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二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二十一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二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二十一卷目录

     医部汇考二百一

      前阴门二

      李梴医学入门疝 路岐 阴疮 妒精 阴蚀 杨梅 茎中痒 诸疮治

      法 囊痈 便毒

      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前阴诸病

      薛己医按悬痈 便毒 囊痈 下疳

      李中梓医宗必读疝论 治法

      龚信古今医鉴疝病治法

      徐春甫古今医统阴肿 疝 木肾

      王肯堂证治准绳疝论 悬痈 便毒 阴疮 毛际疡

      吴崑医方考七疝方论

      陈实功外科正宗肾囊风 阴虱 下疳 看法 治法 鱼口便毒 看

      法 治法 囊痈 看法 治法 悬痈 看法 治法

      喻昌医门法律

    艺术典第二百二十一卷

    医部汇考二百一

    前阴门二

    《明李梴医学入门》

    醉饱劳役,房欲忿怒动火,火郁久则生湿,津液凝为 痰浊,流入肝经,肝性急速,又暴为外寒所束,是以痛 甚。有专言寒者,论其标耳。大要热者遇热则发,二便 赤涩,小腹肛门俱热,外肾累垂,玉茎挺急。寒者遇寒 则发,二便皆利,胁腹清冷,外肾紧缩。又有冷热不调 者,外肾小腹或冷或热,二便或闭或利。

    《局方》多以为小肠气、膀胱气、肾气者,亦自其标末而 言,其实主于肝也。盖肝环阴器,而上入小肠,又肝肾 皆属于下,与冲、任、督相附,肾与膀胱为脏腑,其气相 通,运为外肾,系于睾丸,此三经相连相会。然肝主筋, 睾丸虽名外肾,非厥阴环而引之,则玉茎无由伸缩, 在女子则为篡户。经云:邪在小肠,连睾系,属于肾,贯 肝络肺,心系气盛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 脐,惟取厥阴以下之。及论三脏脉,皆以滑为疝。每云 风疝者,非外风也,乃肝木阳脏气动之风。论三阳疝 发寒热,言膀胱非受病之处,必传于肝而后为疝。又 《明堂》穴法治疝,皆取厥阴部分,可见疝主肝经, 小肠多气少血之经。忿怒忧思起于肝,而心气因之 郁结。心与小肠为表里膜外,气聚无出,攻及膀胱。肾 纳气,房劳过度,败精,蓄为邪水,气滞入里,胞络真气, 膀胱气胀,然皆肝所主也。所以病发不特外肾,小腹 作痛,或攻刺腰胁,或游走胸背,或抢心痛,或绕脐痛, 男子遗精,女人不月,令人羸瘦少气,洒淅寒热,食少 呕吐吞酸,久则遂成暴吐,甚则角弓反张。咬牙战汗。 冷汗流不止者。难治。

    疝,有睾丸痛者,有连小腹痛者。感冷触怒,则块物逆 上囊根,心和气平,则块物自循营系归入囊中。 水疝,囊肿如水晶,或囊痒而流黄水,阴汗自出,小腹 按之作水声。得于醉酒行房,遇外邪结于囊中。 筋疝,阴茎肿胀,或挺长不收,或痛痒至极。得于房劳 血疝,如黄瓜,在小腹两旁,俗云“便毒。”得于春夏大燠, 气劳于使内,血渗人脬囊,结气痈肿。

    气疝,上连肾俞,下及阴囊,得于号哭忿怒,气郁而胀, 或劳役坐马,致核肿胀,偏有大小者,难治。

    狐疝,状如仰瓦,卧则入小腹,如狐之昼出穴而溺,夜 入穴而不溺,亦与气疝大同。

    寒疝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 寒湿,使内过劳,久而无子。此七疝之名,从《经》旨也。馀 皆谬妄不取。凡疝久则成积,盘附脐之上下左右,为 瘕为症。

    肿痛硬如石者,即㿗疝。在妇人则为阴户突出。寒胜 则痛,湿胜则肿,寒湿相搏,热毒又重,则肿硬如石。 肠㿗,即小肠气吊,外肾偏坠,肿痒, 卵㿗,玉茎肿硬,引脐绞痛,甚则阴缩肢冷,囊上生疮 成痈。二证:出水不止者死。

    气㿗素有湿热,因怒激起相火,昏眩手搐如狂,面黑 睾丸能左右相过;气疝饮,“茰连栀石丸。寒冷者,五积 散、蟠葱散、当归四逆汤、木香匀气散、青木香丸、茱萸 内消丸、黑锡丹。”

    水㿗外肾肿大如斗如升,不痛不痒,得于卑湿,五苓 散加小茴、韭汁为丸,单竹茹汤。热者,三白散、橘核散, 久者,橘核丸。

    木肾坚硬,顽痹不痛,乃心火不降,肾水不温,“活肾丸、 四制茱萸丸”、“四炒川栋丸”,或单用雄楮树叶,不结子 者是。晒干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盐酒 下。又有跌伤惊气,与败血攻入者,当消瘀血。

    偏坠肿有大小,偏左多瘀血怒火,或肾气虚横偏右 多湿痰食积,是知㿗疝,证兼七疝,治宜详审,外治“摩腰膏。”

    疝虽湿热,然生于阴,起于下,四气每先伤足三阴部 分,所以遇外感而发。

    风证,小肠阴筋走注痛甚,有汗身痛,乌头桂枝汤。遗 泄者,四君子汤加羌活、附子。

    寒证心痛,筋缩肢冷,食已则吐,古栀附汤、五积散加 吴萸、小茴,及食盐少许,四制茱萸丸、硫荔丸。

    暑证,小腹胀急溺涩,香茹饮加瞿麦、木通。

    湿证身重,小便不利,大便或溏,五苓散最妙。湿热入 里,暴痛难当者,加减柴苓汤、加减八正散。湿盛者,导 水丸、三白散,或复元通圣散加黑丑。虚者,十味苍蘗 散。在表有寒热者,柴胡桂枝汤。

    七情疝,乍满乍减,湿热者,气疝饮、“古萸连丸。寒冷者, 蟠葱散、生料木香匀气散。”

    “《通用》五苓散”猪苓、泽泻,分阴阳以和心与小肠;白术 利腰脐间湿及死血,茯苓利膀胱水。木得桂则枯,故 用以伐肝木。风换桂枝,寒加紫苏、生姜、盐少许;暑加 白芍;湿加白术;小肠气加小茴;膀胱气加金铃子、橘 核,肾气加槟榔,本通少许。

    凡疝痛走注,无形属气,痛有常处;有形乃湿痰、食积、 瘀血下聚而成。

    痰疝:“海石、香附二味,姜汁调服。”痰饮食积,“守效丸。” 食积瘀血者,栀桃枳楂散、失笑散。食积挟热者,“积疝 丸。”食积挟虚者,八味茴香丸。

    虚疝暴痒,四君子汤加川栋子、茴香、枳实、山楂、山栀。 按之不痛者,加肉桂、姜汁。按之不定者,用桂枝、乌头、 山栀为末,姜汁糊丸,姜汤下。大能劫痛,久者,三萸内 消丸。凡虚疝不宜预补。《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 而不去,其病则实”,必先泻其所蓄之热,而后补之。是 以诸方多借巴豆气者,此也。虚甚上为吐逆,下有遗 精者危。要知湿热为病。俱宜泻南方。补北方。不可妄 用刚剂。

    久成症瘕,腹满气积如臂者,白葱散或理中汤加阿 魏。腹痛有块盘脐旁者,聚香饮子、壶卢巴丸。腹痛有 块附脐下者,“去铃丸。”欲作奔豚者,茯苓桂甘汤。奔豚 疝痛者,大七气汤加炒牵牛。

    通用二陈汤加姜汁,积加枳实、山楂,热加山栀,痛加 橘核,瘀血加延胡索、桃仁,郁加木香、茴香、川楝子,痛 甚加乳香、没药、荔枝核肾大如斗,加茴香、青皮、昆布、 海藻为丸服。水疝加猪苓、泽泻以逐水。筋疝加黄连、 白术、茯苓以降火。血疝合四物汤以调血。不愈,清肝 益荣汤,或清暑益气汤。气疝加柴胡、青皮、香附行气。 狐疝,加青皮、香附、苍术,逐气流经,更以蜘蛛十四枚, 枝桂五钱,为末,蜜丸,米饮下。㿗疝,加白术、苍术、猪苓、 泽泻,煎调荔枝核散。寒疝,加吴萸,姜桂温散。

    常用辛平破血消痰积之剂:“橘核散。”辛温散气温散 之剂,“五炒川楝丸、四炒川楝丸、金铃丸、四味茴香散、 古延蝎散、辰砂一粒丹、神圣代针散选用。”

    路岐

    肿痛者,内服《单蜘蛛方》,外用炒葱熨三五次,后以消 毒消肿药加大黄、木𪔀子、南星、草乌敷之,破者用生 肌散。其证小儿患之,多因食积痰滞。

    阴疮

    “阴疮”,由肾虚风湿相搏,邪气乘之,瘙痒成疮,浸淫汁 出,状如疮癣。

    妒精

    妒精疮。因久旷房室。思色动欲。以致败精流入茎内。 初发如粟。赤肿溃烂作臼。痛痒妨闷。

    阴蚀

    “阴蚀疮”因妇人子宫有败精滞浊,或月水未净,与之 交合房室后又未洗浴,男子肾虚,邪秽滞气,遂令阴 茎连睾丸肿痛,小便如淋。

    杨梅

    经久溃烂,侵蚀肌肉,血出不止,以成下疳。疮久不愈, 乃成杨梅疮。宜服“仙遗粮汤”预防之。

    身体烦热,壮热恶寒,宜急治之。阴血虚而有热者,小 柴胡汤加参、术、芎、归。肿痛发热者,四物汤加柴胡、山 栀。湿热肿痛,破裂寒热者,小柴胡汤加胆草、黄连、青 皮。《热胜二》便秘者,八正散。湿热甚则肿痛溺涩,及茎 缩纵作痛,或出白津者,龙胆泻肝汤。如气虚者,补中 益气汤加胆草、山栀。烦渴不止者,竹叶黄芪汤。肿溃 后气血虚而有火者,八物汤加柴胡、山栀;无火大便 软者,托里散,内托十宣散。《大要》此证肝经阴虚为本, 肿痛寒热为标,宜常服肾气丸,若专治肝则误矣。

    茎中痒

    茎中痒,出白津,多因脾土软弱,不能滋生金水,以致 肝经血虚火燥。宜补中益气汤与清心莲子饮间服。 盖脾胃为肝肾之源,心实主之。

    诸疮治法

    《外治》湿阴疮,蘗蛤散、铜绿散。妒精疮,津调散、芦脑散。 阴蚀疮,凤衣散。下疳疮,旱螺散。玉茎破裂肿痛者,鹅管散。烂臭成瘘者,截疳散,或用洗药。茎上生疮,久不 合口者,用经布烧灰,蜜调涂上即愈。有阴毛间生虫 作痒者,捣桃仁泥涂之。

    阴囊两旁生疮,湿痒甚者,牡矾丹。或连两腿上生风 湿疮者,硫槟散。

    囊痈

    初起肿赤胀痛,小便涩滞,寒热作渴,当清肝火,分消 湿热以泄之,宜黑龙汤吞“滋肾丸。如或因入房,囊肿 大如斗许,小腹胀闷,溺涩发热,口干痰壅,命在反掌, 宜肾气丸料加车前子、牛膝,煎吞滋肾丸,渗利湿热。 后仍肿痛者,宜补阴托里,以速其脓而针之。若脓焮 而便秘者,热毒壅滞也,宜托里消毒散。或又不减者”, 热毒未解也,宜清肝益荣汤。脓已成者,活命饮。 脓溃皮脱,睾丸悬挂,或内见筋一条,不消,阴囊悉腐, 玉茎下面贴囊者亦腐,如半边笔管,只宜托里散加 故纸、黄芪、五味子、菟丝子,或四物汤加参、术,吞肾气 丸,兼服补中益气汤倍黄芪、归、术,大补气血脾胃,切 忌寒冷攻伐,及淡渗损阴之药,外涂白蜡膏囊茎。旬 日可复。虽曾去阴子。亦无害。

    便毒

    俗云“便毒。”实血疝也。生腿胯小腹之间。乃厥阴肝经。 及冲任督三脉隧道。乃精气出入之路也。

    或入房忍精,或思色不遂,或当泄不泄,败精凝滞为 瘀,肿痛在胯腹之间,先用五苓散利去败精,便秘加 大黄。有寒热者,小柴胡汤加山栀、泽泻,后用肾气丸 以补精,兼逐瘀血。

    内有湿热,外被寒邪相拒,败瘀不得散。治宜清肝火, 活瘀血,渗利肾经邪水。体实二便难者,两解汤、八正 散。挟郁怒者,流气饮子或复元通气散加花粉、白芷、 青木香。肿痛甚者,活命饮。湿热壅滞者,龙胆泻肝汤。 体薄大便易,小便涩者,小柴胡汤加芎、归、知蘗、泽泻, 或神效䒷蒌汤加柴胡、山栀。痛甚者,活命饮去大黄。 湿热,因劳倦气滞者,补中益气汤。溃后俱宜托里散, 八物汤加柴胡,或十全大补汤。久欲成漏者,蜡矾丸。 《单方》用紫花地丁擂酒服,最妙。

    便毒左右两边俱发,或先有疳疮而发,或卒然起核 疼痛而发,用药同前古方。初起宜“国老膏”入皂角炭 少许主之。外用凤尾草煎汤洗净,以明松香为末,日 三次,干掺自愈。愈后仍戒房室行动。

    《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

    前阴诸病

    阴痿证方书云:男子精盛而思室。《内经》曰:“男子二八 精气盛,阴阳溢泄。”若夫斲丧太过,精液枯竭,则阳道 痿弱不举。中年人虽举亦不得壮者,皆精力乏所致。 昧者悉指为阳虚,妄投桂附锁阳苁蓉,徒助邪火,煎 熬真阴,卒至毒发,中风暴亡,莫之能悟。朱子曰:“有子 后一点,不宜亏泄。”诚保命良方也。人惟知欲,而不知 重,命鞭马于危途,良可太息。倘无子而有此,须大补 气血,滋阴助精,佐以鹿茸、鹿角胶、苁蓉、琐阳一二味, 以兼补命门相火,鼓舞元阳。又须审气血虚实,肥人 大补气,集灵膏;瘦人大滋阴,八味丸为主。

    瘦人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菟丝、五味、鹿角胶大效。 阴痿责之精衰,斲丧太过所致。《经》曰:“足厥阴之经,伤 于内则不起”是也。仲景八味丸特妙,甚者加人参、鹿 胶、鹿茸,或加苁蓉、琐阳、枸杞,是兼补右肾相火也。按: 前论虽有不可妄投桂附等药煎熬真阴之戒,苟果 属真阳亏损,即当益火之源,而又何必规规于斯论 哉。

    阴汗、阴臭,俱属下焦湿热,酒面厚味过度而然,龙胆 泻肝汤妙。虚者,内服青娥丸,外用炉甘石、蛤粉扑,或 密陀僧和蛇床子研末扑之。 阴汗多者,二陈二术加风药以胜之,防风、羌活、藁本 之类。

    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阴纵,谓前阴受热挺长 不收也。《经》曰:足厥阴之筋,伤于寒缩入,伤于热则挺 纵不收。

    阴痒亦是肝家湿热,泻肝汤妙。瘦人燥痒属阴虚,坎 离为主,外用蛇床子煎汤洗之。𧏾疮同治,要分虚实 耳。

    “阴茎痛”,足厥阴经气滞兼热,用甘草梢,盖欲缓其气 耳。若病淋而痛,似难一概治必用清肺气而清浊自 分。气虚,六君,血虚,四物,各加黄蘗、知母、滑石、石苇、琥 珀。

    阴痛,宜舒郁和血,四物加香附、红花。《千金方》:“有人阴 冷渐渐入阴囊肿满,昼夜疼闷不已,用上好川椒为 末,帛包裹囊,如不觉热,烘热更妙,以知为度,内煎大 蓟汤汁服妙。”阴冷两丸,如水出汗,两脚痿弱,宜补肝 汤。

    病后动淫卵痛,大伤气血而然,《八珍》加肉桂、附子。 病后阴肿连小腹及腿,属脾肾两虚少食,大便不实 责之脾,补脾为先。小水短少责之肾,肾气丸主之,妙在桂附。

    《薛己医按》

    悬痈

    焮痛或发热者。清肝解毒。

    肿痛者。解毒为主。

    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也。宜分利清肝。

    不作脓或不溃者。气血虚也。宜补之。

    悬痈,谓生于玉茎之后,谷道之前,属足三阴亏损之 证。轻则为漏,沥尽气血而亡,重则内溃而即陨。若初 起湿热壅滞,未成脓而作痛,或小便涩滞,用龙胆泻 肝汤;肿焮痛甚,仙方活命饮,并以制甘草佐之。如此 虽患亦轻,虽溃亦浅。若不能成脓,或脓成不溃者,八 珍散补之。若脓已成者,急针之,欲其生肌收敛。肾虚 “者,六味地黄丸。血虚者,四物加参术。气虚者,四君加 芎归。脾虚者,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者,八珍汤并十 全大补汤。”若用寒凉消毒,则误矣。

    悬痈,原系肝肾二经阴虚,惟一于补。初起不治,或脓 成而又克伐,不死何待﹗?常治初起肿痛,或小便赤涩, 先以制甘草一二剂,及隔蒜灸,更饮龙胆泻肝汤。若 发热肿痛者,以小柴胡加车前、黄蘗、芎、归,脓已成即 针之。已溃用八珍汤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黄蘗、知 母。小便涩而脉有力者,仍用龙胆泻肝汤加制甘草。 小便涩而脉无力者,用清心莲子饮加制甘草。脓清 不敛者,用大补剂,间以豆豉饼。或久而不敛者,亦用 附子饼灸并效。

    水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乃肛门前阴囊后生核 子,如橄榄样,或如梅李状。初不作痛,至旬日渐热。不 早治,疮溃脓血日出数碗,至有肠腐而大便从疮口 出者,其苦不可言,近亦数月,远至一二年亦愈。须是 作核未痛以前,以甘草膏治之,不过一二服,便自消。 此病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数十日后,始觉赤肿 如桃李。即破。若破则难治。服此药虽不能急消。过二 十馀日必消尽矣。投两服亦无害。

    大抵此证属阴虚,故不足之人多患之。寒凉之剂不 可过用,恐伤胃气。惟制甘草一药,不损气血,不动脏 腑,其功甚捷。

    便毒

    内蕴热毒,外挟寒邪者,解散之。

    劳役而患者,补之。

    不遂交感。或强固精气。致败精而结者。解之。

    湿热而致者,清肝导湿。

    便痈,属厥阴肝经,内热外寒,或劳倦过度,或房欲不 节,或欲心不遂,或强固其精,或肝经湿热而致。治法 “内热外寒者,双解散;劳倦过度者,补中益气汤;房欲 不节者,六味丸料。欲心不遂者,先用五苓散加大黄, 疏其精滞,后用地黄丸以补其肝肾,强固其精。或湿 热壅滞者,宜龙胆泻肝汤疏肝导滞。”夫便痈血疝也, “属厥阴肝经之络脉,冲任督脉之隧道。妇人患此,多 在两拗肿痛,或腹中结块,小便涩滞。”苟治者得法,患 者又能调摄,何难敛之有?若概用大黄等剂,以求其 内消,或令脓从便下,损其气血,及不慎起居饮食者, 皆为不治。

    大抵便痈者,血疝也,俗呼为“便毒”,言不便处患之故 也。乃足厥阴肝经络及冲、任、督脉,亦属肝之旁络也, 是气血流通之道路。今壅而肿痛,此则热毒所致,宜 先疏导其滞,更用托里之剂,此临证制宜也。

    囊痈

    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

    肿硬发热者,清肝降火。

    脓成胀痛者。急针之。更饮清毒之剂。

    已溃者滋阴托里。

    脓清不敛者。大补气血。

    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若小便涩滞者,先 分利以泄其毒,继补阴以令其自消。若湿热退而仍 肿痛,宜补阴托里以速其脓。脓焮而便秘者,热毒壅 闭也,先用托里消毒散,后用针以泄之,脓去即解。若 脓去而肿痛不减者,热毒未解也,用清肝养荣汤。口 干而小便数者,肾经虚热也,六味丸。内热晡热者,肝 “经血虚也,四物加参、术。体倦食少者,脾气虚热也,补 中益气汤。脓水清稀者,气血俱虚也,十全大补汤。”此 证虽大溃,而睾丸悬露,治得其法,旬日肉渐生而愈。 若专攻其疮,阴道益虚,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 少壮者多成痼疾,老弱者多致不起。亦有患痔漏久, 而患及于囊者,当兼治其痔,切忌寒药克伐,亏损胃 气。

    下疳

    肿痛或发热者,肝经湿热也。清肝除湿。

    肿痛发寒者。邪气传表也。发散之。

    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壅滞也,疏肝导湿。 下疳疮,属肝经湿热下注,或阴虚火燥。治法:肿痛发 热者,血虚而有热也,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肿痛寒热者,肝经湿热也,小柴胡汤加龙胆草、黄连。肿痛便涩 者,湿热壅滞也,龙胆泻肝汤。肿痛腐溃者,气血虚而 有火也,八物汤加山栀、柴胡。日晡热甚者,阴血虚而 有热“也,小柴胡汤加参、术、芎、归。日晡倦怠者,阳气虚 而下陷也,补中益气汤。其经久不愈而发寒热者,肾 水不能生肝木也,用六味丸。若筋缩纵,或为痒痛,或 出白津,此筋疝也,用龙胆泻肝汤。气虚者,补中益气 加炒山栀、炒龙胆。阴虚火燥者,用六味丸。茎中痒出 白津,用补中益气汤,与清心莲子饮间服。”盖此证肝 经阴虚为本。肿痛寒热等证为标。须用六味丸以生 肝血。凡脾土虚不能生金水。而见一切肝证者。当佐 以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以滋化源。

    《李中梓医宗必读》

    《疝论》

    愚按:《内经》所谓任脉为病,内结七疝,合言疝证之原 也。所谓冲疝、狐疝、㿗疝、厥疝、瘕疝、㿉疝、㿉、癃疝,分言 七疝之状也。巢氏不能详考《内经》原具七疝,乃强分 厥症、寒气、盘附狼,自附于《内经》之七疝,不亦妄乎?宜 张子和非之曰:此俗工所立谬名似矣。及其立论,但 辨阴器与小肠、膀胱肾了不相干,专属肝经受病,竟 不知任脉为七疝之原,亦不知经文自有七疝散见 于各论之中,又添寒、水、筋、血、气、狐、㿗之七种,此其疵 谬与巢氏未有以异也。若言疝为筋病,皆挟肝邪则 可,若言止在厥阴一经,不亦与《内经》相戾耶?且执病 在下者,引而竭之,不问虚实,概与攻下,其祸有不可 胜言者,岂待下后始补而可回其生乎?学者但当以 《内经》为正,不当惑于多岐。丹溪以为疝证皆始于湿 热,盖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 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火郁之久,湿气便盛,浊液 凝聚,井入血隧,流于厥阴,肝性急速,为寒所束,宜其 痛甚。此亦补前人未备之一端,不可守为揆度也。故 夫治法,寒则多痛,热“则多纵,湿则肿坠,虚者亦肿坠。 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盖睾丸有两,左丸属 水,水生肝木,木生心火,三部皆司血,统纳左之血者, 肝也;右丸属火,火生脾土,土生肺金,三部皆司气,统 纳右之气者,肺也。是故诸寒收引,则血泣而归肝,下 注于左丸;诸气膹郁,则湿聚而归肺,下注于右丸。且 睾丸”所络之筋。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 络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肿少。患右丸者。痛少肿多。此 确然者耳。

    《巢氏》七疝证:“厥疝者,厥逆心痛,吐食。症疝者,气乍满, 心下痛,气积如臂。寒疝者,寒饮食,胁腹尽痛。气疝者, 乍满乍减而痛。盘疝者,脐旁作痛。附疝者,脐下有积 气。狼疝者,小腹与阴相引痛,大便难。”

    《小肠气》乃小肠之病。小腹引睾丸,必连腰脊而痛。小 肠虚则风冷乘间而入。邪气既入,则厥而上冲肝肺, 控引睾丸。上而不下。

    “膀胱气”,乃“小腹肿痛,不得小便”是也。

    治法

    狐疝者,卧则入腹,立则出腹是也。仲景治狐疝时上 时下者,蜘蛛散。或用牡蛎六两,盐泥固济,炭三斤,煅 至火尽,取二两,干姜一两,焙为细末,二味和匀,水调 得所,涂痛处,小便大利即愈。

    㿗疝者,阴囊肿大如升如斗,甚而如栲栳大者。三层 茴香丸、荔核散、宣胞丸、地黄膏子丸。木肾不痛:南星 半夏黄蘗苍术枳实山楂白芷神麹滑石茱萸昆布 酒糊丸,空心盐汤下。雄楮叶不结子者,晒干为末,酒 糊丸,盐汤下。又用马鞭草捣涂效。

    厥疝者,脾受肝邪,气逆有积,肝邪甚者,当归四逆汤、 川苦栋散、木香栋子散。

    瘕疝者,脾传肾,少腹热痛,出白,即巢氏之症疝,子和 之筋疝也。丹溪所谓内郁湿热者,与此疝相似。乌头 栀子汤,或加橘核、桃仁、吴茱萸。《丹溪》云:阳明受湿热, 传入太阳,发热恶寒,小腹闭痛。栀子、桃仁、枳实、山楂 等分同煎,加生姜汁。

    㿉疝乃足阳明筋病,内有脓血,即巢氏之附疝,子和 之血疝也。宜用桃仁延胡索甘草茯苓白术枳实山 楂橘核荔枝核 㿉癃疝者,内有脓血,小便不通,加味通心散,或五苓 散加桃仁、山楂。 气上冲心,二便不通,巢氏狼疝略似,宜用木香散。

    《龚信古今医鉴》

    疝病治法

    寒疝宜以温剂下之,禹功散、加味五苓散下青木香 丸,或五积蟠葱之类。水疝,宜禹功散、三花神祐丸、导 水丸,逐水之剂下之。筋疝,以降心火之剂下之,泻心 汤主之。血疝,宜玉烛散、和血之剂下之。气疝,宜散气 药下之,荡疝丸,或蟠葱散主之。狐疝,宜以逐气流经 之剂下之。㿉疝,宜去湿之剂下之,三花神祐丸之类。 元神虚弱,受寒作小肠疝气滚痛,以蟠葱散加故纸、 小茴、川楝子、木香之类。体壮实,小肠气痛,或小便不通,以八正散加破故纸、小茴香、川楝子。

    《徐春甫古今医统》

    阴肿

    夫阴肿者,皆由膀胱蕴热,风湿相乘,或湿热流注,或 疝气攻作,或暴风客热,及小儿啼叫,怒气结聚,或虫 蚁吹毒所致。详其所因,施以方治。

    疝,脉紧急洪数,则为热痛。经言:脾传之肾,病名曰疝 瘕,少腹烦冤而痛出白,名曰蛊。注:言少腹痛,溲出白 液也。一作客热内结,销铄脂肉,如蛊之食,故名曰蛊。 然经复言热为疝瘕,则不止为寒,当以脉证辨之。 《辨疑录》云:“每见男子小肠疝气,痛不可忍,阴囊肿大, 或偏坠一边,发作之时,小肠扪之,声如青蛙状,如桃 李”木瓜,冲上则面黑,坠下则仆地,病者不胜痛苦,诸 医治疗,莫测其机。有云:疝本肝经,与肾经绝无相干, 恐为未备之说。原夫疝气肝经属本,心肾属标。疝者 多湿热怒气伤肝,房劳过度,心肾包络,郁结小肠,皮 里膜外,气聚无出,以致如斯。或曰:以心肾为标,今以 房劳过伤,是独言其肾也。譬如小儿偏“坠无房劳,斯 疾何由而作也?”曰:“小儿因禀父母湿热,气郁小肠,而 成偏坠,皆不作疼痛。至于中年房劳过度,戕其真气, 包络气虚,肾邪冲上,往来疼痛,故发作无度。今世俗 作寒气,或作郁结而治,每用香燥,及用大黄、牵牛、巴 霜利其大便,元气转伤,而病愈甚。予考小肠多气少 血之经,心气郁结,则腑受邪,肝气一盛,则子亦盛矣。 故二气攻入小肠、膀胱而痛,病者但以手扪之可忍, 殊不知皮膜渐宽,其气愈炽,服药不能避忌,年远根 深,故难治救。每用五苓散内加行气之药,获效者多, 利小便以出邪者鲜矣。”按药性,猪苓、泽泻分理阴阳, 以和心与小肠之气;白术调脾,并利脐腰间湿及死 血;茯苓淡利膀胱之水,桂能伐肝邪,茴香善治小肠 之气。金铃子、橘核去膀胱之气。槟榔下气。少加木通, 以为导引小肠之邪出也。屡用屡验。

    木肾

    《木肾》是湿热顽痹,结硬,如痰核之类,反不痛是也。治 宜温散疏利以逐之。

    《王肯堂证治准绳》

    《疝论》

    或问疝病,古方有以为小肠气者,有以为膀胱气者, 唯子和、丹溪专主肝经而言,其说不同,何以辨之?曰: 小肠气,小肠之病;膀胱气,膀胱之病,疝气,肝经之病, 三者自是不一,昔人以小肠膀胱气为疝者,误也。殊 不知足厥阴之经,环阴器,抵少腹,人之病此者,其发 睾丸胀痛,连及少腹,则疝气之系于肝经可知矣。小 肠气,俗谓之“横弦竖弦”,绕脐走注少腹攻刺,而膀胱 气,则在毛际之上,小腹之分作痛,与疝气之有形如 瓜,有声如蛙,或上于腹,或下于囊者不同也。但小肠 膀胱,因经络并于厥阴之经,所以受病,连及于肝,则 亦下控引睾丸为痛。然止是二经之病,不可以为疝 也。

    赵以德曰:“此条本为睾丸之证立名。然《内经》以疝者 痛也,有腹中脏腑之痛,一以疝而名者,故通叙于此。 其腹中五脏之疝,得以就此而考焉。有睾丸之痛,《内 经》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 为病,逆气里急。然称任脉,有七疝之名,而无七疝之 状。及按诸篇以双字命其名曰㿗疝者,以三阳为病”, 发寒热痿厥,其传为㿗疝。及阳明司天,阳明之胜,肝 是动病,足阳明筋病,皆为㿉疝。谓厥疝者,面黄,脉之 至,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谓疝瘕, 以脾邪传之肾,病名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 曰蛊。谓冲疝者,以冲任督生病,上冲心,痛,不得前后。 谓卒疝者,邪客厥阴之络,则卒疝暴痛,与厥阴之别。 蠡沟气逆,亦睾丸卒痛,谓㿉癃疝者,厥阴之阴盛,而 脉胀不通,谓狐疝者,肝所生病也,殆非及此。双字之 名者,由任脉行诸经之会,而有七疝者欤?此外独称 一字疝者,则有太阴在泉,主胜则寒气逆满,甚则为 疝;有太阳在泉,少腹控睾,上引心痛;有少腹痛,不得 大小便,名曰疝,得之寒。有足太阴经病,阴器纽痛,上 引脐。有心疝。脉急,小肠为之使,少腹当有形。有肾脉 大急滑,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 疝。三阴急为疝。《灵枢》有谓心脉微滑为心疝。肝脉滑 甚为㿉疝。脾脉微大为疝气,腹中裹大脓血,在肠胃 之外滑甚为㿉癃疝。肾脉滑甚为癃㿉。诸脉之滑者, 为阳气甚盛,微有热。夫如是者,名为七疝,中分邪气 之寒热者也。《内经》又云:“厥阴滑则病狐疝风,少阴脉 滑,病肺风疝,太阴脉滑,病脾风疝,阳明脉滑,病心风 疝,太阳脉滑,病肾风疝,少阳脉滑,病肝风疝。”所言风 者,非外入之风,由肝木阳脏自动之风也。故经云:“脉 滑曰风。”然连以疝称者,盖肾肝同居下焦,而足厥阴 佐任脉之生化,因肝肾之气并逆,所以任之阴气为 疝,肝之阳气为风,所以风疝连称也。李东垣谓脉滑 者,为丙丁火热并于下,不胜壬癸,从寒水之化,故生 㿗疝,亦用热治,《内经》亦不专主尺部而言也。岂不为外寒郁内热之故,乃曰热火从寒化,恐理未当。而经 更有茎垂者,身中之机,阴阳之候,津液之道也。或饮 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下流于睾,血道不通,日 久不休,俛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荣然有水,不上不 下,若此者,亦㿉疝之一也。张仲景言疝皆由寒邪得 之,亦同《内经》之云:“脉紧者,当温散之。”或曰:《内经》言疝, 似若各从诸经脉所生,今子何为尽属于任脉乎?曰: 任脉是疝“病之本源,各经是疝病之支流。何以言之? 盖肾脏以四方分部者言,则属五行之寒水;以居在 下位者言,则属地道之阴。阴形偶,故肾有两,其形两, 则地道之刚柔立焉。包居两形之间,出纳肾脏之精 血,以行坤土之化,生成百骸万象,及夫生长壮老已 之天癸,与作强伎巧之用,悉在于斯。然而坤土”居尊, 不自司其职。司其职者,乃冲任二脉起于胞中者,行 其化也。是故五脏六腑之经,皆受气于六脉,因以“海” 名之,所以二脉贵乎流通而恶闭塞,流通则天之阳 气下降,与之从事,故施化之道行;闭塞则天之阳绝, 故地之阴亦结,而百病作矣,故疝是二者所致也。任 脉之病者,若刚柔自相胜负,与内外邪之感伤,皆得 使其阴阳不和。阴偏胜则寒气冲击,阳偏胜则热气 内入,阴反之外,悉致任脉为疝。纵其邪不自任脉而 起,初由各经所受而得者,亦必与任脉相犯故也。所 犯者何?或所胜之经脉相传,或受不以次所乘,或任 脉过处与受邪之经相会;或六经受气之际,挟邪犯 其海,则皆足以感动任脉。内含结固不化之阴,上击 脏腑,则为腹中之疝;下入厥阴,会于阴器,则为睾丸 之疝。盖疝自立名,独为任脉所职,在地之阴,特然起 击者而命之也。若诸经受邪,不与任脉相干,则不名 为疝矣。不然,何《内经举痛篇》《灵枢百病始生篇》,专为 发明经脉,腹中诸痛者,乃无一字名其疝也?此可见 任脉者,是疝病之本源。诸经所云疝者,是其支流馀 裔耳。若夫巢氏所叙七疝曰:“厥症寒气盘附狼”,及言 诸疝之候,止以阴气积于内,为寒气所加,使荣卫不 调,血气虚弱,故风冷入于腹内而成疝也。小儿㿉者, 阴核肿大,由啼哭躽气不止,动于阴气,结聚不散所 致者也。观于五疝,皆是痛在心腹之疝,独举㿉疝属 小儿病。后人述其说,更举《内经》谓:“脾风传之于肾,名 曰蛊疝。瘕,少腹烦冤而痛,一名曰蛊者,谓之蛊病。”又 立阴疝条,即㿗疝也。将以足七疝之数。此言五条,为 心腹痛者之治疗。则曰:若因七情所伤者,当调气安 其五脏。外邪所干者,当温散之,治之不当。内外之气 交入于肾者为肾气,入于膀胱者为膀胱气;入于小 肠者为小肠气。肾与膀胱,一脏一腑,其气通于外肾, 小肠系于睾丸,系会故也。又谓阴疝,一名㿗疝,其种 有四:肠气、卵、水也。至张戴人非之曰:“此俗工所立谬 名也。”盖环阴器,上抵少腹,乃属足厥阴肝经之部分, 是受疝之处也。或在泉,寒胜,水汽挛缩,郁于此经;或 司天,燥胜木气,抑郁于此经;或忿怒悲哀,忧抑顿挫, 结于此经;或药淋外固,闭尾缩精壅于此经,了不相 干,膀胱、肾小肠之事,乃厥阴肝经之职也。凡疝者,非 肝木受邪,则肝木自甚也。由是于阴疝中,亦立七疝 之名,曰:寒、水、筋、血、气、狐、㿗也。夫既曰用《内经》《灵枢》《明 堂》之论,要穷疝病之源,而不及于任脉生病之源,何 也?盖因力辨阴器与小肠肾膀胱了不相干,是属足 厥阴部分受病之原,立说所以不及于任脉,然已三 见于论中矣。其间引治疝之穴,多与任脉所会,一也。 又称“冲、任、督与厥阴,会于曲骨,环阴器”,二也。复言“凡 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血涸不月,月罢腰膝上热, 嗌干,少腹有块,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 之瘕,即任脉内结之病,尤明三也。凡戴人辨论之词, 强直专主其一,则不复顾其二,在㿗疝中有无六经 外证之可辨,若果有膀胱小肠之证者,又安得不从 之?如《灵枢》谓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丸而痛之 类,论治法亦然。因病在下,必先下之,更不问虚弱之 人,于首尾不可下者,下之有不旋踵之祸,岂待下后 始补,而可回其生乎?然而戴人之书,其词直,其义明, 读之使人豁然以去胸中之茅塞,诚是诸医书之冠, 及乎详究之,则少温润反复之意。且夫阴阳变化,生 病于无穷,治法亦无穷,非一人所能究,学者当因其 已明,益其未至,然后得为善用其书者。丹溪先生尝 论“睾丸连小腹急痛者,或有形,或无形,或有声,或无 声,人皆以为经络得寒,收引不行而作痛,不知此病 始于湿热郁遏,至久又感外寒,湿热被郁而作痛也。 其初致湿热之故,盖大劳则火起于心,醉饱则火起 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火郁之久, 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隧,流于厥阴。肝属木,性 急速,火性又暴烈,为寒所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此论 亦就厥阴受病处,发明戴人之未至者也,诚有功于 后学。盖㿗疝不离此三者之邪,热则纵,寒则痛,湿则 肿,须分三者多少而治之。两丸俱病固然也,设有偏 于一者,予又不能无其说焉。肾有两,分左右。其左肾属水,水生肝木,“木生心火,三部皆司血,统纳左之血 者,肝木之职也。其右属火,火生脾土,土生肺金,三部 皆司气,统纳右之气者,肺金之职也。是故诸寒收引 则血泣,所以寒血从而归肝,下注于左丸;诸气膹郁 则湿聚,所以湿气从而归肺,下注于右丸。”且夫睾丸 所络之筋,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络也。 往往见人偏患于左丸者。则痛多肿少。偏于右丸者。 则痛少肿多。此便可验也。

    悬痈

    悬痈生于篡间,谓前阴之后,后阴之前,屏翳处也,即 会阴穴,属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痈生其间,人 起立则若悬然,故名悬痈。

    便毒

    《鬼遗》云:“腿䏶两旁处起为便毒,胯下两臀尖下谷道 前,水道后成悬痈,皆是虚极。若近谷道左右,亦名痔 痈,宜急补脾脏,及发处贴药,即用发穴散,破后用抽 脓膏,脓尽用合疮口散。”慎勿过冬,即成冷漏,难治。 便毒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初发寒热交作,腿 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智, 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经隧,乃 结为便毒矣。盖合缝之间,精气所出之道路也。或触 景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 忘情息念,故精与血滞而成肿结也。初起切不可用 寒凉之药,恐气血愈滞,不得宣通,反成大患。惟当开 郁散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

    前论,为思想无穷,所愿不遂者设,而意犹未完,果如 此论,当僧尼、孀妇、宫人、旷夫,多有此患。然予目击商 贾中野,合不洁淫妓,便构此疾。或疳疮,或杨梅者,亦 由欲火淫炽,一旦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肤腠开通, 是以受毒。初发之时,慎不宜以败毒之药泻之。何也? 毒邪非虚不入,若复虚胃气,则毒邪下陷,治之非弥 年累月不愈也。捷法只宜发汗,其次利小便,肤腠所 感之邪易散也。阴茎腿缝皆肝经络,肝肾主下焦,又 肝主小便,使毒邪从小便中出,所治皆顺也。故治之 不旬日便可奏功。若曾已发汗,利小便,体厚邪固而 不得宣通者,乃以破毒活血调气之剂攻之,俟毒气 宣通,随以补剂托之,亦不失先后著也。

    阴疮

    阴器,属足厥阴肝经任脉之会。《素问》云:“厥阴之脉络 阴器,系于肝。”《灵枢》曰:“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 肝者,筋之会也”,又属督脉。《素问》曰:“督脉者,其络循阴 器,合篡间”是也。至于足太阳外合清水,内属膀胱,而 通水道。手太阳外合淮水,内属小肠,而水道出焉,则 又属手足太阳也。肾主水,则又属足少阴也。饮入于 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 道,下输膀胱,则又属手太阴也。《素问》又谓:“前阴者,宗 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则又属脾与胃矣。痈疮 生其间,须细心求而责之,不可专主一厥阴肝经,而 惟清肝导湿之为事,斯无误矣。

    隐处瘙痒成疮。挟有耳鸣目痒。鼻赤齿浮。指缝白等 证。为肾脏风疮。生于阴头为阴头痈。生于窍口为下 疳疮。今但生于阴茎者。皆为下疳。姑从之。

    毛际疡

    或问:“小腹至阴之下,玉茎之根,痒极,沸汤沃之,稍止 而复作,有三四窍,黄水淋漓,何如?”曰:“此广疮结毒也。” 询之幼时曾生恶疮,旬日后大痛肿甚,饮食少进,作 结毒治之。

    《吴崑医方考》

    《七疝方论》

    疝,隐疾也。证有七,皆有虚实。今考《七方志》七疝耳。若 虚实之辨,则在夫人之变通也。

    “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屈而不伸,尺内脉沉迟者,吴茱 萸加附子汤主之。”夫七疝,寒、水、筋、血、气、狐㿗也。寒疝 之由,是寒客下体,如坐于卑冷,涉于寒渊所致。寒气 自外入内,束其少火,郁其肝气,故令腰痛。痛而牵引 睾丸者,肝之经络,环阴器也。寒主收引,故屈而不伸。 尺内主腰以下脉沉迟,阴脉也,寒亦明矣。故用吴茱 萸附子之辛热。以温其寒。生姜、大枣之辛温。以和其 气。邪伤之后。其正必虚。人参之补。以去其虚。

    水疝者,肾囊肿大,阴汗不绝,升阳除湿汤主之。子和 云:“水疝者,得之饮水醉酒,劳于使内。”其言当矣。盖饮 水醉酒则湿气胜,劳于使内则肾气虚,肾气虚则湿 胜而流坎也,故令肾囊肿大如水晶,阴汗下溉如罅 漏。《内经》曰:“下者举之。”又曰:“风能胜湿。”是方也,柴胡、羌 活、苍术、防风、升麻、藁本、蔓荆、独活,皆味辛而气清。风 药也,升药也,故可以胜湿升阳。而黄芪之甘,可使托 其陷下之气;甘草之温,可使培其防水之土;当归之 润,可使调荣血于风药之队也。胃苓汤亦可酌用。 外肾因扑损而伤,睾丸偏大,有时疼痛者,此中有死 血,名曰血疝,宜按摩法,详“《导引》中。”

    筋疝者,甘草梢黑豆汤主之。夫筋疝者,茎筋挈痛,挺胀不堪也。子和云:“此以邪术得之。”邪术者,房术、春方 之类也。治宜解毒缓急,故用甘草梢、黑豆以主之。 气疝者,拂郁则睾丸肿大,悲哀则不药而消,虎潜丸 主之。盖邪之所凑,常乘其虚,拂郁而睾丸肿大者,肝 气乘肾之虚也;悲哀不药而消者,气有所泄也。夫肝 肾之病同一治,故知蘗、熟地、芍药、牛膝、当归、琐阳味 厚之品,补肾补肝。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虎得天地 之阴气最雄。以血气中之阴类以补阴,欲其同气相 求耳。陈皮者,取其能推陈腐之气;羊肉者,取其能补 五脏之阳也。或问何以不用橘核、枳实、细莘、川楝子、 青皮之辈?余曰:此皆破气药也,昔医固多用之,然而 治标云尔,况蹈重虚之戒乎?气实者用之可也。 狐疝者,昼则气出而肾囊肿大,令人不堪;夜则气入 而肿胀皆消,略无疾苦,补中益气加黄蘗知母汤主 之,病愈而止。夫狐之为物也,昼则出穴而溺,夜则入 穴而不溺,以斯证肖之,故曰狐疝。夫昼,阳也,夜阴也, 昼病而夜否者,气病而血不病也,故用人参、黄芪、白 术、甘草以益气。方内有升麻、柴胡,则能举其陷下之 阳;方内有黄蘗、知母,则能益夫不足之坎。当归味辛, 可以活其壅滞之血;陈皮气芳,可以利其陈腐之气。 或问何以不主辛香流气之剂?余曰:本以气不足而 致疾,复以流气之剂主之,非惟无益,而又害之矣。 㿗疝者,顽疝也,睾丸虽大,而无疾苦也。此以父子相 传,得于有生之初已然非若有生之后三因所致之 疾也,故不必主治。或有先是㿗疝,后来疼痛疾苦者, 此兼前件六证也,宜于前方消息之。

    《陈实功外科正宗》

    肾囊风

    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者 疙瘩顽痳,破流脂水。宜蛇床子汤熏洗,二次即愈。

    阴虱

    阴虱,又名八脚虫也,乃肝肾二经浊气而成,生此不 吉。宜银杏无忧散,津调擦之。内服六味地黄丸,每斤 加蜜炒黄蘗一两、芦荟五钱,以清化源,愈后不发。

    下疳

    “下疳者,邪淫欲火,郁滞而成,其来有三:一由男子欲 念萌动,阳物兴举,淫火猖狂,而未经发泄者,以致败 精浊血,流滞中途,结而为肿者一也。二由妇人阴器 瘀精,浊气未净,接与交媾,以致淫精传袭而成者二 也。三由房术热药,涂抺玉茎,洗搽阴器,兴助阳火,煽 动阴精,侥幸不衰,久顿不泄,多致火郁未发而成者” 三也。男子萌念火郁之证,初起先必涩淋,小便溺痛, 次流黄浊败精,阳物渐损,甚则肿痛腐烂,法当疏利 肝肾邪火,如八正散、清肝导滞汤之类是也。妇人阴 器不洁,初起皮肤肿光亮,甚则如水晶皮破流水肿 痛日生,痒痳时发,治当解毒消风,如龙胆泻肝汤兼 平胃散合而用之。男妇房术所伤,蕴毒所致。初起阳 物痒痛坚硬,紫色疙瘩,渐生腐烂,渐作血水淋漓,不 时兴举。治当泻火解毒,如黄连解毒汤、芦荟丸之类 是也。外以银粉散、珍珠散、人中白散选用。又有先发 时疮误,用熏条擦药,结毒于此者,详结毒门。

    看法

    初起,不红不肿,睡不举阳,玉茎微损,小水自利者轻。 已成,微热微肿,皮色光亮,小便赤色,更兼白浊者平0。 已损,肉色红活,焮热坚肿,小便不疼,大便不秘者易。 初起,小便淋漓,伤损阳物,坚硬作疼,腐烂渐开者险。 已成,腐溃内攻,伤损玉茎,色紫无脓,疼如针刺者重。

    治法

    初起肿痛发热,小水涩滞,肝经湿热也,宜“泻肝渗湿。” 肿痛坚硬,焮发寒热,口燥咽干,大便秘者,通利二便。 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盗汗,时或尿血,清心滋肾。 茎窍作痒,时出白浊,发热口干,津液少者,益肾清心。 溃后肿痛,小便赤涩,日则安静,夜则痛甚,滋阴泻火。 溃烂不已,肿硬又作,疼痛日深,秽气不回,清肝解毒。

    鱼口便毒

    夫鱼便者,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总皆精血交错,生于 两胯合缝之间,结肿是也。近之于小腹之下,阴毛之 间结肿,名曰“横痃”,又名“外疝”是也。得之入房忍精,强 固不泄,或欲念已萌,停而不遂,以致精血走动,凝滞 结而为肿。治当散滞行瘀,通利大小二便,九龙丹、山 甲内消散是也。七日已后服之,根本坚固。恐其作脓, 宜用火针法刺之亦妙。已出脓者。十全大补汤服之。 庶易收敛。迟则恐生别证。难愈。

    看法

    初起,结肿不红,微热,行走稍便,无寒热交作者为轻。 已成,红赤肿痛,发热焮疼,举动艰辛,至夜尤甚者易。 已溃,脓稠,肉色红活,肿消痛止,新肉易生,作痒者顺。 初起,结肿坚硬如石,硬强刺疼,起坐不便,寒热者重。 已溃,肉烂肿痛不减,脓水清稀,孔深口大,不敛者险。

    治法

    初起漫漫结肿疼痛,两胯牵强,身发寒热,宜散表邪已成坚硬发热疼痛,内热口干,大小便秘,宜通利之。 发散疏利之后,肿痛仍作,欲其作脓,宜用托里消毒。 焮肿发热,疼痛日久,急胀苦甚,内脓已成,宜急开之。 已溃之后,脓水不干,新肉生迟不敛,健脾胃,补气血。

    囊痈

    夫囊痈者,乃阴虚湿热流注于囊,结而为肿,至溃后 睾丸悬挂者,犹不伤人,以其毒从外发,治当补阴,清 利湿热,取效者十有八九。近时人误用疝家热药,多 致热甚为脓,后难收敛。初宜龙胆泻肝汤,稍久滋阴 内托散,外敷如意金黄散,俱可内消。又一种水疝,皮 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空囊聚水。宜用针从便 处引去水汽则安。如肿痛日久,内脓已成,胀痛者可 速针之,内服“十全大补汤”加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治 之,间以六味地黄丸服之亦愈。

    看法

    初起,不红微肿,肾子引痛,不作寒热,起坐自便者轻。 已成,红肿发热,形色光亮,疼痛有时,饮食有味者顺。 已溃,脓稠,肿消痛止,新肉渐生,不痛作痒,收敛者吉。 溃后,腐烂,囊皮脱落,甚者睾丸突出,能食不疼者可。 初起,坚硬紫色,日夜痛甚,小水不利,大便泻泄者重。 已成,坚而不溃,头腐无脓,疼痛无时,常流血水者重。 溃后脓口开张。肿痛不减。身发寒热。睡卧不宁者险。

    治法

    初起寒热交作,肾子肿痛,疼连小腹者,宜发散。寒邪 已成,红肿发热,口干焮痛,小水不利,大便秘者利之。 已溃疼痛不减,脓水清稀,朝寒暮热者,宜滋阴内托。 溃后不能收敛,日晡发热,饮食减少者,宜养血健脾。 溃后睾丸悬挂,不能收敛者,当外用生肌,内加补托。

    悬痈

    夫悬痈者,乃三阴亏损,湿热结聚而成。此穴在于谷 道之前,阴器之后,又谓海底穴也。初生状如莲子,少 痒多痛,日久渐如桃李,赤肿焮痛,欲溃为脓。破后轻 则成漏,重则沥尽气血,变为痨瘵,不起者多矣。初起 时元气壮实,宜用九龙丹泻去病根;稍虚者内消沃 雪汤利去湿热。亦有可消者,十中三、四。如十馀日后, 肿势已成,不得内消,宜托里消毒散加山甲、皂角刺, 服之自破。如肿高光亮,脓熟不破头者,用针急破之, 秽脓一出,其患易安。如脓出之后,朝服六味地黄丸, 午服十全大补汤加丹皮、泽泻,温补滋阴。如厚味膏 粱,气体壮实者,初服龙胆泻肝汤,溃后滋阴八物汤, 以清蕴热。体瘦房劳,气血虚弱者,初服八珍汤加泽 泻、制甘草;溃后,十全大补汤加丹皮、熟附子。脾弱者, 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日久成漏者,国老膏化汤,吞 服蜡矾丸,首尾误服寒凉,损胃伤脾,冰凝气血,以致 患孔渐开,秽脓不止者,定变成虚羸痨瘵,终为难愈。

    看法

    初起,如松子,渐大若梅李,红赤肿痛,光亮发热者轻。 已成,高肿作痛,根脚不散,皮薄易破,脓成胀痛者易。 已溃,脓稠而黄,气味不臭,焮肿易消,痛止作痒者顺。 初起,色紫坚硬,根脚漫肿,痛连臀膝,二便不利者重。 已成,肿如黄瓜,紫斑腐烂,秽水无脓,痛甚气息者难。 已溃,秽脓不绝,疮口开张,肉不红活,虚热食少者逆。

    治法

    初起寒热如疟,喜覆衣被,口干好饮热汤,宜发散。已 成焮热作痛,内热口干喜冷,大便秘涩者,微利之。日 久内脓已成,不破头而胀痛者,急针之,法当补托。溃 后脓水清稀,虚热不退,肿痛不消者,宜滋阴健脾。疮 口不敛,饮食减少,馀肿不消,新肉不生,峻补脾胃。

    《医门法律》
    臣喻昌著

    凡治水肿病,遇少腹素有积块疝瘕,误行发表攻里, 致其人浊气上冲胸胃,大呕大逆,痛引阴筋,卒死无 救者,医杀之也。

    发明。《金匮》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 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 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用大乌头煎。繇《内经》 心疝之名推之,凡腹中结痛之处,皆可言疝,不独睾 丸间为疝矣。然寒疝绕脐痛,其脉阳弦阴紧。阳弦故 卫气不行而恶寒,阴紧故胃中寒盛,不杀谷邪,即胃 “中之阴邪,正即胃中之阳气也。论胃中水谷之精气, 与水谷之悍气,皆正气也。今寒入荣中,与卫相搏,则 荣即为邪,卫即为正矣。绕脐腹痛,自汗出,手足厥冷, 阳微阴盛,其候危矣。故用乌头之温,合蜜之甘,入胃 以建其中而缓其势,俾卫中阳旺,荣中之邪自不能 留,亦不使虚寒自下而上之微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