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图经
卷一
卷二 

    事志一周秦汉三国晋刘宋

    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春秋左氏传》五十八。

    《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徇广陵。司马迁《史记》七。案:《资治通鉴》作“秦二世二年”,馀详人物。

    《灌婴传》: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班固《汉书》四十一。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射阳侯刘缠,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有隙于鸿门,缠解难,以破羽降汉,高祖六年正月丙午封,九年,孝惠三年薨。嗣子睢有罪,不得代。同上十六。

    师古曰:“即项伯也。射字或作贳者,后人改也。”颜师古《汉书注》十六。

    《景帝本纪》:三年春正月,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茁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汉书》五。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仲为代王。匈奴攻代,仲不能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为合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布走。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皂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为谋滋甚。及后使人为秋请,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称病。且夫‘察见渊中鱼,不详’。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惟上弃之而与更始。”于是天子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尝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子。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黾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三年冬,楚王朝,黾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诏赦,罚削东海郡。因削吴之豫章郡、会稽郡。及前二年赵王有罪,削其河间郡。胶西王印以卖爵有奸,削其六县。汉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念诸侯无足与计谋者,闻胶西王勇,好气,喜兵,诸齐皆惮畏,于是乃使中大夫应高讹胶西王。无文书,口报。王曰:“善。”归报吴王,吴王犹恐其不与,乃身自为使,使于胶西,面结之。胶西遂发使约齐、苗川、胶东、济南、济北,皆许诺。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黾错。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则吴王先起兵,胶西正月丙午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东、苗川、济南、楚、赵亦然,遂发兵西。齐王后悔,饮药自杀,畔约。济北王城壤未完,其郎中令劫守其王,不得发兵。胶西为渠率,胶东、苗川、济南共攻围临苗。赵王遂亦反,阴使匈奴与连兵。七国之发也,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比,下与少子等者,皆发。”发二十馀万人。南使闽越、东越,东越亦发兵从。孝景三年正月甲子,初起兵于广陵。西涉淮,因并楚兵。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遣曲周侯郦寄击赵;蒋军乐布击齐;大将军宝婴屯荣阳,监齐赵兵。吴楚反书闻,兵未发,宝婴未行,言故吴相袁盎。盎时家居,诏召入见。上方与黾错调兵算军食,问计,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也。”乃屏错。错趋避东厢,恨甚。上卒问盎,盎对曰:“吴楚相遗书,曰:‘高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黾错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黾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黾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于是上嘿然良久,曰:“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乃拜盎为太常,吴王弟子德侯为宗正。盎装治行。后十馀日,上使中尉召错,给载行东市。错衣朝衣斩东市。则遣袁盎奉宗庙,宗正辅亲戚,使告吴如盎策。至吴,吴楚兵已攻梁壁矣。宗正以亲故,先入见,谕吴王使拜受诏。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不肯见盎而留之军中,欲劫使将。盎不肯,使人围守,且杀之,盎得夜出,走梁军,遂归报。条侯将乘六乘传,会兵荣阳。至雒阳,见剧孟,喜曰:“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又以为诸侯已得剧孟,剧孟今无动。吾据荣阳,以东无足忧者。”至淮阳,问父绛侯故客邓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楚兵轻,不能久。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使轻兵绝淮泗口,塞吴镶道。彼吴梁相敝而粮食竭,乃以全强制其罢极,破吴必矣。”条侯从其策,遂坚壁昌邑南,轻兵绝吴镶道。初,吴王之度淮,与楚王遂西败棘壁,乘胜前,锐甚。梁孝王恐’追六将军击吴,又败梁两将,士卒皆还走梁。梁数使使报条侯求救,条侯不许。又使使恶条侯于上,上使人告条侯救梁,复守便宜不行。梁使韩安国及楚死事相弟张羽为将军,乃得颇败吴兵。吴兵欲西,梁城守坚,不敢西,即走条侯军,会下邑。欲战,条侯壁,不肯战。吴粮绝,卒饥,数挑战,遂夜奔条侯壁,惊东南。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入。吴大败,士卒多饥死,乃畔散。于是吴王乃与其麾下壮士数千入夜亡去,渡江走丹徒,保东越。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即给吴王出劳军,使人纵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子子华、子驹亡走闽越。史记》一百六。

    景帝三年夏,六月,帝欲以吴王弟德哀侯广之子续吴,窦太后不许。乙亥,徙汝南王非为江都王,王故吴地。司马光《资治通鉴》十六。

    《诸侯王表》:江都易王非,景帝子。立为汝南王,景帝二年,徙江都,二十八年薨。元朔二年,王建嗣,六年,元狩二年,谋反,自杀。元始二年四月丁酉,以易王庶孙盱眙侯子宫绍封,五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汉书》十四。

    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气,上书自请击吴。吴已破,徙江都,治故吴国。师古曰:“治谓都之。刘濞所居也。”以军功赐天子旗。元光中,匈奴大人汉边,非上书愿击匈奴,上不许。非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二十七年薨,子建嗣。建为太子时,邯郸人梁盼持女欲献之易王,建闻其美,私呼之,因留不出。扮宣言曰:“子乃与其公争妻!”建使人杀纷。纷家上邝,下廷尉考,会赦,不治。易王薨未葬,建居服舍,召易王所爱美人淖姬等凡十人与奸。建女弟征臣为盖侯子妇,以易王丧来归,建复与奸。异母弟定国为淮阳侯,易王最小子也,其母幸立之,具知建事,行钱使男子荼恬上书告建淫乱,不当为后。事下廷尉,廷尉治恬受人钱财为上书,论弃市。建罪不治。后数使使至长安迎征臣,鲁恭王太后闻之,遗征臣书曰:“国中口语藉藉,慎无复至江都。”后建使谒者吉请问恭太后,太后泣谓吉:“归以吾言谓而王,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独不闻燕齐事乎?言吾为而王泣也。”吉归,致太后语,建大怒,击吉,斥之。建游章台宫,令四女子乘小船,以足蹈覆其船,四人皆溺,二人死。后游雷波,师古曰:菠读为陂。”天大风,建使郎二人乘小船人波中。船覆,两郎溺,攀船,乍见乍没。建临观大笑,令皆死。宫人姬八子有过者,辄令赢立击鼓,或置树上,久者三十日乃得衣;或髡钳以铨杵舂,不中程,辄掠;或纵狼令啮杀之,建观而大笑;或闭不食,令饿死。凡杀不辜三十五人。建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强令宫人羸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专为淫虐,自知罪多,国中多欲告言者,建恐诛,心内不安,与其后成光共使越婢下神,祝诅上。与郎中令等语怨望:“汉廷使者即复来覆我,我决不独死!”建颇闻淮南、衡山阴谋,恐一日发,为所并,遂作兵器。号王后父胡应为将军。中大夫疾有材力,善骑射,号曰灵武君。作治黄屋盖;刻皇帝玺,铸将军、都尉金银印;作汉使节二十,绶千馀,具置军官品员,及拜爵封侯之赏;具天下之舆地及军陈图。遣人通越繇王闽侯,遣以锦帛奇珍,繇王闽侯亦遣建荃、葛、珠玑、犀甲、翠羽、媛熊奇兽,数通使往来,约有急相助。及淮南事发,治党与,颇连及建,建使人多推金钱绝其狱。后复谓近臣曰:“我为王,诏狱岁至,生又无骊怡日,壮士不坐死,欲为人所不能为耳。”建时佩其父所赐将军印,载天子旗出。积数岁,事发觉,汉遣丞相长史与江都相杂案,得兵器玺绶节反具,有司请捕诛建。制曰:“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皆曰:“建失臣子道,积久,辄蒙不忍,遂谋反逆。所行无道,虽桀纣恶不至于此。天诛所不赦,当以谋反法诛。”有诏宗正、廷尉即问建。建自杀,后成光等皆弃市。六年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绝百二十一年,平帝时新都侯王莽秉政,兴灭继绝,立建弟盱眙侯子宫为广陵王,奉易王后,莽篡,国绝。同上五十三。

    《诸侯王表》:“广陵厉王胥,武帝子。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立,六十三年,五凤四年,坐祝诅上,自杀。子孝王霸,初元二年三月壬申绍封,十三年薨。建昭五年,共王意嗣,十三年薨。建始二年,哀王护嗣,十五年薨,亡后。元延二年,靖王守以孝王子绍封,十七年薨。居摄二年,王宏嗣,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同上十四。

    广陵厉王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昭帝初立,益封胥万三千户,元凤中入朝,复益万户,赐钱二千万,黄金二千斤,安车驷马宝剑。及宣帝即位,封胥四子圣、曾、宝、昌皆为列侯,又立胥小子弘为高密王。所以褒赏甚厚。始,昭帝时,胥见上年少无子,有觊欲心。而楚地巫鬼,胥迎女巫李女须,使下神祝诅。女须泣曰:“孝武帝下我。”左右皆伏。言:“吾必令胥为天子。”胥多赐女须钱,使祷巫山。会昭帝崩,胥曰:“女须良巫也!”杀牛塞祷。及昌邑王征,复使巫祝诅之。后王废,胥寝信女须等,数赐予钱物。宣帝即位,胥曰:“太子孙何以反得立?”复令女须祝诅如前。又胥女为楚王延寿后弟妇,数相馈遣,通私书。后延寿坐谋反诛,辞连及胥。有诏勿治,赐胥黄金前后五十斤,它器物甚众。胥又闻汉立太子,谓姬南等曰:“我终不得立矣。”乃止不诅。后胥子南利侯宝坐杀人夺爵,还归广陵,与胥姬左修奸。事发觉,系狱,弃市。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张宴曰:“爵水之陂,在射阳县。”奏可。胥复使巫祝诅如前。胥宫园中枣树生十馀茎,茎正赤,叶白如素。池水变赤,鱼死。有鼠昼立舞王后庭中。胥谓姬南等曰:“枣水鱼鼠之怪甚可恶也。”居数月,祝诅事发觉,有司案验,胥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馀人以绝口。公卿请诛胥,天子遣廷尉、大鸿胪即讯。胥谢曰:“罪死有馀,诚皆有之。事久远,请归思念具对。”胥既见使者还,置酒显阳殿,召太子霸及子女董訾、胡生等夜饮,使所幸八子郭昭君、家人子赵左君等鼓瑟歌舞。王自歌曰:“欲久生兮无终,长不乐兮安穷!奉天期兮不得须臾,千里马兮驻待路。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惊为乐极。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左右悉更涕泣奏酒,至鸡鸣时罢。胥谓太子霸曰:“上遇我厚,今负之甚。我死,骸骨当暴。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即以绶自绞死。八子郭昭君等二人皆自杀。天子加恩,赦王诸子皆为庶人,赐谧曰厉王。立六十四年而诛,国除。后七年,元帝复立胥太子霸,是为孝王,十三年薨。子共王意嗣,三年薨。子哀王护嗣,十六年薨,无子,绝。后六年,成帝复立孝王子守,是为靖王,立二十年薨。子宏嗣,王莽时绝。同上六十三。

    江藩案:《诸侯王表》与《厉王胥传》不同。《表》云:胥在位六十三年。《传》云:六十四年。考《本纪》,胥立于武帝元狩六年,至宣帝五凤四年,共计六十三年。《传》误三为四也。《表》云:共三十三年薨。《传》云:三年薨。共王立于孝元建昭五年,立十三年而薨。是薨于孝成阳朔三年矣。哀王封于孝成建始二年,建昭五年至建始二年,四年耳。则《表》作十三年误,《传》作三年亦误,当作四年。《表》云:哀王立十五年薨。《传》云:十六年。哀王立于建始二年,自建始二年至永始元年,共十五年。《成帝本纪》:孝王子守立于元延二年。自永始元年至元延二年共计六年。《传》云:后六年成帝复立孝王子守。据此则《传》云十六年误,当从《表》作十五年。《表》:站王立十七年薨。《传》云:二十年。靖王立于元延二年,自二年至王莽居摄二年,共十七年。若如《传》云二十年,是靖王薨于王莽建国三年矣。但王宏嗣位在居摄二年,岂有靖王未死而王宏得嗣位之理哉?当以《表》为正。

    《诸侯王表》:广陵厢侯裘,城阳共王子。元朔四年三月乙丑封,七年薨。元狩五年,侯成嗣,六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汉书》十五。案:城阳共王喜,城阳景王之子。见《汉书·高五王传》。

    《明帝纪》:永平元年八月戊子,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遣就国。范蔚宗《后汉书》二。

    广陵思王荆,建武十五年封山阳公。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显宗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其后荆复呼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吏告之,荆惶恐,自系狱。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立二十九年死。帝怜伤之,赐谥曰思王。十四年,封荆子元寿为广陵侯,服王玺绶,食荆故国六县;元寿卒,子商嗣。商卒,子条嗣,传国于后。同上四十二。

    案: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广陵郡十一县。元寿所食之六县无可考。

    《杨终传》:建初元年,大旱谷贵,杨终以为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逞屯。同上四十八。

    《安帝纪》:永初七年九月,调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广陵饥民。同上五。

    《顺帝纪》:永和三年夏四月,九江贼蔡伯流寇郡界,及广陵,杀江都长。同上六。

    汉安元年九月庚寅,广陵盗贼张婴等寇郡县。是岁,广陵贼张婴等诣太守张纲降。同上。

    《冲帝纪》:永嘉元年,广陵贼张婴等复反,攻杀堂邑江都长。冬十一月丙午,中郎将滕抚击广陵贼张婴,破之。同上。

    广陵贼张婴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太后以徐、扬盗贼益炽,博求将帅。三公举涿令北海滕抚有文武才;诏拜抚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三月,抚等进击众贼,大破之。夏五月,拜滕抚中郎将,督徐、扬二州事。九月,滕抚进击张婴。冬十一月丙午,破婴,斩获千馀人。东南悉平。《资治通鉴》五十二。

    《质帝纪》:本初元年春正月壬子,广陵太守王喜坐讨贼逗留,下狱死。二月庚辰,诏曰:“九江、广陵二郡数罹寇害,残夷最甚。生者失其资业,死者委尸原野。昔之为政,一物不得其所,若己为之,况我元元,婴此困毒。方春戒节,赈济乏汽,掩骼埋胔之时。其调比郡见毂,出禀穷弱,收葬枯骸,务加埋恤,以称朕意。”《后汉书》六。

    《桓帝纪》:延熹九年,沛国戴异得黄金印,无文字,遂与广陵人龙尚等共祭,并作符书,称“太上皇”,伏诛。同上七。

    《东观记》曰:戴异锄田得金印,到广陵以与龙尚。李贤《后汉书注》。汉献帝初平四年夏,曹操还军定陶。徐州治中东海王朗及别驾琅琊赵昱说刺史陶谦曰:“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贡。”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诏拜谦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为会稽太守。《资治通鉴》六十。

    《孙策传》: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陈寿《吴书》一。

    吕范,字子衡,汝南人。少为县吏,后避乱过江东,孙策异之,遣往江都迎太妃。许嵩《建康实录》一。

    陶谦以笮融为下邳相,使督广陵、下邳、彭城粮运。融遂断三郡委输以自入,大起浮屠祠,课人诵读佛经,招致旁郡好佛者至五千馀户。每浴佛,辄多设饮食,布席于路,经数十里,费以钜亿计。及曹操击破陶谦,徐土不安,融乃将男女万口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先是彭城薛礼为陶谦所逼,屯秣陵,融利广陵资货,遂乘酒酣杀昱,放兵大掠,因过江依礼,既而复杀之。《资治通鉴》六十一。

    案:严衍《资治通鉴补》“先是,彭城薛礼为陶谦所逼,屯秣陵”句,在“放兵大掠”下。

    汉献帝建安二年,袁术遣使者韩胤以称帝事告吕布,因求迎妇,布遣女随之。陈圭恐徐、扬合从,为难未已,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共存大计。今与袁术结昏,必受不义之名,将有累卵之危矣!”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乃追还绝昏,械送韩胤,枭首许市。陈圭欲使子登诣曹操,布固不肯。会诏以布为左将军,操复遣布手书,深加慰纳。布大喜,即遣登奉章谢恩,并答操书。登见操,因陈布勇而无谋,轻于去就,宜早图之。操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即增圭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临别,操执登手曰:“东方之事,便以相付。”令阴合部众以为内应。同上六十二。

    汉献帝建安三年冬十月,曹操屠彭城。广陵太守陈登率郡兵为操先驱,进至下邳。布自将屡与操战,皆大败。陈登以功加伏波将军。同上。《孙策传》:策攻破刘繇别将于海陵。《吴书》一。

    汉献帝建安四年,故广陵太守徐谬得传国玺,传国玺,术拘孙坚妻所夺者。献之。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六十三。

    江藩案:《后汉书·徐谬传》:璆,初为荆州刺史,后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无官广陵太守事。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先贤行状》:璆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亦无广陵太守事。《通鉴》云故广陵太守,岂别有所据耶?

    汉献帝建安五年,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资治通鉴》六十三。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产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吴书》二。

    《文帝纪》:黄初五年秋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扬州界。九月,遂至广陵。冬十月,还许昌。六年秋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魏书》二。

    黄初六年八月,帝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尚书蒋济表言水道难通,帝不从。冬十月,如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有渡江之志。吴人严兵固守。时天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归。《资治通鉴》七十。

    《张辽传》:“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魏书》十七。

    《王浚传》: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同上二十八。

    魏明帝青龙二年,五月,吴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孙韶、张承入淮,向广陵、淮阴。《资治通鉴》七十二。

    《孙亮传》: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业火。孙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吴书》三。

    《孙琳传》:琳与峻同祖。琳父绰为安民都尉。琳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吕据闻之大恐,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琳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琳。琳闻之,遣从兄虑将兵逆据于江都。同上十九。

    《惠帝纪》:太安二年五月,义阳蛮张昌举兵反。七月,昌别帅石冰寇扬州。十一月,扬州秀才周圮、前南平内史王矩、前吴兴内史顾秘起义军讨冰。冰退,自临淮趣寿阳。征东将军刘准遣广陵度支陈敏击冰。《晋书》四。

    陈敏字令通,庐江人也。少有干能,以郡廉吏补尚书仓部令史。及赵王伦篡逆,三王起义兵,久屯不散,京师仓廪空虚,敏建议曰:“南方米谷皆积数十年,时将欲腐败,而不漕运以济中州,非所以救患周急也。”朝廷从之,以敏为合肥度支,迁广陵度支。张昌之乱,遣其将石冰等趣寿春,都督刘准忧惶计无所出。时敏统大军在寿春,以少击众,每战皆克,遂至扬州。回讨徐州贼封云。云将张统斩云降。敏以功为广陵相。时惠帝幸长安,四方交争,敏遂有割据江东之志。其父闻之,大怒曰:“灭我门者,必此儿也!”父亡,去职。东海王越当西迎大驾,承制起敏为右将军、假节、前锋都督。敏因中国大乱,遂请东归,收兵据历阳。同上一百。

    《周处传》:吴兴人钱会起义兵讨陈敏,东海王越命为建武将军,使率其属会于京都。会至广陵,闻刘聪逼洛阳,畏懊不敢进。帝促以军期,会乃谋反。时王敦迁尚书,当应征与会俱西。会阴欲杀敦,藉以举事。敦闻之,奔告帝。会遂杀度支校尉陈丰,焚烧邸阁,自号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孙皓子充,立为吴王,既而杀之。来寇周圮县。帝遣将军郭逸、都尉宋典等讨之,并以兵少未敢前。圮率合乡里义众,与逸等俱进,讨会,斩之。同上五十八。

    《湣怀太子传》:通字熙祖,惠帝长子。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时望气者言广陵有天子气,故封为广陵王,邑五万户。同上五十三。晋元帝,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晋王位,大赦,改元。有司请立太子,王爱次子宣城公哀,欲立之,谓王导曰:“立子当以德。”导曰:“世子、宣城俱有朗隽之美,而世子年长。”王从之。丙辰,立世子绍为王太子;封裒为琅邪王,奉恭王后;仍以裒都督青、徐、裒三州诸军事,镇广陵。《资治通鉴》九十。

    《明帝纪》: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建兴初,拜东中郎将,镇广陵。《晋书》六。

    《明帝纪》:太宁三年秋七月辛未,以尚书令郗鉴为车骑将军、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假节,镇广陵。同上。

    晋穆帝永和五年,鲁郡民五百馀家相与起兵附晋,求援于褚裒,裒遣部将王龛。李迈将锐卒三千迎之。赵南讨大都督李农帅骑二万与龛等战于代陂,龛等大败,皆没于赵。八月,裒退屯广陵。陈逵闻之,焚寿春积聚,毁城遁还。裒上疏乞自贬,诏不许;命裒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资治通鉴》九十八。

    《天文志》:升平四年四月,魏兴陷,贼聚广陵三阿,众五六万。六月,兖州刺史谢玄讨贼,大破之。《晋书》十三。

    《废帝海西公纪》:太和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马桓温帅众伐慕容𬀩。九月戊子,温至枋头,以粮运不继,焚舟而归。辛丑,慕容垂败温后军于襄邑。冬十月己巳,温收散卒,屯于山阳。十一月辛丑,桓温自山阳及会稽王昱会于涂中,将谋后举。十二月,遂城广陵而居之。《晋书》八。

    太和五年,大司马桓温自广陵帅众二万讨袁瑾。癸丑,温败瑾于寿春。《资治通鉴》一百二。

    晋筒文帝咸安元年十一月,癸卯,桓温自广陵将还姑孰,屯于白石。丁未,诣建康,讽褚太后,请废帝立丞相会稽王昱。同上一百三。

    咸安二年六月,戊子,护军将军庾希举兵反于江北,自海陵入居京口,桓温使周少孙破之,擒希,斩于建康。《建康实录》八。

    《孝武帝纪》:宁康元年秋七月己亥,徐兖二州刺史、南郡公桓温薨。九月,以吴国内史刁彝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晋书》九。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春,正月己酉,刁彝卒。二月癸丑,以王坦之为都督徐、充、青三州诸军事,徐、充二州刺史,镇广陵。《资治通鉴》一百三。

    《孝武帝纪》:太元二年冬十月,征西司马谢元为兖州刺史、广陵相、监江北诸军。《晋书》九。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五月,秦兵六万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朝廷大震,临江列戍,遣征虏将军谢石帅舟师屯涂中。石,安之弟也。右卫将军毛安之等帅众四万屯堂邑。秦毛当、毛盛帅骑二万袭堂邑,安之等惊溃。兖州刺史谢玄自广陵救三阿。丙子,难、超战败,退保盱眙。六月,戊子,玄与田洛帅众五万进攻盱眙,难、超又败,退屯淮阴。玄遣何谦等帅舟师乘潮而上,夜,焚淮桥。邵保战死,难、超退屯淮北。玄与何谦、戴遂、田洛共追之,战于君川,复大破之。谢玄还广陵,诏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资治通鉴》一百四。

    《谢玄传》: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先遣苻融、慕容𬀩、张蚝、苻方等至颍口,梁成、王显等屯洛涧。诏以玄为前锋、都督。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奔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晋书》七十九。

    案:此事《资治通鉴》在孝武帝太元八年十一月。孝武帝太元十年,会稽王道子好专权,与太保谢安有隙。安欲避之,会秦王坚来求救,安乃请自将救之。壬戌,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而居之。《资治通竖》一百六。

    《安帝纪》:隆安四年六月,辅国司马刘裕破孙恩于南山。恩将卢循陷广陵,死者三千馀人。《晋书》十。晋安帝隆安五年,六月,甲戌,孙恩浮海奄至丹徒。使刘裕自海盐入援。大破之,恩别将攻陷广陵,杀三千人。宁朔将军高雅之击恩于郁洲,为恩所执。《资治通竖》一百十二。《虞丘进传》:丘进字豫之,东海郯人。隆安中,从高祖征孙恩,戍句章城,被围数十日,无日不战,身被数创。至馀姚,破贼张骠,追至娄县。于蒲涛口与孙恩水战,又被重创。沈约《宋书》四十九。

    晋安帝元兴元年,桓玄以刘牢之为会稽内史。牢之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其至矣。”刘敬宣请归谕牢之使受命,玄遣之。敬宣劝牢之袭元,牢之犹豫不决,移屯班渎,私告刘裕曰:又“当北就高雅之于广陵,举兵以匡社稷,卿能从我去乎?”裕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耶!裕当反服还京口耳。”于是牢之大集僚佐,议据江北以讨玄。参军刘袭曰:“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牢之惧,使敬宣之京口迎家,失期不至。牢之以为事已泄,为玄所杀,乃帅部曲北走,至新洲,缢而死。敬宣至,不暇哭,即渡江奔广陵。《资治通鉴》一百十二。刘敬宣,牢之长子也,为桓玄咨议参军。牢之败于广陵相高雅之,俱奔慕容超。《晋书》八十四。

    案:《晋书·载纪·慕容德传》:“桓玄将行篡逆,诛不附己者。冀州刺史刘轨、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征虏将军刘敬宣、广陵相高雅之、江都长张诞并内不自安,皆奔于德。晋书作慕容超,误矣。

    《高祖武帝纪》:桓玄从兄修以抚军镇丹徒,以高祖为中兵参军。高祖东征卢循,何无忌随至山阴,劝于会稽举义。高祖以为桓玄未据极位,且会稽遥远,事济为难,俟其篡逆事著,徐于京口图之,至是桓修还京,高祖托以金创疾动,不堪步从,乃与无忌同船共还,建兴复之计。于是与弟道规、沛郡刘毅、平昌孟昶,并同义谋。时桓修弟弘为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镇广陵。道规为弘中兵参军,昶为州主簿。乃令毅潜往就昶,聚徒于江北,谋起兵杀弘。孟昶劝弘出猎,未明开门,出猎人,昶、道规、毅等率壮士五六十人因开门直入。弘方瞰粥,即斩之,因收众济江。《宋书》一。

    案:桓弘瞰粥被杀事,《建康实录》在元兴三年。

    晋安帝义熙八年,刘毅至江陵,多变易守宰,辄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万馀人以自随。会毅疾笃,郗僧施等恐毅死,其党危,乃劝毅请从弟兖州刺史藩以自副,太尉裕伪许之。藩自广陵入朝,己卯,裕以诏书罪状毅,云与藩共谋不轨,收藩赐死。《资治通鉴》一百十六。

    《檀祗传》:祗字恭叔,高平金乡人。八年迁右卫将军,出为辅国将军、宣城内史,即本号督江北淮南军郡事、青州刺史、广陵相。进号征虏将军,加节。十年亡命司马国璠兄弟自北徐州界聚众数百,潜得过淮,因天夜阴暗,率百许人缘广陵城得人,叫唤直上厅事。祗惊起,出门将处分,贼射之,伤股,乃入。祗语左右:“贼乘暗得入,欲掩我不备。但打五鼓,惧晓,必走矣。”贼间鼓鸣,谓为晓,于是奔散,追讨杀百馀人。《宋书》四十七。

    案:《宋书》但云八年、十年,而无年号。《建康实录》在义熙十年。《传》云:“伤败乃入。”据《实录》云:“箭及于股,乃入。”则“伤败”当作“伤股”。

    宋武帝永初三年三月,檀道济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广陵,悉监淮南诸军。《资治通鉴》一百十九。《文帝纪》:元嘉元年,秋八月癸卯,南兖州刺史檀道济进号征北将车。《宋书》五。

    元嘉三年,夏五月乙未,以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戊戌,以后将军长沙王义欣为南兖州刺史。同上。

    《礼志》:元嘉四年,八月,太傅长沙景王神主随子南兖州刺史义欣镇广陵,备所加殊礼下船。及至镇,入行庙。同上十五。

    宋文帝元嘉七年,以游击将军胡藩戍广陵,行府州事。《资治通鉴》一百二十一。

    《文帝纪》:元嘉七年,十二月辛酉,以南兖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为豫州刺史。《宋书》五。

    元嘉八年,二月丁丑,以太子右卫率刘遵考为南兖州刺史。六月己卯,以徐州刺史竟陵王义宣为南兖州刺史。同上。

    元嘉九年,六月壬寅,以抚军将军、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南兖州刺史竟陵王义宣为中书监、中军将军。同上。

    元嘉十二年,六月,丹阳、淮南、吴兴、义兴大水。己酉,以徐豫南兖三州、会稽宣城二郡米数百万斛赐五郡遭水民。同上。

    元嘉十七年,冬,十月戊午,以司空、南兖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为司徒、录尚书事。戊寅,卫将军临川王义庆以本号为南兖州刺史。同上。

    元嘉十八年,夏,五月壬午,卫将军南兖州刺史临川王义庆、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南谯王义宣并开府仪同三司。同上。

    元嘉二十年,夏,四月甲午,立第六皇子诞为广陵王。同上。

    元嘉二十一年,二月甲午,以广陵王诞为南兖州刺史。八月戊辰,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广陵王诞为南徐州刺史。同上。

    元嘉二十二年,秋,七月乙酉,征北大将军、南兖州刺史衡阳王义季改为徐州刺史。同上。

    元嘉二十四年,八月癸卯,以南兖州刺史刘义宾为徐州刺史。九月辛未,以太子詹事徐湛之为南兖州刺史。同上。元嘉二十六年,三月乙丑,申南北沛、下邳三郡复。同上。

    冬十月,广陵王诞改封随郡王。甲辰,以中军将军、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为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兖二州刺史。同上。元嘉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午,虏伪主率大众至瓜步。同上。

    魏主攻彭城,不克。十二月,丙辰朔,引兵南下,使中书郎鲁秀出广陵。《资治通鉴》一百二十五。

    《世祖纪》:太平真君十一年冬十有二月癸未,车驾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永昌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甲申,义隆使献百牢,贡其方物,又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好。帝以师婚非礼,许和而不许婚,使散骑侍郎夏侯野报之。诏皇孙为书致马通问焉。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会群臣于江上,班赏各有差。丁亥,舆驾北旋。魏收《魏书》四下。

    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魏主凿瓜步山为蟠道,于其上设坛屋,魏主不饮河南水,以案驰负河北水自随。饷上案驰、名马,并求和,请婚。上遣奉朝请田奇饷以珍羞、异味。魏主得黄甘,即啖之,并大进酃酒。左右有附耳语者,疑食中有毒。魏主不应,举手指天,以其孙示奇曰:“吾远来至此,非欲为功名,宝欲继好息民,永结姻缘。宋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资治通鉴》一百二十五。

    《臧质传》: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南出,后无资粮,惟以百姓为命。及过淮,食平越、石鳌二屯谷,至是抄掠无所,人马饥困,闻盱眙有积粟,欲以为归路之资。一攻城不拔,便引众南向。二十八年正月初,焘自广陵北返,便悉力攻盱眙。《宋书》七十四。

    《索虏传》:大举北讨,以兵力不足,尚书左仆射何尚之参议发南兖州三五民丁,父祖伯叔兄弟仕州居职从事、及仕北徐兖为皇弟皇子从事、庶姓主簿、诸皇弟皇子府参军督护国三令以上相府舍者,不在发例,其馀悉倩暂行征。符到十日装束,缘江五郡集广陵。同上九十五。

    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魏人缘江举火。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魏人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春燕归,巢于林木。魏之士马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之。《资治通鉴》一百二十六。

    元嘉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索虏自瓜步退走。二月壬午,车驾幸瓜步。是冬,徙彭城流民于瓜步。《宋书》五。

    《武三王传》:虏退走,自彭城北过,义恭不敢追。其日,民有告:“虏驱广陵民万馀口,夕应宿安王陂,去城数十里。今追之,可悉得。”诸将并请,义恭又禁不许。经宿,太祖遣驿至,使悉力急迫。虏先已闻知,乃尽杀所驱广陵民,轻骑引去。同上六十一。

    《索虏传》:初,太祖闻虏寇逆,焚烧广陵城府船乘,使广陵、南沛二郡太守刘怀之率人民一时渡江。虏以海陵多菹泽,不敢往。山阳太守萧僧珍亦敛居民及流奔百姓,悉入城。台送粮仗给盱眙,贼逼,分留山阳。又有数万人攻具,当往滑台,亦留付郡。城内垂万家,战士五千馀人。有白米陂,案:白米陂疑是白水陂之误。去郡数里,僧珍逆下诸处水,注令满,须贼至,决以灌之,虏既至,不敢停,引去。同上九十五。

    三月壬辰,征北将军始兴王浚解南兖州。戊申,以徐州刺史武陵王骏为南兖州刺史。同上五。

    元嘉二十九年十二月辛未,以骠骑将军、南兖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为大将军、南徐州刺史,录尚书事如故。同上。元嘉三十年春正月戊寅,以南兖州并南徐州。同上。

    闰月壬申,以领军将军沈庆之为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甲午,骠骑大将军、荆州刺史竟陵王诞改为扬州刺史。同上六。

    《孝武帝纪》:孝建二年二月丙寅,以镇北大将军、南兖州刺史沈庆之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辛巳,以尚书右仆射刘延孙为南兖州刺史。八月辛酉,以南兖州刺史刘延孙为镇军将军、雍州刺史。甲申,以右卫将军檀和之为南兖州刺史。同上。

    秋七月癸巳,立第十四皇弟休茂为海陵王。同上。

    《海陵王传》:孝建二年,年十一,封海陵王,食邑二千户。同上七十九。

    孝建三年三月癸丑,以西阳王子尚为南兖州刺史。秋七月丙子,以南兖州刺史西阳王子尚为扬州刺史,秘书监建安王休仁为南兖刺史。同上六。

    大明元年八月甲辰,司空、南徐州刺史竟陵王诞改为南兖州刺史。同上。大明二年夏四月甲午,以海陵王休茂为雍州刺史。同上。

    《垣护之传》:大明三年,征为右卫将军。还,于道闻司空竟陵王诞于广陵反叛,护之即率部曲受车骑大将军沈庆之节度。同上五十。

    大明三年夏四月乙卯,司空、南兖州刺史竟陵王诞有罪,贬爵。诞不受命,据广陵城反,杀兖州刺史垣阆。以始兴公沈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讨诞。甲子,上亲御六师,车驾出顿宣武堂。秋七月己巳,克广陵城,斩诞。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是日解严。辛未,大赦天下。丙戌,以新除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沈庆之为司空,刺史如故。同上六。

    竟陵王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出镇广陵。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二十六年,出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以广陵雕弊,改封随郡王。大明元年秋,出为都督南兖、南徐、兖、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馀如故。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诞反。三年,建康民陈文绍上书曰:“私门有幸,亡大姑元嘉中蒙入台六宫,薄命早亡,先朝赐赠美人,又听大姑二女出入问讯。父饶,司空诞取为府史,恒使入山图画道路,勤剧备至,不敢有辞,不复听归,消息断绝。姑二女去年冒启归诉,豢陛下圣恩,赐束解饶吏名。诞见符至,大怒,唤饶人交问:‘汝欲死邪?诉台求解。’饶即答:‘官比不听通家信,消息断绝。若是姊为启闻,所不知。’诞因问饶:‘汝那得入台?’饶被问,依实启答。既出,诞主衣庄庆、画师王强语饶:‘汝今年败,汝姊误汝。官云小人辈敢持台家逼我。’饶因叛走归,诞即遣王强将数人逐,突入家内缚录,将还广陵。至京口客舍,乃眵死井中,托云‘饶惧罪自杀’,抱痛怀冤,冒死归诉。”吴郡民刘成又诣阙上书,告诞谋反,称:“息道龙昔伏事诞,亲见奸状。又见诞在石头城内,修乘舆法物,习倡警跸。道龙私独忧惧,向伴侣言之,语颇漏泄,诞使大吏令监内执道龙,道龙逸走,诞怒鞭杀监,又捕杀道龙。”又豫章民陈谈之上书诉枉,称:“弟咏之昔蒙诞采录,随从历镇,大驾南下,为诞奉送媵书,经涉危险,时得上闻。圣明登阼,恩泽周普,回改小人,使命微勤,赐署台位。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庄庆、传元祀潜图奸逆,言词丑悖,每云:‘天下方是我家有,汝等不忧不富贵。’又常疏陛下年纪姓讳,往巫郑师怜家祝诅。咏之既闻此语,又不见其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密以告建康右尉黄宣达,并有启闻,希以自免。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因言咏之乘酒骂詈,遂被害。自顾冤枉,事有可哀。”其年四月,上乃使有司奏诞罪,上不许,有司又固请,乃贬爵为侯,遣令之国。上将诛诞,以义兴太守垣阆为兖州刺史,配以羽林禁兵,遣给事中戴明宝随阆袭诞,使阆以之镇为名。阆至广陵,诞未悟也。明宝夜报诞与签蒋成,使明晨开门为内应。成以告府舍人许宗之,宗之奔入告诞。诞惊起,呼左右及素所蓄养数百人,执蒋成,勒兵自卫。明旦将晓,明宝与阆率精兵数百人卒至,而门不开,诞已列兵登陴,自在门上斩蒋成,焚兵籍,赦作部徒系囚,开门遣腹心率壮士击明宝等,破之。阆即遇害,明宝奔逃,自海陵界得还。上乃遣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大众讨诞。诞焚烧郭邑,驱居民百姓,悉使入城,分遣书檄,要结近远。时山阳内史梁旷家在广陵,诞执其妻子,遣使要旷,旷斩使拒之。诞怒,灭其家。诞奉表投之城外,世祖忿诞,左右腹心同籍期亲并诛之,死者以千数。或有家人已死,方自城内叛出者。车驾出顿宣武堂内外纂严。庆之进广陵,诞幢主韩道元来降。豫州刺史宗殷、徐州刺史刘道隆率众来会。诞中兵参军柳光宗、参军何康之、刘元迈、幢主索智朗谋开城北门归顺,未期而康之所镇队主石贝子先众出奔,康之惧事泄,夜与智朗斩关而出。诞禽光宗杀之。光宗,柳元景从弟也。康之母在城内,亦为诞所杀。诞见众军大集,欲弃城北走,留中兵参军申灵赐居守,自将骑步数百人,亲信并随,声云出战,邪趋海陵道。诞将周丰生驰告庆之,庆之遣龙骧将军武念追蹑。诞行十馀里,众并不欲去,请诞还城。诞曰:“我还,卿能为我尽力不?”众皆曰:“愿尽力。一左右杨承伯牵诞马曰:“死生且还保城,欲持此安之?速还尚得人,不然败矣。”庆之所遣将戴宝之单骑前至,刺诞殆获,诞惧,乃驰还。武念去诞远,未及至,故诞得向城。既至,曰:“城上白须,非沈公邪?”左右曰:“申中兵。”诞乃入。以灵赐为骠骑府录事参军,王玙之为中军长史,世子景粹为中军将军,州别驾范义为中军长史,其馀府州文武,皆加秩。先是,右卫将军垣护之、左军将军崔道固、屯骑校尉庞孟纠、太子旅贲中郎将殷孝祖破索虏还,至广陵,上并使受庆之节度。诞幢主公孙安期率兵队出降。诞初闭城拒使,记室参军贺弼固谏,诞怒,抽刃向之,乃止。或劝弼出降,弼不可,服药自杀。赠车骑参军、山阳海陵二郡太守,长史如故。幢主王玙之赏募数百人,从东门出攻龙骧将军程天祚营,断其弩弦,天祚击破之,即走还城。诞又加申灵赐南徐州刺史。军主马元子腧城归顺,追及杀之。乃于城内立坛誓,诞将歃血,署辅国将车孟玉秀曰:“陛下亲歃。”群臣皆称万岁。初,诞使黄门吕昙济与左右素所信者,将世子景粹藏于民间,分以金宝,齐送出门,并各散走。惟昙济携负景粹,十馀日,为沈庆之所捕,斩之。诞所署平南将军虞季充又出降书。上使庆之于桑里置烽火三所。诞又遣千馀人自北门攻强弩将军苟思达营,龙骧将军宗越击破之。开东门掩攻刘道隆营,复为殷孝祖及员外散骑侍郎沈攸之所破。诞加申灵赐左长史,王玙之右长史,范义左司马、左将军,孟玉秀右司马、右将军。五月十九日夜,有流星大如斗杆,尾长十馀丈,从西北来坠城内,是谓天狗。占曰:“天狗所坠,下有伏尸流血。”诞又遣二百人出东门攻刘道隆营,别遣疑兵二百人出北门。沈攸之于东门奋短兵接战,大破之。门者又为苟思达所破。诞又遣数百人出东门攻宁朔司马刘勔营,攸之又破之。广陵城旧不开南门,云开南门者,不利其主,至诞乃开焉。彭城邵领宗在城内,阴结死士,欲袭诞。先欲布诚于庆之,乃说诞求为间谍,见许。领宗既出,致诚毕,复还城内,事泄,诞鞭二百,考问不服,遂支解之。上遣送章二纽,其一曰竟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募赏禽诞;其二曰建兴县开国男,三百户,募赏先登。若克外城,举一烽;克内城,举两烽;禽诞,举三烽。上又遣屯骑校尉谭金、前虎贲中郎将郑景玄率羽林兵隶庆之。诞复遣三百人自南门攻刘勔土山,为勔所破。庆之填湮治攻道,值夏雨,不得攻城。上每玺书催督之,前后相继。及晴,再怒,使太史择日,将自济江。太宰江夏王义恭上表谏乃止。七月二日,庆之率众军进攻,克其外城,乘胜而进,又克小城。诞闻军入,与申灵赐走趋后园。队主沈胤之、义征客周满、胡思祖驰至,诞执玉环刀与左右数人散走,胤之等追及诞于桥上,诞举刀自卫,胤之伤诞面,因坠水,引出杀之,传首京邑。时年二十七。因葬广陵,贬姓留氏。同党悉诛,杀城内男为京观,死者数千,女口为军赏。诞母殷、妻徐,并自杀。追赠殷长宁园淑妃。八年,前废帝即位,义阳王昶为征北将军、徐州刺史,道经广陵,上表曰:“伏见故贼刘诞,称戎犯节,自贻逆命,膏斧婴戮,在宪已彰。但寻属忝皇枝,位叨列辟,一以罪终,魂骸莫赦。生均宗籍,死同匹竖,旅窆委离,封树不修。今陛下继明升运,咸与维新,乞簿改褊拊,微表窀穸。”诏曰:“征北表如此。省以慨然。诞及妻女,并可以庶人礼葬,并置守卫。”太宗泰始四年,又更改葬,祭以少牢。同上七十九。

    《刘秀之传》: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同上八十一。

    《沈怀文传》: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赢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沈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同上八十二。

    《卜天与传》:天与弟天生,以兄死节,为世祖所留心,稍至西阳王子尚抚军参军,加龙骧将军。隶沈庆之攻广陵城,天生推车塞堑,率数百人先登西北角,径至城上。贼为重栅断攻道,苦战移日不拔,乃还。诏曰:“天生始受戎任,甫造寇垒,而投轮越堑,率众先腾,骁壮之气,嘉叹无已。可且赐布千匹,以厉众校。”同上九十一。

    《幸臣传》:刘系宗,丹阳人也。少便冉书,为宋竞陵王诞子景粹侍片。诞举兵广陵,城内皆死,束沈庆之赦系宗,以为东宫侍片。萧子显《南齐书》五十六。

    《魏虏传》:庐绍之字子绪,范阳人,自云庐谌玄孙。宋大明中,预攻广陵,熟上,绍之拔迹自投,上以为州治中。同上五十七。

    大明四年八月己酉,以晋安王子勋为南兖州刺史。《宋书》六。

    大明五年六月壬子,分广陵置沛郡,省东平郡并广陵。同上。大明六年四月庚申,原除南兖州大明三年以前逋租。同上。

    大明七年正月庚寅,以南兖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为江州刺史。同上。

    《礼志》:二月甲寅,舆驾巡南豫、兖二州,冕服,御玉路,辞二庙。改服通天冠,御木路,建大麾,备春蒐之典。同上十八。

    甲寅,上巡南豫、南兖二州。壬戌,大赦。甲子,如瓜步山。壬申,还建康。《资治通鉴》一百二十九。

    《前废帝纪》:景和元年九月庚子,以南兖州刺史永嘉王子仁为南徐州刺史,丹阳尹始安王子真为南兖州刺史。《宋书》七。戊午,车驾幸瓜步。开百姓铸钱。同上。

    《明帝纪》:泰始二年正月甲午,以青州刺史刘祗为南兖州刺史。三月辛亥,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桂阳王休范领南兖州刺史。秋七月己丑,镇北将军、南徐兖二州刺史桂阳王休范进号征北大将军。辛卯,镇车将军、徐州刺史张永改为南兖州刺史。辛亥,南兖州刺史张永复领徐州刺史。九月庚戌,以太子左卫率建平王景素为南兖州刺史。同上八。

    《高帝纪》:明帝加太祖辅国将车,率众东讨。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彭城,从子索儿寇淮阴。征太祖讨之,出次新亭,前军已发,而索儿自睢陵渡淮,马步万馀人,击杀台军主孙耿,纵兵逼前军张永营,告急。明帝闻贼渡,遽追太祖往救之,屯破釜。索儿向锺离,永遣宁朔将军王宽据盱眙,遏其归路。索儿击破台军主高道庆,庄之于石鳌,将西归。王宽与军主任农夫先据白鹄涧,张永遣太祖驰督宽,索儿东要击太祖,使不得前。太祖鼓行结阵,直人宽垒,索儿望见不敢发。经数日,索儿引军顿石梁,太祖追之至葛冢,贼众大败,追奔获其器仗,屯石梁涧北。太祖议欲于石梁西南高地筑垒通南道,断贼走路,索儿果来争之,太祖率军击破之。《南齐书》一。

    案:《宋书·明帝纪》薛安都反在泰始二年。

    泰始三年八月壬寅,以中领军沈攸之行南兖州刺史,率众北讨。《宋书》八。

    泰始四年五月癸亥,以刘韫为南兖州刺史。秋七月庚申,以骁骑将军齐王为南兖州刺史。同上。

    泰始六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在车中久,民间或言道成有异相,当为天子。上疑之,征为黄门侍郎、越骑校尉。道成惧,不欲内迁,而无计得留。冠军参军广陵荀伯玉劝道成遣数十骑入魏境,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境上;道成以闻,上使道成复本任。秋,九月,命道成迁镇淮阴。以侍中、中领军刘勔为都督南徐、兖等五州诸军事,镇广陵。《资治通坚》一百三十二。

    泰始七年四月甲辰,于南兖州置新平郡。十二月丁酉,分豫州、南兖州立南豫州。《宋书》八。秋七月戊寅,以宁朔将军沈怀明为南兖州刺史。同上。

    元徽二年五月壬午桂阳王休范举兵反。南兖州刺史沈怀明戍石头。同上九。

    六月庚子,以平南将军齐王为中领车、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同上。

    《顺帝纪》:升明元年,以中领军、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齐王为司空、录尚片事、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丙午,以司空、南兖州刺史齐王改领南徐州刺史,征虏将军李安民为南兖州刺史。同上十。

    升明二年二月卒卯,郢州刺史、新除镇南将军黄回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李安明为郢州刺史。四月辛卯,新除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黄回有罪赐死。甲午,辅国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萧映行南兖州刺史。九月戊申,行南兖州刺史萧映为南兖州刺史。同上。

    江藩案:东晋初,侨置南兖州于广陵,明帝又立南沛、南下邳等郡以属徐、兖二州,晋末又侨立南青州。《南齐书》所称广陵控接三齐,青、兖同镇也。然晋时都督青、兖二州,徐、充二州,以及徐、兖、冀、幽五州军事,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梁、益、雍、凉十五州军事,或镇京口;或镇广陵;或镇下邳;或镇马头妓镇金城。刘宋时,或镇京口;或镇广陵;或镇盱眙。如王恭之讨道子、沈庆之之征鲁爽,皆在京口,凡事不在广陵者,兹不具录。馀详沿革职官。

      ↑返回顶部 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