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二十三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三

      脏腑门十三肾一

      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 四时调神大论 生气通天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

      象大论 灵兰秘典论 六节脏象论 五脏生成篇 诊要经终论 脉要精微论 平人

      气象论 脏气法时论 刺热篇 气厥论 大奇论 水热穴论 标本病传论 阴阳类

      论 方盛衰论

      灵枢经本输篇 本神篇 经脉篇 肾经诸穴之图 经水篇 病传篇 淫邪发

      梦篇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本脏篇

      扁鹊难经肾脏形象 肾脏形象之图

      张机金匮要略肾著 肾死脏

      华佗中藏经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王叔和脉诀肾脏歌

      孙思邈千金方肾脏病脉论 肾实热 肾虚寒 肾膀胱俱实 肾膀胱俱

      虚 肾劳

      严用和济生方肾膀胱虚实论治

      刘完素六书懈㑊证 骨痹证 涌水证 喑俳证 厥逆头疼证

      李杲十书肾脏苦欲补泻药味

      虞抟医学正传肾分左右 命门主寿夭

      王纶明医杂着补阴丸论

      李梴医学入门肾脏赋

    艺术典第一百二十三卷

    医部汇考一百三

    脏腑门十三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肾气者,肾所生之气也。气生于精,故先天癸至,而后肾气平足,真牙乃生。”真牙者,尽根牙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 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 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 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 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 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 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八为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阳中有阴也。男子天癸溢于冲任,充肤热肉而生髭须,二八精气满溢,阴阳和合,泻泄其精,故能有子。三八则真牙生,而筋骨所长,以至于极。”四居八数之半,是以隆盛之极。肾为生气之原,男子衰于气,五八则根气先衰,而发堕齿槁。至六八而标阳渐竭,故面焦发白。肝乃肾“之所生,七八则肾气衰,故渐及于肝。肝主筋,肝气衰,故筋不能运动;肾主骨,筋骨皆衰,故形体疲极。”八八为数终衰极,是以不惟颁白枯槁,而更脱落矣。肾者,主藏精水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者,受后天水谷之精也。盖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津液各走其道。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养肌肉,生毫毛。所谓流溢于中,布散于外者是也。故曰: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精也。是男子天癸至而精气溢泻,肾之精化赤为血,溢于冲任,生髭须,女子天癸至而月事以时下,故精血皆谓天癸也。

    《四时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 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 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 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人之阳气于是亦收藏,故不可烦扰以泄阳气。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必待日光,避寒邪也。若伏若匿,使气无外也。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神气内藏也。去寒就温”,养标阳也。肤腠者,阳气之所主也。夫阳气根于至阴,发于肤表,外不固密,则里气亟起以外应,故无泄皮肤之阳,而使急夺其根气。盖冬令虽主深藏。而标阳更宜固密。凡此应冬气者。所以养藏气之道也。夫肾属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肾气伤至春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盖肝木生于冬水。主春生之气而养筋。筋失其养则为痿。生气下逆则为厥。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

    少阴主冬藏之气,少阴不藏,则肾气虚而独沈矣

    《生气通天论》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 骨乃坏。

    风客于表,则淫伤于气,阳气伤不能为阴之固,致精血亦伤。夫精已亡,而复强用其力,是更伤其肾气。腰者肾之腑,腰高之骨,坏而不能动摇,肾将惫矣。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甘,则土气实矣。土实则心气不能传之于子,故喘满也。肾主水,其色黑,土亢则伤肾,故色黑而肾气不平。

    《金匮真言论》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俞者,经气之所注也。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 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 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肾属水,色黑,肾在下,故开窍于二阴。夫脏真藏于内,而五脏之气发于外,见于色,是以五方之色,入通于脏,以养五脏之精,而脏气复外通于九窍,其真精藏于内也。谿乃小分之肉,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故味为咸而类水也。彘色黑而属亥,故为肾之畜。豆色黑而性沈,故为水之谷。水之精气,上为辰星,肾主骨,故知“病在骨。”羽,水之音也。六,水之成数也。气因水变则为腐,故其臭腐。

    《阴阳应象大论》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呷,在变动为栗,在窍为 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 寒,咸伤血,甘胜咸。

    北方,主水,故生寒。寒生水者,形生气而气生形也。水味咸,故水生咸。味之咸者,主生养肾,故咸生肾。而肾之精气,生长骨髓,肾之精髓,复生肝木。此五脏之相生,由天之五气,地之五味之所生也。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通五音,故肾气所主在耳。夫“五方生五气,五气生五行,五行生五味,五味生五体。”五脏者,言人本天地之形气而生成也。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者,言天地人之成象成形者,皆本于阴阳不测之变化也。为黑者,色有阴阳也;为羽者,声有阴阳也。呻者,伸也。肾气在下,故声欲太息而伸出之,寒水之气变也。肾开窍于耳,故为耳。咸,水之味也。恐,肾之志也。肾藏志而为作强之官,故虑事而时怀惕厉也。《灵枢经》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此恐伤肾。思虑深者,处事精详,故胜恐。寒甚则血凝泣,故伤血。燥主秋热之令,故能胜寒。咸走血,过食咸则伤血矣。甘为土味,故胜咸。

    雨气通于肾。

    肾为水脏,雨气,寒水之气也。

    《灵兰秘典论》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藏志”,志立则强于作用,能作用于内,则伎巧施于外矣。

    《六节脏象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冬令之时,阳气封闭,蛰虫深藏,肾主冬藏,故为蛰封藏之本。盖蛰乃生动之物,以比生阳之气,至春一阳初生,而蛰虫复振矣。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液而藏之,故为精之处也。发乃血之馀,血乃精之化,故其华在发。肾主骨,故其充在骨也。肾为阴脏,而有《坎》中之阳,故为阴中之少阴,而通于冬气,冬主水也。

    《五脏生成篇》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多食甘,则骨痛而 发落。

    “肾藏精而主髓,故所合在骨,发乃精血之馀,故其荣在发。”多食甘,是土味太过而伤脾,则骨痛而发落矣。

    《诊要经终论》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冰复》者,一阳初复也。“地气合”者,地出之阳,复归于地,而与阴合也。肾主冬藏之气,故人气在肾。

    《脉要精微论》

    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

    《平人气象论》

    “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水脏之元真,下藏于肾,而主藏骨髓之气。肾为水脏,故曰“下

    《脏气法时论》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 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肾主冬,足少阴主癸水,太阳主壬水,二经相为表里而主治,在时主冬,在日为壬癸。肾者水脏,喜润而恶燥,宜食辛以润之,谓辛能开腠理,使津液行而能通气,故润。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 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 欲坚,急食咸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四季,辰戌、丑未时也。”肾病者,水王则慧,土王则甚,金王则静也。肾体沈石,德性坚凝,病则失其常,故宜食苦以坚之,用苦坚以补之,咸泄以泻之。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肾色黑。则其气喜润。辛能开腠理。致津液。盖“从革作辛。”能通母之化源也。

    《刺热篇》

    肾热病者,颐先赤。

    腮下谓之颐。肾属水而位居北方,故颐先赤。此后天之卦象也。

    《气厥论》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汽客于大 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肾为水脏,肺主生原,是以肺之寒邪下移于肾,而肾之水汽,反上涌于肺矣。大肠乃肺之腑,肺居膈上,故水汽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有声,如以囊裹浆者,水走于肠间也。

    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

    盖肾水也而生骨,肾脏燥热,则髓精不生,是以筋骨痿弱,而为柔痓。

    《大奇论》

    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肾脉起于足,下循内踝上腨内,属肾络膀胱,故自脚下至少腹满。肾主骨而寒,水主气,故足胫有大小《髀》。胻大而跛,变易为偏枯。

    《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曰:肾者 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 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盛者,受盛之多也。夫肺主天气,太阴之气主湿土,土气上升于天而为云,天气下降而为水,是水由天降,云自地生,故曰“肺者太阴”,谓天地之气相合也。少阴主水而司冬令,其脉贯膈入肺中,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上下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水由中焦入胃之饮而生,从下焦决渎而出,故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从其类。盖肾者主水,水不沾流,则水亦类聚矣。胕,肿胀也。皮肤者,肺之合,水聚于下,则反溢于上,故肿胀于皮肤之间,盖因水聚而生此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 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夫胃为阳腑,肾为牝脏,肾气上交于阳明,戊癸合化而后入胃之饮,从地土之气上输于肺,肺气通调而下输决渎,故曰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夫水在地之下,地气上者,直从泉下之气而生,故曰至阴,是地气上通于天,而水汽亦上通于天也。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 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 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元府”者,汗空也。

    勇而劳,甚则伤骨,骨即肾,肾气动则水液上升而为汗矣。逢于风,则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盖因风而致水肿于皮肤间也。元府者,乃汗所出之空窍,又名“鬼门”,盖幽元而不可见者也。夫肾者主水,受胃腑之津液而藏之。肾之精液,复还入胃中,而资养其脏腑。又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自入为唾。是五液皆出于肾。而五脏六腑之气。亦藉肾脏之津液以濡养。故曰“内不得入于脏腑。”

    《标本病传论》

    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闭,三日 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肾,则小腹腰脊痛;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𦛗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之胃,则腹胀;三日而之肝,则两胁支痛。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灭也。夏之晏晡在亥,水绝而不能生也。

    ===
    《阴阳类论》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

    塞不通,四支别离。

    “二阴”谓少阴所主之两肾;一阳乃肾脏所生之少阳,“空窍”乃肺主之毛窍,如水不随气而运行于肤表,则空窍闭塞不通矣。堤所以防水者,水不渗入于土中之理路,则堤闭塞不通,而四支不能受气于中土矣。此缘肾脏病而津液少,不能渗灌于脾肺,其虚气反从少阳而客游于心下也。

    《方盛衰论》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 若有畏恐。

    “梦见舟船溺人”,肾水之虚弱也。得冬令之水汽,故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肾志虚也。

    《灵枢经》

    《本输篇》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水溜于然谷,然谷, 然骨之下者也,为荣;注于太谿,太谿,内踝之后,跟骨 之上陷者中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 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 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地之泉水。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之始出。名曰涌泉。复溜者。复溜于地中。故合穴曰阴谷。

    《本神篇》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 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肾盛怒不止,则伤肾脏之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神志皆伤也。腰者肾之腑,故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

    《经脉篇》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趋足心,出于然谷 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外廉,上 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 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 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 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 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 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少阴之上,君火主之,少阴是动为病,则上下之气不交,故饥不欲食,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于下,则善恐,不足于上,则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少阴属肾,上连肺而为生气之原。“面如漆柴”者,少阴之气不升也;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者,少阴之生气不上交于肺,而肺气上逆也。坐而欲起者,躁动之象,少阴之气厥于下而欲上也。骨之精为瞳子,目䀮䀮无所见者,精气不升也。此少阴肾脏之生气,厥逆于下,而为此诸病,故为骨厥也。夫肾主藏精,如主肾所生之病,则津液不能上滋,而为口热舌干,嗌痛烦心诸证。盖水不上济,则火盛于上矣;气逆于下,则为痿厥诸证矣。强食牲肉,以助肾气上升,而与火土之相合也。缓带者,取其伸舒也。夫肾脏之精奉心神化赤而为血,发乃血馀。披发者,使神气之下交也。大杖重履者,运筋骨之气也。

    肾经诸穴之图

    肾经诸穴之图

    《肾经诸穴歌 足少阴穴廿七》涌泉流于然谷。“太谿大锺兮水泉绿,照海复溜兮交信续。从筑宾兮上阴谷,撩横骨兮大赫麓。气穴四满兮中注,肓俞上通于商曲,守石关兮阴都宁。闭通谷兮幽门肃,步廊神封而灵墟存,神藏彧中而腧府足。”

    分寸歌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下一寸前,太谿踝后跟骨上,大锺跟后踵中边,水泉谿下一寸觅,照海踝下四寸安,复溜踝上前二寸,交信踝上二寸联,二穴止隔筋前后,太阳之后少阴前,筑宾内踝上腨分,阴谷膝下曲膝间,横骨大赫并气穴,四满中注亦相连,各开中行止寸半,上下相去一寸便,上膈肓俞亦一寸,肓俞脐旁半寸边,肓俞商曲石关来,阴都通谷幽门开,各开中行五分侠,六穴上下一寸裁,步廊神封灵墟存,神藏彧中俞府尊,各开中行计二寸,上下寸六六穴分,俞府璇玑旁二寸,取之得法自然真。”

    《经水篇》

    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

    汝水发源于河南天息山,居天地之中。盖天气包于地之外,又从中而通,上应于喉,以司呼吸。故足少阴外合于汝水,而内属于肾。

    《病传篇》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 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肾病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盖病先发于肾,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𦛗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上之心,则腹胀。”盖足少阴肾脉,下络膀胱,上从腹,注胸中,入肺络心,此邪入于脏,亦从血脉流传也。从膀胱而上传于心,“复从心而下传小肠,故腹胀也。冬大晨者,乃寅卯木旺之时,木旺则泄其水之气。夏晏晡,土气所主之时,土克水也。三日者,水火之生气并绝。二日者,火之生气绝也。”盖病之死,有死于先发之脏气绝者,有死于所传之脏气绝者,少有不同也。

    《淫邪发梦篇》

    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 没居水中。

    虚气厥于脏腑之间,客气薄于脏腑之外,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者,肾气虚陷也。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肾为牝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 是肾之变也。

    肾属水,故为“牝脏。”

    《本脏篇》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 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肾下则腰尻 痛,不可以俛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 苦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 尻痛也。

    脏者,藏也。故小则脏安难伤,大则善病腰痛。腰乃肾之腑,为身之大关节也。故腰痛、背膂痛、腰尻痛,皆不可以俛仰。肾附于腰脊间,故病诸痛也。狐疝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此肾脏之疝也。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脆则苦病消瘅而易伤也。肾藏精,精舍志,脏体端正,则神志和利而难伤,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 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 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凡此变者,持则安, 减则病也。

    耳者,肾候,故视耳好恶,以知肾脏高下偏正。

    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应骨。 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 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 结也。

    太阳之气主皮毛,三焦之气通腠理,是以视皮肤腠理之厚薄,则内应于三焦膀胱矣。又津液随三焦之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本经》云:“熏肤充身泽毛,是谓气。”是以皮毛皆应于三焦膀胱。

    《扁鹊难经》

    《肾脏形象》

    《三十六难》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 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 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故知肾有一也。

    肾之有两者,以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男子于此而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女子于此而系胞,是得精而能施化,胞则受胎之所也。原气,谓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也。此篇言非皆肾也。《三十九难》亦言左为肾,右为命门,而又云“其气与肾通”,是肾之两者,其实则一尔。故项氏《家说》引沙随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习,于物为龟为蛇,于方为朔为北,于大元为罔为冥,故曰“脏有一而肾独两”,此之谓也。

    《四十二难》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主藏志。”

    肾脏形象之图

    肾脏形象之图

    《汉张机金匮要略》

    《肾著》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 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 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肾死脏》

    “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华佗中藏经》

    《华佗中藏经》

    《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男以闭精,女以 包血,与膀胱为表里,足少阴太阳是其经也。肾气绝, 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旺于冬,其脉沈濡曰平,反此 者病。其脉弹石,名曰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为不 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体瘠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 令人心如悬,小肠腹满,小便滑,变黄色。又肾脉来,喘 喘累累如钩,按之坚曰平;又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 病;来如转索辟辟如弹石曰死。又肾脉但石无胃气 亦死。肾有水,则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 牛鼻头汗出,是为逆寒,大便难。肾病手足冷,面赤目 黄,小便不禁,骨节烦痛,小腹结痛,气上冲心。脉缓当 沈而滑,今反浮大,其色当黑,其翕翕少气,两耳若聋, 精自出,饮食少,便下清,脉迟可治。冬则脉沈而滑曰 平;反大而缓,是土克水,不可治;反浮涩而短,肺乘肾, 易治;反弦而长者,肝乘肾,不治自愈;反浮大而洪,心 乘肾,不为害。肾病腹大体重满,咳嗽,汗出憎风,虚则 胸中痛。阴邪入肾,则骨痛腰痛,上引脊背疼,遇房汗 出,当风浴水,久立则“肾病。又其脉急甚则肾痿瘕疾; 微急则沈厥奔豚,足不收;缓甚则折脊;微缓则洞泄, 食不化,入咽还出。大甚则阴痿;微大则石水起脐下, 其肿埵埵而上至胃者死;小甚则洞泄;微小则消瘅, 消甚则癃㿗;微滑则骨痿,坐弗能起,目视见花;涩甚 则大壅塞;微涩则痔疾。又其脉之至,上坚而大,有脓 气在”阴中及腹内,名“肾瘅”,得之因浴冷水。脉来沈而 大坚,浮而紧,手足肿,厥阴痿,腰背疼,小肠心下有水 气,时胀满洞泄,此皆浴水中。身未干而合房得虚,梦 船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盛实则梦临深投水中。肾 胀则腰痛满引背,怏怏然腰痹痛。肾病夜半慧,四季 甚,晡则静。肾生病,则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烦 而痛。黄疸:“肠病久不愈,则腿筋痛,小便闭,两胁胀满, 目盲者死。”肾乏精彻脊,与腰相引而疼,饥见饱减。又 肾中寒,结在脐下也。肾脉来细而软,附于骨者是也。 又面黑目白,肾已内伤,八日死。又阴缩,小便不出而 不快者,亦死。又“其色青黄,连耳左右,其人年三十许, 百日死。若偏在一边,一日”死。实则烦闷,脐下重;热则 舌干口焦,而小便涩黄;寒则阴中与腰脊俱疼,面黑 耳干,哕而不食,或呕血是也。又喉鸣,坐而喘咳血出, 亦为肾虚,寒气欲绝也。寒热虚实既明,须详调救,即 十可治,“十全生”之道也。

    《晋王叔和脉诀》

    《肾脏歌》

    肾脏对分之,膀胱共合宜。

    肾有两枚,相对而垂,但右为命门,有水火之异。命门以三焦为腑,然其气与肾相通,况三焦有名无形,膀胱一腑,肾与命门,共合为宜。

    旺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肾属水。旺于冬。位列北方定无欺。”言不虚也。

    两耳通为窍。三焦附在斯。

    耳者,肾之窍。肾气通于耳。故叔和以“两耳为肾气所通,而为肾窍。”三焦者,手少阳之经也。三焦有名无形,为原气之别,依附于两肾之间。

    味咸,归藿豆。

    肾象水而味咸。藿者。藿菜。豆者。黑豆也。

    精志自相随。

    肾藏志,命门藏精,精完则志备,志备则精完,二者自相随也。

    “沈滑”当时本。

    “脉沈而滑”,是本脏之脉,无他干也。

    浮瘫厄在脾。

    瘫,缓也。肾旺冬,其脉当沈而滑。今反浮而缓,是土来乘水,故厄在脾。

    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肾色本黑。色似乌羽,黑而带青者也。青属肝,是水生木。故曰“吉。”色似炭煤,黑而带黄者也。黄属土,是土克水。故曰“危。”

    冷即多成唾焦烦水易亏。

    水盛则火灭,火灭则气冷,冷则水溢于上而多唾。火盛则水干于内而烦焦,烦焦则精液衰而好饮也。

    奔豚脐下积,究竟骨将痿。

    《经》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

    豚状,或上或下,举发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此病多在夏月丙丁日得之。

    实梦腰难解,虚行溺水湄。

    《经》曰:“腰者肾之腑,肾邪实则精血留滞而不通,故常梦腰间有所系,肾气虚则化竭而见本,故常梦溺于水湄。”

    一斤馀二两,胁下对相垂。

    《肾》有两枚,共重一斤二两,相垂于左右。

    《唐孙思邈千金方》

    《肾脏病脉论》

    肾主精。肾者,生来精灵之本也,为后宫内官,则为女 主。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 薄而生者也,故生来谓之精。精者肾之藏,耳者肾之 官也,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矣,肾在窍为耳, 然则肾气上通于耳,下通于阴也。左肾壬,右肾癸,循 环元宫,上出耳门,候闻四远,下回玉海,侠脊左右,与 脐相当。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外主骨,内主 膀胱。肾重一斤一两。有两枚。神名。主藏精,号为 精脏,随节应会,故云“肾藏精。”精舍志,在气为欠,在液 为唾。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胀满,四肢正黑。虚则使人 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若有怖畏。肾气盛 则梦腰脊两解不相属。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 水中。

    凡肾脏象水,与膀胱合为腑。其经足少阴,与太阳为 表里,其脉沈,相于秋,王于冬,冬时万物之所藏,百虫 伏蛰,阳气下陷,阴气上升,阳气中出,阴气冽而为霜, 遂不上升,化为霜雪,猛兽伏蛰,蜾虫匿藏,其脉为沈, 沈为阴,在里不可发汗。发之者,如蜾虫出,见其霜雪, 阴气在表,阳气在脏,慎不可下,下之者伤脾,脾土弱, 即土气妄行,如鱼出水,蛾入汤,重客在里,慎不可熏, 熏之逆客其息,则喘无持,客热,令口烂疮,阴脉且解, 血散不通,正阳遂厥,阴不往,从客热狂入内,为结胸, 脾气遂弱,清溲痢通。

    羽音人者,主肾声也。肾声呻,其音瑟,其志恐,其经足 少阴,厥逆太阳,则荣卫不通,阴阳翻作,阳气内伏,阴 气外升,升则寒,寒则虚,虚则厉风所伤,语音謇吃,不 转,偏枯,脚偏跛蹇。若在左则左肾伤,在右则右肾伤。 其偏枯风体,从鼻而分半边至脚,缓弱不遂,口亦欹, 语声混浊,便利仰人,耳偏聋塞,腰背相引,甚则不可 “治,肾沥汤主之。”又“呻而好恚,恚而善忘,恍惚有所思, 此为土克水,阳击阴,阴气伏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 实,实则怒,怒则忘,耳听无闻,四肢满急,小便赤黄,语 音口动而不出,笑而看人,此为邪热伤肾,甚则不可 治。若面黑黄,耳不应,亦不可治。”

    “肾病为疟者,令人凄凄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 眴然,身掉不定,手足寒,恒山汤主之。”若其人本来不 吃,忽然謇吃,而好嗔恚,反于常性,此肾已伤,虽未发 觉,已是其候。见人未言而前开口笑,还闭口不声,举 手栅腹,此肾病声之候也。虚实表里,浮沉清浊,宜以 察之,遂以治之。黑为肾,肾合骨,黑如乌羽者吉。肾主 耳,耳是肾之馀。凡人分部骨陷者,必死不免。侠膀胱 并太阳,为肾之部,骨当其处陷也。而脏气通于内外, 部亦随而应之。沉浊为内,浮清为外。若色从外走内 者,病从外生,部处起。若色从内出外者,病从内生,部 处陷。内病前治阴,后治阳;外病前治阳,后治阴。阳主 外,阴主内。凡人生死休否,则脏神前变形于外。人肾 前病,耳则为之焦枯,若肾前死,耳则为之黯黑焦癖, 若天中等分墓色应之,必死不治。看应增损,斟酌赊 促,赊不出四百日内,促则旬月之间,肾病少愈而卒 死。何以知之?曰:“黄黑色,黡点如拇指应耳,此必卒死。” 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黑,面为正黑,目中黄, 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面黑目青。一作白肾气内伤,病 因留积,八日当亡,是死变也。面黄目黑不死。黑如炲 死,吉凶之色。天中等分,左右发色不正,此是阴阳官 位相法,若不遭官事,而应死也。其人面目带黄黑,连 耳左右,年四十以上,百日死。若偏在一边最凶必死。 两边有年上无,三年之内,祸必重矣。

    假令肾病,中央若食牛肉及诸土中物得之,不者,当 以长夏时发,得病以戊己日也。

    《肾实热》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苦舌 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欬汗出,小腹胀满,腰 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痛,四 肢黑,耳聋,名曰肾实热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病苦痹, 身热心痛,脊胁相引痛,足逆热烦,名曰肾实热也。

    《肾虚寒》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虚者,足少阴经也。病苦心 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名曰肾虚寒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虚者,足少阴经也。病苦足 胫小弱,恶寒,脉代绝,时不至,足寒上重下轻,行不按地气,少腹胀满,上抢胸,痛引胁下,名曰肾虚寒也。

    《肾膀胱俱实》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 经俱实也。病苦脊强反折,戴眼,气上抢心,脊痛不能 自反侧,名曰肾与膀胱俱实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 经俱实也。病苦癫疾头重,与目相引痛,厥欲走,反眼 大风多汗,名曰肾膀胱俱实也。

    《肾膀胱俱虚》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虚者,足少阴与太阳 经俱虚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时时小腹满,名曰 肾膀胱俱虚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虚者,足少阴与太阳 经俱虚也。病苦心痛,若下重不自收篡反出,时时苦 洞泄,寒中泄,肾心俱痛,名曰肾膀胱俱虚也。

    《肾劳》

    凡肾劳病者,补肝气以益之,肝王则感于肾矣。“人逆 冬气,则足少阴不藏,肾气沈浊”,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关格,病则不得 生矣。

    《宋严用和济生方》

    《肾膀胱虚实论治》

    “夫肾者,足少阴之经,其位居于北方,属乎壬癸水,左 为肾经,右为命门,与足太阳膀胱之经相为表里。肾 精贵乎专涩膀胱,常欲气化者也。若快情纵欲,失志 伤肾,过投丹石,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方其虚也, 虚则生寒,寒则腰背切痛,不能俛仰,足胫酸弱,多恶 风寒,手足厥冷,呼吸少气,骨节烦疼,脐腹结痛,面色” 黧黑,两耳虚鸣,肌骨干枯,小便滑数。诊其脉浮细而 数者,是肾虚之候也。及其实也,实则生热,热则舌燥 咽肿,心烦咽干,胸胁时痛,喘嗽汗出,小腹胀满,腰背 拘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足下热痛,诊其脉浮紧者, 是肾实之候也。脉沈濡而滑者,不病之脉也。脉来如 引葛,按之益坚者,肾病。至坚而沈如弹石,辟辟然者 死。

    《金刘完素六书》

    《懈㑊证》主肾实

    冬脉太过缓而涩。肾实精不运懈者。缓㑊。寒热类也。 利肾汤主之。

    《骨痹证》主肾气弱

    身寒。大衣不能热。肾脂枯涸不行。髓少筋弱冻栗。故 挛急。附子汤主之。

    《涌水证》主肾水

    肺移寒于肾。名曰“涌水。”其证如以囊裹浆。或遍身肿 满。按腹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或咳喘不定。葶苈丸 主之。

    《喑俳证》主肾虚

    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 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俳足不履用,音声不出。地 黄饮子主之。

    《厥逆头疼证》主肾

    肾虚,犯大寒,头疼齿亦痛,痛之甚,数不已者是也。以 “天南星丸”主之。

    《元李杲十书》

    《肾脏苦欲补泻药味》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黄蘗;欲坚,急食苦以坚 之,知母;以苦补之,黄蘗;以咸泻之,泽泻;虚,则熟地黄、 黄蘗补之。肾本无实,不可泻,《钱氏》止有补肾地黄丸, 无泻肾之药。肺乃肾之母,以五味子补肺。

    《明虞抟医学正传》

    《肾分左右》

    或问人身之两肾,犹车之有两轮,其形同色亦无异。 不知王叔和何所见,而独谓左肾属水,而右肾属火; 又指右肾为命门,以配三焦之经。常闻有生之初,胚 胎未成之际,先生二肾,即造化天一,生水之义。今以 水火岐之,冰炭相反何欤?曰:予尝私淑丹溪而得其 说矣。按《内经》以心胞络为三焦相火之配,而并行于 经也。其两肾本为一脏,初未尝有左右之分,而越人 始分之,亦不言其为相火之脏。叔和立说,以三焦合 命门为表里,亦有深意存焉。盖谓肾属阴而本主乎 静,静则阳孕于其中,阳既孕矣,其能纯乎静而无生 气之动欤?若《经》所谓“肾属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 之”,是阳归之阴而成孕者也。又谓肾为作强之官,伎 巧出焉,是阳出之阴而化生者也。是故肾为一脏,配 五行而言者,则属之水矣。以其两肾之形有二象而 言者,亦得以左右分阴阳刚柔,而命为五脏之根元 也。以左为阴、右为阳、阴为水、阳为火、水为血、火为气, 于是左肾之阴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右肾之阳火 生脾土,脾土生肺金。其四脏之于肾,犹枝叶之出于 根也。虽然,但不可独指右肾为命门耳。经曰:“太冲之 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按《灵枢经》云:“命门者目也。”抑考《明堂》《铜人》 等经,命门一穴,在脊中行第十四椎下陷中,两肾之 间。夫两肾固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虽为水脏, 而实有相火寓乎其中,象水中之龙火,因其动而发 也。愚意当以两肾总号为命门,此命门穴正象门中 之枨𫔶可开阖之象也。惟其静而阖,涵养乎一阴之 真水;动而开,鼓舞乎龙雷之相火。夫水者常也,火者 变也,若独指乎右肾为相火,以为三焦之配,尚恐认 理之未清也。

    《命门主寿夭》

    或问:“人之寿夭不齐何欤?”曰:“元气盛衰不同耳。夫人 有生之初,先生二肾,号曰命门,元气之所司,性命之 所系焉。是故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此一定 之理也。”或曰:“今见肥白之人多寿夭,元气反衰乎?瘦 黑之人多寿延,元气反盛乎?”曰:“丹溪谓白者肺气弱, 黑者肾气足。”又曰:“肥不如瘦,白不如黑。”或曰:“四方之” 人皆同乎?曰:“不同也。《内经》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 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又曰:“东南方阳也,阳者其 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 于上,故左寒而右凉。”王注曰:阴精所奉,高之地也。阳 精所降,下之地也。阴方之地,阳不妄泄,寒气外持,邪 不数中,而正气坚守,故寿延。阳方之地,阳气耗散,发 泄无度,风湿数中,其气烦渴,故夭折。或曰:尝闻天人 之理,同一揆也。今见于天地之四方者,既得闻命矣, 而具于人之五脏者,未之闻也。请申明其说,可乎?曰: “西北二方,在人为肾水肺金所居之地,二脏常恐其 不足;东南二方,在人为肝木心火所处之位,二脏常 恐其有馀。《难经》曰:‘东南实,西北虚,泻南方,补北方’”等 语,即此之义也。夫肾水既实,则阴精时上奉于心肺, 故东方之木气不实,而西方之金气不虚,此子能令 母实,使金得以平木也。是故水日以盛,而火日以亏, 此阴精所奉于上,而令人寿延也。若夫肾水一虚,则 无以制南方之心火,故东方实而西方虚。其命门与 胞络之相火,皆挟心火之势而来侮所不胜之水,使 水日亏而火日盛,此阳精所降于下,故令人夭折也。 大抵王冰主天地之四方言,越人主人身之五脏论, 皆不失《内经》之旨,同归于一理也。

    《王纶明医杂着》

    《补阴丸论》

    人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馀,况节欲者少,过欲者 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愈消,而痨瘵、咳嗽、 咯血、吐血等证作矣。故宜常补其阴,使阴与阳齐,则 水能制火,而水升火降,斯无病矣。故丹溪先生发明 “补阴之说,谓专补左尺肾水也。”古方滋补药,皆兼补 右尺相火,不知左尺原虚,右尺原旺,若左右平补,依 “旧火胜于水,只补其左,制其右,庶得水火相平也。”右 尺相火,固不可衰。若果相火衰者,方宜补火。但世之 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疾者,百无二三。且 少年肾水正旺,似不必补。然欲心正炽,妄用太过,至 于中年,欲心虽减,然少年斲丧既多,焉得复实?及至 老年,天真渐绝,只有孤阳,故补阴之药。自少至老。不 可缺也。丹溪先生发明先圣之旨。以正千载之讹。其 功盛哉。今立补阴丸方治之。

    “设若肾经阴精不足,阳无所化,虚火妄动以致前证者,宜用六味地黄丸补之,使阴旺则阳化。若肾经阳气燥热,阴无以生,虚火内动而致前证者,宜用八味丸补之,使阳旺则阴生。若脾肺虚不能生肾,阴阳俱虚而致前证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培补元气,以滋肾水。若因阳络伤血,随气泛行而患诸血”证者,宜用四君子加当归,纯补脾气,以摄血归经。太仆先生云:“大寒而盛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大热而盛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又云:“倏忽往来,时发时止,是无水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不时而动,是无火也。当求其属而主之。无火者,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无水者,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不可泥用沈”寒之剂。

    《李梴医学入门》

    《肾脏赋》

    肾有两枚,左属水而右属火。重各九两,右主女而左 主男。

    左右两枚共一斤二两。男以左肾为主。女以右肾为主。

    “连胁系心”,贴脊《膂兮》,裹以脂膜;“里白外紫如豇豆兮”, 相合若环。

    肾连胁,下对脐形如豇豆,相并如环,曲贴脊膂膜中,里白外紫。两肾二系相通,下行其上,则与心系通而为一,所谓“坎北离南,水火相感” 者也。左右气常相通,静养极者,左右相合,则精不泄矣。

    以左言其概,位北水惟悭。

    此条专言左肾天一生水,肾以悭为事,所以五脏俱有补泻,惟肾有补无泻。

    纳气收血化精,为封藏之本。

    左肾主纳气,收血化精,司冬之令,专主收藏,故曰“封藏之本。”

    “壮志造无成”,有号“作强之官。”

    肾藏志,意之所存者谓之志。精完则志壮,志壮则精益完,故曰:精志自相随,造无为有,男女交构,造化形容。《经》曰:“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言精志完而强于作用也。又男曰作强,女曰伎巧。

    候在腰而“充骨填髓。”

    肾之候在腰,其充在骨,诸髓皆属于脑,而肾实主之。

    窍于耳而荣发驻颜。

    须发颜面,皆督脉所络。阳精盛驻于外,则须发荣盛,面体光润。

    《风旋目》。无见。或面浮咳水。而隐曲不利。

    肾风,多汗恶风,面浮目视。无所见。若伏有水汽。则目下亦肿,名曰风水。不能偃卧,偃则咳出清水。男子身重难行溺黄。女人月事不行。俱谓之隐曲不利。风盛者膝胫挛急,不能久立。

    气动。饥不欲食。或喘急奔豚。而胁脊痛酸。

    饥不欲食。喘嗽喉中鸣者。肾气病也。奔豚者。肾之积。

    热则口燥舌干咽痛,甚则小腹胀而背亦强。

    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邪克于少阴之络,令人咽嗌肿痛,不可纳食。肾病则大小腹胀痛,背痛引心厥。心痛引腰者属肾,引胁者属膀胱。

    虚则心悬骨痿齿摇,甚则梦泄精而囊亦寒。

    肾气虚,心悬如饥善恐,惕惕如人将捕。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经》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 发为骨痿,言虚中有热也。齿者骨之属,肾虚则动摇不固。梦泄者,肾气虚而下脱,或挟火邪也。囊寒者,肾气衰也。人年六十气衰,发堕齿落,经脉空虚,七十形体皆极,九十如树之有根耳。

    血证:口唾肠癖,足心热并湿,必发黄疸。

    《经》曰:“欬则有血,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欬嗽,故血见于鼻与口也。” 又少阴不足脉涩,病积溲血。足心热者,心风入肾也。黄疸者,肾虚为湿热乘之,必口淡脚软,是为虚疸。

    冷证“胸痹茎缩股内痛,并郁必然黑颜。”

    骨痹者,肾脂髓枯而不满,故寒冷甚则至骨痹痛蜷挛,其人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能振栗者,肝为一阳,心为二阳,肾孤脏,一水不胜二火,故不能振栗也。“茎缩” 者,肾窍二阴,冷则痿弱不举,甚则缩入,俗云“脱阳证” 也。股内后廉痛者,少阴脉起于足小指下,斜趋足心,循内踝后,入筋中,上内廉,股内后廉贯脊故也。黑颜者。冷郁久则精枯。不能上注。故面黑颜衰。肌枯肉瘦。

    补以熟地、枸杞、鹿茸。

    熟地枸杞鹿茸锺乳粉龟板龙骨虎骨五味子锁阳山茱萸杜仲山药知母莲肉芡实覆盆子桑螵蛸牡蛎小草牛膝当归元参石楠合欢五加皮楮实之类。

    泻必苦茗,猪苓琥珀。

    苦茗、猪苓、琥珀、泽泻、茯苓之类。肾本无泻,此言泻者,伐其邪水、邪火也。

    温以“沉香、菟丝、附子。”

    沉香、菟丝、附子、干姜、肉桂、巴戟、葫芦巴、补骨脂、柏子仁、乌药、石楠藤之类。

    凉必知母。黄蘗、丹皮。

    知母、黄蘗、牡丹皮、地骨皮、元参、竹沥之类。

    吁,“早卧晚起阳气复。”

    冬三月,天地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四时有肾病者,亦宜体此,以养微阳。凡肾病皆因快情纵欲,失志伤肾,过服丹药也。

    静坐独眠藿豆餐。

    静坐则肾水自升,独眠则房色自节。藿葵、黑豆味咸,黄黍、鸡桃味辛,肾病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