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卷60 中华文库
| 卷五十九 ◄ | 新五代史卷六十 职方考第三 |
► 卷六十一 |
呜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道,而其势未分。既其衰也,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馀,小者犹兼三四,故其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土地为其世有,干戈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而分。然唐自中世多故矣,其兴衰救难,常倚镇兵扶持,而侵凌乱亡,亦终以此。岂其利害之理然欤?自僖、昭以来,日益割裂。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国,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有州三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梁。岐王称臣,又得其州七。同光破蜀,已而复失,惟得秦、凤、阶、成四州,而营、平二州陷于契丹,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而得蜀金州,又增置之州一,合百九州以为晋。刘氏之初,秦、凤、阶、成复入于蜀,隐帝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六州以为汉。郭氏代汉,十州入于刘旻,世宗取秦、凤、阶、成、瀛、莫及淮南十四州,又增置之州五而废者三,合一百一十八州以为周。宋兴因之。此中国之大略也。其馀外属者,强弱相并,不常其得失。至于周末,闽已先亡,而在者七国。自江以南二十一州为南唐,自剑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自湖南北十州为楚,自浙东西十三州为吴越,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自太原以北十州为东汉,而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合中国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五代乱世,文字不完,而时有废省,又或陷于夷狄,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如谱。
|
州 |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
|
汴 |
都 |
有〈宣武。〉 |
都 |
都 |
都 |
|
洛 |
都 |
都 |
都 |
都 |
都 |
|
雍 |
有〈永平。〉 |
都 |
有〈晋昌。〉 |
有〈永兴。〉 |
有 |
|
兖 |
有〈泰宁。〉 |
有 |
有 |
有 |
有〈罢。〉 |
|
沂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密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青 |
有〈平卢。〉 |
有 |
有〈罢。〉 |
有〈平卢。〉 |
有 |
|
㴩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齐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棣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登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莱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徐 |
有〈武宁。〉 |
有 |
有 |
有 |
有 |
|
宿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郓 |
有〈天平。〉 |
有 |
有 |
有 |
有 |
|
曹 |
有 |
有 |
有〈威信。〉 |
有〈罢。〉 |
有〈彰信。〉 |
|
濮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济 |
|
|
|
|
有〈太祖置。〉 |
|
宋 |
有〈宣武。〉 |
有〈归德。〉 |
有 |
有 |
有 |
|
亳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单 |
有〈辉州。〉 |
有〈改曰单州。〉 |
有 |
有 |
有 |
|
颍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陈 |
有 |
有 |
有〈镇安。〉 |
有〈军废。〉 |
有〈复。〉 |
|
蔡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许 |
有〈匡国。〉 |
有〈忠武。〉 |
有 |
有 |
有 |
|
汝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郑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滑 |
有〈宣义。〉 |
有〈义成。〉 |
有 |
有 |
有 |
|
襄 |
有〈初曰忠义,后复为山南东道。〉 |
有 |
有 |
有 |
有 |
|
均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房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金 |
有 蜀〈武雄。〉 |
有 蜀 |
有〈怀德。寻罢。〉 |
有 |
有 |
|
邓 |
有〈宣化。〉 |
有〈威胜。〉 |
有 |
有 |
有〈武胜。〉 |
|
随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郢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复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安 |
有〈宣威。〉 |
有〈安远。〉 |
有〈罢军。〉 |
有〈复。〉 |
有〈罢。〉 |
|
申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蒲 |
有〈护国。〉 |
有 |
有 |
有 |
有 |
|
孟 |
有〈河阳三城。〉 |
有 |
有 |
有 |
有 |
|
怀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晋 |
有〈初曰定昌。后曰建宁。〉 |
有〈建雄。〉 |
有 |
有 |
有 |
|
绛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陕 |
有〈镇国。〉 |
有〈保义。〉 |
有 |
有 |
有 |
|
虢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华 |
有〈感化。〉 |
有〈镇国。〉 |
有 |
有 |
有〈罢军。〉 |
|
商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同 |
有〈忠武。〉 |
有〈匡国。〉 |
有 |
有 |
有 |
|
耀 |
岐〈义胜。〉 有〈崇州。静胜。〉 |
有〈复曰耀州。改顺义。〉 |
有 |
有 |
有 |
|
解 |
|
|
|
有〈隐帝置。〉 |
有 |
|
邠 |
岐〈静难。〉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宁 |
岐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庆 |
岐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衍 |
岐 有 |
有 |
有 |
有 |
废 |
|
威 |
|
|
有〈高祖置。〉 |
有 |
有〈改曰环州。〉 |
|
鄜 |
岐〈保大。〉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坊 |
岐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丹 |
岐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延 |
岐〈忠义。〉 有[1] |
有〈彰武。〉 |
有 |
有 |
有 |
|
夏 |
有〈定难。〉 |
有 |
有 |
有 |
有 |
|
银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绥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宥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灵 |
有〈朔方。〉 |
有 |
有 |
有 |
有 |
|
盐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岐 |
岐〈凤翔。〉 |
有 |
有 |
有 |
有 |
|
陇 |
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泾 |
岐〈彰义。〉 |
有 |
有 |
有 |
有 |
|
原 |
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渭 |
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武 |
岐 |
有 |
有 |
有 |
有〈废〉 |
|
秦 |
岐〈雄武。〉 蜀〈天雄。〉 |
有 |
有 |
蜀 |
有 |
|
成 |
岐 蜀 |
有 |
有 |
蜀 |
有 |
|
阶 |
岐 蜀 |
有 |
有 |
蜀 |
有 |
|
凤 |
岐 蜀 |
有 |
有 |
蜀 |
有 |
|
干 |
岐〈李茂贞置。〉 |
有 |
有 |
有 |
有 |
|
魏 |
有〈天雄。〉 唐 |
有〈邺都。〉 |
有〈邺都。〉 |
有〈邺都。〉 |
有〈罢都。〉 |
|
博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贝 |
有 唐 |
有 |
有〈永清。〉 |
有 |
有 |
|
卫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澶 |
有 唐 |
有 |
有〈镇宁。〉 |
有 |
有 |
|
相 |
有〈昭德。〉 唐 |
有 |
有〈彰德。〉 |
有 |
有 |
|
邢 |
有〈保义。〉 唐 |
有〈安国。〉 |
有 |
有 |
有 |
|
洺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磁 |
有〈改曰惠州。〉 唐 |
有〈复曰磁州。〉 |
有 |
有 |
有 |
|
镇 |
有〈武顺。〉 唐 |
有〈成德。〉 |
有〈顺德。〉[2] |
有〈成德。〉 |
有 |
|
冀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深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赵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易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祁 |
有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定 |
有〈义武。〉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沧 |
唐〈横海。〉 |
有 |
有 |
有 |
有 |
|
景 |
唐 |
有 |
有 |
有 |
有〈废。〉 |
|
德 |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滨 |
|
|
|
|
有〈世宗置。〉 |
|
瀛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有 |
|
莫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有 |
|
雄 |
|
|
|
|
有〈世宗置。〉 |
|
霸 |
|
|
|
|
有〈世宗置。〉 |
|
幽 |
唐〈卢龙。〉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涿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檀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蓟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顺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营 |
唐 |
有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平 |
唐 |
有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蔚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朔 |
唐〈振武。〉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云 |
唐〈大同。〉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应 |
唐 |
有〈彰国。〉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新 |
唐 |
有〈威塞。〉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妫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儒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武 |
唐 |
有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寰 |
|
有〈明宗置。〉 |
契丹 |
契丹 |
契丹 |
|
忻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代 |
唐〈唐雁门〉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岚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石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宪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麟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府 |
唐 |
有 |
有〈永安。〉 |
有〈罢军。〉 |
有〈永安。〉 |
|
并 |
唐〈河东。〉 |
有〈北都。〉 |
有 |
有 |
东汉 |
|
汾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慈 |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隰 |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泽 |
唐 |
有 |
有 |
有 |
有 |
|
潞 |
唐〈昭义。〉 |
有〈安义。昭义。〉[3] |
有 |
有 |
有 |
|
沁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辽 |
唐 |
有 |
有 |
有 |
东汉 |
|
扬 |
吴〈淮南。〉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楚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泗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滁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和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光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黄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舒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蕲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庐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保信。〉 |
|
寿 |
吴〈忠正。〉 |
吴 |
南唐〈清淮。〉 |
南唐 |
有〈忠正。〉 |
|
海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泰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濠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有 |
|
通 |
|
|
|
|
有〈世宗置。〉 |
|
润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常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宣 |
吴〈宁国。〉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歙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鄂 |
吴〈武昌。〉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升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池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饶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信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江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抚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袁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吉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虔 |
吴 |
吴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筠[4] |
|
|
南唐〈李景置。〉 |
南唐 |
南唐 |
|
建 |
闽 |
闽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汀 |
闽 |
闽 |
南唐 |
南唐 |
南唐 |
|
剑 |
|
|
南唐〈李景置。〉 |
南唐 |
南唐 |
|
漳 |
闽 |
闽 |
南唐〈留从效〉 |
南唐〈留从效〉 |
南唐〈留从效〉 |
|
泉 |
闽 |
闽 |
南唐〈留从效〉 |
南唐〈留从效〉 |
南唐〈留从效〉 |
|
福 |
闽〈威武。〉[5] |
闽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杭 |
吴越〈镇海。〉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越 |
吴越〈镇东。〉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苏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湖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宣德。〉 |
|
温 |
吴越 |
吴越 |
吴越〈静海。〉 |
吴越 |
吴越 |
|
台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明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处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衢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婺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睦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吴越 |
|
秀 |
|
|
吴越〈元瓘置。〉 |
吴越 |
吴越 |
|
荆 |
南平〈荆南。〉 |
南平 |
南平 |
南平 |
南平 |
|
归 |
蜀 |
南平 |
南平 |
南平 |
南平 |
|
峡 |
蜀 |
南平 |
南平 |
南平 |
南平 |
|
益 |
蜀〈成都。〉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汉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彭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蜀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绵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眉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嘉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剑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梓 |
蜀〈剑南东川。〉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遂 |
蜀〈武信。〉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果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阆 |
蜀 |
有〈保宁。〉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普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陵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资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荣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简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邛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黎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雅 |
蜀〈永平。〉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维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茂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文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龙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黔 |
蜀〈武泰。〉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施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夔 |
蜀〈镇江。〉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忠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万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兴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利 |
蜀〈昭武。〉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开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通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涪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渝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泸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合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昌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巴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蓬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集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壁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渠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戎 |
蜀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梁 |
蜀〈山南西道。〉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洋 |
蜀〈武定。〉 |
有 后蜀 |
蜀 |
蜀 |
蜀 |
|
潭 |
楚〈武安。〉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衡 |
楚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澧 |
楚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朗 |
楚 |
楚〈武平。〉[6] |
楚 |
楚 |
周行逢 |
|
岳 |
楚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道 |
楚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永 |
楚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邵 |
楚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全 |
|
|
楚〈马希范置。〉 |
楚 |
周行逢 |
|
辰 |
楚 |
楚 |
楚 |
楚 |
周行逢 |
|
融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郴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连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昭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宜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桂 |
楚〈静江。〉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贺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梧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蒙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严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富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柳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象 |
楚 |
楚 |
楚 |
南汉 |
南汉 |
|
容 |
南汉〈宁远。〉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邕 |
南汉〈建武。〉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端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康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封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恩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春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新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高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窦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雷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化[7]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韶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藤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白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钦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广 |
南汉〈清海。〉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横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宾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浔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惠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郁林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英 |
|
南汉〈刘䶮置。〉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雄 |
|
南汉〈刘䶮置。〉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琼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崖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儋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万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罗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潘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勤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泷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
辨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南汉 |
汴州,唐故曰宣武军。梁以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后唐灭梁,复为宣武军。晋天福三年升为东京。汉、周因之。
洛阳,梁、唐、晋、汉、周常以为都。唐故为东都。梁为西都。后唐为洛京。晋为西京,汉、周因之。
雍州,唐故上都,昭宗迁洛,废为佑国军。梁初改京兆府曰大安,佑国军曰永平。唐灭梁,复为西京。晋废为晋昌军。汉改曰永兴,周因之。
曹州,故属宣武军节度。晋开运二年置威信军。汉初,军废。周广顺二年复置彰信军。
宋州,故属宣武军节度。梁初徙置宣武军。唐灭梁,改曰归德。
陈州,故属忠武军节度。晋开运二年置镇安军。汉初,军废。周广顺二年复之。
许州,唐故曰忠武。梁改曰匡国。唐灭梁,复曰忠武。
滑州,唐故曰义成。以避梁王父讳改曰宣义。唐灭梁,复其故。
襄州,唐故曰山南东道。唐、梁之际改曰忠义军。后以延州为忠义,襄州复曰山南东道。
邓州,故属山南东道节度。梁破赵匡凝,分邓州置宣化军。唐改曰威胜。周改曰武胜。
安州,梁置宣威军。唐改曰安远,晋罢,汉复曰安远,周又罢。
晋州,故属护国军节度。梁开平四年置定昌军,贞明三年改曰建宁。唐改曰建雄。
金州,故属山南东道节度。唐末置戎昭军,已而废之,遂入于蜀。至晋高祖时,又置怀德军,寻罢。
陕州,唐故曰保义,梁改曰镇国,后唐复曰保义。
华州,唐故曰镇国,梁改曰感化,后唐复曰镇国。
同州,唐故曰匡国,梁改曰忠武,后唐复曰匡国。
耀州,本华原县,唐末属李茂贞,建为耀州,置义胜军。梁末帝时,茂贞养子温韬以州降梁,梁改耀州为崇州,义胜曰静胜。后唐复为耀州,改曰顺义。
延州,故属保大军节度。梁置忠义军,唐改曰彰武。
魏州,唐故曰大名府,置天雄军,五代皆因之。后唐建邺都,晋、汉因之,至周罢。大名府,后唐曰兴唐,晋曰广晋,汉、周复曰大名。
澶州,故属天雄军节度。晋天福九年置镇宁军。
相州,故属天雄军节度。梁末帝分置昭德军,而天雄军乱,遂入于晋。庄宗灭梁,复属天雄。晋高祖置彰德军。
邢州,故属昭义军节度。昭义所统泽、潞、邢、洺、磁五州。唐末孟方立为昭义军节度使,徙其军额于邢州,而泽、潞二州入于晋。方立但有邢、洺、磁三州。故当唐末有两昭义军。梁、晋之争,或入于梁,或入于晋。梁以邢、洺、磁三州为保义军。庄宗灭梁,改曰安国。
镇州,故曰成德军。梁初以成音犯庙讳,改曰武顺。唐复曰成德,晋又改曰顺德,汉复曰成德。
应州,故属大同军节度。唐明宗即位,以其应州人也,乃置彰国军。
新州,唐同光元年置威塞军。
府州,晋置永安军,汉罢之,周复。
并州,后唐建北都,其军仍曰河东。
潞州,唐故曰昭义。梁末帝时属梁,改曰匡义,岁馀,唐灭梁,改曰安义。晋复曰昭义。
庐州,周世宗克淮南,置保信军。
寿州,唐故曰忠正,南唐改曰清淮。周世宗平淮南,复曰忠正。
五代之际,外属之州,扬州曰淮南,宣州曰宁国,鄂州曰武昌,洪州曰镇南,福州曰武威,杭州曰镇海,越州曰镇东,江陵府曰荆南,益州、梓州曰剑南东、西州,遂州曰武信,兴元府曰山南西道,洋州曰武定,黔州曰黔南,潭州曰武安,桂州曰静江,容州曰宁远,邕州曰建武,广州曰清海,皆唐故号,更五代无所易,而今因之者也。其馀僭伪改置之名,不可悉考,而不足道,其因着于今者,略注于谱。
济州,周广顺二年置,割郓州之巨野、郓城,兖州之任城,单州之金乡为属县而治巨野。
单州,唐末以宋州之砀山,梁太祖乡里也,为置辉州,已而徙治单父。后唐灭梁,改辉州为单州。其属县置徙,传记不同,今领单父、砀山、成武、鱼台四县。
耀州,李茂贞置,治华原县。梁初改曰崇州,唐同光元年复为耀州。
解州,汉乾祐元年九月置,割河中之闻喜、安邑、解县为属而治解。
威州,晋天福四年置,割灵州之方渠,宁州之木波、马岭三镇为属而治方渠。[8]周广顺二年改曰环州,显德四年废为通远军。〈五代置军六,皆寄治于县,隶于州,故不别出。监者,物务之名尔,故不载于地理。皇朝军监始自置属县,与州府并列矣。〉
乾州,李茂贞置,治奉天县。[9]
磁州,梁改曰惠州,唐复曰磁州。
景州,唐故治弓高。周显德三年废为定远军,割其属安陵县属德州,废弓高县入东光县,为定远军治所。
滨州,周显德三年置,以其滨海为名。初,五代之际,置榷盐务于海傍,后为赡国军,周因置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为属县而治渤海。
雄州,周显德六年克瓦桥关置,治归义;割易州之容城为属,寻废。
霸州,周显德六年克益津关置,治永清,割莫州之文安,瀛州之大城为属。
通州,本海陵之东境,南唐置静海制置院,周世宗克淮南,升为静海军,后置通州,分其地置静海、海门二县为属而治静海。
筠州,南唐李景置。割洪州之高安、上高、万载、清江四县为属而治高安。
剑州,南唐李景置,割建州之延平、剑浦、富沙三县为属而治延平。
全州,楚王马希范置,以潭州之湘川县为清湘县,又割灌阳县为属而治清湘。
秀州,吴越王钱元瓘置,割杭州之嘉兴县为属而治之。
雄州,南汉刘䶮割韶州之保昌置,治保昌。
英州,南汉刘䶮割广州之浈阳置,治浈阳。
开封府故统六县。梁开平元年,割滑州之酸枣、长垣,郑州之中牟、阳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考城更曰戴邑,许州之扶沟、𨻳陵,陈州之太康隶焉。唐分酸枣、中牟、襄邑、𨻳陵、太康五县还其故,晋升汴州为东京,复割五县隶焉。
雍丘,晋改曰𣏌,汉复其故。
长垣,唐改曰匡城。
黎阳,故属滑州,晋割隶卫州。
叶、襄城,故属许州,唐割隶汝州。
楚丘,故属单州,梁割隶宋州。
密州胶西,故曰辅唐,梁改曰安丘,唐复其故,晋改曰胶西。
渭南,故属京兆,周改隶华州。
同官,故属京兆府,梁割隶同州,唐割隶耀州。
美原,故属同州,李茂贞置鼎州而治之。梁改为裕州,属顺义军节度。后不见其废时,唐同光三年,割隶耀州。
平凉,故属泾州。唐末渭州陷吐蕃,权于平凉置渭州而县废。后唐清泰三年,以故平凉之安国、耀武两镇置平凉县,属泾州。
临泾,故属泾州。唐末原州陷吐蕃,权于临泾置原州而泾州兼治其民。后唐清泰三年割隶原州。
鄜州咸宁,周废。
稷山,故属河中,唐割隶绛州。
慈州仵城、吕香,周废。
大名府大名,故曰贵乡。后唐改曰广晋,汉改曰大名。
沧州长芦、乾符,周废入清池;无棣,周置保顺军。
安陵,故属景州,周割隶德州。
澶州顿丘,晋置德清军。
博州武水,周废入聊城。
博野,故属深州,周割隶定州。
武康,故属湖州,梁割隶杭州。
福州闽清,梁乾化元年,王审知于梅溪场置。
苏州吴江,梁开平三年,钱镠置。
明州望海,梁开平三年,钱镠置。
处州长松,故曰松阳,梁改曰长松。
潭州龙喜,汉乾祐三年,马希范置。
天长、六合,故属扬州。南唐以天长为军,六合为雄州,周复故。
汉阳,故属鄂州,周置汉阳军。
汊川,故属沔州,周割隶安州。
襄州乐乡,周废入宜城。
邓州临湍,汉改曰临濑;菊潭、向城,周废。
复州竟陵,晋改曰景陵。
监利,故属复州,梁割隶江陵。
唐州慈丘,周废。
商州乾元,汉改曰乾祐,割隶京兆。
洛南,故属华州,周割隶商州。
随州唐城,梁改曰汉东,后唐复旧,晋又改汉东,汉复旧。
雄胜军,本凤州固镇,周置军。
秦州天水、陇城,唐末废,后唐复置。
成州栗亭,后唐置。
自唐有方镇,而史官不录于地理之书,以谓方镇兵戎之事,非职方所掌故也。然而后世因习,以军目地,而没其州名。〈若今永兴,本节度军名,而今命守臣遂曰知永兴军府事,而不言雍州京兆,是也。〉又今置军者,徒以虚名升建为州府之重,此不可以不书也。州、县,凡唐故而废于五代,若五代所置而见于今者,及县之割隶今因之者,皆宜列以备职方之考。其馀尝置而复废,尝改割而复旧者,皆不足书。山川物俗,职方之掌也,五代短世,无所迁变,故亦不复录,而录其方镇军名,以与前史互见之云。
- ↑ 岐忠义有 下文云“梁置忠义军”,则“忠义”二字应系在“有”下。
- ↑ 顺德 通鉴卷二八三载:天福七年正月改镇州为恒州,成德军为顺国军。五代会要卷二四亦云:“镇州,天福七年正月改为顺国军节度。”此称“顺德”疑误。
- ↑ 有安义昭义 按下文叙潞州沿革云:“唐灭梁,改曰安义。晋复曰昭义。”则“昭义”二字应下移一格。
- ↑ 筠 本史卷六二南唐世家载保大十年置筠州。按保大十年,乃周广顺二年,则非始于晋。
- ↑ 威武 各本原作“武威”。按通鉴卷二六0载:唐乾宁三年,“升福建为威武军”。元丰九域志卷九载:“唐威武军节度,周改彰武军,皇朝太平兴国二年复旧。”又考太平寰宇记卷一00,宋史卷八九地理志及金石萃编卷一一八唐天祐三年王审知德政碑(在福州),皆称“威武军”。明“武威”为倒文,今改。
- ↑ 武平 南昌、鄂本同,贵池、汲、殿、蜀、刘校本列第一格。按本史卷六六楚世家载:梁太祖时,马殷“请升朗州为永顺军,表张佶节度使”。又周广顺三年,“升朗州为武平军。”是第一格应书“永顺”,“武平”当移第五格。
- ↑ 化 按太平寰宇记卷一六七及元丰九域志卷九俱云:化州,唐辩州,宋太平兴国五年改化州,治石龙县。是南汉时未有化州。本卷辩、化并列,疑误。
- ↑ 马岭 各本原作“乌岭”。按太平寰宇记卷三七、元丰九域志卷三及文献通考卷三二二均作“马岭”。又旧唐书卷三八及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庆州领有马岭县。明“乌”为“马”之形误,今改。
- ↑ 治奉天县 “天”,各本原作“先”。太平寰宇记卷三一载:“乾州,本京兆奉天县,唐末李茂贞建为乾州。”考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云:京兆奉天县,文明元年析醴泉等县置以奉乾陵,陵在北五里梁山。乾宁二年以县置乾州。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亦云:“奉天,文明元年以管乾陵分醴泉置。”是州以乾陵得名,而乾陵在奉天,则此应为奉天,非同州之奉先。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