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异后序 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 考异跋
宋 晁公武 撰 宋 赵希弁 重编并撰附志后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淳祐中袁州刊本

此为宋淳祐袁州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盖沈埋者六

百馀年矣按晁志今行世者有衢本袁本之别公武原志既刊

于蜀其后蜀中别行姚应绩编二十卷本有所增益淳祐己酉

南充游钧传刻姚本于信安郡是为衢本番阳黎安朝于原志

四卷之后录赵希弁藏书为附志录衢本姚氏所增为后志增

订考异后一年庚戌合刊于宜春郡是为袁本即此刻也康熙

末叶海宁陈师曾得旧钞袁本刊传之晁志始行于今世四库

据以着录其书久佚无徴馆臣莫能论定提要泥于马氏经籍

考反复未得其说则以误目陈刻错简为残阙未省马氏所采

为蜀本也迨嘉庆间瞿中溶得不全旧钞衢本汪阆源刻家墩

旧钞衢本一时矜为秘笈瞿氏撰衢本考辩一文倡为两本优

劣之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阮元进书录钱泰吉曝书杂记

各有载笔乃至近人王先谦莫不推波助澜附和瞿说或病袁

志子部脱佚五类而疑后志非赵氏原书或夸衢本收书多几

及倍而目袁志四卷为不全初稿或误马考舍袁取衢引为两

本优劣之判余友姜子佐禹即众说以稽求住住不合事实盖

皆墨守提要衢本不可复见袁本亦非尽旧文之语有以误之

百年朴学之品题举世盲从而不察衢本显而袁本晦是非之

倒置久矣今按宋椠袁本卷三第十五叶起至三十四叶止

燕闲录至天隐子止即为陈刻见于后志释书类辅教编后玄圣莲庐前错入之书

陈氏失于校订馆臣未能举正原书固门类悉合未尝残阙也

衢本二十卷收书千四百六十一部今行汪至两刻并同袁本卷一至四

凡千三十三部摘自衢本之后志又四百三十五部合两志以

并计陈刻虽有错简两志总数亦与宋本合袁衢相抵袁多于衢者且七更未尝

有衢本多几及倍之事也公武四卷之书宋史艺文志王应麟

玉海并见着录所志皆南阳井氏书袁本杜序有曰先生校井

氏书为读书志四卷黎序亦曰昭德先生读书志四卷盖所录

南阳井氏藏书也公武序原文亦自言故家多书兵火之后尺

素不存但谓南阳井公所托不云晁氏有旧藏也姚氏所编削

杜序而窜自序改南阳井公为南阳公故直斋着录是书有南

阳公未知何人或云井度宪孟也之语观赵希弁后志序知姚

编序且伪托其书真赝难定是希弁当目所不敢信彼二十卷

为公武续笔者今数百年后反可疑此四卷为不全初稿乎马

氏经籍考读书志条全录直斋书录原文末有未详二字未详

云者未详南阳公之果为井度否也窃谓马氏所见者非袁本

抑亦非衢本而为蜀本何以言之袁本杜晁黎三序均著井氏

字马氏果见何云未详提要称袁本所有衢本所遣如晋公谈

录六祖坛经之类经籍考实并引晁说谓为马氏兼采袁本余

按衢遣二十九种经籍考引晁说者惟此二书是二书者袁本

两见晋公谈录杂史类作三卷小说类作一卷六祖坛经一作

三卷惠昕撰一作二卷慧能撰志文亦各异其说衢所遗者皆

其第二种经籍考所引晁说乃衢本未遣之第一种馆臣钩核

偶疏并非兼采袁本也簿录重目不重文袁本赵氏附志岂果

无书可采谓志文袁略于衢马氏并赵志而弃之有是理乎是

皆马氏未见袁本之显证此前人衢袁优劣陈马取舍之说之

不足信也陈马盖世收藏插架必重旧本衢本源岀于蜀所摭

𡩋非蜀本以时代考之厉鹗宋诗纪事载直斋端平中已守郡

嘉兴淳祐己庚两刻岀板己当陈氏晚歳未必据新刻而始著

于录也马氏悉本陈说益可证所摭之无与于衢袁也抑余更

有进者附志不登马考其书久佚可知陈刻岀而始传当时岂

非瑰宝前人谓衢书多于袁实则此附志诸书凡四百六十九部除衢本已见

三十三种直斋书录略有并见外皆佚目也皆袁多于衢黄荛翁序汪刻衢本不及

袁本褒贬最为有识顾千里跋衢本考辨讥汪本小学类中有

不可通者当画分六段其更定次序与此本前后志合者殆十

有七八陆心源仪顾堂集衢本郡斋读书志第三跋举汪本误

改杨补之为晁补之斥其不如不刻然则袁本舛驳棼乱之名

且可移赠衢本矣汪刻衢本数数剜板传于世者究不知孰为定本涵芬楼蓄有李龟芷辈初岀传校之本

钩抹几同草稿非衢本真传也丁志有述古堂訬衢本存世可考此又衢本本志是非兹不详论袁本志分目

别存井书四卷之旧前有杜鹏举公武两旧序附赵氏三世所藏详见卷首黎安朝淳

祐己酉序而不没姚氏增收之实后志有希弁序仍收复本自序二十卷类目于卷首所以明后志所

从岀著自序之异文也附二本考异游钧衢本跋于卷未殿以黎安朝淳祐庚戍后志跋所以见两本得失之所在前后传刊

之渊源也世行陈刻旧抄于三志序跋往往装缀失次謮者莫明其绪此亦袁本致谤之一因撰录传刻源流

井井非衢本所及私窃以为袁本岀而衢本可废矣古书之可

贵从未有不贵其最初之原本而反贵其后人改编之本者余

夙为袁本懐不平今获见宋刻更足正陈本错简之讹因缀一

言以就正于世之嗜读是书者海盐张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