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五十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五十卷目录

     椒部汇考

      椒图

      胡椒图

      崖椒图

      蔓椒图

      地椒图

      诗经唐风椒聊 陈风东门之枌 周颂载芟

      尔雅释木

      春秋纬运斗枢

      山海经北山经 中山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

      毛诗陆疏广要椒聊之实

      段成式酉阳杂俎胡椒

      徐光启农政全书椒考

      本草纲目秦椒 蜀椒 崖椒 蔓椒 地椒 胡椒 附毕澄茄 山胡椒 番

      椒

      高濂遵生八笺制川椒法

     椒部艺文一

      椒华铭         晋成公绥

      椒赞            郭璞

      元日献椒花颂       刘臻妻

     椒部艺文二

      椒园           唐王维

      椒园            裴迪

      寄怀归州马判官      僧齐己

      次韵袁公济谢芎椒     宋苏轼

      地椒          元许有壬

      花椒          明僧宗林

     椒部选句

     椒部纪事

     椒部杂录

    草木典第二百五十卷

    椒部汇考

    释名

    椒:诗经     《檓》。尔雅

    秦椒。山海经   胡椒。酉阳杂俎

    蜀椒。本经    崖椒。图经

    蔓椒。本经    地椒。嘉祐

    《毕澄茄》。

    蔓椒图

    蔓椒图

    胡椒图

    胡椒图

    崖椒图

    崖椒图

    {{{2}}}

    {{{2}}}

    地椒图

    地椒图

    《诗经》

    《唐风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 条且。”

    《椒聊》,椒也。椒之性芬香而少实,今一梂之实,蕃衍满升,非其常也。《释木》云:“檓,大椒。”郭璞曰:“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檓。”陆玑《疏》曰:“椒聊聊,语助也。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今成皋诸山闲有椒,谓之竹叶椒,其树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香。东海诸岛亦有椒树,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此椒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笺》言“一梂之实”者,梂谓椒之房裹实者也。《释木》云:“椒,樧丑,莍。”李巡曰:“樧,茱萸也。椒、茱萸皆有房,故曰梂,梂实也。”郭璞曰:“茱萸子聚生成房,是椒之房裹,名为梂也。”知“蕃衍满升”,谓一梂之实者,若论一树,则不啻一升,才据一实,又不足满升。且《诗》取蕃多为喻,不言一实之大,故知谓一梂之实也。验今椒实,一裹之内,唯有一实,时有二实者少耳。今言一梂满升,假多为喻,非实事也。王肃云:“种一实,蕃衍满一升。”若种一实,则成一树,非徒一升而已,不得以种一实为喻也。朱注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则硕大无朋矣。“《椒聊》且远条”,且叹其枝远而实益蕃也。

    椒聊之实,蕃衍盈掬。彼其之子,实大且笃。“《椒聊》且远 条且。”

    两手曰“掬。”

    《陈风东门之枌》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椒芬香也。椒之实芬香。《定本》云:“椒,芳物。”

    《周颂载芟》

    有椒其馨。

    《尔雅》

    《释木》

    檓,大椒。

    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檓。”檓者,大椒之别也。郭云:“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檓。”《诗·唐风》云:“椒聊且。”陆玑《疏》云:“椒树如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今成皋诸山闲有椒,谓之竹叶椒,其树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香。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树,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此椒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

    椒、樧丑,莍。

    莍,茱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东亦呼莍莍。樧似茱萸而小,赤色。莍者,实之房,椒樧之类,实皆有莍,汇自裹。李巡曰:“椒、茱萸皆有房,故曰莍莍实也。”

    《春秋纬》

    《运斗枢》

    《玉衡星散》为椒。

    椒桂合刚阳。

    椒桂,阳星之精所生也。合,犹连体而生也。

    《山海经》

    《北山经》

    景山,其草多秦椒。

    子似椒而细叶。

    《中山经》

    《琴鼓之山》,其木多椒柘。

    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

    楮山多椒椐。

    《贾思勰齐民要术》

    《种椒》

    《尔雅》云:“檓,大椒。” 《广志》曰:“胡椒出西域。” 《范子计然》曰:“蜀椒出五都,秦出天水。” 案:今青州有蜀椒,种本商人居椒为菐,见椒中黑实,乃遂生意种之。凡种数千枝,止有一根,生数岁之后,更结子实,芳香形色与蜀椒不殊,气势微弱耳。遂分布种移,略通州境也。

    熟时收取黑子。

    俗名“椒目” ,不用人手数近触之,则不生也。

    四月初,畦种之。

    治畦下水,如《种葵法》。

    方三寸一子,筛土覆之,令厚寸许。复筛熟粪以盖土 上,旱辄浇之,常令润泽。生高数寸,夏连雨时可移之。 《移法》:“先作小坑,圆深三寸,以刀子圆𠠫椒栽合土,移 之于坑中,万不一失。”

    若拔而移者率多死

    若移大栽者,二月、三月中移之,先作熟蘘泥,掘出即 封根,合泥埋之。

    行数百里者亦得生

    此物性不耐寒,“阳中之树,冬须草裹。”

    不裹即死

    其生小阴中者,少禀寒气,则不用裹。

    所谓“习以成性,寒暑易容,不能易质” 也。

    候实口开。便速收之。天时晴。摘下薄布曝之。令一日 即干。色赤椒好。

    若阴时收者。色黑失味。

    其叶及青,摘取可以为菹,干而末之,亦足充事。 《养生要论》曰:“腊夜令持椒卧房床旁,无与人言,内井 中除瘟病。”

    《毛诗陆疏广要》

    《唐风》

    椒聊之实

    《椒聊》聊,语助也。椒树似茱萸,有针刺,茎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今成皋诸山闲有椒,谓之“竹叶椒” ,其树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香。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树,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此椒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也。

    《尔雅》云:“檓,大椒。” 邢疏云:“檓者,大椒之别也。” 郭云:“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檓。” 《诗·唐风》云:“椒聊且。” 郑注云:“檓,大椒,秦椒也。与蜀椒相似,稍大而香气减焉。俗呼樛子。” 《尔雅》又云:“椒,樧丑。” 莍疏云:“椒樧之类,实皆有莍,汇自裹。” 李巡曰:“椒,茱萸皆有房,故曰莍。莍实也。” 郭云:“茱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东亦呼莍椒。似茱萸而小,赤” 色。郑云:“此类结子成球朵。” 《埤雅》:“椒似茱萸而小,赤色,内含黑子如点。” 今谓椒目,木有针刺,叶坚而滑泽。《尔雅》曰:“椒樧丑莍,桃李丑核。” 言桃李属皆内核,椒樧属皆外莍也。《酉阳杂俎》曰:“椒可以来水银。” 茱萸气好上,椒气好下。盖椒气性不上达,故诗以譬沃也。言沃盛强,能修其政,然其馨香下达而已。《诗》曰:“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椒聊之实,蕃衍盈掬。沃以支子受邑,其后遂将盛大,则犹之椒也。其实蕃衍,而至于盈升盈掬也。《庄子》曰:“韦以裒椒,虽逾𫄨绤,然久则臭。” 故天下之理,有初虽若佳,后更为害,不可不察也。《尔雅翼》椒,“实多而香。” 故唐诗以“椒聊” 喻曲沃之蕃衍盛大。“聊” ,语助也。《陈诗》“贻我握椒” ,《周颂》“有椒其馨。” 《离骚》云:“杂申椒与菌桂,怀椒糈而要之。” 《九歌》曰:“奠桂酒兮椒浆,播芳椒兮成堂。” 汉世皇后称椒房,取其实蔓延盈升,以椒涂屋,亦取其温暖。故长乐宫有椒房殿。其后董贤女弟为昭仪,居舍与后相拟风。及晋世,石崇、王恺之徒相矜以富,于是崇以椒为泥泥其屋,而恺以赤石脂泥其壁云。“荆楚之俗,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酒。” 崔寔《月令》云:“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 成公绥《椒花铭》云:“肇惟岁首,月正元日。” 是知小岁则用之,汉朝元正则行之,后世率以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寘酒中,号椒盘焉。然椒亦能杀人,故汉李咸欲争窦后配成帝,捣椒自随。而齐建武中,欲并诛高武子孙,令太医煮二斛椒熟,则一时赐死,此其事。《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椒。” 《山海经》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椒。” 《孝经援神契》曰:“椒姜御湿,菖蒲益聪。” 《蜀都赋》:“丹椒。” 《尔雅》以檓为大椒,谓丛生实大者。又曰:椒樧丑。莍莍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东亦呼莍云。树有针刺,叶坚而滑泽,每叶中亦有刺。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煮其叶以为香。又东海诸岛上有椒子长而不圆,其味如橘皮。岛上獐鹿食此叶者,其肉自然作椒橘香。《范子计然》曰:“蜀椒出五都,赤色者善。秦椒出天水、陇西,细者善。” 《通志》:“椒曰蓎藙,曰陆拨,曰南椒。生于汉中者曰汉椒,蜀中者曰蜀椒,巴中者曰巴椒。”

    按:《尔雅》云:“朻者聊。” 郭氏、郑氏虽俱云未详,然聊为木无疑矣。或者木之纠曲者名聊,乌知“椒聊” 之聊,非即朻者聊耶?但向来诸家俱作助语辞,不敢妄解。

    《段成式酉阳杂俎》

    《胡椒》

    胡椒出摩伽陁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极柔弱。叶 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 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徐光启农政全书》

    《椒考》

    《务本新书》曰:“三乡椒种,秋深熟时拣粒,秋深摘子荫 干,将椒子包裹,掘地深埋。春暖取出,向阳掘畦种之。 二年后,春月移栽树小时,冬月以粪覆根,地寒处以 草裹缚,次年结子。椒不歇条,一年繁胜一年。”

    元扈先生曰:“中伏后,晴天,带露收摘。忌手捻阴一日、 晒三日,则红而裂。遇雨薄摊当风处频翻。若淹则黑 不香。若收作种,用干土拌和,埋于避雨水地内,深一 尺,勿令水浸生芽,其自开口者杀人。”

    又曰:“椒子为油,亦可食,微辛甘,晋中人多以炷灯也。 造油如小油法。”

    《本草纲目》

    《秦椒集解》

    《别录》曰:“秦椒,生泰山山谷及秦岭上,或琅琊。八月、九 月采实。”

    陶弘景曰:“今从西来,形似椒而大,色黄黑,味亦颇有 椒气。或云即今樛树子,樛乃猪椒,恐谬。”

    苏恭曰:“秦椒树、叶及茎、子都似蜀椒,但味短实细尔。 蓝田、秦岭闲大有之。”

    苏颂曰:“今秦、凤、明、越、金、商州皆有之。初秋生花,秋末 结实。九月、十月采之。”《尔雅》云:“檓,大椒。”郭璞注云:“椒,丛 生实大者为檓也。”《诗·唐风》云:“椒聊之实,繁衍盈升。”陆 玑《疏义》云:“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泽,味亦辛 香。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以其叶合煮为香。今成皋 诸山有竹叶椒,其木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 可入饮食中,及蒸鸡豚用。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枝叶 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 其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今南北所生一种椒,其实 大于蜀椒,与陶氏及郭、陆之说正相合,当以实大者 为秦椒也。

    寇宗奭曰:“此秦地所产者,故言秦椒。大率椒株皆相 似,但秦椒叶差大,粒亦大而纹低,不若蜀椒皱纹为 高异也。”然秦地亦有蜀椒种。

    李时珍曰: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今处处可种,最易 蕃衍。其叶对生,尖而有刺。四月生细花。五月结实,生 青熟红,大于蜀椒,其目亦不及蜀椒,目光黑也。《范子 计然》曰:“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陇西天水,粒 细者善。”《苏颂》谓其秋初生花,盖不然也。

    《椒红气味》

    辛温有毒。

    《别录》曰:“生温,熟寒,有毒。”

    甄权曰:“苦、辛。”

    《徐之才》曰:“恶栝楼、防葵,畏雌黄。”

    《主治》

    《本经》曰:“除风邪,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 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

    《别录》曰:“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馀疾,腹痛出 汗,利五脏。”

    《孟诜》曰:“上气欬嗽,久风湿痹。”

    甄权曰:“治恶风,遍身四肢𤸷痹,口齿浮肿摇动,女人 月闭不通,产后恶血痢,多年痢。疗腹中冷痛,生毛发, 灭瘢。”

    朱震亨曰:“能下肿湿气。”

    《附方》

    膏痹尿多,其人饮少,用秦椒二分出汗,瓜蒂二分为 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类要

    手足心肿,乃风也,椒、盐末等分,醋和傅之,良。肘后方 损疮中风以面作馄饨,包秦椒于灰中烧之令熟,断 开口,封于疮上,冷即易之。食疗本草

    久患口疮:大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 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牙齿风痛:秦椒煎醋含嗽。食疗本草

    百虫入耳:“椒末一钱,醋半盏,浸良久,少少滴入,自出。” 续千金方

    《蜀椒释名》

    李时珍曰:“蜀,古国名;汉,水名,今川西成都、广汉、潼川 诸处是矣。巴,亦国名,又水名,今川东重庆、夔州、顺庆、 阆中诸处是矣。川则巴、蜀之总称,因岷、沱、黑、白四大 水,分东西南北为四川也。”

    《集解》

    《别录》曰:“蜀椒,生武都山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 陶弘景曰:“蜀郡、北郡人家种之,皮肉厚,腹里白,气味 浓。江阳、晋康及建平闲亦有,而细赤、辛而不香,力势 不如巴郡者。”

    苏恭曰:“今出金州、西域者最佳。”

    苏颂曰:“今归峡及蜀川陕洛闲,人家多作园圃种之。 木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针刺,叶坚而滑,可煮饮 食。四月结子无花,但生于枝叶闲,颗如小豆而圆,皮紫赤色。八月采实,焙干。江淮北土亦有之,茎、叶都相 类,但不及蜀中者良,而皮厚、里白味烈也。”

    李时珍曰:“蜀椒肉厚皮皱,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 谓之椒目。他椒子虽光黑,亦不似之。若土椒则子无 光彩矣。”

    《修治》

    《雷敩》曰:“凡使南椒,须去目及闭口者,以酒拌湿蒸,从 巳至午,放冷密盖,无气后取出,便入磁器中,勿令伤 风也。”

    寇宗奭曰:“凡用蜀椒、秦椒,并微炒使出汗,乘热入竹 筒中,以梗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未尽再捣;或只炒 热,隔纸铺地上,以碗覆,待冷,碾取红用。”

    《椒红气味》

    辛温有毒。

    《别录》曰:“大热多食,令人乏气喘促口闭者,杀人。” 孟诜曰:“五月食椒,损气伤心,令人多忘。”

    李廷飞曰:“久食令人失明,伤血脉。”

    徐之才曰:“杏仁为之使。得盐味佳。畏款冬花、防风、附 子、雄黄,可收水银。中其毒者,凉水麻仁浆解之。”

    《椒红主治》

    《本经》曰:“邪气欬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热痹痛, 下气。久服头不白,轻身增年。”

    《别录》曰:“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 饮,宿食,肠澼,下痢泄精,女子字乳馀疾。散风邪瘕结, 水肿黄疸,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开腠理,通血脉, 坚齿发,明目,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甄权曰:“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 石水,治欬嗽,腹内冷痛,除齿痛。”

    大明曰:“破症结,开胸,治天行时气,产后宿血,壮阳疗 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止呕逆。”

    孟诜曰:“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下乳汁,灭瘢,生毛发。” 李时珍曰:“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 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椒红发明

    苏颂曰:“《服食方》单服椒红补下,宜用蜀椒乃佳。”段成 式言椒气下达,饵之益下不上冲也。

    李时珍曰:“椒纯阳之物,乃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 之药。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受西方 之阴,故能入肺散寒,治欬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 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一妇人年七十馀,病泻五年,百药不效。予以感应丸 五十丸投之,大便二日不行,再以《平胃糁》加椒、红、茴 “香、枣肉为丸,与服遂瘳。每因怒食举发,服之即止。”此 除湿消食,温脾补肾之验也。按《岁时记》言,“岁且饮椒 柏酒,以辟疫疠。”椒乃玉衡星精,服之令人体健耐老; 柏乃百木之精,为仙药能伏邪鬼故也。吴猛真人《服 椒诀》曰:“椒禀五行之气而生,叶青皮红,花黄,膜白子 黑,其气馨香,其性下行,能使火热下”达,不致上熏芳 草之中,功皆不及。其方见下。时珍窃谓椒红丸虽云 补肾,不分水火,未免误人。大抵此方,惟脾胃及命门 虚寒有湿郁者相宜,若肺胃素热者,大宜远之。故丹 溪朱氏云:“椒属火,有下达之能,服之既久,则火自水 中生,故世人服椒者,无不被其毒也。”又《上清诀》云:“凡 人吃饭伤饱,觉气上冲心胸痞闷者,以水吞生椒一 二十颗即散。”取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消宿食 也。又戴原礼云:“凡人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 间,蛔闻药则动,动则药出而蛔不出,但于呕吐药中 加炒川椒十粒,良。盖蛔见椒则头伏也。”观此,则张仲 景治蛔厥,乌梅丸中用蜀椒,亦此义也。许叔微云:“大 凡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

    椒目气味

    苦寒无毒。

    甄权曰:“苦、辛,有小毒。”

    椒目主治

    苏恭曰:“水腹胀满,利小便。”

    甄权曰。治十二种水汽。及肾虚耳卒鸣聋,膀胱急。 朱震亨曰:“止气喘。”

    椒目发明

    甄权曰:“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用巴豆、菖 蒲同碾细,以松脂、黄蜡溶和为挺,纳耳中抽之。治肾 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者,一 日一易,神验。”

    寇宗奭曰:“椒目,治盗汗有功。将目微炒碾细,用半钱, 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睡时调服,无不效。盖椒目能 行水,又治水蛊也。”

    朱震亨曰:“诸喘不止。用椒目炒碾二钱,白汤调服。二 三服。以上劫之后。乃随痰火用药。”

    李时珍曰:“椒目下达,能行渗道,不行谷道,所以能下 水燥湿,定喘消蛊也。”

    叶气味

    辛热无毒

    叶主治

    《大明》曰:“奔豚、伏梁气,及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和艾 及葱,碾,以醋拌之。” 李时珍曰:“杀虫,洗脚气及漆疮。”

    根气味

    辛热微毒。

    根主治

    李时珍曰:“肾与膀胱虚冷,血淋色瘀者,煎汤细饮。色 鲜者,勿服。”

    附方

    椒红丸治元脏伤惫,目暗耳聋。服此百日,觉身轻少 睡,足有力,是其效也。服及三年,心智爽悟,目明倍常, 面色红悦,髭发光黑。用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 暴干捣取红一斤,以生地黄捣自然汁,入铜器中煎 至一升,候稀稠得所,和椒末,丸梧子大。每空心暖酒 下三十丸。合药时,勿令妇人鸡犬见。《诗》云:“其椒应五 行,其仁通六义。欲知先有功,夜见无梦寐。四时去烦 劳,五脏调元气。明目腰不痛,身轻心健记。别更有奇 能,三年精自秘。回老返婴童,康强不思睡。九虫顿消 忘,三尸自逃避。若能久饵之,神仙应可冀。”

    《仙方》椒苓丸补益心肾,明目驻颜,顺气祛风延年。真 川椒一斤炒去汗、白茯苓十两,去皮为末,炼蜜丸梧 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忌铁器。经验方 虚冷短气:“川椒三两,去目并合口者,以生绢袋盛,浸 无灰酒五升中三日,随性饮之。”

    腹内虚冷:用“生椒择去不拆者,用四十粒,以浆水浸 一宿,令合口,空心新汲水吞下。”久服暖脏腑,驻颜黑 发,明目,令人思饮食。斗门方

    心腹冷痛,以布裹椒安痛处,用熨斗熨,令椒出汗,即 止。孙真人方

    冷虫心痛:“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 《阴冷入腹》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日夜疼 闷欲死。以布裹椒包囊下,热气大通,日再易之,以消 为度。千金方

    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 醋汤下,神效。经验方

    传尸劳疰,最杀劳虫。用真川椒红色者,去子及合口, 以黄草纸二重隔之,炒出汗,取放地上,以砂盆盖定, 以火灰密遮四旁,约一时许,为细末去壳,以老酒浸 白糕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盐汤下,服至一 斤,其疾自愈。此药兼治诸痹,用肉桂煎汤下,腰痛用 茴香汤下,肾冷用盐汤下。昔有一人病此,遇异人授 是方。服至二斤。吐出一虫如蛇而安。遂名“神授丸。”三因 方

    历节风痛白虎历节风痛甚,肉理枯虚,生虫游走痒 痛,兼治痹疾,半身不遂,即止治劳疰,神授丸方, 寒湿脚气,川椒二三升,疏布囊盛之,日以蹈脚,贵人 所用。大全良方

    诸疮中风:生蜀椒一升,以少面和搜裹椒,勿令漏气, 分作两裹,于煻灰火中烧熟,刺头作孔,当疮上之, 使椒气射入疮中,冷即易之,须臾,疮中出水及遍体 出冷汗,即瘥也。独行方

    疮肿作痛: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研。醋和傅之。 外台秘要

    囊疮痛痒:红椒七粒,葱头七个,煮水洗之。一人途中 苦此,湘山寺僧授此方,数日愈,名“驱风散。”经验方 手足皴裂:“椒四合,以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 燥,须臾再浸,候干,涂猪羊脑髓极妙。”胜金方

    漆疮作痒:《谭氏方》:用汉椒煎汤洗之。 《相感志》云:“凡 至漆所,嚼川椒涂鼻上,不生漆疮。”

    夏月湿潟:川椒炒取红肉,豆蔻煨各一两为末,粳米 饭丸梧子大。每量人米饮服百丸。

    餐泻不化。及久痢。小椒一两。炒。苍术二两。土炒碾末。 醋糊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五十丸。普济方

    久冷下痢或不痢,腰腹苦冷:用蜀椒三升,酢渍一宿, 曲三升,同椒一升拌作粥食,不过三升,瘥。千金方 老小泄泻,小儿水泻,及人年五十以上患泻用椒二 两,醋二升,煮醋尽,慢火焙干,碾末,磁器贮之。每服二 钱匕,酒及米饮下。谭氏方

    水泻奶疳:椒一分,去目,碾漠,酥调,少少涂脑上,日三 度。延龄方

    食茶面黄,川椒红炒,碾漠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茶 汤下。简便方

    伤寒齿衄伤寒呕血,继而齿缝出血不止:用开口川 椒四十九粒,入醋一盏,同煎熟,入白矾少许服之。直指 方

    风虫牙痛:《总录》:用川椒、红漠水和白面丸皂子大,烧 熟咬之,数度愈。 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七个,醋一碗, 煎漱之。

    头上白秃:花椒漠,猪脂调傅,三五度便愈。普济方 妇人秃鬓:汉椒四两,酒浸密室内,日日搽之,自然长也。圣惠方

    蝎螫作痛:川椒嚼细涂之,微麻即止。杏林摘要 百虫入耳:川椒研细,浸醋灌之,自出。危氏方

    毒蛇咬螫:以闭口椒及叶捣封之良。肘后方

    蛇入人口,因热取凉卧地下,有蛇入口不得出者,用 刀破蛇尾,纳生椒二三粒裹定,须臾即自退出也。圣惠 方

    小儿暴惊,啼哭绝死:蜀椒、左顾牡蛎各六铢,以酢浆 水一升,煮五合,每灌一合。千金方

    《舌蹇语》,吃川椒,以生面包丸,每服十粒,醋汤送下。救急 方

    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 即收。同上

    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 直指方

    水汽肿满:椒目炒捣如膏,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留饮腹痛:“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 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丸,吞下,其痛即止。” 又方:“椒目 十四枚,巴豆一枚,豉十六枚,合捣为二丸,服之取吐 利。”肘后方

    痔漏肿痛:椒目一撮,碾细,空心水服三钱,如神。海上方 崩中带下:椒目炒碾细,每温酒服一钩。金匮钩元 眼中黑花,年久不可治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下。本事方

    崖椒集解

    苏颂曰:“施州一种崖椒,叶大于蜀椒。彼土人四季采 皮入药。”

    李时珍曰:“此即俗名野椒也。不甚香,而子灰色,不黑 无光,野人用炒鸡、鸭食。”

    椒红气味

    辛热无毒。

    忌盐。

    李时珍曰:“有毒。”

    主治

    《苏颂》曰:“肺气上喘兼欬嗽,并野姜为末,酒服一钱匕。”

    蔓椒释名

    李时珍曰:“此椒蔓生,气臭如狗彘,故得诸名。”

    《集解》

    《别录》曰:“蔓椒,生云中山谷及丘冢间。采茎、根,煮酿酒。” 陶弘景曰:“山野处处有之,俗呼为樛。子似椒𣗋而小, 不香,一名豨椒。可以蒸病出汗。”

    李时珍曰:蔓椒,野生林箐间,枝软如蔓,子叶皆似椒, 山人亦食之。《尔雅》云:“椒樧,丑梂。”谓其子丛生也。陶氏 所谓子当作“梂”子。诸椒之通称。非独蔓椒也。

    实根茎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本经》曰:“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煎汤蒸 浴取汗。”

    陈藏器曰:“根主痔。烧末服,煮汁浸之。”

    《孟诜》曰:“贼风挛急。”

    李时珍曰:“通身水肿,用枝叶煎如汁,熬如饧状。每空 心服一匙,日三服。”

    地椒集解

    掌禹锡曰:“地椒出上党郡。其苗覆地蔓生,茎叶甚细。 花作小朵,色紫白,因旧茎而生。”

    李时珍曰:“地椒出北地,即蔓椒之小者。贴地生叶,形 小,味微辛。土人以煮羊肉食,香美。”

    实气味

    辛温,有小毒。

    主治

    陈嘉祐曰:“淋渫,治肿痛,可作杀蛙蛊药。”

    附方

    牙痛:“地花椒川芎䓖尖等分为末,擦之。”海上名方

    胡椒释名

    李时珍曰:“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实非椒也。”

    集解

    苏恭曰:“胡椒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 辣。”

    唐慎微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胡椒出摩伽陁国, 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 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 其子于叶中,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食料用之’。” 李时珍曰:“胡椒,今南番诸国及交趾、滇南、海南诸地 皆有之。蔓生,附树及作棚引之。叶如扁豆、山药辈。正” 月开黄白花,结椒累累,缠藤而生,状如梧桐子,亦无 核,生青熟红,青者更辣,四月熟,五月采收,暴干乃皱。 今遍《中国食品》,为日用之物也。

    实气味

    辛大温无毒。

    李时珍曰:“辛、热纯阳,走气助火,昏目发疮李珣曰:“多食损肺,令人吐血。”

    主治

    《唐本草》曰:“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

    李珣曰:“去胃口虚冷气,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 痛,冷气上冲。”

    《大明》曰:“调五脏,壮肾气,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蕈毒。” 寇宗奭曰:“去胃寒吐水,大肠寒滑。”

    李时珍曰:“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 浮热作痛。”

    发明

    寇宗奭曰:“胡椒去胃中寒痰,食已则吐水,甚验。大肠 寒滑亦可用,须以他药佐之,过剂则走气也。”

    朱震亨曰:“胡椒属火而性燥,食之快膈,喜之者众,积 久则脾胃肺气大伤。凡病气疾人,益大其祸也。牙齿 痛,必用胡椒。荜𦭞者,散其中浮热也。” 李时珍曰:“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 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时珍自少嗜之,岁 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病亦 止,才食一二粒,“即便昏涩。此乃昔人所未试者。盖辛 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故也。病咽喉口齿者,亦 宜忌之。近医每以菉豆同用,治病有效。盖豆寒椒热, 阴阳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按:张从正《儒门事 亲》云:“噎膈之病,或因酒得,或因气得,或因胃火。医氏 不察,火里烧姜,汤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继之;荜𦭞” 未已,胡椒继之。虽曰和胃,胃本不寒,虽曰补胃,胃本 不虚。况三阳既结,食必上朝,止宜汤丸,小小润之可 也。时珍窃谓此说虽是,然亦有食入反出无火之证, 又有痰气郁结,得辛热暂开之证,不可执一也。

    附方

    心腹冷痛:胡椒三七枚,清酒吞之,或云“一岁一粒。”食疗 本草

    心下大痛:《寿域方》:“用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钱,研匀,男 用生姜,女用当归酒下。” 又方:用椒五分,没药三钱, 研细,分二服,温酒下。 又方:“胡椒、菉豆各四十九粒, 研烂酒下,神效。”

    霍乱吐利:孙真人:用胡椒三十粒,以饮吞之。 《直指 方》:“用胡椒四十九粒,菉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匀,木瓜 汤服一钱。”

    反胃吐食:“戴原礼方:用胡椒醋浸日干,如此七次为 漠,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汤下。” 《圣惠方》: 用胡椒七钱半,煨姜一两,水煎,分二服。 《是斋百一 方》:“用胡椒、半夏汤泡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 姜汤下三十丸。”

    夏月冷泻及霍乱,用胡椒碾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 下四十丸。卫生易简方

    赤白下痢:胡椒、菉豆各一岁一粒,为末,糊丸梧子大, 红用生姜,白用米汤下。集简方

    “大小便闭,关格不通,胀闷二三日则杀人。”胡椒二十 一粒,打碎,水一盏,煎六分,去滓,入芒硝半两,煎化服。 总录

    小儿虚胀塌气丸:用胡椒一两,蝎尾半两为漠,面糊 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陈米饮下。一加莱菔子半两。 钱乙方

    虚寒积癖,在背膜之外,流于两胁,气逆喘急,久则荣 卫凝滞,溃为痈疽,多致不救。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蝎 尾四个,生木香二钱半,为末,粟米饭丸菉豆大。每服 二十丸,橘皮汤下,名“磨积丸。”济生方

    房劳阴毒:“胡椒七粒,葱心二寸半,麝香一分,捣烂以 黄蜡溶和,做成条子,插入阴内,少顷汗出即愈。”孙氏集效 方

    惊风内钓:胡椒、木鳖子仁等分为末,醋调黑豆末和 杵,丸菉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荆芥汤下。圣惠方 发散寒邪“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葱白捣膏,和涂 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温覆取汗则愈。”伤寒 蕴要

    “《伤寒》欬逆,日夜不止”,寒气攻胃也。胡椒三十粒,打碎, 麝香半钱,酒一锺,煎半锺,热服。圣惠方

    风虫牙痛:《卫生易简方》:用胡椒、荜𦭞等分为末,蜡丸 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 《韩氏医通》:治风虫客 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用胡椒九粒,菉豆十一粒,布 裹捶碎,以丝绵包作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立愈。

    《普济方》:“用胡椒一钱半,以羊脂拌打四十丸,擦之。”

    追涎。

    阿伽陁丸:治妇人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郁金、茜根、小 糵皮等分为漠,水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阿胶汤下。 李时珍曰:“按《酉阳杂俎》,胡椒出摩伽陁国。此方之名, 因此而讹者也。”

    沙石淋痛:胡椒、朴硝等分为末。每服用二钱,白汤下, 日二。名“二拗散。”普济方

    蜈蚣咬伤:胡椒嚼封之,即不痛。多能鄙事

    ===毕澄茄释名===李时珍曰:“番语也。”

    集解

    陈藏器曰:“毕澄茄生佛誓国。状似梧桐子及蔓荆子 而微大。”

    李珣曰:“胡椒生南海诸国。向阴者为澄茄,向阳者为 胡椒。”按:顾微《广州志》云:“澄茄生诸海国,乃嫩胡椒也。 青时就树采摘,柄粗而蒂圆。”

    《苏颂》曰:“今广州亦有之。春夏生叶,青滑可爱。结实似 梧桐子,微大。八月、九月采之。”

    李时珍曰:海南诸番皆有之。蔓生,春开白花,夏结黑 实,与胡椒一类。二种正如“大腹”之与槟榔相近耳。

    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去柄及皱皮、子,用酒浸蒸之,从巳至 酉,杵细晒干,入药用。”

    实气味

    辛温无毒。

    李珣曰:“辛、苦,微温。”

    主治

    陈藏器曰:“下气消食,去皮肤风,心腹闲气胀。令人能 食,疗鬼气,能染发及香身。”

    《大明》曰:“治一切冷气痰癖,并霍乱吐泻,肚腹痛,肾气 膀胱冷。”

    李时珍曰:“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附方

    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用毕澄茄为末,姜汁 打神曲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日二服。济生方 噎食不纳,毕澄茄、白豆蔻等分为漠,干舐之。寿域神方 反胃吐食,吐出黑汁,治不愈者:用毕澄茄为漠,米糊 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三四十丸,日一服,愈后服平胃 散三百贴。永类钤方

    伤寒欬逆呃噫,日夜不定者:用毕澄茄、高良姜各等 分为漠。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沸,入酢少许服之。苏颂 图经

    痘疮入目,羞明生翳毕,澄茄末吹少许入鼻中,三五 次效。飞鸿集

    鼻塞不通,肺气上攻而致者,“毕澄茄丸”:用毕澄茄半 两,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一钱半,为末,蜜丸芡子大,时 时含咽。御药院方

    附录山胡椒

    苏恭曰:“所在有之。似胡椒,色黑,颗粒大如黑豆。味辛, 大热,无毒。主心腹冷痛,破滞气。俗用有效。”

    高濂《草花谱》。

    《番椒》

    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 种。

    《遵生八笺》

    《制川椒法》

    择鲜红开口者用,闭口者不用,将粗纸衬锅底,微火 炒脆,碾为细末,用纸铺地,下去火毒,一夜方收听用。 椒乃通气之物,去寒气,通滞气,清心明目,大有奇效 也。

    椒部艺文一

    《椒华铭》
    晋·成公绥

    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维珍,蠲除百疾。肇惟岁始, 月正元日。永介眉寿,以祈初吉。

    《椒赞》
    郭璞

    椒之灌植,实繁有伦。拂颖霑霜,朱实芬辛。服之不已, 洞见通神。

    《元日献椒花颂》
    刘臻妻

    璇穹周回,三朔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涣。美哉灵葩, 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

    椒部艺文二

    《椒园》
    唐·王维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椒园》
    裴迪

    丹刺𦊰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

    《寄怀归州马判官僧齐己》

    三年为倅兴何长,高卧应多事少忙。又见秋风霜裛 树,满山椒熟水云乡。

    ===
    《次韵袁公济谢芎椒》
    宋·苏轼
    ===燥吻时时著酒濡,要令卧疾致文殊。河鱼溃腹空号

    楚,汗水流骹始信吴。自笑方求三岁艾,不如长作独 眠夫。羡君清瘦真仙骨,更助飘飘鹤背躯。

    《地椒》
    元·许有壬

    冻雨催花紫,轻风散野香。刺沙尖叶细,敷地乱条长。 楚客收成裹,奚童撷满筐。行厨供草具,调鼎尔非良。

    《花椒》
    明·僧宗林

    忻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 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着《骚经》上,涂壁香凝汉 殿中。鼎𫗧也应加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椒部选句

    楚屈原《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巫阳将夕降兮,怀 《椒醑》以要之。

    《九歌》“奠桂酒兮椒浆。”播芳椒兮盈堂。

    《九章》“惟佳人之独处兮,折若椒以自虔。”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椒桂木兰。”

    刘向《九叹》:“怀椒聊之蔎蔎兮。”

    魏曹植《七启》:“紫兰丹椒,施和必节。”

    晋左思《蜀都赋》:“或蕃丹椒。”

    周庾信诗:“椒花逐颂来。”红椒艳复殊。

    唐孟浩然诗:“石上攒椒树。”

    杜甫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巳颂花。”椒实雨新红, 《李贺诗》:“椒花坠红湿云间。”

    白居易诗。“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宋欧阳修诗。“梯林斗摘椒。”

    苏轼诗:“胡椒株两多,安用八百斛。”

    陆游诗。“橙椒香美白鹅肥。”

    元马祖常诗:“椒花染紫风雨香。”

    《张翥诗》:“流风落野椒。”红椒花露湿妆痕。

    椒部纪事

    《范子计然》:“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天水、陇西, 细者善。”

    《四民月令》:“正月之旦,进酒降神毕,室家无大小,次坐 先祖之前,子孙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举白。”

    张璠《汉记》:桓帝窦皇后崩,中常侍曹节、王甫欲以贵 人礼葬。太尉李固自扶舆起,捣椒自随,语妻子曰:“若 太后不得配桓帝,吾不生还矣。”

    《魏氏春秋同异》:“锺繇嬖庶子会之母,黜嫡夫人,文帝 命复焉。繇恚忿,餐椒致噤,帝乃止。”

    《炖煌新录》:胡苏割剌在答鲁之右大泽中,高百寻,然 无草,木石皆赭色。山产椒,椒大如弹丸,燃之香彻数 十里。每燃椒,则有鸟自云际蹁跹五色,名赭尔鸟,盖 凤凰种也。时汉武帝遣将军赵破奴逐之,得其椒不 能解,诏问东方朔,朔曰:“此天仙椒也,塞外千里有之, 能致凤,武帝植之太液池。”至元帝时,椒生,果有异凤 《翔集》。

    《续汉书》:“天竺国出石蜜、胡椒、黑盐。”

    《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

    《南史齐高帝诸子传》:“豫章文献王嶷第二子子恪,建 武中为吴郡太守。及大司马王敬则于会稽反,奉子 恪为名,而子恪奔走,未知所在。始安王遥光劝上并 诛高武诸子孙,于是并敕竟陵王昭胄等六十馀人 入永福省,令太医煮椒二斛,并命办数十具棺材。谓 舍人沈徽孚曰:‘椒熟则一时赐死,期三更当杀之’。会” 上暂卧,主书单景隽启依旨毙之,徽孚坚执曰:“事须 更审。”尔夕三更,子恪徒跣奔至建阳门,上闻惊觉曰: “故当未赐诸侯命耶?”徽孚以答。上抚床曰:“遥光几误 人事。”及见子恪,顾问流涕,诸侯悉赐供馔。以子恪为 太子中庶子。

    《唐书元载传》:“载纵诸子关通货贿。大历十二年三月, 赐载自尽,籍其家,种乳五百两,胡椒至八百石,他物 称是。”

    《邺侯家传》“唐德宗,好茶加酥椒。”

    《监察本草》:“御史里行及试员外为合口椒,最毒。”殿中曰“生姜。”侍御为“脆梨,渐入佳味。”监察为“开口椒,毒微 歇。”

    《宋史·地理志》:“黎州贡红椒。广州贡胡椒。”

    《明会典》。“洪武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元 宵节钱,支与胡椒斤两不等。”

    《瀛涯胜览》:“苏门答剌者,即古须文达那国。其地依山 则种椒园,蔓生如中国甜菜状,花黄子白。其实初青, 老则红,半老则采之,暴干,每百斤直白金一两。 阿枝国产胡椒,往往种于圃,四百斤直金钱百文,银 直五两,珠以分论。”

    古俚国产胡椒,亦以圃种,十月熟。

    《枝山前闻》乡先生盛起东寅,尝夜梦有人寄椒于家 久矣,急欲椒,遂私发而用之。既觉,深自咎曰:“岂吾平 日义心不明,以致此耶?”迄不能寐,坐以待旦。

    《四川志》:“各州县俱出椒,惟茂州出者最佳,其壳一开 一合者,最妙。”

    椒部杂录

    《庄子》:“韦以裒椒,虽逾𫄨绤,然久则臭。”

    《荀子》:“民之亲我,驩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

    《史记礼书》:“椒兰芬茝,所以养鼻也。” 《淮南子》:“申椒杜茝,美人之所怀服也。及渐之于滫,则 不能保其芳矣。”

    《汉官仪》:“皇后称椒房,取其实,蔓延盈升,以椒涂室,亦 取其温暖。”

    《孝经援神契》:“椒姜御湿,菖蒲益聪。”

    《酉阳杂俎》:“椒可以来,水银茱萸气好上,椒气好下。” 《风土记》:“三香:椒、𣗋、姜。”

    《物类相感志》用盐擂椒椒味好。

    东坡诗注吴真君服椒法,并歌曰:“其椒应五行,其仁 通五义。服之半年内,脚心汗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