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澹翁集/序 中华文库
朴澹翁集 序 |
卷上 |
朴澹翁集序
天之生贤。固将有用。而贤而不显则时不遇也。中古以来。在野之贤。如芝兰之自生自枯于空谷者。指不胜屈。而我东方为甚焉。若徐孤青,宋龟峰诸贤之不为时用。至于今人犹嗟惜。而近又有朴澹翁。噫。天何为生出此等贤而不许其需世也。岂一端清明之气。在造化中。任其流行。自然禀受。不得不为贤。而乃其厚重之不及于大德全才而然欤。立贤无方。天理之当然。而世阀取人。时制之不如古也。拔擢人才。多在于制作草创之世。而守成之时。循常而已。则惜乎翁之生。不在彼而在此也。然隋陆之文事。翁亦不肯也。错弘之奏策得意。翁以为何如也。知翁者惟有天翁。而无复为翁表章。如韩子之于董生。则是翁之大不遇而小不遇也。有以翁疑之于蒋都令之异迹则过矣。异人之鞱藏诡秘。各有其方。翁即是明识见。固穷自守之贤也。若在花潭之世。则必入其室造其奥。而盖皆邵子之遗轨也。翁之讽吟论说。清高而玄远。非比雕琢粉华者流。而散失如此。惜哉。竹岩尹公收葺成编。岂徒不忘其童稚时口读之惠耶。寔由贤贤之义。将刊。命余以弁卷之文。若以不能文而辞。则是不慕义也。遂书其嗟惜之意焉。
崇祯纪元后三己丑仲秋上浣。德殷宋可相圣必书于皇华坊之寓舍。
朴澹翁集序
昔余读易于神穴之僧舍。乃得六一之象。若与先天之数有迳庭者然。余不知其此为何易也。问诸澹翁。翁订以参同之说曰。此伯阳之所已言者也。非伯阳之言。即伏羲氏之原卦也。为余解说离日坎戊之说。时翁春秋不及耳顺者二。于后九年。余因山风之筮。始知其入用之数。盖一六为天地之体。五十为天地之用。一六者震巽也。五十者离坎也。一为日于震甲。配于离己。穹然在上者是己。六为西于巽庚。穷于坎癸。𬯎然处下者是也。戊之属坎。癸与之合故也。甲己同体故震自居震。戊癸异用故艮来代坎。此先后天之说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后天之艮巽也。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先天之巽艮也。巽艮之六七交而以行造化之权。此则据原卦而言也。三易既具。六一乃立。而图书有用。礼乐无缺。微矣哉。我闻于澹翁如是。天生澹翁。岂偶然也哉。古有望气者。启古冢得一颗宝珠。有美人倚阁翫山水。盖此女平生山水心。凝结成此珠也。翁尝言此曰凡物之盈两间者。皆天地之心所凝结者。而人心至灵。生形发神。神妙不测。则心结为珠。理或有然。余谓其然者。翁之心。将化为一个八角珠子。千载之后。安知无望气者。见触天精光而知为翁之所藏者耶。然则翁之手画卦象。便是翁之所传神也。于其遗集之出也。不可不传。玆敢移写。追附卷末。八角珠子。又何必求之千载后之冢中耶。噫。翁没之十八年上章摄提格孟陬之月丙申。六一翁书于抱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