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三百八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三百八十八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三百八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三百八十八卷目录

     医部汇考三百六十八

      外科附骨流注门

      黄帝灵枢经痈疽篇

      孙思邈千金方附骨疽

      窦汉卿疮疡全书流注证治 附骨证治

      朱震亨心法附骨疽

      齐德之外科精义论附骨

      李梴医学入门附骨疽 流注

      薛己医按附骨疽 流注

      王玺医林集要附骨疽

      王肯堂证治准绳附骨疽 流注

      陈实功外科正宗附骨疽 看法 治法

      张介宾景岳全书附骨证论治

      方疮科流气饮 败毒流气饮 方脉流气饮 去毒散 丸金六马散 散血消核汤

      二马散 立效散 浸酒方 续骨散 轻脚散 嗍骨散 蠲脊散 蠲骶散 退创散

      钓钩藤散 马鞭散 妙草散 二妙散 四七汤 内塞散 黄狗下颏方 三生散 内

      托黄芪柴胡汤 内托黄芪酒煎汤 当归散 漏芦汤 应痛丸 贯众汤 密陀僧散

      黑丸子

      单方

      针灸

      医案

    艺术典第三百八十八卷

    医部汇考三百六十八

    外科附骨流注门

    《黄帝灵枢经》

    《痈疽篇》

    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 急治。三十日死矣。

    此足少阴之毒也。其状不甚变者。毒附于骨而不外发。故皮肤不甚变为痈毒之状也。

    《唐孙思邈千金方》

    《附骨疽》

    凡附骨疽者,以其无破。外台作故“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喜著大节解中,丈夫产妇喜著䏶中,小儿亦著脊背。 大人急着者,先觉痛不得动摇,按之应骨痛,经日便 觉皮肉渐急,洪肿如肥状是也。小儿才手近,便大啼 呼,即是肢节有痛候也。大人缓者,先觉肌烘烘然,经 日便觉痛痹不随。小儿四肢不能动摇,亦如不随状, 看《肢节解》中,若有肌烘烘处,不知是附骨疽,令遍身 或肿,不至溃体,皆有青黯。大人亦有不别,呼为贼风、 风肿,不知是疽也。凡人身体患热,当风取凉,风入骨 解中,风热相搏,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 鸣。又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而作此疾。急者 热多风少,缓者风多热少。未知取风冷何故,而有此 疾,由其血盛肌嫩,为风折之,即使凝结故也。凡初得 附骨疽,即须急服漏芦汤下之,傅小豆散得消,可服 五香连𧄍汤。 有久痈馀疮败为深疽者,在腨胫间,喜生疮,中水恶 露寒冻不瘥,经年成骨疽,亦名“胻疮”,深烂青黑,四边 坚强,中央脓血汁出,百药不瘥,汁溃好肉处皆虚肿, 亦有碎骨出者,可温赤龙皮汤,夏月日日洗,冬月四 日一洗。青肉多可傅白䕡茹散,蚀去恶肉,可三日傅 之,止。后长傅家猪屎散,得瘥止。取猪屎烧灰作末如 粉,致疮中令满白汁出,吮去,随更傅之,瘥止。若更青 肉,复著白䕡茹散如前法,家猪屎散,取平复。凡骨疽 百疗不瘥者,可疮上以次灸之,三日三夜便瘥。如疮 不瘥,瘥而复发,骨从孔中出者,名为“骨疽。”取先死乌 雌鸡一只,去肉取骨,熬焦如炭,取三家牛棓木刮取 屑,三家甑箄各一两,皆烧成灰,合导疮中,碎骨当出 数片瘥。

    《宋窦汉卿疮疡全书》

    《流注证治》

    血溃流注证,多生膏粱形重之人。有此疾者,好食煎 炒、炙煿、糖蜜之类。其疽大者如鸡卵,形象犹如紫李, 只肿不红,内串经络之间,流注骨节之内,遍身酸疼, 百节疼痛。用内托散加木瓜、白芍、连𧄍,再服乳香护 心散、黄矾丸,外敷围药。当以意消息,切勿执方也。 小肠流注证,受在心经,伏热结聚成毒也。当用败毒 流“气饮”,再服“清心流气饮”治之。

    冷漏湿毒流注,此毒或因足痒抓破,有伤汤火风气, 或因寒湿流注于足胫,生疮形如牛眼,四畔紫色黑 色,常出臭血水。先用三棱针刺周回,血出尽后,用金 丝膏贴之,呼出毒水腐肉,后以紫金膏贴,看疮已红 活,再合隔纸膏贴之。

    气毒流注证,因喜怒不常,饮食失节,气上停食,或因负重努力,伤其经络。宜服蠲毒流气饮、内托千金散、 黄矾丸、护心丹。此证乃乘虚感风,湿热相结而成。初 生一二,渐至于多,及二三、五十者,或遍体皆生。先发 汗以解风湿,次用参芪之剂补之,围药姜汁酢调,次 服“内托千金散”,大加参、芪,《霖雨》加苍术、泽泻。

    《附骨证治》

    夫“附骨痈者,即贴骨痈”也,皆附骨贴肉而生,字虽殊 而病则一。此证之发,因盛暑身热,贼风入于骨节,与 热相搏,复遇冷湿所折,或居劳太过,两足下水,或坐 卧湿地,身体虚弱而受寒邪,致风热伏结壅遏,附骨 成疽,著大骨节间。其急者,身不得动,按之应骨痛,经 日便觉皮肉生急,洪洪如肥状;其缓者,一点酸疼,渐 觉长大,行步艰难,以致骨肉不相续。若失治,令身成 脓,不溃至死,身变青黯,但痛按之至骨,久则结肿,则 成瘰𤻤。其附骨疽久而即肿结脓,以此为异。若治附 骨疽,系贼风中之,则病深脓多。凡偏枯挛曲之生,乃 附骨疽之渐也。四肢困倦,乍寒乍热,小便赤,大便涩, 无汗,须用紫苏、蕲艾、凤仙草煎汤热熨之,使腠理开 发,以布拭干,再用干被覆之,烧乳香熏之。如虚甚,随 服“人参膏”,略加附子以助其气,复以艾火攻之,万无 不愈者。

    《元朱震亨心法》

    《附骨疽》

    环跳穴痛,防生附骨疽,以苍术佐黄蘗之辛行;以青 皮冬加桂枝,夏加黄芩,体虚加杜牛膝,以生甘草为 使,大料煎入生姜汁,食前饮之。痛甚者,恐十数贴发 不动,少加麻黄,一二贴又不动,恐疽将成。急掘地成 坎,以火煆红,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中,以席围下体,使 热气熏蒸,腠理开,气血畅而愈。

    附骨痈,热在血分之极。初发时以青皮、甘草治之,破 后当养血。

    《齐德之外科精义》

    《论附骨》

    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此疾与贼 风相类而不同,人不能辨,治之误矣。盖附骨疽者,夏 秋露卧,为冷折之,风热伏结,附骨成疽。贼风之候,由 风邪之气搏于骨节,故其痛深骨髓,遇寒则痛甚,附 骨疽痛而不能转,初按之应骨,皮肉微急,洪洪如肥 状者是也。其贼风皮骨不甚热,而索索恶寒,时复汗 出,常欲热熨痛处,即得少宽。其附骨疽初时但痛无 时,乍寒乍热而无汗者,经久不消,阴极生阳,寒化为 热而溃也。贼风不治,久而变为挛曲偏枯,所以不同 也。认是贼风,则服越婢治风之剂,即得差矣。认是附 骨疽,急宜服漏芦汤,或五香连𧄍散疏下之,次用内 消升麻汤及溻溃膏贴之之类,纵不能消,亦得浮浅, 及有缓疽、石疽,与附骨疽,亦相类而异者,盖缓疽、石 疽,皆寒气所作,深伏于骨髓之间,有肿与皮肉相似, 若疼而坚硬如石,故谓之“石疽”、缓疽,其热缓慢,积日 不溃,久乃亦紫黯色,皮肉俱烂,故名曰“缓疽。”此二者, 其治初觉,便宜补虚托里,温热之剂,以耳消矣。其次 调治,临疾制宜,故不复具载。

    《明李梴医学入门》

    《附骨疽》

    “贼风”,因风邪搏于骨髓,故其痛亦彻骨,遇寒则甚。外 证恶寒有汗,痛处常欲热熨,失治变为挛曲偏枯,宜 越婢汤主之。

    缓疽、石疽,皆寒气伏于骨髓,但缓疽其热缓慢,色紫 黯,久则皮肉俱烂。石疽,肿与皮肉相似,疼痛坚硬如 石。二者,初起便宜温热,托里补虚,次乃随证调治。 外感因露卧风冷,寒湿袭深者,初起痛不能转,寒热 无汗,经久寒郁为热,便秘者,漏芦饮子主之。有不敢 下者,须分经内托汗散。在尻臀者,内托羌活汤。腿内 近膝股漫肿木硬者,“内托芪柴汤。腿外侧者,内托酒 煎汤。”左腿外侧漫肿长阔,行步作痛,以手按至骨大 痛者,黄连消毒散。通用“槟苏散、败毒散。”

    内伤厚味及劳役,与酒后乘凉浴水,邪入髀枢、环跳 穴,左右积痰,瘀血搏成,宜青草苍蘗汤微汗。服此不 愈,恐疽将成者,急掘地坑,用火烧红,沃以小便,令患 者赤体坐其上,以被席围抱下截,使热气熏蒸,腠理 开,气血畅而愈。

    内伤生冷饮食,寒凉药物,血凝于内,饮食如常,“活命 饮食少体倦者,六君子汤加当归、藿香。如因劳役伤 食,右腿偏肿者,补中益气汤。”

    内伤郁怒,肿痛如锥,赤晕散漫,先用活命饮,次用八 物汤,加柴胡、牡丹皮、山栀。

    内伤劳役,两腿肿痛,寒热食少,此湿痰下注也,补中 益气汤加半夏、茯苓、芍药。

    “内伤房室,两臀肿硬,二便不通者,肾气丸料加车前 子、牛膝煎服,兼用十全大补汤。有寒热者,逍遥散。” 《抑考》附:疽初起,宜青皮、甘草节二味煎服,以行其气, 或灸熨患处。若脓已成,即用火针,使毒不得内溃,带生用亦无妨,且不痛又易敛口。

    附骨疽,漫肿光色者,用蜂房、蛇退头发灰各等分为 末,每三钱酒调服,或神应膏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 温酒下,外仍贴之。已溃者,用平肌散,或狗头骨烧烟 熏之。鱼眼疮亦妙。

    腿上一切寒湿疮,用鸽子粪煅过为末,干糁。如燥痛, 加黄丹少许,桐油调敷。凡痈疽生伏兔穴者,不治。

    《流注》

    “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或结块,或漫肿。皆因素有痰火, 或外感风寒,邪气流行至其痰注之处而发;或内伤 郁怒,以致痰火骤发;或内伤房室,阴虚阳气凑袭,逆 于肉理而成;或内伤劳役,饮食搏动而发;或跌扑闪 挫,一时气逆血凝而成;或产后恶露未尽,复被感伤 凝注,多生四肢,或胸、腹、腰、臀关节之处。初起宜葱熨 “法。实者,十六味流气饮、败毒散;痰痛便秘者,古半硝 丸;虚者,二陈四物汤、托里益气汤、不换金正气散、六 君子汤加芎归,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枳壳选用,令其 自溃自消。若溃久不敛者,纵有表邪,只托里为主,十 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托里抑青汤、托 里益气汤、八味丸,更佐以豆豉饼、琥”珀膏祛散寒邪。 补接阳气。脓成以火针破之。内有脓管以药线腐之。 若过用寒凉者不治。

    《薛己医按》

    《附骨疽》

    附骨疽,有因露卧,风寒深袭于骨者;有因形气损伤 不能起发者;有因克伐之剂亏损元气,不能发出者; 有因外敷寒药,血凝结于内者。凡此皆宜灸熨患处, 解散毒气,补接阳气,温补脾胃为主。若饮食如常,先 用仙方活命饮解毒散郁,随用六君子汤补托荣气。 若体倦食少,但用前汤培养诸脏,使邪不得胜正。若 脓已成即针之。使毒不得内侵。带生用针亦无妨。如 用火针亦不痛。且使易敛。其隔蒜灸能解毒行气。葱 熨法能助阳气行壅滞。此虽不见于方书。余尝用之 大效。其功不能尽述。惟气血虚脱者不应。

    《流注》

    暴怒所致,胸膈不利者,调气为主。抑郁所致而不痛 者,宜调经脉,补气血。肿硬作痛者,行气和血。溃而不 敛者,益气血为主。伤寒馀邪未尽者,和而解之。脾气 虚,湿热凝滞,肉理而然,健脾除湿为主。闪肭瘀血凝 滞为患者,和气血,调经络。寒邪所袭,筋挛骨痛,或遍 身痛,宜温经络,养血气。

    流注之证,多因郁结,或暴怒,或脾气虚,湿气逆于肉 理,或腠理不密,寒邪客于经络,或湿痰,或闪仆,或产 后瘀血流注关节,或伤寒馀邪未尽为患,皆因真气 不足,邪得乘之,故气凝血聚为患也。然此证或生于 四肢关节,或生于胸腹腰臀,或结块,或漫肿,或痛或 不痛,悉宜用葱熨法及益气养荣汤固其元气,则未 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可全愈也。若不补气血,及节 饮食,慎起居,戒七情,而专用寒凉克伐者,俱不治。若 久而不敛,疮口无阳者,宜豆豉饼或附子饼灸之,以 祛散寒邪,接补阳气,或外用琥珀膏贴之。若内有脓 管,或生瘀肉而不敛者,用《针头散》腐之自愈,《锭子》尤 效。

    流注之证,或因饮食劳倦,脾胃伤损,或因房劳阴虚, 阳气凑袭,或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或因腠理不密, 外邪客之,或暴怒伤肝,或郁结伤脾,或湿痰流注,或 跌扑血滞,或产后恶露,皆因气血凝滞而成也。或生 于四肢关节,或生于胸腹腰臀,或结块,或漫肿,或作 痛,皆元气亏损所致,悉宜葱熨,及用益气养荣汤固 其元气,则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若久而不敛,佐 以豆豉饼、琥珀膏,祛散寒邪,补接阳气。若内有脓管 而不敛者,用针头散腐化之。《经》云:“形伤痛,气伤肿。”又 曰:“真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若不补气血,节饮食,慎 起居,戒七情,而专用寒凉克伐,其不死者幸耳。

    《王玺医林集要》

    《附骨疽》

    附骨疽,乃流注之败证也。如用凉药,则内伤其脾,外 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肌肉不生,血 为脉络,血受冰则气血不旺而愈滞。宜用理脾,脾健 则血自生,而气自运行矣。

    又有白虎、飞尸,留连周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 尽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则为终身废疾矣。 有毒自手足或头面肿起,或兼疼痛,上至颈项骨节 去处,如瘰𤻤贯珠,此风湿流气之证也,宜以加减小 续命汤及独活寄生汤治之。

    有两膝肿痛起,或至遍身骨节疼痛者,此风湿痹,又 名“历节风”,宜附子八物汤治之。

    又有结核在项腋,或两乳旁,或两胯软肉处,名曰“𤷍 𤻤痈”,属冷证也。 又有小儿宿痰失道,致结核于颈项臀膊胸背之处, 亦冷证也。俱宜热药敷贴已上诸证,皆缘于肾,肾主骨,肾虚则骨冷而为患也。 所谓骨疽,皆起于肾,亦以其根于此也。故用大附子 以补肾气,肾实则骨有生气,而疽不附骨矣。

    《王肯堂证治准绳》

    《附骨疽》

    或问“附骨疽何以别之?”曰:“凡患流注,表未尽,则馀毒 附骨而为疽。在股外,属足太阳、阳明经;在股内,属足 厥阴、足少阴经。又云:风湿折热,热结而附骨成疽。盖 骨者肾之馀,肾虚则骨冷,而遂附着于骨也,骨冷则 气愈滞而愈积,但能为肿,不能为脓。流注者,伤寒之 馀毒;骨疽者,流注之坏证也。流注非伤寒之罪,乃医 者表之未尽也。骨疽非流注之过,乃庸医凉药之误 也。”又云:“久得厚味,及醉后涉水,或履冰霜雪,寒入髀 枢,积痰瘀血相搏而成疽。初时暂痛无时,乍寒乍热 而无汗,久则痛深入骨而不移,按之痛不止者是也。 初觉即隔蒜灸之,以多为上,宜胜金丹、乌金散汗之。 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或八阵散。久”则极阴生阳,寒 化为热,肉腐而成脓,脓成则宜烙,十全大补汤加牛 膝、木瓜补之。有久溃毒结,留连展转,经岁不已,腐出 朽骨者,骨虽出而不愈,有终身之咎。视其白脓清稀 者,碎骨初脱,肉深难取;脓白而稠者,碎骨将出,肉浅 可取。大扺久腐出骨,不论强弱老幼,必须补益,使气 血和畅,正气渐复,邪气渐退,自然收敛,“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在所当用。未成脓者,以冲和膏贴之,盖 有独活能动荡气血也。已溃者,宜服“何首乌散”,此药 能调和阴阳也。

    《流注》

    色黄不串流者,俗曰“马𤷍”;串流者,名曰“走散流注”,俗 曰“瓜藤马𤷍。”外形微肿,骨节内疼甚,名曰“嗍骨”马𤷍。 若遍身骨节内疼痛,不能起坐,无堆,作热不退者,亦 曰“嗍骨马𤷍。”若脊背及髀骨上起堆,或一二个,或三 五个,名曰“过脊马𤷍。”若尾骶上起堆作热者,名曰“杀 著马𤷍。”若髁骨下痛甚,无堆但肿者,名曰“锁脚马𤷍。” 若骨相交接之处,疼痛无堆微肿,名曰接骨马𤷍。此 证因风热走散四肢,治当疏风散热。初起不可用火 针烙之。肿势盛者,只宜刺以棱针,久熟者可火针烙 之。流注入股者死。 伤寒馀邪未尽者,和解之,以人 参败毒散,次以小柴胡合二陈汤,加羌活、川芎、枳壳、 当归、白术。 暴怒所致,胸膈不利者,调气“为主,宜方 脉流气饮。” 抑郁所致而不痛者,宜调经脉,补气血, 益气养荣汤。 肿硬作痛者,行气和血,宜“疮科流气 饮。 溃而不敛者,益气血,宜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 汤。” 脾气虚,湿热凝滞肉理而致者,但肿一块不痛, 肉色不变,饮食少思,宜健脾除湿,六君子汤加芎、归、 黄芪、白芍、肉桂。 闪朒瘀血凝滞为患者,和气血,调 经络,宜方脉流气饮,次以二陈合四物,加香附、乌药、 桔梗。 寒邪所袭,筋挛骨痛,或遍身痛,宜温经络,养 气血,宜大防风汤及五积散合败毒散,加川牛膝、杜 仲,或独活寄生汤,次以四物汤加黄芪、羌活、杜仲。 病尚有潮热者,里有寒邪未尽散,宜荣卫返魂汤,加 干葛、升麻、紫苏、川芎、独活,姜水煎服。 如无潮热,用 “荣卫返魂汤”加独活,酒水各半煎服。 接骨马𤷍,用 穿山蜈蚣、白田柯、石楠藤、山良姜、九节杳、紫金皮、含 笑叶煎水,时时热淋洗之,却服“续骨散、九金六马散。”

    起堆核数枚,但小些,名马疔,又名“马铃” ,用紫金锺。

    紫金皮、紫河车、天南星,磨酢暖涂。又用紫金皮、紫金 藤、红内消、马蹄香、马蹄藤,煎酒服。 锁脚马𤷍:用野 芋子根、马蓝草、藜芦子、紫河车、山枇杷根皮、山布瓜 根、紫金皮,捣烂盐糟炒敷;又以煎水热淋洗之,却服 “轻脚散”、“九金六马散。” 嗍骨马𤷍:用穿山蜈蚣、紫金 皮、石楠藤、白田柯、溪枫根、九节香、对节金惊,煎水淋 洗,却服嗍骨散、九金六马散,四味浸酒方。 过脊马 𤷍:用山枇杷根皮、藜芦子、小樟子根皮、天门冬、天南 星仙人掌根、山布瓜根、赤牛膝半夏凌霄根皮、佛桑 花马蓝草、野芋子根、天铜柯普营子根皮、赤毛桃根 皮、赤芎根皮,捣烂,半泔半酢,调暖刷查封瓜藤马𤷍 并效。却服蠲脊散、九金六马散。 瓜藤马𤷍:用“山布 瓜根多赤葛子根皮樟柳根紫金皮紫金锺落鸦枪 根七叶杨香天花粉真珠帘根白芙蓉叶霄凌根皮 溪枫根皮赤毛桃根皮,捣烂盐糟炒,敷之。”“又方”:“山布 瓜根葛合根紫河车藜芦子马鞭秽紫金皮山枇杷 根皮凌霄根皮佛桑花落鸦枪根白田柯,捣烂盐糟 炒,敷之。”“又方”:“山布瓜根紫金皮”溪枫根皮,捣烂酒炒 敷之。此方马𤷍并大效。却服九金六马散,四味浸酒 方,又用洗肿方,热淋之, 杀著马𤷍,用紫河车、山枇 杷根皮、藜芦子、山布根、凌霄根皮、佛桑花、葛合根、石 萍,捣烂酢调,刷查封,用《洗肿方》淋洗,却以九金六马 散,蠲骶散服之。 诸马𤷍有热者,用去热散,有表者, 用荆防败毒散,有里者。用“内疏黄连汤。”有表复有里 者。用“追疔夺命汤。”却用水金凤捣烂。敷堆核上。即效。

    马𤷍有热未成。服药即能退之。若已成者。但要出

    脓。其热即退。若生堆核四五个。只一二个未成脓。馀

    者皆已出脓。其热亦不能退。要五个尽出脓。热方退 也。 若溃烂者。即系溃疡。宜查本门治之。

    流注起于伤寒,伤寒表未尽,馀毒流于四肢经络,涩 于所滞,而后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热,则里有寒邪 未尽散,荣卫返魂汤方中可加升麻、苏叶。如服此而 热不退,可加干葛。如有头疼,加川芎,并用姜水煎。如 无潮热,可用水酒相半煎酒大能行血生气故也。气 生血行,病愈可必。然流注须表者何也?所以推其因, 究其源,不忘病之根本也。寒邪既尽,表之太过,则为 冷,流注尤为难治,故宜略表为妙。表后第二节,宜服 温平之药,乃十宣内补是也。如不效,第三节宜加附 子,或服四柱散,数服即止。温药亦不可多用,恐增痛 苦,反成脓血不干,第四节仍归本方收效。然表未尽, 则馀毒附骨而为骨痈。夫流注者,伤寒之馀毒。骨痈 者,又流注之败证也。流注非伤寒之罪,乃医者表之 未尽也。骨痈非流注之过,又庸医凉药之过也。庸医 无识,心盲志聋,妄称明见,虽知为骨痈,而治之无法, 又复托之凉药,烈之毒刃,则毒气滞,凉药触铁器则 愈,附骨而不能愈矣。不然,则人之骨何以有痈?骨而 成痈,非药所治,故名“附骨疽”,又名“白虎飞尸”,留连周 期,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其不愈者,至于终 身有之,此皆失于初也。其骨腐者,多为副骨,犹或可 痊;正骨腐则终身废疾。故脓白而清者,碎骨初脱,肉 深难取;脓黄而稠者,碎骨将出,肉浅可取,宜以利刃 取之。

    又有流注,大如匏瓠,覆碗,见于胸背,其证类发而甚, 用荣卫返魂汤之后,形势一有微动,即非发矣。宜以 内补十宣,与此方随证通变用之,可以内消。大抵流 注皆原于冷,故为痛者,骨痛也,骨者肾之馀,肾虚则 骨冷,骨冷所以痛。所谓骨疽,皆起肾者,亦以其根于 此也。故补肾必须大附子,方能作效,肾实则骨有生 气,疽不附骨矣。凡用药不可执一,贵乎通变。

    流注冷证多附骨,内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伸。若 轻用刀针,并无脓血。若止有乳汁清流,或有瘀血,宜 用此药敷之。若稍缓止,以军姜、白芷、肉桂、草乌等分, 热酒调敷,骨寒除而痛止,则气温和而筋自伸,肉硬 自消矣。然治流注,不可无木蜡,以破积滞之气,消坚 硬之肿最妙。又不可多,多则能解药性,盖此证主于 温药故也。

    或问“足胫之间生疮,状如牛眼,或紫或黑,脓水淋漓, 止处即溃烂,久而不敛,何如?”曰:“此名湿毒流注,暴风 疾雨,寒湿暑气,侵入腠理而成,宜防风通圣散加木 瓜、牛膝、防己之类,或当归拈痛汤加牛膝。”

    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此名下注 疮,亦名湿毒疮。”因脾胃湿热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 成疮也。在外属足太阳少阳经,在内属足厥阴、足太 阴经,宜服防风通圣散加木瓜、防己、牛膝之类,外用 祛风等汤药,洗制女贞叶贴之。

    《陈实功外科正宗》

    《附骨疽》

    夫附骨疽者,乃阴寒入骨之病也。但人之气血,生平 壮实,虽遇寒冷,则邪不入骨。凡入者,皆由体虚之人, 夏秋露卧,寒湿内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气乘 虚入里,遂成斯疾也。初起则寒热交作,稍似风邪,随 后臀腿筋骨作痛,不热不红,疼至彻骨,甚者屈伸不 能转侧。日久阴变为阳,寒化为热,热甚而腐肉为脓, 此疽已成也。凡治此证,初起寒热作痛时,便用五积 散加牛膝、红花,发汗散寒,通行经络;或万灵丹发汗 亦可。次以大防风汤行经活血,渗湿补虚。又有生于 尻臀部位,漫肿作疼者,内托羌活汤。腿内近膝股漫 肿木痛者,内托芪柴汤。腿外侧者,内托酒煎汤。初起 通用人参败毒散加木瓜、牛膝、苏木、“红花;虚者,十全 大补汤,加羌活、防己、牛膝;已成欲作脓者,附子八珍 汤;脓成胀痛者,即针之;脓稠而黄,体实者,十全大补 汤;脓清色白,体虚者,保元大成汤;食少体倦者,香砂 六君子汤;脾虚寒热者,补中益气汤”,以此调理可也。 又有风湿相成之证,初起寒热交作,次传腿肿作痛, 其形光亮,微红发热“肿痛,按之如泥,不便起者,宜当 归拈痛汤,或茯苓佐经汤,间服万灵丹和之。”已上之 证,皆由元气不足中来,不可误用损脾泄气败毒等 药,外禁寒凉等法。如误用之,必致气血冰凝,内肉瘀 腐,日久化为污水败脓,流而不禁者,终死。又有房欲 劳伤,寒热互变,气血乖违,经脉横解,受病日深,以成 斯疾者,其患大腿渐渐肿如冬瓜,上过胯腹,下连足 底,牵连漫肿,皮色不红,日久溃脓,色白腥秽,肿仍不 消,痛仍不减,元气日衰,身体缩小,唇舌干焦,二便枯 秘,诸药不效,饮食不进者,终为不治。

    《看法》

    初起,身微寒热,饮食如常,结肿微红,疼不附骨者顺。 已成,举动自便,结肿成囊,疼痛有时,脓易成者为吉已溃,脓稠肿消,痛减,身体,轻便苏醒,睡稳不热者吉。 溃后,元气易复,饮食易进,内肉易实,脓水易干者吉。 初起,身发寒热,漫肿色白,肢体牵强,疼痛附骨者险。 已成,举动不便,通腿漫肿,不热不红,不作脓者为险。 已溃脓水清稀,气秽腥臭,肿痛不消,形体日削者死。 溃后脾胃虚弱,饮食无味,口渴不止,唇白皮枯者死。

    《治法》

    初起发热恶寒,身体拘急,腿脚肿痛,脉浮紧者,宜散 之。已成腿脚肿痛,皮色不变,上下通肿者,宜散寒温 经络。“寒热作肿,色白光亮,按之如泥不起者,宜健脾 渗湿。”“身体无热恶寒,脉迟而涩,腿肿不热者,宜养血、 温经络。暑中三阴,脉洪而数,腿脚焮肿,口干便燥者, 宜下之。”已溃脓水清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者,宜补 中健脾胃。溃后肿痛不减,脓水不止,虚热不退者,宜 温中养气血。愈后筋骨牵强,曲伸不便者,宜滋养气 血,通利关节。

    《景岳全书》
    臣张介宾著

    《附骨证论治》

    附骨疽一证,近俗呼为“贴骨痈。”凡疽毒最深而结聚 于骨际者,皆可谓之附骨疽。然尤惟两股间肉厚处, 乃多此证。盖此证之因,有劳伤筋骨而残损其脉者; 有恃酒力房而因烁其阴者;有忧思郁怒而留结其 气者;有风邪寒湿而凑滞其经者。凡人于环跳穴处, 无故酸痛,久而不愈者,便是此证之兆。速当因证调 “治,不可迟也。盖其初起,不过少阳经一点逆滞,逆而 不散,则以渐而壅,壅则肿,肿则溃,至其延漫,则三阴 三阳无不连及,而全腿俱溃。”然此证无非元气大亏, 不能运行,故致留滞不散,而后致决裂,诚危证也。若 溃后脉和,虽见困弱之甚,只以大补气血为主,皆可 保全。若溃后脉反洪芤,而烦躁不宁,发热口渴,则必 不可治。至若治此之法,凡以劳伤筋骨而致者,宜大 营煎兼大防风汤治之。若酒色伤阴者,宜八味丸、六 味丸,或右归丸,兼大防风汤主之。若忧思郁怒结气 者,宜疮科流气饮,或五香连𧄍汤,兼大防风汤主之。 若风寒外袭者,宜五积散兼大防风汤主之。大扺!此 证初起,即宜用大营“煎温补气血,或兼仙方活命饮 通行毒气。”有火者,宜速用连𧄍归尾煎,以解散其毒, 仍宜速用隔蒜灸,或豆豉饼寻头灸之,以速散其毒, 最为捷法。其有湿热痰饮等证,当并求后法以治之, 庶免大害也。若环跳久痛不已,或见臀股微肿,度其 已成,势不能散,只宜速用托补,专固根本,使其速起 速溃,则根本既实,虽凶亦无大害,必且易溃易敛而 易愈也。若脉见滑数,按之软熟,脓已成也,速宜针之, 无使久留,以防深入之患。其有不明利害,苟图目前, 或用克伐消散,再伤元气;或用寒凉敷药,以遏其毒 气,必致日延日甚,而元气日败,则一溃不可收拾矣。 考诸方书,俱未详及此证,故悉其所因,并附治案。

    疮科流气饮

    治“阴发流注,恚怒,气结堆核,肿硬作痛,或胸膈痞闷,或风寒湿毒搏于经络,或血不和结成肿块,肉色不变,或漫肿木闷无头,或阴发乳岩等证。未成速散,已成速溃,败脓自出,恶肉自去,非常之验。”

    桔梗 人参 当归 桂 甘草 黄芪盐水炒 厚朴姜制 紫苏 白芍药 乌药 防风。

    枳壳、 槟榔、 南木香、 川芎、 白芷。

    右生姜煎服

    疼痛加乳香没药

    疮干加知母贝母

    疮不干加炒皂角剌

    “流注。” 加羌活、独活。

    气滞加香附

    胃虚加陈皮。此乃行气散血之剂。若服之过度。则气血虚耗。何以为脓。学者知之。

    败毒流气饮

    治流注初发,堆核硬痛不可忍,用此疏邪流气。

    羌活 独活 青木香 赤芍药 当归 紫苏 陈皮 香附 白芷 三棱 蓬莪术 枳壳 川芎 桔梗 柴胡 半夏姜制 赤茯苓

    甘草。

    右,生姜煎服。热加大黄、黄芩,虚加人参、黄芪。

    方脉流气饮

    治“阴发流注瘰𤻤,及郁结肿聚结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胁腹胀满,呕吐不食,上气喘急,欬嗽。”

    考证

    痰盛。或面目四肢浮肿。大小便秘者。

    紫苏 青皮 白芍药 当归 白茯苓 乌药 桔梗炒 半夏姜制 黄芪炒 川芎 枳实炒 陈皮 防风 南木香 大腹皮 甘草 槟榔 枳壳

    右生姜煎服

    流注。加羌活独活白芷梢。

    “小便不通” ,加木通、栀子。

    浮肿加猪苓泽泻

    气滞加香附

    血滞加肉桂

    呕吐加藿香

    瘰𤻤加夏枯草。此行气耗血之剂。不过二三剂止之。不可多服。

    去毒散

    治马𤷍发热者,此药退热,肿疡亦效。

    吉面消 山乌豆、 《鸡屎子》、 鸡。根 水:子: “过山龙”、 《金凉伞》,大叶 白根子, “紫金藤。”

    《九牛》天竹。 臭木待根, 连叉大青 落鸦瓜藤。

    右水煎服

    九金六马散

    治马𤷍流注马。马面、马腿、马挪、痈疽、肿疡、乳痈、胁痈、便毒、头风、风核等发者。

    铁马鞭 白马骨 地马梢 紫金藤 马蹄藤 金星草, 金惊根 金银花, 马蹄金, 紫金皮, 山红花根 金凉伞根 金脑香, 山乌豆。

    《鸡屎子》 “毛里金钗”, 《水滚子》 “穿山蜈蚣。”

    右水煎入酒和服

    散血消核汤

    治前证

    紫金皮。 “大蓟根。” “山苏木。” “溪枫根。” 山乌豆。 鸡屎子。 赤牛膝。 马蹄金。 马蹄藤。 铁马鞭。 白马骨。 马蹄香。 穿山蜈蚣。

    右水煎入酒和服

    二马散

    治前证

    《马蹄金 铁》,马鞭 拨雪根。

    右水煎入少酒和服

    立效散

    治前证

    水滚子根。 淡茶。根。 晚祥《西根》。

    右水煎,入酒和服,或合《六马散》亦效。

    浸酒方

    治马𤷍创人,此药退创。

    “老公须。”根 毛里。金钗根。 狗骨子。根 大叶毛《吹 曲》。

    右浸酒暖服不可煎

    续骨散

    治接骨证

    天灯心、 《紫背草》 《赤牛膝》、 山苏木、 《钓钩藤》 《马蹄香》 《马蹄金》 《紫金皮》 《天花粉》 《白马骨》 《铁马鞭》 《臭木待》根、 《酒坛子》根。

    右酒水各半煎服

    轻脚散

    治锁脚证

    天灯心 《紫背草》 赤牛膝 钓藤根 “山苏木” 《酒坛根》 《白马骨》 《马蹄金》、 铁马鞭 穿山蜈蚣

    右酒水各半煎服

    嗍骨散

    治嗍骨证

    马蹄金 马蹄藤, 白马骨, 紫金皮, 钓钩藤, 铁马鞭, “酒坛根, 马蹄香, 天灯心, 山苏木, 赤牛膝, 地茄根, 紫金藤, 李子根, 乌苞子”, “臭木待根”, 穿山蜈蚣。

    右水酒各半煎服

    蠲脊散

    治过脊证

    紫金皮。 天灯心。 酒坛根。 马蹄香 马蹄金。 《紫背草》。 狗骨根。 地茄根。 山苏木。 白马骨。 铁马鞭。 《臭木待》根。

    右,生地黄酒水各半煎服。

    蠲骶散

    治杀著证

    “溪枫根。” 《白田柯》。 《赤牛膝》。 《白马骨》。 “《拨雪》根。” 《马蹄藤》。 《马蹄香》。 地马梢根。 《穿山。蜈蚣》。

    马蹄金。 金脑香。

    右水酒各半煎服

    退创散

    治马𤷍满身创人。转动不便。

    地马梢根 白马骨 铁马鞭 头形花根

    鸡屎子。 “诈死子。” 马蹄金。 山茄根。 狗骨根“对节金。惊根。”

    右水煎入酒和服

    钓钩藤散

    治马𤷍肿疡。病后筋脉拘急。

    石楠藤、 羊带归根、 天灯心、 《狗骨子》根。

    真珠帘根。 《豨莶草》根。 钓钩藤。 伸筋藤。

    右水煎入酒和服

    马鞭散

    治马。

    《石楠藤》, 凉藤子。 晚祥西 雪里开。 《马蹄金》, 铁马鞭 鬼,腰带根。

    右,水前入酒和服。又用《雪里开》捣糟炒敷之。又用樟树根皮、山枇杷根皮,捣糟炒敷之。

    妙草散

    治前证

    白根子、 赤芎根皮。

    右捣,糟炒敷之,又用“七层楼” 煎酒服之。

    二妙散

    治满身起堆。是马𤷍。

    《马蹄香》: 香圆《橘叶》。

    右捣,糟炒敷之,又用秦椒酒煎。

    四七汤

    治“七情郁结,状如破絮,或如梅核,鲠在咽间,或中脘痞满,痰涎壅盛,或喘恶心少食。”

    厚朴一钱五分 半夏姜制,七分 紫苏叶

    茯苓各一钱。

    右作一剂,水一锺,姜三片,枣二枚,煎六分,食远服。

    内塞散

    治阴虚阳气腠袭患肿,或溃而不敛,或风寒袭于患处,致气血不能运,至久不愈,遂成漏证。

    “附子用童便数碗浸三日夜,切作四块,再浸数日夜, 童便一日一换”,炮 桂心 赤小豆 甘草炙 黄芪盐水浸炒 当归酒拌 茯苓 白芷 桔梗炒 川芎䓖 远志去心 厚朴姜制

    人参各一两, 防风四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或酒糊为丸,盐汤下亦可;或炼蜜为丸服亦可。

    黄狗下颏方

    治肚痈、少腹痈及腿上贴骨痈,神效。又云“可治发背。” 大抵此方治下部痈疽妙。

    黄狗下颏,连舌连皮毛,劈下入罐,盐泥封固,铁盏盖 口,煅一炷香,觉烟清即止。务宜存性,不可过,过则无 用矣。视其骨灰正黑色者为妙,若带白色,其性已过, 勿用。用时研极细 白蔹末, 生豌豆粉。

    右三味等分,以各五钱为率,酒调,空腹服。外又以三味等分为敷药,香油调敷患处。其验以服药后出臭汗及熟睡为准。史鹤亭太史亲见顾天宇室人验过。

    按:此方世多用之,《万氏家抄》亦已收载,然但知其可为敷药散肿止痛,而不知其可以内服,为下部痈疽内消之圣药也。予有轿夫环跳穴,痛甚,如鸡啄火灼,适制有药,以酒调三钱饮之,未愈,更进一服,霍然如失,明日舁轿如故,了无苦矣。

    三生散

    治诸疮大痛,不辨肉色,漫肿光色,名“附骨痈” ,如神。

    《露蜂房》 蛇退 头发洗净,各等分

    右烧灰存性,研细,酒下三钱。

    内托黄芪柴胡汤

    治附骨痈

    黄芪二钱 柴胡 土瓜根酒洗净,各一钱 羌活半钱 连𧄍一钱三分 官桂 黄蘗 生地黄各二分 当归七分半

    右㕮咀,作一服,水一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宿食消尽,一服而愈。昔贾德茂男,年十岁,丁未四月十一日,于左腿近膝股内,出附骨痈,不辨肉色漫肿,皮泽木硬,疮势甚大,其左脚乃肝之脾土也。更在足厥阴肝经之分,少侵足太阴脾经之分。其脉左部细而弦,按之缓而微有力。为制此方主治,一方无黄蘗。

    内托黄芪酒煎汤

    黄芪 当归尾各二钱 柴胡一钱半 连𧄍 肉桂、 鼠黏子炒,各一钱 升麻七分 黄蘗、 炙甘草各半钱

    右㕮咀,好糯米酒一盏,水一大盏半,同煎至一大盏,去滓,空心宿食消尽,温服,待少时早膳压之,使不令大热上攻中上二焦也。“丁未季春,蒲度主老年七十,因寒湿地气得附骨疽于左腿外侧,足少阳胆经之分,微侵足阳明分,阔六七寸,长一尺,坚硬漫肿,不辨肉色,皮泽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 ,与药一服立止。再服坚硬肿消。

    ===当归散===

    治“附骨痈。” 及一切恶疮。

    当归半两 山栀子十二枚 木𪔀子一枚,去壳 甘草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

    漏芦汤

    治附骨疽

    漏芦去芦 升麻 连𧄍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防己 木香 白蔹 沉香各半两 大黄锉炒,一 两半

    右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钱,搅匀,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三二行,未利再服。

    应痛丸

    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苍术去皮 当归 黑牵牛 草乌头炮,各一两

    右为细末,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酢汤下。

    贯众汤

    治附骨痈。生股上伏肉间。淋渫。

    贯众 地骨皮 谷精草 枇杷叶拭去毛刷炙 荆芥去梗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各一两

    右捣筛,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和滓淋渫,蘸布帛拓之。

    密陀僧散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二七枚 自然铜酢淬 密陀僧各半两

    右用苦竹筒一枚,入药在内,纸封筒口,慢火煨,候筒黄色,取出研极细,看疮大小,用药以新汲水调匀,用鸡翎扫涂痈上,甚者不过二七日效。

    黑丸子

    治“风寒袭于经络,肿痛或不痛;或打扑跌坠,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成肿毒,及风湿四肢疼痛,或手足缓弱,行步不前,并妇人血风劳损。”

    百草霜 芍药各一两 当归 白芨各四钱 赤小豆 白蔹各一两六钱 骨碎补焙,八钱 川乌炮,二钱 南星焙,三钱 牛膝焙,六钱

    右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酒下。风疾哽吃,煨葱一茎,温酒下。孕妇勿服。

    单方

    环跳穴痛,防生附骨痈,以苍术佐黄蘗之辛行,以青 皮,冬月加桂枝,夏月加条子黄芩,体虚者加土牛膝, 以生甘草为使,大料煎入生姜汁,带辣食前饮之。病 甚者,恐术蘗桂枝十数贴发不动,少加麻黄一两贴 又不动者,恐痈将成矣。急撅地成坑,以火煅红,沃以 小便,赤体坐其上,以被席围抱下体,仗热气熏蒸,腠 理开。血气畅而愈。

    久痈疮败坏成骨疽,以龙骨末粉疮四面厚二分,以 膏著疮中,日二易,虫出如发尽愈。“《膏方》用大虾蟆一 枚自死者乱发一块鸡子大猪脂一斤取上二味内 脂中煎略消尽下待冷,更内盐一合搅和前药用。”千金 下同

    又方槲皮烧末,饮服方寸匕。

    又方新剥鼠皮如钱孔大,贴肿上即脓出。已溃者,取 脊上脂贴之。

    附骨疽漏:蜣螂七枚,同大麦捣敷。刘涓子

    附骨坏疮久不瘥,脓汗不已,或骨从疮孔中出。“用虾 蟆一个,乱头发一鸡子大,猪油四两,煎枯去滓,待凝 如膏。”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洗,拭干,煅龙骨末掺四 边,以前膏贴之。锦囊

    积年骨疽,一捏一汁出者,熬饴糖勃疮上,仍破生鲤 鱼潝之,顷时刮视,虫出更洗傅药,虫尽则愈。肘后 骨疽脓出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满扎定,以 水一盏,石器内煮至干焦为末,猪油调搽,少痛勿怪。 危氏方

    附骨疽疮:狗头骨烧烟,日熏之。圣惠

    香附饼:治瘰𤻤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 痛。用香附为末,酒和,量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 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 汁作饼

    针灸

    《千金方》曰:“附骨疽,灸间使后一寸,随年壮,立瘥。”

    医案

    李杲《十书》曰:“蒲津王世祥,年七十,感寒湿地气,二月 间,得附骨痈于左腿外侧,足少阳之分,少侵足阳明 分,阔六、七寸,长一小尺,坚硬漫肿,不辨肉色,皮泽深 以指按至骨,大痛,又行步作痛。与柴胡、鼠黏子各一 钱半,连𧄍、肉桂各一钱,黄芪、归梢各二钱,黄蘗、甘草 各五分,升麻七分,酒煎服,少时以早膳压之,药下咽”, 疼痛立止。二日后柔软而肿消矣。

    贾德茂男,十岁,四月天气大热于左足大腿近膝股 内,足厥阴肝之经,少侵足太阴脾之经分出附骨疽, 不辨肉色漫肿,皮泽木硬,病势甚大。其脉在三部细 弦,按之洪缓,略有力。用黄芪二钱,柴胡梢、生地各一 钱,连𧄍一钱二分,肉桂、土瓜根各三分,酒黄蘗二分, 归尾七分半,酒水煎,空心服,一剂愈。

    朱震亨《心法》曰:“朱绍八官,右腿肿,生附骨痈,吃草药 酒,多生膈痰,热壅无力。予用人参、黄连、茯苓各一钱, 䒷蒌子四十九粒,分二贴,入竹沥热饮而愈。” 《卫生实鉴》曰:“至元壬午,有王伯禄者,年五十七,右臂 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 微,脉证俱寒。疡医孙彦和视之曰:‘此乃附骨痈,开发 已迟,以’”燔针起之,脓清稀,次日再开之,加吃逆不绝。 彦和与丁香柿蒂汤两服,稍缓,待日吃逆尤甚,自利, 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昏愦,于左乳下黑尽 处,灸之二七壮,又处以干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 活数药,㕮咀一两半,欲与服。或者曰:“诸痛痒疮,皆属 心火,又当盛暑之时,用干姜、附子可乎?”予应之曰:“理 所当然,不得不然。《内经》曰:‘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 不入,此谓五虚。吃逆者,胃中虚极也。诸肿疮疡,皆属 心火,是定理也。此证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证,非大 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也’。”遂投之,诸证悉去, 饮食进,疮势温,脓色正。彦和又与五香汤数服,月馀 平复。噫!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大人之事。知常而 不知变,细事因而取败者亦多矣。兄医乎。守常知变, 岂可同日而语哉。

    薛己《医按》曰:“大尹都成庆患附骨疽,内痛如锥,外色 不变,势不可消。喜其未用寒剂,祇因痛伤胃气而不 思饮食,用六君子汤治之,饮食少进。更以十全大补 二十馀剂而脓成。针去仍以大补汤,倍用参、芪、归、术, 加麦门、五味、远志、贝母,数服脓渐止而疮亦愈。”按二 证盖因湿热滞于肉理,真气不能运化,其始治宜实 脾土。和气血。隔蒜灸而疽自消矣。

    李户部孟卿,环跳穴患附骨疽,彼谓小疮,遂服败毒 之剂,更用寒凉药敷之,因痛极,刺之,脓瘀大泄,方知 为痈也。请予治。诊其脉右关浮大,此胃气已伤,故疮 口开张,肉紫下陷,扪之不热。彼云:“疮内更觉微冷”,自 意必成漏矣。遂以豆豉饼灸之,饮以六君子汤加藿 香、砂仁、炮姜,数剂胃气渐醒,饮食渐进,患处渐暖,肌 肉渐生。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王时亨室,产后腰间肿痛,两腿尤甚,此由瘀血滞于 经络而然也,不早治,必作骨疽。遂与桃仁汤二剂稍 愈,更以没药丸数服而痊。亦有恶血未尽,脐腹刺痛, 或流注于四肢,或注股内疼痛如锥,或两股肿痛,此 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畜经络而然, 宜没药丸治之。亦有经血不行,流注四肢,或股内痛 如锥,或因水湿所触,经水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 治之。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流注而为 骨疽,多致不救。

    一妇人患“附骨痈,久而不敛,致腿细短软,脉来迟缓, 以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杜仲及附子饼灸之,两月馀 而愈。凡脓溃之后,脉涩迟缓者易愈,以其有胃气故 也。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而欲变证也。若烦痛尚 未痊也,洪滑粗散者难疗,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 一男子腰中患此,发而不溃,其气血止能起发,不能 培养为脓也。”投大补药数剂而溃,又数剂,脓出尚清, 乃服参芪归术膏斤馀,脓少稠;数斤脓渐稠,肌肉顿 生。大凡痈疽藉气血为主,若患而不起,或溃而不腐, 或不收敛,及脓少或清,皆气血之虚也,宜大补之,最 忌攻伐之剂。亦有脓反多者,乃气血虚而不能禁止 也。若溃后发热作渴,脉大而脓愈多,属真气虚而邪 气实也,俱不治。常见气血充实之人患疮,皆肿高色 赤,易腐溃而脓且稠,又易于收敛。怯弱之人,多不起 发,不腐溃,及难于收敛。若不审察而妄投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及患后,当调养。若瘰𤻤流注之证,尤当 补益,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措置,慎之。

    一女髀枢穴生附骨疽,在外侧廉,少阳经分始末,用 五香汤、十宣散,一日恶寒发热,膈满犹大,服五香汤, 一夕喘死。此升散太过,孤阳发越于上也。

    一人年逾四十,夏患附骨疽,予以火针刺去瘀血,更 服托里药而愈。至秋忽不饮食,痰气壅甚,劳则口舌 生疮,服寒药腹痛。彼疑为疮,脾胃脉轻取似大,按之 无力,此真气不足,虚火炎上也,治以八味丸。彼不信, 自服二陈、四物几殆,复请,予仍以前丸治之而愈。 一人附骨痈,畏针不开,臀膝通溃,脉数发渴,烦躁时 嗽,饮食少思。齐氏曰:“疮疡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 利无度,或小便如淋,此恶证也。脓出之后,若脉洪数, 难治;微涩迟缓,易治。刺之脓出四五碗,即服参、芪归 术大剂,翼日脉稍敛,更服八珍汤加五味子、麦门冬、 肉桂、白蔹三十馀贴,脉缓脓稠,三月乃愈。”

    一老人腿患附骨疽,肿硬大,按方痛,口干脉弱,肿聚 不溃,饮食少思。予谓:“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色不 变者,发于骨髓。”遂托以参芪等药,三十馀剂,脓虽熟 不穿。予谓药力难达,必须针刺,不听。至旬日方刺,涌 出清脓五六碗。然衰老气血不足,养毒又久,竟不救。 大抵疮疡旬日不退,宜托之,有脓,刺之,有腐肉取之, 虚则补之。此十全之功也。

    一人患贴骨疽,腿细短软,疮口不合。以十全大补汤, 外灸附子饼,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贴而愈。

    一后生叉骨痛,以风药饮酒一年,予以防风通圣散 去硝、黄,加生犀角、浮萍,百馀帖,成一疽,得皮革脓出 而愈。后五六年,其处再痛。予曰:“旧病作,无能为矣。”盖 发于新娶之后,多得香辣肉味,若能茹淡,远房劳,犹 可生也。出脓血四五年,延及腰背皆空,又三年而死。 此纯乎病热者。

    一妇年四十馀,近环跳生疽,尺脉沉紧,腿不能伸。《经》 曰:“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盖脾主肉,肝主筋,肉温则 筋舒,肉冷则筋急。遂与乳香定痛丸,少愈。更以助胃 壮气血药二十馀剂而消。

    一少年天寒极,劳叉骨痛,两月后生疽,深入骨边,卧 二年,取剩骨而安。此寒搏热者也。取久疽及痔漏中 朽骨,用乌鸡胫骨,以砒实之,盐泥固济,火煅红,地上 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撚送入 窍内,更以膏贴之。

    一妇人因怒,胁下肿痛,胸膈不利,脉沉迟,以《方脉》流 气饮数剂少愈。以小柴胡汤对二陈,加青皮、桔梗、贝 母,数剂顿退。更以小柴胡汤对四物,二十馀剂而痊。 一男子腿患溃而不敛,用人参养荣汤及附子饼,更 以补剂煎膏药贴之,两月馀而愈。

    一男子腿患肿,肉色不变,不痛,脉浮而滑,以补中益 气汤加半夏、茯苓、枳壳、木香饮之,以香附饼熨之。彼 谓气无补法,乃服方脉流气饮,愈虚。复求治,以六君 子汤加芎、归数剂,饮食少进,再用补剂,月馀而消。夫 气无补法,俗论也。以其为病,痞闷壅塞,似难于补,殊 不知正气虚而不能运行,则邪气滞而为病。《经》云:“壮 者气行则愈。怯者则著而为病。”苟不用补法。气何由 而行乎。

    一男子臂肿,筋挛骨痛,年馀方溃不敛,诊其脉更虚, 以内塞散一料少愈,以十全大补汤及附子饼灸之 而愈。《精要》云:“留积经久,极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 多成瘘,宜早月内塞散排之。” 一男子腿患,久而不敛,饮大补药及灸附子饼,更用 针头散絍之而愈。 一男子臂患,年馀尚硬,饮食少思,朝寒暮热,以八珍 汤加柴胡、地骨皮、牡丹皮,月馀寒热少止,继以益气 养荣汤及附子饼灸之,两月馀脓成,针之,更服人参 养荣汤,半载而痊。

    一妇人脓溃清稀,脉弱恶寒,久而不愈,服“内塞散”,灸 以附子饼而瘳。

    一妇人久而不敛,忽发寒热,予决其气血俱虚,彼反 服表散之剂,果大热而死。大抵流注之证,多因郁结, 或暴怒,或脾气虚,湿气逆于肉理,或腠理不密,寒邪 客于经络,或闪仆,或产后瘀血流注关节,或伤寒馀 邪未尽为患,皆因真气不足,邪得以乘之。常治郁者 开之,怒者平之,闪仆及产后瘀血者散之,脾虚及腠 理不密者,除而补之。伤寒馀邪者,调而解之。大要以 固元气为主,佐以见证之药。如久而疮口寒者,更用 豆豉饼或附子饼灸之。有脓管或瘀肉者,用《针头散》 腐之自愈,《锭子》尤效。若不补血气,及不慎饮食起居 七情,俱不治。

    一男子元气素弱,将欲患此,胸膈不利,饮食少思,予 欲治以“健脾胃,解郁结,养血气。”彼不从,乃服辛香流 利之剂,致腹胀,又服三棱、蓬术、厚朴之类,饮食愈少, 四肢微肿,兼腰肿一块,不溃而殁。盖此证本虚痞,今 用克伐之剂,何以不死?况辛香燥热之剂,但能劫滞气冲快于一时,若不佐制过服,则益增郁火,煎熬气 液而为痰。日久不散。愈成流注之证。

    一男子臂患出腐骨三块,尚不敛,发热作渴,脉浮大 而涩,乃气血俱损,须多服生血气之剂,庶可保全。彼 惑于火尚未尽,仍用凉药,内服外敷,几危。始求治,其 形甚瘁,其脉愈虚。先以六君子汤加芎、归,月馀饮食 渐进。以八珍汤加肉桂,三十馀剂,疮色乃赤。更以十 全大补汤,外以附子饼灸之,仅年而瘥。

    通府李廷仪患流注,吐痰气促,自恃知医,用化痰理 气等剂,半载而溃;用托里等剂,脓水淋漓,肿硬不消, 寒热往来,饮食少思,肌肉消瘦,大便不实,手足时冷, 两尺脉浮大,按之微细。余曰:“此属命门火衰,当用八 味丸。”不信,乃服参、芪、归、术之类,更加痰喘泄泻。服八 味丸、益气汤,年馀而痊。

    一妇人背患流注,内溃胀痛,服“流气化痰之剂,自汗 盗汗,脉大而弱,此元气亏损之证也。”与参、芪各一两, 归、术各五钱,肉桂二钱,服而针之,至夜半始出稀脓 二碗许,翼日大汗倦甚,烦热作渴,扬手气促,脉洪大 而数,仍用前药,加附子一钱、炙甘草二钱,二剂脉证 悉退;又以六君子加姜、桂二十馀剂,始离床褥。后因 劳复寒热,作渴汗出。时仲冬寝帏,气出如雾,用“十全 大补”加桂、附,二剂而痊。

    一妇人久患流注,脾胃虚弱,忽痰壅气喘,头摇目劄, 手扬足掷,难以候脉。视其面,黄中见青,此肝木乘脾 土也,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治之而苏,更以补中益气 加半夏、茯苓而安。

    一弱人,流注内溃出败脓五六碗,是时口眼歪斜,以 独参汤加附子二钱,二剂少愈。更以十全大补之剂, 月馀而痊。大抵疮疡脓血既泄,当大补气皿为先,虽 有他证,当以末治之。

    一儒者,患流注,发热作渴,头痛自汗,脉洪大,按之无 力,此气血虚寒也。用十全大补加麦门、五味治之,其 证益甚。仍用前药加附子一钱,四剂诸证悉退。却去 附子,加肉桂,二十馀剂,气血渐复。又因劳心,发热恶 寒,饮食减少,此脾胃复伤,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加 附子一钱,二剂热止食进,仍用大补元气而安。后因 考试不利,怀抱不舒,更兼劳役,饮食日少,形气日衰, 吐痰作渴,头痛恶寒,或热来复去,或不时而动,仍用 补中益气数剂,诸证渐愈,元气渐复。乃去附子,再加 肉桂五分,百馀剂而愈。

    《外科正宗》曰:“一男子中寒,发散未尽,大腿肿痛,脉浮 数而无力,此风寒未尽,内虚故也。以五积散去麻黄 加牛膝,二服疼痛稍减;又以内托黄芪酒煎汤,四服 痛肿俱消。惟腿外侧结肿一块不退,此瘀血凝滞,欲 作脓也,以托里药,候脓熟针之,更以十全大补汤而 敛。”

    一男子劳碌遇寒,每发腿疼,发则寒热呕吐,胸痞不 食。此因气恼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故脾气有亏。饮食 不能运化,痰滞中脘,湿热动而下流,注为脚气。以“开 结导引丸”二服,行去停痰;又以半夏佐经汤数服,呕 止膈利;更以附子六物汤数剂,消而不发。

    一老人年六旬,过欲肾虚,致筋挛痹缩,脚膝无力,不 能步履,外贴祛风逐湿膏,内服《三因》胜骏丸而愈。 一男子右腿肿痛两月馀,昏沉危笃。余曰:“脓已成久。” 强开之,出脓盆许。以独参汤连进二服而苏。以十全 大补汤调理百日外而安。

    一男子房事后阴寒,大腿无形作痛,至夜尤甚,不能 步履。医以散寒除湿、消痰止痛药治之,其痛益增。诊 之,脉细涩而无力,此气血不足,寒气所乘之证。当以 “大防风汤”,二剂,疼痛顿减,又四剂其疾痊安。

    一男子暑月欲后当风睡卧,致寒气袭于左腿,遂成 肿痛,寒热交作,胸痞不食。以“《保安》万灵丹”葱汤化服, 洗浴发汗,以散骨髓寒毒;后以大防风汤去羌活,加 红花、破故纸,温暖肾经,通行经络,肿痛渐消,血脉渐 和。后以《三因》胜骏丸间服,调理两月而愈。

    一监生以欲后受寒,致成腿痛,予以暖肾气、温经络、 散寒邪药治之。彼以为缓,请内医日服表散之剂,外 邪虽散,其内必虚,又以小柴胡汤等药调理,致虚热 发作,口燥咽干,烦渴不已。又以“如母石膏汤”清其上, 防风、木瓜、威灵仙等剂攻其下,众议纷纷,杂药妄进, 致病愈剧。仍复请治,其时腿患愈肿,其形缩小,此必 “死之证也。况此证原从肾经受寒,非附子、破故纸,不 能通达关节;非羌活、防风、牛膝,不能通行闭滞;非人 参、白术、炙甘草,不能使脾气行达四肢;非川芎、当归、 白芍、熟地、红花,不能养血活血。凡病从虚而入者,先 补其虚,后攻其病。况治此证,不加温补,而反用发散 解肌以正风寒有馀之法,治之,不死”何可得也。后果 死。

    《景岳全书》曰:“有魏生者,年三十馀,素多劳碌,忽患环 跳酸痛,数月后,大股渐肿。延予视之,曰:‘此附骨疽也, 速当治之’。与以活命饮二剂,未及奏效,而肿益甚。因慌张乱投,或清火,或解毒,遂致呕吐发热,饮食不进, 其势甚危。然后恳求相救,遂以参芪内托散,大加炮 姜,数剂而呕止食进。其肿软熟,知其脓成,即为针之”, 针处出脓不多,复以“九味异功煎”与之,遂得大溃,且 瓣瓣出脓,溃者五六处,而腿肉尽去,止剩皮骨矣。溃 后复呕恶,发热不食,遂以“十全大补汤及九味异功 煎”相间与之,然后热渐退,食渐进,稍有生色,然足筋 短缩,但可膝仰卧,左右挨紧,毫不能动,动则极痛, 自分已成废物,此后凡用十全大补汤八十馀剂,人 参三斤,而腿肉渐生,筋舒如故,后成一精壮男子,此 全得救本之功也。

    一男子陈姓者,年近三旬,素不节欲,忽见环跳酸痛, 月馀不愈。予曰:“此最可畏,恐生痈毒之患。”彼不信,又 谋之一庸医,反被其诟曰:“此等胡说,真可笑也。筋骨 之痛,亦常事耳,不过风热使然,何言痈毒?”遂用散风 清火等药,至半年后,果见微肿,复来求治。予曰:“速用 托补以救根本,尚不迟也。”彼又不信,而谋之疡医曰: “岂有肿疡未溃,而遽可温补耶?”复用清火消毒之剂, 及其大溃而危。再延余视,则证脉俱败,方信予言,而 痛悔前失,已无及矣。

    一膏粱子茅姓者,年未三旬,素以酒色为事,亦患此 证。早令服药,执拗不从,及其肿而脓成,令速针之,亦 畏痛不从,而偏听庸流,敷以苦寒解毒之药。不知脓 既已成,尤不可解,但有愈久愈深,直待自溃,而元气 尽去,不可收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