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卦 横渠易说
佚文

系辞所举易义,是圣人议论到此,因举易义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也。系辞反复,惟在明易,所以为易撮聚众意以为解,欲晓后人也。化不可言,难知可以言,难见如日景之行则可知之,其所以行则难见也。人于龟策无情之物,不知其将如何,惟是自然莫或使之然者,阴阳不测之类也。己方虚心以乡之卦,成于爻以占之,其辞如何,取以为占。圣人则又于阴阳不测处以为占,或于梦寐,或于人事卜之然。圣人于卜筮亦鲜盖,其为疑少故也。

不见易则不识造化,不识造化则不知性命。既不识造化,则将何谓之性命也。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人虽信此说,然不知能以何为有,以何谓之无。如人之言曰:“自然而鲜有识自然之为体,观其几者善之几也,恶不可谓之几。”如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亦止言吉耳。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人事不过于上下之交,此可尽人道也。且如孝弟仁之本亦可以言几,造端乎夫妇亦可以言几,亲亲而尊贤亦可以为几,就亲亲尊贤而求之,又有几焉。又如言不诚,其身不悦于亲亦是几处,苟要入德,必始于知几。

欲观易,先当玩辞,盖所以说易象也不先尽系辞,则其观于易也或远或近,或太艰难,不知系辞而求易正,犹不知礼而考《春秋》也。系辞所以论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则易像在其中故,观易必由系辞。系辞独说九卦之德者,盖九卦为德切于人事,有谓心即是易造化也,心又焉能尽易之道。易象系之以辞者,于卦既已具其意象矣,又切于人事,言之以示劝戒。释氏之言,性不识易,识易然后尽性,盖易则有无动静可以兼而不偏举也,无则气自然生,气之生即是道,是易。

干不居正位,是干理自然,惟人推之使然邪?

主应物不能固知此行而流也,入德处不移,则是道不进重滞者也。

动静不失其时,是时措之宜也,集义也,集义久则自有光明,静则无见,必动乃见其道,光明以其本之光明故,其发也光明,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险而止,蒙夫于不当止而止是险也,如告子之不动心,必以义为外是险而止也,蒙险在内是蒙昧之义,蒙方始务求学而得之,始是得所止也,若蹇则是险在外者也。

易乃是性与天道,其字日月为易,易之义包天道变化。

易非止数春秋,大义不止在元。

在易则是至理,在孟子则是气。

◀上一篇 全书终
横渠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