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十一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十一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九十一

      四肢门三

      龚信古今医鉴脚气 脉法 臁疮

      李中梓医宗必读脚气类伤寒

      陶华六书手足寒热辨 自汗 拘急

      王纶明医杂着腿中热痛 足软

      薛己医案脱疽 鹤膝风 臁疮 足跟疮 脚发

      王肯堂证治准绳脚气 四肢拘急 寸疔 虎口疔 蛇头疔 臂痈

      臑痈 手心毒 虎口疽 鸦叉 腕痈 手发背 大指疽 天蛇头 敦疽 手指节发

       代指 股阴疽 股阳疽 腿游风 委中毒 鹤膝风 胫阴痈 三里发 接骨发

      青蛇便 瓜藤缠 内踝疽 外踝疽 腓腨发 臁疮 风疽 脱疽 脚气疮 甲疽

      足跗发 足跟疽 琉璃疽 足心痈 肉刺 无名肿毒

      陈实功外科正宗脱疽 看法 治法 痼发 石榴疽 穿踝疽 甲疽

       天蛇毒 合谷疔 臁疮 血风疮 妇人脚丫作痒 手足破裂 蝼蛄串 臭田螺

      牛程 蛀 田螺泡 鹅掌风 拾遗证

    艺术典第二百十一卷

    医部汇考一百九十一

    四肢门三

    《明龚信古今医鉴》

    脚气

    治之之法,用苍术、白术以治其湿,黄芩、黄蘗、知母以 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以调 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 牛膝引诸药下行,及消肿去湿,以为此证之大法矣。 兼用针焫导引其湿热之气外出也。东垣立“当归拈 痛汤”治之,其效捷于影响,学者更宜详究焉。

    《脉法》

    脚气之脉,其状有四:浮弦为风,宜汗;濡弱湿气,宜渗; 迟涩因寒,宜温;洪数为热,宜下。

    微滑者虚。牢坚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 细则因悲。

    臁疮

    夫臁疮者,皆因肾脏虚寒,风邪毒气外攻三里之旁, 灌于阴交之侧,风热毒气流注,两脚生疮肿烂疼痛 臭秽,步履艰难。此疮生于臁骨为重,以其骨上肉少 皮薄,故难愈。至有多年无已,疮口开阔,皮烂肉见,臭 秽可畏。

    治法当先取虫,然后敷贴,仍宜内服蜡矾之类,须翘 足端坐,勿多行履,庶可全愈矣。

    《李中梓医宗必读》

    脚气类伤寒

    “脚气”乃足受寒湿,头痛身热,肢节痛,便闭呕逆,但脚 痛或肿满,或枯细,与伤寒异耳。

    许则仁曰:“此病有数种,有饮气下流,以成脚气。饮气 即水汽之渐。亦有肾气先虚,暑月承热,以冷水洗脚, 湿气不散,亦成脚气。亦有肾气既虚,诸事不节,有因 居卑湿,湿气上冲,亦成脚气。此诸脚气,皆令人脚胫 大,脚趺肿,重闷,甚则上冲心腹,满闷短气,中间有干 湿二脚气。湿者脚肿,干者脚不肿,渐觉枯燥,皮肤甲” 错,须细察之。若先觉胁肋心腹刺痛,胸背满闷,吃食 之后,此状弥加,时时气短,手脚沉重,骨髓疼,多喘气, 每食诸粘腻陈败臭物,即诸状转剧,此即饮气下流 而成脚气。有此候者,自宜依疗饮将成水汽,细莘等 八味汤,葶苈子等十五味丸疗之。若先无前状,但觉 脚肿疼闷沉重,有缓弱,乍冲心腹满闷。小腹下不仁。 有时急痛。宜依吴茱萸等五味汤。桑根白皮等六味 丸。侧子等十味酒。细细服之。

    《陶华六书》

    《手足寒热辨》

    或曰: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凡脾胃有热,手足必热, 脾胃有寒,手足必寒,理之常也。惟伤寒乃有厥深热 亦深,厥微热亦微之论,何邪?曰:胃寒则手足冷,胃热 则手足热,此病之常也。若夫极则变,不可以常道拘 也。盖亢则害,承乃制,火气亢极,反兼水化,故有此象 耳。阴阳反复,病之逆从,未可以常理论也。凡《经》言“厥 逆、厥冷、厥寒、手足寒冷”等语,皆变文耳,不可以论轻 重。若言四肢,则有异也,亦未可纯为寒证。若厥冷直 至臂胫以上,则为真寒无疑矣,急用姜、附等药温之, 少缓则难疗矣。谓其寒上过乎肘,下过乎膝,非内有 真寒达于四肢而何?然更当与脉并所兼之证参之, 庶乎其无误也。凡看伤寒,不可以厥逆便断为寒,必 须以脉兼证参之,方知端的。如手足厥逆,兼之以“腹 痛腹满,泄利清白,小便亦清,口不渴,恶寒战栗,面如 刀刮”,皆寒证也。若腹痛后重,泄利稠粘,小便亦涩,渴 而好饮,皆热证也,宜详审之。

    自汗

    “手足乃诸阳之本,热聚于胃腑,则津液旁达于四肢 也。蕴热,则燥屎谵语,手足汗出者,大承气汤下之。挟水则水谷不分,手足汗出者,理中汤温之。”是有承气、 理中之不同也。

    拘急

    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蜷卧恶风之貌。 四肢诸阳之本,因发汗亡阳,阳虚而有此证。自汗脉 浮,小便数,心烦恶寒,足挛拳急,芍药甘草汤。太阳病, 发汗后,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拘急者,桂枝加附子 汤。吐利后,汗出发热恶寒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 温之也。

    《王纶明医杂着》

    腿中热痛

    问:“两脚自膝以下,或时内热,或骨中觉热,或有一点 酸痛,热者何?”答曰:“此血热也。但是风病,其血必热,惟 其血热,故风寒之气一袭之,则外寒束内热而为痛。 丹溪论痛风,谓血热得寒,污浊凝滞,所以作痛,遇夜 痛甚,行于阴也。遇风雨阴寒痛甚,寒湿甚也。又风病 必血燥,风木生火,故血热而燥。”

    临川陈先生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盖肝藏血而主风,又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若肝火旺,则肝血必虚,故凡风病,多因肝经风火为患,当推五脏相胜相生,以益其血。《经》云:“肾藏精而主骨。”故肾虚者,则骨中热,或涌泉穴,两胫两足内热,多患骨痿,以致不起,属足三阴亏损之虚热耳。滋其化源,庶可保其生也。

    足软

    若足软弱无力者,《补阴丸》加牛膝酒洗二两,虎胫骨 酥炙透一两,防己酒洗木瓜各五钱。

    按:“此证多因足三阴虚亏损,若脾肾不足而无力者,用还少丹。肝肾虚热而足无力者,用六味丸。如不应,急用八味丸。”

    《薛己医按》

    脱疽

    脱疽谓疔生于足指,或足溃而自脱,故名脱疽。亦有 发于手指者,名曰“蛀节疔。”重者腐去本节,轻者筋挛 焮痛者除湿攻毒,更以隔蒜灸至不痛。

    焮痛或不痛者。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药。若色黑急割 去。速服补剂庶可救。黑延上亦不治。

    色赤焮痛者,“托里消毒更兼灸。”

    作渴者滋阴降火。色黑者不治。

    此证因膏粱厚味,酒面炙煿,积毒所致。或不慎房劳, 肾水枯竭,或服丹石补药,致有先渴而后患者,有先 患而后渴者,皆肾水涸不能制火故也。初发而色黑 者不治,赤者水未涸尚可,若失解其毒,以致肉死。色 黑者急斩去之,缓则黑延上足必死。此患不问肿溃, 唯隔蒜灸有效。亦有色赤作痛而自溃者,元气未脱 易治。夫至阴之下,血气难到,毒肉易腐,药力又不易 达。况所用皆攻痛之药,未免先干肠胃,又不能攻敌 其毒,不若隔蒜灸并割去,最为良法。故《孙真人》云:“在 指则截,在肉则割。”即此意也。

    脱疽,因醇酒炙煿,膏粱伤脾,或房劳损肾,故有先渴 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溃者可 治,色黑不溃者不治。色赤作痛者,元气虚而湿毒壅 盛也,先用隔蒜灸、活命饮、托里散,再用十全大补汤、 加减八味丸。色黯不痛者,肾气败而虚火盛也,隔蒜 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则毒气不 致上侵,元气不致亏损,庶可保生。亦有因修手足口 咬等伤而致者。若元气虚弱,或犯房事,外涂寒凉,内 服克伐,损伤脾胃,患处不溃。若黑黯上延,亦多致死。 重者须当以脚刀转解周围,轻拽去之,则筋随骨出, 而毒得泄亦不痛,否则毒筋内断,虽去而仍溃。

    鹤膝风又名鼓槌风

    两,大小腿瘦如芦柴,止有膝盖,大者行履不得,用小 续命汤料内加萆薢、川楝子、独活、干木瓜、㕮咀不用 生姜,用水煎熬于碗底,先用麝香少许,去滓,倾于碗 内服之,服至数十贴后加五积散同煎服,永瘥。 鹤膝风,乃调摄失宜,亏损足三阴经,风邪乘虚而入, 以致肌肉日瘦,内热减食,肢体挛痛,久则膝大而腿 细,如“鹤之膝,故名之。若伤于脾胃者,补中益气汤为 主;伤于肝肾者,六味丸为主。若欲其作脓,或溃后,十 全大补汤为主,皆佐以大防风汤。”初起须以葱熨,可 以内消。若津涸口干,中气不足也,补中益气汤加五 味子。头运头痛,阳气不升也,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 发热晡热,阴血虚弱也,用四物、参、芪、白术。畏寒憎寒, 阳气虚弱也,用“十全大补汤。”“饮食少思,胸膈膨胀,脾 胃虚痞也,用四君子汤。面色痿黄,饮食少思,脾胃虚 弱也,用六君子汤。”“脓水清稀,肌肉不生,气血俱虚也, 用八珍汤。”“热来复去,有时而动,无根虚火也,用十全 大补汤。形瘦嗜卧,寝息发热,痰盛作渴,小便频数,五 脏虚损也,用六味丸。”脐腹“疼痛,夜多溲溺,脚膝无力, 头运吐痰,肾气冷败也,用八味丸”;“发热大渴,不欲近 衣,面目赤色,脉大而虚,血虚发躁也,用当归补血汤或有痢后而患者,亦治以前法,馀当临证制宜。 大抵此证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 气虚弱,而邪得以深袭,故附骨痈疽”及鹤膝风证,肾 虚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以温补肾气,而又能行 药势,散寒邪也。亦有体虚之人,夏秋露卧,为冷气所 袭,寒热伏结,多成此证,不能转动,乍热而无汗,按之 痛应骨者是也。若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而 溃也。若被贼风所伤,患处不甚热,而洒淅恶寒,不时 汗出,熨之痛少止,须大防风汤、火龙膏治之。又有挛 曲偏枯。坚硬如石。谓之石疽。若势缓积久不溃。肉色 赤紫。皮肉俱烂。名缓疽。其始末皆宜服前汤。欲其驱 散寒邪。以补虚托里也。

    夫立方之义,各有所宜。凡体气虚弱,邪入骨界,遏绝 隧道,若非用附、桂辛温之药,开散关节腠理之寒邪, 通畅隧道经络之气血,决不能愈。且《本草》云:“附子治 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以白术佐之,为寒湿 之圣药。”又云:桂通血脉,消瘀血,坚骨节,治风痹骨挛 脚软,宣导诸药,及十全大补汤以治前证,不但不可 去桂,亦不可不加附子,无此二味,何以行参、芪之功, 健芎、归之性,而补助血气,使之宣通经络,扶大虚之 证,以收必效之功哉。况前证在骨节之间,关键之地, 治之不速,使气血循环至此,郁而为脓,从此而泄,气 血沥尽,无可生之理矣。

    臁疮

    臁疮,生于两臁,初起赤肿,久而腐溃,或浸淫搔痒,破 而脓水淋漓。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或因阴火下 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属足三阳湿热,可治;内臁属 足三阴虚热,难治。若初起恶寒壮热,肿臖作痛者,属 湿热,用槟苏败毒散。若漫肿作痛,或不肿不痛者,属 阴虚,用补阴八珍汤。若脓水淋漓,体倦食少,内热口 “干者,属脾虚,用补中益气加茯苓、酒炒白芍药。若午 后热或作痛,头目不清者,属阴火,前汤加酒炒黑黄 蘗及六味地黄丸。若午后发热,至子时分方止,是血 虚,前汤加芎、归、熟地。若郁结伤脾而甚,用归脾汤加 柴胡、山栀。若怒动肝火而甚,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 山栀、黄芩。内热口干,肢体倦怠,或痰涎上升,或口舌 生疮,属脾肾虚热,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若患 处黑黯,肢体畏寒,饮食少思,属脾肾虚败,用八味丸。 若误用攻伐,复损胃气,绝其化源,治亦难矣。

    足跟疮

    足跟乃督脉发源之所,肾经所过之地。若饮食失节, 起居失宜,亏损足三阳经,则成疮矣。若漫肿寒热,或 体倦少食,属脾虚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若晡热作 痛,头目不清,属脾虚阴火也,前汤并六味丸。若痰涎 上升,或口舌生疮,属肾水干涸也,前汤并加减八味 丸。凡此皆当滋其化源,若徒治其外,则误矣。俗云“兔 啮疮”者。盖猎人被兔咬足跟。久而不敛。气血沥尽而 死。

    脚发

    脚发之证,属足三阴经精血亏损,或足三阳经湿热 下注,若色赤肿痛而溃脓者,属湿热下注,为可治;若 色微赤微肿而脓清者,属精血亏损,为难治;若黑黯 不肿痛,不溃脓,烦热作渴,小便淋漓者,阴败未传恶 证也,为不治。其法:湿热下注者,先用隔蒜灸活命饮 以解壅毒,次服益气汤、六味丸,以补精气。若色黯不 痛者,著肉灸桑枝灸,以行壅滞,助阳气。更用十全大 补汤、八味丸,壮脾胃,滋化源,多有复生者。若专治其 疮,复伤元气,吾未见其生者。

    《王肯堂证治准绳》

    脚气

    按:东垣论南方脚气,外感清湿,作寒治;北方脚气,内 伤酒乳,作湿热治。此实前人之未发者,后学泥之,遂 成南北二泒,互相诋毁。南毁北者曰:“彼所论乃北方 病也,彼所治乃北方法也,不可施于南”;北毁南者曰: “彼所论乃南方病也,彼所治乃南方法也,不可施于 北。”呜呼!立论之始,不究《内经》首尾所言,辄创其名,以 致后人守其说者,知其一不知其二,故相乖忤若此。 夫《素》《灵》诸篇,上穷天文,下究地理,中知人事之变,叠 出不一。书者为天地以二气食于人,而人以六经三 阴三阳上奉之,是故三阴三阳,亦是在人之六经气 也。内以养于脏腑,壮精神,运水谷,以为生化百骸之 用。及乎天地六气,一有不正则变,变则袭人身形之 虚,入客以为病者,谓之外邪。若人之三阴三阳,一有 不正则变,变则淫泆为病者,谓之内邪。二者皆得致 周身之百病。况足之六经,皆起于脚五指,行过于腿 膝上属脏腑,统身半以下气血之运行。故外入之邪 客之,则壅闭其经气,凝泣其络血。若人气内注之邪, 著而留之,则亦必如外邪壅闭气血者无异也。及其 冲痛痿痹厥逆之状。亦无异也。于是皆以脚气名也。 此四方之所同。今乃以南方者。止中外邪之湿。北方 者止中内注之湿。岂理也哉。然北方纵无地之卑湿其在践雨露。履汗袜。洗濯足。皆湿也。与夫脱卸。“《履》 汗出而风吹之而血凝于足”者,宁不与南方地之湿 同类,尽属外中者乎?南方虽无潼乳之湿,其在酒食 与脏腑所伤,津液水谷停积之湿而下注者,宁不与 北方潼乳同类,尽属内注者乎?能达此理苐恐自责 辨邪之不易,奚暇相毁哉。

    “太阳经脚气病者”,头痛目眩,项强,腰脊身体经络,外 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皆痛,宜随四时之气,发 散而愈。麻黄左经汤。

    阳明经脚气病者,翕翕寒热,呻欠,口鼻干,腹胀,髀,膝 膑中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皆痛。宜随四时 之气微利之,大黄左经汤。

    《少阳经》脚气病者,口苦上喘,胁痛而垢,体无光泽,头 目皆痛,缺盆并腋下如马刀肿,自汗振寒,发热,胸中、 胁、肋、髀、膝,外至胻、绝骨、外踝及诸节指皆痛,宜随四 时之气和解之,半夏左经汤。

    三阳并合,脚气病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或无汗恶 寒,眩运重著,关节掣痛,手足拘挛疼痛,冷痹,腰腿缓 纵不随,心躁气上,呕吐下利,其脉必浮弦紧数,宜大 料神秘左经汤、加味败毒散。

    《太阴经》脚气病者,腹满,挟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 胻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核骨后,连足大趾之端, 内侧皆痛,宜六物附子汤。

    “《少阴经》脚气病者,腰脊痛,小趾之下连足心,循内踝 入跟中,上腨内,出腘中,内廉股肉皆痛,上冲胸咽,饥 不能食,面黑,小便淋闭,咳唾不已,善恐,心惕惕如人 将捕之”,小腹不仁者,难治。《四气偏胜》,各随其气所中 轻重而温之,宜八味丸。

    《厥阴经》脚气病者,腰胁偏疼,从足大趾连足趺上廉, 上腘至内廉,循股环阴,抵小腹,挟脐诸处胀痛,两脚 挛急,嗌干呕逆,洞泄,各随四气所中轻重而调之,神 应养真丹。

    “三阴并合”,脚气病者,四肢拘挛,上气喘满,小便秘涩, 心热烦闷,遍身浮肿,脚膝痿弱缓纵,不能行步,宜“追 毒汤。”

    已上六经,受风寒暑湿流注,自汗为风胜,无汗疼痛 为寒胜,热烦为暑胜,重著肿满为湿胜,各随其气所 胜者而偏调之,不可拘于一方也。

    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兼遍身疼 痛,流注手足足胫,肿痛不可忍者,当归拈痛汤主之。 《本草十剂》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滞。”《内经》云:“湿淫所胜, 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节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 络中流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 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 温和平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除肤腠间湿, 故以为臣。夫血壅而不流则为痛,当归身辛温以散 之,使血气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 苦药不能伤脾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疼。”苦参、 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制炒以 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 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 上下分流其湿。使壅滞之气得宣通也。

    《三因》十全丹、续断丸、薏苡仁酒、虎骨酒,皆药性平良, 病人下虚而无实积者,可以常服。

    四肢拘急

    伤寒有四肢拘急者,拘强难以屈伸也。不拘病证在 何经,凡见是证,皆阴寒所致,寒主收引故也。仲景之 法,虽太阳表证及风湿相搏而见挛急者,亦处以桂 枝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之类。况阴经里病,霍乱之 候,四逆之剂,其可缺诸?

    凡伤寒大汗已出,因而露风,则汗不流通,风邪乘虚 袭于经络,故手足挛搐,不能屈伸,节脉拘急也。宜牛 蒡根散主之。

    寸疔

    寸疔,生手指骨节间。

    虎口疔

    虎口疔。生合谷穴。

    蛇头疔

    蛇头疔生手指头两旁。状如蛇头。脓甚。腥秽紫黑色。 痛引心。有溃烂脱落者。

    臂痈

    《鬼遗》云:“垂臂两处,发接骨下臂鹅上,起如鸡鸭卵大, 皆由荣卫不调所为也。”喜患实处而不透内,亦宜急 消,或发穴早疗。

    两臂肘起在接骨下,引手至小骨之上发痈节。此处 虽实,奈连大小筋骨,举动不便,垂手多坠疼。如脓深 沉彻骨,即伤筋脉,拳缩不舒,挛搐。宜急以缓慢筋脉 药饵治之。

    《元机》云:“在臂外为痈,在臂内为鱼肚发,在臂上节,肿 连臂髃,为臂风毒,宜活命饮加羌活、独活、桂枝、桔梗, 水酒各半煎服,及夺命丹、紫金丹、胜金丹选用。壮实有里证者,一粒金丹、八阵散下之。若漫肿无头,服败 毒之药不能消者,宜十全大补汤加桂枝、桔梗托之。 有呕吐而数日不食者,溃出脓则愈。”

    臑痈俗名病藕包

    臑臂表里俱肿痛,赤色,惟肘节处差小,故名“藕包”,以 内外分阴阳。

    或问“手臂阳明经分生㿔,初如粟米,渐大如赤豆,痛 不可忍。旬日大如胡桃,枯紫色,何如?”曰:“此名骨瘘疽。 若毒游遍身,拘急发搐,呕哕不食,冷汗自出,滑泄烦 躁脉乱者死,犯房劳怒气者死。一人患此证,一月之 后,遍身攻串,口吐黄水,秽气满室,既而呕吐脓血,旬 日而亡。其人三四日前尚进饮食,人与沐浴扶起,皮” 肉俱烂。患者不信,医者不识,以致陨身。此由七情不 和,积怒积忧、积热所致,真元虚败,不能胜邪故也。纵 有丸丹,天命而已。惟智者防患于未然,急服黄连消 毒散、胜金丹、乌金散、活命饮加羌活选用,治之稍缓, 七恶证多者,必死也。

    按:“此证发之暴,死之速,乃阴虚极而火独光之故。前 药不滋化源,而扬汤止沸,其能济乎。”

    手心毒

    手心结毒,臖赤肿痛,俗名“病穿掌”,又名“穿窟天蛇”,又 名“贫子盂。”若偏于掌边者,名穿边天蛇,又名穿埂天 蛇。此手厥阴心包络积热所致。初宜隔蒜灸之,以泄 其毒,服活命饮加桂枝、姜黄。实者,量表里为汗,下于 紫金丹、夺命丹、乌金散、一粒,金丹选用。既溃,参芪大 剂补之。

    虎口疽

    虎口结毐,臖赤肿痛,名“合谷疽”,又名“丫刺毒”,又名“擘 蟹毒”,又名“手叉发。”此手阳明大肠经风热积毒之所 致也。初觉宜隔蒜灸之,服活命饮加桂枝、姜黄、桔梗、 升麻,水酒煎服。壮实者量表里为汗下。老弱者,十全 大补汤、十宣散、托里散中选用。

    鸦叉

    五指叉处结毒臖肿者。俗名“鸦叉。”

    腕痈

    手屈之处结毒臖赤为手屈发。俗名“手牛押屈。”此手 三阴经风热聚毒之所致也。治法同前。

    手发背俗名蜘蛛背

    《鬼遗》云:“两手背发痈疽,初生如水刺,无头脑,顽然满, 手背肿满后,聚毒成疮,深入至骨,而为手发背。”此属 五种,皆发毒之类也。

    手背肿毒,乃三阳经风热郁滞而发,宜服活命饮加 芩、连、山栀、桔梗、升麻;寒加桂枝,热加姜黄,水酒煎服。 有表证者,紫金丹、乌金散、夺命丹汗之;有里证者,一 粒金丹、八阵散下之。老弱者宜大补之剂。

    大指疽

    手大指头发小点如粟,渐大如豆,或如桃李,或青或 紫、乍黄乍黑乍白,或痒或痳木不痛,或大痛彻心,此 名“调疽”,属手太阴肺经积毒。毒盛者宜截去之,四日 刺得血脓者生,得黑血者死。急服乌金散、紫金丹汗 之,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毒气攻心,呕吐不食,膨胀 者死,齿缝出血者死。

    天蛇头

    手中指头结毒,臖赤肿痛,或不拘何指,俱名“天蛇头。” 若有脓裂开,有口唇,如蛇头状,是以名焉。属手厥阴 心包络积热所致。宜服活命饮加柴胡、羌活、桔梗、黄 连消毒饮、紫金丹、乌金散选用。虽黑色顽痳、溃烂脱 指者,亦不死。

    敦疽

    五指头生疽,名为“敦疽。”系脏腑积热,治不可缓。宜内 疏黄连汤、紫金丹、乌金散,及一粒金丹下之。

    手指节发

    手指节结毒,臖赤肿痛,又名“病茧”,又名“蛇节疔”,又名 疔节天蛇,又名“病蛇节”,治法与天蛇头大同小异。

    代指

    代指者,先肿臖热痛,色不黯,缘爪甲边结脓,剧者爪 皆脱落,但得一物冷药汁溻渍之佳。爪者筋之馀,筋 赖血养,血热甚注于指端,故指肿热结聚成脓,甚则 爪甲脱落。此病类于指疽,然无蕴毒,故色不黯黑,虽 久亦不杀人。

    内服方《圣济总录》有漏芦汤,蓝花汤中用漏芦、蓝花、 升麻、大黄、黄芩、元参、𥐚、硝,既无蕴毒,何为用硝、黄下 药轻病重治,能无过乎?故今不取。

    股阴疽与附骨疽参看

    《鬼遗》云:“阴疽发腿髀及阴股,始发腰强,数饮不能多, 七日发坚,肿胀恶疼,心烦躁,死不治。”

    或问“大股之内,阴囊之侧,生毒何如?”曰:“在左为上马 痈,在右为下马痈,在肛门旁名肛门痈,俱属足太阳 经湿热,七情不和,忧愤所致。宜服内补黄芪汤、内托 羌活汤、十全大补汤选用。胜金丹、紫金丹,壮实者一 粒金丹、八阵散下之。”呕吐不食,痳木黑陷,膨胀,六脉微或代,冷汗不止,烦躁狂妄,小水不利,泄泻者不治。 未溃先便宜服“台阁紫微丸。”

    按:足三阳之脉在外皆曰髀。足三阴之脉在内,皆曰 股。今曰“大股之内,阴囊之侧。”则属三阴经。而厥阴为 多明矣。乃以为足太阳,不亦谬乎。

    股阳疽

    或问:腿外侧骻下五六寸生疽何如?曰:此名伏兔发, 寒热大作,疼痛彻心,臖肿无头是也,属足阳明胃经。 先贤谓不治之证,早觉早治为上,急隔蒜灸,灸而疱 起者可治,无疱者难治。服活命饮加牛膝、木瓜、汉防 己、紫金丹、胜金丹汗之。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 之。

    腿游风

    或问“腿股忽然赤肿,何如?”曰:“此名腿游风,风热相搏 而然,属足太阳经,宜砭出恶血,服防风通圣散,去白 术,加黄蘗、牛膝、防己主之。”

    委中毒

    或问:“一女年十四,往来寒热,膝后腘内约纹中,坚硬 如石,微红微肿,何如?”曰:“此名委中毒,此穴在膝后折 纹中,属太阳胆经,由脏腑积热,流入膀胱而发。用八 珍散下瘀血斗许而消。若治之稍迟,溃则筋缩,必成 废疾。”

    鹤膝风

    或问:“两膝肿痛,股渐小,何如?”曰:“此名鹤膝风,一名鼓 槌风。起于中湿,或因痢后,脚弱缓痛,不能行履,名曰 痢风。或伤寒馀毒,不能发散,风寒湿气结于经络,血 脉不流,以致筋愈缩而股愈瘦,属足少阳、足阳明经。 宜用玉龙膏酒调敷腿上,以住痛回阳。又宜冲和膏 涂足跗,以引气行血。服大防风汤、追风丸,倍加乳香”, 以住痛舒筋,亦宜隔蒜灸之。若坚如石者,用生樟陆 根擦之效。

    或问:“膝上肿痛何如?”曰:“此非一端,要须明辨。若两膝 内外皆肿痛,如虎咬之状,寒热间作,股渐细小,膝愈 肿大,名鹤膝风,急隔蒜灸,服大防风汤。但一膝痛引 上下,不甚肿而微红,名膝游风,宜服圣授丹、换骨丹、 防风通圣散加牛膝、木瓜。但膝之两旁肿痛,憎寒壮 热,昼夜偏剧,肿处手不可近,为膝眼毒。膝盖上肿痛” 者。为膝痈。此二证宜服胜金丹。或紫金丹、八阵散、活 命饮加牛膝。

    胫阴痈

    或问:“足小肚内侧,微红微肿,坚硬如石,三四寸许,痛 楚难禁,何如?”曰:“此名黄。”痈属足太阴与足厥阴二 经湿热,又积愤所致,宜服五香汤、流气饮加牛膝、木 瓜、防己、黄蘗。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或万病解毒丹。 不足者,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木瓜。若过时溃出清水, 虚火上升,呕吐不食者,不治。

    三里发

    《鬼遗》云:“三里两处起痈疽,初发如牛眼,睛青黑,便五 七日破穴,出黑血汁脓,肿攻膀肚连腿里拘急冷疼, 此因伤筋气,劳力所成。宜用汤药注射其外,毒自平 息矣。”

    接骨发

    《鬼遗》云:“两脚接骨近上膀肚下一处,起丹疽,如胡桃 大,硬如物打磕之状,不苦疼,但肿急胀,虑其损筋,亦 须早出脓毒,可保平安也。”

    青蛇便

    或问“足肚之下结块,长二三寸许,寒热大作,饮食不 进,何如?”曰:“此名青蛇”,便属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由肾 经虚损,湿热下注所致。头向上者难治,头向下者刺 出恶血,服活命饮加木瓜、牛膝、黄蘗,或乌金散、紫金 丹选用。老弱之人,呕吐腹胀,神昏脉躁者死。

    青蛇便生小膀上下,头生望上攻走入腹者,不可治。 头生向下,尾在上即为顺,可治也。急服二十六味托 里散,外用“神方铁箍散”,姜汁、陈酢、猪胆同调敷之。上 望下赶蛇头,上用三棱针,针入二寸,出黑紫血,出针 急下“保生散”,用纸撚蘸药送入。

    瓜藤缠

    或问足股生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何如?曰:“此 名瓜藤缠”,属足太阳经,由脏腑湿热,流注下部所致。 用防风通圣散加槟榔、牛膝、防己主之。

    内踝疽

    或问“足内生疽何如?”曰:“此名鞋带痈,由寒湿滞于足 阳明与足厥阴肝经,血涩气阻所致。初宜隔蒜灸之, 服流气饮加牛膝、木瓜、防己。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 老弱者,十全大补汤、内托黄芪柴胡汤主之。”

    外踝疽

    或问足外踝生疽何如?曰:“此名脚拐毒,属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湿热下注,宜服内托羌活汤、黄连消 毒散、内托复煎散选用。胜金丹、乌金丹、紫金丹皆可 用。”

    ===腓腨发===或问足小肚生疽,寒热烦躁何如?曰:此名腓腨发疽, 属足少阴肾经,由肾水不足,积热所致。古方书云:不 治宜活命饮加牛膝、木瓜、黄蘗。老弱者,八珍汤加牛 膝。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涉虚者难治,以肾气丸、十 全大补汤主之。溃出血脓者生,溃出清水者死。

    臁疮

    《鬼遗》云:“两曲。”膀肚下内外两踝前有廉刃两边为 里外廉,上结痈肿,此处近骨难瘥。宜用“收毒散”,外贴 四畔,中心即用活血肉药贴,无害。

    或问足内外廉生疮,连年不已,何如?曰:此由湿热下 注,瘀血凝滞于经络,以致肌肉紫黑,痒痛不时,女人 名为裙风裤口疮,即臁疮也。最难克效。盖以裙扇地 风湿盛故也。宜服独活寄生汤、防风通圣散,加牛膝、 木瓜、防己,外用隔纸膏,或制女贞叶贴之。

    风疽

    凡脚腨及曲。中痒。搔则黄汁出,名风疽。以《风疽方》 治之。

    脱疽

    《鬼遗》云:“肿敦疽,发两足指,五日不”死四日可刺。其 色发黑。痈者不堪。未过节者可治。

    足指生疔,重者溃而自脱,故曰“脱疽。”或曰:“惟足大指 患之为脱疽,其馀足指患之曰敦疽,易治,惟脱疽难 治。”

    初发结毒,焮赤肿痛者,以五神散及以紫河车、金线、 钓葫芦、金鸡舌、金脑香,捣烂敷,及以汁涂敷;又以“万 病解毒丸”,磨酢暖涂之。

    未成焮痛者,除湿攻毒,更以隔蒜灸之,至不痛,用《十 二经》消毒散,加引经药。若肿势盛,未得紧急者,宜作 蛇伤治之,及作瘴气治之效。

    未成焮痛或不痛或大痛者。宜隔蒜灸。更用解毒。以 消毒万全汤。临证加减。

    未成。若色黑。急割去。速服补剂。庶可救。若黑涎上。不 可治。

    未成。若色赤焮痛者,托里消毒,更兼灸,以人参败毒 散去桔梗,加赤牛膝、银花、白芷、大黄,痛止。次以“十宣 散”加天花粉、金银花、赤牛膝。

    未成欲成。若色紫不痛,隔蒜灸五十壮。尚不知痛,又 明灸之,服活命饮,次以托里散,溃脱而愈。

    未成欲成,大痛色赤而肿,隔蒜灸至痛止。以加味荆 芥败毒散加赤牛膝、银花、白芷、大黄,次以“活命饮。”

    脚气疮

    夫肾主于脚,若肾虚为风湿所搏,攻于脚膝,则名“脚 气。”因其气血壅滞,湿毒气盛,在于肤腠,不得宣通,故 令脚上生疮也。若风毒不散,其疮渐增,黄水肿痛,身 体壮热,经久难瘥也。

    甲疽嵌甲

    “足三阴经皆起于足指,气血沮而不行,结于指甲之 间,能成甲疽。此皆经络之所流注,非特肌肉之病也。 或得于剪甲伤肌,或得于甲长侵肉,或得于履絇之 不适,使气血沮遏而不通,腐溃为疽,久则烂指,上引 于胫膝之间而疮疱者是已。然病在四末,不必治其 内,惟涂敷涤濯,去恶而除秽,及适其行履则愈矣。” 按:足指在人体最下。气血易沮。药力难到。虚弱之人 小有破损。即成疮疡。久而不敛。况其大者。非大补气 血。岂能易愈。此云病在四末。不必治内。非通论也。

    足跗发

    《鬼遗》云:“阳疽起足趺及足下,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 刺,发赤白,脓血不多,其疮上痒及赤黑者死。”

    跗,亦作趺,足面也。其处结毒肿痛,亦名“足发背”,属足 厥阴肝、阳明胃经之会。多因湿热乘虚而下注。宜服 活命饮加木瓜、肉桂、牛膝,及隔蒜灸之,继以十全大 补汤、托里温中汤。脓稠可治,脓清紫陷者死。

    足跟疽

    或问:“足跟生疽何如?”曰:“是名兔啮,以其状若兔啮,故 以为名。属足太阳经,穴名申脉,在足跟骨下。此处乃 阴阳二𫏋发源之所,由脏腑积热所致。其毒深重,最 忌毒药敷贴,宜隔蒜灸之,及服活命饮加牛膝、肉桂, 或胜金丹、乌金散、紫金丹选用。若紫陷痳木,神昏脉 乱者,不治。过时溃烂者,有妨饮食,二便不调,或涉房” 劳。怒气迷闷者死。

    妇人足跟足指肿痛,足心发热者,皆因胎产经行,失 于调摄,亏损足三阴虚热所致。若肿痛或出脓,用六 味丸为主,佐以八珍汤。胃虚懒食,佐以六君子汤。寒 热内热,佐以逍遥散。晡热益甚,头目不清,佐以补中 益气汤。痰盛作渴,或口舌生疮,亦用前二药以滋化 源。大凡发热、晡热、内热、自汗、盗汗等证,皆阴虚假热 也。故丹溪谓“火起九泉,阴虚之极也。”男子酒色过度 者,多患此证。

    琉璃疽

    或问“足跟之旁生疽何如?”曰:“此名琉璃疽,属足太阳

    经,其色黄肿如琉璃,多由行路崎岖,内伤筋骨脉而
    考证
    成。寒热并作,元气不足,呕吐昏迷者,难治。急服五香

    汤、活命饮、胜金丹、乌金散选用。壮实者,一粒金丹或 八阵散下之。”

    足心痈

    《鬼遗》云:“两脚心发彻骨者,不治。如脚心微皮破,不至 深,发脓不多者可治。”

    足心发毒肿痛,亦名“涌泉疽”,俗名“病穿板”,又名“穿窟 天蛇”,属少阴肾经虚损所致,宜隔蒜灸之。实者,服活 命饮送六味地黄丸。有表里证,量为汗下。虚者,十全 大补汤、八味地黄丸大剂,不问晨夜投之,溃烂呕逆 迷闷,脉微代者死。

    肉刺

    肉刺者,生于足指间,形如硬胝,与肉相附,隐痛成刺, 由靴履急窄相摩而成。

    无名肿毒

    手背脚背肿大,有赤痕如虾之状,名病虾证也。用油 炒盐糟令香,以热汤淬之,泡汤乘热淋洗之,即消。要 服痱疡药。

    膝内廉近折纹之处,结核肿痛,但核形长如鱼之状, 名“上水鱼。”以棱针乱刺去恶血,以梣枯、雷廷藤、山樟 子叶捣,糟炒缚之,又用山雷廷藤、赤牛膝、山苏木梣 枯捣,盐糟炒缚之。又方:山雷廷根皮,梣枯捣炒缚,及 用七圣膏敷之,却用九金六马散服之。

    脚背或脚趾肿痛不可忍,以脚高悬起,其疼方止些 若以脚垂下,其疼不可当也,名曰“倒拔肿疡。”先用两 面龟一味煎酒服,次服两面龟散。如不应,以蛇薯磨 酒服,大效。

    《陈实功外科正宗》

    脱疽

    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昔厚味膏粱,熏蒸 脏腑,丹石补药,消铄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或兼 房术涩精霸道药噙舌下,化水直至丹田;或纳脐中, 使热径浥内肾;或为丸,掌握作香,鼻息涂抺阴鼎;或 搽阳器,图使坚钢,希求常济。多致阳精煽惑,淫火猖 狂。其蕴蓄于脏腑者,终成燥热火证;其毒积于骨髓 “者,终为疽毒阴疮,诚为巧人行拙,谁防祸起萧墙?智 者多愚,自谓喜从天降,不顾后日之骨枯髓涸,脏败 腑亡,方知今日摧败有故,解脱无方。”凡患此者,多生 于手足。夫手足乃五脏枝干,疮之初生,形如粟米,头 便一点黄泡,其皮犹如煮熟红枣,黑气侵漫,相传五 指传遍,上至脚面,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 烂,其秽异香难解,其命仙方难活。故谓血死心败,筋 死肝败,肉死脾败,皮死肺败,骨死肾败,此五败者,虽 有灵丹,竟丧命而已。是生此疾者,死生付于度外。《孙 真人》曰:“在肉则割,在指则切”,即此病也。治之得早,乘 其未及延散时,用头发十馀根,缠患指本节尽处,绕 扎十馀转,渐渐紧之,毋得毒气攻延良肉。随用蟾酥 饼放原起粟米头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死为度。次日 本指尽黑,方用利刀寻至本节缝中,将患指徐顺取 下,血流不住,用金刀如圣散止之。馀肿以妙贴散敷 之。次日倘有黑气未尽,单用蟾酥锭研末掺之,膏盖 黑气自退。患上生脓,照常法用玉红膏等药生肉、护 骨、完口,此为吉兆。内服滋肾水、养气血、健脾安神之 剂。若内无变证,外无混杂,此十中可保其三四矣。若 割取之后,黑色仍漫,痛肿尤甚,败恶无脓,口干舌硬, 精神不爽,食不知味者终死。凡治此,不可一己医治, 必与高明众议,听患者愿情割取。况此证首尾吉凶, 变驳难定,故不可轻易用之。又有形似而证非。穴真 而受异。详注在后。宜参观之。

    《看法》

    起,疮不渴,口润舌和,性志寻常,无妄暴急,《循礼》为吉。 初出,形如麻子,焮热作痛,一指皆肿,根脚收束者吉。 已成,头便作腐,肉不紫黑,疼痛有时脓出肿消者吉。 已溃,先脓后腐,肉色红活,毒不走散,气不腥秽者吉。 未疮,先渴,喜冷无度,昏睡舌干,小便频数,阳痿者逆。 初起,形如粟米,肉便紫色,不肿刺疼,黑气延散者逆。 已成,疮形枯𪔀,肉黑皮焦,痛如刀剜,毒传好指者逆。 已溃,肉枯筋腐,血水臭污,疼苦应心,伶行彻骨者逆。

    《治法》

    脱疽,多生足指,少生手指。初起水窠黄泡者,即灸之。 初生如粟,里可容谷,皮色紫赤,不作焮肿,发扎仍灸。 已灸之后,疮受火气,发泡作脓,外药箍之,内兼补托。 毒势。已成,疮形稍陷,但紫色未攻脚面者,评议割取。 既割取之后,血水淋漓,疼痛不减,和气血,补脾胃。已 成,饮食减少,身体倦怠,便数口干,滋津液,壮肾水。破 后,气血受伤,脾胃虚弱,自汗盗汗,恶心干呕,睡卧不 宁,日晡发热疼痛苦楚,烦闷谵妄,俱宜大补气血富 贵及膏粱素饕,色欲毒瘀,房术纵恣日久禁行割法。

    痼发

    “痼发”乃天时不正之气,感而发之,非毒内作也。此患 多生于手足掌心,或腰腿臀下伸缩之处,漫肿无头憎寒发热,四肢沉重,烦渴为甚。初起宜服万灵丹发 汗解表。肿仍不消者,必欲作脓,托里消毒散兼蜡矾 丸间服。后法俱照痈疽溃疡法推治为当。

    石榴疽

    石榴疽者,乃少阳相火与外湿煎搏而成。其患生在 肘尖上一寸是也。初起一点黄色小泡,根便开大,色 红坚硬,肿如覆碗,皮破泛出,垒垒如榴子,令人寒战, 犹如重疟。初起即灸九壮,内服“蟾酥丸,发汗以解蕴 毒。灸顶上,蟾酥饼贴之,膏盖焮肿处,金黄散敷之,内 服菊花清燥汤、琥珀蜡矾丸。烦躁热甚者,护心散、金 液戊土丹。”九日后患上作脓稠黄,疼苦稍减,表里证 退,饮食微进者,可保无虞,反此为逆。溃后元气虚弱, 杂证相兼者,照痈疽调理法治之。

    穿踝疽

    穿踝疽,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初起内踝肿痛, 疼彻骨底,举动艰辛,甚则串及外踝通肿。有头者属 阳易破;无头者属阴难溃。此二者,初起必寒热交作, 宜荆防败毒散加牛膝散之。日久脓成胀痛者针之。 腐而不敛孔大者玉红膏培之。形体虚弱者补之。此 证若不治,因循致成废疾也有矣。

    甲疽

    甲疽者,或因甲长侵肌,又因修甲损伤良肉,靴鞋窄 小,俱易生之。其患努肉裹上指甲,肿痛异常,难于步 履。初宜三品“一条枪”,贴努肉上,化尽自愈。日久努肉 坚硬,须冰蛳散化之,后用珍珠散掺上必瘥。

    天蛇毒

    天蛇毒,一名“蛇头疔”也。心火旺动,攻注而成。其患指 尖肿,若蛇头赤肿焮痛,疼及连心,甚者寒热交作,肿 痛延上肿顶上小艾灸五壮,以雄黄散涂之,内服蟾 酥丸,发汗解毒。轻者渐消,肿者溃脓,甚则腐烂。破后 肿仍不消者,以蟾酥条插入孔内,膏盖自效。腐烂者, 玉红膏搽之。虚而不敛者,兼服补剂。

    合谷疔

    合谷疔,俗称“虎口百丫也。”此患多有疙瘩泡起,亦有 红丝走上,故有疔名之称。此手阳明胃经湿毒攻注 作痒或热焮疼。初起挑破贴蟾酥饼膏盖,金黄散敷 之。三日后肿聚,必欲作脓,换膏贴之。软肿胀痛者,脓 已成,针之即愈。肿甚寒热者,必内外消托。

    臁疮

    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别,内外之殊。 新者只用三香膏、乳香法纸贴之,自愈。稍久紫黑者, 以解毒紫金膏搽扎,渐可。又年久顽臁,皮肉乌黑,下 陷,臭秽不堪者,用蜈蚣饯法,去风毒,化瘀腐,方可得 愈。外臁多服四生丸,内臁多服肾气丸妙。

    血风疮

    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搔痒 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甚者内服消风散加牛膝、 黄蘗,外搽解毒雄黄散,或“如意金黄散”,俱可敷之。如 年久紫黑坚硬,气血不行者,用针砭去黑血,以神灯 照法熏之,以解郁毒,次以前药敷之方效。

    妇人脚丫作痒

    妇人脚丫作痒,乃从三阳风湿下流,凝结不散,故先 作痒而后生湿烂。又或足底湾曲之处,痒湿皆然,枯 矾散掺之。

    手足破裂

    手足破裂者,干枯之象,气血不能荣养故也。因热肌 骤被风寒所逼,凝滞血脉,以致皮肤渐枯渐槁,乃生 破裂,日袭于风,风热相乘,故多作痛。以“玉肌散”洗擦, 润肌膏润之。甚者兼服当归饮子为妙。

    蝼蛄串

    蝼蛄串者,乃得于思虑伤脾,脾气郁结所生。是疾气 血浇薄者多,盖四肢属脾土,其患多生于两手,初起 骨中作痛,渐生漫肿坚硬,不热不红,手背及内关前 后连肿数块,不能转侧,日久出如豆腐浆汁,串通诸 窍,日夜相流,肿痛仍在。患者面黄肌瘦,饮食减少,久 则寒热交作,内证并出,首尾俱宜益气养荣汤、加味 逍遥散调和气血,扶助脾胃,其中可生者,十有二三。 补而不应,气血沥尽而亡者多矣。

    臭田螺

    臭田螺,乃足阳明胃经湿火攻注而成。此患多生足 指脚丫,随起白斑作烂,先痒后痛,破流臭水,形似螺 靥,甚者脚面俱肿,恶寒发热。先宜甘草汤洗净,贴蟾 酥饼三日三枚,后用珍珠散、猪脊髓调搽膏盖焮肿 上“真君妙贴散”敷之,其肿渐消,戒步履。

    牛程

    《牛程》。程途奔急,热脚下水见风,以致气滞血枯,结 成顽硬皮肉,荣卫不滋,渐生肿痛,肿高突起,支脚难 行,久则破裂,脓水相流,每日温汤净洗,搽牛角散。又 有内脓攻注,皮顽难破者,以大线针眠头挑破,出脓 乃宽。硬皮破裂者,剪而去之。肉不生者,玉红膏长之, 肉满不生皮者,珍珠散搽上生皮乃愈

    蛀多生手指节中,不红不热,肿如蝉腹,乃手少 阴痰气凝滞而生。初起不疼,日久方痛,痛久方腐,肿 仍不消,蟾酥饼膏贴,渐作稀脓。近者一载,远者三年。 此属体弱者有之,内兼补剂,免变痨瘵之证。

    田螺泡

    田螺泡,多生手足,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此脾经 风湿攻注,不久渐大,胀痛不安。线针挑破,泄去毒水, 太乙膏盖。挑破又生者,内服解毒泻脾汤可愈。

    鹅掌风

    “鹅掌风”,由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 皮枯槁,又或时疮馀毒未尽,亦能致此。初起紫斑白 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二矾汤熏洗即愈。

    拾遗证

    “臑疽”,生在膊上,连肩通肿长坚而硬。

    “兑疽”,生在当手动脉之处,肿痛寒热,痛彻手膊,举动 不便。

    附:“阴疽”生在内踝上三寸,初生小泡,渐生赤肿。破流 血水,痛亦彻骨,不能步履。

    咬骨疽发在大腿内股。不肿不红。痛彻骨髓。初宜雷 火针针之。内服“万灵丹”,酒调服效。

    “阴疽,生于右腿夹缝之下三寸,痛连阴子,小腹亦疼。 元疽,生于左腿夹缝之下三寸,漫肿连阴,疼及大腿。 已上初起有表证者便宜解表,有里证者即宜通利。 溃后宜补托,久则宜收敛,此为一定治法,不可混乱, 妄投药饵,致其危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