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
制定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
1951年9月29日于北京市
发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
发布于〈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一年版)附件五
标点符号用法 (1990年)

    一、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例二〕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遵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对一切反革命活动采取严厉的及时的镇压,而在实行镇压和处理一切反革命案件中,又必须贯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以期团结人民、孤立反革命分子而达到逐步肃清反革命分子的目的。(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例三〕你们大家要办的事,我们一定办;你们不赞成办的事,我们一定不办。(彭真:“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四日在北京市区各界人民代表扩大联席会议上讲话”)

    〔例四〕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职权如左:

    一、制定或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二、制定或修改由参加中国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共同遵守的新民主主义的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三、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甲、制定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乙、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丙、就有关全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或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或重要措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提出决议案;

    四、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就有关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或重要措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提出建议案;

    五、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说明 〔例一〕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那国家政权怎么样呢?“属于人民。”这虽然很简单,可是把意思说完全了是一句完整的话了,自然要停顿一下。写的时候就在末了儿用个句号,表示这个停顿。〔例二〕比〔例一〕繁复得多。要把各级人民政府对一切反革命活动该怎么办的意思说完全,事实上不能不这么繁复。先说该根据什么来镇压,次说该贯彻怎么样的政策,惟恐提出的政策还嫌抽象,又给说明具体的内容,最后又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办:这才把意思说完全了,是一句完整的话了,所以直到“目的”才用句号。〔例三〕跟以上两例不一样。无论就结构或者意思看,都可以把〔例三〕认作两句话。可是这两句话一正一反,联系很紧密,彼此映衬,叫人有一种斩钉截铁的印象,认作一句话,更可以加强表达的效果,所以在“一定不办”之下才用句号。〔例四〕开头说“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职权如左”,“左”是“左列”的省略,包括底下的五项。直到第五项说完,才把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职权说完全了,所以句号用在第五项的末了儿。

    句号还有圆点儿的一种(.),用的人很少,为的是印刷、书写的工夫差一点,就容易跟旁的符号相混。其次,圆点儿另外有用处(看后头顿号说明的倒数第二段和着重号的说明)。

    二、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例五〕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例六〕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

    说明 〔例五〕就结构或者意思看都是一贯到底的一句话。这句话虽不太长也不算短,说的时候不免要在适当的地方稍稍停顿。“基本内容”和“土地”之后都是适当的地方,所以用上逗号,表示在那里可以稍稍停顿。〔例六〕“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说的时候固然要稍稍停顿,另外还有个结构上的理由,这儿非停顿不可。“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是限制“团结”“援助”“反对”“取得”的时间的,这种限制时间的话通常在一句话的开头说,说了之后必须停顿一下,也就是必须用个逗号,才把前后的关系交代清楚。还可以看〔例三〕,在两个“事”之下,也有结构上的理由,非停顿不可。那句话实际是:“我们一定办你们大家要办的事;我们一定不办你们不赞成办的事。”为了叫人注意,把原来在底下的“你们大家要办的事”“你们不赞成办的事”提到头里去了。既然提到头里去,说的时候必须停顿一下,写的时候必须用个逗号,才把这种关系交代清楚。结构上必须停顿的地方不止以上两种,这儿不细说了。好在结构上必须停顿的地方必然就是说起来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不容易弄错。

    根据以上说的,可以归纳成两点:一句完整的话中间在说起来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用逗号在结构上必须停顿的地方用逗号

    三、顿号(、)表示话中间并列的语汇(包括作用跟并列的语汇相仿的并列的短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又表示“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例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例八〕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

    说明 在〔例七〕,“思想、言论、出版……”这些项目一个个贯到底下的“的自由权”。在〔例八〕,“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这些单位一个个上承前面的“全中国所有的”。还可以看〔例二〕。“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三点合在一块儿是那政策的全部,底下接着说“的政策”。“团结人民”和“孤立反革命分子”两点是期望的两方面,合在一块儿共同上承“以期”。“思想、言论、出版……”“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本来是些并列的语汇。“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虽然是并列的分句(已经是一句完整的话,但是包含在一句繁复的话里的,叫做分句),“团结人民、孤立反革命分子”虽然是并列的短语(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只是几个语汇的组合,叫做短语),但是按照前面所说,在语言的结构上,作用跟并列的语汇相仿。说话的时候,说两个以上的并列的语汇往往在两个之间稍稍停顿一下。写的时候就用顿号来表示这种停顿。也有人用逗号。用逗号不如用顿号,因为顿号把并列的语汇包括作用跟并列的语汇相仿的并列的短语并列的分句特别表示明白了

    〔例二〕里如果换个说法,说成“那政策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其中三个分句当然还是并列的,可是作用跟单纯的语汇并不相仿了,应该作分句看待了,“必办”和“不问”之下就必须用逗号或分号,不能用顿号。同样的道理,如果把“以期团结人民、孤立反革命分子”改说成“一方面团结人民,另一方面孤立反革命分子”,那作用跟单纯的语汇并不相仿了,应该作短语看待了,“人民”之下就必须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顿号等于一个“及”“和”之类的语汇。凡是用顿号的地方,都可以去掉顿号,把“及”“和”之类的语汇填进去。按照一般惯例,比较多的一串并列的语汇,每个之下用顿号,到倒数第二个之下却用“及”“和”之类的语汇不用顿号了。试看〔例七〕“宗教信仰”之下用“及”,〔例八〕“各民族”之下用和”。比较少的一串也可以不这么办。试看〔例二〕“不问”之下还是用顿号,没有用“及”或“和”。

    现在通行在外国人的姓名之间用圆点儿(·),把姓名区别开来,如“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这儿如果用普通的顿号,就容易叫人误会是三个人。这种圆点儿可以说是顿号的变种。

    顿号还有一种用处。试看〔例四〕,“一”“二”“三”“四”“五”之下,“甲”“乙”“丙”之下,都用个顿号。说“一”“二”“甲”“乙”的时候自然要停顿,顿号就表示那个停顿。同时也可以说它表示次第。“一、”等于“第一”。“甲、”虽然不能说等于“第甲”,语言里没有“第甲”的说法,可是“甲、”跟“甲条”“甲项”“甲款”同义,显然也是表示次第的意思。

    四、分号(;)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说明 这儿不需要另外找例句了,看前面的例句就成。前面说过,〔例三〕可以认作两句话,也可以认作一句话,认作一句话比较好。既然认作一句话,那前后并列的两部分只能认作两个分句了。写的时候就在前一个分句之下用个分号,表示说完了“我们一定办”之后的那个停顿。再看〔例四〕,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职权五项是并列的,其中第三项“甲”“乙”“丙”三款也是并列的,每项每款都是这句繁复的话里的分句,所以从第一项到第四项全都用分号。

    在比较简短的话里其中虽然包含并列的分句分句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表示语气的紧凑。例如:“那政策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必办”和“不问”之下就不妨用逗号。

    五、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的停顿。

    〔例九〕主席,各位委员:

    〔例一〇〕毛泽东同志把空话连篇当作党八股八大罪状中的第一条,他说:“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东西,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例一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

    〔例一二〕一、报告:对上级陈述……

    签报:为报告的另一种形式……

    二、命令:颁布法律、条例、通则……

    三、指示:指导下级机关……

    四、批复:答复下级的请示……(“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说明 〔例九〕是招呼所有到会的人。这样招呼含有请你们听我以下的话的意思可以认作提示语。写的时候就在“委员”之下用个冒号。函件开头称某某机关、某某同志,或者不提机关名、人名,只用“敬启者”“迳复者”开头,底下都用个冒号,理由跟前面说的相同。

    〔例十〕的“他说”和“鲁迅先生说”显然有提示的作用这是告诉对方以下引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话鲁迅先生的话,所以用冒号。凡是引用人家的话,或者引用书刊上的话,不论多少,只要开头有“某人说”或者“某某书刊上说”,“说”之下一律用冒号。

    〔例十一〕说到“表明”,语音必然比较着重,说了之后必然稍稍停顿一下,这就是提示对方它将表明什么请你们留神听,所以用冒号。一般在“那意思就是”“我们从这儿可以看出”之类的语词之下用冒号,全都是这个理由。

    〔例十二〕可以跟〔例四〕比照着看。〔例四〕说“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职权如左”,这是给对方一个提示以下要分项说了。〔例十二〕是每项先给对方提示一下然后说明这一项该怎样。凡是总提示或是分项提示的地方,一律用冒号。

    冒号还有一种用处。假如有这么一句话:“我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你考上了北京大学;他进了机器制造厂:咱们三个都有光明的前途。”这句话里包含四个分句,前面三个是并列的,末了儿一个是总起来说的,就得在“制造厂”之下用冒号,表示并列的三个分句已经完了还有总起来说的一个分句在底下这同样是提示的意思。这样的使用冒号,一般人还没有养成习惯。可是这个用法把分句和分句的关系表示得很明白,应该学会它。

    六、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一三〕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说明 问号跟句号同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可是问号特别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说的时候,从意义和语气表明哪一句是问话。写的时候,遇见问话就不用句号用问号。

    问话是期望回答的。试看〔例十〕。“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这是一句问话。下一句是作者自己的回答。再看〔例十三〕,其中有四句问话,那是期望读者回答的。

    凡是不期望回答的就不是问话不该用问号。譬如受了人家的欺压,气极了,愤愤的说:“这不是欺人吗!”这句话并不期望对方回答是欺人不是欺人,只是“这是欺人”的加强力量的说法,所以不该用问号。至于为什么用“!”,看后头感叹号的说明。

    记住了前面说的一点,就可以避免滥用问号。滥用问号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一般人往往有个错误的想法,以为话中间有了询问意味的语词,如“什么”“怎样”“要不要”“能不能”之类,那句话就得用问号。于是在“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之下用问号,在“我们该研究一下,要不要这么办”之下也用问号。这是错误的,想一想就可以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你明明说“不知道”,“要不要这么办”,你明明说“我们该研究一下”,哪儿有期望回答的意思?又如“所陈当否,请予指示”,一般人往往在“当否”之下用个问号。这也是错误的。“所陈当否”跟前面说的“这是什么道理”“要不要这么办”同样是一句话的一部分。整句的意思是请你指示我所说的得当还是不得当。这固然期望回答,可是这句话根本不是问话。如果没有底下的“请予指示”,单有“所陈当否”,那就是一句独立的问话,应该用问号。

    假如有这么两句话:“不知道你的意见怎么样?”“请问这件事情该怎么办?”这两句话的形式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我们该研究一下,要不要这么办”同样,都在问话之前加上些直陈的语词。但是这两句话显然期望对方的回答,所以是问话,应该用问号。依理说,问“你的意见怎么样”就够了,不用加上“不知道”,问“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就够了,不用加上“请问”。加上“不知道”和“请问”,无非要叫问话的语气不至于那么率直而已。

    问话有问正反两层或是彼此两方面的,如:“去好呢,还是不去好?”“是他的脾气不好呢,还是人家待他太不好了?”都该认作一句问话,两个“呢”之后的停顿都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所以用逗号。如〔例十三〕,四句问话的情形显然跟这儿的两个例子不一样,所以是分开的四句,不是连贯的一句。

    七、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一四〕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

    〔例一五〕反革命统治的下层社会基础,仍然保持着,而人民政权的下层基础却极不牢靠,甚至毫无基础。大家想想,这对革命是何等危险!(邓子恢:“在中南党政机关干部会上关于镇压反革命学习总结报告”)

    〔例一六〕“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说明 感叹号特别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也有人叫它作“惊叹号”。其实“感叹”“惊叹”都包括不全,倒是单独一个“感”近情些。凡是意义和语气表示心中的无论赞颂欢喜愤激伤悼叹息惊讶以至单独说一声”“”“哎哟”,全都认作感叹话末了儿都用感叹号。凭这个观点看〔例十四〕〔例十五〕〔例十六〕,才能了解那七个感叹号为什么要使用的理由。

    〔例十五〕里虽然有个“何等”,〔例十六〕里虽然有个“谁”,可是这两句话并不期望回答,所以都不是问话。〔例十五〕里的一句其实是“这对革命是危险的”,〔例十六〕里的一句其实是“不要你的钱”,为了心中激动,说出来特别加强了力量,所以两句都是感叹话,都用感叹号。前面问号的说明里的“这不是欺人吗”该用感叹号,也是同样的理由。

    八、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例一七〕最后,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毛泽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

    〔例一八〕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列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找这根“矢”,不是为了别的,是专门为了要射中国革命与东方革命这个“的”的,否则这“矢”就不过是一个徒供玩好的古董,一点什么用处也没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一九〕在当时几篇论文中,列宁几乎是反复地用类似的字句来欢呼中国人民的斗争,并指出中国人民的不可止息的活跃的力量。例如,列宁的“更新的中国”一文写道:

    “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可说是已经由酣睡进到光明、进到运动、进到斗争了。”“亚洲的觉醒”一文开头就说:

    “中国不是早就以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度底典型而著名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却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的高涨,好似流泉一般汹涌了。”(陈伯达:“列宁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和导师”)

    说明 引号跟前面七种符号不一样。那七种符号表示语言的种种停顿语言的停顿属于哪种性质书面就用哪种符号。可以这么说,那七种符号是根据语言而来的。引号却完全是书面的东西。看书面的时候,可以认清引号。按照书面念,听的人就不一定辨得清哪儿是引号。

    引号表示引用。引用的或是人家的话,或是书刊上的话。这只要看〔例十〕就明白,不必多说。不过有一点该特别注意:凡是引号里头引用的话必须依照原样绝对不能改动。如果随便改动,那就对不起那个人或那种书刊,那就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仅仅转述某人的、某种书刊上的话的大意,那不是引用,转述得对不对全由作者负责,就不需要用引号。譬如说“他以为这件事该赶快办”,这只是转述“他”的意见,所以不需要在“这件事该赶快办”的前后用引号。

    推广开来,话里说些成语、熟语之类,也可以认为引用那些成语、熟语之类,所以也可以用引号。〔例十七〕里“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都用引号,就是这个理由。这种地方不用引号也无妨,用不用由作者自决。

    〔例十八〕里两个“的”字三个“矢”字都用引号,也表示引用,指明就是那“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里的“的”和“矢”。凡是给语汇用上引号的无非要叫看的人注意,都可以跟〔例十八〕的“的”和“矢”归属在一类里。

    至于〔例十九〕里的“更新的中国”和“亚洲的觉醒”,如果在旁边用了书名号,就不需要用引号。多数书刊文件不用专名号书名号遇到团体名书刊名篇名之类的时候就借用引号来标明让读者注意

    还有一点必须说一说。用引号引起了末了儿的句号、逗号之类放在引号之内还是放在引号之外的问题。这有个分别,不能一概而论。凡是完整的照录他人的话末了儿的符号在引号之内。试看〔例十〕“可惜”之下的句号在引号之内,〔例十六〕“协会”之下的句号在引号之内,“臭钱”之下的感叹号在引号之内,〔例十九〕“斗争了”“汹涌了”之下的句号在引号之内。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部分末了儿的符号在引号之外。试看〔例十〕“又臭”之下的句号在引号之外,〔例十七〕“毖后”之下的逗号在引号之外,“救人”之下的句号在引号之外,〔例十八〕“矢”字之下的逗号在引号之外。

    引号有单引号、双引号两种。用哪一种都可以,没有意义上的分别。一般说来,用单引号的居多。那是为了方便,画单线比画双线省事。如果引号里头还要用引号,那就必须用另外的一种,看起来才清楚。试看〔例十〕,用的是单引号,里头还要用,就用双引号。如果里头的引号里头还要用引号,又该用什么呢?照〔例十〕的式样,如果双引号里头还要用,又用单引号。这样的情形是难得遇到的。

    九、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例二〇〕因此,党规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和在统一战线内部反摩擦斗争中“有理、有利、有节”的指导原则,并且在所有解放区政权中实行了“三三制”,即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例二一〕我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命,代表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来这里控诉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包括澎湖群岛,以后凡称台湾,皆包括澎湖群岛)非法的和犯罪的行为。(伍修权:“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发言”)

    说明 括号也完全是书面的东西,并不根据语言。书面写到某一地方,希望读者了解得更清澈些,就加个注释在那儿,用括号标明。所谓注释,或是解释语义或是补加说明或是交代某些引用语句的出处或是记明某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如〔例二十〕和〔例二十一〕,括号里的部分都属于补加说明的性质。念起来还是单念正文。如果把注释的部分连在一块儿念,就成“……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和“……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包括澎湖群岛,以后凡称台湾,皆包括澎湖群岛非法的和犯罪的行为”,听的人必然感觉糊涂。要能够连在一块儿念,让人家听得清,单说〔例二十〕,就得改说成“……‘三三制’,就是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那就是话的本身,不是什么注释了。从这儿可以证明注释完全是书面的事儿,只预备让人家看的

    括号里的注释既是正文的附属品,就应该让它紧贴着正文。〔例二十〕里的两个顿号都在括号之外,为此。

    括号另外有一种用法,如章则条例里的(一)(二)(甲)(乙)、本篇的〔例一〕〔例二〕,那是表示序次,并非表示注释。

    括号常用的是弧形的一种。此外有[]、【】、〔〕几种,在一篇里需用几种括号区别几种用法的时候用。

    十、破折号(——)在文中表示底下有个注释性的部分。又表示意思的跃进。

    〔例二二〕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打倒了各民族的共同的内部敌人——国民党反动政府,驱逐了各民族的共同的外部敌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例二三〕为了符合全世界千千万万人们的希望,不论他们对于造成世界战争危险的原因抱什么见解,为了巩固和平与保障国际安全,我们要求五大国——美国、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和法国——缔结和平公约。(“世界和平理事会宣言——关于缔结和平公约”)

    〔例二四〕三人小组——就地停战——和平谈判——大举进攻。这一马歇尔公式对中国人民极不生疏,因为在一九四六年马歇尔将军曾经帮助蒋介石如此反复地进行了一年之久,最后始宣布失败而去。(周恩来:“关于联大非法通过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决议的声明”)

    说明 看〔例二十二〕〔例二十三〕,破折号之下也是注释性的部分,表明:“各民族的共同的内部敌人”就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各民族的共同的外部敌人”就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五大国”就是“美国、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及法国”。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上的分别就在此:注释性的部分可以连在一块儿念的用破折号注释性的部分不能连在一块儿念的用括号。可以这么说:破折号表示底下有个注释性的部分那注释性的部分是可以连在一块儿念的

    破折号可以在注释性的部分的上下各用一个,如〔例二十三〕。这跟括号用两条合抱的弧线把注释性的部分包括在内是同样的意思。

    〔例二十四〕里的破折号是另外一种用法。那前面一句话说到相承的四件事情,照常例该用“在先”“接着”之类的语词连接起来。可是作者想到这四件事情是很紧凑的,想起这个,立即连到那个,意思好像在那里跳跃似的,所以不用“在先”“接着”之类的语词,用上三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跃进。这样的用法,文艺性的东西里比较多见。

    破折号也只是书面的东西。

    破折号占两个字的地位。有人只让它占一个字的地位,固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看起来不明显。

    十一、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说明 试看〔例十二〕,引的是“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的条文。为了节省抄录的工夫,每条抄了一部分不再抄下去,用个省略号,表示下文从略了。有些书刊、文件写“上略”“下略”,省略号就等于“上略”“下略”。

    省略号不该随便用。必须让对方知道的意思,决不能省略,那自然不需用省略号。不必让对方知道的意思,不说就算了,也不需用省略号。只有在举例或者引用的时候写了一部分猜想读者已经可以理解了那才可以节省笔墨用上省略号

    省略号也只是书面的东西。

    省略号占两个字的地位,一共六个点子,这是根据印书的模子而来的。如果占一个字的地位,也嫌不明显。一直点下去,占的地位太多,漫无限制,也不好。

    十二、着重号(•用在文字的右边)表示文中特别重要的语句。

    说明 前头各种符号的说明里都有用着重号的地方,这里不用再举例了。着重号可以用在一句或几句的右边,也可以用在一个语汇或几个语汇的右边,意思无非要读者注意。

    着重号有时只是书面的东西,有时也表示语音的特别着重。

    十三、专名号(——用在文字的左边)表示文中的人名、地名、团体名之类。

    十四、书名号(﹏﹏用在文字的左边)表示文中的书名、篇名之类。

    说明 书名也是专名。从专名中抽出书名来,另外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无非是分别清楚的意思。这两种符号也有用在文字的右边的,但是用在左边的居多。长短看名称的长短而定,不必多说。

    这两种符号也只是书面的东西。

    以上把十四种符号的用法说明了。还有一些关于符号位置的格式的事情要说明的。

    一、用符号应该注意书面的位置

    在十四种符号里,前面的七种符号(区别外国人姓名的圆点儿不在内)可以用在文字的底下,也可以用在文字的右边。现在一般书刊、文件,用在文字的底下的居多。

    那七种符号用在文字的底下的,加上引号、括号两种必得用在文字的上下的,一共九种,打字、书写的时候,一般让每个符号占一个字的地位。打字机上符号的模子是铸定的占一个字的地位。书写的时候,要求各行横里整齐,即使不用格子纸,也跟按格子纸写的一样,那只有让每个符号占一个字的地位才办得到。

    不过这样办了就遇到一种不很妥当的情形。符号跟文字一样各占一个字的地位,必然会有放在一行的开头的时候。已经说过,那前面的七种符号是表示语言的种种停顿的,按理应该让它紧跟着末了儿一个字才对。现在末了儿一个字在上一行的末了儿,符号却在下一行的开头,论理既不顺,看起来也不方便。这就是所谓不很妥当的情形。

    在印刷方面,这不很妥当的情形大部分已经避免了,只有少数的书刊还没有注意到。大部分的书刊,排字和校对的工作者共同遵守着一条规则,就是:除了破折号和省略号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的”、括号的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了儿之外其他符号一律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是放在文字的旁边的,当然不在其内)。用什么方法实现这条规则呢?在前一行的文字间插入铅片儿,让字与字有点儿距离,一片占一个字的四分之一地位,插入四片,就把原该在行末的一个字挤到下一行的开头去,原该在下一行开头的符号就不在开头了。照这个办法,论理是顺了,看起来也方便了。只有一点,各行横里不整齐了。但是利弊相权,宁可让它横里不整齐。

    书写文稿应该采用前面说的办法。书写的时候当然不用插入什么铅片儿,只要手里有数,写宽一点,写紧一点,符号的位置就可以符合排校工作者遵守的那条规则了。只有打字不能这么办。但是,如果能把打字机稍稍改造一下,一定也可以办到。

    二、更好的格式

    那前面的七种符号用在文字的底下的,一般都居正中。对于这一点,现在一部分印刷厂有所改进:特铸那些符号的模子,让它偏在文字底下的右侧(区别外国人姓名的圆点儿还是居正中)。而且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上下只占半个字的地位,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仍占一个字的地位,但是位居右侧的上方。用这种模子排成的书,多数人认为好。因为符号放在右侧,左侧有显著的空白,这比较放在正中显得段落分明。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放在一个字的位置的右上方,底下有一段空白,这把一句完整的话跟下一句话划分清楚了。以上两个优点对于读者都是有帮助的。

    书写文稿最好能采用前面说的格式七种符号都用在文字底下的右侧遇到句号问号感叹号底下多空一点

    三、横行文稿和标点符号

    本篇的话全是就直行文稿说的。现在文稿横行书写的也不少,应该补说一下。

    文稿既然从左往右横行除了着重号放在文字的底下专名号改为横线书名号改为横曲线也放在文字的底下之外其他十一种符号都放在文字的右边在那十一种里头前面七种方向不改变。引号改成“『”和“』”;括号改成“(”和“)”;破折号改成横线;省略号改成横行的六个点子:方向都改变了。在横行文稿里,引号用“『”和“』”不很好看,有人就改用西文的引号“‘”““”和“’”“””。那是跟文字的上方齐的决不能放在一个字的地位的中心

    哪些符号不该放在一行的开头,哪些符号不该放在一行的末了儿,横行文稿跟直行文稿一样。横行文稿把句号、逗号等七种符号放在一个字的地位的中心,比直行文稿这样办尤其难看。应该采取上一节里说的意思,让那七种符号跟文字的下方齐区别外国人姓名的圆点儿还是居正中),句号问号感叹号之后多空一点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不妨少占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