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三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目录

     僧部列传三十九

      唐十五

      道氤        良贲

      礼宗        法诜

      潜真附道超   守素

      华严和尚      文照

      法照        慧普

      客僧        灵幽

      惟恭附灵岿   头陀

      全玼        慧沐

      金和尚       遂端

      神智        智升

      圆晖附怀远 崇廙洪正

      辛七师       和和

      广陵大师      明瓒

      待驾        怀道附智恒

      惠忠附圆寂   惠秀

      惟忠        处寂

      无著        普化

      大川附法炯   难陀

      元宗        广敷

      圆震

    神异典第一百六十三卷

    僧部列传三十九

    唐十五

    道氤

    按《宋高僧传》:“道氤,俗姓长孙,长安高陵人也。父容,殿 中侍御史。母马氏,梦五色云覆顶,因有娠焉。母常听 讲读《大乘经》,晓夜不辍,意行太任之胎教也。逮乎诞 日,异香芬馥,成于童稚。神气俊秀,学问详明。应进士 科,一举擢第,名喧日下。才调清奇,荣耀亲里。后有梵 僧扣门分卫,饭讫,愿寓宵宿。氤接之谈话,言皆诣理”, 梵僧称叹,明晓辞诀。方出门,闪然不见。氤由此无调 选之心矣。乞愿出家,将知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 不能掩其光也。何君亲而能阻入道之猛利心焉?乃 礼京招福寺慎言律师,为师请益无替。及登戒法,旋 学律科,又隶经论,如是内外偕通矣。时有兴善寺复 礼法师善属文,谓氤曰:“藉汝少俊,可为余造《西方赞》 一本。”氤遂襞纸援毫,略不停缀,斯须已就。其辞典丽, 清净佛国境物庄严,临文若现前矣。礼师读讫,顾左 右诸德曰:“奇才秀句,吾辈莫能测也。”自后服膺窗案, 昼夜精励,辩给难酬,善于立破。礼师仰其风规,尝于 稠人广众中宣言曰:“氤之论端,势若泉涌。”从此闻天 供奉朝廷。元宗幸洛,敕与良秀法修、随驾御史李竫 同请氤于天宫寺讲《净业障经》,其疏亦氤之著述也。 时一行禅师,国之师匠,过虑将来佛法,谁堪捍御,谁 可阐扬,奏召天下英髦学兼内外者,集于洛京福先 寺,大建论场。氤为众推许,乃首登座,于《瑜伽》《唯识》,因 明百法等论,竖立大义,六科敌论,诸师茫然屈伏。一 行惊异曰:“大法梁栋,伊人应焉。余心有凭,死亦足矣。” 及乎大驾西还,敕令扈从,乃有小疾上表,帝降中使, 赐药并方,诏曰:“法师将息,朕此《药并方》甚好,服食必 差,所患痊愈,早来西京。”其顾遇也若此,仍属此际。一 行迁神,敕令东宫以下京官九品以上,并送至铜人 原,蓝田设斋,推氤表白。法事方毕,宰相张燕公说执 氤手曰:“释门俊彦,宇内罕匹,幸附口录向所导文一 本,置于箧笥。”由是其文流行天下也。开元十八年,于 花萼楼对御定二教优劣。氤雄论奋发,河倾海注。道 士尹谦对答失次,理屈辞殚,论宗乖舛。帝再三叹羡, 诏赐绢五百匹,用充法施。别集《对御论衡》一本,盛传 于代。后撰《大乘法宝五门名教》并《信法仪》各一卷,《唯 识疏》六卷,《法华经疏》六卷,《御注金刚经疏》六卷。初,元 宗注经,至若有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乃至罪业则 为消灭。虽提兔翰,颇见狐疑,虑贻谬解之𠎝,或作馀 师之义。遂诏氤决择经之功力,部判是非。奏曰:“佛力、 经力,十圣三贤亦不可测。陛下曩于般若会中,闻熏 不一,更沉”注想,自发现行。帝于是豁然,若忆畴昔,下 笔不休,终无滞碍也。续宣《氤造疏》矣,四海向风,学徒 鳞萃,于青龙寺执新疏,听者数盈千计。至于西明、崇 福二寺,讲堂悉用香泥,筑自水际,至于土面,庄严之 盛,京中甲焉。开元二十八年,有疾将终,遣弟子赍遗 表云:“某末品轻生,虚均雨露,得陪缁伍,许自精修。虽 常袒右肩,无施举袂之役;而执锡舒步,得蠲负载之 劳。属以时畅元功,德扬真化,不谓勤劬慕学,造次养 生。今月十六日,苦肠忽加,汤药无救,泉门自掩,安沐 尧风;夜台一归,宁逢舜日?有定瘗于苍陇,无再谒于丹墀云。”时帝览恻怛,遣中使内给事贾文瑰将绢五 十疋就院吊赠,宣口敕奉问。氤弟子等。“适闻法师迁 神寂灭。痛惜良深。未审拟于何处安厝。赐到绢帛等。” 圣恩追悼。生荣死哀光于僧伍。俗寿七十三。僧腊五 十三。以其年秋八月十二日葬于终南山阴逍遥园 侧。白塔存焉。

    良贲

    按《宋高僧传》:良贲,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世袭冠裳, 法门之流,不标祖祢,故阙如也。贲识鉴渊旷,风表峻 越,外通坟典,内善经论,义解之性,人罕加焉。永泰中, 不空盛行传译,实难其人,贲预其翻度。代宗请为菩 萨戒师。因新出《仁王护国经》,敕令撰疏解判,曲尽经 意,以所住寺为疏,目曰青龙也。原夫是经,已当三译, 一晋太始三年法护译一卷,名《仁王般若》;次秦罗什 出,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次梁承圣三年真谛于 洪州宝因寺译,名《仁王般若》,并疏六卷。然则晋本初 翻,方言尚隔,梁朝所译,隐而不行,伪秦之经,传流宇 内,奈何止言波罗蜜,而阙多字,则是亏其奥义。是以 肃宗皇帝斋心沐德,请不空重译。及肃皇晏驾,代宗 成先圣之愿,言诏兴译务,敕军容使鱼朝恩监护于 南桃园。起乎告朔,终乎望日。帝御承明殿灌顶道场, 躬执旧经,对译新本,而复为序,冠于经首,仍敕贲造 疏通经。贲上表曰:“学孤先哲,有玷清流,叨接翻传,谬 膺笔受。幸扬天阙,亲奉德音,令于大明宫南桃园修 疏赞演。宸光曲照,不”容避席。穷元珠于贝叶,但益惭 惶;捧白璧于丹墀,宁胜报效?仰酬皇泽,俯课忠勤,既 竭愚诚,庶昭元造。贲勤勤笔削,三卷克成。奏乞流行, 复上笺疏,今年二月二十一日恩命,令在内园修撰 经疏。微僧寡学,惧不称旨,洗心涤虑,扣寂求音。发明 起自于天言,加被仰凭于佛力。咸约经论,演畅真宗, 亦犹集群玉于昆山,纳大川于溟海。火生于木,与两 曜而俱明;识转于如,体一相而等照。成道者法也,载 法者经也,释经者疏也。广度群有,同于大通,是菩提 心,如陛下意。所撰经疏,缮写毕功,文过万言,部有三 卷,施行窃惭于愚见,裁成冀答于圣恩。并《念诵仪轨》 一卷、《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同进上。轻尘元 览,祗畏无任答诏云:“法师智炬高明,辞峰迥秀,亲凭 梵夹,宣阐微言,幽赜真宗,演成《章疏》,开如来之秘藏, 示群有之迷津,贯玉联珠,钩深致远,再三披阅,颇谓 精详,传之招提,永为法宝也。”皇命褒扬,释门翕盛。又 属章信寺初成,执疏服膺者常数百众,虽纸贵如玉, 无以加焉。其在安国寺讲筵,官供不匮,数年之内,归 学如林。大历七年正月,不空奏请入《目录》,敕依贲。于 六年徙居集州,教授传经,不遑宁处。至十二年三月 十日,无疾枕肱,终于符阳,春秋六十一,夏腊二十九。 宕渠、嘉川之人哀悼,法梁摧折。阇维,收灰中舍利百 馀粒。遗表中进《念诵仪对》《御记》二卷,以其先进者,遂 留在内中之故,令门弟子赍之重进。后于上都城东 置坟塔焉,即大历十三年也。贲累朝供奉应制,辞辩 富赡,学问高深。末涂沦踬,同利涉之徙移,若神会之 流外。吁哉!

    礼宗

    按《宋高僧传》:礼宗,俗姓宋,会稽人也。道气酋壮,志求 元微,愿遂出尘,决除鞅绊。闻长寿寺和尚通达禅观, 往叩其关,学习之心,未尝少懈。师诲之曰:“汝之出尘, 有大利益,可谓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 光矣。”乃奋藻摅华,注《涅槃经》,怀铅握椠,周于二载。挫 锐解纷,怡然理顺,遂成夹注八十卷焉。及郑卿尚书 典郡,闻其盛名,致疏往请,确然拒而不赴。景龙二年, 有御史大夫冯思,忽尔暴终,入一处,有二童子持簿 领冯庭对判官厅按覆罪𠎝,令望彼巨树,枝柯可覆 数亩。判官身旁旧识者张思义,招手呼冯曰:“吾是汝 舅,曾为洛阳仓吏,被长官越格诬杀,兼假贷太平寺 中钱及油面,于今未脱。汝所坐者,不合于天后宫中 乱越,致此暴卒,可发愿造《涅槃经》。”铸钟登即关奏,判 放却还人世。临行,张语冯曰:“在阎浮一日造功德,得 福无量,胡忍一生不修功德耶?此《涅槃经》者,礼宗大 师注解,从天台传授,每有善神守护。”时张差押冯往 诸司考校轻重生处,嘱之曰:“汝去洛城道光坊内十 字街第三宅是吾家。家有池亭竹树,为问妻儿安否。” 冯起寻经本未获而又死。经三日立限归。写经铸钟 工毕,冯在世得四十八年,终宗亡,春秋九十七焉。

    法诜

    按《宋高僧传》:“法诜姓孙氏,母初梦吞明珠,遂黜鱼恶 荤,诞弥厥月,生有异表。十五辞亲从师,依年受具,行 学一集,蔚为教宗。”眷伊吕立功之致,陋黄绮肆志之 适,遗形理性,与山木为群。故地恩贞大师嘱之以《华 严经》菩萨戒、《起信论》,心以静洗,智与经冥。一夕梦乘 大艑,直截沧溟,横山当前,峻与天极。不觉孤帆鸢戾, “怀襄上济。峰竦竦而忽高,云溶溶而在下。既寤形若

    委衣,流汗轻醒,自此句义,不思而得。”一部全文,常现
    考证
    心境,事事无碍之旨,如贯华焉。天宝六年,于苏州常

    乐寺绘卢舍那象,化示群品。大历二年,于常州龙兴 寺讲。才登法座,忽有异光,如曳红缕,渐明渐大,萦旋 杳空,久修行者,会中先睹。前后讲《大经》十遍,撰《仪记》 十二卷。大历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沙门慧觉梦巨塔 陷地二级,无何,诜示疾而终,春秋六十一。慧命四十 二,受法弟子太初付以香垆谈柄。浔阳正觉、会稽神 秀,亦犹儒氏之有游夏焉。诜初讲天竺寺,盛阐《华严》, 时越僧澄观就席决疑,深得幽趣。及终吴兴,皎然为 碑,邗城肃公为颂,合扬其美哉。

    潜真附道超

    按《宋高僧传》:“潜真,字义璋,姓王氏,太原华族,后徙为 夏州朔方崇道乡人也。”考珍真,即仲子也。年在学数, 业尚典坟。幼好佛书,抑从天性。甫及弱冠,投迹空门。 开元二十六年,隶名于本城灵觉寺,明年纳具戒。自 此听习律乘,涉游论海,凡曰讲筵,无不探赜。属代宗 朝,新译《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庄严经》,敕真造疏奏云: “此经凡有三译:一、西晋太熙中法护翻,名《佛土严净 经》,文势多古,语简理幽;二、天后久视中,实叉难陀于 清禅寺翻,名《文殊受记经》;三、即今大历六年所译也。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天垂帝箓,人归宝图, 德厚乾坤,明侔日月。仁恕滋物,夷狄仰德而输诚;慈 惠利生,正教承风而演化。顷者鄜坊”节度使兼御史 中丞杜冕奏,为国请诸《大乘经》,明诏下于祇园,梵旨 开于贝叶,因请三藏不空译此经等数十部。续有敕 下,天下梵宇各置文殊菩萨像,以旌圣功也。又诏以 文殊菩萨为上座,皆三藏所请。三藏学究瑜伽,解穷 法印,身口意业,秘密修持,戒定慧学显通,宣畅唐梵, 文字声韵具知。传译此经,善符圣旨,文质相兼,灿然 可观。潜真识智愚昧,学艺庸浅,幸陪清众,谬在翻传。 《虚空藏经》,课虚润色,猥蒙驱策,述疏赞扬。虽文义荒 芜,已传京邑,今之所作,盖有由焉。有金阁寺大德道 超禅师,学尽法源,行契心本,亲睹灵境,密承圣慈。故 久在清凉,属兴净业,仍于现处建窣堵波,寻觐法缘, 来诣“京国。以此经为大事,以大圣为本师,显扬圣德, 无过此者。”乃稽首三藏,誓传大圣法门,不以潜真庸 虚,转祈和尚,邀令述作。和尚不念前之鄙陋,又令赞 释此经,窃恐难契真诠,敢不尽其愚讷。即大历八年 十一月疏成奏过。真学通内外,性相融明,考覆幽元, 研精教理,探赜今古,比校亲疏,分别异同,“归于一义。 辩犹泉涌,思入虚凝。直笔而书,记于绝唱。结成三卷, 以作准绳,现在未来,永无疑网矣。”又述《菩提心义》《发 菩提心戒》各一卷,《三聚净戒》及《十善法戒》共一卷。兼 禀承不空秘教,入曼拏罗,登灌顶坛,受成佛印,显密 二教,皆闻博赡。关内、河东,代历四朝,阐扬妙旨,弟子 繁多,加复纲纪。兴善、保寿二处伽蓝,惩劝僧尼,真有 力也。以贞干四年戊辰五月十四日遗诫门人,以疾 而卧,二十一日右胁累足,口诵《弥陀》佛号,终于兴善 寺本院,春秋七十一,僧夏四十九云。

    守素

    按《宋高僧传》:“守素者,立性高迈,与群不同。居京兴善 寺,恒以诵持为急务。其院幽僻,庭有青桐四株,皆素 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青桐至夏中无何发 汗,颇污人衣,如輠脂焉,而不可浣。时相国郑公𬘡尝 与丞郎数人避暑,且恶其滴沥,谓素曰:‘弟子为师伐 此树,各植一松,可乎’?及暮,素戏咒之曰:‘我种汝二十 馀年,汝以汗之淋沥,为人所恶,同恶木之不可休其 下也。来岁若然,我必薪之。自尔绝踪矣’。”素誓不出院, 诵《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恒有狢子驯扰来听经,斋 时,则乌鹊就掌取食。他僧以食诱群羽,皆惊噪而逝。 长庆初,有僧元幽题此院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 不踏院门尘。”当时以为佳句也。素之终代。罔得详焉。

    华严和尚

    按《宋高僧传》:“华严和尚,不知名氏,居在幽州城北,恒 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时号之全”,取经题呼召耳。其所 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万岁通天年中,韩 国公张仁愿之为幽州都督也,夜闻经声,品次历历 然。及尔晨兴谓夫人曰:“‘昨宵城北道人讽诵,若在衙 署前也,还闻已否’?夫人曰:‘是何地远,可得闻乎’?”张君 曰:“如其不信,可各遣小竖走马往覆之。”果无差谬。张 君请召入城,及相见,谓张君曰:“有愿胡不报乎?”答曰: “现造袈裟五百缘布施罗汉去。”华严曰:“勿去馀处,但 送往州西马鞍山竹林寺内施僧。”及遣使赍香衣物, 登佛龛山已去觅竹林寺,且无踪迹。如是深入,陟高 山,见一翁,问之曰:“但随吾来。”倏睹云开寺现,景物非 凡世所有。入寺散袈裟毕,而少二人。彼老宿曰:“可赍 还二分,一与张仁愿,一与华严和尚。”自此方知华严 和尚是竹林圣寺中来使。留一宿,出已经年,行化既 久,及终坐亡,肉身不萎败。范阳之人多往乞愿,时有 征应。塔近因兵革而废矣。

    ===文照===按《宋高僧传》文,照,不知何许人也,本敦朴迟讷之人 耳,然见佛像则悦怿。一旦诣柏梯寺,礼昙延法师画 影出家,专念诸经,罔知诠显,常愤受性昏浊。忽若假 寐,见昙延法师身长一丈,目光四射,谓照曰:“尔所欲 者,吾安能致之?吾有聪明经一卷,求之于彼,必谨而 持取感应,若俯拾地芥耳。”即袖中出以授之,则金刚 《般若》也。登即执读七过,而便惊寤,经犹在目,然后念 通无滞,如久习焉。其喉舌间曲折浮沉,寻变入节,非 常调也。自此聪敏日新,辩给在口,时谓为观音附丽 于厥躬也。且曰:“我师是周隋国师,凡所纂集义疏,必 乘梦寐而神授我,无愧为资矣。”

    法照

    按《宋高僧传》:“法照,不知何许人也。立行多轻率,游方 不恒。长庆元年,入逆旅避雨,逡巡转甚泥淖,过中时, 乞食不得,乃咄遣童子买彘肉煮,夹胡饼数枚,粗食 略尽,且无耻愧,旁若无人。客皆诟骂,少年有欲殴者, 照殊不答。至夜念《金刚经》,本无脂烛,一室尽明,异香 充满。凡二十一客,皆来礼拜谢过,各施衣物。照踞坐” 若无所睹,后不知所终。

    慧普

    按《宋高僧传》:“慧普,姓宋,本郡蕲水人也。性地疏朗,敏 利桀然。既奉尸罗,冰雪任操。元和十二年,乐广济,山 秀地灵,愿栖于此。始读诵《大涅槃经》,历稔弥年,卒通 四十二卷。闻者怃然曰:‘四袠大经若为温习,非揣量 而可庶几乎’?或疑其妄言,彻部有乱,次举品题以试 验之,且无涩滞少辽,缓之无不弭伏。普亦不介意。躬” 刀耕火种,趣足而已。卉服布裘,度其伏腊,日夜经声 不绝,如是涉三十载。邑人学者,莫不推重,增修院宇。 以大中三年冬,无疾集众告违,跏趺坐终,俨若凝思。 弟子以香泥缠饰,迁于山椒塔中,号“涅槃焉。”于今香 火不绝。

    客僧

    按《宋高僧传》:“亡名。长庆中自远而至,状辄粗暴。见寺 中净人咄曰:‘与吾将钱沽酒’。寺僧见之,怒其勿遵戒 检,辱我僧坊,其何以堪?遂夺其瓶,击寺外柏树,瓶则 铿然已碎,其酒凝滞不流,著树如绿玉焉。摇之不散, 嗅之无臭。寺僧惊怪,顾客何为。客曰:‘某常持《金刚般 若》,须预饮此物一杯,则讽吟浏亮,率以为常,非此不 可。上人勿怪’。”寺僧迟回之际,愀然其容,将器就树盛 之。其酒尽落器中,略无孑遗。观者如堵,奄然流啜。斯 须器窳而酣畅,不知其僧往复何所。

    灵幽

    按《宋高僧传》:“灵幽,不知何许人也。僻静淳直,诵习惟 勤。偶疾暴终,杳归冥府。引之见王,王问修何业,答曰: ‘贫道素持《金刚般若》已有年矣’。王合掌屡称善哉!俾 令讽诵。幽吮唇播舌,章段分明。念毕,王曰:‘未尽善矣, 何耶?勘少一节文,何贯华之线断乎?师寿命虽尽,且 放还人间十年。要劝一切人受持斯典。如其真本,即’” 在濠州锺离寺石碑上。如是已经七日。而苏幽遂奏。 奉敕令写此经真本。添其句读。在“无法可说是名说 法”之后是也。

    惟恭附灵岿

    按《宋高僧传》,“惟恭,不详何许人也。少孺出俗于法性 寺,好尚逼下,多狎非法之友。虽乖僧行,犹勤持诵《金 刚般若》,罕离唇齿。酒徒博侣交集门庭,虚诳云为曾 无廉耻。后遇病且死,同寺有灵岿,其迹相类,号为一 寺二害也。岿偶出,去寺一里所,逢六七人,少年甚都, 衣服鲜洁,各执乐器,如龟兹部。问灵岿曰:‘惟恭上人 何在’?”岿即语其处,疑其寺行香乐佛也。及晓,回入寺, 闻钟声云:“恭卒所见者,乃天乐耳。”盖承经力,必生净 刹。亦以其迹勉灵岿也。岿感悟折节,缁门崇重,终成 高迈焉。

    头陀

    按:《宋高僧传》“头陀”本下。磨家之子然其器度温润, 若长者之规。厥父课令其守磨,夜深悯驴牛之困惫, 自己代之,放其畜啮草饮水歇卧者。父母知之,为其 罢业,儿亦乞出家,遂落发受具,持无嗔怒,唯收拾粪 扫物,为衣可重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更易。苦节之 行,无有伦比。真定之民重之而不受人供施,号“抖擞 上人”焉。

    全玼

    按《宋高僧传》:“全玼本,馀杭人也。入径山,礼法济大师, 求剃染。禀质强渥,且耐饥寒。诸所参寻,略得周遍,乃 隐衡岳中,立草庵,木食涧饮,结软草为衣,伏腊不易。 有赠玭诗云:‘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 日祝融峰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此太常孙渥旧相 南迁有作也。

    慧沐

    按《宋高僧传》:“慧沐,俗姓祝氏,即世暨阳人也,代为著 姓。沐幼冲之岁,家法严明,训授儒经,蔚成造秀。将随

    计吏谒觉智寺契真禅师,即谥大观者,因以微讽,沐
    考证
    由兹开悟。明年剃度,乃诣洪井,礼观音禅师,顿了心

    契。咸通七载,还归故乡,邑宰韦公迺率信心者造栖 真院,四方禅客,无远不届。廉使裴延鲁召沐,因营鉴” 水坊精舍成,还以坊为题榜。既而居之,安而能迁。允 明州掾齐肇请,住玉笥峰。未久而卒,寿八十八,腊四 十五,则乾宁五年七月三日也。

    金和尚

    按《宋高僧传》:“金和尚者,姓王氏,西河平遥人也。所生 之地猪坑村,幼而魁岸,为人鲁质,所作诡异,与平人 不类。于嵩岩山出家,其后身裁一丈,腰阔一围,言事 多奇验,终后如在。乡人供祭之,乞愿皆遂人意,西河 至稽胡皆郑重焉。”

    遂端

    按《宋高僧传》,“遂端姓张,不知何从而来德润寺求师。 其为人也,质直清粹,不妄交游。师授《法华经》,诵犹宿 构,人皆骇叹。至乎老齿,勤而无懈,十二时间,恒讽不 辍。咸通二年,忽结跏趺坐而化。须臾口中出青色莲 华七茎,远近奔走,皆至观礼。邑人同心造龛,窆于东 山之下二十馀年,坟茔屡屡光发。后开视之,形质如” 生。众迎还寺,漆纻饰之,今号真身院,存焉。伊寺者,吴 太子太傅都乡侯阚泽书。堂后舍为伽蓝,其题额取 “泽”字也。

    神智

    按《宋高僧传》:“神智,婺州义乌人也。俗姓力。力氏之先, 黄帝臣牧之后,汉有鲁郡相力归,因官居兖,遂为鲁 人也。祖考皆田畯,而以朴素相沿。智少有贞操,恳乐 舍家,就云门寺惟孝为师。年十二,一食断中,持大悲 心咒,应法登戒,峻励恪勤。俄属会昌灭,法智形服虽 殊,誓重为僧。磨不磷而涅不缁,于时见矣。大中初年”, 复道巡游暨阳,考于禅室,且曰:“营廷之鱼,潜于薮泽, 宜哉!此处吾之薮泽也。”恒咒水杯以救百疾,饮之多 差。百姓相率日给无算,号大悲和尚焉。大中中,入京 兆,时升平相国裴公休预梦智来迨乎,相见欣然。相 国女即鬼神所被,智持咒七日平复。遂奏请院额曰 “大中圣寿”,仍赐左神策军钟一口,天“后绣。”《藏经》五 千卷,裴君为书殿额。智以光启丙午岁十二月终于 东白山,春秋六十八,法腊四十八。迁座归暨阳南山 入塔焉。

    智升

    按《宋高僧传》,“智升,未详何许人也。义理悬通,二乘俱 学,然于毗尼,尢善其宗。此外,文性愈高,博达今古。每 慊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各著大藏目录,记 其翻传年代人物者,谓之《晋录》、魏、汉等录。”乃于开元 十八年岁次庚午,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最为精要。 何耶?诸师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多惑其文,真伪相 乱,或一经为两本,或支品作别翻,一一裁量,少无过 者。如其旧录,江泌女子诵出经,黜而不留,可谓藻鉴 杜塞妖伪之源,有兹独断,后之圆照《贞元录》也。文体 意宗,相距不知几百数里哉!麟德中,道宣出《内典录》 十卷,靖、迈出《图纪》四卷,升各续一卷,经法之谱,无出 升之右矣。

    圆晖附怀远 崇廙

    按《宋高僧传》,“圆晖,未详何许人也。关辅之间,声名藉 甚,精研性相,善达诸宗。幼于俱舍一门,最为锐意。时 礼部侍郎贾曾归心释氏,好乐斯文,多命晖谈此宗 相。然其难者则非想见惑,繁者则得非得章。爰请晖 师,略伸梗概。究其光师疏义,繁极难寻。又圣善寺怀 远律师愿心相合,因节略古疏,颂则再牒,而释,论乃” 有引而具注,甚为径捷,学者易知。后有崇廙著《金华 钞》十卷以解焉。光、宝二师之后,晖公间出两河,间二 京,道江表,燕、齐、楚、蜀,盛行晖疏焉。

    洪正

    按《宋高僧传》:“洪正,俗姓常氏,未详何许人也,居于岷 蜀间兰若,往因有疾,所苦沉绵,从复平宁,发誓恒诵 《金刚般若经》,日以二十过为准,精持靡旷。时邻僧守 贤夜坐,见二鬼使手操文牒,私相谓曰:‘取摄僧洪正。 一使曰:‘为其默念般若,傍有大奇,呵护无计。近得又 患责限迟延,今别得计。见有直府东门者,姓常,又与 僧同名,复曾为僧来共伱摄去,以塞违殿也’’。”守贤闻 之惊异,且志其事。明日密问门子常洪正已死。守贤 先持《弥陀经》,后改业焉。洪正后不测其终。

    辛七师

    按《宋高僧传》,辛七师者,不显出家之号,时姓氏行次 呼之,既熟人耳,更无别召体焉。实陕人也。始为儿时, 甚闻谨肃,不尝狎弄,少即老成。其父为陕郡守,观七 师之作为,谓其母曰:“是子非常儿,孺善宜护养之。”年 甫十岁,迥知佛法,可以宗尚。凡经卷冥然分其,此华 此梵,都不缘师教。及锺荼蓼,陟屺之痛愈深,虽亲属 劝勉,益加柴毁。先是郡城南有瓦窑七所,一日哀号 之际,发狂遁去。其“家僮辈蹑迹寻之,见其入窑中 端坐,身有奇光,粲若金色。家僮惊就问,无言,惧而徙步,次窥一窑,复见七师同前,相状如是。历遍七窑,一 一见其端坐发光。是以陕服之人重之若神,遇之罗 拜焉。”

    和和

    按《宋高僧传》:“和和者,莫详氏族本生,其为僧也,狂而 不乱,愚而有知,罔测其由,发言多中,时号为圣安国。 寺中居住,出入无拘捡,见本寺修营殿阁未就,有越 国公主降荥阳郑万钧,虽琴瑟相谐,而数年无子。和 因至公主家,钧焚香洒扫以待之,主拜跪归,向钧祈 告之曰:‘某自叨选,尚愿得一子为嗣,唯师能致之乎’?” 和曰:“易耳。但遗我三千疋绢,主当诞二男。”钧敬重,如 听佛语,出绢如所求施之,和取付修寺殿阁功德。主 乃曰:“主有娠矣,吾令二天人下为公主作儿。所忧者 公主不能并妊二子,为孪乳包羞耳。吾俾其同年而 前后诞之。”果如其言,岁初年末,各生之矣。长曰潜耀, 次曰晦明,皆美丈夫,后博涉成事焉。京邑之间,传扬 沸渭,量其位地,不可轻议哉。

    广陵大师

    按《宋高僧传》,“广陵大师者,维扬人也,不言法名,淮海 之间竞呼广陵大师也。形质寝陋,性多桀黠。真率之 状,与屠沽辈相类,止沙门形异耳。好嗜酒啖肉,常衣 穗裘,厚重可知。盛暑亦不暂脱蚤虱聚其上。侨寓孝 感寺,独一室,每夕阖扉而寝,率以为常。或狂悖性发, 则屠犬彘日聚恶少斗殴,或醉卧道旁。扬民以是恶” 之。贞元中,有一少壮,素以力闻。尝一日,少壮与人赌 博,大师大怒,以手击碎博局,少壮笑曰:“𫘤儿何敢逆 壮士耶?”大师且骂而唾其面,于是索少壮斗击,观者 围匝千数。少壮为大师所困,迸道而逃。自此人方知 有神力焉。亦于稠人广众中自负其力,往往入阛阓 间剽夺人钱帛,市人皆畏其勇而莫敢拒。后有一耆 年僧,召大师诫敕之曰:“汝胡不谨守戒法,奈何食酒 肉,屠犬豕强,抄市人钱帛?又与无赖子弟斗竞,不律 仪甚,岂是僧人本事耶?一旦众所不容,执见官吏,按 法治之,何处逃隐,且深累佛法。”大师怒色对之曰:“蝇 蚋徒喋膻腥,尔安知鸿鹄之志乎?然则我道非尔所 知也。且我清中混外者,岂同尔龌龊无大度乎?”耆年 且不能屈。后一日,自外来归,入室闭户,有于门隙觇 之,见大师坐席,放神光,自眉间晃朗,照物洞然,观者 惊报。少顷,寺僧奔至,瞻礼称叹,或有忏悔曾谤之者, 或有弹指赞咏之者。明日群僧伺候大师出,焚香致 礼。及开户瞑目,如入禅定,已长往矣。自此广陵人写 貌供养,号之为“大师”焉。

    明瓒

    按《宋高僧传》,明瓒者,未知氏族生缘,初游方诣嵩山 普寂盛行禅法,瓒往从焉。然则默证,寂之心契,人罕 推重。寻于衡岳闲居,众僧营作,我则晏如,纵被诋诃, 殊无愧耻,时目之懒瓒也。一说:伊僧差越等夷,或随 众斋餐,或以瓦釜煮土而食,云是弥陀佛应身,未知 何证验之。一云好食僧之残食,故残也。或随逐之,则 时出言语,皆契佛理,事迹难知。天宝初,至南岳寺,执 役尽专,一寺之上,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也。如是经 二十年,相国邺公李泌避崔李之害,隐南岳而潜察 瓒所为,曰:“非常人也。”听其中宵梵呗,响彻山谷。李公 情颇知音,能辨休戚,谓瓒曰:“经音凄怆而后喜悦,必 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 自赞而拜。瓒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愈加郑 重,唯拜而已。瓒正发牛粪火,出芋啖之,良久乃曰:“可 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跪捧,尽食而谢,谓 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李拜而退。居一月, 刺史祭岳,修道路极严。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其 缘山蹬道,为大石所拦,乃以数牛縻绊而挽之,又以 数百人鼓噪以推之,物力竭而石愈固,更无他术。瓒 曰:“奚用如许繁为,我姑去之。”众皆大笑。瓒遂履石而 动,忽转盘而下,声若震雷。山路既开,众僧礼而踊跃, 一郡呼为“至圣太守”,奉如神明。瓒悄然,乃怀去意。寺 外虎豹,忽尔成群,日有杀伤,无由禁止。瓒曰:“授我一 小棰,为尔驱除。”众曰:“大石犹可推,虎豹当易制。”遂与 之。荆梃皆蹑后观之,出门见一虎御之而去。瓒既去, 虎亦绝踪。李泌于天宝末,肃宗遣使访召,会泌自嵩 颖赴行在所,帝喜,俾掌枢务,权逾宰相。寻为崔圆、李 辅国害其能,泌惧,乞游衡岳,遂见瓒焉。后终居相位, 一如瓒之悬记。敕谥大明禅师,塔存岳中云。

    待驾

    按《宋高僧传》,待驾姓王氏,金水县人也。冲孺出家,作 为诡异,其父立名待驾,当天宝末也。练行精进,时号 头陀。及元宗巡幸,果自诣府剃发为僧。至是待驾得 度,其言信矣。驾去县邑二十里,开径芟茅,独居山顶, 后成一寺。此山初名石城,迨明皇至剑门,山神见形 迎驾,称姓李氏。后陟武担东台,远望云气盘结,问左 右曰:“此何处?”对曰:“石城山。”乃悟山神扈卫之意,遂改 云顶为慈云寺。驾后卒于此寺。又福州楞伽寺释怀一,景龙中锐意于爱同寺东造精舍,相度地形,无水 济用,方拱手而去,忽山禽击斗于地。一异之,命工。穴 深尺馀,甘泉沸涌。此后伏腊而无加耗。寺中每有休 咎,必暂减耗,候以知之,风俗谓之灵泉焉。以永泰二 年归寂弟子超悟奏乞,代宗题寺额,上首曰“智恒”,次 行弼。越州刺史皇甫政为碑纪德,襄州节度使于𬱖 书焉。

    怀道附智恒

    按《宋高僧传》:“怀道迈德高情,慈忍济物。思乎达法,恒 尔游方。凡遇通人,卑礼求益。及还乡之日,礼佛勤劬, 收举坐具,获珠一颗,后置于文殊塑像额心安之。其 珠圆莹,且异蚌胎。又冥然降舍利骨,寻分于南涧塔 中。洎至德二年,令弟子僧常持《法华经》,不舍昼夜。俄 有白㲲袈裟一领降于塔中,不知其来。此盖修道之 心感于冥理也。”后滑台守李邕著《碑文》并书。相次智 恒,继居法华院,即怀一弟子也,道行于师。相埒卒后, 礼部侍郎刘太真作碑颂,褚长文书次。有超悟、行弼, 皆名望相齐,化于闽俗,无不重焉。

    惠忠附圆寂

    按《宋高僧传》:“惠忠,俗姓王,润州上元人也。初在母孕, 忽遇异僧,谓曰:‘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诞育已来,不 食荤腥,有异常童。禀性敦厚,年二十三,以经业见度, 即神龙元年也。遂配庄严寺。志节高简,为时辈所推。 闻牛头山威禅师袭达磨踪,得佛法印,遂造山礼谒。 威见忠,乃曰:‘山主来矣’。因为说法,顿悟上乘。威既得” 人,如老氏之逢尹喜。乃命入室,付法传灯,并委山门 之事,遂出廛聚。忠即继踵兹峰,夙夜精励,常头陀山 泽,饮泉藉草,一食延时。每用一铛,众味同煮,用毕悬 于树杪,方复绳床晏坐,终日如杌,衣不易时,寒暑一 衲。积四十年,遂彰灵应非一。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 再请至郡,施化道俗。天宝初年,始出止庄严。忠以为 梁朝旧寺,庄严最盛,今已岁古凋残,兴怀修葺,遂于 殿东拟创法堂。先有古木,鹊巢其顶,工人将欲伐之。 忠曰:“且止,待鹊移去,始当伐之。”因至树祝曰:“此地造 堂,当速移去。”言毕,其鹊竞御柴迁寓他树。合郭道俗 观者如堵,莫不叹异。又立基未定,忽有二神人为止 其处,因乃定焉。虽汲引无废,神旷不挠,四方之侣,相 依日至。以大历三年,山门石室前,有忠挂衣藤,是岁 盛夏,忽然枯悴,灵芝仙菌,且不复生。至九月忠演法, 高座无故水出,绕座而转。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 布萨,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是夜瑞云覆刹,天乐 闻空,十六朝怡然坐化。时风雨震荡,树木摧折。和州 延祚寺僧徒,其夕咸见白虹直东西贯于山中,鸟兽 哀鸣,林壑岩间哭声数日方止。岳牧韦公损闻而哀 怆,遣使赠赙,并令上元令刘君备威仪送归山。于时 炎蒸,至七月七,天降雨绝凉。八日,神柩出,纤尘不飞。 又有群鹤徘徊轝上,送至山门。瘗后数日,坟内放光, 照于山林。五年春,依外国法茶毗,获舍利不可胜计, 圆细如珠,光彩莹彻。远近道俗有恨无所克获,咸于 焚身处煨烬中,至求凡百千人,皆得舍利。故知法身 圆应,感物无穷,圣力潜通,光腾千古。门人起木塔,春 秋八十有七矣。身逾七尺,霜眉径寸,仪容殊伟,燕颔 龙腮,神气孤拔,色如金聚,含光玉润。若梵僧所居,帐 帏弗张,蚊蚋不犯。曾居兰若幽栖,松竹深邃。尝有虎 鹿并各产子,驯绕人室,曾无惧色。开元二十七年,上 元令长孙遂初脱略异闻,躬造山询验。及到山半,猛 虎当路瓟吼,遂乃惊怖,莫知所为。忠闻,出林晓喻,虎 因寝声,伏于林中。遂恐慑,合掌礼谢而回。忠又向吴 郡具戒,院中有凌霄藤,盛夏萎悴。人拟伐之。威大师 曰:“勿剪。”惠忠还日,其藤更生,人不之信。及秋忠还,其 藤重茂矣。又昔有供僧谷仓在庄,夜有盗来窃之,虎 乃吼唤逐之,盗弃负器而逃。其类伙多,良难骤述。忠 著《见性序》及《行路难》,精旨妙密,盛行于世。又邺中释 圆寂,氏族生地,俱不可寻。初从嵩山见老安禅师,道 契相符,莫测涯岸。以高宗咸亨二年生计,终岁已一 百有奇年矣。襄州节度使严授倾心供养,亦号“无生 和尚”焉。

    惠秀

    按《宋高僧传》:“惠秀,俗姓李氏,今东京陈留人也。出离 尘垢,慕尚逍遥。初以戒律饬躬,后以禅定为务。于荆 郢之地参问祖师,既了安然,回依洛邑天宫寺也。属 则天频幸神都,而秀道声闻于后听,屡诏入礼重。其 于悬记未然事,合同符契。长安中,往资圣寺,唱道化 人,翕然归向。忽诫禅院弟子,令灭灯烛。有白秀曰:‘长 明灯可留,亦令灭之’。”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尝云: “有寺家不备火烛,佛殿被焚。又有一寺,钟楼遭爇,又 有一寺经藏煨烬,殊可痛惜。”时众不喻其旨,至夜遗 火,佛殿、钟楼、经藏三所,悉成灰炭,方知秀预知垂警。 又元宗在潞邸时,曾与诸王俱诣问法,从容留施一 笛。元宗出去,秀召弟子曰:“谨掌此笛,后有要时,当献 上也。”及受《睿宗传》禅,弟子达磨等方悟其言,取笛以进。帝悦先知,回赐丰厚。秀偶示微疾,告诫门人,奄然 归寂,享年一百岁。燕国公张说素所归心,送瘗龙门 山,道俗数千人奔会悲悼焉。

    惟忠

    按《宋高僧传》,“惟忠少孺为僧,励精自行,在乎群等,莫 不宗焉。出家法定寺,本是后汉永平中,佛法始流中 国,便有置德净伽蓝,神光屡现。至宋释惠持,自庐阜 辞远公法兄,誓化岷蜀。属谯纵不道,令数辈操刃欲 屠持,持乃弹指,其众惊奔僵仆。”隋开皇四年,改名法 定焉。寺有弥勒圣像。唐武德中,忽有枯查沿江而至, 夜发光明,因雕作像首。贞观中,窦轨为长史,剑门佛 首光见,引达于府。窦公令人迎取,数百人亦不能胜, 乃令祝之,任欲何往,遂言“可就法定否”,乃一人能举, 窦遂造佛身,长史高士廉盖殿以安之。后有僧汎爱, 树其浮图而获一巨蟹,身足二尺馀。是塔颇多灵异, 人或将酒肉乘醉诣圣佛前,立见灾“祸矣。”忠于天宝 中于寺愈加精苦。无何,塔为霆震,拔其塔心柱出外, 忽有小木承代之意。众咸怪之,罔测厥由。忠乃叩搕 于圣弥勒像,告诉:“天龙合加畏重,何辄震击夺塔心 柱邪?”是知庶女叫而雷击景公台,诚有所感。一日,迅 雷烈风还,同前震覆,睹之乃龙神送旧柱,安置如故。 当其易柱,阴云四合,“有四神人以身扶翼,立与塔齐。” 忠之感物也若此。会昌拆寺之前,舍利七粒出相轮 上,白光满空,向西飞去,蜀皆所目睹。将倒之时,赤光 见于半天焉。又此寺有大枣树,将毁寺之年,其树枯 瘁,及大中再置,其枣重荣也。忠后终此寺。

    处寂

    按《宋高僧传》:“处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师事宝修禅师, 服勤寡欲,与物无竞,雅通元奥。居山北,行杜多行,天 后闻焉。诏入内,赐摩纳僧伽梨。辞乞归山,涉四十年, 足不到聚落,坐一胡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下, 如家畜类。资民所重,学其道者臻萃,由是颇形奇异。 如无相大师自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寂预诫众曰: ‘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宜洒扫以待之’。”明日果有海 东宾至也。开元初,新除太守王晔,本黄冠也。景云中, 曾立少功,刺于是郡,终于释子。包藏祸心,上任处分, 令境内应是沙门追集,唯寂久不下山。或劝寂往参, 免为厉阶。寂谓弟子曰:“汝虽出家,犹未识业。吾之未 死,王晔其如吾何?”迨乎王公上官三日,缁徒毕至。或 曰:“唯处寂蔑视藩侯,弗来致贺。”晔微怒也,屈诸僧升 厅坐已,将启怒端,问寂违拒之由。愠色勃兴,僧皆股 栗。晔俄然仆地,左右扶掖归宅,至厅事后,屏树如被 掴颊之声,禺中气绝。自此人谓为妄,欲加诸道人,一 至于此。寂以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示灭,享年八十七, 资中至今崇仰焉。

    无著

    按《宋高僧传》:“无著,永嘉人也。识度宽明,秉操贞确,留 神大道,约志游方。抵于京师云华寺就澄观法师研 习《华严》之教。凡诸经论,志极旁通。然于华藏海终誓 遨游。以大历二年入五台山,肆欲观圣人之境界。五 月到华严寺挂锡,始于堂中啜茶,见老僧寝陋,据北 床问曰:‘子从南方来,还赍数珠请看’。著乃躬度之。回” 视之间,失僧之所。于时神情𢠳恍,疑喜交生,曰:“昔僧 明入此,睹石臼木杵,后得入圣寺,获见圣贤。我愿止 此,其为快乎?”次由般若经楼,见吉祥鸟,羽毛蒨绚,双 飞于顶上,望东北鼓翼而去。明日有白光两穗,入户 悠飏,少顷而灭。同房僧法等见而惊怪,言曰:“此何祥 也?愿期再现,断众生疑。”寻睹光如前,因往金刚窟,望 中致礼。方坐假寐,闻叱牛三声,云饮水。一翁古貌瑰 形,服粗短褐,曳麻屦,巾裹甚异。著乃迎执其手,问:“从 何来?”翁曰:“山外求粮用来,居在何地?”云:“求粮用在台 山。”翻质著云:“师何戾止?”答曰:“闻此有金刚窟,故来随 喜。”翁曰:“师困耶?”答曰:“否。”曰:“既不困惫,何辄睡乎?”著曰: “凡夫昏沉,胡可怪哉?”曰:“师若昏沈,可去啜煮荈乎?”翁 指东北,见精舍相距数步馀。翁牵牛前行,著蹑躅而 随。至寺门,唤均提三声,童子应,唯开阖。年可十四五, 垂发齐眉,衣褐襦。牵牛入寺,见其地尽是琉璃,堂舍 廊庑,皆耀金色,其间华靡,非人间之制度。翁踞白牙 床,指锦墩,揖著坐。童子捧二瓯茶对饮。毕,擎玳瑁器, 满中酥酪,各赋一匙,著咽之,如有所证,神府明豁,悟 宿事焉。翁曰:“师出家来,何营何虑乎?”答曰:“有修无证, 大小二乘,染指而已。”曰:“未知初出家时求何心?”著云: “求大乘菩提心。”曰:“师以初心修即得。”又问:“齿腊几何? 三十一矣?”翁云:“师之纯淑,年三十八,则其福根,荄植 此地而荣茂欤?且徐徐下山,好寻道路,勿伤厥足。吾 年老朽,从山外来,困极欲偃息也。著请寓一宵,可乎?” 曰:“不可。缘师有两伴相随,今夜不见师归,忧愁曷已, 此乃师有执情在。”著曰:“瞿昙,弟子有何执处?虽然有 伴,不顾恋他。”又问:“持三衣否?”曰:“受戒已来持之。”曰:“此 是封执处。”著曰:“亦有圣教在。若许住宿,心念舍之。脱 有强缘,佛故听许。”曰:“若依小乘无难。不得舍衣,宜从急护。”翁拂襟投袂而作。著亦趋行。翁曰:“听吾宣偈:‘一 念净心是菩提,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究尽碎为尘, 一念净心成正觉’。”著俯听,凝神谢曰:“蒙宣密偈,若饮 醍醐。容入智门,敢忘指决?”丈人可谓知言,铭刻心腑。 翁唤“均提,可送师去。”临行拊背曰:“好去着。”再折腰,与 童子骈肩齐步,至金刚窟前,问童子:“此何伽蓝,不悬 题额?”童子指金刚窟,反问著云:“伊何窟乎?”曰:“先代相 传,名金刚窟。”童子曰:“金刚下有何字?”著惟忖少选,曰: “金刚下有般若童子。”“尔适入者,般若寺也。”著携童 子手,揖顾而别。童子瞠目视著,如欲吐辞。著曰:“送我 可以言代,缟带与玉玦乎?”童子遂宣偈授云:“面上无 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吐妙香。心里无瞋是珍宝,无染 无垢是真常。”偈终,恍惚之间,童子及圣寺俱灭。惟见 山林土石,怅歉于怀,欷歔不已。叹曰:“绪言馀论,若笙 镛之末响,犹在乎耳。谛”观山翁立处,有白云冉冉涌 起,去地寻丈许,变成五色云霓,上有大圣乘师子,而 诸菩萨围绕。食顷,东方有白云一段,渐遮菩萨面,群 像与云皆灭著。倏见汾州菩提寺主僧修政等六人, 相将还至窟前作礼。忽闻山石振吼,声如霹雳,诸僧 奔走良久,寂无所睹。著遂陈遭遇,六人悔责,不见圣 容,咫尺“绵邈,知罪障之屏翳欤著”,遂隐此山而终。元 和中,门人文一追述焉。

    普化

    按《宋高僧传》:普化,不知何许人也。秉性殊常,且多真 率,作为简放言语,不拘躬事。盘山积禅师,密密指教, 深入堂奥,诫令保任,而发狂悖。尝与临济元公相见, 乃对之以效驴鸣,旁侍无不哂笑。值时歌舞,或即悲 号,人或接之,千变万熊,略无恒度。一日,擎挟棺木,巡 街徇户,告辞云:“普化明日死。去时视之,知不可訾,赵” 人相率随送出城东门,而扬言曰:“今日葬不合青乌。” 经二日,出南门,人亦随送,又曰:“明日方吉。”如是西门 北门出而还返,人烦意怠,一旦坐于郊野,如入禅定 焉。禅宗有着述者,以其发言先觉,排普化为散圣科 目中言,非正员也。

    大川附法炯

    按《宋高僧传》:“大川,不知何许人也。沉默自居,节操弥 厉,戒无竁穴,言不浪施。于汉州栖贤寺,行四圣种法, 克苦既增川也,其乐泄泄,绵竹之人无夙少,率皆宗 奉。及乎终也,卧于寺外,白衣具床榻,相率舁归寺中, 务营丧礼,方当尸举。无何,双鹿引前,若驺导焉。始履 门阈,寺额奋然陨地,远近惊叹。又此山灵异,不容粗 鄙。有僧深藏者,不谨愿,多所违犯。神人掷于山下,可 七里许,唯伤足指,从此无不悛革守戒者。大历初,北 山变成黄金色,上有楼阁,菩萨行道,斯须之间,万形 千状。川素居此寺,与地俱灵,留影供养,如事灵祠焉。” 次闽城法炯者,未详何许人也。行头陀法,克苦克勤, 激劝闽人,辞气刚直。闻海坛练门江内有巨钟,相传 云,昔有人往广州募铸信鼓,巨舰至此,忽值风涛沉 溺。每月望日,其潮大至,水退,其蒲牢乃出,可容一人, 从中穿过,约其周围,径一丈馀。大历中,炯欲出此钟, 先于开元寺设大会斋诵咒,令一小僧诣龙宫,乞钟 于人世,击扣以警晨昏。小僧见海神曰:“我惜以镇海, 别与小珠三颗为信。”当尔时小僧有如梦觉珠在手 焉。

    难陀

    按《宋高僧传》,“难陀者,华言喜也,未详种姓,何国人乎? 其为人也,诡异不伦,恭慢无定。当建中年中,无何至 于岷蜀。时张魏公延赏之任成都,喜自言:我当如幻 三昧,尝入水不濡,投火无灼,能变金石,化现无穷。初 入蜀,与三少尼俱行,或大醉狂歌,或聚众说法。戍将 深恶之,亟令擒捉。喜被擒随至,乃曰:‘贫道寄迹僧门, 别有药术’。”因指三尼曰:“此皆妙于歌舞。”戍将乃重之, 遂留连为置酒肉夜宴,与之饮唱。乃假襦裤巾栉,三 尼各施粉黛,并皆列坐,含睇调笑,逸态绝世。饮欲半 酣,喜谓尼曰:“可为押衙蹋舞乎?”因徐进对舞,曳练回 雪,迅起摩趺,伎又绝伦。良久曲终,而舞不已,喜乃咄 曰:“妇女风邪?”喜忽起,取戍将刀,众谓酒狂,坐者悉皆 惊走。遂斫三尼头,皆踣于地,血及数丈。戍将大惊,呼 左右缚喜。喜笑曰:“无草草也。”徐举三尼,乃笻竹杖也, 血乃向来所饮之酒耳。喜乃却坐。饮宴,别使人断其 头钉,两耳柱上皆无血汗,身即坐于席上。酒巡到,即 泻入断处,面色亦赤,而口能歌舞,手复击掌应节。及 宴散,其身自起,就柱取头安之,辄无瘢痕。时时言人 吉凶事,多是谜语,过后方悟。成都有人供养数日,喜 忽不欲住,乃闭关留之。喜即入壁缝中,及牵之渐入, 唯馀袈裟角逡巡不见。来日,见壁画僧影,其状如日 色,隔日渐落。经七日,空有墨迹,至八日,墨迹已灭。有 人早见喜已在彭州界,后终不知所之。

    元宗

    按《宋高僧传》:“元宗姓吴氏,永嘉人也。少时出尘,气度 宽裕。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依常静为师。照得戒已还诸方游学,抵江陵词朗禅师门,若真金之就冶焉。 决了疑贰。复振锡他行,见紫金山,悦可自心,留行禅 观。此山先多虎豹,或噬行商,或伤樵子。避苛政者,哭 妇堪哀。从宗卜居,哮啖绝迹,自尔入山者无惮矣。一” 日,禅徒拥集,见一老父,趋及座前,拜跪勤恪。宗问:“子 何人耶?”答曰:“我本虎也,在此山中食啖众生。因大师 化此,冥回我心,得脱业躯,已生天道,故来报谢。”折旋 之顷,了无所见。以大历二年嘱别门徒,溘然化矣。春 秋八十六,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广敷

    按《宋高僧传》:“广敷俗姓郑,南燕人也。少依京望大德 思浩下承乎法训。登戒毕,游嵩少两京,遇神会禅师, 大明元旨,至宜春阳岐山挂锡。是中。峰峦积翠,洞穴 涉幽,芝菌之苗,参于草卉。敷终日瞑目,木食度辰。时 有峨冠羽帔,驭鹤骖鸾者,始则乍往倏来,后则登庵 造膝。其仙客所到,必轻云薄雾,随步而至。拥从者天 丁力士,令远去。”对晤谈论移晷。其后道化既成,于贞 元元年三月四日入灭,春秋九十有一云。

    圆震

    按《宋高僧传》:“圆震,姓陈,中山人也。少警悟而尚学,入 庠序,研究五经。倏遇云游沙门寓宵,其父为州衙吏, 酷有道心,留是僧供施。震礼奉其僧,听其谈道,颇觉 入神。舍儒典,披释经,顿辞所爱,往白磁山礼智幽为 师。受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南阳乌牙山。先是山 中多巨蛇,泽穴有毒龙,乡人患之。及震居此,二物潜” 踪。曾有一人形服且异,致拜乃曰:“我在此已二百岁, 今感无心之化,绝虑之修,吾曹冥感超升,非师之力” 欤贞元六年终,享龄八十六,弟子奉全身入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