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八十七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六十七

      痘疹门九

      万氏家传痘疹心法始终 发热 渴 腰痛 腹痛 惊狂 谵妄

      吐利 呕吐哕 泄利 大小便闭 咳嗽 喘急 自汗 失血 烦躁 夹疹 夹斑

      痘疔 痘癞 痒塌 陷伏 壅肿 溃烂 厥逆 寒战咬牙 暴哑失声 呛水吐食

      验头面 验耳目鼻 验唇口牙齿 验喉舌 验颈项 验胸腹 验手足 验寝卧 验

      饮食 治疮要略 攻补利害 杂证宜攻 坏证不治 饮食所禁 起发不透 收靥不

      齐 差后馀证 痘后馀毒

    艺术典第四百八十七卷

    医部汇考四百六十七

    痘疹门九

    《明万氏家传痘疹心法》

    始终

    治痘之法,贵乎谨始而虑终,庶无后日之悔。《经》曰:“上 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十全 八九,治将病者,十全四五。治已病者,功莫能施。”发热 之初,大热烦渴,大便秘结,腹痛腰痛,鼻干唇燥,惊悸 谵妄,此毒气郁遏于中,即当防其伏而不出也。吐利 不止,即当防其中气虚弱,不能助疮成就,或致倒陷 也。故热则解之,便秘则利之,惊则平之,吐利则止之。 且如初出一点血,此春之气,发生之令也;至于起发, 此夏之气,长养之令也;水化为浆,此秋之气,成实之 令也;脓干结靥,此冬之气,闭藏之令也。初出而便有 水,将发而便戴浆,脓未成而便收靥,此未至而至,谓 之太过,须防陷伏倒靥,宜急发表托里解毒。若应出 不出,应起不起,应收不收,此当至而不至,谓之不及, 此必气衰血微,须防其不出不起,无浆斑烂,急宜表 暴起发,补托回浆,兼与匀气活血解毒。又如初出色 艳者,必皮嫩,皮嫩则易破,当防痒塌。相聚成块者,不 可谓之疏,此有伏也。壳空无水者,后必发痈。头面预 肿者,防其易消而倒陷咽痛者,急解之,防其失声。呛 喉中多水泡者,后必自利。目涩泪出者,防其肤翳。频 更衣者,防其倒靥。疮破不结痂,此倒靥也。《尧夫》云:“与 其病后才服药,孰若病前能自防。”其此之谓欤。

    发热

    痘疮发热,与伤寒相似,但伤寒只见一经形证,若疮 疹则面燥腮赤,呵欠烦闷,乍凉乍热,多睡咳嗽喷嚏, 惊悸吐利,手足梢冷,骩凉耳凉也。然发热者,疮疹常 候也,不可尽除之。但热微毒亦微,热甚毒亦甚。初发 热时精神清爽,唇鼻滋润,更无他证者,此热在表,其 疮必疏,不须施治。 初发热时浑身壮热,熇熇然不渴,清便自调。此邪在 表。拂郁于皮肤之间。宜以轻扬之剂发之。升麻葛根 汤主之。甚则羌活汤主之。

    初发热时,其热烙手,目赤鼻干唇燥,小便赤,大便秘, 烦闷不安,此表里俱热,毒气壅遏,宜“发表攻里,双解 散”主之。

    初发热时,表不大热,其人烦躁不安,此热在里也,以 三黄丸微利之。

    初发热时,腹中痛者,此毒气与糓气相并,宜利之,去 陈、菀、莝,使毒气得泄,糓气得消,备急丸主之。 初发热时,咳嗽甚者,参苏饮主之。

    初发热时。或乘疫疠之气。“人参败毒散主之。”

    初发热时。或为风寒所袭。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汤。双 解散去大黄主之。

    如疮既出,其热便退,疮本必疏,若一向热不衰者,此 疮必密,急解其毒,连𧄍升麻汤,代天宣化丸主之。 如疮已出,但微发热,不须治之,盖疮疹属火,非热不 能成就也。如疮浆脓已成,毒气已尽,又复发热者,俗 呼为“干浆者”是也,不须施治。

    如结痂之后,其热不退者,此邪气未尽,正气未复。热 微者不须治之。热甚者,当视其虚实。

    痘疹渴者,里热也。盖三焦者,水糓之道路,津液者,水 糓之精华,变化流行,以灌溉乎三焦也。疮疹之火,起 之于内,销铄水糓,不得以变化津液,灌溉脏腑,故渴 也。又疮本稠密,津液外泄,化为脓浆,不能滋养真气, 亦渴也。小渴者,常病也,不须治之。大渴者,视其虚实, 以法治之,切不可以冷水红柿、梨、橘、西瓜等物与之, 恐损脾胃,致生灾异也。

    如疮热时便大渴者。此热在里也。“葛根解毒汤主之如疮已出。或起发。或收靥。一向渴不止者。“人参麦门 冬散主之。”

    如能食而渴者,肺热也。《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由心火上炎,乘于肺金,熏蒸焦膈,传耗津液,故渴也。 治在上焦,人参白虎汤加黄连。

    如不能食而渴者,脾虚也。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 亦饥虚,由脾素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渴也。治在 中焦,参苓白术散主之。

    如自痢而渴者,邪传肾也。《正理论》云:“自痢而渴者,属 少阴虚,故引水自救。”盖肾主五液,其脉络于肺,系舌 本,邪传于肾,则开合不司,故自利。自利则津液下走, 肾水干,不能上润于舌,故大渴也。治在下焦,宜温之, 陈氏异功散主之。

    如渴而大便秘者,宜利之。四顺清凉饮主之。

    腰痛

    疮疹发热先腰痛者,最宜忌之。《经》曰:“腰者肾之府也。” 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经 之首,其脉侠脊,入循膂终肾。疮疹之毒,起于右肾之 下,循足太阳膀胱,散于诸经,乃邪由里传表也。如初 发热时,其腰即痛,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故关节不 利而腰痛,亟解毒以泻少阴之邪,发表以通太阳之 经,使邪气不得以深入,疮虽稠密,或可愈也。治若少 缓,则太阳之邪,由表以传于阳,少阴之邪,由里以传 于阴。表里受病,阴阳俱伤,营卫之脉不行,脏腑之气 皆绝,或为黑陷,或为痒塌,终莫能救之矣。

    凡发热更腰痛者,先服“人参败毒散”,次服五苓散加 独活主之。

    腹痛

    《内经》腹痛,皆属于寒,惟有一证为热。疮疹腹痛,皆属 毒热也。《诀》云:“发热肚中痛,斑疮腹内攻,发多防不透, 发少更防痈。”是已。或有兼食积者。

    如初发热,便腹痛者,此毒气内攻,须急治之,不可逡 巡,以贻后悔。便调者,四君子汤去白术,加青皮、木香、 山楂肉、枳壳。便闭二三日未行者,承气汤主之。 如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秘,狂妄者,三乙承气汤 主之。

    如发热腹痛。大便如常者。化毒汤主之。

    如发热腹痛,大便自利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如疮已出,至收靥时,原无腹痛,忽然作痛,此必有饮 食也。消息审问,曾因饮冷水者,五苓散主之,或用黄 芪建中汤加白术、干姜、人参。曾伤食者,问伤何物,丁 香脾积丸主之,用原物汤下。

    如“疮已出至收靥,原无腹痛,忽然作痛,亦未伤饮食, 但观其大便何如。若便秘者,此燥屎也,以三黄丸微 利之。大便自利者,此虚痛也,黄芪建中汤主之。 如因寒而痛者,理中汤加白芍药、桂主之。”

    如发热时,心腹绞痛,烦闷叫呼,或疮陷伏,胀满疼痛, 喘促者,此乃毒恶之气,攻刺肠胃,燔灼脏腑,必不可 治。

    惊狂

    惊者,口眼㖞邪,手足搐搦,随发随止。狂者,手足扰乱, 言语乖越,发而不止。惊者,心火而恶热,肝主风而善 动,疮疹之火内生于心,心移热于肝,风火相搏,故发 为惊搐也,此其常候。俗呼“惊痘。”最吉者,以牵引伸缩, 骨节开张,腠理疏解,中存发散之义,疮出而惊即止。 若一向发而不已,此则可恶,乃毒内伏于心故耳。狂 者。心为火而主神。肾为水而主志。火起于内。浊乱扰 动。心神不守。肾志不宁。故发为狂也。亦有大便秘硬 而狂者。此谓有燥屎。为阳明病。但数日不更衣。是以 《难经》所谓重阳者狂也。如昏不知人。起卧不定。又为 不治之证。

    如初发热惊搐者,导赤散加辰砂,兼羌活汤主之。若 发热不休,小便利者可治,小便不利者难痊。以导赤 散、牛黄清心丸相兼治之。

    如疮疹收靥之后,又发惊者,此真气虚弱,火邪内攻, 宜急治之,恐久成痫,以贻终身之害,“宁神汤、抱龙丸 主之。”

    如初发热。大便自调。狂乱者。五苓散加辰砂主之。 如大便秘者。轻则三黄丸。甚则承气汤主之。

    谵妄

    谵,多言也。妄,虚妄也。谵妄者,妄有闻见,而语言无伦 也。皆邪气炽盛,正气虚弱,神识不清之所致。夫言为 心声,心热则多言。睡中呢喃者,热之微也。寤而语言 差谬,热则甚矣。亦有胃热而谵语者,大便必鞕,数日 不更衣方是。妄有闻见而谵语者,其候难治。盖肾主 志,开窍于耳,在目为瞳子,毒邪入肾则志丧,志丧则 耳目妄有闻见,故曰失志者死。《难经》云:“脱阳者见鬼。” 初发热时谵语者,此毒邪犯心,心为热冒,其神浮越, 宜泻火镇神,导赤汤、牛黄清心丸,兼而治之。

    如腹中有燥屎,三五日未更衣者,宜涤肠解毒,以四 顺清凉饮、三黄丸主之如起发成浆欲靥之时,忽然神昏谵语者,此由疮本 稠密,精血外耗,不能养神,宜养血泻火,安神丸主之。 如昏不知人,语言无伦者死。《经》曰:“衣被不敛,言语不 避亲疏者,神明之乱也”,故不可治。 如初发热,便妄有闻见,状如见鬼而恐怖者,不治。此 证自始至终。皆不可有。乃神志俱丧。躯壳徒存。不过 引日而已。

    吐利

    疮疹吐利常候也。《经》曰:“诸呕吐暴注,皆属于热。”盖三 焦为水糓传化之道路,热火内迫,则传化失常,而吐 利并作,火性燥动,迅欻故也。邪在上焦,但吐而不利; 邪在下焦,但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则上吐下利。又里 气上逆而不下则吐,气下而不上则利。疮疹初发热 时有吐利者,不可骤止,令邪气上下得出也。吐利久 不止。方可治之。更宜消息。

    如初发热,自利青绿水,或黄色者,皆热也,黄芩汤主 之。兼吐者,黄芩加半夏汤主之。不可误用理中汤,反 增内热也。

    如初发热自利,一日只三四行者,此不必治,痘出利 自止矣。

    如初发热,自利清白色者,此里有寒也,理中汤主之。 如自利久不止,此有湿也,宜分利小便,固涩肠胃,恐 虚里气,致生陷伏也,以五苓散、豆蔻丸相兼治之。 如初发热,暴吐不止,此火气上逆也,茱连散主之。

    呕吐哕

    仲景云:“声物兼出为呕,物独出为吐,声独出为干呕。” 干,犹空也,明其无物也。然干呕与哕,皆声之独出者, 干呕其声轻小而短;哕其声重大而长。呕吐哕,痘疹 最恶候也。盖胃为水糓之海,上通乎咽内而不出。如 初发热有是证,此火邪犯胃,其气上逆,治之则易。若 自出现以至收靥,有是证者,乃疮集于咽门,攻于胃 腕。吞咽不利。治之则难。由于不知预解咽喉之法。渐 变为失音呛水。而不可救矣。

    如因饮水过多而呕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主之。 如因伤食而呕吐者。以丁香脾积丸微利之。

    如无上证而呕哕者。人以胃气为本。胃者土也。土败 则木来侮之。今木挟相火之势。上乘乎胃。其气自脐 下直犯清道。上出于贲门。胃上口也微则干呕,甚则哕,土 败之象也。《太素》曰:“弦绝者,其声嘶败;木陈者,其叶落, 病深者,其声哕短。”针无取,毒药无攻,谓不治也。

    泄利

    凡疮未出而利者,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而传化失 常也。疮已出而利者,邪气并于表,正气方逐邪气,主 乎表而不主乎里,则里气虚不能停纳水糓,故亦自 利也,宜从气虚而治。疮疹所忌,内虚泄泻,凡觉腹疼, 或漉漉响趋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治之 不止,此开肠洞泄,惟涩剂可以收之。《圣济经》曰:“滑则” 气脱,欲其收者是已,如服涩剂而利不止。经曰:“仓廪 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金匮要略》曰:“六腑气绝于外 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止。”五夺之中,此为 最甚。但正气内脱者,淹延而死;邪气内陷者,烦渴而 死。此为异耳。

    自起发以至收靥,大便常宜坚实,忽然自利者,理中 汤丸主之。

    如因饮冷水自利者,所谓湿胜则濡泄也,宜温中利 小便,以理中汤、丸,理中气胜水寒,五苓散利小便去 水也。

    如因伤食自利者,所出必酸臭,乃饮食自倍,肠胃乃 伤也。宜先去积,丁香脾积丸,后补脾胃,益黄散主之。 如利久不止者,先服陈氏木香散,兼豆蔻丸主之。更 甚者,陈氏异功散主之。此药太峻,不可猛浪。

    如结痂之时,暴泄不止者,消息所出之物,痂皮脓血 者顺,水糓不分者逆。如利脓血不止者,此热毒下流 也,香连丸主之。

    大小便闭

    凡疮疹小便欲其流而长,大便欲其润而实,则邪气 不伏,正气不败。《经》曰:“小便数者,大便必硬,虽二三日 不更衣,无苦也。”如觉小水少,则病增进。盖心主疮而 属火,心移热于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膀胱为津液 之府,气化则出。气为火,食不能传化而津液不出,故 小便闭也。疮疹发热,大便欲润,若二三日不行,宜急 利之,恐肠胃不通,营卫不行,疮出转密也。惟疮起发 之后,大便却宜坚实,如能食而大便常行者,不须忌 之。若过四五日不行,则热盛生湿,其疮难靥,亦宜微 利之。设使大小便俱不通,则邪毒内蓄,三焦阻绝。《经》 曰:“一息不运,则机缄穷。”故大小便不通者死。

    凡疮疹小便少者,热微导赤散加山栀仁;热甚八正 散主之。

    如发热时。大便不行。热微者。三黄丸。甚则承气汤主 之。

    如起发至收靥,大便不行者,用胆导法,不可遽用利药。但疮干黑陷,大便秘,烦躁者,以百祥丸、牛李膏主 之。如无此药,以承气汤代之。

    咳嗽

    肺主气,其变动为咳。咳者,肺证也。疮疹发热之初,便 有咳嗽者,肺为五脏之华盖,疮疹之火,挟君相二火 之热,上熏乎肺,肺气焦举,故气逆而咳也。疮疹既出, 其咳更增者,此喉咙有疮,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故咳 也。疮疹收后而咳者,此卫气虚弱,腠理疏开,风寒外 袭,肺气逆而不收,故亦咳也。

    如初发热咳嗽甚者,先以参苏饮发之,次以甘桔汤 合泻白散加牛蒡子治之。

    如疮已出。咳甚者。甘桔汤加牛蒡子治之。

    如疮光壮收靥身热咳甚者。人参清膈散主之。 如疮已靥咳嗽者。不问形寒饮冷所致。并宜人参清 膈散主之。

    如斑疹咳嗽。身热而渴者。生地黄散主之。

    喘急

    诸喘皆属于火,肺者脏之长也,为心华盖。心火炎上, 则肺焦叶举,气逆不利而喘也。有因风寒而喘者,有 因伤食而喘者。惟疮疹之喘,独属于火,若加泄利、腹 胀烦躁,则不可治。

    如初发热便喘者。前胡枳壳汤主之。大便秘者,可用 服此。不止,以葶苈丸治之。

    如喘而大便自利者,黄芩汤加五味子、人参主之。 如疮正盛,忽然喘急者,此恶候也,当详审之。如因伤 食糓气,蒸而为热,上乘于肺作喘者,宜利之,“丁香脾 积丸主之。”食去热除,喘自定也。

    如因感冒风寒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如“泄泻内虚。腹胀而喘者,陈氏木香散主之。”利止喘 定者生。滑利不禁,喘满增盛者。此气脱候也。

    如疮内伏不出。或已出复陷。腹胀闷乱而喘者,必死。

    自汗

    自汗者,不因发散而自然汗出也。“卫气”者,卫护皮肤, 肥实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泄也。疮疹之火,由里 达表,干于卫气,皮肤为之缓,腠理为之疏,津液外泄, 故自汗也。凡病自汗,宜遽止之。疮疹自汗,实为美证, 乃阴阳气和,营卫通畅,邪气不留,易出而解也。又心 主汗,诸疮皆属于心。自汗出者,毒气外泄也。虽然,热 之甚者。亦为汗解。身复清凉。此毒散也。若汗出不止。 其热反剧。此邪气并于阳而阳虚。宜敛汗固表。清热 解毒。使卫气充实无痒。溃烂之患,如疮已收较,痂 皮脱落,自汗者,此气虚也,宜补阳救阴,使气无泄。睡 中汗出,心有热也。其汗上至头,下至颈,不过胸者,乃 六阳虚汗也,不须治之。上至颈,下至脐者,此胃虚也。 手足漐漐者,胃热也,宜止之。如汗出如油,发润如洗, 喘不休者,此为肺绝之候。

    如汗大出不止。身壮热者。当归六黄汤主之。

    如疮收后,汗出不止者,十全大补汤主之。若更不止, 调败蒲散同服,外用温粉扑法。

    胃虚自汗者,调元汤。不止,调败蒲散同服。

    胃热。手足自汗多者。人参白虎汤加黄连主之。

    失血

    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阴主静,人身之血,不可妄动 也。《经》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 血内溢,血内溢则便血。”今疮疹之火,熏灼于里,迫血 妄行,血亦随火而动。阳络伤则血从上焦出,或衄血, 或呕血。阴络伤则血从下焦出,或溺血,或便血。阴阳 俱伤,则血上下出也。诸失血,惟从鼻出者,或有可治, 元参地黄汤主之。其馀皆死证也。亦有痘疮灌烂不 能收较。出血不止者。此阳疮出血。亦不可治。

    烦躁

    烦者,扰扰而烦;躁者,愦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皆热 也。析而分之,烦,阳也;热之轻者;躁,阴也;热之甚者,《难 知集》曰:“火入于肺,烦也;火入于肾,躁也。”疮疹烦躁,须 宜忌之。若吐利厥逆,腹胀喘促而烦躁者,昏不知人, 谵妄狂扰而烦躁者,谓之闷乱。皆不冶之证。

    如肺热而烦者,坐卧不安,审如何时?若初发热便烦 者,此毒火内郁,人参白虎汤加栀子仁主之。若疮发 见犹烦者,此毒伏于内,未尽出也,消毒饮、夺命丹合 而服之。若疮出尽,又皆起发犹烦者,此内热也,牛黄 清心丸主之。

    如肾热而躁者,必曾自利,轻则“陈氏木香散。甚则陈 氏异功散主之。”

    如扬手掷足。欲去衣被者。此热甚于表也。羌活汤主 之。

    如神识昏迷,反复颠倒者,此热甚于里也,导赤散、牛 黄清心丸,合而治之。

    吐利不食而烦躁者,正气虚也,陈氏木香散主之。 如六七日不大便,腹满而烦者,内实有燥屎也。轻则 用三黄丸微利之,甚则承气汤下之。

    如“昼日烦躁,夜则安静者,此阳甚于昼,至夜则阳气退而安静也,人参白虎汤加栀子仁主之。”

    如“昼日安静,夜则烦躁者,此阳陷入于阴。夜则阴盛, 阴阳交争,故烦躁也。四物汤加栀子仁主之。”

    夹疹

    疹,一名麻子,君火所为也。或曰脾为疹。《经》曰:“少阴所 至为疡疹。”在人则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则制已所 胜,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见于皮肤之间,如蚊 蚤所咬之状,痘疮只出一般者善。若与疹毒并出,谓 之夹疹,其候极恶。惟痘本稀疏而夹疹者,庶乎可治。 疮本稠密,与疹并出,彼此相混,琐碎莫辩,急用辛凉 之药,发而解之。如疹毒渐消,疮本磊落者,亦可治也。 疹痘相并,毒不少减,此危恶之疾,孰能料其生乎。 痘出夹疹者,荆防败毒散主之。疹毒消者可治。 如疮收靥后,复出疹者,此馀毒解散之兆,不须治之。

    夹斑

    《活人书》云:“伤寒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胃发斑。下之 太迟,热留胃中发斑,胃烂亦发斑。斑者,乃热毒郁遏, 煎熬阴血,血得热而不解,浮于肌肉为斑,足阳明胃 主之。痘疹初出,皮肉红肿,片片如锦纹者,此夹斑也, 以辛凉之药解之,其斑渐退,疮本坚实者吉。否则皮 肤斑烂,疮易瘙痒,所谓皮嫩易破者是也。如赤斑成” 块。其肉浮肿结硬者。又名“丹瘤。”其毒最酷。疮未成就。 此先溃烂。工不能治。

    疮出夹斑者。荆防败毒散主之。斑退可治。

    痘疔

    痘疔者,热毒蓄积,气血腐坏而成也。状有数种,乃疫 毒之气,最为恶候,宜谨察之。有肌肉微肿,状如堆粟, 不分颗粒者,此气滞血凝,毒气郁结也。有初出红点, 渐变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败,气血中虚,不能 载毒而出,反致陷伏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浆 者,此血随毒走,气不为用也。有中心戴浆,四畔干陷 焦黑者,此气附毒出,血不为使也。有头戴白浆,自破 溃烂者,此气血不充,皮肤败坏也。有为水泡,溶溶易 破者,此火湿并行,气虚不能敛束也。有为血泡,色紫 易破者,此血热妄行,不能自附于气也。有疮头针孔, 浆水自出者,此卫气已败,其液外脱也。此数证者,于 五六日间候之,但见一证,即不可治。

    凡痘疮起发之时,但见干燥,其根焦黑者,即内服夺 命丹,外用四圣散涂之。

    如原有疮疥,或灌疮未愈,或疮将靥较瘢嫩者,至痘 出之时,其处痘本攒聚,形色黑溃,急以针刺破之,吮 去毒血,外以四圣散涂之,内服“加味四圣散,调无价 散”,并夺命丹主之。

    如疮“焦黑,浑身皆是者,看大便何如。若大便秘者,内 服承气汤调无价散,外用水杨汤浴法。大便利者,内 服十全大补汤、陈氏木香散,调无价散合夺命丹,外 用水杨汤浴法。”

    痘癞

    痘癞者,热毒拂郁,气血虚弱,肌肉败坏。经云:“热胜则 肉腐者”是也。《正理论》曰:“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 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体为痒,痒者名为泄风,久 久为大癞。”凡气血充实者,外无虚风,内无强邪,必无 是病。惟气血素虚者,不能荣卫于身,易感天地肃杀 之气,皮肉之内,虚风居之,兼以痘疹疫疠恶气,击搏 燔灼,流散四布,随空而出,所以疮本稠密,身无完肤, 瘙痒难任,肌肉溃烂,而痘癞成矣。急用大补气血,清 热解毒之法,庶可求全。若待败面堕鼻,唇崩目盲,肢 体残伤,不致殒命,亦为废人矣。

    凡疮破成癞者,用“十全大补汤”、苦参丸合而服之,外 用“灭瘢救苦散”涂之。

    痒塌

    诀云:“虚则痒,实则痛”,此大概言之。痘疮之痒,其候不 同,有方出而身痒者,初见红点,遍身作痒,此邪气欲 出,皮肤闭密,其火游移往来,故痒也。与伤寒太阳经 病身痒者同论,可发之,使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邪气 得泄,疮出而痒去。所谓火郁则发之者是已。有将收 较而痒者,其脓已成,其疮将回,邪气散而正气复,荣 卫和畅,故痒也。与痈疖将痊而痒者同论,不须服药, 俱谨护之,勿令挦掐,以致肿灌,所谓美疢者是已。有 起壮泡浆而痒者,当血已化水,水未成脓之时,其毒 未化,浑身瘙痒,爬搔不宁,此恶候也。与伤寒阳明经 病,皮中如虫行者同论,所谓虚风外搏,邪气内强,痒 而不止,为泄风者是已。此视疮之干湿,以风药佐之, 必令痒去,方为佳兆。若痒甚不休,疮坏皮脱,其毒复 陷,谓之“痒塌”,必不能治矣。大抵出形而皮肉红艳,起 发而皮嫩多水者,其后常致痒塌也。

    如初出身痒者。可发之。桂枝葛根汤加制麻黄、牛蒡 子主之。

    如起发养浆而痒者,通用“十全大补汤”加防风、牛蒡 子主之。

    如疮干而痒者,宜养血润燥,以四物汤合“消风化毒汤”、“夺命丹”主之,外用茵陈熏法。

    如疮湿而痒者,宜养血去湿,以四君子汤合“消风化 毒汤”、“夺命丹”主之,外用茵陈熏法。

    如疮将收而作痒,误犯破损,不肯干较者,用“白龙散” 贴敷。

    如疮痒溃烂,粘衣被席难任者,以十全大补汤加防 风合夺命丹主之,外用败草散。

    陷伏

    伏者,毒蓄于里而不出也;陷者,毒出而复陷入也。此 皆恶候。伏惟一证,陷有数种。伏候于见形之时,其人 疮出,热不少减,烦渴闷燥,此皆伏毒未得尽出也;陷 则见形之后,其血渐干而变黑者,谓之“黑陷;浆水未 成,破损痒塌者,谓之倒陷;脓成复化为水,不肯结痂 者,谓之倒靥”,亦陷类也;其疮黑色,皆谓之“黑陷。”凡斑 疹黑色,皆不治之,以肾为水,其黑色乃肾之真脏色 见也。粗工不知变黑归肾之理,妄谓肾不可实,欲泻 肾而使之虚,不知人之一身,大言阴与阳,小言心与 肾,即方家所谓真水真火也。疮疹之火发于中,赖此 一点真水以制其亢,苟欲泻之,则火无所制,本先拨 矣,岂治之要哉。然谓归肾者,以肾主骨髓,又主闭藏 也。盖疮疹秽毒,由骨髓而达于筋肉皮毛之间,乃自 内而外,其毒得泄。今既陷伏,则自外而复入于骨髓, 谓之“归肾”也。又初出形之时,春气发生之令也;出形 而黑,是春行冬令矣;起壮之时,夏气长养之令也;起 发而黑,是夏行冬令矣;养浆之时,秋气成实之令也; 脓干而黑,是秋行冬令矣,故皆谓之逆。结痂之时,冬 气闭藏之令也,此肾之正候。若不著痂,脓水浸润,此 冬行春夏之令,亦谓之逆。惟知造化之机,可以语归 肾之说。其色黑者,火化也。观物之干者其色黑,出于 火者色亦黑,岂可谓之水乎?《经》曰:“火发而熏昧。”知此 可以语黑陷矣。

    凡疮伏而不出者,双解散主之。

    如倒陷者。看其六腑何如。大小便秘。四顺清凉饮合 夺命丹主之。

    泄利气弱者,“十全大补汤合夺命丹主之,外以胡荽 酒、水杨汤并用之。”

    如将起发,疮亦有水,但色黑黯者,以“十全大补汤调 无价散”主之,或以快斑汤、夺命丹合而用之。

    如倒靥者,亦视其大便何如。“大便秘,宜利之,三黄丸、 四顺清凉饮。泄利者,宜补之,轻则十全大补汤,甚则 陈氏木香散,并外用败草散主之。”

    壅肿

    经曰:“热胜则肿。”大抵毒之盛者必肿,毒微者不肿。凡 疮出尽,应期起发头面,以渐浮肿者,此毒火发越,聚 于三阳之分,欲作脓血,故宜皮肉掀肿也。设当起发 之时,头面不肿者,必疮本磊落,毒气轻浅,虽尔作脓, 根不占处,所以不肿,不须治之。如疮本模糊,起发不 肿者,此毒伏于内,不即发泄,不可以毒轻论也。如起 发肿大,皮肉如常,疮尖而员,粒粒分明者,此佳兆也。 若皮色鲜红,疮本成串,粘聚平塌者。若疮色灰白,成 饼如锡面者。若疮焦紫无水者,皆凶兆也。有先起发, 头面预肿者,此兼疫毒之气,名“大头瘟”者是也。腮颔 预肿者,此名虾䗫瘟也。须兼疫气而治,多凶少吉。大 凡疮肿者,直至干浆结痂之时,毒化而肿消矣。故应 肿不肿。应消不消者。谨堤防之。

    凡疮肿胀,面浮目闭者,急与解毒护目、救咽喉,相兼 治之。内用消毒化斑汤,外用神应膏护目。

    凡疮肿胀,切防瘙痒,正面之中,不可少有破损者。苟 生痒破沙崩之势,渐不可为,邪气内伤,真气外泄,肿 消而死矣。但得破者复灌,消者复肿,饮食如常,大小 便自调者,变凶为吉。用十全大补汤、苦参丸合而治 之。

    如疮色灰白,面肿如锡饼者,但看其人脏腑何如,若 能食,大便调,小便长,无他苦者,多吉。若不能食,吐利 并作,或生瘙痒者,多凶。

    如头面预肿,或腮颊预肿者,此时行疫毒也,并用“《羌 活救苦》汤”主之。

    溃烂

    痘疮所贵者,坚实不破,圆净成痂也。其有溃烂者,火 胜也。《经》曰:“热胜则肉腐。”火之为用,猛虐峻暴,近之则 燥痒不宁,迫之则焦痛难忍,灼之则糜烂成疮。故败 物者,莫如火也。火生于空,非虚不燃,乘之以风,其焰 益烈。痘疮溃烂,由肌肉素虚,邪风侵袭。风者善行数 变,行诸脉俞,散于荣卫之间。一旦毒发于里,风应于 表,风火相扇,肌肉坟填,皮肤决裂,而疮坏矣。如脓成 而溃,则毒已化,但粘衣渍席不能干,较古方以败草 散主之,诚良法也。脓浆未成,其毒未化,痒破溃烂者, 则卫气暴泄,津液不荣,譬诸草木,剥削其皮,枯萎而 死矣。《经》云: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 者,命曰气化,气止则化绝,此之谓也。

    ===厥逆===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厥者,冷也,又甚于逆。四肢者, 诸阳之本,常宜和暖。如指头微寒者,阳气衰也。

    阳气起于十指之端

    足心冷者。阴气盛也。

    阴脉集于足下,而趋于足心。

    如疮本焦黑,烦渴烦闷,喘促而厥逆者,此阳毒内陷, 热气逆伏,手足为之冷。所谓“热深厥亦深,火极似水” 者,如疮本灰白,泄利而厥逆者,此元气虚惫,阴阳不 相顺接,而手足为之冷也。疮疹之候,头常欲凉,足常 欲温,故头温足冷者不治。厥逆乃疮家恶证也。 如因热深而厥者,大便不通,三乙承气汤主之;疮黑 者,百“祥丸、牛李膏主之。”

    如因泄利,气虚而厥者,陈氏木香散、异功散主之。 但十指头微寒者,四君子汤、理中汤,并加桂主之。 如疮始出,手足便冷者,其人先有吐利四肢者,皆禀 气于胃脾,胃气虚弱,不得至经,理中汤加桂主之。

    寒战咬牙

    战者,森然若寒,振振然动摇也。咬牙者,上下片牙相 磨而鸣也。《经》曰:“诸风振掉,皆属肝木。”寒战而振振摇 动,风之象也。火气冲物亦然。钱氏曰:“肝主风,虚则咬 牙多欠。”又曰:“上窜咬牙,心热也。”然则寒战咬牙,心肝 二脏主之。或以寒战为气虚,咬牙为血虚,或以咬牙 为齿槁,谓津液不足者,皆不知此意。痘疮所恶者,寒 战咬牙,或单见一证,或二证并见,若疮已坏,加之喘 促闷乱者,死无日矣。

    如疮初出寒战者。此邪气将出。外与正争。故振振摇 动。火之象也。疮出乃定。柴胡桂枝汤主之。

    如疮本稠密。掀发肿痛。经脉动摇。时时振动者。不可 谓之“寒战。”待脓成痛去而解。

    有筋惕肉𥆧者,经络之血为疮所耗,不能荣养肌肉, 主持筋脉,故惕惕然而手足自跳,𥆧𥆧然而肤肉自 动也,不可谓之寒战,但养其气血,十全大补汤主之。 咬牙呵欠者,肝热也。肝属木,临官于寅,寅为相火,火 盗木之气,故肝热证形焉。阳引而上,阴引而下,则开 而欠也。阳上极而下,阴下极而上,则合而啮也,十全 大补汤主之。

    上窜咬牙者,心热也。诸疮皆属心火。上窜者火炎上 之象也。咬牙者,火气动摇之象也。导赤散加酒炒黄 连、牛蒡子主之。

    如疮本溃烂,寒战咬牙者,此手少阴心火也。《经》曰:“热 胜则肉腐。”寒战咬牙,火气动摇之象也。

    如寒战咬牙并作者,则“少阴专主之。”观其疮本, 如疮本焦黑,寒战咬牙者,“此足少阴肾水也。肾色黑, 为主蛰封藏之本,干黑者,真脏色见也。肾气寒,在变 动为栗。寒战者,肾本病也。肾主骨,牙为骨之馀,寒战 则鼓颔而两牙相轧。咬牙者,肾寒所发也。此二证者, 在心热则清之,在肾寒则温之,其病已坏,治之何益?”

    暴哑失声

    痘疮最要语声清朗,若有猝失音者,凶兆也。先哲有 言曰:疮已出而声不变者,形病也;疮未出而声变者, 气病也;疮出而声不出者,形气俱病也。其候有三,要 须识得。

    有心火刑肺而失音者,肺属金,主声,中有二十四空, 凡发诸语言者,皆其空中之气鼓动也。五行金空则 鸣,实则哑。疮疹之火起于心,上熏于肺,肺气胀郁,故 窍塞而无声也。以导赤散合甘桔汤加炒牛蒡子主 之,或加天花粉、苏叶主之。

    有心虚而语声低小不出者,叔和《心脏歌》云:“声言爽 气清。”盖心主血,痘疮稠密,其疮都要贯串得到,血为 亏损故也。血去舍空,故声不扬,以导赤散加人参、麦 门冬、石菖蒲主之。

    有毒归肾而失声者,《经》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 横骨,终于会厌。”会厌者,音声之户也;舌者,音声之机 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疮黑陷伏,则毒入 肾,邪气上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出,开合不利, 故猝哑也。

    有喉舌溃烂而失声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纳饮食。 发音声。犹管龠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贲门、会厌舌。 之位,皆疮所聚。初出之时,失于调治,以致咽喉肿 塞,管龠窄狭,舌本强硬,呼吸不能,饮食不入,音声不 出矣。此上二证,治之则难。

    呛水吐食

    《难经》云:“会厌为喉门,胃为贲门。”病痘之人,毒火上熏 于肺,灼于胃,肺与胃之上口,皆有疮而伤矣。水入则 呛者,贲门伤则水不得入,溢入会厌,会厌掩而不纳, 故气逆喷出而呛也。食入则吐者,贲门伤则门户隘 塞,食物不能直奔于胃,缓则汨汨而下,急则阻而吐 出矣。此其恶候,鲜有生者。其或舌上有疮,烂破如蜂 窠之状,舌痛强硬,不能为用。延纳水糓,亦使水入则 呛,食入则吐,待舌疮平则安矣。

    ===验头面===《论》曰轻者头面稀少,用胡荽酒洗,不欲喷头面,以诸 阳之会在于头,心之华在于面,痘为阳毒,而心主之, 故痘疮头面稠密者重,头面预肿者凶,头面疮破烂 腥臭者凶,故占疮之轻重吉凶,莫如头面也。

    人之一身,内则心为君主,外则头为元首。病有真心 痛,真头痛,以见不可轻犯也。《经》曰:“头者精明之府,头 倾视深,精神弃矣。”故占人之生死者,亦莫如头。凡疮 初出,从他处先见,渐登于头,起发收靥皆然。他处皆 有疮,而头独稀,此佳兆也。若于头额之间,先出先戴 浆,先干收,先破损,其疮稠密无缝,肉下浮肿,皮上溅 起粗肤者,皆凶。惟疮遍身俱收,而头上不收,或熟自 破,或脓出结聚堆积者,不须怪。盖天地之化,孤阳不 生,孤阴不长,阳变阴合,彼此相成。头者诸阳之会,无 阴相济,所以难收也。又病闭目摇头者死。此阳脉不 治,谓之心绝也。

    经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走于面, 而走空窍。”又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 心肾开窍于耳。又修真家云:“面有七窍,内应乎心。”又 相术但观人之面,以知祸福,可见面不可败也。凡疮 稠密,七窍闭塞,败面者凶,以脏腑经络之气皆病也。 又诸阳皆聚于面,痘为阳毒,初出之时,必先于面。然 面有部位,其候不同。额属心,离火之位,火性急烈,不 可轻犯。凡疮出现,泡浆干收,先从额上起者凶。左颊 属肝,震木之位;右颊属肺,兑金之位。二处不论先后, 但疮欲磊落坚厚。若糢糊成块,浮嫩易破,溃烂灌肿 者凶。盖肝藏魂,肺藏魄,肝肺俱败,魂魄以离,故凡病 痘两腮冷或木硬者死。颏属肾,《坎》水之位,此处先出 先壮先靥者吉,盖疮疹出于肾则吉,入于肾则凶也。 鼻属脾,坤土之位,亦不论先后,但不欲模糊,早干收 也。若未成浆,鼻头先干黄者凶,此脾土将败,真脏色 见也。

    人中为阴阳之分。故《南村辍耕录》以泰卦象之,“人中 而上,分为三部;人中而下,亦分为三部。发际之上,阳 之上也;两眉之间,阳之中也;山根之下,阳之下也;自 口至两乳间,阴之上也;自心蔽骨至阴毛际,阴之中 也;自阴而下,阴之下也。”凡疮之出现起发收靥,自人 中而分,上下循序,阴阳和畅,虽多且密,亦可言吉。若 或舛错、虽是稀少、亦可言凶。此有伏也。

    发热之时,面色明莹者吉,面赤若涂朱者重,此邪气 拂郁于阳明及胃与大肠也。阳明之经上循于面,故 面赤也,宜以清凉解毒之药少通利之。面垢惨黯者 凶。疮疹之火,发自少阳,面垢者,少阳候见也。《针经》云: “少阳病甚则面微尘”,宜表里双解,盖少阳从中治也。

    验耳目鼻

    经曰:“肾通窍于耳,耳者,肾之外候也。肾之为脏,水脏 也。天一生水,受气之初,先生两肾,而一阴藏焉。又有 相火存乎命门之中。”疮疹发热耳独凉者,疮疹为火, 肾不受邪,存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如耳反热,则水不 胜火,将有归肾之变。痘疹之候,先观耳后有红缕者, 盖手少阳三焦之脉,从膻中上出缺盆,系耳后,直上 出耳角红者,火色也。此疮疹之火,发自少阳,自见于 其经也。凡疮自耳先出,未及成浆,耳轮先靥者,渐萌 归肾之势矣。

    目者,心之使也,神所寓焉。发热之初,观其两目,神倦 不欲开者,痘也;目中汪汪若水者,疹也。诸疮皆发于 心,故候见于目也。目赤者,热甚也,心恶热,急解之。《经》 曰:“肝通窍于目”,疮疹发热。目连札者,肝有风也。风入 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 札也。目直视者,肝有热也。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眦 俱紧,不能转盼,故直视也。得心热则搐者,风火相搏 也。痘疹发搐,此其常候,但泻心肝之火,搐止则吉,搐 不止则凶。《针经》曰:“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 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睛,肉之精为钩束”裹撷痘疮 之毒,发于五脏六腑,毒之甚者,眼必受之,古人留护 眼之法,其意深矣。凡疮出太甚,两眼常出泪者,肝热 也。此时眼中无疮,但内服泻肝火之药。盖眼中之痘, 常在收靥不齐之后有之。如疮入目成肤翳者,切不 可用点药,损睛破瞳,成废人矣。痘疮收后,目不可开 者,肝热则目涩不敢开,明暗皆然。心热见明则合,暗 处则开,谓之羞明。此有馀热在心肝也。如疮未成脓, 肿去目闭者,疮已过期,收靥不齐,目闭不开者,疮坏 欲变,目上窜者,心绝也;直视不转者,肾绝也;非泣而 泪自出者,肝绝也;微瞑者,气脱也;血贯瞳子者,火胜 水竭,皆死候也。

    经曰:“肺通窍于鼻。”疮疹发热之初喷嚏者,火邪上干 于肺,外应于鼻,而痒则嚏。鼻干黑燥者,火刑于金,金 体本燥,得火反甚,急宜清金泻火以解其毒。鼻衄者, 血得热而妄行,故衄出于鼻,急与凉血泻火以解其 毒。鼻流清涕者,疹也。疹发于心,心肺相连,以火炼金, 热极而反化为水也。疮出之后,鼻塞不通者,热也,火主䐜胀。疮已成浆,收靥之时,鼻塞不得息者,此鼻内 有疮,脓涕粘结,可用金银小簪子以通之。如疮未成 浆,鼻端先干者,凶。《经》曰:“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 也。”邪火刑肺,肺败不能输精于皮毛,故皮毛焦枯,先 见于鼻。荣卫不行,阴阳不续,以渐遍身,皆干枯而死 矣。凡疮变坏,鼻中血出者,涕自流出者,鼻孔开张。“喘 急”者,肺绝之候。皆死证也。

    验唇口牙齿

    脾之窍通于口,其华在唇。《四白脉诀》云:“应唇通口气。” 痘疮初发热,口中气和,唇色红润者吉。如口燥唇裂, 其毒必甚,急解之。疮出稠密,唇口疮子相粘。诸疮未 发,此疮先已戴浆;诸疮未收,此疮先已焦黑者凶。面 疮肿灌唇上,疮裂成块,干溅者重。如疮出太密,口中 臭气者,脏腑败坏,故臭出于口也。疮欲变坏,唇上缩 者,脾绝也。唇下自呷者,鱼口也。口中涎如胶粘者,脾 津竭也。皆不可治。疹家唇口生疮,声哑者,狐惑证也。 不急治之杀人。

    “上片牙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脉之贯络也;下片牙 隶于干金,乃手阳明大肠脉之贯络也。”疮疹发热之 初,口开前板齿燥者,里热也,宜以清凉之剂微解之。 咬牙者,牙乃骨之馀,肾主骨。寒颤咬牙,毒归于肾必 死。如发热咬牙者,有欠则为肝热,有上窜则为心热, 此欲作搐也。疮已收靥,牙龈溃烂者,此内疮未得平 复也,勿作走马疮疳治之。疹后牙龈溃烂,血出肉黑 气臭者,此乃是走马疳也。

    验喉舌

    咽者,胃之系,主内而不出,所以司饮食也。喉者,肺之 系,主出而不内,所以司呼吸也。人之咽喉,乃紧要槖 龠门户也。《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 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 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疮疹之毒,君相二火主之。其 火上蒸,咽喉最为先受,故发热与出形之初,必问其 咽喉痛与不痛,先与发散解利之,令毒得出,不留连 于咽喉间也。若不知此义,以解利于先,则咽喉肿塞, 饮食不入,呼吸不能,死在旦夕矣。如疮出太甚,审察 咽喉,若内无疮,又不痛者,此毒已尽出,不须虑之。如 内多疮,又加痛苦者,切防收靥之时,呛水、吐食、失声 之变。如病益甚,喉中气响汨汨如水声者死。

    舌者,心之候。《脉诀》曰:“外应舌将荣。”又脾之脉络于舌。 舌之在人,延纳饮食,主持声音,其用亦大矣。疮疹发 热,其舌红润者吉;舌燥如芒刺者,里热甚也,急解之。 《针经》曰:热病口干舌黑者死。吐舌者,脾有热也。脾脏 微热,则舌络微紧,时时舒舌,勿用冷药及下之。或饮 水者,医疑为热而下之,误也。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 故耳。疮出之后,舌上稠密,出如堆粟,破如蜂窠者,危。 更加饮水则呛,食物则哕,声哑不出者,必死之证。疮 出太甚,弄舌者凶。

    验颈项

    经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颈项者,生气之 本也。又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天食人以五气, 喉者,气之所由也,故喉主天气,地食人以五味。咽者, 味之所由也,故咽主地气。颈项者,咽喉之管束也。又 三阳之脉,自颈而上;三阴之脉,自颈而还。颈项者,阴 阳之道路也。痘疹之候,颈项欲疏。若𦆑项而出稠密 太甚者,谓之锁项。废其管束,阻其道路,上不得降,下 不得升,内者不出,外者不入。《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 灭,升降息则气力孤危。”此死之征也。凡病深项软者 死,骨败也,不治。

    验胸腹

    《经》曰:“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胸腹者,脏腑之郭也。又 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盖言心肺也。故痘疮轻者,胸 前无胸腹出太甚者,必重也。其中于脏,各有期日。凡 病深喘急,胸骨扇动者,肺焦胀也。左乳下动脉突出 者,宗脉绝也,皆不可治。疮疹腹痛者,毒未尽也,更宜 详审。

    验手足

    “四肢者,诸阳之本,疮出欲疏,其发欲透,其靥欲齐,如 应出不出,应发不发,应收不收,此脾胃气虚,不能旁 达四肢也。”发热手寻衣领乱捻物者,肝热也。手掐眉 目鼻口者,肺热也。手足搐搦者,心肝风火相搏也,各 随其脏而泻之。足凉者,此常候也。疮疹肾不受邪,肾 主足,故足宜凉。手足冷者,脾脏怯也。四肢皆禀气于 “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怯不能为胃 行其津液,故冷耳,宜温之。”疮已出现,手足多水泡者, 此肝胜脾衰,为鬼贼,宜急治之,不久便生痒塌也。如 遍身皆发,手足不透,是空壳者,此脾胃虚弱,津液耗 竭,荣卫凝冱,故其毒亦郁而不发也。不能食者死,能 食必发痈疽。疮势太甚,手足冷者,不治。疮未成浆,手 足皮脱者,必死。疮已正靥,惟足不收者,足为纯阴,无 阳相济,所以收迟。《玉函经》云:“孤阳寡阴即不中”,譬诸 鳏夫及寡妇,如疮始成浆,他处未收,手足心先靥者其后必生怪疾也。疮靥之后,手足关节肿痛者,必发 痈也。疮痒,手足搔乱者凶。

    验寝卧

    夫“卫气者,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 人之常也。”疮疹发热便昏睡者,心主热,脾主困,心受 气于脾,故发热昏睡,此常候也。起卧不时者,内有热 也,必多陷伏之变,合面卧者,里热也。大抵疮疹始终 安寝者吉。盖气血强盛,荣卫流行,邪气出于表而不 在里,则神安,神安则志定,是以得安寝也。若气血衰 弱,荣卫滞涩,邪在于里而热,心恶热则神不安,神不 安则志不宁,是以烦躁闷乱,谵妄而不得眠也。亦有 毒伏于中,神丧气脱,僵卧如尸,呼之不应,饮食不知 者,不可以嗜卧论,乃死证也。

    验饮食

    经曰:“人以水糓为本,故人绝水糓则死。”仲景曰:“水入 于经,其血乃成,糓入于胃,脉道乃行。”可见水糓之悍 气为卫,精气为荣,水去则荣败,糓消则卫亡矣。凡痘 疮能食者,虽重亦吉,不能食者,虽轻亦危也。然有不 能食而生,能食而死者,何也?盖不能饮食者,脏腑内 实,大便不行,有平日之糓气以为之主,疮成之后,自 消糓气而思食矣,其能饮食者,邪气杀糓,即叔和所 谓口干饶饮水,多食亦饥虚者是也,将不久而变生 焉,惟疹家多不能食,以口中不和,不思食也。

    治疮要略

    夫治痘者,必先视其人之勇怯,次审其邪之盛衰,又 参以时之寒燠,逐日浅深,临时消息,而施方治,自无 不效。世俗治痘者,偏执首尾不可汗下之说,喜补而 畏攻,取温而舍凉,不知形之盛衰,邪之表里,时之寒 燠,而妄施治,习以成俗,莫之救正也久矣。《经》曰:“诸痛 痒疮,皆属心火。”又曰:“少阳所至为疡。”疹则痘为火毒 昭昭矣。苟皮肤闭密,应出不出,非用汗剂以微发之, 则疮子何以得出耶。火郁则发之,是汗剂亦可用也。 毒伏于里,焚灼肠胃,六脏闭结,大小便不通,非用泄 剂以微利之,则毒气何以得解耶?是下剂亦可用也。

    攻补利害

    经曰:“毒药攻邪。”谓之攻者,发汗吐下三法也。又曰:“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谓之虚者,正气虚也;谓之实者,邪 气实也。泻即攻之谓也。痘疮轻疏,更无他苦,不须服 药,攻补皆勿用也。设若邪气方盛,正气未衰,不知攻 邪为急,而反补之,贻祸非浅。试以攻补利害言之,如 发热之时,烦渴惊妄,目赤唇焦,大便秘,小便不利,不 “以轻剂发其表,凉剂攻其里,而反用参、术之类以补 之,则增闷乱昏愦,毒伏于内而不出矣。如疮出太甚, 掀肿红艳,烦渴不止,大小便秘结,不以凉剂解其表, 寒剂攻其里,而反补之,则增溃烂痈肿目病之变。凡 若此者,医害之耳。世俗补者,喜用四君子汤,不知白 术燥津液,茯苓渗津液”,疮子干燥者,宁不为害耶。惟 内虚吐泻,疮色灰白者,则补为利而攻则有害。内实 能食,疮色紫赤者,则攻为利而补之,害不小矣。治痘 疹之法,必欲发表攻里,使之尽出,然后补而调之。如 元气素弱者,当未出之先,补之可也。

    杂证宜攻

    或谓“病痘之人,脏腑动摇,血气亏损,如有杂证,戒其 峻治。”殊不知痘之为病,贵于荣卫流通,血气充养也。 调护保爱,常恐有杂证以介乎其间。人之血气,只有 些许,苟添一证则亏一分,亏一分则于痘上增一分 病矣。谓之杂证者,不过内外伤而已。故天地之气,感 则害人皮毛,谓之外伤,外伤则表病,表病则或出不 快,或发不透,或靥不齐,是因外伤而贻患于疮也,须 从外伤之证攻之,但发散中兼救表解毒之药,水糓 之气感则伤人肠胃,谓之内伤。内伤则里病,里病则 或吐或利,或腹痛,或喘满,以致为伏为陷,是因内伤 而贻患于疮也,须从内伤之证攻之,但消导中兼补 中托里之法,亦有不因内外伤而生异证者,此则毒 之所为。专从痘证论之,亦须急治,勿使毒气滋蔓以 成大也。

    坏证不治

    “治痘之法,常须识证,苟有杂病,迎而夺之,勿使滋蔓, 致成坏病也。病至于坏,治之无及。如发热吐利并作 者,此毒火内攻,令其上下得出也,勿骤止之,疮出而 吐利不止,宜急止之,恐其内虚,毒伏而不出也。自此 以后,吐利不止者,坏病也;发热惊妄者,内热也,急止 之。疮出之后,反加谵妄者,坏病也。发热腹痛者,毒也, 急攻之。攻之不止,其疮乍见乍隐者,坏病也;疮出模 糊者,急攻之;颗粒不成,但加虚肿者,坏病也;疮出皮 红者,急解之;红艳不退,疮皮嫩薄者,坏病也;疮出焦 黑者,毒深也,急攻之;红润不回,反见干没者,坏病也; 疮出带水者,肝病也,急解之”;若生瘙痒者,坏病也;疮 痒破损,急治之。破者不灌,空中无痘,坏病也。疮败成 痈,急救之。痂皮不结,深溃出血者,坏病也。头面预肿, 疫毒也,急解之。其肿忽消者,坏病也。又如喘急而闷乱不宁者,肺绝也;直视摇头,心绝也;泄利水糓不化, 脾绝也;手足搐搦,肝绝也;溲便遗矢,肾绝也;寒颤咬 牙,手足厥冷,咽哑失声,皆坏病也。

    饮食所禁

    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言平人也。病痘之人,肠胃 先困,饮食可不谨欤?故五味之入,各有所宜,各有所 禁。如芳草之气,美酒气盛而慓悍,肥者令人内热,甘 者令人中满,鱼者使人热中,食毒负毒者其毒必发, 乘气伏气者其气必灵,以至偏热偏寒,动风动火,一 切辛酸炙煿油腻之物,不知禁口,若贪食之,则肠胃 仅存冲和之气,不但为之伤而乖。之渣滓,又能助 毒为虐矣。所可食者,糜粥淡菜,间以豮猪精肉饲之, 使肠胃常实,血气常充,以助痘之成就,仍无太饱,无 太饥,热无灼灼,寒无沧沧,以致伤脾胃也。吾见痘中 喜饮酒者多目疾,喜饮甘者多齿疾,喜酸咸者多喘 咳之疾,贻祸终身。《诗》曰:“爽口物多终致疾。”邵子岂欺 我哉。

    起发不透

    痘疮所喜者,起发成浆,斯无留毒也。疮出疏者,亦易 起发;疮若稠密,则难起发矣。然应起发而不起发者, 气虚也;应作脓而不作脓者,血虚也。曾未起发作脓, 一向空虚者,谓之“伏”;将欲起发作脓而忽平塌者,谓 之“陷。”遍身起发,手足独迟者,脾胃不足也。起发将半, 不能充顶者,元气素弱也。此皆留毒于内,日后必有 馀毒也。惟背疮平塌。不须责之。

    收靥不齐

    痘疮脓成之后,应结痂而不结痂者,气虚也。盖气主 外虚,则不能约束皮毛,收敛津液也。或因内实便秘 不能成痂者;或因内虚便泄不能成痂者;或因饮水 太过,湿伤脾胃不能成痂者;或因盖覆不谨,冲冒寒 热不能成痂者;或因寻掐反复,溃烂不能成痂者,其 候各不同也。惟头足收靥独后,此常证也。盖天地之 化,生于阳者成于阴,生于阴者成于阳。头为诸阳之 会,自额以上,阳之阳也,阴气不达于诸阴,皆集于足。 自膝而下,阴之阴也,阳气不盛,所以收迟。如遍身收 靥不齐,不能成痂者,此倒靥也,日后必有馀毒。手足 不能成痂,彼此串连成泡,此脓已化,毒已解,外泡未 破,内肤已生,用针破之无妨也。间有不能收较。反增 溃烂。脓水不干者。此疳蚀疮也。久而不愈。必成陷瘘。 烂见筋骨而死。如正面灌烂脓血痂皮。结成一片。焦 裂溅起者。能食则吉。不能食则凶。

    差后馀证

    痘疮已靥,其痂不脱,此脾胃弱也。其人少食,血气不 充,不能填满肌肉,滋益皮毛,令痂不得脱也。如痂已 落,发热作渴者,阴阳俱虚也。盖阳虚则外热,阴虚则 内热。由疮出太甚,气耗血亏,津液枯涸,故热而渴也。 微热不可妄治,甚者以补药求痊,亦不可多用凉药 也。痘疮差后,脏腑未实,血气未平,疮瘢未老,肌肉尚 嫩,腠理尚疏,风寒易感。若出风太早,或因澡洗,则风 寒乘虚而入,为寒热,为喘嗽,为肿,于补药中微发之 可也。如内伤饮食,肠胃新虚,不胜水糓,糓气留薄,则 成内伤。或饱闷,或烦躁,或吐或利,或腹中痛,于补药 中消导之可也。戒勿因循,酿成坏病。此大虚之后,不 任病者也。

    痘后馀毒

    凡疮不分疏密,但要其出必尽,而无留伏,其发以渐 而透,其收以期而净。若出不能尽,发不能透,收不能 齐,未免有馀毒也。出之尽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 等,至成浆收靥之时,于疮空中犹出未已。若只始出 一层,后无补空之痘,此有伏也。发之透者,谨于手足 候之,充拓饱满,可以谓之透。盖手足位远,若只平塌, 不能成脓,此毒虽出,不能旁达四肢,必复陷而入也。 “收”之齐者,自面而下,痂皮洁净,中无溃烂,可以谓之 收齐。若收太急,或不成痂,此必有陷伏之证者,火逼 之也。凡若此者,皆有馀毒,须看部位,分经络,别脏腑, 补之利之解之,以平为期,治之不已,此坏病也,不须 再攻。

    如毒留于肝,则为目病,或目肿痛,或麸翳内障,或羞 明瘾涩难开。

    如毒留于心。则为惊搐癫痫。为斑瘤。为诸血证。 如毒留于脾。则为痈肿。出于手足骨节之间。

    如毒留于肺,则为喘为咳。

    如毒留于肾,则为“败疮”而死。

    如毒留于肠胃,则为利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