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庵集/附录 中华文库
遗事
公天品聦敏颖达。恺悌慈谅。乐易而不流。简㓗而不矫。言谈安详。气象清高。人见之莫不亲爱而敬惮焉。
与人言。辞气温然若可亲。而见有不韪者。正色折责。凛若霜雪。事或有可疑于心者。则虽在师门。必尽所怀。明知其所由然后已焉。以是尤庵先生亦屈己乐闻。尝有书曰不佞何幸直谅之言屡入于耳。不为小人之归。自庆不已。又曰不有如左右者以身率切嗟箴规。则世道无复可望云。
自少时虽从事科业。而留心于性理之学。常以经书为主。于大学中庸用工最笃。虽厕牏鞍马之中。诵读不废。有妙契自得之处。则手笔批录以自观。性理诸书。无不硏究。而尤好观朱子书。出入禁直。必裹卷随身曰不可一日无此书。
其为文。本之义理之学。辅以积累之功。气格浑厚。辞致典雅。论事是非则明白精切。反复条畅。不事规古而自有法度。息庵金公锡胄,畏斋李公端夏尝曰他日操文衡者。无出赵某右。
公才识通敏。练达事务。人皆以公辅期之。而公亦有经世之志。仕宦之暇。尝取八道户口田结军兵器械战舰之数及国朝故事名贤行迹野史之属。汇分抄录。为数十馀卷。名曰梅山杂录。皆手笔也。公没而书未及修润。且遭家内失火。太半烧烬。只有十馀卷藏于家。
言论诚信。尤为人所服。公没后数年。朝论横溃。士类乖张。则息庵金公每叹曰赵某若在。必能调停云。
公游泮中时。尹鑴以讲学为名。惊动一世。人有劝公往见者。公知其为不吉人。终不往见。
公诚孝出天。自小儿时。已知事亲之道。终日在同知公侧。未尝须臾离。应对进退。俨如成人。同知公若有所使。虽有他人必亲执。未尝使人替行。友爱季氏。出于至诚。至晩暮如一。季嫂尝病危笃。而季氏适远游未还。公迎医合药。昼不安席。夜不就寝。时公年已向衰而不少懈。季父进士公在同里。朝夕不废候问。爱其子女如亲兄弟。敦恤宗族。无间亲踈。凡有吉凶。竭力救济。
有一亲友死而家贫。其女过时而不能嫁。公为之备资装以嫁之。
公平居非甚病。必早起盥洗。整衣冠端坐。手不释卷。朋友至则必讲论经义。未尝以闲语度日。有一子虽钟爱而教之必循蹈规矩。衣服饮食。切禁奢靡。治家严而有法。闺门之内肃然。婢仆辈不敢有忌克闘争之事。
性廉约。严于辞受。尝赴朝晓甚寒。有一富人因从者献毛裘。公却不受。其在官也。惟以尽心国事为急。未尝有一毫自营。是以罢官之日。妻孥不免饥寒焉。
公尝博考古今文集及八道地志。为岭南敬差时。道里远近。山川险夷。土地硗肥。民物多少。无不详知。及到复审。若曾所经过者。人皆异之。
在官御下。不宽不猛。以通下情。吏民有罪。不先加暴怒。必察其怙纵眚灾之别以罪之。亦不以私喜怒轻罪人。被罪者虽重不怨。为政简明。恩信周遍。吏民不敢欺绐。而亦不忍欺焉。
公学问淹博。识虑明透。论议是非。剖析义理。如利刃破竹。嫉恶好善。出于至诚。而遇事应物。亦皆权量其浅深轻重。各当其宜。是以士望甚重。凡有朝廷之事。儒林之论。无不就议于公。故大为奸党所仇嫉。宋尚敏之狱。凶徒乘其机会。必欲杀公而后已也。
江西时为尤翁伸辨䟽。汾崖申公力挽而止曰大祸必先及于尤翁。公亦自念。果或祸及尤翁。则不可嫁实祸而自沽虚名。遂不果上。而及丁巳告庙之论起。公谓同门人曰夫子在。颜渊不敢死。万一㙜启允从。则吾当为先生讼冤。今吾得死所矣。适上不允而㙜启亦旋即停止。
公之被祸窜谪也。亲旧皆言今日之祸。由于李橝。公辄曰厦卿岂负我耶。其后人又或有言及李橝事者。必戒饬勿复言。是故李橝深自感愧。及公之没。哭祭于公墓。为文自数其八罪曰。公之盛德。吾为其所包容久矣。公德益彰。吾罪益明云。
李橝尝以气节自期。公每戒之曰所谓节义。实本于道学。不务实地。徒尚气节。义理不明。德性不固。此取败之道也。及李于己未狼狈之后。深服公所戒之言。乃于祭文中。亦言此自悔焉。
乙卯未彻之䟽曰。昔贼惇得志。日治元祐人之罪。追夺吕马诸贤之爵。窜逐伊川于涪陵。而终至于废黜后妃。驯致靖康之变。盖喩鑴,穆之党。而推言日后之祸也。似若信笔偶发之言。而及至己巳。若合符节。盖亦深烛小人之奸状。而推知其为祸之必至于此也。其先见之明。于此可见矣。
公被罔极之祸。窜穷发之北。实有他人所不可堪者。而处之怡然少无戚戚之意。畏斋李公尝贻书曰曾从戎幕行到庆兴。六镇之中。荒绝最极。虽以官行暂时经过。犹不胜悲凉凄楚之思。况兄今日能处非人所堪。惟是平日学力可验于此。朋友间传说。出城时辞气不少挫。到彼亦能有髭发胜昔之效耶。
挽词
判府事金寿兴
天书远出鬼门关。塞外累臣向日还。死草方霑新雨露。仙踪尚隔旧朝班。长嗟七载同离恨。几忆东郊对苦颜。冠盖满城君忽去。世间人事剧悲潸。
领议政金寿恒
桁杨虽酷尚生全。二竖胡然促百年。信觉存亡关大运。谁将祸福问皇天。空闻丹旐霑新渥。无复青蒲侍旧筵。万死归来违一面。至今悲恨结重泉。
府院君金锡胄
连城知赵宝。昭质世称皆。劫火焚来㓗。良工琢得佳。序房曾位寘。块砾竟沉埋。一掬荆山泪。今朝不尽揩。
江华留守李䎘
位止郞中又啬年。才高命薄岂非天。横罹奇祸嗟何故。才见清时遽溘然。绝塞赐环犹恨晩。高堂垂白最堪怜。重泉莫慰无涯恸。欲寄哀词泪洒笺。
工曹参判李端夏
不谓斯人遽止斯。冥冥天道有难知。前年惨祸犹无死。今日沉痾竟莫医。父子重逢旋永诀。朋侪汇进独何之。銮坡伴直浑如梦。悼旧怀贤泪谩垂。
坡原君尹飞卿
名门诗礼最称贤。托契初从父子偏。淹病每叹怜我独。馀生岂料哭君先。谈经玉署英华重。理剧江城惠化传。运属亨嘉夺才儁。如何天意竟茫然。
监司柳尚运
南迁北谪一时还。君亦蒙恩度鬼关。志操且看荣辱际。报施休论死生间。交情两地相思句。遗恨高堂旧舞斑。莫怪故人偏有泪。岘山行路不胜潸。
副护军崔后尚
去年奇祸古犹稀。朝著谁能辨是非。道直岂无昭晣日。时清还有转移机。才闻绝塞蒙恩返。不料高才与命违。忍说北堂垂鹤发。路人知旧共沾衣。
承旨朴泰尚
原野萧条岁欲阑。輤车西发晓霜寒。青毡旧业传儿守。鹤发馀龄恃季安。荣辱揔随流水尽。才华犹待汗编看。秪应泉路无穷恨。圣主恩深结草难。
承旨崔锡鼎
北塞风霜记昨年。归来一疾已沉绵。才闻戯彩高堂舞。不复携衾粉署眠。阳长阴消今有日。才修命短奈何天。清朝共切云亡痛。岂独亲知泣断弦。
参议郑始成
衣抠凾丈早依归。职掌论思又绝奇。识字终为忧患始。投荒偏荷圣明知。初缘去国身仍病。更入修门命已衰。白发高堂无限痛。讵堪垂泪抚孤儿。
承旨尹趾善
我在愁州未解忧。忽闻君到泪先流。西州不作威明耻。北寺终遭孟博囚。远别庭闱分地角。还随魑魅落边头。生于死日生年死。天理茫茫问无由。
又
贤师高弟圣朝臣。二十年来宠辱身。唐代瀛洲真合选。汉庭经术更超伦。方期应氏荣三入。忍言潘生怨七旬。惟是华衔追复日。九原应感渥恩新。
承旨郑载禧
万死馀生一缕危。更看天日未曾期。精华顿减风霜后。气槩犹存笑语时。才抱经纶名久著。赋偏奇衅理难知。凭谁说与云亡痛。回首人间涕盈颐。
执义朴世采
昆冈火烈玉俱焚。万死言归岳北村。伫看清班仍接武。惊闻美疢遽招魂。汴都博洽推公是。唐世循良数太原。极识高才还厄会。重怜遗典出君门。
又
曾看默志饱先规。复踵尤门识雅姿。千古斯文蒙共理。一区某水拟终随。那堪白郭乖掺恨。谁料青郊走位悲。想得西河临穴地。会将何语慰深慈。
吏曹佐郞赵持谦
前春驿路巧相违。奇祸伤心只泪挥。偃月堂中人已去。摩云岭外客初归。乍看枯草回春色。谁料明珠閟夜辉。最是泉途难瞑处。君恩未报父年稀。
吏曹佐郞李秀彦
铁关霖雨廷臣归。沙岘风霜旅榇移。才及有知除祸网。可堪无命际清时。难从一幅题深痛。忍把何辞慰至慈。多少世缘能记否。师门行驾已临歧。
祭文
崇祯庚申十月十五日。华阳老夫。谨因友人朴征之。以酒果告于亡友赵复亨之柩。呜呼呜呼。吾行适迩。君靷难追。区区此恨。君庶知之。他年地下。惟此之期。至哀无文。言止于玆。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