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朝鲜志
卷上
卷下 

    檀君肇国,箕子受封,皆都平壤。汉置四郡、二府,自是三韩瓜分:马韩统五十四国,辰、卞韩各统十二国。厥后新罗、高勾丽、百济三国鼎峙。新罗之地,东南至海,西至智异山,北至汉水;高勾丽东至海,南至汉,西北逾辽河;百济西南至海,东至智异山,北至汉。新罗灭高勾丽、百济。及其衰也,弓裔据铁原称后高勾丽,甄萱据完山称后百济。高丽始祖,统合三韩,西北以鸭绿为限,东北以先春岭为界。至我康献王建都汉阳,定为八道,中曰京畿,西南曰忠清,其西抵大海,皆古马韩之域,高勾丽、百济分据其地;东南曰庆尚,其东南抵大海,本辰韩之地;南曰全罗,其南抵大海,本卞韩之地,后为百济所有;西曰黄海,其西抵大海,古朝鲜马韩旧地,后为高勾丽所有,唐高宗灭高勾丽,不能守其地,新罗遂并之,及季世为弓裔所据,高丽始祖尽有其地;东曰江原,其东抵大海,本獩貊之地,后为高勾丽所有;西北曰平安,西抵鸭绿江,北接靺羯,本朝鲜故地,后为高勾丽所有,新罗文、武王与唐将李𪟝攻灭之;东北曰咸镜,东抵豆满江,北接靺羯,本高勾丽之地。八道之中,忠清、庆尚、全罗三道,地广物众,州郡雄巨,最为富庶,俗尚诗书,人才之出,比诸道倍多;平安、咸镜二道,境接靺羯,俗尚弓马,兵卒精强。

    京都

    北镇华山,有龙蟠虎踞之势;南以汉江,为襟带;左控关岭,右环渤海。

    • 景福宫即王宫
    • 勤政殿受朝正殿
    • 思政殿在勤政殿北接引士大夫讲论治道之所
    • 康宁殿在思政殿北
    • 交泰殿在康宁殿北
    • 含元殿在康宁殿西北
    • 养心堂在康宁殿西
    • 丕显阁在思政殿东偏夜引讲官论难经史之所
    • 麟趾堂在交泰殿东
    • 紫薇堂在交泰殿东
    • 清宴楼在交泰殿东
    • 忠顺堂在后苑王常不忘朝廷揭此名堂以寓敬顺之诚
    • 隆文楼在勤政殿东
    • 隆武楼在勤政殿西
    • 庆会楼在思政殿西环楼为池池深广种芙渠中有二岛
    • 钦敬阁在康宁殿西铸铜为山高七尺许置阁中内设巧机用玉漏水激之使自轮转五云绕日朝夕出没又设司辰武士玉女及十二神之仪每时至武士撃钟玉女奉时牌而出十二神各于方所辄自起立时尽则玉女还入神亦还伏其运若神莫测其妙山之四面陈豳风四时之景以为候象授时敬天勤民之所
    • 报漏阁在庆会楼南设座二层三神在上司时者撞钟司更者撃鼓司㸃者扣钲十二神在下各执辰牌时至自出时尽还入皆刻木为像激水为机不假人力随时自报不差毫厘为术最妙街中钟鼓晨昏之节皆以此传撃
    • 简仪台在宫城内西北隅筑石为台缭以石栏置简仪其巅台西植铜表斵青石为圭圭面刻丈尺寸分乃用影符取日中之影推得二气盈缩之端又于昌德宫西麓起瞻星台置小简仪观天象察氛祲候云物通衢之侧筑台置仰釡内刻周天度数画十二神外列方位设衡南北衡腰穿小窍以测日晷使愚民知时早晩
    • 资善堂世子引僚属讲读之所在东宫
    • 昌德宫在景福宫东王之别宫
    • 仁政殿受朝正殿
    • 宣政殿在仁政殿东亦讲论治道之所
    • 匪躬堂在延英门南
    • 昌庆宫在昌德宫东
    • 明政殿受朝正殿
    • 文政殿在明政殿南
    • 仁阳殿在明政殿西
    • 景春殿在明政殿北
    • 通明殿在景春殿北
    • 环翠亭在通明殿北
    • 伦序亭在后苑常接王亲兄弟诸君之所
    • 社稷坛在京城内西
    • 先农坛在东郊
    • 先蚕坛在东郊
    • 厉坛在北郊
    • 宗庙在京城内东
    • 文庙在成均馆明伦堂之南
    • 慕华馆在城西郊外馆前立迎诏门以寓尊敬朝廷之意

    各司

    • 宗亲府宗室诸君之府
    • 议政府总百官平庶政理阴阳经邦国
    • 忠勲府诸功臣之府
    • 仪宾府尚王女者之府
    • 敦宁府王亲外戚之府
    • 义禁府掌奉教推鞫之事
    • 吏曹掌文选勲封考课之政
    • 户曹掌户口贡赋田粮食货之政
    • 礼曹掌礼乐祭祀宴享朝聘学校科举之政
    • 兵曹掌武选军务仪卫邮驿兵甲器仗门户管钥之政
    • 刑曹掌法律详谳词讼奴隶之政
    • 工曹掌山泽工匠营缮陶冶之政
    • 汉城府掌京都口帐市㕓家舍田土回山道路桥梁沟渠逋欠负债鬬殴昼巡检尸车辆等事
    • 司宪府掌论执时政纠察百官正风俗申冤抑禁滥伪等事
    • 开城府掌治旧都
    • 忠翊府原从功臣之府
    • 承政院掌出纳王命为任甚重必选堪为宰相者为之由是而升为六曹参判及二品诸职
    • 掌隶院掌奴隶簿籍及决讼之事
    • 司谏院掌谏诤论驳之事
    • 宏文馆掌内府经籍及书筵文翰之任其选最重议政府馆阁吏曹共议抡拣然后方许除授更日値宿讲劘治道分御膳赐宫醖以宠之
    • 艺文馆掌制撰辞命
    • 成均馆掌儒学教诲作成人才之任
    • 尚瑞院掌印章符牌节钺
    • 春秋馆掌在王左右书言动记特政
    • 承文院掌事大咨表文书
    • 通礼院掌朝仪排班引接
    • 奉常寺掌祭祀议谥等事
    • 宗簿寺纠察宗室愆违之任
    • 校书馆掌印颁经籍及香祝印篆之任
    • 司饔院掌供御膳及内府供饷等事
    • 内医院掌和剂御药
    • 尚衣院掌供御衣襨及内府财货等物
    • 司仆寺掌舆马厩牧之任
    • 军器寺掌造兵器火炮等事
    • 内资寺掌内供米糆酒醤油蜜
    • 内赡寺掌诸宫殿俱进酒醪
    • 司䆃寺掌御廪米糓
    • 礼宾寺掌宾客宴享宗宰供馈常监视议政府官饭食进案时亲自助举
    • 司赡寺掌造楮货及贡布等事
    • 军资监凡四所掌军需储积都中有二仓漕运所会江上有二仓
    • 济用监掌进献䌷布人参毛皮及彩染织造等事
    • 缮工监掌土木营缮
    • 司宰监掌鱼盐烧木杻炬
    • 掌乐院掌教阅声律
    • 观象监掌天文地理测候刻漏等事
    • 典医监掌医药
    • 司译院掌译诸方言语
    • 世子侍讲院掌侍讲经史规讽道义
    • 宗学掌宗室教诲
    • 脩城禁火司掌宫都城脩筑宫殿公廨坊里救火
    • 典设司掌帐幕排设等事
    • 丰储仓掌米豆草芚纸地等物
    • 广兴仓掌百官禄俸工匠军兵杂务廪给
    • 典舰司掌京外舟舰
    • 典㳙司掌治宫庭
    • 社稷署掌洒扫坛壝
    • 宗庙署掌守卫寝庙
    • 平市署掌勾检市㕓平斗斛丈尺低昻物货
    • 司醖署掌酒醖
    • 义盈库掌油蜜黄蜡素物
    • 长兴库掌席子油芚纸地
    • 冰库掌藏冰
    • 掌苑署掌苑囿花果
    • 司圃署掌园圃蔬菜
    • 养贤库掌成均儒生供饷米豆
    • 典牲署掌养牺供祭祀
    • 司畜署掌饲杂畜供宴享
    • 造纸署掌造表笺咨文纸及诸般纸
    • 惠民署掌医药疗民庶疾病
    • 图画署掌绘画之事
    • 典狱署掌狱囚
    • 活人署掌救活都城病人凡病人无归者官给粥料药物冬给燎炭夏给冰
    • 瓦署掌道瓦砖
    • 归厚署掌棺椁供卿相礼葬者及士大夫赐与民庶贫乏者亦给
    • 中学掌训诲小学之士他学同
    • 南学
    • 东学
    • 西学
    • 中部掌管内检察非法及桥梁道路里门警守家代打量人尸检验等事他部同
    • 东部
    • 南部
    • 西部
    • 北部
    • 中枢府凡宰相或因病事故解务者授之以示优待
    • 五卫都总府掌治五卫军务
    • 训錬院掌科试武士习读武经錬阅军阵
    • 世子翊卫司掌陪卫东宫
    • 读书堂在东湖幽静处妙遴年少文学有重望者除本职任仕务轮畨而往内府书籍随意探讨使之温习涵养以为后日大用地凡铺设什器纸砚笔墨馔饭酒醴灯烛诸具无一不备每遣中使赐御醖珍膳以示宠异膺此选者时人拟之登蓬瀛

    风俗

    崇尚信义,笃好儒术,礼让成俗,柔谨为风。

    士大夫䘮葬祭礼,一依朱文公家礼;父母之䘮率皆庐墓三年。若有不谨者,不齿士列其间,或有啜粥,终䘮不食塩菜;或手自炊㸑,以供奠事。

    昏娶必通媒,纳采不娶同姓。

    士大夫皆立家庙,四时仲朔必享。忌日则子孙不食肉,祭其主于寝堂。六品以上祭三代,七品以下祭二代,庶人只祭考妣。若嫡长子无后,则众子;众子无后,则妾子奉祀。旁亲无后者,祔祭嫡;妾俱无子者,告官立同宗支子为后。

    士族妇女,夫死则守节终身。士大夫妻亡者,三年后改娶。若因父母之命,或年过四十无子者,许期年后改娶。

    每岁王祀先农,躬耕籍田,以供粢盛。

    王妃享先蚕,养蚕于后苑,以率女工。

    每岁季秋,王行养老宴。参宴者皆除一级,孝子、顺孙、义夫拜饷之。王妃宴妇人于内殿,拜饷节妇。皆有赐物:年百岁以上者岁赐米,堂上官以上年满七十者、功臣父母妻、堂上官妻并月致酒馔。

    二品以上年尊德卲者,春秋赐宴,谓之老英会。

    孝友节义烈女,随其行迹,或赏职赏物,或旌门复户。清白吏见存者褒奖,身殁者子孙亦皆录用。战亡人子孙亦存恤录用。

    宗亲大臣之卒,举哀辍朝,遣官吊祭,官庀䘮事。因公在外身死者,亦致赙祭。宗室虽秩卑,期亲以上亦皆吊赙、营葬。侍讲官及台谏,勿论品秩高卑,一皆赙给。遭亲䘮者亦如之。

    设归厚署,备棺椁以周民间仓卒之需。

    败常犯赃者、妇人再嫁者,书名三司,其子孙不齿士类。

    五子登科者之亲,岁赐米;殁则致祭赠爵。

    中文武科者赐恩荣宴其亲存者则令所在官给酒乐以荣之名曰荣亲宴殁则设祭谓之荣坟中第一名者赐米。

    凡民因贫乏过期未葬者昏嫁失时者皆给资财饥寒孤独者与老而无托者亦给衣料。

    宏文馆官员更日直宿王日开讲筵宰相台谏亦令轮参又有夜对以尽群下之情。

    官至一品年七十而系国家轻重者不许致仕赐教书几杖以优之。

    堂上官实行二品以上职者视其秩追赠三代。

    士大夫及军卒父母年七十则一子归养八十则二子归养九十则诸子归养。

    每岁夏月颁冰于宗亲及文武堂上官堂上官年老在散者活人署病刑狱囚人并给。

    历代及本国忠臣孝子烈女所行卓异者裒撰成书名曰三纲行实译以方言广颁中外使妇人小子无不晓解。

    国中设成均馆及设养贤库常养生员进士五百人景年居馆力学笃行而屡举不中年满五十者叙职虽非生员进士通小学四书一经者亦升补于馆东西四坊各有学舍教卿大夫子弟及凡民俊秀年八岁以上者闾巷小童不得肄学者设童蒙教诲。

    州郡亦设乡校皆仿成均四学之制观察使巡到其邑师长儒生皆试讲制课勤惰以劝惩春秋释菜观察使守令亲行之又大飨儒生。

    成均馆儒生每岁春秋议政府六曹诸馆阁堂上官命题制述科次置簿优等者三人直赴文科覆试。

    成均馆升补儒生及四学诸生每年六月定考官逐日制述或讲论通考优等者五十人许赴生员进士覆试诸道亦然。

    世子逐日问安视膳与师傅宾客僚属日三讲论凡接师傅时下阶迎送每月十五日会讲必设大饷一书讲毕则大设宴饷又有赐物。

    新除授京外堂下官职者参谒于议政府吏曹属曹毋过十日。

    立崇义殿,以前朝王氏之后主之,给廪禄祭田,以奉其祀。

    前代新罗、百济、高勾丽王陵,官禁田柴。

    历代始祖及有功德及民者,皆立庙降香祝,令所在官春秋致祭。

    设厉坛于北郊,汉城府官每春秋遍祀无主孤魂,州郡亦如之。

    囚人冬月则给铺席夏月则净脩狱中洗洒枷杻使无寒冻熏蒸之患又定医官备药物救之贫不能养狱者官给廪料。

    京外置常平仓榖贵则増价以贸布榖贱则减价以卖布以济穷民又置别仓当春贷民以赡耕种秋偿其数以备来岁每年以为常若値水旱凶歉则在在设赈济场以救之。

    郡县每岁春秋行乡饮酒礼又京外小民每里立乡长家出米布使乡长掌之春秋设酒共会以申其好谓之讲信凡有疾病患难交相救䕶若有死䘮备棺椁葬需以庇之。

    曾经三品职及台谏侍读官者子孙承䕃每岁正月试才补官无䕃者之子孙择其俊秀许三品以上官保举吏曹更试经书随才补阙若不称职拜罪举主。

    科举每于子午卯酉年为之设三场初场试论义二篇中场赋表二篇终场䇿问会试则初场讲四书五经能通者许赴中场试赋表记中二篇终场䇿问通考取之殿试则䇿时务以第高下若遇大庆及王亲幸学宫则有别举。

    王时时亲行释奠或不时幸学与师儒讲论或横经问难或行大射礼或亲䇿儒生。

    凡中科者殿廷唱榜御前赐酒赐花与盖优人呈戏鼓吹前导三日游街以荣之若幸学试取即日唱榜者拜赐鞍马袍笏尤以为荣圣节及正至王率世子百官行望阙礼每遣使上表时王率世子百官行焚香四拜礼王亲捧表跪授使者仍下庭鞠躬具黄屋仪仗以出祗送郊外我国赴京使臣或赍奉敕书回还之时结彩棚迎郊外一如华使凡进献礼物王亲自检视。

    宗亲年满十五入宗学受业每日抽籖讲习读以为课劝。

    礼曹每月考讲四学诸生所读书。

    京外儒生逐日所读及其师职姓名簿录藏于礼曹每科举后所训儒生中及第三人或生员进士十人以上者加阶。

    祭服朝服公服一依华制。

    每四时八节日及季夏土旺日钻木改火。

    遗失小儿汉城府本邑保授愿育人官给衣料。

    古都

    • 开城府。本高勾丽东北忽高丽始祖自铁原徙都广州本百济始祖温祚王右都
    (右今皆属京畿)
    • 稷山本慰礼城百济始祖温祚王高勾丽东明王第三子东明王薨避琉璃王自卒本扶馀南奔开国建都于此
    • 公州本百济熊川郡文周王自北汉山城徙都至圣王移南扶馀
    • 扶馀县本百济圣王自熊川来都号南扶馀义慈王时新罗金庾信与唐苏定方攻灭之唐师既去新罗尽得其地
    (右今皆属忠清道)
    • 全州甄萱建都于此称后百济
    • 益山本马韩国后朝鲜王箕凖箕子四十一代孙也避卫满之乱浮海而南至韩地开国仍号马韩百济始祖温祚王并之
    • 济州本耽罗国或称毛罗在全罗南海中
    (右今皆属全罗道)
    • 庆州新罗古都始祖赫居世开国建都
    • 高灵县本大伽倻国自始祖伊珍阿豉王至道说智王凡十六世五百二十年新罗灭之
    • 金海府本驾洛国或称伽倻后改金官国自始祖首露王至仇亥王凡十世四百九十一年仇亥降于新罗
    • 东莱县古苌山国
    • 义城县古召文国
    • 清道郡本伊西国
    • 庆山县本□梁国
    • 尚州本沙伐国
    • 开寜县本甘文国
    • 咸昌县本古寜伽倻国
    • 咸安县本阿尸良国
    • 固城县本伽倻国并为新罗所取
    (右今皆属庆尚道)
    • 江陵府本獩国汉武帝元封二年遣将讨之定为临屯郡
    • 三陟府本女直国降于新罗
    • 春川府本貊国
    • 铁原府本高勾丽铁圆郡弓裔起兵取之自松岳郡来都国号泰封
    (右今皆属江原道)
    • 平壤府本三朝鲜高勾丽之故都唐尧戊辰岁有神人降太伯山檀木下国人立为君都平壤号檀君是为前朝鲜周武王克商封箕子于此是为后朝鲜传至四十一代孙凖燕人卫满夺其地都王险城即平壤是为卫满朝鲜其孙右渠时汉武帝遣将讨之以王险为乐浪郡
    • 龙冈县本古黄龙国为高勾丽所并
    • 成川府本沸流王松让故都高勾丽始祖东明王自北扶馀来都卒本川松让以其国降
    (右今皆属平安道)

    古迹

    • 面岳在京都中高丽肃宗六年命崔思诹尹瓘等相南京之地思诹还言臣等就卢原驿海村龙山等处审视山水不合建都惟三角山面岳之南山形水势符合古文请于主干中心壬坐丙向随形建都从形势东至大峰南至沙里西至岐峰北至面岳为界面岳即白岳
    • 马岩影殿在开城府成均馆前高丽恭愍王为鲁公主大营影殿于此穷极奢丽今有遗址
    • 九斋学堂古基在府北松岳山紫霞洞高丽显宗以后干戈才息未遑文教文宪公崔冲收召后进教诲不倦学徒坌集遂分九斋曰乐圣大中诚明敬业造道率性进德大和待聘谓之侍中崔公徒凡应举者必诣徒中学焉及冲殁后凡赴举者亦皆隶名九斋籍中谓之文宪公徒东方学校之兴盖由冲始
    • 满月台在松岳山下高丽延庆宫正殿前阶也遗基尚存
    • 延福亭古基在府东大门外山台岩下高丽毅宗闻城东沙川龙渊寺南有石壁数仭削立临川曰虎岩流水渟滀树木蓊蔚命内侍李唐柱等构亭其侧名曰延福奇花异草列植四隅以水浅不可舟筑堤为湖日泛舟酣晏彻夜不止群臣皆大醉挿花倒载而还或沈醉忘归卫士甚怨率致难
    • 归法寺古基在府炭岘门外崔冲每歳暑月借此寺之僧房为夏课择徒中及第学优未官者为教导授以九经三史间或先进来过刻烛赋诗榜其次第唱名以入设小酌童冠列左右奉樽俎进退有仪长幼有序相与酬唱及日暮皆作洛生咏以罢观者莫不嘉叹
    (右畿内)
    • 弓树在光州南门外枝干轮囷大数十围高七十馀尺邑人以发叶早晩占年之丰歉今枯
    • 崔氏园在灵岩郡西谚传新罗人崔氏园中有瓜长尺馀一家颇异之崔氏女潜摘食之歆然有娠弥月生子其父母恶其无人道而生置之竹林居数十日女往视之鸠鹫来覆翼之还告于父母父母往见异之取而养之及长祝发为僧名道诜入唐传一行禅师地理之法而还踏山观水多有神验后名其地曰鸠林
    • 毛兴穴在济州南二里高丽史古记云厥初无人物三神人从地涌出长曰良乙那次曰高乙那三曰夫乙那三人游猎荒僻皮衣肉食一日见紫泥封木函浮至东海滨就而开之内有青衣处女三及诸驹犊五谷种三人以歳次分娶之始播五谷且牧驹犊子孙蕃盛今州镇山北麓有穴是其地也
    (右全罗道)
    • 泡母台在忠州风流山高数十丈谚传昔有仙女名蔷薇自号泡母常游其上香满一洞唐明皇闻之遣道士迎入宫号真完夫人
    • 天政台在扶馀县北十里许江北绝𪩘有岩如台下临江水谚云百济时欲拜宰相则书当选者名函封置岩上须臾取看名上有印迹者为相故名或称政事岩
    • 钓龙台县北扶苏山下有一怪石跨于江渚石上有龙攫之迹谚传苏定方伐百济临江欲渡忽风雨大作以白马为饵而钓得一龙须臾开霁遂渡师伐之故江曰白马岩曰钓龙台
    • 落花岩钓龙台西有巨岩谚传百济义慈王为唐兵所败宫女奔迸登是岩自堕于江故名
    • 苏定方碑在县西二里唐高宗遣定方与新罗金庾信伐百济灭之立石纪功
    (右忠清道)
    • 始林在庆州府南新罗脱解王夜闻始林树间有鸡鸣声遣人视之有金色小椟挂树枝白鸡鸣于其下王取椟开之有小男儿在王喜曰此岂非天遗我令𦙍乎乃收养之名曰阏智以其出于金椟故姓金氏因名其林曰鸡林因以为国号
    • 琴松台在府金鳌山顶新罗人王宝高游乐之处宝高入智异山学琴五十年自制新调三十四曲弹之有玄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又云玄琴世传宝高得仙道
    • 鲍石亭在金鳌山西麓链石作鲍鱼形故名焉流觞曲水遗迹宛然后百济甄萱攻烧高郁府逼至郊畿时新罗景哀王与妃嫔宗戚出游鲍石亭置酒娱乐忽闻兵至仓卒不知所为王与夫人走匿城南离宫从臣伶官宫女皆被陷没萱纵兵大掠入处王宫令左右索王逼令自尽强辱王妃纵其下乱其嫔妾立王表弟金传为王
    • 瞻星台在府东南新罗善德王时链石筑台上方下圆高十九尺通其中人由中而上下以候天文
    • 月明巷在府金城南新罗宪康王游隺城至开云浦忽有一人奇形诡服诣王前歌舞讃德从王入京自号处容每月夜歌舞于市竟不知所在时以为神其歌舞处后人名为月明巷因作处容歌处容舞假面以戏
    • 万波息笛新罗神文王时东海中有小山浮来随波往来王异之泛海入其山上有一竿竹命作笛吹此笛则兵退病愈旱雨雨晴风定波平号万波息笛历代传宝之至孝昭王加号万万波波息笛今亡
    • 玉笛长尺有九寸其声清亮俗云东海龙所献历代宝之传至于今
    • 玉带新罗真平王元年有神人降于殿庭谓王曰上帝命我传赐玉带王跪受几郊庙大祀皆服之
    • 井田在府地新罗时遗基尚存
    • 上书庄在金鳌山北高丽始祖之兴新罗崔致逺知必受命上书有鸡林黄叶鹄岭青松之语罗王闻而恶之致逺即带家隐居伽倻山海印寺终焉其鉴识之明罗人服之乃以其所居名上书庄
    • 皇龙寺在府月城东新罗真平王命所司筑新宫于月城东黄龙现其地王疑之改为佛寺号曰黄龙有率居者于寺壁画老松根干鳞皴枝叶盘屈鸟雀往往望之飞入及到蹭蹬而落歳久色暗寺僧以丹青补之鸟雀不复至
    • 题诗石在陕川郡海印寺洞俗云红流洞洞口有武陆桥渡桥向寺而行五六里许有崔致逺题诗石其诗曰狂喷叠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后人因名其石曰致逺堂
    • 读书堂在郡伽倻山世传崔致逺隠伽倻山一朝早起出石遗冠屦于林间莫知所归海印寺僧以其日荐冥禧写真留读书堂堂之遗址在寺西
    • 瓜亭在东莱县南高丽郑叙被譛归田里乃筑亭种瓜抚琴作歌以寓恋君之意词极凄惋自号瓜亭其歌词至今传于乐谱
    (右庆尚道)
    • 棘城在黄州南二十五里高丽人防红巾于此尽为贼所殱累经兵燹白骨暴野天阴雨湿鬼物烦冤薰为厉气转相侵染民多夭札国家春秋降香祝致祭其患遂绝
    • 亐多窟在海州东三十里其窟圆往二丈馀穴暗人持火乃入至五里许其穴屈曲幽深且有水不得穷源谚传亐多将军入此穴达于九月山顶之穴相距百馀里窟内燃火至十馀日则燃气出于九月山穴
    (右黄海道)
    • 石灶
    • 石池
    • 石井俱在江陵寒松亭傍四仙游憩之时茶具也
    • 酒泉石在原州酒泉县南道旁有石状如半破酒槽者世传石槽旧在西川边就而饮者无不足焉邑吏惮于往来欲转置于县众共移之忽大雷震石碎为三一沈于渊一不知所在一即此石也
    (右江原道)
    • 麒麟窟在平壤府浮碧楼下东明王养麒麟马于此后人立石志之世传王乘麒麟马入此窟从地中出朝天石升天其马迹至今在石上
    • 井田在府外城内箕子区画井田遗迹宛然
    • 青云桥
    • 白云桥俱在府九梯宫基内束明王时梯也
    (右平安道)


    朝鮮志卷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