有截;世宗景皇帝 济以大功,辑宁区夏;太祖文皇帝受命造晋,荡定蜀、 汉。陛下应期龙兴,混一六合,泽被群生,威震无外。昔 汉氏失统,吴蜀鼎峙,兵兴以来,近将百年,地险俗殊, 人望绝塞。今不羁之寇,二伐而平。非聪明神武,先天 弗违,孰能巍巍其成功若兹者欤?臣等幸以千载,得 遭运会,亲服大化,日睹太平,至公至美,谁与为让?宜 祖述先朝,宪章古昔,勒功岱岳,登封告成,弘礼乐之 制,正三雍之典,扬名万世,以显祖宗。是以不胜大愿, 敢昧死以闻。

    《封禅议》
    梁·许懋

    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元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 泰山,考绩燔燎,禅于梁父,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 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 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妄亦甚矣。若圣主不须封禅,若 凡主不应封禅。秦始皇尝封泰山,孙皓尝封国山,皆 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非盛德之事,不可为 “法也。”

    《祭岱岳文》
    魏·孝文帝

    维太和十九年,敢昭告于泰山东岳之灵:“造化氛氲是生二仪,元黄既辟,山川以离,四流含灵,五岳苞祇, 并兼万象,出纳望羲,岱宗穹崇,梁父盘崛,青丘崎嶬, 春址郁律肇生,庶类启光品物,上敷神工,下融灵秩, 载协化文,四气以溢,百王镌成,莫不兹室。”

    《祭岱岳文》
    高允

    “正址坤元,作镇东夏,齐二仪以永固,崇至德以配天”, 故能资元气以造物,协阴阳而变化。若其岩岭峭峙, 川谷幽深,神怪谲诡,倏忽百灵,吐纳风云,育成万品, 摄生之所归焉,祯祥之所萃焉。是以历代帝王之崇, 封禅铭功,以告其成,七十二君,咸在兹焉。自非功侔 造化,应同自然,孰能若此者哉!自我国家肃恭禋祀, “怀柔百神。邦域之内,罔不咸秩。往以天路未夷,虽望 祭有在,旅告终阙。今大化既同,奄有淮岱,谨荐于岳 宗之灵。尚飨。”

    《封泰山玉牒文》
    唐·高宗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有隋运属颠 危,数穷否塞,生灵涂炭,鼎祚沦亡。高祖仗黄钺而救 𥟖元,赐元圭而拯沉溺。太宗功宏链石,定区宇于再 麾;业壮断鳌,饮沧海而一息。臣忝奉馀绪,恭承积庆, 遂得昆山寝燎,炎海澄波。虽乃业茂宗祧,斯实降灵 穹昊。今谨告成东岳,归功上元。大宝克隆,鸿基永固。” 凝薰万姓,陶化《八纮》。

    《双碑敕》
    睿宗

    “景云二年六月二十三日,皇帝敬凭太清观道士杨 太希,于名山斫烧供养。惟灵蕴秘凝真,含幽综妙,类 高旻之亭育,同厚载之陶钧。蓄泄烟云,蔽亏日月。五 芝标秀,八桂流芳。翠岭万寻,青溪千仞。《霓裳》戾止,恒 为碧落之庭;鹤驾来游,即是玉京之域。百祥覃于远 迩,五福被于黎元。往帝所以驰心,前王由其载想。朕” 恭膺宝位,嗣守昌图,恐百姓之不宁,虑八方之未泰, 式陈香荐,用表深衷,实冀明灵,降兹休祉。所愿从今 以后,浃宇宁安朕躬,男女六姻,永保如山之寿;国朝 官寮万姓,同符击壤之欢。鱼鸟遂性于飞沉,蛮貃归 心于边徼。实希灵鉴,用副翘诚。

    《封泰山玉牒文》
    元·宗

    有唐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 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 绍复,继体丕定。上帝眷祐,锡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 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 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纪泰山序铭》
    同前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 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 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庶尹,交修皇极,四 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再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倡 予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礼莫尊于告天。”天符既至, 人望其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予与夫二三臣稽虞 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叠九㝢,旌旅有列,士马无哗, 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顶也。《尔雅》云:“泰山 为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实惟天帝之孙,群灵之 府,其方处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 称宗焉。曰:“昔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序 图录,纪氏号。朕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元天之眷 命,为苍生而祈福,岂敢高视万古,自比九皇哉!故设 坛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 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乃仲冬庚 寅,有事东岳,类于昊天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 不毕降。粤翼日,禅于社首,侑我圣考,祀于皇祇,在地 之神,罔不咸举。暨壬”辰,觐群后,上公进曰:“天子膺天 符,纳介福。”群臣拜手稽首,称千万岁。庆答欢同,陈诫 以德。大运叶度,彝伦攸叙,三事百揆,时乃之功。万物 由庚,兆人允殖,列牧众宰,时乃之功。一二兄弟,笃以 孝友,锡类万国,时惟休哉!我儒制礼,我史作乐,天地 扰顺,时惟休哉!蛮夷戎狄,重译来贡,累圣之化,朕何 慕焉?五灵百宝,日来月集,会昌之运,朕何感焉?凡今 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众法,榷旧章,补缺政,存简 易,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於戏!天生蒸人,惟后 时又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坤厚载物,惟后时 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 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予幼孙,克享上帝, 时若馨香。”其丕乃曰:“会我之文、武曾孙,其诞锡新命, 缵我旧业,永保天禄,子孙其承之。”予小子敢对扬上 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而 毖彼后患。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一心有终,上天其 知我。朕惟宝行三德,曰慈、俭、谦。慈者履无疆之言,俭 者崇将来之训。自满者人“损,自谦者天益。苟如是,则 轨迹易循,基构易守,磨石壁,刻金记,后之人听词而 见心,观末而知本。”铭曰:“惟天生人,立君以理,惟君受 命,奉为天子。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斯 起。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隋政,奄有万邦。罄天张 宇,尽地开封,武称有截,文表时雍。高宗稽古,德施周普,茫茫九夷,削平一鼓。礼备封禅,功齐舜禹。岩岩岱 宗,衍我元神。中宗绍运,旧邦维新。睿宗继明,天下归 仁。恭己南面,絪缊化醇。告成之礼,留诸后人。缅予小 子,重基五圣。匪功伐高,匪德矜盛。钦若祀典,丕承永 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古封泰山七十二君。或禅社 首,或禅云云。其迹不见,其名可闻。祗遹文祖,光”昭旧 勋。方士虚诞,儒书龌龊。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风 雨,汉污编录。德未合天,或承之辱。道在观政,名非从 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文》
    骆宾王

    圆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大帝凝图,元猷畅东巡 之礼。是知道隆光泽,既辑玉于云台;业绍禋宗,必涂 金于日观。伏惟皇上乘干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极 登枢,应千灵之累圣。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 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瑞开三脊,祥洽五云。既而 缉总章之旧文,绍辟雍之故事。非烟翼戟,移玉辇于 粱阴;若月承轮,秘金绳于岱𪩘。臣等质均刍狗,阴谢 桑榆,幸属尧镜多辉,昭馀光于连石;轩图广运,追盛 礼于摐金。然而邹鲁旧邦,临淄遗俗,俱沐二周之化, 咸称一变之风。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 斜连辨马之峰。岂可使稷下遗甿,顿隔陪封之礼;淹 中故老,独奏告成之仪。是用就日披丹,仰璧轮而三 舍;望云纾素,叫天阍于九重。倘允微诚,许陪大礼,则 梦琼馀息,玩仙闾以相驩;就木残魂,游岱宗而载跃。

    《大唐封禅颂》
    张说

    皇唐六叶,开元神武皇帝再受命致太平,乃封岱宗, 禅社首,凿石纪号,天文焕发。儒臣志美,立碣祠坛曰: “厥初生人,俶有君臣,其道茫昧,其风朴略,因时而欻 起,与运而纷落,泯泯没没,无闻焉尔。后代圣人,取法 象,立名位,衣裳以等之,甲兵以垣之,于是礼乐出而 书纪存矣。反其源,致敬乎天地;报其本,致美乎鬼神。” 则封禅者,帝王受天命、告成功之为也。阅曩圣之奥 训,考列辟之通术,畴若天而不成?曷背道而靡失?由 此推之,封禅之义有三,帝王之略有七。七者何?《传》不 云“道、德、仁、义、礼、智信乎?”顺之称圣哲,逆之号狂悖。三 者何?一位当五行图箓之序,二时会四海升平之运, 三德具钦明文思之美,是谓与天合符,名不死矣。有 一不足,而云封禅,人且未许,其如天何?言旧史者,君 莫道于唐尧、虞舜,臣莫德于皋陶、稷、契,三臣降德,皆 有天下。仲尼叙帝王之书,系周、秦之誓,明鲁祀周公, 用王礼;秦承伯益,接周统。孔圣微旨,不其效欤?然秦 定天下之功高,享天禄之日浅,天而未忘庭坚之德 也,故大命复集于皇家。天之赞唐,不惟旧哉?其兴之 也,元灵启迪,黄祇顾怀,应归运以义举,抚来苏以利 见。汤也无放夏之惭,武也无伐殷之战。高祖创业,四 宗重光,德有格天,漏泉,蒸云濡露,菌蠢滋育,氤氲涵 煦,若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溥有形而归景,罄无 外而宅心,百有八年于兹矣。皇帝攘内难而启新命, 戴睿“宗而缵旧服。”宇宙更辟,朝廷始位,盖羲轩氏之 造《皇图》也。九族敦叙,百姓昭明;万邦咸和,黎民于变。 立土圭以步历,革铜浑以正天,盖唐虞氏之张帝道 也。天地四时,六官著礼;井田三壤,五圻成赋;广九庙 以尊祖,定六律以和神,盖三代之设王制也。武纬之, 文经之,圣谟之,神化之。然犹战战兢兢,日慎一日。纳 规诲以进德,遂忠良以代工。讲习乎《无为》之书,讨论 乎《集贤》之殿。宠勇爵,贵经明,翼乎鹓鸾之列在庭,毅 乎貔豹之师居鄙。人和旁感,神宝沓至。乾符坤珍,千 品万类,超图溢牒,未始闻记。我后以人瑞为心,不以 物瑞为意。王公卿士,俨然进曰:“休哉陛下,孝至于天, 政合乎道。前年祈后土,人获天。穰间岁祀圆丘,日不 奄朔。感祥以祈圣,因事以观天,天人交合,其则不远。 意者乔丘扫路,望翠华之来;上帝储恩,俟苍璧之礼 久矣,焉可专让而废旧勋?”群臣固言勤帝知罪,至于 再,至于三,帝乃挹之曰:“钦崇天道,俯率嘉话,恐德不 类,敢惮于勤?”其撰《巡狩之仪》,求封禅之故。既而礼官 不戒而备,“军政不谋而辑。天姥练日,雨师洒道。六甲 按队,八阵警跸。孟冬仲旬,乘舆乃出。”千旗云引,万戟 林行。霍濩磷烂,飞焰扬精。原野为之震动,草木为之 风生。历郡县,省谣俗,问百年,举百祀,兴坠典,葺阙政。 攸徂之人,室家相庆。万“方纵观,千里如堵。城邑连欢, 丘陵聚舞。其中垂白之老,乐过以泣。不图蒿里”之魂, 复见乾封之事。尧云往,舜日还,神华灵郁,烂漫乎穹 壤之间。是月来至于岱,祗祓斋宫,涤濯静室,凝神元 览,将款太乙,议:“夫泰山者,圣帝受天官之宫,天孙总 人灵之府,自昔立国,莫知万数,克升中而建号,惟七 十而有五。我高宗六之而今七矣。非夫尊位盛时,明 德旷代,辽阔难并之甚哉!先时”将臻夫大封也,累封 疆于高冈,筑泰坛于阳趾。夫其天坛三袭,辰陛十二, 咸秩众灵,列坐有次,崇牙树羽,管磬镛鼓,宫悬于重 壝之内;干戚钗殳,钩戟戣戳,周位于四门之外。伐国

    重器,传代绝瑞,旅之于中庭;玉辇金毂,翠冒黄屋,夹
    考证
    之于端路。庶官百辟,羌夷蛮貊,褒成之后,让王之客,

    序立于礼神之场,旄头弩牙,铁马金镞,介胄如雪,旗 帜如火,远匝于清禁之野。于是乎以天正上元,法驾 徐进,屯千乘于平路,留群臣于谷口。皇帝御六龙,陟 万仞,独与一二元老执事之人,出天门,临日观,次沆 瀣,宿巉岩,赤霄可接,白云在下。庚寅,祀高祖于上封, 以配上帝;命众官于下位,以享众神。皇帝冕裘,登坛 奠献,俯偻叶金,奏《佾羽》舞,撞黄钟,歌大吕,开阊阖与 天语,清将信公奉斗布度,懋建皇极,勤恤苍生,招嘏 乎未兆,禳灾乎未萌,上下传节,而礼成乐遍;福寿同 归,而帝赐神策。乃检玉牒于中顶,扬柴燎于高天,庶 忠诚之上达,若凭焰而驾烟。口辔方旋,神心馀眷。五 色云起,拂马以随人;万岁山呼,从天而至地。越翼日, 尊睿宗,侑地祇而礼社首,遂张大乐,觐东后。国风惟 旧,无黜幽削爵之诛;王泽惟新,有眚灾大赉之庆。不 浃日,至化洽于人心;不崇朝,景福遍于天下。然后藏 金匮于祏室,回玉鸾于上都。煌煌乎,真圣朝之能事, 而高代之盛节者也。于斯之时,华戎殊俗,异音同叹, 曰:“兵合多雨,山峻多云,岂有大举百万之师,克期千 里之外?及行事之日,则天无点翳,地无纤尘,严冬变 为韶景,寒风郁为和气,非至德其孰能动天如此其 顺者乎?昔人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今信 知圣人作而万物睹,其心服之之谓矣。”或曰:“祭《泰折》 主先后,非礼欤?”曰:“是礼也,非宜也。王者父事天,母事 地,侑”神,崇孝无嫌可也。且夫柴瘗外事,帝王主之;蒸 尝内事,后妃助之。是开元正人伦,革弊礼,起百王之 法也。故令千载承末光,聆绝韵,咀甘实,漱芳润,烁元 妙之至精,流不已之淑声。臣说作颂,告于神明,四皇 坟而六帝典,虽吉甫亦莫能名。徒采彼舆人之诗曰: “大矣哉!维天为大,惟皇则之。率我万国,受天之祺。子 孙百代,人神共保绥之”云尔而已矣。

    《日观赋》以千载之统平上去人马韵
    丁春泽

    “日之升也,浴海而丽天;岳之峻也,切汉而临边。登高 者以致九霄之上,爱景者欲在万人之先。其所惟一, 其仞惟千。伊《风灵》之有载,彼《日观》之存焉。”夫其夜刻 未终,曙色犹昧。彼穷高之极远,此有进而无退。未辨 昏明,斯分覆载。屡闻鸣雁,犹阴沉而不睹;忽听晨鸡, 即曈眬而可爱。于是渐出旸谷,将离地维。岩峦既秀, 草树生姿,气则赫赩,人皆仰之。其望也如烛,其照也 无私。昔者帝王御宇,立极垂统,封禅及此成功,巡狩 应其春仲。莫不登兹绝顶,遐烛大明,思煦妪之义,穷 造化之精。以为日象一人之德,岳是三公之名,信王 侯之设险,俾夷狄之来平。方今一德无为,三光有象, 动植昭泰,神祇肸蚃。千岩瑞色,思效祉以爰升;万壑 春云,欲入封而空上。客有才乏羽仪,心思骞翥,每积 聚萤之志,难登望日之处。引领终夕,含情达曙。知照 烛之有期,故踌躇而不去。重曰:“日有观兮绝代独立, 登之望兮无远不及。”何太阳之至精,莫不专于出入。

    《日观赋》以斜对杳冥中宵见日为韵
    阙名

    “泰岳东南,峰开一室。”傍接天路,低临晓日。阴埋玉兔, 动霄汉之微明;晓报天鸡,越氛埃之迥出。初其瞑色 葱茏,悬崖倚空。独出清虚之外,遥分莽苍之中。隐雾 犹白,经天渐红。披草树以灯乱,耀波涛而血融。及夫 林岭寒消,烟云色变。星河寥落以初没,峰峦逦迤而 徐见。火动山顶,轮移水面。穿暗隙以飞镜,历幽窗而 走电。至若门宇萧条,霜空泬寥。晴开曙景,暖入残宵。 扬晶彩以赩赩,散芒角而飘飘。露洒交薄,风牵影摇。 观夫望极天涯,生从地表;扶若木之历历,出穷阴之 杳杳。万壑收暝,千岩送晓。消古砌之晴雪,动寒庭之 宿鸟。遥空冷滑,伤寸晷之难留。碧嶂岧峣,望孤光而 渐小。拔地生疾,腾空影斜。气乱山烧,光分水花。绝壁 孤危,觉灵海之津狭;炎辉咫尺,信长安之路赊。既而 背《旸谷》以徐来,汎圆灵之不碍。蒙水汽以珠暗,露松 阴而璧碎。霞色收锦,天风敛黛。披云阙之斜视,豁天 门而俯对。依檐乍吐,威生齐鲁之间;过岭逾明,煦及 草茅之内。由是远挂寥落,高辞绝溟。万象焜煌而毕 照,六龙夭矫以无宁。安得足踏耸峭,手扶青冥。陈白 昼之苦短,请阳乌之暂停。

    《封泰山玉牒文》
    宋·真宗

    《有宋》嗣,“天子臣。”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运启大同,惟 宋受命。太祖开阶,功成治定;太宗膺图,重熙累盛。粤 惟冲人,丕承列圣,一纪于兹,四隩来暨。元贶殊尤,六 府章示,时和年丰,群生咸遂。佥议大封,聿申昭事。躬 陟乔岳,对越上元。祈福逮下,侑神奉先。天禄无疆,灵 休允迪,万乘其昌,永保纯锡。”

    《加青帝懿号诏》
    同前

    敕:中书门下:“名岳配天,乃众山之雄长;盛德在木,实 万物之资生。惟真宰之斯存,盖灵篇之攸纪。青帝真 君,职司煦育,道叶冲虚,赞元化于高明,庇群生于溥 率。真祠夙建,方志可征。属严驾以时巡,爰秘封之成 礼。式瞻神馆,冀沐冥休。祗举典章,载扬懿美。奉萧芗而昭荐,旌至德于无方。用表钦崇,永绥福祚。宜尊懿” 号曰《青帝广生帝君》。观宇特加修饰,故兹诏示,恳宜 知悉。

    《广生帝君赞》
    同前

    “若夫典治乔岳,表正灵祇,司生发于东方,佐聪明于 上帝,宜乎名冠仙籍,德被蒸民,飨祀典于萧芗,镂徽 称于金石者也。属以虔修封礼,恭答神休,荐显号以 致诚,述斯文而颂美。”《赞》曰:“节彼岱宗,奠兹东土,生育 之地,灵仙之府。爰有高真,允司明命。至神不测,虔诚 斯应。茂实克昭,储祥是系。式奉嘉名,用申精意。”大中 祥符元年十月二十七日。御书院模勒刻石。

    《御祝文》
    同前

    维大中祥符元年岁次戊申十一月戊子朔四日辛 酉,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谨遣尚书兵部员外郎 邵某,告于青帝广生帝君。“伏以峻功丕显,诞彰阴骘 之仁;神化无方,实主发生之宇。惟高真之攸馆,乃乔 岳之灵区。属以祗奉元符,躬陈大报。仰繄灵贶,克举 上仪。式彰昭代之称,以表钦崇之礼。合伸致告,用达” 虔诚。

    《泰阴亭碑铭》
    同前

    朕闻“一区宇而恢德教,安品物而致升平,此邦家之 大业也;考茂典而荐至诚,登乔岳而答纯锡,此王者 之昭事也。结绳已往,茫茫而莫知;方册所存,章章而 可考。罔不开先流福,累洽储休,长发其祥,永锡尔类。 故能禋祀上帝,肆觐群后,追八九之遐躅,徇亿兆之 欢心。”是以武王剿独夫,集大统,而成王以之东巡;高 帝平三猾,启天禄,而武帝以之上封。曩以五代陵夷, 四方分裂。嗷嗷九域,顾影而求存;颙颙万民,龥天而 仰诉。不有神武,多难何以戡?不有文明,至治何以复? 恭惟太祖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元功》大孝皇帝 积善自始,受命无疆,历试于艰难,终涉于元后,威灵 震叠,元泽汪翔,无往不宾,有来斯应。济民于涂炭,登 物于春台。俾乂万邦,成汤之甚盛;咸宣九德,文王之 有声。启运于前,垂裕于后。”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 文武大明广孝皇帝洪基载绍,景贶诞膺,如日之升, 烛于率土;如天之广,覆于群生。人文化成,神道设教。 尊贤尚德,下武后刑。金石之音,明灵是格;玉帛之礼, 蛮貊来同,书轨毕臻,典仪无阙。上元降鉴,虞舜之温 恭;庶民不知,唐尧之于变。重熙之盛,冠绝于古先;《增 高》之文,已颁乎成命。逡巡其事,谦莫大焉。肆予冲人, 获守丕构,其德不类,其志不明,弗克嗣兴,罔识攸济。 属以阳春届节,灵文锡庆。由是济河耆老,邹鲁诸生, 启予以神休,邀予以封祀,不远千里,来至阙廷。朕惕 然而“莫当,彼确乎而莫止。”俄而王公藩牧,卿士列校, 献封者五上,伏阁者万馀。以为景命维新,珍符纷委, 不可辞者天意,不可拒者群心。天意苟违,何以谓之 顺道?群心苟郁,何以谓之从人?是宜登介丘,成大礼, 敦谕虽至,勤请弥固。切念乾坤垂祐,宗祏储祉,导扬 嘉气,仅洽小康。俾夫疆场以宁,干戈以息,“风雨以顺, 稼穑以登。无震无惊,既庶既富,皆天之赐也,岂朕之 功欤?虽则告成功,纪徽号,非凉德之克堪也。然而序 图录,答殊祯,非眇躬之敢让也。天孙日观,梁甫仙闾, 五岳之宗,万物之始。升中燔燎,旧章斯在。继绳先志, 懿范遵已定之规;祗事圜坛,严配肃因心之孝。”于是 诏辅臣以经置命群儒,而“讲习。给祠祀者罔有不至, 供朕身者毋必求丰。故玉币牺牲,朕之所勤也;羽仪 服御,朕之所简也。精意笃志,夙兴夕惕,诚明洞达,显 应还彰。自天垂恩,正真亲临于云驭;奉符行事,子育 敢怠于政经。粤以暮秋之初,恭享清庙,告以陟配;孟 冬之吉,虔登岱宗,伸乎对越。奉宝箓于座左,升祖宗 以并侑”,礼“之正也,孝之始也。”乃禅社首,厥制咸若。于 时天神毕降,地祇毕登,肸蚃可期,奠献如睹。其荐也 虽惭乎明德,其感也实在乎至诚。亦复酌酆宫之前 闻,遵甘泉之受计,百辟委佩,五等奉璋,肆眚施仁,举 善劝治。稽考制度,采摭风谣。文物声明,所以扬二圣 之洪烈;欢娱庆赐,所以慰百姓之来思。盖又两“仪之 纯嘏,七庙之馀庆,邦家之盛美,烝黎之介福,岂予寡 昧,所可致焉,唯当寤寐寅威,夙夜惕厉,不自满假,不 自逸豫,宠绥庶国,茂育群伦,以答穹昊之眷命焉,勒 铭山阿,用垂永世,铭曰:‘节彼岱岳,岿然东方,庶物伊 始,元感其章,自昔受命,反始穹苍,燔柴于此,七十六 王,顾惟寡薄,恭嗣洪猷,乾乾栗栗,虽休勿休,元符昭 锡。馀庆遐流,群情所迫。盛则妥修,前王丕显’。”是月告 成。“伊予冲眇,无德而名。永怀眷祐,祗答景灵。聿崇严 祀,用达精诚。殊祥叠委,㝢县奔驰。礼无违者,神实格 思。藏封石累,刻字山嵋。烝民永泰,繁祉常垂。”

    《天齐仁圣帝碑铭》
    晁迥

    臣闻“结萃为山,丽无疆之厚载;升名曰岳”,表奠服之 崇丘。至若根一气以混成,媲四时而首出。作镇东夏, 实惟岱宗。辨乎五方设位冠配天之大;画为八卦建 标当出震之区。邃深连空洞之宫,翕习号神灵之府夫其魁甲艮象,握制坤轴,嶾嶙埼𥐟,穹崇岧峣。天门 路界于郁苍,日观势临于杲曜。列仙遁迹,存栖真之 “石闾;永命储休,閟与龄之金箧。”滋殖百卉,函育庶类, 畜泄雷雨,吐纳风云,封之所以合元符,登之所以小 天下。近缀梁社,远瞩秦吴,控压海沂,襟带洙泗,邹人 所仰,鲁邦是瞻,肇生物之化权,盖颐贞之寿域也。古 先哲后,诞膺骏命,披皇图,稽帝文,告成功,申大报,昭 姓考瑞,刻石纪号。自无怀氏迄唐明皇,登封展采,布 在方册者,罔不于兹矣。开元十三年,始封神曰“天齐 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绵历五代,寂寥无闻。爰暨皇朝, 勃兴嘉运,叶百姓与能之望,应真人革命之秋。太祖 皇帝总揽英雄,鞭挞宇宙,勤劳四征,削平多垒,方混 一于寰中。太宗皇帝纂隆洪绪,懋建皇极,斟酌道德, 统和天人,乃绥怀于海外。然而艰难创业,蕴畜贻谋。 勒崇奋炎,将底绩而未暇;开先遗大,知奕世而有归。 粤惟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钦明上圣仁孝 皇帝陛下承鼎定之基,格盂安之世。显仁以育物,广 孝以奉先。宣洽重熙,财成庶政。弭息戎旅,抚柔要荒。 乘国步之密清,宅天衷于醰粹。因之以丰懋,加之以 阜康。席庆宗庙之重,游心帝王之术。长辔远御,大道 坦夷。天衢于是乎嘉亨,德教于是乎渐被。戴日戴斗, 聿遵朝聘之期;太平太蒙,尽入车书之域。垂衣在上, 击壤在下,得以畴咨俊茂,博访幽隐,讲求典礼,包举 艺文。接千岁之统,可炳仪于封祀;当万物之盛,宜昭 告于神明。然犹务谦尊而益光,体健行而不息。冲晦 藏用,渊默思道。俄而天休震动,上帝顾怀,真箓洊臻, 灵心有怿。总集峻命,觉悟烝黎。逾金简玉字之文,等 《河图》《洛书》之宝。承是秘检,发为蕃釐,霈泽开荣,普天 受赐。新建元之号,易通邑之名,茂昭降祥,耸动群听。 是时东土耆老,凑阙廷以上书;南司宰辅,率官师以 抗表。愿循考古之道,焕发“升中之仪。”弗获固辞,乃徇 勤请,且以增覆载之高厚,扬祖宗之纯懿也。储峙供 亿,悉出于县官;经启营缮,不烦于民力。大中祥符元 年冬十月,具仪制,严仗卫,陈属御,𬯀介丘,斋心服形, 奉符行事。群司奔走,百礼修明,集巉岩之巅,凌颢英 之气。坛壝清肃,牲器纯备,玉币式叙,樽彝在列。奠献 克谨,皦绎“用张,晏娭交三神之欢,陟配崇二圣之位。” 举权火,升高烟,示瑶牍以环观,建云台而特起。社首 之礼,抑又次焉。咸秩无文,奉行故事。朝会赦宥,涵濡 荡涤。采舆诵,求民瘼,旌前列,衍徽章,参用王制,著明 皇绩,大猷克集,神实幽赞。故自始及末,见象日昭,史 氏之笔,殆不停缀。则有非烟纷郁,太阳晏温,仙芝无 根,菌蠢以含秀;醴泉无源,毖涌而善利。灵辉休气,嘉 谷奇木,鳞介之宗长,翔游之品类,表异骈出,旷代绝 伦,岂非受职修贡,发祥介福之征乎?人谓是山,崇冠 群岳,功侔造化,斯不诬矣。国家稽《虞书》四巡之首,原 汉氏五祠之重,述宣邦典,申严祭法,奉正直聪明之 德,罄精虔嘉栗之诚,为民祈福,与国均庆。封峦之后, 复增懿号曰《仁圣天齐王》。盖以形容灵造,举褒崇之 礼也。名称之义大矣哉!化工生物之谓仁,至神妙用 之谓圣,登隆显赫,亦云至矣。复思严饬庙貌,彰灼威 灵,责大匠之职,议维新之制。于是命使属役,协辰僝 功,庀卒徒,给材用,兴云锸,运风斤,程土物以致期,分 国工而骋艺。规画尽妙,乐劝忘劳,逾年而成,不愆干 素。楝宇加宏丽之状,像设贲端庄之容,凡所对越,肃 恭逾至。四年春,举汾阴后土之祀,成天地合答之礼, 宪章明备,上下交感。纯嘏既锡,大赉施及,圆首方足, 式歌且舞。猗欤间岁,顺动焜煌,景烁而皆拟圣明之 述作,从英茂以飞腾。灼叙庆灵,奉扬殊贶,纪诸盛节, 悉以命篇。布日星之华,配云雨之润,并刊凤藻,散跱 龟趺,播洋溢之颂声,垂极蟠之能事。而志求象罔,顺 拜崆峒,辟众妙之门,广列真之宇,非止卜永年于郏 鄏,是将纳雅俗于华胥者也。又以太乙五佐,本乎天, 太宁五镇,本乎地,其位参两,鸿名可齐,特尊列岳,咸 加帝号。由是奉升泰山之神曰“天齐仁圣帝。”乃命案 驰道之东偏,直宸居之巽位,辟地经始,别建五岳帝 宫,以申崇尚之礼焉。御制奉《神述》,诏中书召侍从之 臣,谕以制作之本意。观夫圣文之梗概,以为岱镇之 大辅。于柔祇动植之所蕃息,原源之所滋液,至灵允 宅,阴骘攸司。锺戬谷而有征,繄黎元之是赖。旧史具 载,前王式瞻,著册封之典,严祀祠之礼,增奉邑之数, 申樵苏之禁:皆以仰不测之明威,显无方之妙迹也。 方今兵革偃戢,华夷会同,岁获顺成,物无疪疠,率由 丕应,冥助永图。固当稽彼前闻,进其尊称。谓乎“唐虞 曰帝,商周曰王。”夫商周之王,爵人臣而有素;唐虞之 帝,奉神道而何疑。况其容卫等威,冠裳制度,极徽数 以宿“备,宜明艳以相符。因而成之,礼无违者。愿延景 祐,普及含生。”至乎哉!声动睿辞,无私广大,坦然明白 之理,沛然利泽之德,曲成司牧,俾臻富寿,有以见圣 人之情矣。遂志勒石,遍立于五岳庙庭,从近臣之议 也。是岁冬,并命使介分诣诸岳,定吉日,饬有司,皇帝被法服,御朝元殿,礼行乐作而临遣之。持节受册,衮 冕相继,次叙而出,观者如堵,且叹文物声明之盛,未 尝有也。使者奉诏讫事,率叶素期,于穆宏观,敻超千 古矣。越明年,诏五臣撰词,各建碑于岳庙。而臣浸渍 皇泽,涵泳清徽,偶集凫雁之行,遂尘龙凤之署。预承 纶旨,强叩芜音,曷胜眷奖。上以庆幸宣明盛礼,叨奉 册于秦城;润色贞珉,玷弥文于鲁岳;荷辉荣之稠叠, 愧才学之空虚。燥吻濡毫,谨为铭曰:节彼泰山,蟠亘 大东;一气凝神,五岳推雄;势并凫绎,秀出龟蒙。崛起 海表,目为天中;高摩霄极,俯瞰旸谷;神策斯秘,昌图 可卜;物性锺仁,民居获福;鲁邦是当,盛德在木;百灵 渊府,三宫洞天。稷丘真隐,芝童列仙;白鹿方驾,飞龙 命篇。宅其胜境,几乎大年。岳长曰宗,岁交曰岱。仰止 巉岩,奠兹持载。寿域既优,神聪有赉。祷祀诞隆,寅威 如在。千载兴运,八纮开基。武功荡定,文教缉熙。封禅 缛典,祖宗制宜。逮夫圣嗣,方毕宏规。惟帝奉符,惟神 佑德。茂绩其凝,皇猷允塞。嘉应沓臻,鸿祯靡测。芃芃 丰衍,元元滋息。于赫灵庙,控带名区。有诏改作,俾受 全模,协心董役,丰资庀徒,技殚功倍,雷动星敷。大厦 咸新,群黎改观,䆗窱靓深,峥嵘轮奂。肃穆,威容,洁清 几案。钦修允宜,肸蚃攸赞,功懋天作。泽从云游,式谐 民望,昭报神休。殊号斯荐,前古匪俦。庶安亿兆,岂止 怀柔。天帝之孙,复升以帝。出乎震宫,临乎日际。事固 莫京,理亦潜契。树此《崒碑》,腾芳“百世。”

    《灵岩寺记》
    张公亮

    “泰山西北数里馀,有灵岩寺者,按《图经》,本希有佛出 现之地。后魏正光年,法定师始置寺,有青蛇、白兔、双 鹤、二虎之异。”我朝景德锡今额。先是,率意缔构,因地 任材。景祐中,主僧琼环者,即众堂东架殿两层,龟首 四出,南向安观音像。文楣藻栱,颇极精丽,设簴刻鲸, 以警昏晓。后复置殿之两楹,辟正门,叠石填涧,为回 廊,庭除显敞,乃为大壮。寺有石三门,千佛殿与释迦 殿、辟支佛塔,皆古制。塔西长松,状若偃盖。背一峰,耸 起百丈,北望正方,青壁削成如羯玉牛。有石龛,金 容俨然。西尖峰可登,下视深谷千仞。前有洞,东西南 三门相通,中设罗汉像。西南望一山,壁穴如车轮,午 晴日在南,飞光透彻。讲堂东石壁下一泉曰“锡杖。”又 东南五步,一泉曰白鹤,今现存。东北二百步,一泉曰 甘露门。西百步,一泉曰黄龙,皆为绝景。神宗章圣尝 锡御书琅函凤篆,辉映岩谷。皇上复降御篆飞白为 赐。寺之殿堂、廊庑、厨库、僧房间,总五百四十。东北岩 上平处,古堂殿基宛然,石柱础、铁像,下体尚存。盖法 定始置于此处,后来者迁之也。今屋其上,僧之讲习 者居之。唐相李吉甫纂《十道图》以润之,栖霞台之国 清,荆之玉泉,合兹寺为四绝。庆历三年,予为长清尉, 寺居封内,周览绝“景,不知属厌”,馀三则未之见也。

    《祭东岳文》
    欧阳修

    修比者获解郡章,许还里闬,方巾车而即路,属暑雨 之时行。辄以愚诚,仰干大造,蒙神之惠,赐以不违,吹 清飙而散阴,暴秋阳以涸辙,遂无道路之阻,得返草 茅之居。荷德之深,不知所报。一觞之洁,谨用荐衷。

    《祈雨东岳文》
    曾巩

    去岁之旱,有请于神,蒙畀嘉泽,田则大稔。今春河役, 发民二万,更迭赍送,众又倍之。盖此齐人,出者几半, 迨其反室,维夏之初,劳费既深,又违穑事。夫民数岁, 乃遇一稔,敝之如此。今二麦方苞,而亢阳为虐。吏任 其咎,所不敢逃。惟民何辜,赖神终惠,能致云雨,则实 在神,尚其念之。敢告。

    又             前人

    惟神含德体仁,镇兹东夏,兴云致雨,泽施八纮。今此 齐邦,近在山趾,方夏久旱,麦苗将萎,吏思其由,奔走 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频阴复散,忽已兼旬。念 此疲民,敝于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一遇灾害,必 捐沟壑。惟神威烈,覆被群生,顾此比州,宜先蒙赐,岂 伊灵眷,独忍遗之。是用饬遣士民,布诚祠下,情穷词 急,冀获哀矜。使一雨霈然,则倒悬可解。尚其降鉴,无 作神羞。

    又             前人

    维泰山,历古至今,有天下者,巡狩封禅,勒成告代,莫 不之焉。“或企足动容,卒莫能至。”实卓伟殊尤,神明之 地,故天下宗焉。《二典》所记,其光灵威烈,焯示万世,夫 岂他山,可得而视,维齐鲁获仰而事,粒食缕衣,莫匪 阴施。今邦不雨,自四月以迄于兹,积水之泽,尘起冥 冥,粟将槁死,蝗亦滋生。虽政或不良,足以致此,而百 “姓何罪,宜蒙哀矜。”彼撮土之山,勺水之川,尚能与民 为福,锡之有年,岂如“泰山朝出,一云,暮泽天下?”其势 之易,易于转圜。而比近托丽,顾不能怜,殆莫之或告, 告或不虔。夫民之生,盖亦艰矣。无储与藏,重敛烦使, 岁一不登,多滨于死。奸强无知,或起乘时,聚为盗攘, 以取诛夷。循理安业,田间之民,亦与俱亡,奚可不伤!

    巩受命天子,守藩于东,敢斋以严,告于灵宫。惟神闵
    考证
    人之病,助岁之功,霈然下雨,变沴为丰。尚俾斯民以

    牛羊黍稷,得承事于无穷。

    《谢雨泰山文》
    前人

    臣愚行为时之所背,言为时之所轻,寡俦少和,眇眇 茕茕。奇于人而如此,敢望信于冥冥。属东辕而进谒, 托斯文而荐诚。眷齐鲁之旧邦,依大镇之峥嵘。苦旱 魃之方骄,忧岁事之不登。民且瘠于沟壑,或椎埋而 死兵。冀聪明之飨答,霈膏雨之霄零。言丁宁以上诉, 心惝恍而潜惊。顾不能以谐世,将何以动夫威灵?乃 不知夫神与道而为徒,虽窅然而难明。其虚心也,物 有来而必应;其公听也,无憎爱之常情。彼犬虽自大, 小虽谓小,吾与善而已矣。常一视而持平,故《微衷》得 以上彻,利泽为之旁行。或噫为风,或震为霆。隐然雷 出,霭然云蒸。洒甘霖以兼夕,灭灾气于无形。盖西极 于甸服,东属于沧溟。人盈其望,物遂其生,黍芃芃而 擢秀,粟薿薿而敷荣。使时沴遂息,年功可成。人食丰 乎锺釜,神祀衍乎粢盛。民相安于田里,吏无用于威 刑。信大恩之莫报,而至德之难名。愚所以意激而感 深者,方涉世之零丁。荷降鉴之不昧,知忠信之可凭。 敢因辞以进谢,愧抽思之匪精。

    《宣和四年脩岳庙颂》
    宇文粹中

    “东方曰仁,万宝资始,神惟岱宗,爰主张是,鸡鸣见日, 其高岩岩。”兖州之镇,鲁邦所瞻,触石生云,合于肤寸。 曾不崇朝天下,膏润无怀而下。七十二君,咸登兹山, 告厥成勋。于皇时雍,肇迹东土,诞膺天命,实受神祜。 我后中兴,出震应辰,禋祀上帝,怀柔百神。无文咸秩, 创此乔岳,宫庙制度,天子礼乐。灾之所生,然在不虞, “旧或未舍,新何以图?洪惟圣明,监此神意,亲授规模, 选能兴事,宸衷简在。民愿攸同,不愆于素。案图奏功, 台门将将,如鸟斯革。广殿巍巍,增陛以级。牲酒圭币, 荐羞以时。敢献善祝,神之听之。圣人之德,圣人之寿。 泰山之高,泰山之久;圣人之业,圣人之基,泰山之固, 泰山之维。神居孔安,有飨是格。生甫及申。藩宣方国。 礼无不答,神罔时恫。于万斯年,福禄来崇。”

    《秦篆谱序》
    刘跋

    余以大观二年春,从二三乡人登泰山,宿绝顶,首访 《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 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砻。 所谓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常为人所拓,故士 大夫多得见之。其三面尤残缺蔽暗,人不措意。余审 观之,隐若有字痕,刮摩垢蚀。试令模以纸墨,若可辨。 自此益使加工模之,然终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复 宿岳上,亲以毡椎从事,校之他本,始为完书。盖四面 周围悉有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面起, 以北东南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 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棱上。每行字 数同,而每面行数乃不同。如此广狭不等,居然可见。 其十二行是始皇词,其十行是二世词。以《史记》证之, 文意皆具,计其缺处,字数适同,于是泰山之篆,遂成 完篇。欧、江二公初未尝到,惟凭工匠所说,无足怪。人 多以二公为信,故亦不复详阅。余既得墨本,并得碑 之形像制度以归。亲旧闻之,多来访问,倦于履报,乃 为此谱。大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读者百四十 有六,余亦作篆字书之,其毁缺及漫灭不可见者七 十有六,以《史记》文足之,注其下。谱成,揭壁间,久幽沉 晦之迹,今遂历然。秦至无义不足论。然李斯小篆,古 今所师,经千三百有馀岁而复彰,兹可尚也。

    《泰山录》
    邵伯温

    客云:“昔罢兖曹,与一二友祀岱岳,因登绝顶四十里, 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 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 真宗东封坛遗址,拥褐而坐,以伺日出。久之,星斗渐 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则暗。又久之,明处有 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 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 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 有光。其下亦尚暗。日渐高,渐变色,度五鼓三四点也。 经真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 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 尤秀耸。北眺青、齐诸山可指数,信天下伟观也。

    《游泰岳祠记》
    钱伯言

    “宣和己亥九月二十四日,面奉玉音至,奉符催视岳 祠。后一月,伯言至自兖,明日具香烛以告上旨。”已而 罢醮于会真宫,独登瑞云亭,早饭于行馆。遂同令寇 庠、丞吕光问、祠官曹钦承、莱芜令韩僖谒岱岳观,留 连池上。复自金母洞过青帝观,观文僖丞相遗刻。遂 游白龙潭,奠《御苑玉芽》于水中,爱其泉石之胜,迺相 与策杖散步,还过鸡笼峰,始复肩舆躬走“社首山”,视 禅坛,访遗迹。晚入乾元观,小饭翠阴亭而归。

    《论封禅》
    章俊卿

    “以封禅为非古者,王仲淹也;以封禅为不经者,李泰伯也;以封禅为不足信者,苏子由也。夫《六经》无封禅 之文,帝王无封禅之事。著是文者,管仲疏其源,史迁 浚其流,季仲推其波,张说助其澜;侈是事者,祖龙嘘 其烟,孝元封其烬,隋帝炽其膏,元宗烈其焰。是封禅 之典,证以《六经》之明文,质以帝王之实迹,则后世之 惑滋甚。且云云一山也,或以为在东山,或以为在蒙 阴;亭亭一名也,或以为在牟阴,或以为在巨平。社首 一地也,或以为在巨平,或以为在博县。”则服虔、晋灼、 应劭之论不同。既曰伏羲、神农禅云云,又曰三皇禅 绎绎;既曰帝喾、尧舜禅云云,又曰五帝禅亭亭;既曰 禹禅会稽,汤禅云云,又曰三王禅梁父,则管仲、孔颖 达之说为不一,纷纷异议,迄无订证。唐虞三代果有 是乎?七十二君果足信乎?设有是事,《六经》遗文岂应 不载?吁,安得仲淹、泰伯、子由与之议封禅之非哉?

    《泰山书院记》
    金·党怀英

    鲁两先生曰孙明复、石守道。自宋祥符、天圣间,以“仁 义忠孝之道发于文章,为诸儒倡,当世大儒如文忠 欧阳公、文正王公皆尊礼之。故其没也,欧阳公为志 其墓,盖比之孟轲、韩愈之流,羽翼圣道,立朝行己,治 行终始,伟如也。”初,两先生筑室泰山下以为学馆,属 大辟岳祠,堧基甫迫,乃北徙山麓,而以旧馆为柏林 地,岁分施钱为养士之费,学者至今赖之。而乡人指 以为上书院者,则其所徙地也。大定间,岳祠火,越明 年,有诏营建,乃命更新庙学。已而诸生相与言曰:“昔 两先生宦学汶上,汶学祀之不忘。吾侪居其乡,食其 德,乃可遂己乎?”于是两先生诸孙闻其言,更出所有, 作祠堂于大门之左,以成学者之意。石先生之孙使 其侄翊走京师,属其门婿党怀英书其本末,将刻诸 石。怀英曰:“两先生之道,垂于后世,炳如日星,奚患无 传。虽然,有一言焉。”方孙先生以《春秋》之学教于鲁,石 先生盖师事之。时给事孔公道辅闻其名,自兖来谒。 孙先生既出应客,而石先生执杖履侍其左右,升降 拜伏皆扶之,其往谢也亦然。由是鲁人始识师弟子 之礼,士风为之一变。近世士尚剽窃,以从师亲友为 耻,忠厚之道不著久矣。国家尊经养士,将使人人为 邹鲁,固当师承鸿硕,因文以入道德之奥,而后游两 先生祠下而食其馀庇,可以无愧矣。

    《泰山赋》
    元·郝经

    粤大荒之播气,“肇天一而为水滓。”“澄而浊凝,柔洞 荡而刚峙。故水载乎地,地载乎山。柢《艮》茁震,冠海而 起。为万物之始终,藏八索之首尾。”堪舆之骨壮,真宰 之形似。人皇九头,俶载于祀。禹凿益焚,神力是试。条 而为三,别而为九,祀而为四。中维岱宗,独尊而雄。盘 踞万古,莫与比隆。衡固阜丽,瘴海极炽。融飙赫赫,物 毁其锐。华固秀拔,金天肃杀。一翠横“秋,万化搴揠。恒 亦宏富,天地阖户,元都幽府,固阴寒冱。”粤惟兹山,首 出庶岳。其顶则呀突乾维,其足则亘“‘坤络,奄东国 之全势,孕日出之鸿爝,作帝孙而奕大,混天胎而不 凿,为有生之司命,权天地之橐龠,露太初之面目,愠 巨灵之狞恶。鳌六眷而矫首,龙七襄而奋角。障大海 使不流,俾降丘以东作;拒洪河之奔湍,俾回翔而北 却。三州得以完厚,万民得以土著。瞰临冀、魏,轩轾恒 赵,背左燕辽,夹右瀛鄗。劈青徐之疆畛,包兖豫之封 略压吴头而益重,捽楚尾而欲割。拉琅邪而横骛,控 龟蒙而回跃。瀹济漯以为襟带,汶沂以为约潴大霈 于雷、夏,泄厖泽于洙漷。秦观可以窥长安,周观可以 窥汴洛,合沓九州之半,覆压数千馀里。重觉鲁强,不 为齐弱。岂无他山,高蹈磊落,剑门则擅其重闭,楼石 则肆其超卓,天台则郁其诡谲,太行则亘其磅礡,各 据地势,偃蹇岝崿,如草昧之崛起,据偏方而骄跋,恃 区区之险固,徼制外之封爵。孰如兹山,中华正朔,建 极启元,衣冠礼乐,天宇夷而皞皞,王道裕而绰绰。岂 无群山,纷纭交错,或《缭经》之蛇结,或垂𪩘之鹫啄,或 刀岩之栉叠,或断壁之牙遏,或青莲之天开,或苍屏 之玉削’。如夸徒与宵民,极其力而相较。客气鼓其馀 勇,冶容盛其涂抹。”孰如兹山,衮冕黻珽,朱弦疏越,纯 粹中正,崇高溥博。大哉乎!联延九重,郁如深宫。岿其 中峰,见天子之雍容;前列如却,后列如剥,拱捧旋躩, 见百工之致恪。云云亭亭,众星北辰。石闾社首,百鸷 一鹗。既熢涌而丰隆,复旷豁而绵邈。扶青帝“之宫观, 缔元台之楼阁。瀛洲邃其幽深,蓬壶敞其寥廓。飞仙 飘兮遨游,抱日月而遂乐。采玉芝之芳润,探先天之 希阔。御绝顶之长风,眇天地于目末。阅扶桑之菌蠢, 幻鱼龙之轇轕。卵长鲸于云根,巢阳乌于日脚。苍筤 分其霁色,铄红金于碧落。羲和起其龙驭,骇万国以 开觉。耆贶蓄而奕奕,昭灵贮而灼灼,岂徒云乎高大, 乃与世而落莫,岂呈奇而露异,等寻常之岩壑哉。”若 夫触石而云,肤寸而合,崇朝一雨,暵旱弭虐,卷舒阴 阳,杳不可度。有如是之神,储膏溢泽,蒸为桑土,衣被 天下,民无寒苦,播为阳春,狐纩天宇,发育万物,勾芒 汇庶,信屈起伏,如妪如煦。有如是之仁,既高而大,又神而仁,乃于岳麓笃生圣人,续太皞之统,萃奎璧之 真,太极再造,四时复春,蕴而为道,发而为文,膏泽其 民,尧舜其君,德与山高,名与山尊,《六经》垂天,与不死 者存。则又与夫育兰茞,囿松椿,出器车生凤麟,羡金 锡之利,蕴珠璧之珍者,不既大矣乎?宜乎唐虞盛典, 周汉极制,巍巍堂堂,殷秩缛事。后王后帝,崇德报施, 继继承承,垂于万世。

    《东平张宣慰登泰山记略》
    杜仁杰

    皇帝中统元载,擢用宿儒,宣抚十道,公首与其选。公 治河东有异政,考为天下最,主上亲召,劳以卮酒,至 以字呼,朝野荣之。越四年,上复命公为东平宣慰使。 尝曰:“曲阜实夫子之庭,泰山为中原,神岳,皆在境下, 所当亲祀。”以至元重九前三日,办严以行,由沂州门 出,时天宇晦冥,翌日,至林庙,拜三圣墓,雨气犹未艾, 信宿抵岳祠,明旦登西华门。云则载阴载阳,雨则间 作间止,咫尺三观在水墨泼染间,刹那千百其变。公 谓所亲曰:“登顶之约,盖不敢定,苟晴矣乃行,否则恐 劳而人。”既而五鼓将作,阴为之解驭,三唱未终,星为 之芒错。于是州刺史张汝霖、奉符令张佺、司户王天 挺及从者三百指,具肩舆辇公而上。已而过黄岘,饭 于护驾泉,次御帐,少憩,去天门不翅十五里,路渐隘, 林树四合。就其罅望之,天光凝碧如绀珠。薄暮至绝 顶,由东以望,见山影黕黑,偃卧无际。顷观李斯碑,仅 得数字,其馀漫不可识。下自登封坛,皆历代磨崖,亦 复剥裂。惟唐明皇御制《纪泰山铭》,其字大如碗,深几 寸,泥金错落,独有存者。日没少顷,寒气已逼人,如仲 冬时。从者燎薪围坐以待。旦参甫中,公起步,自玉女 池登日观峰,六合蹇开,肃然无纤滓。待蒸黍时,东方 昽昽,乍离乍合。移晷,日露其半,恍然如入无量金色 界中。凡在行者,无不叹诧。及回,又得西影,直抵昧谷, 若与昆仑争雄长公辄奋髯惊则曰:“吾此行凡三见 岱宗面目,吾愿足矣。”噫!予自壬辰北渡三十馀年,凡 九来未尝睹此奇事,虽欲勿纪,得乎?古者有天人之 辨,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真。知言哉!公纯诚人 也。盖无往而不协,无动而不吉,无祷而不应,是行之 异,乃一节耳。虽然,天下之事,固有邂逅相合者多矣。 昔卫旱伐邢,师兴而雨,或者谓适与雨会,则非也。此 特纯归之天,乌在所谓由人乎哉?至于挥剑成河,变 昼为夜,或有此理。如韩吏部开衡山之云,苏端明措 海藏之春,皆我辈之馀事,安用诧为。因公此来,书诸 石以示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