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广义
作者:程顺则 琉球国
《指南广义》是琉球人程顺则于1708年自费出版的航海针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清康熙四十七年福州刻琉球本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噐。姬公之指南。虽为浮海者设。然九州四方五行八卦。以及十干十二支。靡不该括噐也。而道寓之。应变无穷。又不仅为操舟人说法也。惟是

    圣天子声名洋溢。凡有血气。莫不尊亲。异域君长。献琛踵至。皆从溟渤中来。指南之法。其可略而弗讲欤。吾门程雪堂。潜心学古。博览群书。非关世道。与裨人国者。不以矢诸口。笔于书。前著庙学纪略。尊圣道而重师儒。一时千载。今且为大夫矣。犹鳃鳃以地罗要旨为急务者。盖诚有见于贡之所通者海也。海之所济者舟也。舟之所凭者针也。针之理微。非考之旧本。参之时论。彚辑成书。使司针者。玩索而有得焉。几何其不至于舛谬也。雪堂指南广义之辑意其有在于斯乎。集成授梓。丐余一言弁其首。余虽不知针中之妙然东西南北人也。曩尝过九江。浮鄱阳洞庭间。湖光万顷飘然一叶。续渡琼南。望儋崖万三州。吊当年横海故道。慨然念马伏波上雾下潦之言。浪急涛飞。幸获无恙者。舟人之心。不为动故也。然后知心定则针定。针定则船定。一以贯之而已矣。明乎定之义者。不独涉大川而不惊也。即遗大投艰。与夫横逆之来。非常之至。皆可静以镇之。无恐怖心。此惟雪堂可与言者。故因序其书。而并及之。闽人陈元辅昌其氏撰。

    陈印元辅

    自叙

    昔周公作指南。越裳氏赖以归国。制噐利用。万世宗之。中山僻处东滨。代膺

    封典。任土作贡往返无虞。皆荷

    天朝福泽远庇。所以海不扬波。如期至止。惟是过洋之与行路。彝险迥殊。余四抵闽。三入

    京师。南北间关。舟车劳瘁。惟以奉简书。尊

    天子为拳拳。虽风霜扑面心不为动。至渡海时。上雾下潦。万里苍茫。有风则浪头高并于。山无风则船脚欹揺如簸。崩崖裂石之声。弗绝于耳。未尝不心胆为之俱碎。因思匠用规矩。射凭彀率。古人成法。均不可废。何况指南。圣人所造。变化无穷更当研䆒也。乃取曩者 封舟掌舵之人。所遗针本及画图。细为玩索。觉天之下。地之上。显而易见。微而难知者。一一在目。不啻犀燃烛照但文有繁冗。字多差讹。悉为参考改正。以作度世津梁。虽然。此舟人事也。余忝从大夫之后。职在修贡典勤使命。区区桅柁末节。似非吾所当务。殊不知赍贡物而来。捧

    玺书而返。皆于船乎是赖。倘司针失人。用神不定。

    大典攸关。是亦予軰之责也夫。书成授梓。因颜之曰指南广义。时

    康熙四十七年岁次戊子麦秋既望

    琉球国中山王府进贡正议大夫程顺则书于琼河之古驿

    程印顺则

    波藏

    指南广义目录

    海岛图

    针路条记

    传授针法本末考

    天妃灵应记

    请天妃安享祝文

    请天妃登舟祧文

    请天妃入庙祝文

    天妃诞辰及节序祝文

    祭天妃仪注

    周公指南地罗二十四位图

    定更数之法

    开洋下针祝䟽

    风信考

    逐月暴风日期

    许真君传授龙神行日

    出行通用吉日附忌日

    论用往亡日

    百事吉日

    四大吉时

    行船通用吉日附忌日

    逐月行船吉日

    四时占候风云

    准备缓急物件

    潮汐论

    月华出时诀

    定寅时歌

    太阳出没歌

    太阴出没歌

    定四正四隅之法

    正隅对念法

    二十四位顺念法

    观星图

    四时调摄

    饮食杂忌

    养心穷理

    谨戒戏谑

    戒浪饮酒

    禁作无益

    附录

    河口柔远驿记

    重建天妃楼记

    土地祠记

    祭土地祠祝文

    崇报祠记

    指南广义目录

    引言

    世有异书多珍藏之。以为秘本。 封舟掌舵者。独肯授人。此老殊非世俗心肠。余披卷之下。慨然想见其为人。

    余留心针法久矣。忆昔从紫金大夫王公讳明佐者抵闽。舟行到某处。公稳坐舱内。为余言曰。开洋抵今计日当至某处。尔出视之。若见有墨鱼骨者。即其地也。视之果然。世有默料水程。如公之神者乎。知其精熟针诀。续有疑难。一一问之。缘未见全书。不敢轻于立论。今得此卷。实获我心者

    旧本颜曰针簿。嫌其俗也。今改为指南广义。非敢求异亦以标新。

    改正旧本。非出臆见。必参考群书。方敢增减。庶无不根之言。

    天妃圣母。为江海上福星。旧纪颇有错落。悉为考正。不欲讹以传讹。致有鲁鱼亥豕之讥。

    我国建祠崇祀 天妃。历有年所矣。凡遇诞辰。并诸节序及进贡接贡请神登舟。往返安位。各有祭。祭必用祝文。兹为一一增补。

    开洋下针祝䟽。旧本繁芜。恐致丧凟。另撰新文。便于口宣。

    四时调摄等六则。恐司针者。神气虚怯。暴躁轻浮。故以此警戒之。正所以广指南之义。非蛇足也。舞剑得学书之妙。解牛悟为治之方。是在神而明之者。

    东西二洋等处。为我国所不到之地。旧本悉有画图。帙页繁多。今尽略之。惟自我国至福建。一路山形水势。依样绘之。以备查考。

    附录等记。非志艺文也。志建置也。余初欲另梓。使人知使臣获有居停之地。皆出

    至尊柔远殊恩因篇数寥寥。不便灾梨。收入卷末。俾后人有征焉。

    著书垂世。必有凡例。所以明作者之精意也。予不过传述旧闻而已。敢自矜著作乎。然费一片苦心。不为无意。即以此引言。当凡例也。奚不可。

    雪堂主人宠文氏再识

    (海岛图略)

    针路条记

    福州往琉球 东沙外开船用单辰针十更鸡笼头北过花瓶㠘彭家山用乙卯并单卯针十更钓鱼台北过前靣黄麻㠘北过用单卯针四更黄尾㠘北过用甲卯针十更赤尾㠘用乙卯针六更古米山北过用单卯针马齿山北过用甲卯及甲寅针收入那霸港大吉

    又五虎门开船官塘东狮用辰巽针十五更小琉球头北过用乙卯针十五更钓鱼台北过陇单卯针十更赤洋又单卯并甲卯十二更古米山用单卯兼乙卯至那霸港

    回福州 十月十日巳时出那霸港用申针放洋用辛酉针一更半古米山金姑巴甚麻山用辛酉针四更用辛戌针十二更用干戌针四更单申五更辛酉十六更南柏山用坤未针三更台山打水二十托西边有横礁出水用丁未针三更里麻山一云霜山用单申针三更收入定海

    漳州往琉球 太武开洋用单艮针七更乌坵用艮寅针四更牛山又用艮寅五更东涌山用单辰针如西南风用乙辰针东南风用辰巽针八九更小琉球鸡笼㠘外平彭家山如南风用单卯针东南风用乙卯针十更钓鱼台北过南风单卯四更黄麻㠘赤礁北过南风单卯并甲寅针又用艮寅东南风用甲卯针十五更古米山北过南风单卯及甲卯针四更马齿山甲卯三更收入那霸港口

    以上四条封舟针簿抄

    琉球往福州 二月古米山开洋用辛戌并辛酉针四十五更东涌山为妙

    又三月古米山开洋用辛酉针二十七八更看墨鱼骨成阵流系是洋心用单酉针一日就见山。如不见山。海水变绿色。又见白色。夜间可防近山。使开针。候至天明。观是什么山。真无差也。

    又三月古米山开船用辛酉针十五更又用单酉二十更钓鱼台又单西针七更彭家山又用辛酉针取官塘

    又成化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午时古米山开洋用庚酉针四更又干亥针三更又单干针四更又辛戌针三更又单戌针四更又辛酉针十九更台山

    又古米山开船东北风用单戌针十更又辛戌针五更又单辛针五更又单酉针十更见水色浑白远看有山又用庚酉针认是南杞

    又十月古米山开洋用干戌针十更又用辛酉五更又用单酉十更又用辛戌五更又用单酉五更台山为妙

    福州回琉球 梅花及东沙开船若正南风用乙辰针十更小琉球头便是鸡笼山圆尖又用乙辰五更花瓶㠘并彭家山又用单乙七更钓鱼台离开流水甚紧北过用乙卯并单卯针四更鸟㠘前靣黄毛㠘北过用单卯针十更赤㠘北过用甲卯针十五更古米山北过用单卯针三更马齿山用甲卯并甲寅三更收入那霸港大吉

    又东墙山开船南风用乙辰针直取小琉球头用乙卯针五更花瓶㠘彭家山用乙辰取北木山即八重山岛

    又东涌山开船北风甲卯针取彭家山若南风用甲卯并乙卯针取钓鱼台北风用甲卯并乙辰针取太平山即宫古岛

    又钓鱼台开船北风辰巽针取北木山尾小琉球头又用乙辰针取沙洲门又用乙卯针取太平山 太平山开船用艮寅针直取那霸港口大吉

    以上十条三十六姓所传针本抄

    指南广义

    中山程顺则宠文彚辑

    传授航海针法本末考

    康熙癸亥年 封舟至中山其主掌罗经舵工闽 之婆心人也将航海针法一本内画牵星及水势 山形各图传授本国舵工并告之曰此本系前朝 永乐元年差官郑和李恺杨敏等前往东西二洋 等处开谕各国续因纳贡累累恐往返海上针路 不定致有差错乃广询博采凡关系过洋要诀一 一开载以作舟师凖绳今琉球修贡海道须知宜 将此卷留心细勘自能用之不穷惟是旧本相沿 日久或有传讹应俟有心者参互考订彚集成书 以涉大川不无少补云

    按洪武二十五年遣闽人三十六姓至中山内有 善操舟者其所传针本缘年代久远多残阙失次 今仅采其一二以示不忘本之意

    天妃灵应记

    天妃神姓林世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湄洲㠘五代 闽王时都巡检林公讳愿之第六女也始生时地 变紫有祥光异香少而神异预知人祸福室处几 三十载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㠘间宋太宗雍熙 四年九月初九日昇化是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 里人祠之徽宗宣和癸卯年给事中路允廸使高 丽中流震风大作七舟俱溺独路所乘神降于樯 安流以济使还奏闻特赐顺济庙号南宋高宗时 封灵惠夫人赐庙额曰灵应绍兴己卯年驾风扫 海寇又降于白湖掘泉饮疫者即愈封昭应崇福 孝宗乾道己丑年加封善利淳熙间加封灵惠宁 宗庆元戊午年以雾遮大奚寇开禧丙寅年解淮 甸围莆民艰食米船阻于朔风神反风即至理宗 景定辛酉年海寇群肆暴慢醉卧廊庑间神纵火 焚之又令风沙昼晦跨浅而败累封助顺显卫英 烈协正善庆等号元以海漕有功赐额灵济明成 宗时屡著灵迹命修祠宇永乐己丑年加封弘仁 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自是遣官致祭岁以为 常凡奉使外彝航海者必载主舟中每遇风涛有 祷辄应或蝶或雀或灯火舟人见之则利涉世宗 嘉靖十三年甲午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奉使册 封琉球舟行将至古米山发漏群呼天妃得免于 溺归时又值飓风桅舵俱折求救于神已而红光 烛舟舟果少宁乃请筊起舵忽一蝴蝶绕舟复一 黄雀立于桅上是夕疾风迅发巨舰飘荡欹危甚 矣二人乃冠服默祷矢以立碑奏闻于上言讫风 若少缓彻晓已见闽山还为请春秋祀典神宗万 历七年册封天使萧崇业谢杰针路舛误莫知所 之且舵叶失去时祷于天妃舟得平安万历三十 四年钦差夏子阳王士祯所乘封舟过花瓶㠘无 风而浪祷于天妃得风渡海归舟至中洋断舵索 者四失舵者三大桅亦损裂日夜呼救于天妃备 极诚恳忽水面现灯异雀再集东风助顺一瞬千 里昏夜迷山而火光烛之其应也如响

    国朝康熙十九年福建总督姚讳启圣巡抚吴讳兴 祚因荡平海岛神灵显应建宫闽安镇祀焉同年 金厦克复妃转风助战大获全胜福建提督万讳 正色上闻加号遣官致祭

    请天妃安享祝文

    康熙几拾年岁次干支某月朔越有某日干支 琉球国中山王府耳目官姓名正议大夫姓名 敬率僚属敢昭告于

    宣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圣母曰神秉 正气得坤之贞湄洲诞降山川钟灵泽及江海 舟楫无惊历膺

    封典福国佑民兹当进贡将次至闽请享安位十 日启行陈词荐酒来格来歆尚

    凡祝女用纸书精于祝版上临祭置于酒注 卓上读毕置于案上香炉左祭毕揭而焚之

    右进贡用

    维康熙年月日琉球国中山王府都通事姓名 等敢昭告于

    宣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圣母曰神秉 正气得坤之贞湄洲诞降山川钟灵泽及江海 舟楫无惊历膺

    封典福国佑民兹当接贡将次至闽请享安位上 日启行陈词荐爵来格来歆尚 飨

    右接贡用

    请天妃登舟祝文

    维康熙起至福国佑民并陈词荐酒以下皆同

    兹奉 国命进贡入闽请驾登舟用保安宁

    兹奉 圣旨返我王庭请驾登舟用保安宁

    右进贡往返用

    兹当接贡将次至闽请驾登舟保我安宁

    兹竣贡事言旋自京捧赍 皇赏返我王庭请 驾登舟用保安宁

    右接贡往返用

    请天妃入庙祝文

    起结同前

    维兹贡舟已至闽敬请法驾就位驿庭

    兹从闽返已抵东溟请就原位敬谢慈仁

    右到馆驿及归本国时用

    天妃诞辰及节序祝文

    起结同前

    兹朝天返理合恭迎 正月初四日接神用

    兹逄上巳祀典修明 三月三日

    恭逄 圣诞应献贺忱 三月念三日

    兹逄午节祀典修明 五月五日

    兹逄重九祀典修明 九月九日

    兹逄长至祀典修明 冬至日

    维兹岁暮驾上天廷陈词荐酒鉴此悃忱尚飨

    腊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时用

    天妃灵应纪略

    天妃神姓林世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湄洲㠘五代 闽王时都巡检林公讳愿字惟悫之第六女也母 王氏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诞妃 于寝室时有祥光异香绕室父母因其生奇甚爱 之自始生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命名曰默幼而聪 颕不类诸女甫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自十 岁后常喜净几焚香诵经旦暮未尝少懈十三岁 时有老道士玄通者授妃玄微秘法妃受之悉悟 诸要典十六岁窥井得铜符遂灵通变化驱邪救 世且机上救亲挂席渡江降服二神顺风耳千里眼而皈 正教屡因显著神异众号曰通贤灵女二十八岁 道成白日飞升时太宗雍熙四年丁亥秋重九日 也是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里人祠之徽宗宣和 四年给事中路允廸使高丽中流震风大作七舟 俱溺独路给事所乘神降于樯安流以济使还奏 闻上赐顺济庙号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春郡 大疫神降于白湖掘泉饮疫者即愈郡守奏封崇 福夫人又加封灵惠昭应孝宗淳熙十年以温台 剿寇封灵慈昭应崇善福利光宗绍熙元年救旱 进爵灵惠妃宁宗庆元四年救潦扫大奚寇加封 助顺开禧元年淮甸退敌加封显卫嘉定元年救 旱擒贼又加封护国助顺嘉应英烈理宗时以救 饥焚强寇累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恊正善庆等 号元以屡护庇漕运累封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 济灵感明著天妃明太祖洪武五年以神功显灵 敕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成祖永乐七年加 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而建庙于 都致祭凡奉使外彛航海者必载主舟中每遇风 涛有祷辄应或蝶或雀或灯火舟人见之则利渉 世宗嘉靖十三年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奉使册 封琉球舟行将至古米山发漏群呼天妃得免于 溺归时又值飓风桅舵俱折求救于神已而红光 烛舟舟果少宁乃请筊起舵忽一蝴蝶绕舟复一 黄雀立于桅上是夕疾风迅发巨舰飘荡欹危甚 矣二人乃冠服默祷矢以立碑奏闻言讫风若少 缓彻晓已见闽山还为请春秋祀典神宗万历七 年册封天使萧崇业谢杰针路舛误莫知所之且 舵叶失去时祷于神舟得平安三十四年册使夏 子阳王士祯所乘封舟过花瓶㠘无风起浪恳祷 得风归时至中洋遇飓风失舵亦损裂大桅日夜 呼救于天妃备极诚祷忽水靣现灯异雀再集东 风助顺一瞬千里无恙归闽其应也如响

    国朝康熙十九年二月十九日福建提督将军万 正色奉 命征剿厦门舟师驻崇武与敌对垒夜 梦天妃告之曰吾佐一航取捷随使其远遁次日 果敌大败而退至廿六日舍厦门八台湾内地海 宇自是清宁万将军大感神助具本奏保佑之功 圣上甚喜遣官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 济天妃时钦差礼部员外郎辛保等赍香帛诏诰到湄洲加封致祭

    二十二年册封琉球国王正使翰林院检讨汪 楫副使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等在福省于六 月二十日谕祭天妃于怡山院是时东风正猛不 意行礼甫毕旗帜忽皆北向遂解缆而行二十三 日五虎门开船三昼夜即到马齿山递至那霸港 迄夫典礼告竣仲冬念四日开驾而回于中洋风 转狂涛震撼巨浪滔天舟中人皆颠覆烟灶等物 尽委逝波诚万难获全之于是肃将 简命其吁 神如求佑无恙返节当为神乞春秋祀典虔祷方 稳神应如响于时束桅鐡篐已断十三而桅不散 系篷顶绳断而篷不堕桅前之金拴裂逾尺而船 不坏有此三异真可谓神佑天使归朝复命具奏 神功请春秋祀典又本年六月内靖海将军侯施 烺奉 命征剿台湾先是未克澎湖之时千总 刘春梦天妃告之曰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 得台湾果于二十二日澎湖克捷又是日方进战 之顷平海乡人入天妃宫咸见天妃衣袍透湿其 左右二神将两手起泡观者如市及报方知是日 澎湖得捷即神灵阴助之功将军侯大感神力奏 请敕封并议加封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奉

    旨神妃已经敕封俱依部题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 香帛御祭文到湄洲致祭答谢神庥

    请天妃安享祝文

    维康熙几年岁次干支某月朔越有某日干支 琉球国中山王府某官姓名等敢昭告于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曰神秉 正气得坤之贞湄洲诞降山川钟灵泽及江海 舟楫无惊历膺

    封典福国佑民兹当贡将次至闽请享安位十 日启行陈词荐酒来格来歆尚

    几祝文用纸书粘于祝版上临祭置于酒注 卓上读异置于案上香炉左祭毕揭而焚之

    请天妃登舟祝文

    维康熙起至福国佑民并陈词荐酒以下皆同

    兹奉 国命贡入闽请驾登舟用保安宁

    兹奉 圣旨返我王庭请驾登舟用保安宁

    请天妃八庙祝文

    起结同前

    维兹贡舟已至闽敬请法驾就位驿庭

    兹从闽返巳抵东溟请就原位敬谢慈仁

    天妃诞辰及节序祝文

    起结同前

    兹朝天返理合恭迎 正月初四日接神用

    兹逢上巳祀典修明 三月三日

    兹者恭逢 神诞应献贺忱 三月念三日

    兹逢午节祀典修明 五月五日

    兹逢重九祀典修明 九月九日

    兹逢长至祀典修明 冬至日

    维兹岁暮驾上天庭陈词荐酒鉴此悃忱尚飨

    腊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时用

    祭天妃仪注

    前期一日斋戒沐浴更衣不饮酒不茹荤不吊 丧问疾听乐凡凶秽之事皆不可预执事者陈 噐具馔厥明行事腊月念四送神正月初四接神俱用昏时是日预 祭大小官员各著冠服盥洗就位上香参神四 拜初献爵读祝文祝跪主祭左读亚献爵终献爵辞神 四拜焚祝文并楮钱众皆移身视焚纸班首执 爵祭酒于纸炉中讫一揖各复位饮福酒礼毕

    周公指南地罗二十四位图

    (图略)

    行船都在心 用心细看针

    毫厘即千里 差与失相寻

    须记风繄慢 兼知水浅深

    心定针亦定 不可睡沉沉

    古云行路者有人可问有径可寻有地可止行船者 海水接天虽有山㠘莫能认识全凭周公指南之 法以地罗二十四位为凖故主掌罗经之人务要 昼夜留心细看针路海道或住或起记定时月且 行船有高低风汛有顺逆山形有远近水势有繄 慢必用水鋾打水方知水之浅深逐一加察临机 应变増减针位更数得正路往来庶无差错放洋 之后切不可贪眠

    又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悮路头追悔莫及慎之 慎之

    定更数之法

    凡行船先看风汛急慢将柴片从船头丢下水面船 走柴片与人同走至船尾赶齐谓之上更探实为 验其更数一更二点半约有一站路计六十里为 凖能晓此法自无差错须要记心

    开洋下针请神祝䟽

    伏以

    德自垂庥渡海锡安澜之庆

    神能鉴物凭空纳祈祷之文仗此真香肃先布告 东西南北中央五方报事直符使者年月日时 奉直四位功曹乞为转请 黄帝轩辕氏 制 造指南周公大圣 九天玄女 宣封护国庇 民明著天妃圣母娘娘 茅竹水仙五位尊神 青鸦白鹤二位仙师 杨救贫王子乔马头陀 张仲坚李定陈搏柳仙郭璞列位先生 罗经 二十四位尊神 掌针大将下针力士定针童 子转针郎官 叶石大神 守护罗经坐向诸 神 历代过洋知山知水知㠘知礁知湾知澚 知浅知深牵星望斗看云探风擎波喝浪一切 仙灵 鲁班先师暨部将神兵本船木龙杠椇 等神 巡海夜叉 海上虚空过往神明 经 过岛㠘山神土地 本船崇奉香火一切感应 神祗闻香下降俯鉴微忱今琉球国中山王府 耳目官姓名正议大夫姓名带领大小官员舵 工水稍人等坐驾本船前至福建上京进贡择 于康熙某年某月某日吉时就于那霸港口开 洋下针虔备牲醴罗列香灯普请受飨伏望

    诸神顺风相送默佑潜扶桅舵无虞礁石不碍 逄凶化吉降福消灾酒当初献拈香再请 酒当亚献拈香三请 三献 酒毕 又祝云至再再三聊效野芹之献惟诚惟敬俨 然云汉之临瞻在前忽在后神虽莫测视不见 听不闻念可相通焚纸钱向外云上有开元通宝字中 有麻绳一贯穿发火将军来煅炼化作黑龙飞 上天焚毕又云来当焚香请迎去当焚香拜送

    神恩大海道长上船欢喜莫思量好风好水 霎时到一路平安降吉祥礼毕

    如归国时攺前至福建及那霸港口等字则云都通事 某人等奉 旨归国择于某年月日在福建福 州府开船〇如接贡归国时则云捧 敕归国〇如接贡在本国 开船则云前至福建接回贡使

    风信考

    清明以后地气自南而北则以南风为常风霜降以 后地气自北而南则以北风为常风若反其常则 台飓将作不可行舟

    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常骤发台则有渐 飓或瞬发倏止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大约 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九 月则北风初烈或至连月俗称为九降风间或有 台则骤至如春飓船在洋中遇飓犹可为遇台不 可当矣

    十月以后北风常作然台飓无定期舟人视风隙以 来往五六七八月应属南风台将发则北风先至 转而东南又转而南又转而西南始至台飓俱多 带雨九降则无雨而风

    五六七月间风雨俱至舟人视天色有点黑则收帆 严舵以待之瞬息之间风雨骤至随刻即止若预 待少迟则收帆不及而或至覆舟焉

    天边有断虹亦台将至止现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 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出于北方又甚于他 方也海水骤变水面多秽如米糠及有海蛇浮游 于水面亦台将至

    十二月二十一日起一日有风应明年正月有大风 二日应二月三月以至九月俱按日相应或一日 之间风作二次则来年所应之月台风亦二次焉 多次则亦皆如之记而验之无不应者

    一年之月各有飓日验之多应舟人以为戒避不敢 行

    正月初四日名为接神飓

    初九日名为玉皇飓此日有飓各飓皆验此日无飓则各飓亦多有不验者

    十三日名为关帝飓

    念九日名为乌飓

    二月初二日名为白须飓

    三月初三日名为上帝飓

    十五日名为真人飓

    念三日名为妈祖飓真人飓多风妈祖飓多雨

    四月初八日名为佛子飓

    五月初五日系大飓旬名为屈原飓

    十三日名为关帝飓

    六月十二日名为彭祖飓

    十八日名为彭祖婆飓

    念四日名为洗炊笼飓自十二日起至二十四日止皆系大飓旬

    七月十五日名为鬼飓

    八月初一日名为灶君飓

    初五日系大飓旬

    十五日名为魁星飓

    九月十六日名为张良飓

    十九日名为观音飓

    十月初十日名为水仙王飓

    念六日名为翁爹飓

    十一月念七日名为普庵飓

    十二月念四日名为送神飓

    念九日名为火盆飓自二十四日至年终每遇大风名为送年风

    再附逐月风暴日期行江湖者宜预避之凡 遇箕壁翼轸四宿生有起风

    正月初九日玉皇暴 二十九日龙神会

    二月初七日春期暴 二十一日观音暴

    二十九日龙神朝上帝

    三月初三日真武暴 初七日阎王暴

    十五日真君暴 二十三日天妃诞

    二十八日诸神朝上帝

    四月初一日白龙暴 初八日太子暴

    念三日太保暴 念五日龙神太白暴

    五月初五日屈原暴 十三日关帝诞

    念一日龙母暴

    六月十二日彭祖暴 念四日雷公诞此暴最准宜防

    七月初八日神煞交会

    八月十四日伽蓝暴 念一日龙神大会

    九月初九日重阳暴 念七日冷风暴

    十月初五日风信暴 二十日东岳朝天

    十一月十四水仙暴 念九日西岳朝天

    十二月念四扫尘风

    右凡遇风起之日不在本日则在前后三 日之中航海老人并年高舵师所说附录 于此慎母忽也

    许真君传受龙神行日不可行船主风

    正月初三初八十一念五月尽 龙会

    二月初三初九十二 龙神朝上帝

    三月初三初七念七 龙神朝星辰

    四月初八十二十七 龙会太白

    五月初五十一念九 天帝龙王朝玉皇

    六月初九念七 地神龙王朝玉皇

    七月初七初九十五念七 神杀交会

    八月初三初八念七 龙王大会

    九月十一十五十九 龙神朝玉皇

    十月初八十五念七 东府君朝玉皇

    出行通用吉日附忌日

    宜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辛未甲戌乙亥已卯 甲申己丑庚寅甲午乙未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丁未已酉壬子甲寅乙卯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历法有庚子丁丑丙戌丙午癸丑宜满成开日

    忌每月十五日并月忌四离四绝巳日往亡日

    逐月凶时 十一十二

    天翻地覆时

    台时往者不返

    四顺日 建宜行成宜离寅宜往卯宜归

    四逆日 申不行酉不离七不往八不归

    四离日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日是也

    四绝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是也

    月忌日 每月初五 十四 二十三日

    往亡日 正寅二巳三申四亥五卯六午七酉 八子九辰十未十一戌十二月丑日

    论往亡

    曜仙曰昔武王伐纣其日往亡太史曰凶不可往太 公曰我往彼亡有何不可遂行乃克后北魏跋珪 有晋刘裕皆效之其识在一时不可常用说见唐 太宗李卫公问对〇按此言理固然矣盖有月往 亡气往亡两日未详前贤所用避何往亡日

    百事吉日

    吉日 十一十二

    天德

    天德合

    月德

    月德合

    月恩

    天德黄道

    天喜

    天恩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卯庚辰 辛巳壬午癸未己酉庚戌辛亥壬子 癸丑

    四大吉时

    出行用此

    子午卯酉月乾坤艮巽时

    辰戌丑未月癸乙丁辛时

    寅申已亥月甲丙庚壬时

    此日期在人权变而用之

    行船通用吉日

    附忌日

    宜用甲子丙寅丁卯戊辰己巳丁丑戊寅壬午乙酉 辛卯癸巳甲午乙未庚子辛丑壬寅辛亥丙辰 戊午己未辛酉并满成开日癸卯日〇必先择 吉日装载又择吉日行船〇俗忌七九日不行 船若先日移船不必忌

    忌灭殁日 弦虚晦娄朔角望亢虚鬼盈牛

    凶日

    风波即年建

    河泊

    凶日 十一十二

    白浪即月建

    覆舟即月破

    咸池

    天贼

    地贼

    荒芜

    受死

    招摇

    殃败


    九空

    天罡絇绞

    河魁絇绞

    交龙

    水隔

    危日

    四激

    八风 丁丑巳酉甲申甲辰辛未丁丑甲寅甲戌

    正四废 庚申辛酉壬子癸亥甲寅乙卯丙午丁巳

    凶时

    大恶时 即时建

    海角经 氐尾箕斗危壁娄胃昴毕张星

    轸命大吉室牛房参井并小吉

    张宿 丙子癸未戊戌癸丑乙卯

    触水龙 丙子癸未癸丑

    江河离 壬申癸酉

    河伯死 庚辰日

    子胥死 壬辰日

    九土鬼 乙酉癸巳辛丑庚戌丁巳甲午壬寅 巳酉戊午

    水痕忌 大月初一初七十一十七念三卅日 小月初三初七十二念六忌造船行船

    逐月行船吉日

    正月壬午辛亥 外辛巳

    二月己巳辛亥己亥辛未己未乙未丁未

    三月甲子丁卯己巳庚子 外壬子

    四月丁卯辛卯辛酉

    五月戊辰乙未丙辰己未 外辛未

    六月丁卯辛未辛酉

    七月甲子乙未庚子己未 外壬子

    八月丙寅己巳丁丑戊寅辛亥

    外乙丑甲戌乙亥庚寅

    九月甲子庚子辛酉 外丙午

    十月丁卯辛卯辛酉 外丁酉

    十月戊辰丁丑丙辰辛亥 外乙丑

    十二月丙寅丁卯戊寅庚寅癸卯辛卯乙卯

    右吉日不犯建破絇绞天贼地贼荒芜受死白 浪张宿触水龙咸池交龙四激招摇殃败九空 正四废九土鬼转杀水隔江河离河伯子胥死 日危日八风水痕忌

    四时占候风云

    凡春多风夏必多雨谚云行得春风有夏雨风单日 起单日止双日起双日止

    古云西南转西北槎绳来绊屋又云半夜五更西天 明拔树根又云日晚风和明朝再多又云恶风尽 日没又云日出三竿不急便宽大凡风日出之时 必略静谓之风让日大扺风自日内起者必善夜 起者必毒日内息者亦和夜半息者必大冻已上言冬

    谚云东北风雨太公言艮方风雨卒难得晴俗名牛 筋风雨指丑位故也

    谚云春风踏脚报言易转方如人传报不停脚也一 云既吹一日南风必还一日北风报答也二说俱 应

    谚云南风尾北风头言南风愈吹愈急北风初起便 大 春南夏北有风必雨 冬天南风三两日必 有雪

    春夏二季常有风暴若遇天气湿热闷人其日午后 或云起或雷声所起之方必有暴风急雨行船湏 要蚤避安顿

    秋冬二季虽无风暴每日行船先观四方天色明净 五更初解缆至辰时以来天色不变虽有微风毋 论顺与不顺行船不妨

    云头从东起必有东风从西起必有西风南北亦然 如前靣云头已过后靣云脚不尽则是风未止如 云起处天色明白后更无云则风渐止矣

    云片片相逐聚散不常天色昏惨鸢鸟高飞云脚黄 日色赤皆主大风

    云行急星动摇日月昏晕太白昼见人首颊热灯火 熖明作声皆主大风

    如遇顺风使帆之时风烈颠猛便湏放减帆幔投小 港汊稍泊不得贪程恐风势不正天色昏暮迤𨓦 前行不知宿泊多有疏失不可不知

    如遇顺风正使帆之间忽转打头风便当使回寻港 汊住泊为稳不可当江扺岸指望风息恐致悮事

    如缓急卒遇暴风奔港不及之时急抢上风多抛鐡 锚牢系绳缆如重载舱频频点水看水仓恐有客 水侵入如小船则看风势何如别寻泊处

    如春夏间船泊港汊内湏要多用壮缆深打椿橛早 晩恐有山水发洪冲触之患

    如秋冬间行舱当江泊船夜间勤起看风加添绳缆 恐有贪睡不知风起仓卒之间措手不及

    准备缓急物件

    船上合用物件如帆幔桅柁之类湏要完备稍有损 坏预先修整绳缆椿橛鐡锚竹篙等物宁可有馀 不可缺少临期要用急无买处随船准僃大斧打 钻锯凿戽斗大小鐡钉油灰旧麻破絮之类仍缚 火把三五十个准僃缓急之用

    潮汐论

    尝观海潮进退大小之说而不得其详及读邵康节 经世书有曰海潮者月之喘息也所以应月者从 其类也夫坎为月水之气宿焉取之以明鉴而水 即生则海潮非应月而何月行于天一日行十三 度有奇昼夜之间近日远日之不同三旬之中生 明生魄之不一然而月之始出而潮始长至天中 而潮已退月之始入而潮始长至地中而潮已退 进退之节皆应乎月之出入若夫月之朔魄满明 中而潮愈大至上弦而潮退小矣小大之节皆应 弦望晦朔也至秋八月之望日阴气壮盛潮之长 倍于常时盖兑金用事金能生水理固然也知此 可与论造化之妙矣

    定太阴月华出时例诀

    三辰五巳八午升 初十出未十三申

    十五酉时十八戌 二十亥上记其神

    二十三日子时出 二十六日丑时行

    二十八日寅时立 三十加来卯上轮

    出荼齐正斜角没 万载千年月是真

    定寅时歌

    正九五更二点彻 二八五更四点歇

    三七平光是寅时 四六日出寅无别

    五月日高三丈地 十月十二四更二

    十一才到四更初 便是寅时君切记

    定太阳出没歌

    正九出乙入庚方 二八出卯入鸡场

    三七出甲从辛没 四六出寅入戌藏

    五月出艮入乾位 十一出巽入坤乡

    惟有十月十二月 出辰入申仔细详

    定太阴出没歌

    正九出甲入于辛 二八出卯入鸡邻

    三七出乙没庚位 四六出辰没在申

    五月出巽入坤位 十一出艮入干真

    惟有十月十二月 出寅入戌正可陈

    定四正四隅之法

    北方壬子癸 南方丙午丁 东方甲卯乙 西方庚酉辛 东北丑艮寅 西南未坤申 西北戌干亥 东南辰巽己

    正隅对向念法

    子午卯酉 寅申己亥 辰戌丑未

    坤艮干巽 甲庚壬丙 乙辛癸丁

    二十四位顺念法

    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 庚酉辛戌干亥

    观星图

    (图略)

    北斗出癸丑入壬亥

    (图略)

    华盖出丑入壬

    (图略)

    北辰

    (图略)

    灯笼骨出丙入丁

    (图略)

    水平星出丙已入丁未

    四时调摄

    百陵学山曰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 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宠辱不惊肝木以宁恬然 无欲肾水自足 心属火肺金肝木脾土肾水此 五行之所属也 心欲苦醎多伤心 肺欲辛苦 多伤肺 脾欲甘酸多伤脾 肝欲酸辛多伤肝 肾欲醎甘多伤肾 此五味之所宜忌也

    春三月万物发生肝旺脾弱宜减酸增甘以养脾夜 卧早起节饮食慎风寒频频行步以和四肢

    夏三月伏阴在内心旺肺弱宜减苦増辛以养肺不 可忷怒久眠又不可过飧生冷秋至多生疟痢

    秋三月天气消铄肺旺肝弱宜减辛増酸以养肝使 神气收敛不可落水洗澡

    冬三月血气凝塞肾旺心弱宜减醎増苦以养心经 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湿

    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自非留意修养 之未免疾苦为身累春寒莫使棉衣薄夏衣汗多 频换着秋冬衣服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人之一身在皮为汗在肉为血在肾为精在鼻为涕 在眼为涙出则皆不可回惟在口为津独可还元 人能终日不唾则津液不泄靣目有光古云多唾 损神远唾损气宜随满随咽自然四体不枯

    语云发是血之馀一朝百度梳足是人之底一夜一 回洗 多言损气多笑伤脏多记伤心 卯酒酉 饭宜少食 食毕漱口牙齿不败 食饱宜散步 强食脾劳强饮胃胀 伏热莫饮木冲寒莫饮汤 热饮伤胃冷食伤肺 盛暑浴冷水多成伤寒

    宿水上有五色者有毒不可洗手 暑月远行忌 水濯足 饥忌浴饱忌沐 酒醉不可房卧 醉 眠当风处主病 大热大寒大风雨震雷浓雾之 时忌出门及行房 本命日及日月薄蚀庚申甲 子朔望弦晦四时二社二至二分并忌房事

    省心法言云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身闲不如心 闲药补不如食补

    此平日调养法也知此则精神健旺看针时自 无昏愦之患矣

    饮食杂忌

    凡生肉坠地不粘尘及煮难熟者忌食 黑牛白头 独肝者忌食 白羊黑头黑羊白头及独角六角 猪羊心肝有孔者皆有毒 禽畜肝青者忌食 白鸡黑头黑鸡白首鸭目白者鸡有四距六趾者 皆有毒 卵有八字鸟死不伸足者有毒 虾无 须及腹下黑者忌食 猪肉及鲤鱼病新愈者忌 食 猪头猪嘴小肠风疾者忌食 醉后饮水失 声 吐后饮水成消渴 醉后洗水成手颤 饮 酒过度能腐肠烂胃溃髓蒸肌伤神损寿 酒后 食红柿心痛 饮白酒忌食甜物 铜器钖瓶盛 酒过夜忌食 食不厌精饮不厌温

    食物养人亦能害人一有不慎是因口腹反致 伤生故毋论船上家中皆宜物物加察不可忽 略

    养心竆理

    以言讥人取祸之端惟存心皆天理理存气和即人 有过自能容之矣何讥之有故人贵乎养心

    口舌伤人风波易起况同舟共济之人乎司针 者能与众和同合心商酌自然所向无虞

    谨戒戏谑

    戏谑非正也每见世人尚力闘智以为戏至于忿争 而不止者可乎诗曰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人固不 免於戏书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可以为虐乎

    谑之不善不如勿谑司针在船看针不暇何心 於戏况能致忿争戒之为是

    戒浪饮酒

    祭享养老燕宾皆不废酒惟过饮则乱性失仪必至 败德烂肠腐胃未免伤生所谓狂药非佳味者禹 恶之宜也大凡饮酒只可微醺慎勿以无量为词 人非圣人能不及于乱乎

    饮酒大醉如病狂䘮心航海地危看针事重而 可沉湎不省乎切宜禁止

    禁作无益

    无益之事不可为也书曰勿作无益害有益如擎笼 养鸟博奕贪杯及淫声美色皆能坏人心志有一 于此而不损德败名者未之有也

    此亦平日励行之功也司针者念念在针不为 他事所扰自然心志凝一矣

    右六条虽以警戒舟人亦可为作客者之药石 幸勿以为迂腐而忽诸


    附录

    中山程顺则宠文著

    河口柔远驿记

    驿设于福建省城水关外琼河之口所以贮

    贡物停使节也旧制四围砌墙门临大街设照墙木 栅官厅在两井中间两厢楼屋各十三间

    天妃土地各有祠规模弘敞自靖藩调闽后前面 侵为两镇营房地遂促及甲寅之变折毁几尽 仅存官厅一所岁丁巳我国遣官远深适闻

    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统禁旅入仙霞民皆按 堵越明年奉

    贡如旧时 诸当事以馆驿倾圯恐亵

    贡典兼悯使臣露宿特委郡司马 苏公重新起盖 大门仪门并两边厢楼各十一间仪门外视馆 公署一座厅后

    天妃祠堂三小间虽建置不异于初然非曩日旧 址矣辛未年予接贡留边因思有土居人不可 无神以守之有臣死事不可无位以安之即于 天妃祠傍左祀土地正神右立故臣木主各为文 以记之壬申飓风大作厢楼倒塌墙垣崩頺复 请于

    当事委官重造厢楼各十间垣墉修筑之续因进 贡两船人多屋少自盖楼屋四小间于厅西之 侧至于崇祀

    天妃大楼乃前者进贡耳目官魏公应伯毛公起 龙正议大夫曾公夔蔡公铎以我国往来海上 舟楫无虞皆荷

    天妃茀庇今古驿楼居鳞鳞而旧祠数椽草草凟 且亵殊非报本意佥议来贡诸员捐积数年重 建楼台于旧祠之次以妥神灵计四贡而所积 足用至癸酉岁大夫王公可法至闽方董其事 不日成之梓材丹艧焕然可观传译通官冯斌 发心妆塑新像并旧者均祀于其上移土地崇 报两祠仍祀左右从此仰见姓名捐数可按看 题日月年代有稽

    九重建置之恩真堪万古而五公倡率之德亦足千 秋矣余恐规制久而无征是为之记

    重建天妃楼记

    盖闻神之德感人者深故人之心敬神者至建 祠者敬之至也然非有以感之敬何由生若

    天妃之德则其感人也深矣每于江河湖海间扶 持舟楫屡显灵异不独山陬海澨僻壤穷乡皆 崇祀焉即三尺童子亦靡不闻其名而啧啧称 道之况我中山世膺

    封典届期奉贡悉从飞涛急浪中来赖神之庇不一 而足兹于柔远驿立祠祀之谓非敬之至者欤 惟是昔者驿之有祠也草草数椽仅蔽风两及 耳目官魏应伯毛起龙正议大夫曾夔蔡铎相 继至闽始以祠宇湫隘不足以荅神庥佥议捐 积重建以光祀典计四贡积可足用岁癸酉大 夫王可法来董其事命匠氏即于堂后旧地起 盖大楼一座既高其梁栋复涂以丹彟落成日 奉新旧塑像于其上自兹以往庙貌聿新炉烟 逓起湄洲灵爽俨然如在神之德有不于此而 著人之心有不于此而安者乎或者曰神无异 也子之国有祠矣此又何以祠为予曰神犹泉 也随处掘地而泉涌亦随地建祠而神临无二 理也问者唯唯而退余乃为之记

    柔远驿土地祠记

    尝考一王代兴封川岳诸神而土地班秩在城 隍下岂以城隍固疆圉土地司福德同以土功 而定位欤然城隍唯省会郡邑有之而土地则 天下文武大小衙门皆有祠以至庵堂寺观亦 靡不祀殆分司土德以佐城隍之不逮者也今 柔远驿奉

    旨设立以贮贡物以栖使臣制棋隆矣独于土地缺 其祀典余窃疑之询诸父老皆云昔亦有祠自 鼎革之后旋罹兵燹驿亭鞠为茂草而祠遂废 余耳而悲之夫金殿动禾黍之嗟铜驼兴荆棘 之感何况一祠能保其不替乎但盛衰虽关气 数而兴废实由人事今日海晏河清百堵皆作 而古驿正神忍令其不祀也人其谓吾侪何爰 请于耳目官温公允杰正议大夫金公元达并 商之诸僚友佥议暂祀于

    天妃宫之傍各捐赀塑像立龛余窃喜自兹以往 此土此地有神主之矣若夫高其梁栋洁其俎 豆以复曩日之盛也是所望于后来之君子焉 时康熙辛未孟夏朔日

    祝文附

    维 康熙几拾年岁次干支二月朔越有二日干支 琉球国中山王府耳目官姓名正议大夫姓名 敬率僚属敢昭告于

    柔远驿福德正神曰繄我正神古驿之灵驿存贡 物居停使臣赖神庥庇安土宁人兹遇

    神诞俎豆香馨俨然来格

    鉴此悃忱尚

    凡遇节序照天妃祝文写行礼仪注并同

    柔远驿崇报祠记

    祠之为义大矣哉弗合于义不敢建也其义维 何有学术品节者祀之祠曰乡贤有官斯土而 行善政者祀之祠曰名宦此二者皆俎豆宫墙 百世不祧者也外如御灾捍患效命宣猷所称 有功德者亦祀之厥祠名为崇报非是则谓之 淫祠淫祠必废余两至闽中窃闻斯义矣今琉 球国远在海外自明初始通中华至

    国朝受恩尤厚其间往来贡献诸臣或没于闽或 殒于中途者虽其人与骨俱朽而姓氏官爵及 今犹可考而知也余奉使留边时届中元于柔 远驿致祭死事诸灵觉阴风四起空中隐隐有 声于以知幽明本无异理惜无专祠妥侑仅望 空一拜不能不恻然有动于中耳夫梯航万里 客死异乡

    圣天子犹且怜而赐之葬乃不得尺地立祠以享蒸 尝之报九原有知能无恫乎是亦予軰之过也 时耳目官正议大夫暨诸僚友咸以余言为然 且以此祠有合于崇报之义举而立之也固宜 奈一时弗及创建佥议暂祀于

    天妃宫之侧俾后之奉贡入闽者瞻几筵而生凄 怆之念光而大之是未可知也予故揭其义而 为之记时康熙辛未孟夏望日

    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