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作者:柳成龙
卷二

万历丙戌间。日本国使橘康广。以其国王平秀吉书来。始日本国王源氏。立国 于洪武初。与我修邻好殆二百年。其初我国亦尝遗使修庆吊礼。申叔舟以书 状往来。即其一也。后叔舟临卒。,成宗问所欲言。叔舟对曰。愿国家。毋与日本 失和。,成庙感其言。命副提学李亨元。书状官金䜣修睦。到对马岛。使臣以风 水惊疑得疾。上书言状。,成庙命致书币于岛主而回。自是不复遣使。每其国 信使至。依礼接待而已。至是平秀吉。代源氏为王。秀吉者。或云华人。流入倭国。 负薪为生。一日国王出遇于路中。异其为人。招补军伍。勇力善闘。积功至大官 因得权。竟夺源氏而代之。或曰。源氏为他人所弑。秀吉又杀其人而夺国云。用 兵平定诸岛。域内六十六州。合而为一。遂有外侵之志。乃曰。我使每往朝鲜。而 朝鲜使不至。是鄙我也。遂使康广。来求通信。书辞甚倨。有今天下归朕一握之 语。盖源氏之亡。已十馀年。诸岛倭岁往来我国。而畏其令严不泄。故,朝廷不 知也。康广时年五十馀。容貌傀伟。须发半白。所经馆驿。必舍上室。举止倨傲。与 平时倭使绝异。人颇怪之。故事。一路郡邑。凡遇倭使。发境内民夫。执枪夹道。以 示军威。康广过仁同。睨视执枪者笑曰。汝辈枪竿太短矣。到尚州。牧使宋应洞 享之。妓乐成列。康广见应泂衰白。使译官语之曰。老夫数年在干戈中。须发尽

白。使君处声妓之间。百无所忧。而犹为皓白何哉。盖讽之也。及至。礼曹判书押 宴。酒酣。康广散胡椒于筵上。妓工争取之。无复伦次。康广回所馆叹息语译曰。 汝国亡矣。纪纲已毁。不亡何待。及还。,朝廷但报其书。辞以水路迷昧。不许遣 使。康广归报。秀吉大怒。杀康广又灭族。盖康广。与其兄康年。自源氏时。来朝我 国受职名。其言颇为我国地。故为秀吉所害云。 日本国使平义智来。秀吉既杀橘康广。令义智来求信使。义智者。其国主兵大 将平行长女婿也。为秀吉腹心。对马岛太守宗盛长。世守马岛。服事我国。时秀 吉去宗氏。使义智代主岛务。以我国不谙海道为辞。拒通信。诈言义智。乃岛主 子。熟海路。与之偕行。便欲使我。无辞以拒。因又窥觇我虚实。平调信僧玄苏等 同至。义智年少精悍。他倭皆畏之。俯伏膝行。不敢仰视。久留东平馆。必邀我使 与俱。朝议依违而已。数年前。倭寇全罗道损竹岛。杀边将李太源。捕得生口。言 我国边氓沙乙背同者。叛入倭中。导倭为冦。,朝延愤之。至是人或言。宜令日 本。刷还叛民。然后议通信。以观诚否。使馆客讽之。义智曰。此不难。即遣平调信 归报其国。不数月。悉捕我民之在其国者十馀人来献。,上御仁政殿。大陈兵 威。锁沙乙背同等。入庭诘问。斩于城外。赏义智内厩马一匹。后引见倭使一行 赐宴。义智玄苏等。皆入殿内。以次进爵。时余判礼曹。亦宴倭使于曹中。然通信 之议久未次。余为大提学。将撰国书。,启请速定议。勿致生衅。明日,朝讲。知

事边协等亦,启宜遣使报答。且见彼中动静而来。非失计也。于是朝议始定。 ,命择可使者。大臣以佥知黄允吉。司成金诚一。为上副使。典籍许筬。为书状 官。庚寅三月。遂与义智等同发。时义智献二孔雀及乌铳枪刀等物。,命放孔 雀于南阳海岛。下鸟铳于军器寺。我国之有鸟铳始此。 辛卯春。通信使黄允吉金诚一等。回自日本。倭人平调信玄苏偕来。初允吉等。 上年四月二十九日。自釜山浦乘船抵对马岛。留一月。又自马岛。水行四十馀 里。到一岐岛。历博多州长门州浪古耶。至七月二十二月。始至国都。盖倭人故 迂回其路。且处处留滞。故累月乃至。其在对马岛。平义智请使臣宴山寺中。使 臣已在座。义智乘轿入门。至阶方下。金诚一怒曰。对马岛。乃我国藩臣。使臣奉 ,命至。岂敢慢侮如此。吾不可受此宴。即起出。许筬等继出。义智归咎于担轿 者杀之。奉其首来谢。自是倭人。敬惮诚一。待之加礼。望见下马。到其国。馆于大 刹。适平秀吉往击东山道。留数月。秀吉回。又托以修治宫室。不即受国书。前后 留馆五月。始传,命。其国尊其天皇。自秀吉以下。皆以臣礼处之。秀吉在国中 不称王。但称关白。或称博陆侯。所谓关白者。取霍光凡事皆先关白之语。而称 之也。其接我使也。许乘轿入其宫。以笳角前导。升堂行礼。秀吉容貌矮陋面色 黧黑无异表。但微觉目光闪闪射人云。设三重席。南向地坐。戴纱帽穿黑袍。诸 臣数人列坐。引我使就席。不设宴具。前置一卓。中有熟饼一器。以瓦瓯行酒。酒

亦浊。其体极简。数巡而罢。无拜揖酬酢之节。有顷。秀吉忽起入内。在席者皆不 动。俄而。有人便服。抱小儿从内出。徘徊堂中。视之乃秀吉也。坐中俯伏而已。已 而出临楹外。招我国乐工。盛奏众乐而听之。小儿遗溺衣上。秀吉笑呼侍者。一 女倭应声走出。授其儿更他衣。皆肆意自得。旁若无人。使臣辞出。其后不得再 见。与上副使银四百两。书状通事以下有差。我使将回。不时裁答书令先行。诚 一曰。吾为使臣。奉国书来。若无报书。与委命于草莽同。允吉惧见留。遽发至界 滨待之。答书始来。而辞意悖慢。非我所望也。诚一不受。改定数次然后行。凡所 经由。诸倭赠遗。诚一皆郤之。允吉还泊釜山。驰,启情形。以为必有兵祸。既复 ,命。,上引见而问之。允吉对如前。诚一曰。臣不见其有是。因言允吉摇动人 心非宜。于是议者。或主允吉。或主诚一。余问诚一曰。君言与黄使不同。万一有 兵。将奈何。曰吾亦岂能必倭终不动。但黄言太重。中外惊惑。故解之耳。 时倭书。有率兵超入大明之语。余谓当即具由奏闻天朝。首相以为。恐,皇朝 罪我私通倭国。不如讳之。余曰。因事往来邻邦。有国之所不免。成化间。日本亦 尝因或。求贡,中国。即据实奏闻天朝。降敕回谕。前事已然。非独今日。今讳不 闻奏。于大义不可。况贼若实有犯顺之谋。从他处奏闻。而,天朝反疑我国。同 心隐讳。则其罪不止于通信而已也。,朝廷多是余议者。遂遣金应南等驰奏。 时福建人许仪后陈申等。被掳在倭中。已密报倭情。及琉球国世子尚宁。连遣

使报声息。独我使未至。,天朝疑我贰于倭。论议藉藉阁老许国曾使我国独 言朝鲜至诚事大。必不与倭叛。姑待之未久。应南等赍奏至。许公大喜而朝议 始释然云。 朝延忧倭。择知边事宰臣。巡察下三道以备之。金晬为庆尚监司。李洸为全罗 监司。尹先觉为忠清监司。令备器械修城池。庆尚道筑城尤多。如永川清道三 嘉大邱星州釜山东莱晋州安东尚州左右兵营。或新筑或增修。时升平既久。 中外狃安民以劳役为惮。怨声载路。余同年前典籍李鲁。陕川人。贻书余言。筑 城非计。且曰。三嘉前阻鼎津。倭能飞渡乎。何为浪筑劳民。夫以万里沧溟。犹不 能御倭。而欲限一衣带水。必倭之不能渡。其亦踈矣。而一时人议如此。弘文馆 亦上箚论之。然两南所筑。皆不得形势。且以阔大容众为务。如晋州城。本据险 可守。至是以为小。移东面下就平地。其后贼由此入城。城遂不保。大抵城以坚 小为贵。而犹恐其不广。亦时论然也。至于军政之本择将之要组练之方。百不 一举。以至于败。 擢井邑县监李舜臣。为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舜臣有胆略善骑射。尝为造山 万户。时北边多事。舜臣以计诱致叛胡于乙其乃。缚送兵营斩之。虏患遂息。巡 察使郑彦信。令舜臣护鹿屯岛屯田。一日大雾。军人尽出收禾。栅中但有十馀 人。俄而。虏骑四集。舜臣闭棚门。自以柳叶箭。从栅内连射贼数十堕马。虏惊骇

退走。舜臣开门。单骑大呼逐之。虏众大奔。尽夺所掠而还。然朝无推挽者。登第 十馀年不调。始为井邑县监。是时倭声日急。,上命备边司。各荐才堪将帅者。 余举舜臣。遂自井邑。超拜水使。人或疑其骤。时在朝武将中。唯申砬李镒。最有 名。庆尚右兵使曹大坤。年老无勇。众忧不堪𨳸寄。余于,经席。启请以镒代大 坤。兵曹判书洪汝谆曰。名将当在京都。镒不可遣。余再,启曰。凡事贵预。况治 兵御贼。尤不可猝办。一朝有变。镒终不得不遗。等遣之。宁早往一日。使预备待 变。庶或有益。不然仓卒之际。以客将驰下。既不谙本道形势。又不识军士勇㤼。 此兵家所忌。必有后悔。,不答。余又出备边司。与诸人议,启。请修,祖宗镇 管之注。大略以为。国初各道军兵。皆分属镇管。有事则镇管统率属邑。鳞次整 顿。以待主将号令。以庆尚道言之。则金海大邱尚州庆州安东晋州是为六镇 管。脱有敌兵。一镇之军。虽或失利。他镇次第严兵坚守。不至于靡然奔溃。往在 乙卯变后。金秀文在全罗道。始改分军法。割道内诸邑。散属于巡边使防御使 助防将都元帅及本道兵水使。名曰制胜方略。诸道皆效之。于是镇管之名虽 存。而其实不相维系。一有警急。则必将远近俱动。使无将之军。先聚于原野之 中。以待将帅于千里之外。将不时至。而贼锋已逼。则军心惊惧。此必溃之道也。 大众一溃。难可复合。此时将帅虽至。谁兴为战。不如更修,朝宗镇管之制。平 时易于训炼。有事得以调集。且使前后相应。内外相倚。不至于土崩瓦解。于事

为便。事下本道。庆尚监司金晬以为。制胜方略。行用已久。不可猝变。议遂寝。

壬辰春。分遣申砬李镒。巡视边备。镒往忠清全罗道。砬往京畿黄海道。皆阅月 而还。所点者弓矢抢刀而已。郡邑率以文具避法。无他备御长策。砬素有残暴 之名。所至杀人立威。守令畏之。发民治道。供帐极侈。虽大臣之行不如也。既复

,命。四月一日。砬来见余于私第。余问早晚有变。公当任之。公料今日贼势难 易如何。砬甚轻之。以为不足忧。余曰不然。往者倭但恃短兵。今则兼有鸟铳长 技。不可轻视。砬遽曰。虽有鸟铳。岂能尽中。余曰。国家升平久。士卒怯弱。果然有 急。极难支吾。意数年后。人颇习兵。或还收拾未可知。其初则吾甚忧之。砬都不 省悟而去。盖砬于癸未。为稳城府使。叛胡围锺城。砬驰往救之。以十馀骑突击。 虏解去。,朝廷以砬才堪大将。升为北兵使平安兵使。未久。阶资宪。至欲以为 兵曹判书。意气方锐。正如赵括轻秦。略无临事以惧之意。识者忧焉。

递庆尚右兵使曹大坤。,特旨以承旨金诚一代之。备边司,启诚一儒臣也。 不合此时边帅之任。,不允。诚一遂拜辞而行。四月十三日。倭兵犯境。陷釜山 浦。佥使郑拨死。先是倭平调信玄苏等。与通信使偕来。馆于东平馆。备边司请 令黄允吉金诚一等。私以酒馔往慰。因从容问其国事。钩察情形。以备策应。 许之。诚一至馆。玄苏果密语曰。中国久绝日本。不通朝贡。平秀吉以此心怀愤 耻。欲起兵端。朝鲜先为奏闻。使贡路得达。则必无事。而日本六十六州之民。亦

免兵革之劳突。诚一等因以大义责谕之。玄苏又曰。昔高魔导元兵击日本。日 本以此报怨于朝鲜。势所宜然。其言渐悖。自是再不复问。而调信立苏自回。辛 卯夏。平义智又到釜山浦。为边将言。日本欲通大明。若朝鲜为之奏闻。则幸甚。 不然。两国将失和气。此乃大事。故来告。边将以闻。时朝议方咎通言。且怒其悖 慢不报。义智泊船十馀日。怏怏而去。是后倭人不复至。釜山补留馆倭。常有数 十馀人。稍稍入归。一馆几空。人怪之。是日倭船自对马岛。蔽海而来。望之不见 其际。釜山佥使郑拨。出猎绝影岛。狠狈入城。倭兵随至登陆。四面云集。不移时 城陷。左水使朴泓。见贼势大。不敢出兵弃城逃。倭分兵陷西平浦多大浦。多大 佥使尹兴信。力战被杀。左兵使李珏。闻声息。自兵营入东莱。及釜山陷。珏恇挠 失措。托言欲在外掎角。出城退阵于苏山驿。府使宋象贤。留与同守。珏不从。十 五日。倭进迫东莱。象贤登城南门。督战半日而城陷。象贤。坚坐受刃而死。倭人 嘉其死守。棺敛之埋于城外。立标以识之。于是郡县望风奔溃。密阳府使朴晋。 自东莱奔还。欲阻鹊院隘路以御之。贼陷梁山至鹊院。见其守兵。从山后乘高。 蚁附散漫而至。守隘者望之皆散。晋驰还密阳。纵火焚军器仓库。弃城入山。李 珏奔还兵营。先出其妾。城中汹汹。军一夜四五惊。珏乘晓亦脱身遁去。众军大 溃。贼分道长驱。连陷诸邑。无一人敢拒者。金海府使徐礼元。闭门城守。贼刈城 外麦禾填壕。顷刻与城齐。因逾城。草溪郡守李某先遁。礼元继出。城遂陷。巡察

使金晬。初在晋州闻变。驰向东莱。至中路。闻贼兵已近。不能前还走右道。不知 所为。但檄列邑。谕民避贼。由是道内皆空。愈不可为矣。龙宫县监禹伏龙。领邑 军赴兵营。食永川路边。有河阳军数百。属防御使向上道。过其前。伏龙怒军士 不下马。拘之责以欲叛。河阳军。出兵使公文示之。方自辨。伏龙目其军围而杀 之皆尽。积尸满野。巡察使以功,闻。伏龙为通政。代郑熙续为安东府使。后河 阳人孤儿寡妻。每逢使臣之来。遮马首号冤。伏龙有时名。故无伸理者云。 十七日早朝。边报始至。乃左水使朴泓状,启也。大臣备边司会宾厅请对。 不许。即,启请以李镒为巡边使。下中路。成应吉为左防御使。下左道。赵儆为 右防御使。下西路。刘克良为助防将。守竹岭。边玑为助防将。守鸟岭。以庆州府 尹尹仁涵。儒臣懦㤼。起复前江界府使边应星。为庆州府尹。皆令自择军官以 去。俄而釜山陷报又至。时釜山受围。人不能通。泓状启但云。登高以望。赤旗满 城中。以此知城陷。李锰欲率京中精兵三百名去。取兵曹选兵案视之。皆闾阎 市井白徒。胥吏儒生居半。临时点阅。儒生具冠服持试卷。吏戴平顶巾。自愬求 免者。充满于庭。无可遣者。镒受,命三日不发。不得已令镒先行。使别将俞沃。 随后领去。余,启兵曹判书洪汝谆。不能治任。且军士多怨可递。于是金应南。 代为判书。沈忠谦为参判。台谏,启请。宜使大臣。为体察使。检督诸将。首相以 余应,命。余请以金应南为副。以前义州牧使金汝岉有武略。时汝岉坐事系

计。,上以诚一前使日本。言贼未易至。解人心误国事。,命遣义禁府都事拿 来。事将不测。监司金晬。闻诚一被逮。出别于路上。诚一辞气慷慨。无一语及已 事。惟勉晬以尽力讨贼。老吏河自溶叹曰。已死之不恤。而惟,国事是忧。真忠 臣也。诚一行至稷山。,上怒霁。且知诚一得本道土民心。,命赦其罪。为右道 招谕使。使谕道内人民。起兵讨贼。时柳崇仁有战功。故超拜兵使。

以佥知金玏。为庆尚左道安集使。时监司金晬在右道。而贼兵横贯中路。与左 道声闻不通。守令皆弃官逃走。民心解散。,朝廷闻之。以金玏荣川人。详知本 道民情。可以安集。故白遣之。玏既至。左道之民。始闻朝廷之令。稍稍还集。荣川 丰基二邑。贼幸不至。而义兵颇起云。

贼陷尚州。巡边侦李镒。兵败奔还忠州。初庆尚道巡察使金晬。闻贼变。即依方 略分军。移文列邑。各率所属。屯聚信地。以待京将之至。闻庆以下守令。皆引其 军赴大丘。露次川边。待巡边使既数日。巡边使未及来。而贼渐近。众军自相惊 动。会大雨。衣装沾湿。粮饷不继。夜中皆溃散。守令悉以单骑奔还。巡边使入闻 庆。县中已空。不见一人。自发仓谷。饷所率人。而过历咸昌至尚州。牧使金澥。托 以支待巡边使于出站。遁入山中。独判官权吉守邑。镒以无兵责吉。曳之庭欲 斩之。吉哀告愿自出招呼。达夜搜索村落间。诘朝得数百人以至。皆农民也。镒 留尚州一日。发仓开粜。诱出散民。从山谷中。介介而来。又数百馀人。仓卒编伍

为军。无一堪战者。时贼已至善山。暮有开宁县人。来报贼近。镒以为惑众将斩 之。其人呼曰。愿姑囚我。明早贼未至。死未晚也。是夜贼兵屯长川。距尚州二十 里。而镒军无斥候。故贼来不知。翌朝。镒犹谓无贼。出开宁人于狱。斩以徇众。因 率所得民军。合京来将士。仅八九百。习阵于州北川边。依山为阵。阵中立大将 旗。镒被甲立马大旗下。从事官尹暹朴箎及判官权吉。沙斤察访金宗武等。皆 下马在镒马后。有顷。有数人从林木间出。徘徊眺望而回。众疑为贼候。而惩开 宁人不敢告。既又望见城中。数处烟起。镒始使军官一人往探。军官跨马。二驿 卒执鞚缓缓去。倭先伏桥下。以鸟铳中军官坠马。斩首而去。我军望见夺气。俄 而贼大至。以鸟铳十馀冲之。中者郎毙。镒急呼军人发射矢。数十步辄坠。不能 伤贼。贼已分出左右翼。持旗帜绕军后。围抱而来。镒知事急。拨回马向北走。军 大乱。各自逃命。得脱者无几。从事以下未及上马者。悉为贼所害。贼追镒急。镒 弃马脱衣服披发赤体而走到闻庆。索纸笔驰,启败状。欲退守鸟岭。闻申砬 在忠州。遂趋忠州。

以右相李阳元。为守城大将。李戬边彦琇。为京城左右卫将。商山君朴忠侃。为 京城巡检使。使修都城。起复金命元。为都元帅守汉江。时李镒败报已至。人心 汹汹。,内间有去邠之意。外庭不知。理马金应?。到宾厅。与首相耳语。去而复 来。观者疑之。盖首相时为司仆提调故也。都承旨李恒福。于掌中。书立马永康

门内六字示我。台谏劾首相误国请罢。,不允。宗亲聚阁门外痛哭。请勿弃城。 领府事金贵荣。尤愤愤与诸大臣入对。请固守京城。且日倡议弃城者。乃小人 也。,上教曰。,宗社在此。予将何适。众遂退。然事不可为矣。抄发坊里民及公 私贱胥吏三医司。分守城堞。计堞三万馀。而守城人口仅七千。率皆乌合。皆有 缒城逃散之心。上番军士。虽属于兵曹。而与下吏相与为奸。受赂私放者甚多。 官员不问去留。临急皆不可用。军政解弛。一至于此。

大臣请建储。以系人心。,从之。

遣同知事李德馨。使倭军。尚州之败。有倭学通事景应舜者。在李镒军中。为贼 所获。倭将平行长。以平秀吉书契及送礼曹公文一道。授应舜出送。且曰在东 莱时。生得蔚山郡守。传送书契。而至今未报。 郡守即李彦诚自贼中回而畏得 罪自云逃来隐其书不传故,期 廷不 知也 期鲜若有意讲和可令李德馨。于二十八日。会我于忠州。盖德馨。往年尝 为宣慰使。接待倭使。故行长欲见之。应舜至京。时事急。计无所出。意或因此缓 兵。德馨亦自请行。令礼曹裁答书。挟应舜而去。 德馨在道闻忠州已陷先使应 舜往探应舜为贼将清正所杀 德馨遂从中路还 复,命于平壤, 荧惑犯南斗。征京畿江原黄海平安咸镜等道兵。入援京师。以吏曹判书李元 翼。为平安道都巡察使。知事崔兴源。为黄海道都巡察使。皆即日发遣。以将有 西狩之议。而元翼曾为安州牧使。兴源为黄海监司。皆有惠政。为民心所喜。故

使之先往。抚谕军民。以备,巡幸。

贼兵入忠州。申砬迎战败绩而死。诸军大溃。砬至忠州。忠清道郡县兵来会者 八千馀人。砬欲保鸟岭。闻镒败胆落。还忠州。且召李镒边玑等。俱到忠州。弃险 不守。号令烦扰。见者知必败。有所亲军官。密报贼已逾岭。乃二十七日初昏也。 砬忽跳出城。军中扰扰。不知砬所在。夜深潜还客舍。明朝。谓军官妄言。引出斩 之。状,启犹云。贼未离尚州。不知贼兵已在十里内也。因率军出阵于弹琴台 前两水间。其地左右多稻田。水草交杂。不便驰驱。少顷。贼从丹月驿。分路而至。 势如风雨。一路循山而东。一路沿江而下。炮响震地。尘埃接天。砬不知所为。鞭 马欲亲自突阵者再。不得入。还赴江没于水中而死。诸军悉赴江中。尸蔽江而 下。金汝岉亦死乱兵中。李镒从东边山谷间脱走。初朝廷闻贼兵盛。忧李镒独 力难支。以申砬一时名将。士率畏服。使引重兵随其后。欲两将协势。庶几捍贼。 计未失也。不幸本道水陆将皆恇㤼。其在海中也。左水使朴泓。一兵不出。右水 使元均虽水路稍远。所领舟舰既多。且贼兵非一日俱至。可悉众前进。耀兵相 持。幸而一捷。则贼当有后顾虑。未必邃深入。而乃望风远避。不一交兵。及贼登 陆。左右兵使李珏曹大坤。或遁或递。贼鸣鼓横行。蹈数百里无人之地。昼夜北 上。无一处敢龃龉少缓其势者。不十日。已至尚州。李镒。客将无军。猝与相角。势 固不敌。砬未至忠州。而镒光败。进退失据。事是以大谬。鸣呼痛哉。后闻贼入尚

州。犹以过险为惮。闻庆县南十馀里。有古城。曰姑母。据左右道交会处。两峡如 束。中盘大川。路出其下。贼恐有守兵。使人再三觇觑。知无兵。乃歌舞而过云。其 后天将李提督如松。追贼过鸟岭。叹曰有险如此。而不知守。中总兵。可谓无谋 矣。盖砬虽轻锐得时名。筹略非其所长。古人云。将不知兵。以其国与敌。今虽悔 之无及。犹可为后日之戒。故备著云。 四月三十日晓。,车驾西巡。申砬既去。都人日望捷报。前日夕。有毡笠三人。走 马入崇仁门。城内人。争问军前消息。答曰。我乃巡边使军官奴仆。昨日巡边使 败死于忠州。诸军大溃。俺等脱身独来。欲归报家人避兵耳。闻者大惊。所过传 相告语。不移时。满城俱震。初昏。,召宰执议出避。,上御东厢地坐张灯独。宗 室河源君河陵君等侍坐。大臣,启。事势至此。,车驾暂出幸平壤。请兵,天 朝。以图收复。掌令权悏请对。造膝大声呼。请固守京城。语嚣甚。余谓曰。虽危乱 之际。君臣之礼。不可如是。可少退以,启。悏连呼曰。左相亦为此言耶。然则京 城可弃乎。余,启曰。权悏言甚忠。但事势不得不然。因请分遣,王子诸道。使 呼召勒王。,世子随驾定议。大臣出在,阁门外得旨。临海君可往咸镜道。领 府事金贵荣。𣶾溪君尹卓然从。顺和君可往江原道。长溪君黄廷彧护军黄赫。 同知李墍从。盖赫女为顺和夫人。而李墍为原州人。故并遣之。时右相为留将。 领相并宰臣数十人。以扈从点出。余无所命。政院,启扈从。不可无柳某。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