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郭说(寿上溪口汪郡博七[1]
作者:金瑶 
本作品收录于《金栗斋先生文集

吾休上溪口有梅郭山,环山植梅如郭。致政大郡博汪君阶升之世家其麓,因号梅郭,而问梅之说。予曰:“梅,果物中第一品也。得春之气于春之先,其性劲而能与严霜虐雪为敌;得木之质于木之穉,故其味酸而蕴甘。颂于《书》,咏于《诗》,纪于《春秋》。《春秋》举其实,《诗》举其实之熟而标,《书》举其标实之作用。王家三代以前,言梅者皆取其实。自汉而晋,乃有咏其香者,曰‘寒香’,曰‘幽香’,一人倡之,百人聚而和之,而梅之香遂为天下群芳之最。由晋而唐,又有咏其色者,曰‘雪白’,曰‘霜白’,一人倡之,百人聚而和之,而梅之色遂为天下群芳之最。流而至于广平一赋,则又并异其香与色,直比之仙俦道侣、幽士名姝,飘然绝世而立,有难以口舌状者。广平铁石心肝,不可以后世骚客辞人逞文藻快人心目者目之也。而沉溺于梅若此,则其香与色信有异焉者矣。然曰香之异,足吾嗅焉耳矣;曰色之异,快吾玩焉耳矣,而何益于用?惟夫实则有以调𦎟[2]鼎鼐,上荐夫天地宗庙社稷,以致孝享,而后之味物者必经世之才,始敢曰‘此调𦎟[3]手也’;必宰辅之器,始敢曰‘此盐梅味也’,而宰辅以下不与焉。其尊且贵也如是,即使无是香、无是色,而何损于梅?故古之咏梅者皆取其实,而香与色不与焉。今君之有取于梅也,其取之实乎?取之香与色乎?取之实得矣。若犹滞于香与色,则亦汉晋以下人物而已,吾不敢以汉晋以下人物望君也。君其以为何如?君有盐梅之质,而用之不尽,留以遣后之人。《剥》之上九曰:‘硕果不食。’言其有复生之理。吾观君之子若孙,皆能蕴藉君之滋味而咀嚼之者,卜以剥之数,当必有如说者出,以效君不尽之味于王家,而梅郭与傅岩并传不朽矣。”

君以是年七月三日寿七十。君姊甥耀,予诸侄也,请予言为寿。予曰:“是说也,不徒寿君之年,且以寿君之德与誉与君之子孙于无穷。欲寿君者,无逾此说。”遂书以畀之。

  1. 同“秩”。
  2. 同“羹”。
  3. 同“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