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要序论

教要序论 [比] 南怀仁 撰

降生后一千八百六十七年重刊 慈母堂藏板

教要序论

司牧赵方济 凖


自序

圣教之学比之他学必有先后之序

依序而论则言者易发其要旨可

无枝蔓重复之说即受言者亦易

存于心而明其理也每有客问

天主教旨何如而奉教者大都习于遵

行教规未必习于讲论教理使不

依先后之序而漫应之譬之有訉

制屋者以堂奥何在虽具砖石材

木纷乱杂积乃心无成构不得连

合之次第何能分明指示令客喻

其门户而愉快于心哉兹将

圣教要端依序胪列切而不繁整而

不紊如用杂积之木石各以上下

 左右前后之次第安排楚楚将人

 人易识其门户矣故语惟寻常尽

 人可解则明真实之理于辞之工

 拙在所不计盖至理自足自美无

 容增损耳矧此编不过约言教理

 诚欲精究广论博通奥义则本教

 预刻诸书久行于世者种种具在

 览观详察之可也

  峕

康熙九年正月下浣极西耶稣会士

  南怀仁题

 


教要序论目录

  天主谓何谓

  天主为神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一张

  天主造天地为人二张

  生人元祖三张

  生人缘故三张

  万物发显天主全能全善全智四张

  天主惟一无二五张

  人宜敬爱天主五张

  人在世原为立功六张

  灵魂不灭六张

  人无托生之理七张

  天堂之乐八张

  地狱之苦九张

  天主十诫九张

 十诫条目十张

  一钦崇一天主万有之上十张

  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虗誓十一张

  三守瞻礼之日十三张

  四孝敬父母十四张

  五毋杀人十五张

  六毋行邪淫十五张

  七毋偷盗十六张

  八毋妄证十七张

  九毋愿他人妻十八张

  十毋贪他人财物十八张

 信经十九张

  天主全能二十张

  神鬼来历二十一张

  生人来历二十二张

  地堂二十二张

  灵性之罚二十四张

  天主父子之说二十五张

  天主第三位说二十七张

  三位一体之论二十七张

  耶稣基利斯督解说二十八张

  天主降生说二十八张

  耶稣一位具两性二十九张

  人罪轻重三十张

  罪生神人不满补三十张

  惟耶稣功劳无限三十一张

  无故赦罪不宜三十一张

  严罚人罪亦不宜三十一张

  降生为诸德之表三十一张

  降生立教三十二张

  耶稣圣迹三十二张

  耶稣被恶人嫉妒三十二张

  惟人性受难三十三张

  谓天主受难何解三十三张

  耶稣受难出于情愿三十三张

  比辣多判耶稣三十五张

  耶稣死时圣迹三十六张

  地狱有四重三十六张

  永苦狱三十六张

  炼罪狱三十六张

  婴孩狱三十六张

  灵薄狱三十七张

  耶稣升天说三十七张

  公审判说三十九张

  审判之先兆三十九张

  人复活之说三十九张

  私审判四十一张

  公审判之缘故四十一张

  恶者在世快乐善者受苦何解四十一张

  教化王都罗玛府缘由四十三张

  教化王之说四十三张

  论教会之圣四十四张

  通功如人一体四十四张

  领圣水之说四十六张

  肉身复活之说四十七张

  原书肉身复活四十八张

  复活依中年之形四十八张

  善人复活之身受四大恩四十八张

  恶人复活之身与善者相反四十九张

  善人永乐之常生四十九张

  恶人永苦之常生四十九张

  天主经解略五十张

  圣母经解略五十五张

  十字圣号经解五十九张

  领圣水规矩六十一张

教要序论

          极西耶稣会土南怀仁述

凡人欲进天主圣教先该知道天主谓何天主者是生

天地生神生人生万物一大主宰未有天地神人万物

之先止有一天主无始无终其本性是自有无所从生

若有所从生便非天主譬如数目万从千来千从百来

百从十来十从一来其一者无所从来一原是百千万

亿之根天主惟一是为万物根原盖万物不能自成必

先有造之者而后成譬如楼台房屋不能自建必有工

匠造作然后成故盘古佛菩萨老君等皆在有天地之

后皆是父母所生岂可与生天地神人万物之大主宰

相比

天主本性原是纯神无形无像非可以耳目视听者自

有万德万福圆满无缺并无德福可加常生常王无有

终尽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何谓无所不能盖天主造成天地神人万物不用材料

以其全能从无中生出万有不劳心力不费时刻一命

即有若要另造千百天地比现在天地更大更妙亦一

命就有若要灭现在天地神人万物亦一命即灭皆归

于原旧全无

天主既造天地神人万物又时时刻刻扶持保存若有

顷刻相离则万物皆灭

何谓无所不在盖天主本体通透天地万物如火气通

透烧红之铁天主全在万物大小精粗之中如吾人灵

魂全在身中亦全在四体百肢一般

何谓无所不知盖事物已往现存未来皆在天主眼前

如看指掌一般万神万人隐微念头天主皆洞达尽知

纤毫不遗

天主造天地神人万物是甚么意思天主造天地万物

不是为自己用天主纯神用不著有形之物又其本体

有万好万福全备无缺不须外物有天地神人万物天

主之福毫无加增无天地神人万物天主之福毫无减

少其造天地万物都是为我们人用天主爱我们人如

父母爱儿女一般父母为儿女先造房屋预备田地家

具财物然后交与儿女享用天主亦是如此造天盖我

们造地载我们造日月诸星光照我们生五谷百果六

畜禽鱼养育服事我们生金银铜铁丝蔴等物皆给与

我们费用

天地万物齐备了然后造二人一男一女男名亚当女

名厄袜这两人为我们人之元祖普天下万民皆是从

这两人生出但父母生人不过将本体精血传生儿女

肉躯其肉躯之五官脏腑百骸及其相称大小比例骨

节筋脉诸络分明血气通贯等父母全然不知皆是天

主全智全能天主用父母生人犹如工匠用器具作成

有形像之物若问父母所生儿女其五官等是如何造

成犹如问器具自鸣钟转轮消息是怎样造法一般盖

灵魂不系于父母乃天主所赋如男人在母胎大约四

十日成胎天主即赋一灵魂如女人在母胎大约八十

日成胎天主即赋一灵魂其灵魂与肉躯相结合就有

人全性就成为人此系先儒之说但近代博学士谓不拘男女皆二三日内成胎夫主赋以灵魂此二说俱非教中定理

以前讲过天地万物天主都是为人造的

但这人天主造他为何天主本体全善美好万福万乐

圆满特造人类为通传其本体福乐令人享受正先欲

大认识其本体妙处全能全善全智因而起爱敬之心

天主原是纯神无形无像其本体妙处肉眼看不见故

以其所造天地万物形像令人看见以本性灵明推论

天主全能全善全智等妙处譬如天地这等大人类禽

兽草木这等多各性各类不同皆明显天主全能

万物安排定规其上下左右各物次第方所各性之行

动本向全体与各分相称大小先后精粗相比皆明显

天主全智

万物美好天上日月诸星光明天下人类物类保存养

育具万形之彩色诸味之甘馨诸音之美听各物之舒

畅快乐皆明显天主全善

非天主全能则天地广大万物品类怎么造得成

非天主全智日月诸星昼夜不断从东而西各行其本

道春夏秋冬数千年不乱天下万物变化鸟兽草木屡

生屡死不缺不断是从何而来

非天主全善谁与我们享用万物之美好不但为保存

我们性命还为宽裕快乐我们心意

要知天主全能全智全善不必看天地人类等大事物

即看细微如蝼蚁等虫及草木一叶亦可明知若聚集天

下聪明穷理之人不但造不得一蝼蚁一木叶即蝼蚁

本身之细微一叶脉络纵横之纹理其造法亦想像不

到今天下多少蝼蚁小虫草木无数之叶各性各类各

等不同不但不知其体用其数目亦不能计算此等天

主所造万物妙处皆指引我们认识天主木体之妙处

应该知道万物之主止有二不能有二一家止有一家

长若有二则其家难齐一国止有一至尊之君若有二

则其国必乱天地万物若有二主掌管则亦必乱假如

一主欲日往南行一主复欲日往北行一主欲冬一主

欲夏岂不错乱今既明白看见日月诸星各行其道春

夏秋冬四时八节又万物变化其行动其次第其本向

等千年如一一毫不错乱则推论明知掌管万物者必

是一主而无二

但我们止认识天主未为尽分既是天主全善超越万

物众善其尊贵无比论理应该爱敬在万物之上既是

天主为我们大父母时时刻刻生养保存我们故我们

常感其恩孝顺如儿女是极当然之理天主既为万民

公共之主则天下万民该遵听教命谨守规诫这就是

天主生人之原意

天主不是造我们在世间专为生儿女相传本类积聚

财帛留扬名声饮食宴乐等事天主原生人类在世间

为敬爱天主世后赏在天堂享天主本体永远福乐人

在世不久不过为暂居天堂乃是我们本家我们今在

世间如行路一般故世上之物要看他如路旁经过的

不要留恋在心我们在世间又如兵马在战阵中当发

其勇力战胜立升天功劳兵马当交战时不受赏俟战

胜之日才赏其功劳世间人常有不明此意者想望进

教后天主赏他好过日子以定他的心劝免他行善如

此想头犹如要作官之人想望朝廷先赏他金帛引导

其受职一般天主原许天堂之福岂有天主赏金帛买

尔心请尔𦫵天堂受永远福乐世间岂有此理

今人既能受永远之福则必有永远不灭之体当知道

我们人有两件一件是肉身一件是灵魂血气之肉身

免不得要死坏同禽兽草木一样其灵魂永存不死灭

如天神一般

世上之魂有三等下等为生魂即草木之魂此魂扶草

木生长草木被砍断枯槀其魂即同销灭

中等为觉魂是禽兽之魂此魂能扶禽兽生长又使其

目视耳听口啖鼻嗅浑身觉痛痒如人一样所不同者

不能推论道理及禽兽已死其魂亦即散灭

上等谓灵魂即人之魂此兼包生觉二魂能力能扶人

生长能使知觉复能辨明道理推论前后分别善恶通

达万物性情体用灵魂与肉身相结合其人为活人令

五官四体百肢各行其事灵魂与肉身相离其人为死

人则五官四体百肢皆不能动即坏烂无用但灵魂仍

永远不坏其肉身所坏之缘故因肉身系水火气土四

行凑合的水火气土四行平和则其人无病若不平和

一多一少有过不及冷热等情则其人生病肉身衰弱

渐渐消灭而死灵魂原是神体无水火气土四行凑合

无冷热等情无相攻相克故长存不灭其征灵魂不灭

之凭据详载天主实义等书

夫灵魂既不灭非同佛教轮回六道变牛变马托生人

等说此皆无根诳言大不合于正理从来人生人牛生

牛马生马人不能生牛牛不能生马今年五谷百果是

今年所生不是从先年变化来的今此之人并今世之

禽兽皆是今世新生不是前世之人前世之禽兽托生

来的何况世间禽兽比人更多若人托生作禽兽则世

界必至灭绝人类皆托生为禽兽

假如人果然托生禽兽则吾人不当骑马不当用牛耕

种恐此牛马或系吾先人托生亦未可定岂不是悖理

之事又使人托生为人则世人娶妻室使婢仆恐万一

系先人托生岂不大坏人伦是托生一事可知必无又

人类元祖不过两人一男一女其两人死若果托生亦

不过托生两人而已后世无数之人皆从何来则托生

之说万不可信然既知灵魂不灭又不托生其一离肉

身究竟何往

夫灵魂只有两处一处是万福万乐所在就是前所说

之天堂一处是万难万苦所在就是地狱天堂是我们

本家但不是佛教错讲的西天今所讲天堂比我们眼

目所见之形天更大更高更妙更齐整永静不动善人

灵魂一离肉身即升其上受享永远无穷福乐

至论天堂之福世间无物可比圣经说人目从来未见

耳从来未闻心思从来想不到天主所预备善人之福

乐即将普世之人所享快乐并各人聪明想像奇乐并

归享于一人之身亦难比天堂福乐纤毫耳

地狱者原是天主罚罪人的监牢在地中心离天极远

禁锢恶人受无穷永苦之处须知天下万国成一圆球

中心空穴满贮永远不灭的火其火力猛炽酷烈较世

火不啻万倍世火烧物有息灭时地狱火暗比世火烧

物猛烈殊甚又永无息灭凡堕地狱恶人永远焚灼倍

受其苦更无了期然此犹属有形之苦其无形之苦因

不天堂永乐荣福有无限恨怨暴烈之情比形苦更加

万倍

我们要升天堂享无穷福乐必须先行天堂道路就是

天主所立的十诫十诫者不过是教人事事为善如口

中言语心中意念并一切身行之事件件都要合于天

理才算不背天主的命令从前天主始造人类将十诫

道理铭刻在各人心上所以上古虽未明颁十诫其时

人心犹朴世风未坏照各人良心行去自然能不背天

主命令后世之人因私欲昏蔽遂忘弃天主铭刻在心

中道理故天主将十诫刻于两石板上命梅瑟圣人于

锡乃山受之圣人在山 至诚洁修谨守大斋四十日

然后天主亲授十诫不但奉教人该尊守凡天下自朝

廷至庶民人人俱该遵守若犯此十诫即是违悖天理

即丧失本心良知良能矣

十诫条目

一钦崇一天主万有之上

 所谓一天主者明禁不拘何神何人皆不当敬拜如

 造物真主之礼因造物真主止一无二故佛菩萨老

不君太阳太阴等皆不可拜犹如一国止有一君若国

 人妄拜别臣民为主则本国主必以为悖叛之人而

 加戮矣

 所谓钦崇者以信望爱三德奉敬

 信者信天主为万物真主其教诫经典皆属真实故

 一一要信若不信即犯此诫

 望者既知天主全善生养保存是吾人大父母则必

 当望其保祐我们现在赐平安顺听天主之命后世

 赏我们升天堂享永远之福若不如此切望即犯此

 诫

 爱者是诚心爱慕天主在本身妻子资财及世间万

 事万物之上盖人身妻子并世间资财万物美好较

 之天主本体至美好尚非一文钱与万万金宝可比

 故为本身妻子财物等背弃天主犹如为一文钱之

 故甘失万万金宝一般违理之甚正犯此诫

 此信望爱三德专向天主正合此诫若向他神他事

 物即犯此诫假如信算命占卦风水择日等谬说望

 爱其虚论吉祥而求避其凶祸即是犯信望爱三德

 之正向

 奉天主教者其所拜天神圣人圣女与外教所拜佛

 菩萨大不相同因佛菩萨等原不识真主又不令人

 拜真主反令人拜他为主故我们不可拜他其天神

 圣人圣女皆钦崇天主又教人钦崇信望爱天主万

 有之上故我们拜天神圣人圣女是天主宠爱之神

 人犹如朝廷宠爱大臣良善人民自当拜敬他一般

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此诫教人谨慎称呼天主圣名即是言论奉事天主

 天主既至尊至贵吾人称呼其名须要十分敬慎不

 可轻忽如戏言顽笑并为微小等事称呼其圣名便

 是轻慢至尊大主

 凡于天主前发誓必要三件皆全一者其事必须真

 实二须合正理三必须关系紧要若事不真实而发

 誓犹尔欲至公至明天主从证尔虚詤为实事是大

 轻慢天主又其事不真实而发誓虽不称天主圣名

 其罪与呼天主圣名相同譬如说我言或不实当遭

 灾难而死犹说若我言语是假则求天主罚我遭灾

 难而死此与称呼天主圣名一样若其事不合正理

 而发誓愿行若我不杀某人我愿受死此等言不但

 已行有大罪说时即大犯此诫是欲天主助尔行恶

 矣

 若其事不关系紧要称呼天主圣名发誓则轻忽天

 主至尊而得亵渎侮慢之罪

 凡天主台前发许心愿其事亦该酌量真实合于正

 理关系天主又后来实能举行不然轻忽天主亦犯

 此诫若在各寺庙或发誓或许愿大犯此诫遇疾病

 患难贫穷等咒骂自己怨天尤人以为天主圣母不

 𡸁祐我大犯此诫

 以上各项皆属以言语轻慢天主圣名

三守瞻礼之日

 天地万物皆是天主为人而造与人享用但其人天

 主造之何故不过为奉事敬爱天主常感谢其恩耳

 故圣教每七日内特定一日名为主日以全心奉敬

 天主感谢诸恩是日宜诵经料理灵魂要务修整行

 天堂道路更须专恳与他日不同吾人有肉身灵魂

 两件其肉身为下分世入之心每日多务肉身等事

 若不用一日料理灵魂大不合于正理便犯此诫且

 不但主日另有奉敬天主降生及圣母圣人之日俱

 为瞻礼凡遇此日早到堂中诵经听弥撒听讲道习

 行教中礼规皆有益于灵魂若此日或遇紧要事务

 及路途遥远委实不得来堂亦不犯此诫

 总之凡专治世间诸务不理灵魂大事不学习圣教

 规矩正犯此诫

四孝敬父母

 吾人于感谢天主洪恩之外惟受父母恩甚大甚多

 故此诫即列于奉敬天主三诫之后为和睦世人七

 诫之首其孝敬事理约归二端一为敬养二为恪恭

 从命敬养者因父母坐我养我教训我如许劬劳故

 儿女竭尽心力以厚养爱敬报其恩此理所当然恪

 恭从命者凡语言行事心思皆要克尽孝敬义理凡

 父母所谕合理之事不论难易皆要听命遵行若所

 谕或碍于理不但不宜听从尚须敬慎苦谏委曲善

 导令其开悟盖天主为万民大父母天理是其正命

 故孝顺以合主命为要

 其所谓父母有三一是生我父母二是治我父母如

 朝廷及该管官府并家中主人等三是教训我父母

 如受业先生及手艺工师等此皆当孝顺听命一如

 生我父母均包涵此诫之内

 为儿女者既然依此诫当听父母合理之命则父母

 亦当教训儿女凡事皆合于理如儿女不曾进教宜

 速令进教奉事上主已进教者令其讲明天主道理

 遵守教规欣勤于天主之事不然父母亦犯此诫

五毋杀人

 此诚包涵几伤害人之身体天主是生人大父母生

 人欲其彼此相爱如兄弟一般间有无理乱法害人

 之人朝廷及官府为治理吾人的父母皆天主简授

 权位依公判断刑杀不应私自报仇杀人不然无国

 法国人必乱犹一家兄弟互相忿斗不告明父母分

 理责治则无家法一家亦必乱此一诫不但禁杀人

 实事尚禁忿怒恨怨咒詈人不释然于人愿人早死

 等情又天主生人为禽兽草木世物之主不许其为

 本身主故人不但不可自杀即伤一肢一目一指皆

 犯此诫

 或人见怒后投身水火投缳服毒等类力能救而不

 救亦犯此诫及以药堕胎并生子女不养育或用水

 淹死或弃之于巷野此等皆属大罪正犯此诫

六毋行邪淫

 天主初生人止有一男一女故一阴一阳谓之正道

 凡有二阴则邪而不正夫一女不得有二男一男亦

 不得有二女同是一理一情夫妇是彼此相结信若

 彼此各有邪淫则夫妇之信失夫妇之道乖矣假如

 丈夫娶妾夫妇多致不和妻妾相妒儿女相争家人

 各有偏向合家不安矣

 如奸淫人家妻女及宿倡等正犯此诫若男色比女

 色之罪更重是悖人类本性故名为拂性之罪禽兽

 所不行者大犯此诫

 总之凡目睹邪淫事物如书中所载及图像等或耳

 喜听邪淫词曲等或口喜谈邪淫之言吟邪诗或心

 喜想邪淫情状与本身所行邪淫之事皆系此诫所

 禁其心内愿行邪淫之事即与本身实行于外同是

 一罪

七毋偸盗

 前第五诫原禁害人之身此诫禁害人财物其偸盗

 有两项一为明偸盗人入皆知有罪一谓暗偸盗比

 类甚广人多末悉或用计诳骗取人财物或借人什

 物而损坏或负债不还或当还之期故意迟延或拾

 物件不还原主或公众财帛独自私用或见人偸盗

 能禁不禁或明知盗来之物而贪买或将假货骗人

 或等秤轻重尺斛大小等欺诈情弊

 总之凡非义之财及行不公不平皆犯此诫若欲天

 主赦此罪不止心内痛悔改过必须依各人力量补

 偿原亏本人财物之数天主赦其罪

八毋妄证

 此诫禁人以言语害人言语害人最大者莫如妄证

 在官府公庭其罪更重若人本无其事故意妄证他

 正犯此诫若其人实有是事不拘善恶应作证而不

 证曲为隐蔽亦为此诫所禁又讲论人之是非长短

 有两项一其人本无此非而有意加之一其人实有

 此非他人原不知道独尔吐露告人知之亦犯此诫

 又或众人皆知某短尔无故说起亦有罪因我不愿

 人论我之短我亦不该论人之短理当然也

 凡以言语害人者或用邪言诱人或以奉承长人骄

 傲皆系此诚所禁若以言语害人声名其罪比偸盗

 害人财物更重盖世人视声名比财物为重又财物

 即失可以复得声名一失难以补完有犯此罪者不

 但要痛悔定改过之心还要殚尽心力雪洗人之冤

 抑全补人之声名不然天主必不赦其罪

 论害人财物声名圣教严禁与外教大不相同外教

 消解人罪只说若济贫布施僧人修造佛寺等则佛

 菩萨便赦其罪天主教不然尔即尽将家资舍贫创

 建天主堂等及全心痛悔前非一生行刻苦肉身工

 夫以补前害人财名之罪若不肯偿人财物补人声

 名断不获天主之赦

九毋愿他人妻

 前第六诫原禁人行邪淫之事此诫禁人邪淫之愿

 欲万罪之根皆由念起今分别言之有四项一有邪

 淫之念不拘魔诱或本身偶然所起若速扑灭不少

 存留不但无罪且有克邪之功一邪淫之念存留于

 心虽不曾欣喜但未退除是为有罪一若欣喜想恋

 此念即有大罪一若不但欣想心中定愿要见于行

 其罪更大以上所云起念有罪与否不独第九诫为

 然十诫皆然

十毋贪他人财物

 前第七诫原禁人行偸盗之事此诫禁人偸盗之意

 思若所思愿之财不系非理犯义即愿巨富亦无碍

 无罪此所禁者系他人之财非义之财耳因财色两

 者易迷人心人人难禁故十诫中惟第六诫并第七

 诫即是邪淫及偸盗之愿欲意思天主亦严明禁诫

 又财色为诸恶想之根此二者已定斩绝则此心洁

 净安宁其馀诸恶欲邪愿不难消灭矣

 国法止能禁人外行不能禁人心内愿欲因愿欲隐

 微国法所不及知而责治惟天主教专于内修者盖

 天主全智能尽照人心之隐微故于人之愿欲益加

 严禁

信经

 但凡有可信之据而不信则伦常亦变比如我生身

 父母我从何得知不过从抚育教爱据而信之又如

 普天下不曾见国主者甚众然说国家有主则未有

 不信者亦从规模法度据而信之又上古尧舜事迹

 人虽不见因史书世世相传无有不信者皆理所可

 信耳

 今信经是十二位宗徒所传当日宗徒侍从天主耶

 稣亲见耶稣事迹亲听耶稣言训从实纪录故信经

 载有已往之事有未来之事吾侪后来之人于天主

 事迹言训虽不曾躬亲见闻皆依信经为据盖天主

 所言皆真实无差讹无欺诳吾人皆宜切信信有功

 不信有罪

我信全能者天主罢德肋化成天地

 未有天地人物之先独有一天主于无始常生常王

 万善万美好万福无不全备全能者是无所不能罢

 德肋是天主第一位之称解言父也天主三位共为

 一体共为一主详说于后

 化成天地是从无造成有凡人造成物件一须材料

 二费时刻三劳心力天主造成天地神人万物不须

 材料不费时刻不劳心力顷刻之间即化成天地日

 月星辰神人万物一命即有是谓全能

 天主三位一体三位同造成天地何以信经云罢德

 肋化成天地须知罢德肋系天主第一位本无原始

 乃为第二位第三位之原始所谓原始者不是有时

 刻先后大小尊卑之谓惟如次序之原始而已故全

 能虽共属三位并无分属一位之理但其称全能之

 名独归于无原始之第一位所以信经云全能者罢

 德肋化成天地

 天主先化成天地天堂次造成无数天神欲其先立

 功劳后享天堂之福其中有上品大神名路际弗尔

 天主赋以大聪明大智力彼自视本体之妙鋷生骄

 傲妄谓与天主相等欲众天神俱归服于伊三分天

 神中大约有一分顺之其二分天神依弥格尔上品

 大天神尊敬天主不肯顺从天主即赏在天堂报其

 尊敬之心坚定于善永不变易其馀天神顺从路际

 弗尔者天主俱革天神之位罚为魔鬼降之地狱受

 骄傲永远苦刑其心亦定于傲恶永不变易

 魔鬼中虽间有在世者亦仍带地狱永苦天主容其

 在世为炼善人之功罚恶人之罪夫善人不听魔感

 如临敌战胜是为有功若顺彼引诱便成罪过天神

 总有九品其品愈高者则本性美好德能愈大其最

 下二品天神受天主之命恒在世间护守山川人类

 万物每人各有一护守天神又各品有无量数之多

 天主生万物毕然后生人犹父之爱子先造庐舍预

 备家具什物等项已完然后付子享用天主先造成

 一男一女其男人肉身以土化成赋绝美灵魂结合

 为人全性名曰亚当译言黄土也天主复令亚当睡

 熟取一肋骨造成女人肉身亦赋灵魂与亚当相同

 名曰厄袜译言众人之母二者皆中年躯体配为夫

 妻故夫妻原系一体宜相敬爱又女出自男明夫为

 主妇听从之天主与以传类之能使传生人类天下

 万民皆从此两人生故亚当厄袜为万民元祖吾人

 皆当相亲相爱如同一父母之昆弟

 天主初造人祖时即赋大聪明凡天地之理万物之

 性无不通晓使鸟兽虫鱼诸类皆听其命彼时亚当

 依鸟兽性情各与以本名

 天主又造一最茂最愉快处所名为地堂置此二人

 于中地堂不寒不热温暖和平五谷百菓草木地自

 发生不须耕种彼时禽兽听亚当厄袜之命呼来即

 来麾去即去豺狼虎豹不敢伤人天主赐二人自在

 行善其肉身无疾病无烦苦无愁虑居此地堂娱乐

 无比定期已满不死升天但设禁一木之菓戒勿食

 以试其心天主而谕汝夫妇二人若遵听我命不但

 汝二人享此地堂之福因此听命功绩尚赏汝子孙

 世世俱享此地堂之福若不遵听我命不但罚汝二

 人并汝世世子孙俱应受罚彼时魔鬼见人现享地

 堂之福后又享天堂之福辄生嫉妒故用狡计先引

 诱厄袜云地堂诸菓中惟此一菓天主何故禁尔辈

 食乎厄褀答曰若我等食此菓我等必死魔鬼诡云

 不然若尔辈食此菓尔辈即可似天主便无所不知

 故天主不许尔辈食厄袜从伊引诱陷入罗网遂妄

 起相似天主之傲心摘啖此菓又转送亚当亚当顺

 妻之意亦啖之俱获厥罪以不听天主之命也且食

 此菓意欲似天主是以人而僭天主其罪何等重大

 天主当时即驱逐亚当厄袜出地堂如流徙边苦之

 地从此以后万苦齐来如疾病痛楚忧虑衰弱贫窘

 短折死亡劳苦艰难种种各项由此而起彼时土生

 荒草荆棘若人不劳力耕锄灌漑艺种则五谷百菓

 不生天苴门闭塞不通因人犯天主命禽兽亦犯人

 命狼虎及微细之虫不但不听顺人命反来伤害人

 须知诸种灾难皆山人祖得罪天主所致凡此皆系

 肉身之罚

 其灵魂之罚更重元祖一得罪天主即隳坏本性良

 善之向夫未得罪之先向诸善如饥食渴饮其行极

 顺既得罪之后则人心反向诸恶行善如逆水之舟

 因人不听天主命则肉身邪情乱动亦不听灵性之

 命此为天下后世人万罪之根自是即大辟下地狱

 受永苦门路矣

 亚当厄袜一犯天主命即觉悟大非极其痛苦求天

 主赦宥其罪彼时天主𡸁怜详以日后降生救赎人

 罪所以古圣人以降生救赎之望安慰其子孙明录

 书册流传后世我等皆是亚当厄袜子孙故同受此

 罪罚谓之原罪凡人在母胎便染原罪譬之朝廷罚

 我先人边远充军则世世子孙不得脱免况且生身

 成长又有自作本罪此皆由元祖遗来凶恶之根故

 也

 论天地日月星辰神人万物皆是天主造成但万物

 皆有始有终有生有灭若天地日月星辰神鬼与人

 灵魂皆是有始无终一造成永久不灭止有天主无

 始无终管治天地造生人物故吾人皆当诚信奉事

 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焉

我信其惟一费略耶稣基利斯督我等主

 须知天主虽独有一主其所包涵有三位第一位西

 音称罢德肋译言父第二位费略译言子第三位斯

 彼利多三多译言圣神三位非三主共是一主共是

 一体人在世间不能全明此理但凡系天主本性体

 事理皆无限无量超越人知能远甚人之知能有限

 不能包涵天主无限性体若人能穷天主性情便非

 天主矣譬盂内之水较小于盂水多盂便不能包贮

 人之知能小盂也天主性体如大海然一小盂可以

 载大海之水否即一蚁蚊之性体一树叶之细微槪

 聪明人尚不能测其所以然天主本体无量无限安

 能通达我等至升天堂方可以洞明此理而今惟宜

 诚信因是天主所谕皆属真实万不可疑

 所谓天主第一位为父天主第二位为子不可视如

 人父母之生子也天主第一位生第二位是自己本

 体所生譬如太阳生光此光是太阳本体所生并无

 先后一有太阳即有光天主圣父生圣子亦然

 又譬如照镜一照即照见自己本像与己相合此像

 从何来缘系自己本体发出不须费力不用时刻不

 用传类一照即有但因人无能力不能生实有活像

 不过生虚像而已目睹有人像用手模触则全无天

 主圣父照自己本体见自己全能全善全福如吾人

 照镜见自己不异故生出自己之像与自己全体相

 同这像非虚设真实与圣父全能全善全福同是一

 体即所谓第二位费略圣子

 又比得人之想念如我心中想自己本体形像自己

 学问才能美善处即心内生一像竟同于我若有能

 生活像之力则此像便是第二位我矣但我无此能

 力即想自己本体一念尚不能全又顷刻之间忽往

 忽来消灭其念此像杳不存留天主不然天主一照

 即想穷自己之全能全善全福其所生之像亦属灵

 活真实全能全善全福一同自己其照永远存留因

 此可见并无先后天主圣父从无始照见自己本体

 故从无始生出圣子

 论第三位斯彼利多三多圣神圣神者原是天主圣

 父与天主圣子互相内发之爱情要知此意先须明

 人爱情何如譬如父母爱子莫不愿子得美好如聪

 明富贵寿乐等但父母之爱徒为虚爱其心愿给子

 者不能有力实发全给天主爱情不同天主圣爱原

 是实实全发之爱天主圣父与天主圣子互相爱本

 体之妙本体全能全善全福即从本体之全能全善

 全福实实发出是所谓第三位斯彼利多三多圣神

 圣父与圣子从无始互相爱本体之妙故从无始亦

 发第三位斯彼利多三多圣神审此则三位不能有

 先后大小贵贱因其共是一能一善一福共是一体

 此三位一体之说虽人之识力不能穷尽毕竟明见

 得皆最合于理若云天主从无始止有一位并无别

 位相通同福乐者则天主福乐以孑然孤立便缺而

 不全若云有多天主则非至尊至贵复不合于称为

 万物无对之元尊矣

 耶稣者是天主降生名号译言救世者即救赎万民

 罪之意基利斯督者译言傅油是至尊贵之礼至尊

 贵之称古昔立国君先以圣油擦傅其顶然后推尊

 为国君立教主亦然我主耶稣身兼二贵以主宰天

 地神人万物是万邦之大君天主教是耶稣亲立耶

 稣亦为天主教之教主故借基利斯督至尊贵之礼

 至尊贵之号称颂天主我等云者谓天下万国人之

 共主也原系生我等并降生救赎我等之恩主故吾

 人皆当钦崇之

我信其因斯彼利多三多降孕生于玛利亚之童

 天主第二位费略降生为人不因人工惟因斯彼利

 多三多第三位圣神之功圣神用圣母玛利亚腹中

 净血成胎天主赋以纯美灵魂天主第二位费略即

 时降合与之缔结怀孕于圣母玛利亚九月而诞生

 圣母依然童身无损如日光照入玻璃甁内日光出

 入玻璃甁不破圣母怀孕及生产依然童身盖天主

 降生不用人道配合皆系天主全能神功试思天主

 从无物中能化成天地万物则从童身之母而降生

 亦何难之有

 所谓天主降生者天主性与人性相结合于一位名

 为耶稣故耶稣亦为真人亦为真天主论其为人系

 天主所造其知能诸德皆有限论其为天主即是造

 物之主其全能全知全善皆无限量天主降生非向

 在天后降于地天主无所不在未降生前亦在于地

 降生后亦不离天所谓降生不过天主至尊无对下

 结合于至卑之人故谓之降今天主降生为人非天

 主化本性而成人亦非化其人性而为天主又非两

 性交合共成一体人性与天主性各自分明有别两

 性同在于耶稣一位但耶稣虽具两性其位惟一犹

 如人之灵魂与肉身两者共成一人也

 降生之地在天下三大洲中如德亚国白棱郡与中

 国同洲即万民元祖所居之地降生之夜夜光如昼

 彼时许多天神奏乐手空中赞美天主并报知本地

 牧童前来叩拜驴牛皆跪伏认主至十三日三国远

 王不约来朝时有异星空中引导

 天主降生缘故原是救赎满补人罪要明此理先要

 分别罪过轻重假如此人得罪于彼人此人极卑贱

 彼人极尊贵则此人得罪于彼人罪过极重倘乡民

 詈辱乡民其罪不重因皆是同等人或乡民詈辱官

 府罪重矣其官府愈尊贵则詈辱之罪亦愈重或乡

 民詈辱国君将罪不容诛由此观之人得罪天主其

 罪重大无比即普天之下极尊贵人共在天主台前

 咸属卑微尤不啻比蚁于人吾人既悖犯天主命得

 罪万物真主其罪重大不但无可比亦且想不到因

 天主尊贵无限无量所以人得罪天主其罪重大亦

 是无限无量非独普世万人即合天上诸天神不能

 补人罪万分之一缘合神人之功总属有限人罪无

 限以有限之功何能补无限之重罪乎

 据理而论罪过愈大其相称之刑罚愈应拟重人罪

 既重大无限则应受之罚亦宜重大无限即地狱永

 苦刑罚是也凡人得罪天主理宜俱罚受地狱永苦

 但天主至仁至慈矜悯人类不忍尽下地狱所以天

 主第二位降生为人名为耶稣将天下万民之罪悉

 担荷自己一身情愿代我等受极苦之刑补赎万民

 之罪绰有馀裕又尽补人罪何伤天主无限之尊贵

 缘耶稣既有天主第二位无限尊贵其功劳皆属无

 限所以能尽补无限重大之罪亦能相称天主无限

 之尊贵

 人得罪天主天主能竟赦其罪而不罚又能罚人罪

 而不赦皆由天主似不必降生救赎但天主竟赦人

 罪何以见主宰罚恶之公义且人罪所伤天主无限

 之尊贵永不得尽补终如有缺又令人妄倚天主仁

 慈略不畏惧轻易犯罪何由悔改

 若天主严罚人罪不赦则天主仁慈不显且非天主

 造人升天享福之原意又令人如奴隶惧主并无如

 子爱父之情今天主降生发全智之妙使爱人之仁

 慈并罚罪之公义两得其全毫无亏缺盖以一身担

 受天下万人之罪即显其仁慈爱人之极又自受极

 重苦难即显其罚公义之至

 天主降生之故有三一以亲身立诸善德之表使人

 效法导我等行天堂之路故降生处所特选马廏降

 生时候特选严冬寒苦皆欲医我世人之病根世人

 偏嗜者尊高富贵安逸此三种为万罪之根故至尊

 造物主降生于卑贱之马厩正医吾人偏嗜尊高之

 病择隆冬寒冻时降生正医吾人偏嗜富贵偏嗜安

 逸之病

 二天主降生以建定普世现在所传天主之圣教因

 彼时天下万国俱沉溺已久不知天主正道即如德

 亚本国虽从古以来相传奉天主之教但遵守正教

 规矩者其人甚少

 耶稣建定教规时所行圣迹甚多人神俱所不能一

 则令人推知立教者断非寻常必定有天主权能方

 能行此一则令人知所传之道皆有正教之明据奇

 效如命风息即息命海浪平即平命草木枯即枯以

 五饼二鱼饱饫五千馀人诸如跛者偻者聋者喑者

 瞽者疯疸癞疾等不用药饵谕痊即痊负魔者命魔

 退即退死者及已葬四日者一命即俱复活

 天主耶稣传教之时善人听训一一动人良心合乎

 天理从者甚众掌管古教傲恶之人听耶稣所讲之

 道与伊党所行者无不相反并常切责伊等不守教

 规又见人人服从耶稣于伊等避而不从辄生嫉妒

 之心合党谋议图害耶稣

 三天主降生受苦难为救赎吾人之罪即信经所云

我信其受难于般雀比辣多居官时被钉十字架死

而乃瘗

 论受难缘由先要知两端

 第一端所谓天主受苦难不是天主三位一体之体

 不过是第二位降合人性肉身之体因天主三位一

 体之体万不能受苦若使苦难可侵便非天主但天

 主降生既是天主性与人性相结合其两性之情虽

 各有分别而两性名称则互相通共以此之故所以

 受难钉十字架死等虽单系人性之事其称谓亦与

 天主本性相通共因而云天主受难钉十字架死犹

 如人身受伤时其灵魂虽不能受伤但因灵魂与肉

 身连合共成一人所以不但云人之肉身受伤而云

 某人受伤此之谓也

 第二端要知耶稣受苦难非属无可奈何原系甘心

情愿若耶稣不许人肆害即普世多人及地狱众魔

 鬼一毫不能加害则稣受难之事未降生前上古许

 多先知圣人皆预录明载于册籍又降生后耶稣讲

 道时当引古先知预录受难之事对众明言我将来

 要受诸般苦难受辱受笞被钉十字架死死后第三

 日复活又恶党五百馀人来擒之时耶稣一应声尽

 皆僵仆如死若耶稣不唤伊等令起则竟不起亦不

 能动手擒缚凡此受擒受缚受笞受死皆是耶稣原

 许恶党加害以成救赎世人之功并尽补人罪所伤

 天主无限之尊贵

 论救赎之理耶稣一举一动有无限之功尽足救赎

 何须受多苦难而死其所以受多苦难而死者以示

 敬爱天主至情至于受万苦万死以尽补人罪所伤

 天主之尊贵皆属合当皆属甘心情愿

 耶稣在世三十三年其预定受难之期已至是夜前

 出城外往山园祈祷恶人差兵马数百骑各持器械

 至山园捕擒耶稣耶稣问伊等觅谁答云觅耶稣耶

 稣曰我是数百人即时昏仆于地不能起耶稣我是

 一语令数百人皆昏仆如死足显其受擒受难皆由

 情愿不然若欲多人死涵为易事不过出一语立刻

 即死彼时耶稣顺伊等恶情允其动手命伊等起数

 百人应声方起将耶稣缚解般雀比辣多官衙般雀

 比辣多官名也居官之时恶人俱来妄讼耶稣比辣

 多庭讯耶稣之时明知妄讼惧众作乱欲平其恨乃

 付耶稣于群恶受笞笞毕而释当时群恶将耶稣全

 剥衣裳缚于石柱鞭挞五千馀下浑身破裂通体流

 血又大加侮辱织𣗥茨冠置耶稣首上敲击其冠茨

 透于脑血流满面假拜如王如是备极侮辱讫仍解

 送于比辣多比辣多见耶稣如此血伤心甚悯怜将

 耶稣置之众前意欲感动众心而释之恶党觉比辣

 多有宽释耶稣之意群起忿哄高声大叫耶稣谋叛

 若竟宽释闻于国王必以同谋律之论其罪当钉十

 字架死比辣多见众哄乱不已内惧色沮判定耶稣

 钉十字架付与众云一听汝辈其罪亦在汝辈任之

 于我无与因于众前用水盥手以表无罪恶党即将

 十字架令耶稣自肩出城至山上将耶稣手足分钉

 于十字架上而死

 彼时正午忽然昼晦如夜天昏地震山石自相触碎

 天主古堂内帐幔自裂万物惨伤皆明征受难者非

 常人乃真天主耶稣死后门徒卸圣尸葬于石塳恶

 党诣比辣多请封识其墓并发兵巡视恐耶稣门徒

 夜窃圣尸后诳人曰耶稣已复活矣因耶稣前讲道

 之时曾对众有死后三日复生之说但恶党虽设计

 多端安能阻天主预定之旨死后三日耶稣果真正

 复活即圣经所谓

我信其降地狱第三日自死者中复活

 地狱在大地中间共有四重第一重其最下者名永

 苦地狱在地中心极深极暗天主所造收锢魔鬼及

 恶人受永苦之处第二重略上者名炼罪狱善人在

 世时有微细罪过不曾补完者死后天主置之此所

 受暂苦以炼补其罪炼净然后赏升天堂此所痛苦

 虽大有定数有完期非如魔鬼恶人地狱永受无限

 痛苦第三重又上者名婴孩狱婴孩末蒙天主赦其

 所染人祖之原罪不能升天但无木身自作之罪又

 不应下永苦地狱故天主置于此无苦无乐之所第

 四重最上者灵薄狱耶稣未受难以前古圣人亡后

 所归之处论古圣功德宜得福报但天主未降生救

 赎人罪天堂之门未开古圣灵魂暂居于此盖古圣

 皆以古经所纪已预知天主降生将来救赎时为冀

 望居此安平无苦

 耶稣圣身死后葬于墓中其圣魂即降第四重古圣

 所居灵薄地狱彼时耶稣圣魂与圣身虽然相离但

 天主性同在墓中圣身又同在降灵薄圣魂仍相结

 合从未相离灵薄众圣人皆得明见天主性即享真

 福如在天堂至第三日耶稣圣魂入墓与原肉身相

 合即时复活光辉如太阳墓之石门虽固塞封识如

 故而耶稣圣体透出石墓并墓门不开犹太阳之光

 出入玻璃甁甁依然照旧耳

我信其升天坐于全能者天主罢德肋之右

 耶稣复活后在世四十日屡现圣母与宗徒众弟子

 此何故耶稣复活倘即时升天恐后人不信其真正

 复活故在世四旬之久令众咸睹将教中规诚礼仪

 一一亲定至四十日携宗徒众弟子共一百二十人

 前至阿理瓦山圣母亦在其中彼时圣体极光极美

 面谕宗徒众弟子分行天下遍传圣教于万民信者

 付以圣水涤罪导引升天之路得享永福不信者至

 死不改悔明示死后定受地狱永苦谕毕举手降福

 于众然后圣身离地冉冉腾空上升并携前出灵薄

 狱众古圣灵魂齐登天堂天神空中奏乐恭迎天主

 耶稣升至空际彩云遮蔽瞻望不见宗徒弟子一百

 二十人俱在山仰瞻依恋不忍舍去

 天主耶稣见众门徒伫望即命二天神下降衣白如

 雪宣谕吾主已上升今在天堂掌生死万物之权后

 来世界穷尽之日又复降来审判普世万民俾皆复

 活善者并肉身灵魂赏升天堂享永远真福恶者并

 肉身灵魂罚下地狱受永远极苦

 圣经所谓坐于全能者天主罢德肋之右者依人世

 之礼以右为尊论天主纯神无左右坐位之分其意

 盖曰耶稣在天堂其尊荣与天主罢德肋齐均坐者

 安稳之意谓尊荣之位永远不能移动也

我信其曰后从彼而来审判生死者

 耶稣升天前已略言过升天之后复降世间审判生

 死者须知前有造天地人物之初日后来必定有消

 灭人物之终日即是耶稣降来审判之日其审判的

 期将来果在何年何月耶稣云虽天神亦不能知当

 日耶稣在世宗徒曾问审判确日耶稣不言其期但

 言其先兆云审判将近天下万国相争相残五谷百

 菓荒灭人间瘟疫盛作妖孽叠见苦死甚多海水沸

 浪猛哄暴出四方淹没山陵崩裂全地大震天失其

 运动地失其安宁日月星辰失其光种种灾难从来

 人所未见彼时之人见天地大变如此惶恐惊骇皆

 如树木枯槀绝无生意

 审判已届天降大火万物烧毁绝不存留时天主命

 天神四方吹号唤死者复活其号一发凡从开辟以

 来万国万世诸人之肉身皆复生宛如未死又一切

 灵魂善者降自天堂恶者出自地狱各与原旧肉身

 相结复活顷刻之间天神带集众人于若撒法山谷

 彼时耶稣向日被钉之十字架忽现空中善人见之

 感恩欢欣恶人见之忆往日背恩羞惧难堪此时耶

 稣从天而降现于空中众人肉目可睹其形体众人

 肉耳可闻其声音

 向曰耶稣在世以人性形体隐藏其天主无量权能

 以仁慈谦虚忍耐诸德之表时时教训医吾人骄傲

 怒狠贪妒诸病至审判之日圣容与前大不相同其

 光辉威严昭明显著圣母近主座前诸圣人圣女及

 九品无数天神左右围绕奔走趋命大彰审判威权

 天主荣光

 彼时人人无论大小尊卑凡在世时所思所言所行

 或善或恶不拘重大细微一一露出众人通知善者

 受赏恶者受罚善者于众恶人前肉身及灵魂同升

 天堂享永远真福恶者所立之地登时拆裂顷刻间

 吞陷恶人肉身灵魂同下地狱与众邪魔受永远苦

 难地面裂口复合地狱之门闭塞至无穷世此谓天

 主审判于世界终穷之日而后见

 圣经所谓生死者其生者指审判本日尚活而方死

 其死者系从开辟以来审判之前死也

 公审判之外另有私审判亦谓灵魂审判即各人临

 终时灵魂已离肉身日日时时随人去世所有之审

 判因临终时各人灵魂已离肉身当于所死之处天

 主审判将一生善恶顷刻间皆聚目前依具善恶善

 者赏其灵魂升于天堂恶者罚其灵魂下于地狱

 今既先有私审判赏罚已定何必后来又有公审判

 其缘故约有三端兹略解之一世间恶者多享富贵

 终身快乐善者多穷困疾病患难愚人见此或疑天

 地无主宰或疑主宰不公故天主定公审判之日以

 明示普世之民何以许恶人在世享富贵快乐许善

 人在世受苦难因恶人在世其行恶中或有一二善

 事天主至公无善不赏彼既无升天之功故将今世

 一时快乐聊报伊微小之善身后以永苦地狱罚其

 平生所行之恶善人在世其行善中或有微小罪过

 天主至公无罪不罚故以今世一时苦难销炼其罪

 身后以天堂永福酬往日之功绩耳

 二世间善恶之根皆在人心隐微中外不能见有如

 许之人原是恶者视外面修饰或误以为善人亦有

 如许之人原是善者因处困遭难人误以为恶人抑

 有如许行善行恶隐密深藏人不及知故天主定公

 审判以普世万人之前明白发露各人心中隐密之

 善恶以显示其赏罚方见至公无私

 三私审判时天主不过赏罚其灵魂不曾赏罚其肉

 身凡现世所行之善恶虽主张在灵魂但肉身亦相

 辅助又恶人常顺听肉身之邪情造恶万端善人常

 逆损血气之偏情且缘守教规多加肉身以苦工故

 天主定公审判之日令善恶肉身复生同灵魂各受

 相当之赏罚

我信斯彼利多三多

 此一端申言天主第三位已明具于三位一体之理

 不必重讲

我信有圣而公厄格勒西亚诸圣相通功

 所谓厄格勒西亚者依中国之语译言教会名为会

 者凡天下万国信从天主教者皆共通于一道之正

 理犹万方之人同聚会于一处是故亦称为公会

 会之元首是立教之天主耶稣耶稣升天时于十二

 位宗徒中选定一位名伯多禄谕令代天主位以为

 会首彼时大西诸国一统东西南北数万里中凡数

 百国皆属一位大朝廷统理其京都在大西意大理

 亚国罗玛府中圣人伯多禄既为天主教首又罗玛

 府为诸国之总都故特择罗玛府以为将来诸教首

 登位定所以便传教化行万国此教首即所称代天

 主位之教代王

 天主耶稣在世时会亲谕教首伯多禄圣人云尔等

 后来居教首位者掌理教务宣令天下凡系教中事

 理即与我旨无二故普天之下奉教人凡关系教中

 事理必须遵听教化王之命一如天主所命若轻忽

 不听者其罪即如不听天主命

 教化王既代天主位其权尊贵其责重大非极盛德

 博学大才未克胜任居此位者皆自幼矢守童贞从

 无婚娶故不传子孙亦不能自己预定袭位之人另

 有盛德大学者数十辈在其左右辅理教务若教化

 王去世斯左右数十辈共集一堂先祈天主圣祐开

 掖众心俾无差谬然后公同于此内推一德才学行

 高出等辈者为教化王及既登位凡奉教诸国君民

 虽非属国皆敬尊如天主爱之如父亦称为公圣父

 其教会所以为圣者有多故略举三端一教之元首

 为天主耶稣耶稣诸德全备诸圣之表二天主教所

 命宜信之事俱属正理所命宜行之事俱属善德凡

 依此理此德而行皆可以造至真圣人之地其初进

 教者以痛悔改过迁善为八门以真心定志修身为

 工夫严守十诫坚心不变宁受万苦致命不敢背犯

 正理史书记载致命之圣千六百年来有一千一百

 馀万三在天堂圣人圣女皆为公会之圣教会中或

 间有不守规诫所行不善者此非教会不圣由其人

 自不依教会圣理而行也

 圣经所谓诸圣相通功者凡奉教守规之人其善德

 美功皆有公通之义天主教会犹一人之活身教中

 诸圣如四体百肢人身四体百肢所司虽不同而司

 行之利益则统归于全身若口食耳听目视手动足

 行各各不同但食听视动行利用总在一身教会亦

 然教中人虽多教会惟一其各功行皆通贯于一会

 并无一人不受其益

 不但在现世者即已亡在炼罪狱者若为伊诵经祈

 求天主及为伊行一切善功此功可通归于伊其所

 受炼罪之苦亦得减灭能升天堂又升天诸圣福乐

 已满亦常求天主助佑在世奉教者遂时蒙代求天

 主之恩赐岂非诸圣相通功乎

 又在教不守规诫之罪人犹活人之身一体麻木而

 全身血气略为流通诸圣代祈天主之功亦能归裨

 罪人开动其心令之痛悔改过至于反背圣教者如

 活身一肢断绝气血无由相通矣

我信罪之赦

 天地人物真主惟一其旨天理凡不依天理行便犯

 天主之命便为有罪故独有天主能赦人罪其馀不

 拘何神何人既不是真主断然不能赦人罪譬一国

 真主方能赦一国人之罪其馀大臣俱无权赦罪所

 以独天主教有赦罪之权其馀别教断断不能况罪

 过轻重隐微俱在人心独天主全智能通透悉知人

 心其馀神鬼圣人皆不能明知是故惟天主用相称

 之刑能罚人罪亦以无限仁慈能赦人罪

 凡望得罪赦当遵天主赦罪定规其赦罪之定规有

 二义一赦人未曾进教以前所犯之诸罪一赦人巳

 进教后或有所犯之诸罪此系天主降生在世时所

 亲建定凡人欲进教真心信望敬爱天主又真心痛

 悔从前所犯之罪过用天主所定领圣水洗涤之礼

 则天主尽赦其罪 另孩童明悟未开只用领洗即得原罪之赦

 须知圣教之理能修诚人之内外所谓外是人形目

 所能见者所谓内是人灵魂形目所不能见者然圣

 教礼义亦包涵二妙一为无形神物目不能见以修

 诚人内即天主所付无形之圣宠一是有形之物肉

 身五官所能觉知者以外表内诚如初进教时以净

 水洗人额此属外面有形之礼人目能见者又蒙天

 主降圣宠加恩于灵魂赦其前罪此属人内是无形

 神功肉身五官不能觉知者其馀圣教诸礼义亦然

 至进教后或有所犯罪过必真心痛悔定心再不敢

 犯依天主所立之规告解则天主亦赦其罪此一端

 进教之后须详细讲解夫赦罪之恩全恃天主耶稣

 功德因耶稣在世时将古今前后普世人罪代受苦

 难立无限异绩已尽补全赎万民之罪今所用领圣

 水解告等礼仰赖耶稣洪功赦免我等罪过如恃公

 府印文支取内库财贷以抵偿逋债一类也

我信肉身之复活

 上言审判已云世界穷尽之日人人俱要复活彼时

 不但灵魂并肉身亦受善恶之报此乃天主降生亲

 谕须知从开辟天地至世界穷尽之日凡一切已死

 之人审判本日皆当复活各人灵魂不拘在天堂在

 地狱者必定与原旧肉身仍然相合成一全人之体

 虽肉身有被火焚毁者有被禽兽及虫鱼所食化者

 有在坟墓朽腐成灰土者一一复活仍复在世时之

 原身盖天主全能原从无生有当初既能从无中造

 成天地人物今取人之焚化灰尘还人原身何难之

 有

 试观火土尚能消化人身骨肉归于灰土岂有天主

 全能反不能将火土所化之灰土使复其人原旧肉

 身乎

 人当生时灵魂与肉身同为善恶故复生时亦宜同

 受善恶之报若复活非其人原旧肉身则是于新造

 之肉身加以原身所行善恶之报此为罚无罪而释

 有罪赏无功而弃有功不得其平无是理也

 凡复活之肉身先在世时有一切形体之缺至复活

 天主修补完好不但聋喑瞽躄等并耄年稚齿者增

 其不及减其太过皆依耶稣年貌以其为诸圣复活

 之元首也盖耶稣复活升天时系三十三岁凡诸圣

 人皆当与元首相肖故其复活身躯亦皆三十三岁

 因中年身躯正在精神气容强盛之时耳

 善人复活之后其肉身天主另赐以四种大恩一无

 伤损之恩凡一切水火剑戟等伤人之具复活之肉

 身毫不能伤其世间恶情绝不复萌故不能复死二

 光明之恩其肉身发光辉耀太阳之光犹不能比三

 神速之恩肉身复活非如今时重浊之体皆轻快如

 神上下左右从天至地亿万之远须臾间无所不到

 四神透之恩凡一切坚硬之物不能障碍如山石土

 壁复活之身俱能直透如太阳光透玻璃更为易易

 若恶人肉身复活皆与此相反其身为万病臭恶所

 归聚丑黑沉重污秽不堪受诸种刀火灾患痛苦非

 可名言

我信常生

 善人复活升天堂享永远福乐方谓常生其肉身所

 受四大恩如不受伤光明神速神透前论审判已具

 其说至于五官目常视诸美好事物耳常闻诸奇妙

 音乐口常存各种美味鼻常嗅奇异众馨香即总并

 普世快乐统归于一人之身尚不得比享天堂福乐

 万分之一若灵魂常生之乐更属无比常得见天主

 享天主全体福乐愈见愈爱愈享愈久愈无厌饱饫

 人心欲愿此谓善人之常生

 若恶人复活下地狱受永远灾祸何以亦谓之常生

 恶人肉身复活在地狱虽欲磔毁己身冀幸死亡而

 不得故亦曰常生其肉身欲死不得实受万死之苦

 但恶人肉身相逼相压锢于火海如陶器相砌周火

 通透又如盐鱼压叠缸内满渍咸汁相留相殴相残

 害如疯犬互啮魔鬼百计酷虐狠击无罗目常睹骇

 异怪像耳常闻霹雳巨声口常啖万种毒秽难吞之

 味鼻常嗅最不堪之臭恶即汇天下万苦并归于一

 人之身尚不得拟地狱受苦万分之一此恶人肉身

 常生之苦非常生乃常死也谓之觉苦

 至若灵魂之苦因失天堂常生之永福不得见天主

 时时独结此想每自念曰我现受极苦虽历亿万年

 尚如初起永远无尽较肉身之苦不第万倍更为重

 大更属难堪谓之失苦

亚孟

 犹云皆系真实之言虽未来及已往与现在之事均

 所当信者

 天主经解略

 此经系天主耶稣亲口传授宗徒教其依诵此经早

 晚祈求上主内分七端谓之七祈求前三端系人所

 愿向于天主之事后四端系人所求愿为本身之事

在天

 天上天下天主俱无所不在今云在天者即是天堂

 天堂原是天主发显荣光诸天神圣人万福之所人

 在世间同禽兽杂处不能见天主身后得升天堂始

 明见天主天主之意欲人常忆天堂是我等本家欲

 人心常常向望

我等父者

 天主生人日日保存又降生受难赎罪故谓之父用

 父称于经首者欲人思念其爱人如父母爱子之清

 亦欲我等克尽子道曰日图报感谢其恩诵经之初

 不称在天万物至尊之主者恐吾人卑贱畏惧不敢

 向求所需之事物惟令我等称之为父者欲人倚恃

 其父母爱子之情故敢向求凡所愿所需之物

我等

 称天主我等父不称为吾父其意以为求天主不但

 为我一人尚为众人因天主是吾人大父母故天下

 人皆吾兄弟皆应相爱如兄弟故要我等为众人求

 天主

愿尔名见圣

 天主本体自有至尊至圣之名虽普世人民皆尊圣

 其名其名尊圣不加增又普世人民纵不尊圣其名

 其名尊圣不减少所为愿者盖以吾人尊圣天主当

 然之理可加我等本身尊圣天主所受之益因天主

 既为至尊至圣又为万民之大父母我等皆欲尽子

 情甚愿普世之人无不认识钦崇奉事天主

尔国临格

 此句经有三解一愿天主保佑我等降临吾人灵魂

 中犹朝廷临御国都治吾灵魂每事引导不致舛错

 二尔国者即是天堂愿死后升天堂得见天主享天

 堂永远之福三天主本为天地万民之主但万民中

 听顺魔诱不信从天主者甚多今我尽子情极欲大

 父大显威权慑服众恶如太平境界无人敢萌僭乱

尔旨承行于地如于天焉

 天神圣人在天堂遵行天主圣旨无丝毫违背亦无

 丝毫免强今世之人虽守天主十诫富贵者每有骄

 傲过分之想不甘贫贱者又有怨天尤人之意今吾

 人欲为天主孝子但愿天下万民不拘富贵贫贱皆

 遵行大父十诫圣旨无丝毫违背亦如在天堂天神

 圣人不异也

我等望尔今日与我我日用粮

 日用粮包含内外两件内者属灵鬼之粮即是我等

 望天主今日赐我灵魂之祐令行善德降以宠爱诸

 恩外者属肉身之粮如饮食衣服一切所须财物天

 主教我等此一端经欲我等日日记人之本根从何

 而来原是从天主所生必须仰望天主保祐养育我

 等非比禽兽之首向地但从地上求养又云日用粮

 者不欲人过分妄虑图谋多年长远之财用将此心

 沉迷其中

而免我债

 免我债是免吾人所犯之罪恶因人犯天主十诫心

 负诸恶有如人身负债于人负债者必须偿还吾人

 负罪必须痛悔满补若果真心痛悔定改则在天我

 等父必赦我罪犹父母见儿女痛悔前非即慈怜宽

 免但吾人难知痛悔之心果否真切亦不知已蒙天

 主赦宥与否因此不可怠惰须日日求天主赦免行

 早晚功课省察痛悔求赦罪债若负债者时时计算

 思忖务欲及时全偿速销其欠数

如我亦免负我债者

 负我债者是得罪我之人如辱詈侮害等此一端经

 天主教吾人先恕得罪丁我者然后天主方赦我罪

 若我欲复仇于天主台前求主恕我照我恕人此何

 异我既不恕人求天主亦不恕我或有人无理加害

 强夺我物诳诈我凌詈我等情如伊必不补我声名

 资财再无别术令伊见偿依公讼理与经无悖但我

 之讼人心勿抱恨不过欲照数补我并令伊改过迁

 善犹为兄者于父母前愬弟不悌于己为兄之心非

 欲害弟不过欲父母教惩伊弟知非循礼官府是民

 之父母我等无奈讼人亦须依兄弟之心而行

又不我许陷于诱感

 世间诱感人之事甚多如邪淫及不义之财邪教邪

 术等魔诱人心懦弱易于从邪故求天主预绝其凡

 引诱我得罪之端

乃救我于凶恶

 凶恶者一切内外害人之事内者如魔鬼引诱私欲

 邪情等害人之心外者如水火盗贼疾病灾患等害

 人之身此世时常有之不赖天主慈祐断然难免故

 求天主护翼我等不遭一切凶恶或天主许我遭此

 灾难求天主保祐使我等忍耐不至怨怒得罪天主

 亦是救我于凶恶亚

孟亚

 孟者是求天主允赐我等所愿此经中七祈求

  圣母经解略

 此经列天主经后因天主经内七祈求我等既自通

 于天主后又至圣母台前求圣母将我等凡有所求

 转达于天主则天主以圣母为重易俯允我等所求

 经内前四句乃天神朝拜圣母庆贺之言第五句是

 圣母表姊依撒伯尔赞美圣母之言其馀后数句教

 会众圣人颂祷圣母之言

 天主降生九月前命一位天神降如德亚国现于盛

 德童女玛利亚将天主谕旨告明天主选尔为母借

 胎降生初见圣母朝拜曰亚物玛利亚等语

亚物

 亚物者是西音译言朝拜庆贺之意天神特来奉报

 圣母以圣母得天主异宠即以本国之言庆贺赞美

 故教中圣贤用此言置于经首

玛利亚

 玛利亚者是圣母名号译言海星浮海者不知东西

 南北必望北斗星一名海星引导其路吾人在世如同浮

 海如许危险若不得圣母引导难行天堂之路故常

 仰望圣母指以上升正道

满被额辣济亚者

 额辣济亚亦系西音译言圣宠天主爱人即赋圣宠

 于灵魂得此圣宠者能通朋正道奋励行善远避诸

 恶盖宠爱为诸德之原死后若有圣宠必升天堂今

 圣母诸德至盛极大天主保护圣母亦至极至大虽

 合众神圣所受天主之宠爱并归一人究难较圣母

 所受天主之宠爱故称为满被额辣济亚者犹云满

 受圣宠也

主与尔偕焉

 主者即天主尔是圣母圣母自在母胎时天主极其

 爱护灵魂不染原罪及出母胎至临终时灵魂与其

 童身皆粹洁不沾世尘众天神众圣人虽天主亦与

 偕亦爱护不离但不如圣母天主与偕爱护不离更

 为亲切至极因天主选之为母妊腹降生实为天主

 宠爱亲切之至他无可比

女中尔为赞美

 童贞之女不能生育生育自不能守童贞独圣母既

 守童贞又妊诞耶稣前后皆是童贞此超越古今人

 性之力故普世圣女万不能比是为奇异极可赞美

 即合古今众圣人善德较之圣母如一滴之比海水

尔胎子耶稣并为赞美

 此句系圣母表姊位撒伯尔赞美圣母之言圣母颌

 报之后初见圣妇依撒伯尔蒙天主默启令其知天

 主降孕在圣母腹中故一相见时圣妇依撒伯尔即

 发此言因子之光荣归于父母父母光荣亦归于子

 耶稣既为天地万物真主至尊至贵其光荣无比则

 耶稣之圣母亦至尊至贵光荣无比即普世众圣人

 圣女及天上诸品天神合并永远赞美亦不能尽圣

 母之尊贵美好今赞美圣母如此亦为赞美耶稣凡

 赞美耶稣亦为赞美圣母故经云并为赞美

天主圣母玛利亚为我等罪人

 世人难免无罪人既有罪心怀畏报自不敢辄至天

 主台前求赦故先诣圣母哀恳因圣母既为天主极

 宠爱之母凡圣母代我等求天主未有不允以此凡

 进教者称呼圣母为仁慈之母为罪人之托求圣母

 转求天主赦我等罪加我等宠爱赐我等诸恩

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候

 吾人倶常有急需之事或现在心中不安或已往罪

 过后生悔恨或将来畏惧冀望因而时时刻刻皆望

 圣母转求天主𡸁祜故谓今祈天主至论临终时吃

 紧之事更为繁重往日之罪临终愈觉得极大极多

 彼时魔鬼狡计甚多引诱更甚灵魂愈惶迫昏惯肉

 身愈衰弱故此时圣母矜祐代我等转求天主最为

 至要教中人往往勤奉圣母终时多蒙圣母保护

亚孟

 解与天主经相同

十字圣号经

 十字经为圣教诸经总括包涵二要端一为天主三

 位一体一为天主第二位降生受难此经是奉教人

 时常宜诵或诵经或饮食或行止坐卧前后之间皆

 须画十字圣号诵圣号经因天主降生钉十字架受

 苦难而死著无限无量恩功满补我等罪愆救脱万

 民于魔鬼之手殄灭魔鬼权能俾我等免下地狱大

 启天堂门故十字架为天下万世万民诸福之总根

 至尊至贵诸天神圣人所钦崇之至宝又为诸败服

 邪魔惊惧之神锋以故十字架有大能力诚心遵用

 或遏止内动邪情或却退魔鬼诱感或救免不虞之

 灾难不可殚述

以十字圣架号

 以十字圣架号犹云为天主钉十字架之丕功无论

 何事总求之意假如饮食前画十字其意因天主钉

 十字架之功求赐恩祐饮食安养无害不拘何事或

 求天主或谢天主画十字皆具此意谢天主画十字

 若谓我罪人无功将耶稣受难功劳献于天主以感

 谢图报诵此二句画在额上亦是此意

天主我等主

 天主是生养救赎普天下万民之主故称为我等主

 诵此二句画一十字于口上

救我等于我仇

 诵此二句是画一十字于心胸人在世有三仇一为

 魔鬼因天主罚魔鬼下地狱受骄傲永远苦刑故魔

 鬼深恨天主亟欲加害但天主本体万万不能受害

 故时刻计较肆害于天主所爱之人欲人人皆下地

 狱同伊受苦同伊永恨天主以此图报复其仇是邪

 魔为吾人第一大仇常诱人作恶沮人为善

 二为肉身之仇自吾人元祖犯天主命以来肉身与

 灵魂相反邪情乱动不听顺灵魂之命故肉身相陷

 溺灵魂于万罪之端因此为吾人之雠

 三为世俗之仇世俗常引我等于不善多为罪愆之

 由如世俗习行无理之事我等若依行则同犯天理

 若不依行难免讥责故世俗亦是害灵魂难克之仇

 今经云救我等于我仇是求天主救免我三仇之害

因罢德肋及费略及斯彼利多三多名者

 此四句是于上下左右共画一大十字诵因罢德肋

 云云犹曰为天主三位一体至尊至贵求得某事物

 同上所云或求或谢一意诵罢德肋费略斯彼利多

 三多三句分明指征信有三位念名者一句指征信

 三位共为一体画十字从上至下上诵罢德肋下诵

 费略明指罢德肋为第一位无原之原费略为第二

 位从罢德肋无始而生其画左右诵斯彼利多三多

 是明指斯彼利多三多从罢德肋及费略于无始所

 同发者其额口胸画小十字三次意谓求天主救我

 保祐我凡所思所言所行皆合圣教理规远绝犯罪

 之端因为诸恶念不善之言各种邪情私欲妄动皆

 从首口心萌发之故

亚孟  解同天主经

  领圣水规矩

 我等进天主教非为肉身图富贵等原为救灵魂及

 身后永远之福此外立教行教其所图望不过富贵

 寿乐多男女诸项总是求今世之福免今世之祸而

 已又佞佛及事形天等者妄许亦系今世享一时之

 福免一时之祸因其所云来生之福与今世之福不二但佛与形天等

 即今世一时祸福之权亦不在伊试观世间无数穷

 困疾病者无男女者早夜持诵梵呗未见施救穷疾

 无男女依然如故夫既许以今世受福免祸自应速

 给兹复不然可见祸福之权不自伊操明征非真主

 矣又形天若果为公正真主其赏罚应分别善恶今

 日月照临霜露雨雪等不别善恶人之田均一沾受

 则亦见形天非真主赏罚之权所不在也若天主真

 许我等世福不给则天主为失信为不公今天主不

 以暂福赏人功亦不以暂祸罚人罪其所定之罚系

 身后永罚所许之赏系身后永赏则吾人进教惟当

 望天主所许永远无穷之福乐不图求现世一时之

 福乐可耳

 自我等元祖犯天主之命其罪传遗子孙凡人在母

 胎即染原罪为万罪之根上已明言天主欲救人类

 尽去其罪之污特立付圣水之礼以赦初入教者之

 原罪并自作之罪此赦罪洪恩全在灵魂无形可见

 天主用有形之水涤人身以表灵魂蒙无形赦罪之

 恩凡人心中思一无形之物必先赖有形之物相比

 而通明譬之天神灵魂原属无形今我欲想天神灵

 魂必心内先成一人像才可以想不然想终不至其

 无形神体所以天主恩赐我等无形圣宠特定有形

 之物以引掖我等明白通晓今所定付圣水之礼可

 比朝廷设官之例凡设官必给印以为权柄权者无

 形印为有形之物而权即寓其中天主亦然付圣水

 之内总有三义一为有形之水二天主用此水以传

 赋其圣恩三其有形之水于天主所赋圣恩有相应

 相称之义因外用清水以洗除其身污内用圣宠以

 涤蠲其灵罪也

 付圣水时行多礼仪皆藉以通知我等灵魂内相应

 之事一将领圣水之人先在门外是谦恭之意犹曰

 我向不曾认拜天主所以未敢轻易进门

 二司教者给以圣名如谓尔进教奉事天主以此圣

 人行实为法此圣人是尔主保以后常求转祈天主

 祐尔能遵守圣教规诫

 三凡进教者男必有一代父女必有一代母所谓代

 父代母者是灵魂之父母人未领洗前灵魂负原罪

 本罪无异死者已领圣水受天主宠爱其灵魂复活

 乃如初生故须代父代母照佛灵魂其照佛约有二

 一系宜信应知圣教之理如信经等二系宜行遵守

 教规如十诫等若代父不教以宜如之道与宜行之

 规不免有罪如教而不听则不敬之罪正相等

 四行圣盐之礼凡谓圣者皆属天主事物其物如盐

 水油等已诵经圣过即有天主圣佑德能在内所以

 亦谓圣物初进教者将微盐送口下咽盖有取意盐

 具两用一加味饮食之物令人喜食若无盐便无味

 而生厌意谓圣教之理如养灵魂饮食凡进教者宜

 乐受于心如肉身嗜尝有味之饮食一盐能腌物不

 致腐坏圣教理在人心保存灵魂不致染罪生秽

 五傅圣油之礼此油取自阿里袜菓亦有取意凡进

 教者俱为天主耶稣基利斯督门弟基利斯督者译

 言擦过圣油之尊位因古礼凡立国王及教宗必用

 阿里袜油擦其顶阿里袜菓油古今人皆以为仁慈

 之比其意以国王教宗须慈爱人民如父母怜子故

 用以表意古称国王为基利斯督耶稣既为天地万

 物真主并立教真宗故称基利斯督因而凡进教者

 皆称为基利斯当是耶稣基利斯督门弟傅圣油于

 各人顶上其先傅圣油一在胸一在背在胸者犹云

 天主基利期督所立之教须表扬显出如在胸前不

 可隐藏在背者犹云进教之人该仿耶稣基利斯督

 背负十字架于身即世间一切艰难皆为天主甘受

 如耶稣基利斯督愿荷十字架方为允当

 六持圣烛之礼犹曰进教后须行升天正路不可错

 谬又树诸德之表化导众人如秉烛引路然

 七衣白衣之礼领洗后古今之礼著一白衣犹曰既

 领洗则灵魂原罪本罪悉已消除其蠲洁纯净有如

 衣之粹白大抵凡付圣水所行之礼皆寓精微神理

 亟宜究心

 凡领圣水前必须真心痛悔一生罪过定心再不敢

 犯天主命望天主赦我罪过其痛悔定改宜十分留

 心必要在领圣水之前不然虽领洗天主亦不赦其

 罪

 领洗大恩有三一蒙天主尽赦其罪并因罪宜受相

 应之罚亦获全赦二灵魂内铭刻神印记号升天与

 不升天者皆永远不灭所以分别于未进教者此神

 印号原无形像世间肉眼不见至灵魂离肉身神目

 便能明见三上所已言凡在教诸圣之功与我本身

 相通俱受其益

 但已领洗进教不过初入升天门路若真心欲至天

 堂之上一生必须行天堂之路即是终身遵守十诫

 并用心讲明圣教要理及凡宜遵守定规因以上所

 陈诸端不过大槩略说而已

 吾人已领圣水即是天主大恩永报不尽故宜时存

 于心感谢天主尽心图报第一图报天主是劝父母

 兄弟子女亲戚朋友等引之进教助我同报天主之

 恩是故凡已进教者皆当知付圣水经言定规假如

 父母兄弟子女亲戚朋友一旦遇病危将死之险即

 须讯伊心中愿进教否如愿进教则视其死候迟速

 远近何如若速难久待即立刻令其痛悔一生罪过

 并信望爱天主令伊心中曰我为爱天主万物之士

 痛悔我一生罪过定心再不敢犯望天主赦我罪一

 心信望爱天主速付伊圣水苦死候尚迟必须先讲

 明要理六端使其心内明白然后照前教伊痛悔罪

 过始付圣水付圣水之礼必先给以圣人圣女之名

 如男人呼伯多禄或保禄若女人呼亚纳或路济亚等名用净水洗淋其额诵经

 言云伯多禄

我洗尔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者亚孟

 或云伯多禄

我洗尔因罢德肋及费略及斯彼利多三多名者

亚孟

 宜留心付圣水与诵经一齐起止不可先后诵经言

 要详细一字不差不漏乃可若此等人临终尔或误

 仇不付圣水即有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