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九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九卷目录

     僧寺部汇考三

      河南通志崇法寺 祐国寺 正觉寺 葆光寺 常乐寺 宝莲寺 化城寺

      安国寺 少林寺 会善寺 御题寺 福胜寺 龙巢寺 香岩寺

      陕西通志慈恩寺 金胜寺 招福寺 光宅寺 宝刹寺 卧龙寺 章敬寺

      开福寺 二龙寺 资圣寺 罗汉寺 广教寺 大定寺 灵泉寺 崇皇寺 法相寺

      正果寺 中兴寺 八龙院寺 金塔寺 安靖寺 寿圣寺 精进寺 普济寺 回銮寺

       大佛寺 大金佛寺 法门寺 八角寺 开元寺 龙眼寺 涌泉寺 福岩寺 走平

      寺 石柜山寺 古塔寺 观音寺 丈八寺 石宫寺 龙马寺 妙华寺 三泉寺 普

      圆寺 瑞应寺 普观寺 圣容寺 庄严寺 塔寺 弘觉寺 发塔寺

      江南通志灵谷寺 栖霞寺 鸡鸣寺 清凉寺 吉祥寺 弘济寺 静海寺

      嘉善寺 崇化寺 大报恩寺 天界寺 弘觉寺 花岩寺 高座寺 永宁寺 瓦官寺

       回光寺 慧光寺 三山寺 崇因寺 崇明寺 白龙寺 飞来寺 开元禅寺 瑞光

      禅寺 虎丘禅寺 灵源教寺 治平教寺 灵岩禅寺 光福讲寺 寒山寺 翠峰禅寺

       慧聚教寺 报国讲寺 圣像教寺 无碍讲寺 留光禅寺 南翔讲寺 万安教寺

      广安教寺 寿安讲寺 南禅寺 北禅寺 普照讲寺 兴圣教寺 延庆讲寺 化成永

      寿寺 法忍教寺 龙华教寺 明心教寺 太平教寺 观音禅寺 积善讲寺 淀山禅

      寺 颐浩讲寺 天宁万寿禅寺 祥符寺 慧山禅寺 长泰寺 南岳讲寺 广福教寺

       乾明广福禅寺 迎福讲寺 焦山寺 招隐寺 因胜寺 胜果寺 法云寺 普照寺

       妙果寺 开元教寺 景慧禅寺 华严寺 天宁寺 法云寺 上方禅智寺 石塔寺

       乾明寺 河院寺 木塔寺 齐兴寺 双莲寺 迎江寺 法萧寺 茂林寺 石屋寺

       山谷寺 太平兴国寺 南源古寺 灵泉寺 景德寺 兴国教寺 广教讲寺 三天

      教寺 法云禅寺 天宁禅寺 灵山寺 宝胜禅寺 水西首寺 崇庆禅寺 报恩教寺

       崇果教寺 瑞莲寺 翠微寺 化城寺 隐静禅寺 广济院 龙兴寺 开元寺 大

      圣禅寺 上龟山寺 宣梵寺 兴国寺 永庆寺 开化禅寺 褒山寺 净戒寺 兴教

      寺 定慧禅寺

    神异典第一百九卷

    僧寺部汇考三

    《河南通志》

    崇法寺

    寺在开封府治东北。齐天保六年始建,名曰“建国。”唐 睿宗改为相国寺。明洪武初敕修,置僧纲司。成化二 十年更赐今额。嘉靖三十二年重修。

    祐国寺

    寺在府治东北隅。晋天福中,僧紫薇课初建于明德 坊,名曰“等觉禅院。”宋乾德间,诏迁丰美坊,即今所。庆 历中,改上方寺。内有铁色琉璃塔,俗呼为“铁塔寺。”元 末为兵废。明洪武十六年,僧视全重建。天顺间修葺, 嘉靖间重修。

    正觉寺

    寺在禹州西义让里,宋时建,明洪武六年修,以“文殊”、 “龙福”、“崇因”、“龙潭”、“土城”、“清凉”六寺并焉。

    葆光寺

    寺在彰德府汤阴县西三十里,唐天宝间建。金大定 间修,明成化十六年重修。相传晋孙登学道之所。有 啸台及炼丹井、白云洞遗迹尚存。

    常乐寺

    寺在武安县南三十里鼓山之麓。按《齐书》,文宣帝自 邺都诣晋阳,往来山下,尝起离宫于此,以备巡幸,复 建此寺。初名石窟,天统间改“智力。”宋嘉祐中,复改今 名。金正隆三年重修。

    宝莲寺

    寺在安阳县南三十里,邑人余锺英刱建。锺英,明万 历丁未科进士,深心内典,此寺遂为南北丛林之冠。

    化城寺

    寺在怀庆府济源县东北三十里。有洞,唐相裴休读 书之所。咸通中建,明永乐七年修。

    安国寺

    寺在河南府治南,唐咸通间建。明洪武初修,置僧纲 司于内。成化、弘治间,相继修葺。参议乔缙为《记》。

    少林寺

    寺在登封县西,少室山北麓。后魏孝文帝时建。梁时 达磨居此,面壁九年。隋文帝改名“陟岵”,唐复名“少林”, 明洪武间重修。

    会善寺

    寺在登封县西,后魏时建。宋王著有记,又有元雪庵、 李溥光所书茶榜刻字。

    御题寺

    寺在灵宝县治南。初,唐德宗为雍王时,征史朝义过 之,题诗于壁。后即位,僧元觉诣长安请寺额,诏以御 题为名。金大定四年修。明洪武十五年,置僧会司于 内。成化六年重修。

    福胜寺

    寺在邓州治西南,宋天圣间建。明洪武十年修,置僧 正司于内。寺东北隅有塔十三层,高百馀丈,中一并 呼为“海眼”,因为塔以镇之。

    龙巢寺

    寺在浙川县东三十里,魏太和间建,因龙巢于此,故 名。今窟尚存,有碑。

    ===香岩寺===寺在淅川县东南白崖山,有两禅院,乃唐一行与虎 茵二师所开。一行在长安示寂,肃宗归而葬之。邓守 表闻,自葬后山中香风经月不息,故名其寺曰“香岩。” 始建未详,明永乐间重修。

    《陕西通志》

    慈恩寺

    寺在西安府南曲江池,唐高祖建。中有雁塔,进士既 捷,题名于此。

    金胜寺

    寺即崇仁寺,在府城西郭外,即唐三藏法师译经处。 古有玉佛殿、尊经阁,并转轮藏。

    招福寺

    寺,乾封二年睿宗在藩立,本隋正觉寺。寺南、北门额 并睿宗所题。长安二年,上出等身金铜像一铺,并《九 部乐》,南、北二门额,上与岐、薛二王亲送至寺。景龙二 年,诏寺中别建圣容院,是睿宗在青宫真容也。先天 二年,敕出内库钱二千万,工匠一千人重修。

    光宅寺

    仪凤二年,望气者言“光宅坊有兴气”,敕令掘得石函, 函内有佛舍利骨万馀粒,遂立光宅寺。武太后始置 七宝台,丞相韦处厚自居内庭至相位,每归,辄至此 寺焚香瞻礼。

    宝刹寺

    隋开皇中立为寺,佛殿后造,四面立柱,当中构虚,起 两层,榱栋屈曲,为京城之奇妙,故曰“宝刹寺。”

    卧龙寺

    寺在陆海坊四牌楼南。有吴道子书《观音像》及佛足 迹碑。初以像名观音寺,宋有僧惟果,长卧其中,人以 “卧龙”呼之,故名卧龙。

    章敬寺

    寺在通化门外,本鱼朝恩宅,后章敬皇后立寺,故名。 殿宇四千一百三十间,分四十八院,以“曲江亭、百司 馆、华清宫、观风楼”及将相没官宅舍给其用,今废。

    开福寺

    寺在得辛坊,有贝叶三片,长三寸,阔二寸,细软如绵 帛,苍色,真府中奇观也。瞻仰者甚众。

    二龙寺

    寺在咸宁永宁坊,中有龙井。宋咸淳国师昙延说法 于此。

    资圣寺

    寺本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年,为文德皇后立为 尼寺。咸亨四年改为僧寺。后被火焚,灰烬中得《经》数 部,不损一字,众以为异。数日之间,施舍巨万,遂营造 如故。今改为神峪寺,在咸宁白鹿原下。

    罗汉寺

    寺在五台西,石鳖谷四十里。又上岭二十里,有罗汉 洞,游人至此,如在天上。

    广教寺

    寺在咸阳县北三十里睦村地俗名“三绝”,谓修塑画 也。中有吴道子画壁,神彩飞动。

    大定寺

    寺在鄠县东南六十里。昔魏武之始,有李顺卿者隐 居此地,诵《金刚经》,聚叠瓦塔,以记经数。至隋大业中, 乃以此地赐附马尉迟安为柴庄。安尝见一老人,素 服谓曰:“此古寺地,何不再葺之?”安遂置寺,掘地得顺 卿石像焉。寺即居贤寺。

    灵泉寺

    寺在临潼县骊山下。唐太宗幸温泉,改为“温泉宫”,元 宗每年幸之。

    崇皇寺

    寺在高陵县。汉薄姬至此,诞文帝。唐初置,宋太宗赐 额。

    法相寺

    寺在泾阳县东北。有宋游师雄题画碑,及金人题咏, 并前贤《分襟桥》诗。周克新过师墓,必下马谒告师,又 有集贤书堂。泾阳茹通判起穆、进士世杰、赛知县贤、 三原刘主事德学、马光禄理,及高陵马生世杰、吉生 士,皆讲学于中。

    正果寺

    寺在泾阳县西北十五里,系唐时古刹。寺有佛藏,全 部在内。

    中兴寺

    寺在盩厔县黑水谷仙游潭上,有马融“读书石室。”

    八龙院寺

    寺在富平县东三十里,神光祖师说法八龙听讲处。 有塔半截斜立不崩,俗名“半截塔。”

    金塔寺

    寺在同州治东,隋文帝建,以葬其养母神尼者,有司 祝釐习仪之所也。

    安靖寺

    寺在朝邑县。有钟浮水而至,叩之不鸣。或曰“宋熙宁间所铸也。”

    寿圣寺

    寺在朝邑县大庆关渡之西,唐建一名“双泉寺。”明时 某孝廉会试,遇火感佛救,益侈大之。

    精进寺

    寺在澄城县东门外。唐肃宗时建。有浮图九级。

    普济寺

    寺在澄城县金沙谷,上有佛图。澄洗肠泉,祷雨辄应。

    回銮寺

    寺在澄城县南景家河,隋文帝避暑回鸾于此。

    大佛寺

    寺在邠州西三十里,唐尉迟敬德建。石岩万仞,即凿 大佛像,故名。

    大金佛寺

    寺在凤翔府治东。元大德年敕修。世祖铸金佛像。

    法门寺

    寺在扶风县北二十里,古塔四层,唐宪宗迎佛骨于 此。明正德年,僧澄段修。

    八角寺

    寺在宝鸡县东一里。有泉,其形八角,故名。

    开元寺

    寺在陇州北二里,内有“木塔七级,唐建。”

    龙眼寺

    寺在陇州东十五里。山脊有二泉如龙眼,故名。唐鄂 国公建。

    涌泉寺

    寺在汉中府北七十里天台山。有涌泉,故名。

    福严寺

    寺在褒城县西南九十里,即金华寺,中有龙骨塔。昔 老僧严公于后洞得龙牙、龙角、龙骨数十,夜梦一巨 人缟衣告曰:“此山神龙所依,因樵牧污秽,龙已去矣。 今德人住此,龙当复来。今洞中之骨其蜕也。”严公即 建塔,取龙骨尽瘗之。

    走平寺

    寺在凤县东南一百里。寺旧在山顶,一旦山裂,寺走 平地,亦奇事也。故名“走平。”

    石柜山寺

    寺距平凉府华亭县二十里,唐赵圣僧有“《证道歌》留 壁。”

    古塔寺

    寺在华亭县城内,塔高数十仞。

    观音寺

    寺在华亭县西二十五里。有湫水甚灵,民赖之。

    丈八寺

    寺在崇信县铜城。佛高丈八,巍然屹立。

    石宫寺

    寺在崇信县上三乡东南凿崖为洞,刻成石像,如水 帘洞。

    龙马寺

    寺在泾州东长武镇,宋太祖微时常过此,僧守严者 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

    妙华寺

    寺在巩昌府治北,元至正年建,有浮图一十二层。

    三泉寺

    寺在徽州东四十里。石出“三泉,州之奇胜。”

    普圆寺

    寺在徽州西四十里,有卧佛像,有石岩石洞,奇甚。

    瑞应寺

    寺在秦州东八十里麦积山上。隋时建。有唐杜甫及 五代时王仁裕诗。

    普观寺

    寺在甘州卫城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古名马蹄 寺,开创无考。有石门二,石洞七层,共三十馀处。每洞 广狭不一,俱有佛像。明永乐十五年,敕赐额曰“普观 寺。”

    圣容寺

    寺在永昌卫城北二十里,地名“金川”,旧有石佛在石 崖间。

    庄严寺

    寺在凉州城南六十里红崖地。旧名“净觉禅寺。”明永 乐五年,三藏国师《耳赤》建。敕改今名。

    塔寺

    寺在凉州城北门内,有石砖塔一十三级,高一十一 丈。

    弘觉寺

    寺在西宁卫城东南隅,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 年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弘觉。”

    发塔寺

    寺在山丹卫城东南隅。初掘土得铁佛五,石函一,内 藏发。又有石垆一,刊曰“发塔寺。”

    ==
    《江南通志》
    ==

    灵谷寺

    寺在江宁府锺山东南。旧于独龙阜建道林寺,梁改 开善,宋改太平兴国,后改蒋山。明洪武初徙山之东 偏,改名灵谷。自山门入,松径五里乃至寺。其中路履 之有声,鼓掌则声若弹丝,俗呼“琵琶街。”殿宇不施一 木,皆垒甓空洞而成。后有浮图,即梁《宝志》改葬处。塔 前有石泉回曲,僧昙隐所得八功德水也。石旁有古 松偃干,明高帝月夜挂衣于上,虫蚁不生。方丈扁以 “青林堂”榜,明高帝《山居诗》于上,左有梅花坞,寺有明 高帝《大灵谷寺记》,及徐一夔奉敕撰《灵谷寺碑》。

    栖霞寺

    寺在府摄山南。齐明僧绍故宅,舍为寺,陈江总有碑。 隋造舍利塔于寺,后唐改功德寺,高宗制《明隐君碑》。 南唐改妙因寺,徐铉书额。宋改普云寺,仁宗赐《金宝 方碑》。明洪武初仍名栖霞寺。寺有王世贞记、陈文烛 《重修栖霞寺碑》、陆光祖《天王殿记》、汪道昆《般若堂》及 《多宝塔记序》、焦竑董其昌《五百阿罗汉画像记》。按摄 山,一名山中峰屹然卓立,左右山环抱如拱,陈江 总及《唐高宗碑》尚完。天王大雄法堂诸殿接于中峰 之麓。隋舍利塔前。中峰涧水从石莲孔中喷出,为品 外泉。倚山石佛千身,为千佛岩、纱帽峰、明月台。循中 峰而上,有白鹿泉、珍珠泉。叠浪岩再上为天开岩,为 明征君故宅,宅后有白乳泉。僧寮倚山架壁,各擅其 胜。白云庵、紫峰阁,颇称幽峻。历朝以来,高僧栖息,明 觉浪禅师开法于此,塔在焉。笑峰、竺庵,山门重新。今 禅堂创建于中峰之下。

    鸡鸣寺

    寺在府鸡笼山,与覆舟台城相接。晋永康间,始创道 场。明初为普济禅师庙。洪武二十年,改创鸡鸣寺,迁 “灵谷宝志公法函”瘗于山麓,建浮图五级。有施食台。 寺中有凭虚阁、望湖亭。

    清凉寺

    寺在府石城门内崇山之阿,寺极幽邃。吴顺义中,为 兴教寺。南唐为文益禅师道场,号“法眼宗”,最盛。后主 尝留宿寺中。宋太平兴国间,改清凉广惠寺。苏轼尝 舍弥陀像于寺中。明洪武初,周王重建,赐今额。左上 为清凉台,俯视大江,即南唐翠微亭旧址。

    吉祥寺

    寺在府清凉山之北。元时为天妃庙。明永乐初改寺。 万历间,焦竑读书于寺,建华严楼,为《重修吉祥寺碑 记》。后有古梅,虬枝铁干,扶疏十亩。

    弘济寺

    寺在府观音门外燕子矶。明洪武初,即山建观音阁。 正德间因阁建寺,赐名“弘济殿。”阁皆缘崖构成,以铁 绳穿石系栋,俯临大江,从江上望之如燕子飞。

    静海寺

    寺在府仪凤门外,卢龙山之麓。明永乐间,命使海外, 风波无警,因建寺赐额。有“潮音阁”,杰出殿表。

    嘉善寺

    寺在府铁石山。明正统中,僧法通建寺赐额“山椒。”有 石佛阁、苍云崖、一线天,奇石绮错,崖壑幽胜。

    崇化寺

    寺在府高峰院。明正统间重修,赐额。崖下有泉,沸起 水面若散花,故名“梅花水。”

    大报恩寺

    寺,在府聚宝门外古长干里。吴赤乌间,康僧会致舍 利,吴大帝神其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江南塔,寺 之始也。晋太康间,刘萨阿得舍利于长干里,复建长 干寺。晋简文帝敕长干造三级塔。梁武帝诏修。宋改 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天禧慈恩旌忠寺。元末毁于 兵。明永乐十年,敕建梵宇,悉准宫阙造九级琉璃塔, 赐额“大报恩寺。”《御制碑记》。《宣德再赐御制碑》。

    天界寺

    寺在府聚宝门外善世桥南。旧在城中大市桥北,元 名龙翔集庆寺。明初,改天界寺。洪武戊辰,寺灾,徙建 今所,榜寺门曰“善世法门。”永乐间,增置毗卢阁、栴檀 林三十六庵。天顺间,重建观音、轮藏诸殿。成化中,益 廊庑,规制宏敞,僧庐悠邃。寺中万松庵、半峰亭最胜。 崇祯间,博山舣禅师开法于此,其后觉浪盛禅师继 之。

    弘觉寺

    寺在郡牛首山。梁天监间,司空徐度建,名佛窟寺。唐 大历元年,代宗因感梦,敕修浮图,七级相峙,东西峰 顶。宋太平兴国二年,更名崇教寺。明正统间,改赐今 额。兹山为唐法融禅师开教处。入门,有白云梯,石磴 百级,银杏一株,荫蔽天日。上为观音阁,为兜率崖。又 上为文殊洞。洞傍有含虚阁,峦壑万状,踞牛首之胜。 先是,明有御制《牛山庵记》,舍利塔在文殊洞下。西峰 又有方塔,在文殊洞前。

    花岩寺

    寺在府幽栖山阴,即古献花岩。唐高僧懒融居此,有
    考证
    百鸟献花,因名。明成化间,始建寺,赐额“寺中”岩洞台

    阎最盛。

    高座寺

    寺在府雨花台梅冈。晋永嘉中建,名甘露寺。西竺僧 尸黎蜜据高座说法,因名。旧《志》云:“有僧号高座道人, 葬此,故名。”或曰竺道生所居。明洪武中重修,弘治间, 复加恢拓。

    永宁寺

    寺在府梅冈,古名刹。按《志》:高座亦名永宁,今为二寺。 后有方正学祠、景大夫祠。其地高敞,有木末亭,亭后 有啸风亭,南对雨花,北眺锺陵,有芝泉出于其间。

    瓦官寺

    寺在府城西南隅。《建康实录》:“晋哀帝兴宁二年,诏移 陶官于淮水北,遂以南岸陶所建寺,故名瓦官。”内有 晋义熙中,狮子国所献玉佛。先有征士戴安道手制 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图》,世号“三绝。”南唐升元中, 改寺曰升元寺,阁曰升元阁。宋太平兴国五年,改为 院,额曰“崇胜戒坛。”明初,寺废。嘉靖中,杏花村建积庆 庵,掘地得《升元石像》,云“此即瓦官寺故地。”遂为古瓦 官寺。

    回光寺

    寺在府城南隅。梁天监间创。萧子云飞白大书寺额, 名“萧帝寺。”唐保大中,改法光寺。宋至和中,改鹿苑寺。 明永乐间,有回光大士自西域至,重建,改今额。

    慧光寺

    寺在府新亭乡。宋治平间建,赐“古光宅寺。”创制极古, 佛宇后山石如掌,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明洪武间重 建,赐今额。

    三山寺

    寺在府三山之麓,明洪武十三年建。其地三峰相连, 中隐孤寺,有矶头悬江中,登者豁目。

    崇因寺

    寺在府城南十里石马山之阴。刘宋时名旷野寺。齐 废。梁大同中,复建。唐开元中,以懒融尝居,改禅居院。 太和中,改崇果院。宋改寺额曰“崇因。”明嘉靖间重修。 此地旧为新亭,有王、谢遗迹。刘谊诗云:“十里崇因寺, 临江水汽中。”

    崇明寺

    寺在句容县东北隅。晋咸熙中建,名“义和。”梁昭明太 子书额,宋太平兴国年改今额。寺有浮图,甚峻,明隆 庆四年重修钟楼,崇祯十六年再修。

    白龙寺

    寺在溧阳县西七十里,晋建。旧有三塔,一名三塔寺。 或云僧伽化行之地,又名大圣院。

    飞来寺

    寺在高淳县西南三里。明天启二年中秋夜,忽有铜 像《弥勒》一尊,端坐太平圩之东角。及旦,黄沙蔽天,士 民咸集,见而异曰:“殆飞来佛耶?”建寺遂以飞来名。

    开元禅寺

    寺在苏州府盘门内,吴孙权母吴夫人舍宅建。永禅 师开山,名通元寺。寺有石佛二。相传晋建兴二年,沪 渎海口渔者见神光照水彻天,旦而视之,乃二石像 浮水上,或曰水神也。以三牲巫祝迎之,像泛流而去。 吴人朱膺等复于海滨迎入城,置通元寺,光明七昼 夜不绝。其后渔者复于此获一青石钵,初疑臼类,莗 而用之,俄有佛像现于外,遂并以供佛。唐东宫长史 《陆柬之书碑》。延载元年,则天遣使送珊瑚镜一面、钵 一副,宣赐供养,兼改重云寺。开元中,再改今额。旧在 城北陲,后唐同光中,钱氏迁置于此。

    瑞光禅寺

    寺在府开元寺南。吴赤乌间僧性康建,名“普济院。”宋 宣和间,建浮图十三级,五色光现。诏赐今额,并赐塔 名“天宁万寿宝塔。”

    虎丘禅寺

    寺在府虎丘山,晋王珣及弟珉别业也。咸和二年舍 建,即剑池分为东西二寺,今合为一。

    灵源教寺

    寺在府太湖洞庭东山碧螺峰下。峰有灵泉,故名。梁 天监元年建。

    治平教寺

    寺在府上方山下。梁天监二年建,旧名“楞伽寺”,宋治 平元年改今名。寺傍有石井,隋人刻字,盖杨素移郡 横山时也。

    灵岩禅寺

    寺在府灵岩山上,旧名秀峰寺,宋改显亲崇报禅院, 即吴故馆娃宫也。梁天监中,始建为寺。寺成,有异僧 负钵囊入憩庑下,长身黧面,梵相奇古。其徒不之省, 夜索笔图其像于壁而去。其后异僧见之,惊曰:“此西 土智积菩萨也。”因建智积菩萨殿。弘治间重建。

    光福讲寺

    寺在吴县邓尉山龟峰上,梁大同间建。寺有舍利塔又有铜观音像。郡水旱祈祷辄应。

    寒山寺

    寺在府阊门西十里枫桥下。唐人诗有“姑苏城外寒 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翠峰禅寺

    寺在府莫釐山之阴,唐将军席温舍宅建。天宝间,僧 重显所谓“雪窦禅师常居此。”其遗迹有降龙井、罗汉 树、悟道泉犹存。

    慧聚教寺

    寺在昆山县马鞍山下,梁天监十年吴兴沙门惠向 建。相传“向登山,寓一石室,忽见寺神请助千工,用佐 景福。是夜风雨暴作,喑呜之声,人皆闻之。迟明,殿基 成,延袤一十七丈,高丈有二尺,巨石矗然,其直如矢。” 事闻,因命建寺,赐今额,封山神为“大圣山王”,仍赐铁 炉绣佛,敕张僧繇绘龙于四柱。历朝御书题咏甚多。

    报国讲寺

    寺在昆山县景德寺西,旧在城西一里许,名九品观 堂。相传其地本屠沽所聚,寺僧师谅一夕梦有神人 披发执戈而告曰:“此地当作道场,师何不兴一观堂, 名以九品,凿池为沼,当有石塔现。寤与众言之”,因协 力建造,果得石塔数层,上刻“元干僧师谅九品观堂。” 元泰定间改建于此。后荃公重建,奏请今额。

    圣像教寺

    寺在昆山县南三十五里沪渎。晋建兴二年,有迦叶、 《维卫》二石像,从海逆水而来至此,众迎像置郡城开 元寺。里人赵罕复舍所居,建寺于此,敕赐今额。

    无碍讲寺

    寺在吴江县常乐坊西,故名西寺。梁开平间建。晋天 福七年赐额“华严贤首讲寺。”吴越王常浴于此,改名 无碍寺,浴池犹存。

    留光禅寺

    寺在嘉定县澄江门内,宋天圣中建庵,俄有祥光现, 凿土得异木刻观音像,颇著灵异。乾道初,始建寺。

    南翔讲寺

    寺在嘉定县南二十四里。梁天监间,掘地得石径丈, 常有二鹤飞集其上,即其地作精舍,每鹤至止,必获 檀施。后鹤去不返,僧方怅然,俄时见石上有“白鹤南 翔去不归”之语,因名。

    万安教寺

    寺在嘉定县万寿寺西新华浦。与《南翔大德》为“三大 刹。”成于泰定。

    广安教寺

    寺在太仓州直唐市,唐乾元初简大师建。相传简领 二人来游,立庵于此,插竹护篱落,后遂成林。初名宝 林寺,宋祥符元年改今额。绍兴六年建塔,凿地得砖, 有“长安二年瞿像宝塔”字,乃知唐武后时尝建塔宇 于此。

    寿安讲寺

    寺在崇明县永兴沙,旧在三沙东乡。宋淳祐间,有二 僧曰模曰俦,卓锡旷野,拾枯枿簪土,祝曰:“枿复荣,当 建道场。”无何,枯枿向荣,遂结庵名富安院,后拓之。元 延祐戊午,赐额“永福寿安寺”,寻圯于潮。泰定甲子,迁 于东仁乡之中土。

    南禅寺

    寺在松江府学东。宋崇宁中,张头陀卜筑于此,凿地 得住世罗汉像,人异之,遂为“施水庵。”绍兴中,赐名演 教禅院,后改今额。

    北禅寺

    寺在府城内东北,宋绍兴间,僧法宁建。宁先住沂州 马𡺸山净居寺,航海至青龙,有章氏者迎止于此,发 地得古碑,云“大唐禅寺。”又得金铜天王像,因建寺焉。

    普照讲寺

    寺在华亭县治西,唐乾元中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 今额。“每岁正旦、冬至及圣节,郡县俱习仪于此。”

    兴圣教寺

    寺在府治东南谷市桥西。五代汉乾祐二年建。初名 “兴国长寿”,宋祥符中改今额。地纵广逾三十亩。东有 水陆池,南有浮图,四面九级。有钟楼,高及浮图之半。 钟声洪亮,闻数十里。

    延庆讲寺

    寺在府治守御千户所东。其地本施家瀁。宋隆兴中, 每遇阴晦,或金气亘天,间有闻钟声者。吴僧守祥结 芧芦苇中,以众力成“十六观堂。”乾道六年间赐额。

    化成永寿寺

    寺在府南二十七里,其址古胥顾泖也,泖有六和,神 灵甚。宋端平间,僧妙智苦节清修,并泖架一室奉神。 神显灵于人,凡祷祈者,以所验重轻发土实泖。未几, 泖隆然。遂构精舍曰“成化庵。”元泰定中赐额。

    法忍教寺

    寺在娄县朱泾镇,唐咸通十年建,宋法忍院也。其地 本船子和尚覆舟处,寺有船子及夹山会禅师遗像又有东法忍寺。

    龙华教寺

    寺在上海县黄浦西龙华村。相传吴越忠懿王常夜 泊浦上,风雨骤至,草莽间祥光烛天,钟梵隐然。询其 地,古龙华寺基也。遂命大盈庄务将张仁泰重建。宋 治平初,赐额曰“空相。”西北隅旧有白莲教院,前有宝 塔,时时放光,至今存焉。旧有山门,门外有二井,俗呼 龙井。明嘉靖间,山门毁于倭,僧惠林重建。万历间,诏 颁《佛藏》于诸名山,僧达果疏请,特遣中涓赍敕诣寺, 并赐达果金环、紫衣护藏。慈圣皇太后复赐其徒理 圆银环、紫衣护藏如其师。又赐范金千叶宝莲毗卢 佛一、金彩结幡十丈,并日月锦幡二、镂铜器五,敕赐 大兴国慈华禅寺。

    明心教寺

    寺在上海县西南六十里,梁开平初建,初名“华严院”, 宋治平二年赐今额。寺有石函观音像,祷求响答。

    太平教寺

    寺在上海县二十三保华亭,太平禅寺在其西,俗呼 此为“东太平。”宋太平兴国间,僧及操舟云游,夜泊范 家滨,闻芦苇间有钟鼓音,疑为梵宇,访之无有,后夜 复然。又见白光烛天,发地得铁佛一,因以建寺。

    观音禅寺

    寺在上海县西,宋崇宁初建。淳熙三年赐额“慈报禅 院。”元毁,明洪武十六年重建,改今额,为县之首刹。

    积善讲寺

    寺在上海县西北。宋绍兴间,里人李阡梦金人乞坐 地,遂舍地为精舍,度其孙师立主之。元至大间,有番 贾航海南来,拜师立道上,自云:“慕师高德,以货宝一 巨艘施之,不通姓名而去。”立遂大拓旧规,请额为“积 善院。”明成化间重修,后建海云堂。今寺为本县祝圣 习仪之地。

    淀山禅寺

    寺在青浦县薛淀湖中山顶。宋建炎初建。绍兴八年 赐额普光王。寺内有会灵祠,祀降圣夫人,今为伽蓝 神。何松年《记》云:“秦始皇时,邢氏有三姑,长曰云鹤夫 人,主沈湖,次曰月华夫人,主柘湖,季曰降圣夫人,主 淀湖。即此。”相传神灵甚赫,尝大旱祈雨,随车而至。每 岁湖中群蛟竞斗,水为沸腾,独不入祠。

    颐浩讲寺

    寺在青浦县金泽镇。宋景定中,始创经堂,僧道崇主 之,其徒如信开拓,遂成大刹。元元贞中,赐今额。

    天宁万寿禅寺

    寺在常州府城东门外,旧名广福。唐天复间,齐云长 老维亢施舍利,卜寺址,淮南杨行密因名齐云。南唐 保大中,进浮图七级,龛僧伽所留国祥寺衲衣,号普 照王塔。宋崇宁二年,诏天下建崇宁寺,加“万寿”二字。 四年,赐塔名曰慈云。政和元年,改崇宁为天宁。

    祥符寺

    寺在府治马迹山上。唐贞观初,尝徙置津里山隩名 “灵山”,居重湖叠嶂间,最为清绝。宋大中祥符间,改祥 符禅院。宣和四年间,升为寺。

    慧山禅寺

    寺在无锡县西七里慧山。梁大同间建,名“法云。”唐会 昌中废,咸通重建,名“惠山。”宋至道中更名普利。绍兴 初,以寺赐信安郡王孟忠厚,奉昭慈圣宪皇后岁祀, 改旌忠荐福。寺依慧山麓,有泉石之胜。

    长泰寺

    寺在无锡县南四十里。梁大同元年建,名“长泰。”宋改 普宁禅院,为僧伽挂笠之所。寺后有巨人迹,雨后则 现。明洪武十五年复旧名。

    南岳讲寺

    寺在宜兴县南岳山,齐永明二年建。唐天宝中,稠锡 禅师庐其旁。有涤场池、卓锡、真珠二泉、天然井。又有 《吴越金书法华经》二帙。宋改“胜果禅院。”明洪武二十 四年改今额。

    广福教寺

    寺在宜兴县芙蓉山,唐乾元初建。绍兴间,僧了清为 《记》,有“庞居士三到斯山”之语。

    乾明广福禅寺

    寺在江阴县治东。初本二寺,唐乾贞元年建,名崇圣。 宋太平兴国五年赐额“乾明院”、“广福院。”嘉祐中赐飞 白御书,治平中改“寿圣。”绍兴避高宗号,改“广福。”乾道 九年始并为一寺。有泛海观音像,相传天圣初自海 浮至。又有草书《心经》石刻。

    迎福讲寺

    寺在江阴县治南大宁坊,唐天祐十一年建,名“报恩。” 宋绍兴间,有异僧书《华严经》毕,掷笔池中,化青莲花。

    焦山寺

    寺在镇江府焦山。《传灯录》载,“为历代祖庭,创自汉兴 平间,名普济寺。唐时重建,宋名普济庵。”元祐初,复名 寺。明宣德正统间,规模渐壮。景泰间,复拓之,与北固金山相抗。

    招隐寺

    寺在郡南七里招隐山,宋景平元年创,即戴颙隐居 之地。梁昭明太子尝读书于此。

    因胜寺

    寺在郡西二十五里五州山。梁时山中有寺,武帝曾 游幸焉,辇道尚存。宋熙宁中,陈丞相升之葬亲于山 半,为建寺曰“显慈。”宋元祐中,苏右丞颂请为功德院, 遂名为“因胜报亲院。”

    胜果寺

    寺在郡虎踞门外,宋乾道中,建“高宗成肃皇后谢氏 功德寺”也。后父冀王,母庆国夫人刘氏墓在焉。寺有 古绣七佛像及墨竹石刻,今皆不存。

    法云寺

    寺在郡平昌乡,唐大中五年建。初名“流水院”,宋改今 额。寺有大中年所铸钟。

    普照寺

    寺在郡寿丘山巅,宋高宗故宅也。陈名慈和寺,宋号 延庆。先是,泗州有僧伽塔,绍兴中,始建塔院于此山 之上方,以奉僧伽像,名曰“普照。”

    妙果寺

    寺在丹阳东南七里竹村,宋咸淳间创庵,后改为寺。 元至元大德、元统间,相继恢拓,遂为巨刹。

    开元教寺

    寺在淮安府城内,唐开元五年奉诏赐额。宋末兵废, 明宣德、成化间重修。内有枸杞井。

    景慧禅寺

    寺在淮安府城西北二十馀里,钵池山仙境,有古敕 赐额。

    华严寺

    寺原在府治东北十里淮河北岸。宋元丰年建,后迁 淮河南。有刘伶台。

    天宁寺

    寺在扬州府城大东门外,东晋时,褚叔度请谢安舍 别墅建。

    法云寺

    寺有二,一在府城大东门外运司前,本晋谢安宅,手 植双桧。唐时尚存,温庭筠、刘禹锡有诗。一在仪真县 胥浦西,唐景云间建,名“庆云寺。”宋治平中改今额。明 洪武中迁于三堰中衢。

    上方禅智寺

    寺在江都县东大仪乡,一名竹西寺。寺侧有蜀井。明 太祖曾幸此寺。有《三绝碑》及苏轼《送客诗》石刻。

    石塔寺

    寺在府城,本慧照寺。唐乾元中名“木兰苑。”宋苏轼有 《石塔寺》诗。

    乾明寺

    寺有二:一在兴化县北,宋乾道间建;一在仪真县,本 唐大云请雨寺,宋改今名。旧有星居院一所及石浮 图,宣和中,更为“神霄宫”,后移寺于城北隅。乾道间,守 张郯奏请赐额。

    河院寺

    寺在高邮州西南武安湖滨。旧传湖傍常有光,夜烛 天。居民掘之,得一石,上镌“河院寺”三字。自后不复有 光,因醵金建寺。

    木塔寺

    寺在兴化县东,有古黄梅一株,以花之东西盛衰,兆 上下河田丰歉。

    齐兴寺

    寺在宝应县治西八十里,南唐保大四年建,宋乾德 四年赐额。内有梁武帝读书台。

    双莲寺

    寺在安庆府城阜民坊内,产双青莲,因以名寺。有大 塔,又名“大塔寺”,宋范文虎舍宅为之。元至元间建塔, 明正德间塔废。

    迎江寺

    寺在府枞阳门外。明隆庆间建万佛塔。有光宗御书 “护国永昌禅寺”,特建宸翰楼贮之。

    法萧寺

    寺在桐城县东三十里,梁昭明太子读书处,有祠存 额为“唐宣宗笔。”

    茂林寺

    寺在桐城县南一百二十里黄陂坂,宋建。有古钟,相 传飞来者。

    石屋寺

    寺在桐城县东一百里青山,晋建。元至正间裴仙修 炼处,明正统初重修。寺有十奇,称“仙迹。”

    山谷寺

    寺旧名乾元寺,在潜山县北十五里,梁僧宝志卓锡 之地。宋太宗时,有民柯萼遇老僧往万岁山,指古松 下掘之,得石篆,乃志公记圣祚绵远之文。进之朝,名瑞石。遣使致谢,谥曰宝公,赐号道林真觉禅师,兼为 三祖璨大师道场,古今题咏甚富。寺有觉寂塔,唐时 为三祖璨大师建,至今莓苔不茁,鸟雀不栖。岁有龙 “来洗塔。”雷电晦冥,则龙爪悉见。

    太平兴国寺

    寺在徽州府歙县西南,旧名兴国寺,宋太平兴国中, 敕改今额。别院三十有四,今存其十。中阜曰“应梦罗 汉院。”唐僧贯休为寺僧清澜画《十六梵像》,后取入禁 中。帝梦歙僧十五六辈求归,因复赐之。

    南源古寺

    寺在歙县长陔,祀梁武帝暨宝志。有古碑存朱文公 读书寺中,手书“新安大好山水”六字。石壁。

    灵泉寺

    寺在祁门县八都,寺前有泉,从椒石中出,病者饮之 辄愈。

    景德寺

    寺在宁国府治北,陵阳三峰上,今为祝釐习仪之所。 寺始晋时名永安,唐初名大云,开元中改额“开元。”有 水阁东向。刺史裴休延黄檗禅师开堂演法,宋景德 中更今名。殿后有铁佛一座,北面有多宝塔。

    兴国教寺

    寺在府城北门外里许,旧名“延庆。”唐咸通乙酉建。有 木浮图,因号“木塔寺。”

    广教讲寺

    寺在府北五里敬亭山南,唐大中己巳刺史裴休建。 相传其材皆萝松,黄檗禅师募之。安南寺后有金鸡 井,材从井出,显其神异。宋太宗赐御书百二十卷,建 阁贮藏。元末尽毁,惟两浮图存。亦名“双塔寺。”

    三天教寺

    寺在府城东七十里稽亭山,旧名“妙显”,隋扶风禅师 智琰栖息处。开皇乙巳诏建,敕近寺居民五十户充 洒扫。宋治平中赐额“寿昌”,绍兴末改今额。

    法云禅寺

    寺在府城西六十里行廊山,梁杯渡禅师建,旧名“兴 云”,宋治平中改今额。山有杯渡岩,有梁武帝及师像。

    天宁禅寺

    寺在府城西一里,明洪武中废,天启元年建。造时掘 得石小狮子二枚,小石碑一面,上书“古天宁寺”四字, 因复其名。

    灵山寺

    寺在南陵县西三十里朗陵峰下。“诸峰攒簇,泉溪萦 绕。梁天监元年,杯渡禅师建。”

    宝胜禅寺

    寺在泾县西五里,旧名水西寺。宋太平兴国中建,名 “五松院”,赐御篆。元丰五年改名宝胜禅院。有御书阁。 洪武初僧宗泐重建,法堂、廊庑在焉。

    水西首寺

    寺在泾县,与宝胜、崇庆并在水西。唐上元中建。寺后 白云泉在半山间,有涧水出焉。又有东峰亭,即淳于 氏送客亭。前瞰赏溪,登览最胜。唐乾宁二年为白云 院,明正统间为西方院,后改今额。

    崇庆禅寺

    寺在泾县西五里。南齐永明元年建,相国淳于棼舍 宅,始名“凌岩。”唐上元初改天宫水西寺,大中中重建。 宋太平兴国赐今名。凡十四院,其最胜者曰华严院。 横跨两山,廊庑皆阁道,泉流其下。

    报恩教寺

    寺在泾县东六十里城山岭,有十八景,唐至德间建, 宋政和中修,造浮图七级。

    崇果教寺

    寺在宁国县西一百一十里。唐贞观中建。寺前有石 镜。又有罗汉竹一十八竿,每一笋生则一竿枯,竹下 龙潭涌泉。正统间重建。

    瑞莲寺

    寺在旌德县北二十五里,唐乾符中建,时产碧莲,故 名。

    翠微寺

    寺在太平县西南六十里。唐中和二年置麻衣禅师 道场。明洪武立为丛林。

    化城寺

    寺在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晋隆安五年建。唐开元 间赐额,造千佛阁、方丈、廊庑,规制大备,为九华诸寺 之冠。

    隐静禅寺

    寺在太平府繁昌县东南二十里隐静山,一名“五峰 寺。”宋祥符间改普慧禅寺。嘉祐三年建阁,藏三朝御 书百一十轴。明洪武初改今额。

    广济院

    院在芜湖县北,赭山南麓有塔。唐乾宁中建。内有黄 庭坚“滴翠轩”遗址。

    ===龙兴寺===寺在凤阳府东三里盛家山南,旧名“皇觉寺。”明太祖 初潜此寺,后登极,敕修之。有御书亭,有《御制僧律法》, 其道场最为宏丽。

    开元寺

    寺在府闻贤门内,一名庄台寺。唐开元二十六年,诏 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纪年》为额。

    大圣禅寺

    寺在泗州治西,唐普光王寺。龙朔中,有僧伽者,自西 域来长安,至泗上。景龙二年,中宗遣使召至京师。伽 请以佛号名寺,书额曰“普光王寺。”后焚于火,宋时重 建,有碑。今以水侵寺,渐废。

    上龟山寺

    寺在盱眙县治西南。宋天禧二年建。元末兵废。明洪 武初重建。有铁罗汉一百五十躯。

    宣梵寺

    寺在天长县西四十五里,元建。明正统间,浚古井,获 石佛三十六尊。

    兴国寺

    寺在太和县东门内,明景泰年建。掘地得断碣,有“兴 国”二字,故名。

    永庆寺

    寺“在徐州砀山县西街北。明永乐七年,建琉璃塔九 层于寺内。嘉靖十一年,建千佛阁。”

    开化禅寺

    寺在滁州南十里琅琊山塘。建时列图将进,天子夜 梦游一山寺,形胜制度,隐然在心。忽览封章,冥合符 契,因赐号“宝应。”后太平兴国二年赐今额,藏累朝御 书。元季兵燹,明洪武重修。今属龙兴寺。

    褒山寺

    寺在含山县,山以唐贞观惠褒禅师得名。宋元丰后, 黄鲁直、王介甫、王深甫皆有记。塔上“宝塔”二字,犹传 张安国书。明初永乐中,郑和使西域还,建殿堂,制度 甚工,无蛛丝鼠竁,云有辟尘珠所致,然不知所在。《藏 经》楮小而古,蠹不敢蚀,云有异香所涂。住持世守,更 有玉杵、铁杖、金磬、锦帨、玻璃盘、栴、檀座等物,或侵或 毁,无复遗者。

    净戒寺

    寺在含山县南七十里,唐贞观二年,密禅师建。有彭 祖炼丹井并仙室在焉。

    兴教寺

    寺在含山县东关岭,唐贞观三年铁船祖师建。有“关 公饮马池”、卓刀泉。

    定慧禅寺

    寺在广德州治,旧名竹山寺,唐咸通八年建。明太祖 驻师广德,更赐今额,并龙牌立碣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