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五百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五百三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五百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五百三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八十三

      痘疹门二十五

      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后馀毒馀证 痘中杂证 异痘四种 发热

      寒热 厥逆 头温足冷 夹斑 夹疹 夹沙 发泡 陷伏 倒靥 痒 痛 腰痛

      腹痛 腹胀 口唇 口舌 咽喉 咳嗽 痰涎 失音 谵妄 呛水吐食 中风 惊

      搐 倦怠 喘 烦躁 渴 不食 汗 诸失血 呕吐哕 泻利 吐泻并作 痢 寒

      战咬牙 二便 溃烂 痘疔 阴囊发肿 痘后浮肿 痘毒 疳疮口疮 眼目

    艺术典第五百三卷

    医部汇考四百八十三

    痘疹门二十五

    《翟良痘科类编释意》

    《痘后馀毒馀证》

    大凡痘疮痂落之后,一有其证,则曰“馀毒。”不知馀毒 之外,又有馀证。馀证与馀毒,原有分别,如结靥之时, 有已成之疮,绵延至今,肌肉不复,或发疥癞,或发疖 疮,或发疙瘩,或发痈肿,或发目赤,皆馀毒也。若或误 服药剂,或外感风寒,内伤饮食,触杂恶气,起居不时,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所生之证,皆馀证也。治之要分 别酌量,“痘证至此,历起胀灌浆,收结还元,五脏真气 发泄已多,一身气血耗散已甚,虽或毒气未净,而其 正气已虚,当以补虚为本,所因之病,以末治之,不可 纯用凉药。”

    一、痂落之时,有溃烂之疮,其来日久,肌肉未复者,内 宜连𧄍汤加牛蒡子,外用生肌散掺之。 一、痘后毒气留藏经络,失于解利,馀毒太盛,外不得 泄于皮肤,内不得入于脏腑,聚而不散,遂发红肿而 成痈。未成脓者,用解毒内托散主之。即于红肿硬痛 处,以银针刺其根,令出恶血,以拔毒膏敷贴。已成脓 而未溃者,以银针刺出其脓,勿使内溃。已溃者,用十 全大补汤加连𧄍、金银花主之,当分别治之。 一痘后痈毒发于手足、委中、曲池而不散者,乃气血 凝滞于湾曲也,宜用十三味败毒散主之。此处与他 处不同,初起不可用针刺,当以三豆汤料为末,酢研 如糊涂之。

    一、遍身肢节有疳蚀疮者,因气血虚弱,被风寒相搏 于腠理,使津液涩滞而然也,宜以绵茧散治之。有热 者用大连𧄍饮主之。 一痘后遍身疮癣,如疥如癞,脓水浸淫,皮肤溃烂,日 久而不愈者,是毒气散漫于皮肤也,宜用防风解毒 汤主之。寻掐成疮,以百花膏涂之。

    一、痘后发丹瘤,红肿作痛,手不可近,流移上下,宜内 服小柴胡加生地黄汤,外用砭法。若但红不肿不痛 者,斑也,宜用人参白虎汤主之。

    一、痘毒有为目翳者,是自脏而达外,治之之法,当活 血解毒而已。活血不至于热,解毒不至于寒,五脏平 和,则翳自去。不可轻用点药,反致损睛,宜用蝉蜕散、 四物汤加柴胡主之。

    一、痘后目闭泪出,不敢见明,惟于黑暗处则开,才见 明则阳光烁之,泪自溢出,瘾涩难开,此羞明证也,宜 用“洗肝明目散”加蔤蒙花主之。

    一痘后两目不开,两泡高肿而不流泪,乃脾经湿热 也,宜用苍术黄连汤主之。

    一小儿痘后出外,忽头肿,两目不开,此非痘毒,乃风 热也,宜用羌活防风汤主之。

    馀证载在《杂证类》中。

    《痘中杂证》

    痘疮之证,惟在气滞、血热、毒盛、气虚、血虚、毒壅之证 尽之矣。自此以外有异痘,又有杂证,或痘证发,而杂 证郁于内,亦与之俱发者,有因外感者,有因内伤者, 有因秽污触犯而杂证生者,当急急治之。何也?痘证 始终赖气血以成功,人之一身,乃有限之气血,杂证 添一分,则气血因之亦亏损一分,气血亏一分,则于 痘上增一分病矣。痘证为杂证挠扰,何能成功?况痘 证有定限,而杂证无定期,所以方书有云:“治杂证一 寸,则痘证落后一丈。”诚有见之言也,治痘者不可不 知。

    《异痘四种》

    一蒙头:头乃诸阳之会,若痘出各处疏少而头额独 多者,谓之蒙头,宜急用胭脂涂法。若痘有半浆,形稍 尖圆而此处尚平者,急用升天散。倘治失其时,诸阳 独亢,精华自萎,救无及矣。

    二抱鼻:面部各处俱稀,而鼻梁左右密如蚕种者,名 曰抱鼻。此毒聚于脾胃也,其证甚危,当用胭脂涂法 以求其生。

    三、锁口:面部俱稀,而嘴角有一点黑痘,较诸痘独大 者,名“单锁口。”若两嘴角各有一粒,名曰“双锁口”,皆恶 候也。俱宜以银针挑破,以官粉点之,不可令此痘先 胀而先灌也。

    四、锁项。颈项者,咽喉之管束也。咽乃胃脘水谷之道路,主纳而不出;喉乃肺脘呼吸之往来,主出而不纳。 颈项者,又阴阳之道路也。三阳之脉,自颈而上;三阴 之脉,自颈而还。此处贵稀少。若各处匀朗缠项而出 者,独稠密太甚,谓之锁项。宜急服甘桔汤加黑参、山 豆根,以防咽喉肿塞。倘治失其时,必至废其管束,阻 其道路,内者不出,外者不入。《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 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音哑水呛,壅塞而毙矣。

    《发热》

    痘正出正长时热甚者,用升麻葛根汤。或气粗息重 兼内热者,用消毒饮。至起胀酿浆时发热者,大热则 利小便,小热则解毒。大热谓身热脉大,大小便闭,用 八正散。大便不闭,用导赤散加人参、麦冬主之。小热 解毒者,恐小热不解,大热必生,利小便虑损其气,所 以惟解毒而已,用甘桔汤加牛蒡子、荆芥穗主之。结 痂后,发热或烦渴者,当辨其虚实寒热调治。如发热 壮盛,胸腹手足头面俱热,大便闭涩,小便赤涩者,馀 毒盛也,即当解毒,以大连𧄍饮主之。若其热稍缓,头 热面不甚热,手足心热,手背不热,精神困倦,大小便 利者,虚热也,宜补中益气汤。渴加麦冬、五味子主之。 痂落还元后,或痂落一半,忽然遍身大热者,馀毒欲 发痈也。或手足四肢头项胸背,有一二处更甚者,即 痈之所在也。此必脓浆不满,结痂浮薄,速收速落者, 多有此证,宜用大连𧄍饮主之,以退其热。大便秘者, 加酒炒大黄微利之。如热不退,须连服几剂,必令热 退身凉,痈毒方可消。

    《寒热》

    寒热者,或寒热齐作,觉热极而又畏寒,或寒热间作, 迭相往来,寒热不一,此皆痘毒欲发而不出耳。若于 未出之时而寒热,是气血与毒火相攻也。已出之后 而寒热,毒盛则为邪胜,毒轻则为虚极,发于结痂之 后则为馀毒,皆表里俱见之证也。治法始终用柴胡 汤加知母、石膏主之。大便秘,宜服大柴胡汤主之。

    《厥逆》

    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厥者,冷也,又甚于逆。四肢乃 诸阳之本,常宜和暖。若指头微寒者,阳气衰也。足心 冷者,阴气盛也。如疮本焦黑,烦渴躁闷,喘促而厥逆 者,此阳毒内陷,热气郁伏,手足为之冷,所谓热深厥 亦深,火极似水,大便不通者,承气汤主之,或枣变百 祥丸。此死中求活之药,非痘黑者不可轻用。若疮本 灰白。泄利而厥逆者。此元气虚惫。阴阳不能顺接。而 手足为之冷也。“陈氏木香散、异功散主之。十指微寒 者。四君子汤、理中汤并加桂主之。”

    《头温足冷》

    头乃诸阳之会,因毒气上蒸,热在阳分,故温也。足膝 以下,乃孤阴之处,纯阴无阳,寒在阴分,故冷也。故曰: “足冷过膝者不救。”然亦有火郁于上而足冷者,清上 则火降,而足自温矣。宜用参苏饮去人参、桔梗,加厚 朴、栀子仁主之。

    《夹斑》

    形如云头而突起,色赤成片而无颗粒,谓之“斑。”斑乃 血之馀也。因毒火郁遏,煎熬阴血,血热相搏,浮游之 火,散漫于皮肤之间,与痘相夹,而发之于外,片片如 锦纹也。宜用升麻葛根汤去芍药,加黑参、荆芥穗、防 风、蝉蜕主之。斑退之后,辨虚实疗之。若养浆时而发 斑者,发与夹不同,乃血热不解,浮于肌肉,散于皮肤 而为斑,宜用人参白虎汤加紫草、红花、当归、地骨皮、 淡竹叶主之。若结痂之后而发斑者,此馀毒而发也, 宜用解毒散加当归、芍药、石膏主之。有烂处,以生肌 散敷之。故曰:“斑发。”七日之前,多宜表散;七日之后,多 用解利。慎在得中。若延滞日久,则血液干枯,痘难成 功也。斑色红活为吉,紫滞者,毒盛也。斑蓝黑者凶。

    《夹疹》

    “痘已见形,间有头粒细密如麻子者,此夹疹也。”是痘 毒之发,被风寒壅闭腠理,湿蒸火炽,触动腑毒,故与 痘并出也。夫疹痘者,皆胎毒也,但所受有浅深之殊, 而所发有脏腑之异。盖痘出于脏,疹出于腑,脏属阴, 乃为积受之地,其受毒最深;腑属阳,而为传送之所, 其受毒尚浅。故痘之始终,每以二旬日为限,疹之消 长一晬时而已,可不从其急而先其治乎。《经》曰:“急则 治其标。”治宜先散其疹,而后治其痘,宜用升麻葛根 汤加防风、荆芥、蝉蜕主之。疹不散则痘必不起,疹一 散则痘勃然而兴,莫能御之矣。若不先散其疹而妄 治之,则疹邪留滞于肌表,俾痘不起而有烦喘闷乱 之患矣。若疹散痘起,绽凸匀朗红润,其势吉矣。若疹 虽散而痘稠密,平塌灰白紫滞,其势亦险也。故曰:“痘 夹疹者,半轻半重,非顺也。”

    《夹沙》

    沙与疹。蔡氏谓皆痳之异名也。但沙含水。而疹无水也。

    沙之形,如粟一般,尖圆而硬,中含清水,夹痘而出,亦 热毒之所发也。用四苓散加防风、黄芩主之

    《发泡》

    痘疮发泡,肺热也。肺主乎皮毛,热毒在肺,传于皮肤 之间,故泡从而发也。紫泡血泡,宜加味清肺饮加当 归、生地,去五味子、粟壳;白泡,亦清肺饮加生地、酒炒 黄芩主之。

    《陷伏》

    “伏者,毒蕴于里而不出也;陷者,毒出而复入也,此皆 恶候。伏惟一证,候于见形之后,应出齐之时,其人热 不减,烦渴闷躁,痘顶不尖,此有伏毒未尽出也,宜用 双解散主之。”陷有数种,血陷、紫陷、黑陷、白陷、灰陷也。 如痘稠密红紫而顶陷者,紫陷也,甚则转而为黑陷 矣,此毒热炽盛,闭其气,凝其血而陷也,宜用清毒活 血汤主之。若烦渴,去参、芪,加麦冬、天花粉。然当其紫 陷时,不过一二剂而痘立起,其效如神。及至黑陷,则 毒已深入,便非此方所能救。大便秘者,承气汤下之, 或用人牙散、独圣散、鸡冠血和酒灌之,外用胡荽酒 涂其遍身,并衣服熏蒸之。亦有用壁间喜蜘蛛如豆 大者,研烂入雄黄末,每岁一厘,同研匀,酒调服者。如 痘稠密,其色淡白,根无红晕而顶陷者,白陷也,甚则 转而为灰陷矣。此气血虚寒,不能运化毒气以成浆, 故陷也,宜参归鹿茸汤主之。若困倦手足冷,饮食少, 加木香、官桂,或“《千金》内托散主之。”

    又有一种痘疮,顶头颗粒通红成血疱而不成浆者, 此气虚不能统血,而血妄居气位也,宜用保元汤加 官桂、姜一片,水煎温服,此疱即转白而成浆矣。血疱 失治,则气愈虚而为血陷,然治之亦不外此方。血陷 与紫陷相类,但血陷虽红,然淡而不紫也。气粗身热 者紫陷也,即色暂红,亦必至紫矣;气弱身凉者血陷 也。色虽红。得补必转白而成脓矣。又不可不辨。

    《倒靥》

    倒靥之证痘疮初见,一二日细小,四五日渐大顶平, 至六七日,根脚渐阔,顶愈平陷,其色全白,形如豆壳 者,倒靥也。有脓清不满,已成痂者,只是嫩皮;未成痂 者,俱溃烂不收,亦是倒靥也。宜用人参归芪汤去桂, 加芍药、连𧄍、白芷、香附主之。泄泻者止之,便秘者通 之。为秽气所触而倒靥者,加味四圣散主之。大凡痘 疮当靥不靥,复入于里,全无痂形者,皆谓之倒靥也, 坏事者多。若元气素怯,又不能食,常自利者,陈氏木 香散、异功散,此死中求活之药也。如原无泻泄,大便 久秘,今添腹胀喘呼,此毒盛薄蚀元气,复入于里,宜 急下之,用排毒散主之。如毒入里,忽然自利者,此脾 胃素强,毒气难留,故自利,利下痂皮脓血者不可止。 利尽脓血自愈。利下水谷者。则不可救。或用异功散。 死中求活亦可。

    《痒》

    经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又曰:火盛则痛,火微则痒。 有痘方出而身痒者,初见红点,遍身作痒,此邪气欲 出,皮肤闭密,其火游移往来,故痒也。宜发之使皮肤 纵缓,腠理开通,邪气得泄,痘出而痒自止。所谓火郁 则发之是也。宜用升麻葛根汤去白芍,加赤芍、防风、 桂枝、淡豆豉主之。有养浆时,淡白平塌,少食便溏,浆 清而痒,爬抓不宁者,此脾胃弱而气血俱虚也,宜用 十全大补汤加防风、牛蒡子主之。有将收敛而作痒 者,脓成毒化,邪气尽解,正气渐复,荣卫和畅,故痒也。 与疮疖将痊而痒者同论,不必服药。有因秽气触犯 而暴痒者,宜用内托散主之,外以“辟秽香”加小枣、茶 叶火烧熏之。有因风寒所感而发痒者,亦如前法熏 之。有无所因而痒者,当视其疮形。如疮干而痒者,宜 养血润燥,用四物汤加防风、黄芪、荆芥、桂枝、牛蒡子、 升麻、甘草主之。如疮湿而痒者,宜补气除湿,以四君 子汤加防风、荆芥、黄芪、桂枝、牛蒡子主之。 一方外治痘痒,用荆芥、黄茶叶为末,纸裹紧搓,糊粘 纸缝并头,令不散,仍焙干,灯上燃之,却于卓上舂之, 令火息,指定痒痘,用荆芥火烧热醮,点痒痘之顶,患 者自以为妙。大凡痘痒俱是恶候,要其人精神清爽, 自知其误抓破者,或言其痒,欲人拊摸者吉。若闷乱 不宁,摇舞乱言,爬抓不宁,不听禁止者,凶也。

    《一方》:“治痒。蝉蜕二十个,去翅足,水煎服,立止。”

    《痛》

    痘初出时痛者,发未尽也;既出稠密而痛者,毒盛血 瘀也,宜用四物汤加连𧄍、丹皮、牛蒡子、荆芥、防风、红 花主之。若头痛发热欬嗽者,参苏饮主之。热气上攻, 痰壅头痛者,二陈汤加石膏、黄芩、山栀、荆芥、薄荷主 之。身背痛者,羌活当归汤主之。或感冒作痛者,升麻 葛根汤加山栀、蝉蜕、羌活主之。收靥痛甚,治之不愈 者凶。

    《腰痛》

    痘疮发热腰痛恶候也。《经》曰:“腰者,肾之府也。”又曰:“太 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经之首,其 脉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痘毒起于肾,循足太阳 膀胱散于诸经,乃邪由里传表也。如初发热,其腰即痛,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肾部虚损,邪火亢盛,不能 胜邪毒乘肾而腰痛也。宜急解毒以泻少阴之邪,发 表以通太阳之经,使邪气不得以深入,热毒得解,然 后调理气血,痘虽稠密,或可愈也。治若少缓,则太阳 之邪,由表以传于阳,少阴之邪,由里以传于阴。表里 受病,阴阳俱伤,荣卫之脉不行,脏腑之气皆绝,或为 黑陷,或为痒塌,莫能救矣。宜先服“人参败毒散”,次服 五苓散加独活主之。

    《腹痛》

    腹痛,属寒者多,惟有痘疮一证,皆属毒热也。《诀》云:“发 热肚中痛,斑疮腹内攻。”发热便腹痛者,此毒气郁于 肠胃而内攻也,宜用桂枝大黄汤主之。发热腹痛,大 渴烦躁,大便闭,狂妄者,承气汤主之。发热腹痛,大便 自利者,黄芪建中汤主之。出不快,腹痛烦躁,啼叫者, 芍药防风汤主之。便秘者,承气汤主之。有因停食作 腹痛者,与毒气作腹痛,其证不同。停食痛者,其痛多 急疾,而啼叫必甚,多在脐上,面必青白,唇淡,手足冷。 毒气痛者,痛稍延缓,有作有止,多在脐以下,或连腰 而痛,或色红而唇紫,手足不冷。此两者,必辨别明白, 方可用药。伤食而痛,用平胃散加山楂、神麹、麦芽、香 附主之。误食生冷腹痛者,理中汤加陈皮、砂仁主之。 感冒风寒,身体战动而腹痛者,升麻葛根汤主之。痛 在脐以上属太阴,痛在当脐属少阴,痛在少腹属厥 阴,皆毒气郁遏之故,俱宜平胃散加升麻、葛根、防风、 灯心、淡竹叶主之。如痘已出至收靥,原无腹痛,忽然 而痛者,此必饮食所伤,宜用平胃散加山楂、香附、赤 茯苓主之。大便秘者,“承气汤主之。”

    《腹胀》

    痘初出而腹胀者,毒气聚于肠胃,不能发出,或少发 外而反内入也,甚者气喘发厥。痘出之后腹胀,疮无 血色,或变紫黑者,亦是肠胃所聚之毒气,不能尽发 于外也,当急治之,治之稍缓,多致不救。治法当升发 解利,使毒气分消,则胀自愈。胀而腹痛,亦是此法。故 曰:“痛随利减,胀以利消。”大便秘,脾热生胀者,枳壳散 主之。小便赤,胃热生胀者,四圣汤。痘色紫者,加芩连 红花,倍加紫草主之。亦有乳食停滞而腹胀者,平胃 散加山楂、麦芽主之。若痘起灌时,偶为生冷所伤,以 致毒气倒靥,令人腹胀或泻者,异功散主之。

    《口唇》

    口唇为脾之窍,《经》曰:“六腑之华在唇。”故痘疮始终以 唇口红润为吉。若唇口肿硬,或口唇燥裂者,乃毒火 乘脾,毒乘于中,则热炽于外,宜用升麻葛根汤加藿 香、山栀子、防风主之。热甚发渴,加石膏以解其毒,脾 毒解则能约束津液,化生气血,可保无虞。或痘出稠 密,唇口疮子相粘连干黑诸证未起,唇口先已黄熟 或肿硬者,此死证也,外用胭脂涂法,内服泻黄散以 救之,死中求活也。若诸痘未收,唇口先已焦黑,其唇 剥落一层又一层者,口中臭气者,口中涎如胶粘者, 唇上缩者,唇下自呷者,鱼口者,皆凶也。

    《口舌》

    口舌与五内相通,故毒热之发,口舌先受,毒盛则口 舌或紫、或白、或黑、或肿大,此皆实热之证也,用加味 犀角汤主之。以玉锁匙点,或舌舒出口,以手弄舌者, 舒舌脾热也,弄舌心热也。或曰:舌者心之苗,舌舒出 口,反说脾热何也?盖脾之络在唇,脾热则唇焦,舒舌 以餂其唇也。四肢皆属脾土,以手弄舌,反说心热何 也。盖舌者心之苗。心热则舌胀。以手弄舌。心役之也。 宜犀角地黄汤加栀子石膏主之。

    《咽喉》

    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喉者,肺脘呼吸之门户。咽喉 司呼吸,主升降,乃一身之紧关橐龠也。若痘毒不能 发舒于外,遂至冲逆于此,卒然肿痛,呼吸不能,饮食 难入,或至哑呛,俱宜用甘桔汤加麦冬、牛蒡子、黑参、 杏仁、荆芥主之,或调小无比散解之,其效更捷。大便 秘者,承气汤去芒硝,加当归主之。

    《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 咳嗽。咳嗽者肺证也。痘疮发热之初,便有咳嗽者,肺 为五脏之华。盖痘疮之火,挟君相二火,上熏乎肺,肺 气焦举,故气逆而咳也。或至于嗽,宜参苏饮去人参 主之。即感风寒而咳嗽者,亦此方主之。痘疮既出而 咳者,此喉咙有痘,淫淫如痒,习习如梗,阻碍气道而 咳嗽也。痘收自愈,不须治。若觉喉痛,则甘桔汤加牛 蒡子主之。痘疮收靥后而咳嗽者,此卫气虚弱,腠理 疏开,风寒外袭,肺气逆而不收,故咳嗽也,人参清膈 散主之。

    《痰涎》

    痰涎者,津液之所结也。人生之津液,所以滋生精血。 盖为痘毒之气闭塞,而有碍于津液之道路,津液不 得流通,故作痰涎。正气壅郁于胸膈,故为喘为嗽,而 喉中作声也。宜用二陈汤加前胡、枳壳、桔梗、瓜蒌仁石膏、麦冬、杏仁、黄芩主之。

    《失音》

    “音”者,心之声也。心气上达于肺而作音,肺清则音清, 肺热则音哑。肺喉有痘,热毒闭塞肺窍而失音也。始 终俱宜甘桔汤加射干、牛蒡子、黑参、连𧄍、麦冬、栀子 主之,或与导赤散兼用。

    《谵妄》

    谵,多言也。妄,虚妄也。谵妄者,妄有闻见,而语言无伦 也。皆邪气炽盛,正气虚弱,神识不清之所致。如发热 时谵语者,此毒邪犯心,心为热冒,其神浮越,宜泻火 导赤散、牛黄清心丸,兼而治之。亦有胃热而谵语者, 内中必有燥屎,三五日未便,宜四顺清凉饮主之。自 起发至成浆欲靥之时,忽然神昏谵语者,此由疮本 稠密,精血外耗,不能养神,宜养血清火,安神丸主之。 如妄有所见,状如见鬼,而恐怖神昏不知人,衣被不 敛,言语不避亲疏者,乃神志俱丧,躯壳徒存,不过引 日而已。此证自始至终,皆不宜有也。

    《呛水吐食》

    水入则呛者,由痘毒壅咽门也。盖咽门司纳,饮食通 于口,入于胃,今为毒所壅,饮水不得入咽,而乃溢入 喉门,喉司气之出入,通于鼻而统于肺,至清至虚,有 形之物,不容毫末,今水入喉门,故气逆喷出而呛也。 宜甘桔汤加牛蒡子、射干主之。“食入则吐”者,咽门伤 则门户隘塞,食物不能直奔于胃,若缓则汨汨而下, 盖谷食有渣滓,自能入咽门而下,非如水溢以犯气 道也。若咽门塞甚,则阻而吐出矣。亦宜甘桔汤,口噙 缓缓咽之。此证见于七日之前者,难治,是热毒壅塞, 不能尽行肌表也。亦宜以甘桔汤加牛蒡子、连𧄍、紫 草、防风救之。见于七日之后者,不药自愈,是咽门有 痘,外痘生长,内痘亦生长,壅窒道路而然,待外痘收 靥,而内亦自痊也。然亦有舌上有疮,烂破如蜂窠之 状,舌痛强硬,不能为用,延纳水谷,亦使水入则呛,食 入则吐,待舌疮平则安矣。然皆失于预治,若预以甘 桔汤清其咽喉,安致有此患哉。

    《中风》

    痘证热则生风,亦如中风之状,或手足腰项强急,直 视牵引,口张舌强,宜用参苏饮主之。有痰加元明粉。 若起胀后见此,危殆之证也。

    《惊搐》

    惊搐者,口眼㖞邪,手足搐搦,随作随止也。是痘疮出 于心,惊搐亦出于心。夫痘毒本热,热气击动心神,肝 不能制。盖心属火而恶热,肝主风而善动,痘疮之火 生于心,心移热于肝,风火相搏,故发为惊搐也。痘未 出时,此其常候,俗呼“惊痘。”最吉者,以牵引伸缩,骨节 开张,腠理疏解,内寓发散之义,痘出而惊自止。若一 “向发而不止,则急用升麻葛根汤加荆芥、牛蒡各二 钱,甘草一钱主之,或用导赤散、牛黄丸相兼治之,不 可竟投凉药。盖心以凉,则气血随敛,毒无从出也。痘 既出而有此证,由热毒之未解耳,宜四苓散加荆芥、 牛蒡子、甘草主之。若风火相搏,喉中痰鸣,目睛上视, 面赤引饮,喜居冷处,柴苓汤主之。以”上证俱用抱龙 丸、薄荷汤下。若痘后胃弱,饮食不化,谓之食蒸发搐, 其人必面黄潮热,大便酸臭,秘泻不调,或吐利腹痛, 大便秘者,宜四顺清凉饮主之。靥后发惊搐者,此真 气虚弱,火邪内攻,宁神汤、抱龙丸主之。

    《倦怠》

    倦怠者,神气本弱,为热所蔽,而精神不能舒畅也。然 不可专以虚治,宜清热助气为主,以“保元汤”加陈皮、 茯苓、麦冬、栀子、黄芩、白芍主之。起胀后,倦怠嗜卧而 声哑者,喉舌必有疳蚀,须急视之,缓则误矣。

    《喘》

    喘者,呼吸不相续也。有虚喘,喘必微,气息短而无力。 有实喘,喘,声粗大而气息且长,要皆热毒壅遏,肺金 受制而然也。《经》曰:“五脏之气,皆统于肺。”肺为气之主, 居至高之分,喜清虚而恶填实。若为邪气所干,则肺 窍窒塞,发而为喘也。如初发热,或痘初出,喷嚏鼻流 清水而喘者,此风寒客肺也,宜参苏饮主之。有伤食 谷气,蒸而为热,上乘于肺作喘者,宜平胃散加山楂、 神曲、麦芽主之。有吐后而喘者,此胃虚不能制伏相 火,火逆上冲而然也,宜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主之。 有泻后而喘者,乃元气下陷,虚火上拥,下气不续,此 脾气不足而然也,宜补中益气汤主之。有泄泻日久, 内虚腹胀而喘者,陈氏木香散主之。痘浆半足。而倒 靥喘胀者。保元汤加防风。调独圣散主之。有痘密以 致鼻塞而口中气促。似乎喘者。非喘也。不必施治。

    《烦躁》

    痘证始终以安静为吉,但有烦躁,必生变证,当详察 明辨而急调治。烦者,扰扰而不宁也;躁者,愦愦而不 快也。合而言之,烦躁也,皆由毒火盛,则金炽而水涸 也。故曰:火入于肺则烦,火入于肾则躁,又曰:“烦向心 生,躁从肾发。”总之,皆心火盛而为之也。若痘未出而烦躁,乃毒火内郁,或风寒壅遏,不能即出,人参白虎 汤加栀子仁主之。痘未尽出而烦躁者,亦毒火盛也, 消毒饮加蝉退、烧人粪主之。痘尽出,又已起发,犹烦 躁者,乃血热毒盛也,宜牛黄清心丸主之。痘养浆时 而烦躁者,当辨虚实疗之。如痘顶平淡,白浆不易充 者,此气血不足,宜用保元汤加麦冬、酸枣仁、归、芍主 之。如痘绽凸紫滞,便秘溺涩者,乃正“气足而毒盛不 解,治宜解利,四顺清凉饮主之。若自利不止而烦躁 者,轻则陈氏木香散,甚则异功散主之。如扬手掷足, 欲去衣被者,此热甚于表也,羌活汤主之。”如神识昏 迷,反复颠倒者,此热甚于里也,导赤饮、牛黄清心丸, 合而治之。如昼日烦躁,夜则安宁者,此阳盛于昼,至 夜则阳退而安静也,“人参白虎汤加栀子仁主之。如 昼日安静,夜则烦躁者,此阳气陷入于阴,夜则阴盛, 阴阳交争,故烦躁也,四物汤加栀子仁主之。”靥后发 热,渴而烦躁者,麦门冬汤主之。若痘倒靥,喘胀闷乱 而烦躁者,此正气虚脱而毒盛,不治也。

    《渴》

    痘疮发渴者,里热也。盖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津液者, 水谷之精华。盖水谷入胃,变化津液,流行三焦,以灌 溉乎脏腑也。痘疮之火起于内,销铄水糓,不得以变 化津液,灌溉脏腑,故渴也。发热时大渴者,里热甚也, 葛根解毒汤主之。如痘已出,或起发,或收靥,一向渴 不止者,人参麦冬散主之。如能食而渴者,肺热也,毒 火亢甚,心火上炎,乘于肺金,熏蒸焦膈,煎耗津液,故 渴。《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是也。治在上焦,宜人 参白虎汤,加黄连主之。不能食而渴者,脾虚也。胃受 水谷,化生津液,藉脾运行,以灌五脏。若脾土虚弱,不 能为胃行其津液则渴。治在中焦,人参白术散主之。 自利而渴者,邪传肾也。盖肾属少阴,主五液,其脉络 于肺,通于舌,邪传于肾,则开阖不司,下元失其锁钥, 故自利。自利则津液下走,肾水干,不能上润乎舌,故 大渴也。治在下焦,宜温之,异功散主之;渴而大便秘 者,宜利之,四顺清凉饮主之。有痘疮稠密,津液外泄, 化为脓浆,不能滋养真气而渴者,常病也,不必施治。 若渴甚者,用人参、麦冬、五味、红花子煎汤服。

    《不食》

    痘疮始终以脾胃为主,若能饮食,则能受水谷之气, 化生津液,灌溉脏腑,荣养血气,滋润肌肤,痘可赖之 以成功。若不喜饮食者,必须详察明辨,分别施治。如 泄泻痘疮灰白而不食者,此脾胃虚而元气弱也,宜 四君子汤治之。如大便秘,痘疮掀肿而不食者,此毒 盛而血热也,宜四物汤加姜汁炒芩连、酒炒大黄微 利之。

    《汗》

    汗乃心之液,由热气内蒸,腠理开张,热随气而出也。 故自汗汗出则津液受伤,无以滋养肌肤。未浆之时 恐不能灌,既灌恐不能靥,既靥恐血脱阳虚,变为他 证。宜用保元汤加桂枝、白芍、浮小麦以敛之,有热加 酒炒黄芩。若微汗则不必虑,是阴阳气和,荣卫通畅, 邪气不留,易出而易解也,不必施治。如疮已收靥,痂 皮脱落自汗者,不可忽也。痘证至此时,邪气尽解,元 气未复,气血正虚,恐生变证,宜急补阳救阴,使气无 外泄而内固也,用“十全大补汤”主之。

    《诸失血》

    血属阴也,所主在心,统化在脾,藏纳在肝,宣布在肺, 输泄在肾,灌溉一身,滋养百脉,诸经由此而生毓焉。 然血之所通同者气也,故曰:“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是 以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 凝。”盖痘疮一证,始终赖气血以成功。若气血无伤,不 寒不热,始则送毒出外而见形起发,继则化毒成实, 而灌浆收靥。若痘毒火炽,熏灼于内,迫血妄行,随火 而动,或上逆而吐衄,或下注而便出,此恶候也。气血 先病,痘何所藉以成功?诸失血,惟鼻衄血者可救,其 馀皆死证也。鼻中衄血者,毒气上冲于肺也。肺主皮 毛,开窍于鼻,血自此窍而出,是血载毒行,毒气外泄, 不犯其内,所以可治。宜用发灰散、清肺汤治之,其血 立止。轻者,用发灰散吹鼻亦止。倘不见,应分别治疗。 如痘尖绽紫滞而衄者,乃毒火刑金,宜四物汤加红 花、丹皮、炒黑栀仁主之。如靥后馀毒乘脾,脾气受伤, 不能统血归经,妄行而衄者,宜用人参白术散,加白 芍、黄连炒微黑主之。如躁热闷乱,口干渴而衄者,宜 犀角地黄汤,加酒炒黄连、炒黑栀子、炒黑干姜主之。 其馀不可救者,又于死中求活,开方于后。如毒甚壅 炽,肺金受制,流注大肠,不衄而下便者,宜四物汤加 芩、连、地榆、丹皮、荆芥穗炒黑主之。如有热证,误投热 剂而失血者,发灰散加皮硝少许主之。有气血足,毒 气盛而失血者,亦以发灰散主之。如痘未尽出,而过 用寒冷,毒为冷激,伤其脾气,不能运动其血,致逆于 脏腑之中,内毒击搏,滞于胸膈之上,积成秽血。忽然 妄行,而暴吐衄,昏运软倒,痘色淡白陷伏者,宜温补为主,用理中汤,干姜炒黑治之,或用独参汤主之。仲 景治血脱益气,东垣论“阳生阴长”,正此之谓也。惟小 便溺血者,无法可救。

    《呕吐哕》

    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 哕。然又有所谓干呕者,干犹空也,明其无物而有声 也,与哕之有声无物者同。但干呕其声轻小而短,哕 其声重大而长,此证皆属于胃,皆热毒壅塞胃口而 然也。如初发热,或痘正出时而呕吐者,此火邪犯胃 气上逆而然也,不可骤止,稍待而不止者,用二陈汤 “加炒栀子、姜汁、炒黄连、生姜主之。如出见以至收靥 而呕吐者,乃疮集咽门,攻于胃脘,吞咽不利而然也, 宜加味鼠粘子汤主之。如饮水过多而呕吐者,此水 逆也,五苓散主之。如伤食而呕吐者,二陈汤加山楂、 神曲、枳实主之。若无呕吐证,只干呕或哕者,土败也, 他方不能救,宜用定中汤”:“朱砂、明雄”黄各一钱共为 末,真黄土无杂色者一大块,入磁器内,以百沸汤泡 上,用物盖严,少顷取出,调前药末服,或用土水于房 内熏之。此方兼治吐泻烦躁。

    《泻利》

    经曰:“阳气在下,则生渗泄。”盖积热之气不得上升注 而为下泄也。又曰:“湿胜则濡泄。”痘疮而泻利者,如未 出而利,是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而传化失常也,宜 柴苓汤主之。疮已出而利,是邪气并于表,正气方逐 邪气而外出。正气主乎表而不主里,则里气虚不能 停纳水谷,故自利也,宜四君子汤加诃子肉肉豆蔻 主之。利久不止,四君子汤送下豆蔻丸主之。起发时 忽然泻利,宜急止之,恐肠胃虚,真气脱也,须辨寒热 虚实调治。如泻而手足冷,面色青白,疮不红绽者,冷 泻也,宜用理中汤、豆蔻丸,甚则陈氏木香散、异功散 皆可用也。如泻下之物,色黄酸臭渴,手足心热,面赤, 疮红绽掀肿者,热证也,黄芩汤、五苓“散主之。脾胃怯 弱,精神倦怠,不食而泻者,虚也,当温养之,益黄散。身 热中满,不食而作泻者,实也,当清利之,五苓散主之。” 成浆之时,尤不宜泻。前此为病未久,脾胃尚强,足以 任之。今则病久,津液已衰,脾胃已弱。若复泻利,则仅 存之气,重竭于内,方张之毒,不能成于外,必变证百 出,宜急止之。轻则人“参白术散去干姜,加官桂、黄芪, 甚则陈氏木香散、异功散、豆蔻丸可以并进。”痘至养 浆收靥之时有泻者,此为大忌,恐中气虚而毒复陷 也,故专以温补止涩之法为正。然有利清水者,有利 脓血者,又不可与虚寒者并论治法也。盖利清水者, 或曾有大渴,饮水过多,蓄聚于中,渍灌肠胃,今乃作 泻利,此蓄水泻也,水去尽则泻止利脓血者,因痘不 收,以成倒靥,中气充实,毒不得留,乃自大便而下,此 倒靥泻也,泄尽脓血自愈。若不知此二证,待其自愈, 妄投止涩之剂,是令其速毙也,慎之!痘至收靥结痂 时,泄泻而不收者,陈氏木香散主之。若痘有顶破浆 流者,以败草散衬之。痘有当靥不靥,毒复入里,倒靥 而自利,利有水谷者,此死证也,宜“陈氏木香散、异功 散救之。”此二方死中求活之圣药也。

    《吐泻并作》

    痘疮发热初出而吐泻者,皆因毒火所致而然也。《内 经》曰:“诸呕吐暴注,皆属于热。”盖三焦为水谷传化之 道路,毒火内迫,传化失常,而吐泻并作,火性躁动,迅 故也。又曰:“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邪在中 焦则吐泻并作,但不可骤止。”吐泻中有疏通之义,毒 气从上下分消,无壅遏也。若吐泻稍待而不止,宜用 平和疏通升提发散之剂,俾引毒达表,则吐泻自止, 用柴苓汤加姜汁炒黄连、陈皮、砂仁主之。若以吐泻 为里寒,而遽用丁、桂、姜附等热药,是以热投热,而转 增其烦剧也。以为里虚而遽用参、芪、苓、芍、术等补药, 是以实投实而反增其壅遏,此专为痘证发热初出 未透时而言。若浆正行之时,或浆既足之后而吐泻 者,乃脾胃虚弱也,急急施治,方能免内虚倒靥喘胀 之患。宜用四君子汤送豆蔻丸主之。若有外受寒邪, 内食寒物,脾胃停寒,吐泻因寒而作,痘色灰白,手足 厥而寒战咬牙者,则陈氏异功散主之。大约起胀灌 脓时,不宜久吐泻初出时,收靥后,或可少待而后治 也。

    《痢》

    赤痢属血,自小肠来;白痢属气,自大肠来。此皆湿热 郁于肠胃,致伤气血而然也。痘疮以气血为主,而热 伤之可乎?有痢当急治之。赤者,用四物汤加酒炒芩 连、炙甘草、木香主之。白者用四君子汤加炒芩连、木 香、陈皮主之。赤白相兼者,合而治之。后重者,加滑石、 枳壳、生白芍、条芩酒炒主之。久不愈,不后重者,加诃 子、肉豆蔻以止之。若大便脓血,肠下垢者,阿胶住车 丸主之。痘后下痢,脓血黄赤者,薤白散主之。若兼小 便赤涩而烦渴者,导赤散主之。大凡治痘痢,只宜解 毒清利,不可遵“无积不成痢”之说而破积也

    《寒战咬牙》

    寒战者,森森然若寒,振振然摇动也;咬牙者,上下片 牙相磨而鸣也。方书云:“气虚则寒战,血虚则咬牙,单 见者生,双见者死。”可见此二证,痘中之所不宜有者, 所以诸家之说不一。有以寒战咬牙专主肺胃者,则 曰肺热则寒战,胃热则咬牙。又有以寒战咬牙专主 心肝者,则曰:《内经》有云:“诸风振掉,皆属肝木寒战而” 振振动摇,风之象也。火气冲物亦然。钱氏曰:“肝主风, 虚则咬牙多欠。”又曰:“上窜咬牙,心热也。”以此想之,痘 毒蕴于五脏,痘疮自五脏而发,证则随脏而见,寒战 咬牙,或不专主于一二经也。当随成就之序,观痘之 形色,相证之动静,认证的确而施治焉。如发热初出 而寒战者,其人卫气素虚,荣血亦弱,不能逐毒外出, 使毒邪留连于经络之中,欲出不出,邪正相争,故“振 振然而摇动者,火之象也,似寒而实热,宜柴葛桂枝 汤加黄芪主之。”痘正出外,为寒邪所袭,而证候与上 相似者,柴葛桂枝汤去人参加荆芥主之。如疮本稠 密,掀发肿痛,经脉因痛而动摇,时时振动而寒战者, 不必施治,待脓成痛去而自安。又有肉动筋跳,似寒 战者,是疮本稠密,经络之血为疮所耗,不能荣养肌 肉,主持筋脉,故惕惕然而手足自摇,𥆧𥆧然而肤肉 自动,与他寒战不同,但养其气血,宜用“十全大补汤” 主之。咬牙呵欠烦闷者,肝脏风热也。阳引而上,阴引 而下,则呵而欠也。阳上极而下,阴下极而上,则合而 斗齿也,羌活汤主之。咬牙目上窜者,心脏热也。诸疮 皆属心火,上窜者,火气炎上之象也。咬牙者,火气动 摇之象也,导赤散加牛蒡子主之。俱不可用陈氏辛 热之剂,以上出长时之证治。若养浆时寒战者,乃阴 凝于阳,阳分虚则阴入气道而作战也,宜保元汤加 丁香而温阳分。养浆时咬牙者,乃阳陷于阴,阴分虚 则阳入血道,故咬牙也。宜保元汤加芎、归,以益阴分。 以上言寒战咬牙单见之证治,若二证并见,则当审 经络,分虚实、寒热,用合治之法。如痘色红赤,或紫黑, 身热烦躁,恶热作渴,大便秘,小便赤涩者,此实热也, 是阳明胃热则咬牙,太阴肺热则寒战,宜用四物汤 加连、𧄍、木通、石膏、麦冬、酒炒大黄主之。大便不秘,去 大黄加升麻。如痘色淡白,或青色,或皮薄顶陷,身凉 而静,恶寒不渴,大便利,小便清长,此虚寒也。是胃气 虚寒则咬牙,肺气虚寒则寒战。寒非寒凉之寒,乃虚 寒之寒,寒生于虚也,宜保元汤加芎、归、桂枝、炒黑干 姜以补之。然又有寒战咬牙,而疮本溃烂者,此手少 阴心火也。《经》曰:“火胜则肉腐。”寒战咬牙,火气动摇之 象也。人皆以为不治,亦不可遽弃也,用导赤散加酒 炒芩、连、牛蒡子以救之,死中求活也。又有寒战咬牙, 而疮本焦黑者,此足少阴肾水也。肾色黑,为主蛰封 藏之本。干黑者,真脏色见也。肾气寒则动变为栗。寒 战者,肾本病也。肾主骨,牙为骨之寒战则鼓颔,而 两牙相轧。咬者,肾寒所发也,人皆以为坏证,救之无 益,今则选方用之,于死中求活。若脉小气息不粗,或 大便泻,以异功散救之。若脉小有力,气息粗大,或大 便秘者,枣变百祥丸下之。寒战、咬牙二证,乃痘疮杂 证中之最剧者,莫过于此矣。然其间有属险而可救 者,有属逆而不可救者,盖痘毒蕴于“五脏,自内达外, 由筋骨而达于血肉,由血肉而达于皮毛。”痘疮出长 之时,正由筋骨而达于血肉之时,肝主筋,脾主肌肉, 心主血,血则彻筋骨肌肉而共灌者也。“此时寒战咬 牙而呵欠者,肝也,险也;寒战咬牙而目上窜者,心也, 险也。”痘疮至灌脓之时,则由肌肉而达于皮毛之时, 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心主血,血则彻肌肉,皮毛而共 灌者也。此时而寒战咬牙,胃热则咬牙,肺热则寒战, 心热则寒战而咬牙,皆火动之象也,险也。至脓老收 浆之时,痘色黑而寒战咬牙者,肾也,肾为封藏之本, 痘色黑,是脓熟功成,闭藏之象也,亦险也。若痘色黑 寒战咬牙,而见于出长之时,是应该长养而反见收 藏之象。生机尽也。逆也。若呵欠目窜。寒战咬牙。而见 于成熟之时。是应该收藏。而反见长养之象。难还元 也。亦逆也。治痘者不可不知。

    《二便》

    凡痘疮小便欲长,大便欲实。《经》曰:“小便数者,大便必 鞕,虽二三日不更衣,无害也。”此就痘证始终大概而 言之也。起胀灌浆时犹可,若初发热时,则大便宜润, 或二三日不便,宜急利之,恐肠胃不通,营卫不行,痘 何能出也?身大热者,用大柴胡汤主之;身不大热者, 通幽散或四顺清凉饮主之。若起发至灌浆收靥,大 便不行者,用胆导法,不可遽用利药,或用猪胞导法 主之。然小便与大便不同,自发热至收靥,始终不宜 闭涩,一闭涩则祸不可知。痘毒属热,最宜宣畅经络, 疏利气血,活动方易出易起,灌浆收靥而成功。《经》曰: “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若心移热于小肠,小肠移热于 膀胱,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出,气为火,食不能传 化,所以津液不出而小便闭涩,经络由此而凝滞,气血由此而壅遏,毒火内攻,不能外达,痘证岂堪有此 乎?急宜通之。轻则用导赤散加栀子仁,甚则八正散 主之。大小便俱闭者,死证也。若疮干而黑陷烦躁者, 枣变百祥丸下之。火随利降,大窍开或小窍亦开,此 死中求活之法也。

    《溃烂》

    痘疮所贵者,坚实不破,圆净成痂也。其有溃烂者,火 胜也。《经》曰:“火胜则肉腐。”火之为用,猛烈峻暴,近之则 躁痒不宁,迫之则焦痛难忍,灼之则糜烂成疮。故败 物者,莫如火也。火生于空,非虚不燃,乘之以风,其焰 益烈。痘疮溃烂,由肌肉素虚,邪风侵袭。风者善行数 变,行诸脉俞,散于营卫之间。一旦毒发于里,风应于 表,风火相煽,肌肉坟填,皮肤决裂,而疮坏矣。如脓成 不靥,以致溃烂,脓汁淋漓,不敢著席,粘惹疼痛者,以 败草散或白龙散,绢袋装盛,遍身上扑之。更多布席 上衬卧尤佳。脓未成而毒未化,痒破溃烂者,卫气暴 泄,津液不荣,则危矣。如疮溃烂,目不开,肿不消,饮食 无阻,大小便调,无他证者,内用十全“大补汤,外用败 草散或白龙散扑衬之。”

    《痘疔》

    痘疔者,害痘之祸苗也。若七日至十二三日之间,痘 疮忽然变动,灰白顶陷,即用纸撚照法照之,其间有 紫黑胀硬,独大而无根者,即是也。痘中有此,则不能 宣发诸毒,故尔变动。以银针挑破,用四圣散,绵胭脂 水调,填入孔中,以满为度,其毒自散,则痘即红活灌 浆矣。靥后痘疔溃成坑见筋骨者,服人参败毒散加 穿山甲、蝉退、僵蚕、连𧄍主之。若痘黑陷,中心肉硬成 疔者,以银针挑破硬处,以巴豆一粒去皮膜,朱砂一 分研烂点入立效。

    《阴囊发肿》

    痘证而阴囊肿痛如瓠瓜者,乃热毒流入小肠也,宜 用四苓散加滑石、瞿麦、栀子仁、木通主之。亦有厥阴 肝经之热下注而发肿者,小柴胡汤加青皮、木通、山 楂肉主之。

    《痘后浮肿》

    痘后面目虚浮,久则一身皆肿者,此表气不足,见风 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其治在肺,宜五皮汤。初加桂枝 微汗之后,只服本方。若面目不虚浮而遍身皆肿者, 以胃苓汤合五皮汤主之。腹觉不快利而面目遍身 皆肿者,人参四苓五皮散主之。

    《痘毒》

    痘毒发于肌肤,而营卫不能运行,是以郁热不散,轻 则结为疮疖,重则头项、胸背、手足肢节之间赤肿而 成痈毒。方未成脓,宜解肌发表,令其自散。及其成脓, 则宜凉血解毒托里,使其自愈也。但痘正发之时,热 甚则升麻葛根汤或当归活血汤,活血解毒,并痘大 发之。若脓已成而未溃者,以银针决其脓,无使内溃 也,外以膏药贴之。靥后发者,未成脓,宜用消毒饮,或 小柴胡汤加羌活、连𧄍、金银花、黄芩、赤芍主之。已成 脓溃后,用十全大补汤主之。大扺!痘毒发痈,在手肘 腕、足膝腘中者多,若在手腕发者,太阴肺经,足腘发 者,太阴脾经,俱宜用解毒内托散主之。

    《疳疮口疮》

    口舌生疳者,以“吹口丹”吹入即愈。若毒攻牙根,腐烂 成疳者,此证杀人甚速,急服甘露饮,先以韭菜根、老 茶叶浓煎水,用鸡翎毛刷去腐肉,洗见鲜血,乃以“搽 牙散”加象牙、蚕茧敷之,日三四次亦可。口疮即用此 方加入中白、麝香搽之。烂至喉中者,用小竹筒将药 吹入,虽遍口牙齿烂落,口唇穿破者,敷药皆愈。

    《眼目》

    目为五脏之精华,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阴阳 合德而为精明也。丹溪曰:“目病属风热血少”,夫痘蕴 非常之热,自里而达于外,苟气血弱而不能逐毒外 出,则毒火内郁而血脉逆行,斯痘毒入于目矣。况热 毒生风,肝应于目,而目病由兹作焉。是故有赤肿而 痛不能开者,宜洗肝散加石膏主之,便闭加大黄。有 不赤、不肿、不痛,黑暗处则能开,才见明则阳光烁之, 泪自溢出,瘾涩难开者,洗肝明目散加蝉蜕主之。有 翳膜遮蔽而不能视者,地黄散主之。有翳膜遮睛,涩 泪羞明者,宜龙胆草散加蔓荆子、蔤蒙花主之。大扺! 痘毒入眼,俱宜用兔粪丸常服,不宜用点药。又有失 调养治疗,以致痘毒入眼者,其证多在收靥之时,或 满面痘疮破烂,重复肿灌,而脓血胶固,毒蒸内攻于 眼。其毒入眼者,或痘出太密,成就迟缓,医用辛热之 药发之,亦能令痘毒入眼。或于收靥之时,故啖辛热 之味,俗谓之“干浆”,以致二火相煽,亦能令痘毒入眼 生膜。在白珠者不必治,久当自去。惟在黑轮上或掩 瞳人者,急用望月砂散治之,不可轻用点洗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