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法庭111年宪判字第6号判决 宪法法庭111年宪判字第7号判决
制定机关:宪法法庭
中华民国111年(2022年)5月27日
宪法法庭111年宪判字第8号判决

判决字号

111年宪判字第7号

原分案号

会台字第13187号

判决公布日期

111年05月27日

声请人

陈明贤

案由

声请人认台湾高雄地方法院105年度声字第2531号刑事裁定,所适用之刑事诉讼法第416条第1项等规定,抵触宪法,声请解释宪法

主文

一、刑事诉讼法第416条第1项及其他规定,就检察官依同法第245条第2项但书规定,禁止或限制辩护人于讯问时在场、笔记或陈述意见之处分,未赋予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享有向法院声明不服、请求救济之机会,于此范围内,与有权利即有救济之宪法原则不符,违反宪法第16条保障诉讼权之意旨。相关机关应于本判决公告之日起2年内,依本判决意旨修正刑事诉讼法,妥为规定。

二、于完成修法前,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得准用刑事诉讼法第416条所定程序,就检察官依同法第245条第2项但书规定,所为限制或禁止辩护人于讯问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时在场、笔记或陈述意见之处分,声请所属法院撤销之。

三、其馀声请不受理。

理由

壹、事实经过及声请人陈述要旨【1】
一、原因案件相关事实【2】
  本件声请人以刑事被告辩护人之身分,于被告受检察官讯问时在场陪讯。讯问程序中,检察官以声请人之笔记过于详细为由,依刑事诉讼法第245条第2项但书规定,指挥在庭法警扣押其已制作之讯问札记乙纸、禁止声请人继续笔记侦讯内容,并记明于扣押笔录与侦讯笔录。声请人不服,依刑事诉讼法第416条第1项(下称系争规定一)第1款规定,声请法院撤销之。案经台湾高雄地方法院105年度声字第2531号刑事裁定(下称确定终局裁定)以其声请与系争规定一所列各款事由均不符为由,予以驳回,并不得再为抗告。声请人认上开裁定所适用之系争规定一,及法务部中华民国93年6月23日法令字第0930802186号令修正发布之“检察机关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应行注意事项”第28点规定(下称系争规定二),有抵触宪法之疑义,于105年9月29日依司法院大法官审理案件法(下称大审法)第5条第1项第2款规定,声请解释宪法。【3】

二、声请人陈述要旨【4】
  声请人主张意旨略谓:系争规定一未将检察官依刑事诉讼法第245条第2项但书规定所为“限制、禁止辩护人在场权之强制处分”,以及“限制、禁止辩护人笔记侦讯内容之强制处分”,列举为人民得提起准抗告之事由,乃存有权利保护漏洞,并有违宪法第16条保障人民诉讼权之意旨。另系争规定二对辩护人侦查中在场权增加法律上所无之限制,已违反宪法第15条及第16条保障人民职业自由及诉讼权之意旨,亦不符宪法第23条法律保留原则等语。【5】

贰、受理要件之审查【6】
  按宪法诉讼法(下称宪诉法)修正施行前已系属而尚未终结之案件,除该法别有规定外,适用修正施行后之规定。但案件得否受理,依修正施行前之规定,宪诉法第90条第1项定有明文。查本件声请案于宪诉法修正施行前即已系属,除其受理与否应依大审法第5条第1项第2款规定外,应适用宪诉法相关规定。【7】

  就系争规定一部分,经查,声请人系确定终局裁定之受裁定人,其主张辩护人于检察官讯问被告时在场并笔记侦讯内容,系受宪法保障之权利,遭检察官限制、禁止而受侵害,且无从向法院提起救济,于用尽现制下之审级救济后,提出本件释宪声请,其声请核与大审法第5条第1项第2款所定要件相符,爰予受理,其形成主文之理由如下(参)。【8】

  就系争规定二部分,查该规定并未为确定终局裁定所实质审酌、适用,自不得以之为声请客体。况该规定业经法务部108年3月20日法检字第10804510780号函修正发布之“检察机关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应行注意事项”第28点规定所取代,亦已无再予审查之必要。是此部分之声请,核与大审法第5条第1项第2款规定不符,应不受理。【9】

参、受理部分之审查【10】
一、审查原则【11】
  本于宪法第8条及第16条所保障之人身自由与诉讼权,刑事被告应享有依正当法律程序之原则,受法院公平审判之权利,于诉讼上尤应保障其享有充分之防御权(司法院释字第384号、第582号、第636号、第654号、第762号及第789号解释参照)。此等刑事正当法律程序及充分防御权之宪法保障,非仅局限于刑事被告受法院审判之阶段,而系自人民因犯罪嫌疑而受到犯罪侦查时起,即应受有效之保障,其中应包括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享有由辩护人为其有效协助与辩护之权利(本庭111年宪判字第3号判决参照)。【12】

  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所享有之受有效协助与辩护之权利,不仅包含其得自主选任辩护人,于无资力时得享有免费获得辩护之机会,其辩护人并得于刑事诉讼程序各阶段,适时表示法律意见与提供法律上之协助,以协助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有效维护其权益。就犯罪侦查程序而言,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受检察官讯问时,其于不谙法律下,可能为不当或不利于己之陈述或未能及时为有利于己之主张,其辩护人为有效维护其权益,自应有权于讯问时在场听闻,并当场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权益,适时表示法律意见或提供法律上之协助。此外,提供法律专业协助之辩护人,既有权于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受讯问时在场听闻并表示意见,自有权就听闻所得进行记忆、理解与分析等思维活动,而当场自行笔记,乃属其记忆与思维活动之辅助行为,与其在场并陈述意见密不可分。因此,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于侦查中所应享有之受有效协助与辩护之权利,除辩护人之选任权外,至少应包括辩护人在场权、笔记权及陈述意见权等侦查中辩护权。又,辩护人既系以法律专业身分而协助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维护其权益,是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于侦查中辩护权遭受侵害时,基于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受有效协助与辩护权利之宪法保障,除与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明示之意思相反外,其辩护人自应有权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利益,而以自己之名义请求救济。【13】

  宪法第16条保障人民诉讼权,系在保障人民于其权利遭侵害时,有请求法院救济之权利。基于有权利即有救济之宪法原则,人民权利遭受侵害时,必须给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正当法律程序公平审判,以获得及时有效救济之机会,乃诉讼权保障之核心内容(司法院释字第736号、第752号、第755号及第785号解释参照)。是人民于其权利遭受侵害时,若因相关法律未设司法救济之规定,致使权利遭受侵害者无从向法院提起救济程序,请求依正当法律程序受公平审判者,该等法规范之欠缺,即与有权利即有救济之宪法原则不符,而有违宪法保障人民诉讼权之意旨。【14】

二、本庭之判断【15】
  查刑事诉讼法第245条第2项规定:“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辩护人,得于检察官、检察事务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讯问该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时在场,并得陈述意见。但有事实足认其在场有妨害国家机密或有湮灭、伪造、变造证据或勾串共犯或证人或妨害他人名誉之虞,或其行为不当足以影响侦查秩序者,得限制或禁止之。”其前段部分明定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于受检察官讯问时,其辩护人享有在场陪讯,并得陈述意见之权利,乃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宪法上所应享有之受有效协助与辩护权利之具体化,为彰显宪法公平审判原则下之正当法律程序及充分防御权保障之重要法律规定;其权利内涵如前所述,应包括均受宪法保障之辩护人在场权、笔记权及陈述意见权等侦查中辩护权。【16】

  然而,上开规定但书部分亦明定检察官讯问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时,对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所应享有之侦查中辩护权,于一定要件下仍得予以限制或禁止,从而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宪法上之受辩护人有效协助与辩护之权利,即可能因此受到限制或剥夺。对此,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设有相应之救济途径。影响所及,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对检察官限制或禁止辩护人于讯问时在场、笔记或陈述意见之处分不服,认已侵害其宪法上受有效协助与辩护之权利,即无从循司法救济程序,请求法院为有效之权利保护。就此而言,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基于有权利即有救济之宪法原则,而受宪法保障之诉讼权已明显受到侵害。【17】

  综上,系争规定一及刑事诉讼法其他规定,就检察官依同法第245条第2项但书规定,禁止或限制辩护人于讯问时在场、笔记或陈述意见之处分,未赋予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享有向法院声明不服、请求救济之机会,于此范围内,与有权利即有救济之宪法原则不符,违反宪法第16条保障诉讼权之意旨。相关机关应于本判决公告之日起2年内,依本判决意旨修正刑事诉讼法妥为规定。于完成修法前,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得准用系争规定一所定程序,就检察官依同法第245条第2项但书规定,所为限制或禁止辩护人于讯问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时在场、笔记或陈述意见之处分,声请所属法院撤销之。【18】

宪法法庭 审判长 大法官 许宗力
        大法官 蔡炯炖 黄虹霞 吴陈镮 蔡明诚
林俊益 许志雄 张琼文 黄瑞明
詹森林 黄昭元 谢铭洋 吕太郎
杨惠钦 蔡宗珍

主笔大法官记载

本判决由蔡大法官宗珍主笔。

意见书

判决全文

确定终局裁判/停止程序裁定

公开之卷内文书

声请人声请书、补充声请书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