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通鉴/卷001 中华文库
卷首 ◄ | 明通鉴 前编卷一 |
► 前编卷二 |
【前纪一】起元黓执徐,尽著雍掩茂,凡是七年。 |
太祖至正十二年〈(壬辰,一三五二年)〉
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起兵于濠州。
闰三月,甲戌朔,明太祖往归之。
太祖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锺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以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丁丑生,母陈氏。方诞之夕,赤光烛天。里人望见惊以为火辄犇救,至则无有,异之。比长,姿貌雄杰,志意廓然。至正四年甲申,里中大饥疫。父母兄相继没,贫不能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始克葬于凤阳。太祖时年十七,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道,病,辄见二紫衣人与俱护视之。病已,遂不见。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复还寺。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颍人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起汝颍间,罗田人徐寿辉僭帝号与其将倪文俊等起蕲黄间,而黄岩人方国珍已先起海上。于是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亦拥兵袭濠州据之,攻掠郡县,天下大乱。太祖时年二十五【考异】《明史》本纪子兴起兵于濠州,太祖时年二十四。按太祖以元天历戊辰生,推至是年壬辰当二十五。又上文言至正甲申太祖年十七,自甲申十七推至壬辰亦二十五,又太祖崩年七十一,则“四”字误也。,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无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入濠州。抵门,门者疑为谍,执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悦,留置左右为亲兵。长久之,甚见亲爱,凡有攻伐,必召与谋,命之往辄胜,子兴自是兵益盛。初,宿州人马公与子兴为刎颈交。马公卒,属以季女,子兴因抚之为已女,至是欲以妻太祖。子兴次妻张氏复趣之曰:“今天下乱,君举大事,正宜收召豪杰。吾见朱某诚异人,可与共功业。慎勿弃之,以资他人用。”子兴意遂决,乃妻以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秋,九月,元师大破李二于徐州。
二,萧县人。时号芝麻李,因岁饥,家有芝麻一仓,尽以济人,故名。维时元兵数为徐寿辉所败,二乃与其党彭大赵均用乘间攻徐州据之。至是元丞相托克托旧作脱脱大败其众。二走死,彭大赵均用遂率溃众奔濠州。【考异】《明史》本纪及郭子兴传皆作“彭大”,诸书作“彭早住”,徐氏通鉴后编辩证谓“早住乃彭大之子”。《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七年书“赵君用及彭大之子早住同据淮安”,明其时彭大已死而早住代之。盖彭大之死即在至正十三年与均用相吞倂。明实录误作早住死,其实十三年之死者即彭大也。故《元史》于十二年犇濠书曰“老彭”。老彭,即彭大也。大以十一年与李二、赵均用同踞徐州,十二年败后与均用犇濠州,遂有均用执郭子兴及太祖率兴二子求救于彭大之事,皆据早住之父言之。语详毕尚书《续资治通鉴》考异中,明史改早住为彭大亦据后编,今从之。初,子兴起濠,同事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四人日事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浸不悦,合谋倾子兴。而子兴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间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子兴不能从,及是大与均用至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之厚而薄均用。德崖等乃谮诸均用曰:“彼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于德崖家。太祖方在淮北,闻难归亟率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日:“我在谁敢尔?”乃偕太祖诣德崖家,破械出之,使人负以归,子兴由是得免。
是冬,元将贾鲁以兵围濠州。
时徐州已平,丞相托克托班师还留鲁追讨馀寇,且谋复濠也。太祖乃请释前憾,合力拒之。
是岁,徐寿辉连陷湖广江西诸郡县,遂破昱岭关陷杭州,别将赵普胜等陷太平诸路,势大振,然无远志,所得多不能守。而刘福通初起奉韩山童为号,元遣史捕山童诛之,其子林儿与母杨氏逃匿武安山中,福通遂据朱皋,破罗山、上蔡、真阳、确山,犯叶、舞阳,陷汝甯、光、息,众至十馀万。元兵不能御,时二军皆以红巾为号,而寿辉据蕲水为都,国号天完,建元治平。
太祖至正十三年〈(癸巳,一三五三年)〉
夏,五月,壬午,元将贾鲁卒于濠州军中,元兵遂解围去。太祖得间归里中,募民兵七百人至濠。子兴喜,署为镇抚。而是时彭赵所部多暴横,子兴力弱不能制,太祖忧之。
是冬,彭大、赵均用皆僭称王,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太祖度濠事不可为,乃以所部兵属他将,而独与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谋略定远取滁阳。达时年二十二,和长于太祖,皆濠人也。达在子兴部下,独识太祖,一见语合。和亦初从子兴,以功授千户,至是并归心于太祖。方南至定远,道中遇病还。病已,复率达等行。【考异】通鉴辑览书太祖起事,系之至正十三年之末,盖下涤州张本也。《明史》本纪亦系之十三年,若毕氏《宋元通鉴》则直于十三年七月书太祖攻滁阳及道遇李善长事。按《元史》贾鲁围濠州在至正十二年十二月,鲁卒于军中在十三年五月,元纪系之五月壬午则在望后也。鲁卒而濠围始解,围既解,而后太祖始得归里募兵。毕鉴谓以六月朔至濠,已失其实,盖欲迁就取滁州之前一月,而不知取滁州实十四年之七月,捡吴朴《龙飞纪略》及谷氏《明史纪事》本末皆同。《明史》本纪及三编不过牵连并记,而辑览系之十三年之末者,承上起下之书法,本无舛误。而毕氏编年之体,直书之于十三年之七月是据纪略纪事二书之月分,而改其年分,尤舛误矣。且毕氏考异于十四年彭赵陷盱泗引辩证云“《洪武实录》于甲午七月克滁阳之下书云‘未逾月,彭早住赵均用邀上将兵守盱泗’”云云。然则甲午七月之克滁州证之实录,固明明在至正十四年。今据实录,参纪略及纪事本末书之。彭赵称王,据毕氏考异引明实录辩证云“滁阳王庿碑言二姓称王在‘壬辰犇濠之时’,与实录异,以高帝纪梦考之,则云‘明年元将贾鲁死,城围解,当年冬,彭赵僭称王’,当年冬者,癸巳之冬也。以时势言之,二姓虽草草僭窃,亦当在元兵解围之后,而不在自滁奔濠之日,当以实录为正”,按辩证之说是也。庿碑因彭赵犇濠牵连并记,非太祖自述之语,前后矛盾也,且二姓称王,即太祖不欲留濠之张本,其同在十三年之冬明矣。今亦从实录。
是岁,元遣使招谕方国珍。
国珍自至正八年为怨家所告,遂与其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寻寇温州。元以博啰特穆尔旧作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督兵讨之,兵败被执。乃遣大司农达实特穆尔旧作达识帖睦迩招之降。会汝颖兵起,元募舟师守江,国珍疑惧,复叛袭台州。元兵击退之,复亡入海。使人潜至京师赂权贵,仍许之降,授国珍徽州路治中,国珍不听命,仍拥船千艘,在海中阻绝运道。先是,元谕江浙行省左丞特哩特穆尔旧作帖里帖木儿议招抚,浙东元帅府都事刘基持不可,曰:“国珍首乱,赦之无以惩后。”左丞称善,闻于朝,进基行省都事。至是国珍以赂故授官,遂坐基擅持威福,夺职羁管绍兴。自是国珍益不可制。基,青田人。
泰州白驹场盐丁张士诚反。士诚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邱义更窘辱之。士诚忿甚,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近场,招少年起兵。时诸丁方苦重役遂共推士诚为主,初陷泰州。元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元行省参政赵琏,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馀。元遣人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至是始杀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