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先生集
作者: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

    公讳溪,字惟深,丞相赠太师陇西恭惠公第二子。[1]十九岁明两经,获第有司。沈厚精敏,未尝有子弟之过。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退而见其人,淡若与之无情者。太师贤而爱之,父子间自为知己,诸子虽贤,莫敢望之。太师累践大官,[2]臻宰相,致平治,终始以礼,号称名臣,晨昏之助,盖有赖云。太师之平汴州,[3]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颣,[4]纳之大和而已。其囊箧细碎无遗漏,繄公之功。上介尚书左仆射陆公长源,[5]齿差太师,标望绝人,闻其所为,每称以戒其子。杨凝、孟叔度,以材德显名朝廷,[6]及来佐幕府,[7]诣门请交,屏所挟为。[8]

    太师薨,[9]始以秘书郎盐军京兆府法曹。[10]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11]岁中奏为司录参军,与一府政。[12]以能拜尚书度支员外郎,迁仓部郎中、万年令。兵诛恒州,[13]改度支郎中,摄御史中丞,为粮料使。[14]兵罢,[15]迁商州刺史。粮料吏有忿争相牵告者,事及于公,因征下御史狱。[16]公不与吏辨,一皆引伏,受垢除名,徙封州。元和六年五月十二日,死湘中,年四十九。[17]明年,立皇太子,有赦令,许归葬。[18]其子居中,始奉丧归。元和八年十一月甲寅,葬于河南河南县万安山下太师墓左,夫人郑氏祔。

    公凡再娶,皆郑氏女。生六子:四男,二女。长曰全正,惠而早死;次曰居中,好学,善为诗,张籍称之;次曰从直,[19]曰居敬,尚小。长女嫁吴郡陆畅;其季女后夫人之子。公之母弟全素,孝慈友弟,公坐事,弃同官令归,公殁比葬三年,哭泣如始丧者。大臣高其行,白为太子舍人。将葬,[20]舍人与其季弟澥,问铭于太史氏韩愈。[21]愈则为之铭。辞曰:

    物以久弊,或以轹毁。[22]考致要归,孰有彼此。由我者吾,不我者天。斯而以然,其谁使然?

    贞曜先生墓志铭

    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贞曜先生益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丧事。诸尝与往来者,咸来哭吊,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馀庆。闰月,樊宗师使来吊,告葬期,征铭。愈哭曰:“呜呼!吾尚忍铭吾友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且来商家事。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

    先生讳郊,字东野。父庭玢,娶裴氏女,而选为昆山尉,生先生及二季鄷、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而亲。及其为诗,刿目𬬸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摇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惟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𢫬,人皆劫劫,我独有馀。有以后时开先生者,曰:“吾既挤而与之矣,其犹足存耶!”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迎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郑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兴元,次于阌乡,暴疾卒,年六十四。买棺以敛,以二人舆归,鄷、郢皆在江南。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东其先人墓左,以馀财附其家而供祀。将葬,张籍曰:“先生揭德振华,于古有光,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如曰‘贞曜先生’,则姓名字行有载,不待讲说而明。”皆曰:“然”。遂用之。初先生所与俱学同姓简,于世次为叔父,由给事中观察浙东,曰:“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铭曰:

    呜呼贞曜,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唐故秘书少监赠绛州刺史独孤府君墓志铭

    君讳郁,字古风,河南人。[23]常州刺史赠礼部侍郎宪公讳及之第二子。[24]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辨于文,劝饬指诲,以进后生,[25]名声垂延,绍德惟克。君生之年,宪公殁世,[26]与其兄朗,[27]畜于伯父氏。[28]始微有知,则好学问,咨禀教饬,不烦提谕,月开日益,卓然早成。年二十四,登进士第。[29]时故相太常权公掌出诏文,[30]望临一时,[31]登君于门,归以其子,[32]选授奉礼郎。杨于陵为华州,署君镇国军判官,奏授协律郎;[33]朋游益附,华问弥大。元和元年,对诏策,拜右拾遗。[34]二年,兼职史馆。[35]四年,迁右补阙。诏中贵人承璀,[36]将兵诛王承宗河北,君奏疏谏,召见问状,有言动听。其后上将有所相,不可于众,君与起居舍人李约交章指摘,事以不行。五年,迁起居郎,为翰林学士,愈被亲信,有所补助。权公既相,君以嫌自列,[37]改尚书考功员外郎,复史馆职。[38]七年,以考功知制诰,入谢,因赐五品服。八年,迁驾部郎中,职如初。权公去相,复入翰林。[39]九年,以疾罢,寻迁秘书少监,[40]即闲于郊。[41]十年正月,病遂殆;甲午,舆归,卒于其家。赠绛州刺史。[42]年四十。

    男子二人,长曰某,早死;次曰天官,始十岁,[43]有至性,闻呼父官,与闻吊客至,辄号泣以绝。女子一人。夫人天水权氏,赠太子太保、贞孝公皋之承孙,[44]故相今太常德舆之女。胤庆配良,是似是宜。[45]四月己酉,其兄右拾遗朗,以丧东葬河南寿安之甘泉乡家茔宪公墓侧。[46]将以五月壬申窆,[47]谓愈曰:“子知吾弟久,[48]敢属以铭。”铭曰:

    于古风,襮顺而里方。[49]不耀其章,其刚不伤。戴美世令,[50]而年再不赢。惟后之成。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尚书虞部员外郎安定张君讳季友,字孝权,年五十四,病卒东都。明年,[51]兄子涂与其弟庾掞等,[52]护柩归葬长安县马额原、夫人北海唐氏之封。前事,涂进韩氏门,伏哭庭下,曰:[53]“叔父且死,几于不能言矣,张目而言曰:[54]‘吾不可无告韩君别,藏而不得韩君记,犹不葬也。涂为书致吾意。’已而自署其末与封,敢告以请。”愈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55]名日月与封,[56]皆孝权迹。

    孝权与余同年进士,[57]其上世有皓者,当宇文时,为车骑大将军、鄜城太守,卒葬河北,谥曰忠公,至孝权,间五世矣。孝权大父讳孝先,[58]太子通事舍人。父讳庭光,赠绥州刺史。绥州之卒,[59]孝权盖尚小。母曰太原县君。卒,[60]既葬,孝权守墓,树松柏,三年而后归,选为河南府文学。[61]去官,徐州使拜章请为判官,[62]授协律郎。孝权始不痛绝,诏下,大悔,即诈称疾,不言三年。元和初,徐使死,[63]孝权疾即日已。试判入高等,授鄠县尉。[64]

    明年,故相赵宗儒镇荆南,以孝权为判官,拜监察御史。经二年,拜真御史。明年,分司东台,转殿中。[65]按皇甫氏子,母病不侍,走京师求试职。宰相怒曰:“吾故皇甫氏,御史助所善相戏法侮我,皇甫媪何疾!”[66]衔未决,皇甫母病果死,得解,迁留司虞部员外郎。[67]孝权为人孝谨,与人语,恐伤之,而时嶷嶷有立。[68]与孝权游者极众,而独以其死累余,可尚也已!是为铭。[69]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好读老子、庄周书,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70]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曰:“自我为此邑人可也,何必彭城?”父讼,[71]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72]恒有所思念计划。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73]琳降,公常随琳不去。琳死,脱身亡,沈浮河朔之间。建中中,曲环招起之,[74]为环檄李纳,[75]指摘切刻。纳悔恐动心,恒魏皆疑惑气懈。[76]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之会下濮州,战白塔,救宁陵、襄邑,[77]击李希烈陈州城下。[78]公常在军间,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说,咨公以城守,[79]所以能擒诛叛将,[80]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围解,拜陈州刺史。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改授陈许军司马。

    上官说死,拜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代说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81]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82]封彭城郡开国公,就拜尚书右仆射。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防穿不补,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83]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至则不得朝矣。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二。[84]上为之一日不视朝,赠潞州大都督,命郎吊其家。[85]明年某月甲子,葬河南某县、某乡、某原。

    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于诸帅中独然。夫人,邠国夫人武功苏氏。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纵,学于樊宗师,士大夫多称之;长子元一,朴直忠厚,便弓马,[86]为淮南军衙门将;次子景阳、景长,皆举进士。葬得日,相与选使者,哭拜阶上,使来乞铭。铭曰:

    提将之符,尸我一方;配古侯公,维德不爽。[87]我铭不亡,后人之庆。[88]

    注释

    1. 陇西公,董晋也。生四子:全道、全湲全素、全铭。溪,即全湲也。
    2. 大或作久,非是。
    3. 师下或无之字。
    4. 颣,丝节。《淮南子》:“明月之珠,不能无颣。”音耒,颣或作顽。
    5. 长源字泳之,是岁八月,自前汝州刺史为宣武行军司马。
    6. 或作于朝。
    7. 佐或作往。凝自左司郎中为检校吏部郎中、观察判官;叔度自殿中侍御史为检校金部员外郎度支判官。
    8. 或作屏弃所挟。
    9. 贞元十五年二月,晋卒。
    10. 选或作迁。
    11. 大或并作太。
    12. 与音预。
    13. 成德军也。
    14. 元和四年十月,以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为镇州行营招讨处置使,征王承宗。以溪及于皋谟为东道行营粮料使。
    15. 元和五年七月,赦承宗。
    16. 因,方作显,云:《汉· 韩安国传》:“由此显结于汉。”当用此义。今按:此召对狱耳。与方所引者不类,当只作因。
    17. 州下方本无年月日,但于湘中下云:年若干,今以晁本定。按《唐书》“元和七年,立遂王为太子”,亦与下文相应。二月,粮料吏有忿争相告言。五月,溪、皋谟皆坐赃数千缗。敕贷死,流皋谟春州,溪封州,行至潭州,并遣中使赐死。《权德舆传》亦云:“董溪、于皋谟以运粮使盗军资,流岭南。宪宗悔其轻,诏中使半道杀之。”
    18. 元和七年七月,立遂王宥为太子,大赦天下。
    19. 下或有次字。
    20. 将葬下,方有中字。云:“以上文考之,无者为是。然《世系表》,全素,太子中书舍人。《通典》:中舍,一云中书舍人。又安知全素不自舍人迁中舍邪?”今按:中字有,则前后皆当有,无则皆当无,不应前无而后有也。审如方说,此《志》亦必是未迁时作,况它本自有无中字者。今姑从之。不必曲为之说也。
    21. 元和八年正月,公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22. 轹音枥。
    23. 河南洛阳人。
    24. 及,字至之,代宗时,官常州刺史,二子:郎、郁。
    25. 《旧史·公传》:大历、贞元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26. 大历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卒,年五十三,时郁始二岁。
    27. 郎即用晦。
    28. 郁始生而孤,与朗育于伯父汜。
    29. 贞元十二年,郁与朗同来举进士,时郁年二十二。十四年,郁登第。
    30. 时权德舆为中书舍人,知制诰。
    31. 望或作迎。
    32. 归或作妻。
    33. 晁本无“奉礼”至“奏授”十八字。
    34. 元和元年四月,应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中第三,辛酉为右拾遗。
    35. 兼史馆修撰。
    36. 七罪切。
    37. 元和五年九月,德舆同平章事,郁以嫌自列,守本官起居郎。
    38. 郁以德舆故,辞翰苑,宪宗曰:“德舆乃有此佳婿!”因诏宰相高选世族,故族,故杜琮尚岐阳公主,然帝犹谓不如德舆之得郁也,因拜为考功员外郎,充史馆修撰,判院事。
    39. 元和八年,德舆罢相。一月,复以郁为翰林学士。
    40. 元和九年,以疾辞内职。十月,改秘书少监。
    41. 谓屏居鄠县。闲下或有居字。
    42. 晁本有上五字,本或系于年四十下,方并无。
    43. 《传》云:“子庠,字贤府,丧父始十岁。”此云天官,岂小字耶?
    44. 承孙字未详。
    45. 是似,方作是以。今按:“是似是宜”承上句,言胤庆而似,配良而宜也。方似作以,非是。
    46. 家或作冢。
    47. 彼验切。
    48. 知或作与。久或作友。
    49. 《诗》“绣衣朱襮”,谓衣领之在外者。于下或有乎字。今按:上篇四言,不应首句为三字,此乃杂言。或有此三字句也。襮,布谷切,又音博。
    50. 戴或作载,令或作命。今按:此言戴前人之美,而世其令德也。
    51. 明下或无年字,或作月。
    52. 庾掞,或作庚揆。
    53. 或无曰字。
    54. 张目,方从杭本无目字,云:《后汉·严光传》“良久张目熟视”,然此恐当从杭本为正。今按:方知古有张目字,而必以杭本为正,殊不可晓。今从诸本。
    55. 或无末有字。
    56. 日月一作月日。
    57. 贞元八年,中进士第八,与公同年。
    58. 或作奉先。
    59. 杭本史下无“绥州”字,非是。
    60. 卒上或有复出“县君”字。
    61. 或无府字。
    62. 贞元十六年六月,以张建封之子愔为徐州团练使。
    63. 元和元年十一月愔卒。
    64. 鄠,胡古切。
    65. 转殿中侍御史。
    66. 媪,母老称也。《汉书》:“常从王媪负贳酒”。媪音袄。
    67. 谓分司东都也。
    68. 嶷,鱼力切。
    69. 此下或注“铭亡”二字,或注“疑阙铭词”字。
    70. 宦或作官。
    71. 或作诵。今按:名讼无理,疑避讳而改。
    72. 迟音稚。
    73. 《唐史·昌裔传》云:“入蜀,杨惠琳反,昌裔说之。”惠琳之乱在夏州,岁月相远。惠琳事详见《崔宁传》。
    74. 按:《新传》,曲环方攻濮州,表为判官。
    75. 建中二年六月,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已卒,子纳自称留后。
    76. 恒谓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谓魏博节度使田悦。
    77. 二县并属宋州。
    78. 兴元元年闰十月,李希烈遣将翟崇晖,悉众围陈州。宋亳节度使刘洽,遣陇右幽州节度使曲环将兵二万救之。十一月,败崇晖于州西,擒之以献。
    79. 说或作涚,与《旧史》合。
    80. 擒或作检。今按:此谓安国宁谋以城降贼,昌裔密计斩之。当作擒。
    81. 公志李郱亦曰:“尹惭其庭中人。”汉袁盎为吴相,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下谢,盎还,愧其吏。公所谓 “惭其军”,“惭其庭中人”,语出此耳。
    82. 何或作呵。《汉·贾谊传》:“大谴大何。”《卫绾传》:“不孰何。” 颜曰:“何即问也。”何上或有可字,亦非是。今按:《过秦论》云:“陈利兵而谁何。”颜注云:“问之曰,此为谁人,何人也?”亦此义。
    83. 始昌裔代说为节度也,宪宗恶其自立。欲召之,而重生变。宰相李吉甫曰:“陛下乘人心愁苦,可召也。”遂以韩皋代之。至长乐驿,知帝意,因称风眩卧第,岁中卒。史与《志》少异,《志》为之讳耶。
    84. 某下或有日字,下同。
    85. 郎下或有中字。
    86. 便或作使,非是。
    87. 《楚辞》:“厉而不爽些。”注:“楚人谓羹败曰爽。”爽,平声。
    88. 庆读若羌。《离骚》云:“庆夭悴而丧荣。”沈存中云:古人谐声,如庆字多与章字协韵。“孝孙有庆,万寿无疆”;“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是也。《集韵》并入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