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斋说(颂渠滨汪甥七[1]
作者:金瑶 
本作品收录于《金栗斋先生文集

人生天地间,性同天地之理,形同天地之气。气有厚薄清浊,而人之生也有圣、有竖、有愚不肖,计其品万有不同,而性无不同。所贵乎学者,变其不同者而已矣。夫变其不同以友之同,是之谓复。复者,作圣之功,而学之所以成终者也。然以不同之气求变而同,非有刚德不能胜,非有不已之功不足以胜。

昔者文王演《易》,而列复于六十四卦之中。复,震下坤上,上五爻阴,阴主晦,若人之迷;而下一阳生,阳主明,若迷而悟。此复之所自来。《彖》曰:“复,亨,刚反。”言其有刚德也;曰“反复其道”,言其有不已之功也。有刚德而其功又不已,其于复乎何有?故又曰:“利有攸往。”言人苟有复,则不必论其浅深偏全,而无有不利。不远之复尚矣,而复之休者亦吉;敦复、独复虽不言吉,而吉在其中;甚则频之复,亦可以免咎。盖取其今日之复,而既往之失不足追也。惟迷而不复则凶,而其凶也,在吾身则有灾,在事则大败,在一生则十年不克征。夫言复之利,虽小有复而不遣其爱,复也何其长!夫言迷之害,则随其迷而有害,而害又各逢其极,其恶迷也何其甚!长于爱复,所以示大劝以引其复;甚于恶迷,所以示大戒以骇其迷。复之时义大矣哉!

予长女倩渠滨汪甥厚,号复斋。是月念日寿七[2],甥之二甥板桥杨君某、荷桥吴君某,请予说甥之号以为是日称觞之颂。吾谓厚,天地之磅礡气也。厚者,未必清;即清矣,又未必其不挠于习、不淆于欲,皆不能无赖于复。故甥以复名斋,以辅乎厚而终之。然甥之性生而厚,而甥又餙之以学。予观其动也有仪,其言也有章,间有一二言见道,则又诸老宿所未及,足以启予者。予恒诵之以训予之子姓。《中庸》曰:“敦厚以崇礼。”甥共崇礼之厚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甥之寿已根于有生之初,而此特其始萌焉耳,其生生者未艾也。惜乎!予也为甥舅而有父之义。古者父不为子媒,言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之信也。予惧予言之不足以信甥,而或反为甥累也。

  1. 同“秩”。
  2. 同“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