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四 后汉书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益州 凉州 并州 幽州 交州
百官一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汉中 巴郡 广汉 蜀郡 犍为 牂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广汉属国 蜀郡属国 犍为属国—益州

    陇西 汉阳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张掖属国 张掖居延属国—凉州

    上党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云中 定襄 雁门 朔方—并州

    涿郡 广阳 代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玄菟 乐浪 辽东属国—幽州

    南海 苍梧 郁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交州

    益州

      ◎ 汉中郡秦置。雒阳西千九百九十里。九城,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

      〖南郑〗

      〖成固〗妫墟在西北。

      〖西城〗

      〖褒中〗

      〖沔阳〗有铁。

      〖安阳〗

      〖锡〗有锡,春秋时曰锡穴。

      〖上庸〗本庸国。

      〖房陵〗

      ◎ 巴陵秦置。雒阳西三千七百里。十四城,户三十一万六百九十一,口百八万六千四十九。

      〖江州〗

      〖宕渠〗有铁。

      〖朐忍〗

      〖阆中〗

      〖鱼复〗捍水有捍关。

      〖临江〗

      〖枳〗

      〖涪陵〗出丹。

      〖垫江〗

      〖安汉〗

      〖平都〗

      〖充国〗永元二年分阆中置。

      〖宣汉〗

      〖汉昌〗永元中置。

      ◎ 广汉郡高帝置。雒阳西三千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九千八百六十五,口五十万九千四百三十八。

      〖雒〗刺史治。

      〖新都〗

      〖绵竹〗

      〖什邡〗

      〖涪〗

      〖梓潼〗

      〖白水〗

      〖葭萌〗

      〖郪〗

      〖广汉〗有沈水。

      〖德阳〗

      ◎ 蜀郡秦置。雒阳西三千一百里。十一城,户三十万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万四百七十六。

      〖成都〗

      〖郫〗

      〖江原〗

      〖繁〗

      〖广都〗

      〖临邛〗有铁。

      〖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

      〖汶江道〗

      〖八陵〗

      〖广柔〗

      〖绵虒道〗

      ◎ 犍为郡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二百七十里。刘璋分立江阳郡。九城,户十三万七千七百一十三,口四十一万一千三百七十八。

      〖武阳〗有彭亡聚。

      〖资中〗

      〖牛鞞〗

      〖南安〗有鱼涪津。

      〖僰道〗

      〖江阳〗

      〖符节〗

      〖南广〗

      〖汉安〗

      ◎ 牂牁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七百里。十六城,户三万一千五百二十三,口二十六万七千二百五十三。

      〖故且兰〗

      〖平夷〗

      〖鄨〗

      〖毋敛〗

      〖谈指〗出丹。

      〖夜郎〗出雄黄、雌黄。

      〖同并〗

      〖谈稿〗

      〖漏江〗

      〖毋单〗

      〖宛温〗

      〖镡封〗

      〖漏卧〗

      〖句町〗

      〖进乘〗

      〖西随〗

      ◎ 越巂郡武帝置。雒阳四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三万一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八

      〖邛都〗南山出铜。

      〖遂久〗

      〖灵关道〗

      〖台登〗出铁。

      〖青蛉〗有禺同山,俗谓有金马碧鸡。

      〖卑水〗

      〖三缝〗

      〖会无〗出铁。

      〖定莋〗

      〖阐〗

      〖苏示〗

      〖大莋〗

      〖莋秦〗

      〖姑复〗

      ◎ 益州郡武帝置。故滇王国。雒阳西五千六百里。诸葛亮表有耽文山、泽山、司弥瘗山、娄山、辟龙山,此等并皆未详所在县。十七城,户二万九千三十六。口十一万八百二。

      〖滇池〗出铁。有池泽。北有黑水祠。

      〖胜休〗

      〖俞元〗装山出铜。

      〖律高〗石室山出锡。[B428]町山出银、铅。

      〖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毋棳〗

      〖建伶〗

      〖谷昌〗

      〖牧靡〗

      〖味〗

      〖昆泽〗

      〖同濑〗

      〖同劳〗

      〖双柏〗出银。

      〖连然〗

      〖梇栋〗

      〖秦臧〗

      ◎ 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雒阳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不韦〗出铁。

      〖巂唐〗

      〖比苏〗

      〖楪榆〗

      〖邪龙〗

      〖云南〗

      〖哀牢〗永平中置,故牢王国。

      〖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

      ◎ 广汉属国故北部都尉,属广汉郡,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三城。户三万七千一百一十,口二十万五千六百五十二。

      〖阴平道〗

      〖甸氐道〗

      〖刚氐道〗

      ◎ 蜀郡属国故属西部都尉,延光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四城。户十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四十七万五千六百二十九。

      〖汉嘉〗故青衣,阳嘉二年改。有蒙山。

      〖严道〗有邛僰九折坂者,邛邮置。

      〖徙〗

      〖旄牛〗

      ◎ 犍为属国故郡南部都尉,永初元年以为属国都尉,别领二城。户七千九百三十八,口三万七千一百八十七。

      〖朱提〗山出银、铜。

      〖汉阳〗

      右益州刺史部,郡、国十二,县、道一百一十八。

    凉州

      ◎ 陇西郡秦置。雒阳西二千二百二十里。十一城,户五千六百二十八,口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七。

      〖狄道〗

      〖安故〗

      〖氐道〗养水出此。

      〖首阳〗有鸟鼠同穴山,渭水出。

      〖大夏〗

      〖襄武〗有五鸡聚。

      〖临洮〗有西顷山。

      〖枹罕〗故属金城。

      〖白石〗故属金城。

      〖鄣〗

      〖河关〗故属金城。积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 汉阳郡武帝置,为天水,永元十七年更名。在雒阳西二千里。十三城,户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三,口十三万一百三十八。

      〖冀〗有朱圄山。有缇群山。有雒门聚。

      〖望恒〗

      〖阿阳〗

      〖略阳〗有街泉亭。

      〖勇士〗

      〖成纪〗

      〖陇〗刺史治。有大坂名陇坻,豲坻聚有秦亭。

      〖豲道〗

      〖兰干〗

      〖平襄〗

      〖显亲〗

      〖上邽〗故属陇西。

      〖西〗故属陇西。有嶓冢山,西汉水。

      ◎ 武都郡武帝置。雒阳西一千九百六十里。七城,户二万一百二,口八万一千七百二十八。

      〖下辨〗

      〖武都道〗

      〖上禄〗

      〖故道〗

      〖河池〗

      〖沮〗沔水出东狼谷。

      〖羌道〗

      ◎ 金城郡昭帝置。雒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口万八千九百四十七。

      〖允吾〗

      〖浩亹〗

      〖令居〗

      〖枝阳〗

      〖金城〗

      〖榆中〗

      〖临羌〗有昆仑山。

      〖破羌〗

      〖安夷〗

      〖允街〗

      ◎ 安定郡武帝置。雒阳西千七百里。八城,户六千九十四,口二万九千六十。

      〖临泾〗

      〖高平〗有第一城。

      〖朝那〗

      〖乌枝〗有瓦亭,出薄落谷。

      〖三水〗

      〖阴盘〗

      〖彭阳〗

      〖鹑觚〗故属北地。

      ◎ 北地郡秦置。雒阳西千一百里。六城,户三千一百二十二,口万八千六百三十七。

      〖富平〗

      〖泥阳〗有五柞亭。

      〖弋居〗有铁。

      〖廉〗

      〖参[�]〗故属安定。

      〖灵州〗

      ◎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置。雒阳西三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万四十二,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

      〖姑臧〗

      〖张掖〗

      〖武威〗

      〖休屠〗

      〖揟次〗

      〖鸾鸟〗

      〖朴[B459]〗

      〖媪围〗

      〖宣威〗

      〖仓松〗

      〖鹯阴〗故属安定。

      〖租厉〗故属安定。

      〖显美〗故属张掖。

      〖左骑〗千人官。

      ◎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二百里。献帝分置西郡。八城,户六千五百五十二,口二万六千四十。

      〖觻得〗

      〖昭武〗

      〖删丹〗弱水出。

      〖氐池〗

      〖屋兰〗

      〖日勒〗

      〖骊靬〗

      〖番和〗

      ◎ 酒泉郡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七百里。九城,户万二千七百六。

      〖福禄〗

      〖表氏〗

      〖乐涫〗

      〖玉门〗

      〖会水〗

      〖沙头〗

      〖安弥〗故曰绥弥。

      〖干齐〗

      〖延寿〗

      ◎ 敦煌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里。六城,户七百四十八,口二万九千一百七十。

      〖敦煌〗古瓜州,出美瓜。

      〖冥安〗

      〖效谷〗

      〖拼泉〗

      〖广至〗

      〖龙勒〗有玉门关。

      ◎ 张掖属国武帝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安帝时,别领五城。户四千六百五十六,口万六千九百五十二。

      〖候官〗

      〖左骑〗

      〖千人〗

      〖司马官〗

      〖千人官〗

      ◎ 张掖居延属国故郡都尉,安帝别领一城。户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居延〗有居延泽,古流沙。

      右凉州刺史部,郡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

    并州

      ◎ 上党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二,口十二万七千四百三。

      〖长子〗

      〖屯留〗绛水出。

      〖铜鞮〗

      〖沾〗

      〖涅〗有阏与聚。

      〖襄垣〗

      〖壶关〗有黎亭,故黎国。

      〖泫氏〗有长平亭。

      〖高都〗

      〖潞〗本国。

      〖猗氏〗

      〖阳阿〗侯国。

      〖谷远〗

      ◎ 太原郡秦置。十六城,户三万九百二,口二十万一百二十四。

      〖晋阳〗本唐国。有龙山,晋水所出。刺史治。

      〖界休〗有界山,有绵上聚。有千亩聚。

      〖榆次〗有凿壶。

      〖中都〗

      〖于离〗

      〖兹氏〗

      〖狼孟〗

      〖邬〗

      〖盂〗

      〖平陶〗

      〖京陵〗春秋时九京。

      〖阳曲〗

      〖大陵〗有铁。

      〖祁〗

      〖虑虒〗

      〖阳邑〗有箕城。

      ◎ 上郡秦置。十城,户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九。

      〖肤施〗

      〖白土〗

      〖漆垣〗

      〖奢延〗

      〖雕阴〗

      〖桢林〗

      〖定阳〗

      〖高奴〗

      〖龟兹属国〗

      〖候官〗

      ◎ 西河郡武帝置。雒阳北千二百里。十三城,户五千六百九十八,口二万八百三十八。

      〖离石〗

      〖平定〗

      〖美稷〗

      〖乐街〗

      〖中阳〗

      〖皋狼〗

      〖平周〗

      〖平陆〗

      〖益兰〗

      〖圜阴〗

      〖蔺〗

      〖圜阳〗

      〖广衍〗

      ◎ 五原郡秦置为九原,武帝更名。十城,户四千六百六十七,口二万二千九百五十七。

      〖九原〗

      〖五原〗

      〖临沃〗

      〖文国〗

      〖河阴〗

      〖武都〗

      〖宜梁〗

      〖曼柏〗

      〖成宜〗

      〖西安阳〗北有阴山。

      ◎ 云中郡秦置。十一城,户五千三百五十一,口二万六千四百三十。

      〖云中〗

      〖咸阳〗

      〖箕陵〗

      〖沙陵〗

      〖沙南〗

      〖北舆〗

      〖武泉〗

      〖原阳〗

      〖定襄〗故属定襄。

      〖成乐〗故属定襄。

      〖武进〗故属定襄。

      ◎ 定襄郡高帝置。五城,户三千一百五十三,口万三千五百七十一。

      〖善无〗故属雁门。

      〖桐过〗

      〖武成〗

      〖骆〗

      〖中陵〗故属雁门。

      ◎ 雁门郡秦置。雒阳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三万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万九千。

      〖阴馆〗

      〖繁畤〗

      〖楼烦〗

      〖武州〗

      〖汪陶〗

      〖剧阳〗

      〖崞〗

      〖平城〗

      〖埒〗

      〖马邑〗

      〖卤城〗故属代郡。

      〖广武〗故属太原。有夏屋山。

      〖原平〗故属太原。

      〖强阴〗

      ◎ 朔方郡武帝置。六城,户千九百八十七,口七千八百四十三。

      〖临戎〗

      〖三封〗

      〖朔方〗

      〖沃野〗

      〖广牧〗

      〖大城〗故属西河。

      右并州刺吏部,郡九,县、邑、侯国九十八。

    幽州

      ◎ 涿郡高帝置。雒阳东北千八百里。七城,户十万二千二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四。

      〖涿〗

      〖逎〗侯国。

      〖故安〗易水出,雹水出。

      〖范阳〗侯国。

      〖良乡〗

      〖北新城〗有汾水门。

      〖方城〗故属广阳。有临乡。有督亢亭。

      ◎ 广阳郡高帝置,为燕国,昭帝更名为郡。世祖省并上谷,永元八年复。五城,户四万四千五百五十,口二十八万六百。

      〖蓟〗本燕国。刺史治。

      〖广阳〗

      〖昌平〗故属上谷。

      〖军都〗故属上谷。

      〖安次〗故属勃海。

      ◎ 代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二万一百二十三,口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八。

      〖高柳〗

      〖桑干〗

      〖道人〗

      〖当城〗

      〖马城〗

      〖班氏〗

      〖狋氏〗

      〖北平邑〗永元八年复。

      〖东安阳〗

      〖平舒〗

      〖代〗

      ◎ 上谷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二百里。八城,户万三百五十二,口五万一千二百四。

      〖沮阳〗

      〖潘〗永元十一年复。

      〖甯〗

      〖广甯〗

      〖居庸〗

      〖雊瞀〗

      〖涿鹿〗

      〖下落〗

      ◎ 渔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里。九城,户六万八千四百五十六,口四十三万五千七百四十。

      〖渔阳〗有铁。

      〖狐奴〗

      〖潞〗

      〖雍奴〗

      〖泉州〗有铁。

      〖平谷〗

      〖安乐〗

      〖傂奚〗

      〖犷平〗

      ◎ 右北平郡秦置。雒阳东北二千三百里。四城,户九千一百七十,口五万三千四百七十五。

      〖土垠〗

      〖徐无〗

      〖俊靡〗

      〖无终〗

      ◎ 辽西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三百里。五城,户万四千一百五十,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阳乐〗

      〖海阳〗

      〖令支〗有孤竹城。

      〖肥如〗

      〖临渝〗

      ◎ 辽东郡秦置。雒阳东北三千六百里。十一城,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襄平〗

      〖新昌〗

      〖无虑〗

      〖望平〗

      〖候城〗

      〖安市〗

      〖平郭〗有铁。

      〖西安平〗

      〖汶〗

      〖番汗〗

      〖沓氏〗

      ◎ 玄菟郡武帝置。雒阳东北四千里。六城,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高句骊〗辽山,辽水出。

      〖西盖马〗

      〖上殷台〗

      〖高显〗故属辽东。

      〖候城〗故属辽东。

      〖辽阳〗故属辽东。

      ◎ 乐浪郡武帝置。雒阳东北五千里。十八城,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

      〖朝鲜〗

      〖[讠冉]邯〗

      〖𬇙水〗

      〖含资〗

      〖占蝉〗

      〖遂城〗

      〖增地〗

      〖带方〗

      〖驷望〗

      〖海冥〗

      〖列口〗

      〖长岑〗

      〖屯有〗

      〖昭明〗

      〖镂方〗

      〖提奚〗

      〖浑弥〗

      〖乐都〗

      ◎ 辽东属国故邯乡,西部都尉,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别领六城。雒阳东北三千二百六十里。

      〖昌辽〗故天辽,属辽西。

      〖宾徒〗故属辽西。

      〖徒河〗故属辽西。

      〖无虑〗有医无虑山。

      〖险渎〗

      〖房〗

      右幽州刺史部,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

    交州

      ◎ 南海郡武帝置。雒阳南七千一百里。七城,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

      〖番禺〗

      〖博罗〗

      〖中宿〗

      〖龙川〗

      〖四会〗

      〖揭阳〗

      〖增城〗有劳领山。

      ◎ 苍梧郡武帝置。雒阳南六千四百一十里。十一城,户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十六万六千九百七十五。

      〖广信〗

      〖谢沐〗

      〖高要〗

      〖封阳〗

      〖临贺〗

      〖端谿〗

      〖冯乘〗

      〖富川〗

      〖荔浦〗

      〖猛陵〗

      〖鄣平〗

      ◎ 郁林郡秦桂林郡,武帝更名。雒阳南六千五百里。十一城。

      〖布山〗

      〖安广〗

      〖阿林〗

      〖广郁〗

      〖中溜〗

      〖桂林〗

      〖潭中〗

      〖临尘〗

      〖定周〗

      〖增食〗

      〖领方〗

      ◎ 合浦郡武帝置。雒阳南九千一百九十一里。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

      〖合浦〗

      〖徐闻〗

      〖高凉〗

      〖临元〗

      〖朱崖〗

      ◎ 交趾郡武帝置。即安阳王国。雒阳南万一千里。十二城。

      〖龙编〗

      〖羸[阝娄]〗

      〖安定〗

      〖苟漏〗

      〖麋泠〗

      〖曲阳〗

      〖北带〗

      〖稽徐〗

      〖西于〗

      〖朱[B42B]〗

      〖封谿〗建武十九年置。

      〖望海〗建武十九年置。

      ◎ 九真郡武帝置,雒阳南万一千五百八十里。五城,户四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二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四。

      〖胥浦〗

      〖居风〗

      〖咸欢〗

      〖无功〗

      〖无编〗

      ◎ 日南郡秦象郡,武帝更名。雒阳南万三千四百里。五城,户万八千二百六十三,口十万六百七十六。

      〖西卷〗

      〖朱吾〗

      〖卢容〗

      〖象林〗

      〖比景〗

      右交州刺史部,郡七,县五十六。

    史论

      《汉书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县邑数百,后稍分析,至于孝平,凡郡、国百三,县、邑、道、侯国千五百八十七。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命并合,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馀所。应劭汉官曰:“世祖中兴,海内人民可得而数,裁十二三。边陲萧条,靡有孑遗,鄣塞破坏,亭队绝灭。建武二十一年,始遣中郎将马援、谒者,分筑烽候,堡壁稍兴,立郡县十馀万户,或空置太守、令、长,招还人民。上笑曰:‘今边无人而设长吏治之,难如春秋素王矣。’乃建立三营,屯田殖谷,弛刑谪徒以充实之。”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别领比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东观书曰:“永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亭万二千四百四十二。”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应劭汉官仪曰:“永和中,户至千七十八万,口五千三百八十六万九千五百八十八。”又帝王世记,永嘉(二)〔元〕年户则多九十七万八千七百七十一,口七百二十一万六千六百三十六。应载极盛之时,而所殊甚众,舍永嘉多,取永和少,良不可解。皇甫谧校核精审,复非谬记,未详孰是。岂此是顺朝时书,后史即为本乎?伏无忌所记,每帝崩,辄最户口及垦田大数,今列于后,以见滋减之差焉。光武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 明帝永平十八年,户五百八十六万五百七十三,口三千四百一十二万五千二十一。 章帝章和二年,户七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四,口四千三百三十五万六千三百六十七。 和帝永兴元年,户九百二十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二,口五千三百二十五万六千二百二十九,垦田七百三十二万一百七十顷八十亩百四十步。 安帝延光四年,户九百六十四万七千八百三十八,口四千八百六十九万七百八十九,垦田六百九十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二顷一十三亩八十五步。 顺帝建康元年,户九百九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九,口四千九百七十三万五百五十,垦田六百八十九万六千二百七十一顷五十六亩一百九十四步。 冲帝永嘉元年,户九百九十三万七千六百八十,口四千九百五十二万四千一百八十三,垦田六百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七十六顷二十亩百八步。 质帝本初元年,户九百三十四万八千二百二十七,口四千七百五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二,垦田六百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三顷三十八亩。

      赞曰:众安后载,政洽区分;侯罢守列,民无常君。称号迁隔,封割纠纷;略存减益,多证前闻。

    校勘记

    三五0六页 八行 锡 按:前志作“钖”,应劭曰音阳。王先谦补注谓应劭后汉人,时尚有此县,应音必不误,当以作“钖”为正。三五一六页七行同。

      三五0六页一二行 有唐公(防)〔房〕祠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防”当作“房”,汉人隶书“房”或作“〈户方〉”,因讹为旁。今据改。

      三五0六页一四行 至于锡穴 按:左传“锡”作“钖”。

      三五0七页 二行 初平(六)〔元〕年 惠栋补注谓初平无六年,当依华阳国志作“初平元年”。今据改。

      三五0七页 二行 赵颖分巴为二郡 三国志刘焉传“赵颖”作“赵韪”。张森楷校勘记谓案沈约所引谯周巴记元文及通鉴并作“韪”,疑“颖”字误。

      三五0七页 二行 故郡以垫江为治安汉以下为永宁郡 按:钱大昕考异谓案华阳国志,赵颖建议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治安汉,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是安汉、垫江同在巴郡之内,而安汉且为郡治,颖为安汉人,故欲移巴郡之名于安汉也。此文似有误。

      三五0七页 三行 刘(绰)〔璋〕分巴 据殿本改。按:殿本亦有作“绰”者,故考证齐召南谓“刘绰”当作“刘璋”,璋分巴东、巴西二郡,蜀志可考。

      三五0七页 八行 则膏(晖)〔泽〕鲜芳 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0七页一0行 山有大小石城(势者) 据集解引惠栋说删。

      三五0七页一二行 左传文十〔六〕年 据殿本考证补。

      三五0七页一五行 从枳南入折丹涪水本与楚商于之地接 殿本“水”上有“陵”字,“与”上无“本”字。考证齐召南谓按析、丹水皆县名,与涪陵相接,注当云“从枳南入析、丹水、涪陵,与商于之地接”。“析”讹作“折”,“丹涪陵水”又倒其字,遂不可解。今按:集解引马与龙说,谓析、丹水二县属南阳郡,与商于地接,然与涪陵南北悬隔,又非可从枳南入也。商于未尝属楚。今考华阳国志,涪陵,巴之南郡,从枳县南入,溯舟涪水,秦司马错由之以取黔中。据此,疑注“折”当作“溯”,“丹”当作“舟”,“商于”当改“黔中”,于地望方合。

      三五0七页一五行 汉时赤(田)〔甲〕军 集解引惠栋说,谓“赤田”当依华阳国志作“赤甲”。今据改。

      三五0八页 七行 (州)刺史治 殿本考证齐召南谓各州刺史治例无“州”字,此“州”字衍。今据删。

      三五0八页 七行 什邡 按:前志作“汁方”,功臣表作“汁防”,晋志又作“什方”,诸本不一。

      三五0八页 九行 水通巴(汉) 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华阳国志云水通于巴,注衍“汉”字。今据删。

      三五0九页 二行 汶江道 按:前志无“道”字。

      三五0九页 二行 八陵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有蚕陵,无八陵,晋志亦作“蚕陵”。又引惠栋说,谓灵帝以汶江、蚕陵、广柔三县置汶山郡,“八陵”当作“蚕陵”。

      三五0九页 二行 绵虒道 按:前志无“道”字。

      三五一0页 一行 有鱼(泣)〔涪〕津 集解引钱大昭说,谓“泣”当作“涪”。吴汉传汉与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注云在南安县,北临大江。蜀都赋注作“鱼符津”,符涪声相近也。今据改。

      三五一0页 二行 (荷)〔符〕节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有符,无荷节,疑“荷”乃“符”之讹,而衍一“节”字也。今按:符节长王士,见蜀志杨戏传,是东汉改名符节,三国蜀因之,“节”字当非衍文,荷与符则形近而讹也。今改“荷”字,不删“节”字。

      三五一0页 五行 县之南有五屼山一山而五里在越巂界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今蜀都赋注曰“一山有五重,在县南”也。

      三五一0页 九行 有〔蜀〕王(岳)〔兵〕兰 集解引惠栋说,谓江水注云“县有蜀王兵兰”,兰与阑古字通。今据惠说补改。按:华阳国志亦云“棘道有故蜀王兵兰”。

      三五一0页 九行 李冰烧之崖有五色赤白映水玄黄 按:“烧”上疑脱“所”字。今华阳国志作“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又云“李冰所烧之崖有五色,赤白映水玄黄”。

      三五一0页一一行 有方〔山〕兰祀 集解引惠栋说,谓各本脱“山”字。今据补。

      三五一一页 一行 进乘 按:前志作“进桑”,水经叶榆水注亦作“进桑”。

      三五一一页 二行 有(沈)〔沅〕水 据王先谦说改。按:水经注“沅水出牂牁且兰县”。

      三五一一页 八行 有文众水 按:王先谦谓班志、郦注并作“文象水”。

      三五一一页 九行 东至麋泠 按:殿本、集解本“麋”作“麊”。

      三五一一页一二行 台登 按:补注引何焯说,谓前志台登,应劭云今曰台高,则“登”当作“高”也。

      三五一一页一三行 三缝 前志作“三绛”。按:华阳国志作“三缝”。

      三五一一页一四行 阐 按:前志作“阑”。补注王先谦谓“阑”续志及华阳国志作“阐”,案宋志沈黎郡领兰县,汉旧县作“阑”,然则作“阑”是也。

      三五一一页一六行 又有温水穴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温水”一作“温泉”。

      三五一二页 六行 度泸得〔蜻〕蛉县 集解引惠栋说,谓今华阳国志云蜻蛉县。今据补。

      三五一二页 九行 有(元)〔天〕马河 集解引惠栋说,谓“元马河”华阳国志及水经注皆作“天马河”。隶书天字有似元者,见无极山碑。今据改,下同。

      三五一二页一0行 今(其)有(元)〔天〕马迳 集解引惠栋说,谓“其”字衍。今据删。按:华阳国志无“其”字。

      三五一二页一0行 河中有铜船 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华阳国志廖寅本“船”作“胎”,盖据水经注作“胎铜”校改。惟交州记“越人铸铜为船,在江潮退时见”,此“铜船”似不误,故惠氏正误亦不及“船”字也。黄山谓就下文“可取”言,似又不当作“船”。

      三五一二页一0行 今在祠以羊 按:惠栋补注谓一作“今以羊祠之”,案下文又云“河中见存”,文不应重出,当有舛误。

      三五一二页一0行 河中见(子)〔存〕 惠栋补注谓“子”字误,今华阳国志作“存”。今据改。

      三五一二页一0行 土地特产好(群)〔犀〕牛 惠栋补注谓今华阳国志云“土地特产犀牛”也。按:犀与群形近而讹,今据改。

      三五一三页 一行 胜休 按:惠栋补注谓沈约作“腾休”,晋志作“滕休”。

      三五一三页 一行 装山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作“怀山”。

      三五一三页 三行 (母掇)〔毋棳〕 据前志改。按:殿本作“毋”,不误。又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说文棳从木,此从手,误,前志亦作“棳”。

      三五一三页 三行 牧靡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作“收靡”,华阳国志作“升麻”,云出好升麻,晋书作“牧麻”,按靡与麻古字通,山海经有“寿麻之国”,吕览作“寿靡”是也。又按:汉书补注引段玉裁说,云收升牧三字同纽。

      三五一三页 三行 同濑 按:前志作“铜濑”。

      三五一三页 四行 梇栋 按:前志作“弄栋”。

      三五一三页 六行 (淮)〔惟〕有猬 集解引惠栋说,谓华国阳志曰“山无石,惟有猬”,“淮”当作“惟”。今据改。按:御览九百十二引“惟有”作“而多”。

      三五一三页 七行 水东至(母掇)〔毋棳〕 据前志改,详前“毋棳”条校记。

      三五一三页一三行 铜虏山米水所出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云“谈虏山,迷水所出”。铜谈声相近,米即迷也,县盖以山得名。濑虏声亦相近。

      三五一三页一五行 明帝永平〔十〕二年 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按本书,永平十二年以益州徼外夷哀牢王内附,置永昌郡,是“二年”上脱“十”字。今据补。

      三五一三页一五行 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永昌僻郡,而户口繁庶如此,且以除法计之,每十户过八十馀口,逾恒率矣,疑口数有讹。

      三五一四页 二行 楪榆 按:前志作“叶榆”。

      三五一四页 六行 有(同)〔周〕水从徼外来 据前志及华阳国志改。按:王先谦谓同周形近而误,钱坫以为今怒江也。

      三五一四页一二行 越〔山〕得兰沧水 据华阳国志补。

      三五一四页一四行 广汉属国(都尉) 据集解引钱大昕说删。

      三五一四页一四行 属(蜀)〔广汉〕郡 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注“蜀郡”应是“广汉郡”之讹。阴平、甸氐、刚氐三道旧属广汉,阴平道即广汉北部都尉治也,前书可证。今据改。

      三五一五页 五行 有邛僰九折阪者邛(刻)〔邮〕置 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司马相如传“严道邛邮”,徐广云“严道有邛僰九折阪,又有邛邮”。“刻”当作“邮”。又引洪颐烜说,谓前书淮南厉王传注,张晏曰“邛邮,置名也”。“刻”是“邮”之误。今据改。

      三五一五页 七行 有洙水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洙水”华阳国志作“沫水”,音妹,又音末。

      三五一五页 七行 从邛来出岷江 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华阳国志“来”作“崃”。

      三五一六页 二行 有堂狼山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华阳国志作“堂螂山”。

      三五一六页 六行 县道〔一〕百一十八 据汲本、殿本补。

      三五一七页 三行 本传(县)马防筑索西城 据殿本考证删。

      三五一七页 六行 秦州记曰 按:“州”原作“川”,迳据汲本、殿本改。

      三五一七页 六行 已分汉阳上郡为永阳 按:集解引马与龙说,谓上郡与汉阳地望悬隔,不得并以分郡,此注有误。疑“上郡”为“上邽”之讹,“已”字为“郡”字之讹,当云“分汉阳上邽为永阳郡”。观注言以乡亭为属县,必以县为郡明矣。

      三五一七页 八行 有雒门聚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来歙传“雒门”皆作“落门”,县有落门山,故名。

      三五一七页 八行 望恒 按:前志作“望垣”。此作“望恒”,盖恒与垣形近而讹。

      三五一七页 八行 略阳 按:前志作“略阳道”。

      三五一七页 九行 陇(州) 集解引惠栋说,谓“州”字衍。今据删。

      三五一七页一五行 街(水)〔泉〕故县省 据殿本考证改。

      三五一八页 三行 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 按:“役”原讹“投”,迳改正。

      三五一八页 八行 西在陇西〔之〕西 据集解引惠栋说补。

      三五一八页 八行 今谓之(人)〔八〕充山 据汲本、殿本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八充山”一作“兑山”,见裴骃史记注,北宋本作“人充山”,误。

      三五一八页一0行 下辨 前志“辨”下有“道”字。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洪适云李翕碑题名有下辨道长任诗,则志阙一“道”字。又按:本书光武纪作“下辩”,辨辩古字通。

      三五一八页一0行 武都道 前志无“道”字。按:“下辨道”作“下辨”,“武都”作“武都道”,疑上下误写。

      三五一八页一0行 沔水出东狼谷 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云“沮水”,华阳国志云“河池水”。今按: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华阳国志作“河池水”,误。

      三五一八页一一行 羌道 按:前志属陇西。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下脱“故属陇西”四字。

      三五一八页一三行 有天池泽 汲本、殿本“天”作“大”。按:廖刻华阳国志顾校谓“天池”原讹“天地”。又按:前志云“天地大泽”,王先谦谓即仇池。

      三五一八页一四行 有(奴)〔怒〕特祠 集解引惠栋说,谓注“奴特”史记注及魏文帝列异传皆作“怒特”。今据改。

      三五一九页 六行 乌枝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作“乌氏”,师古读氏为枝,梁统传亦作“乌氏”。又引惠栋说,谓史记、汉书作“乌氏”,音枝,本传亦作“氏”,作“枝”者非也。

      三五一九页 六行 有瓦亭出薄落谷 殿本“出”作“山”。惠栋补注出“有瓦亭山”四字,云一作“出”,误。今按:瓦亭非山名,注文在“瓦亭”下可证也,惠说误。疑“出薄落谷”四字乃侧注,当在注文“乌水出”下。

      三五一九页 七行 阴盘 按:前志作“阴盘”。

      三五一九页 七行 鹑觚 按:前志作“鹑孤”。

      三五一九页一0行 泾水出县西(丹)〔幵〕头山 殿本考证齐召南谓“丹头”当作“幵头”,各本俱误。集解引惠栋说,谓依前志及山海经,皆作“幵头”,传写误作“丹”也。今据改。

      三五一九页一三行 有左谷 集解引惠栋说,谓卢芳传注引续汉志曰“三水有左右谷”。今按:此三字疑是正文,当连正文“三水”下。

      三五二0页 六行 户万四十二 按:汲本、殿本“四十二”作“四十三”。

      三五二0页 九行 仓松 殿本“仓”作“苍”。按:前志亦作“苍”。

      三五二0页 九行 鹯阴 按:前志作“鹑阴”。

      三五二0页 九行 租厉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书武纪及志皆作“祖厉”,案司农夫人碑,其字作“祖”,今误“租”。

      三五二0页 九行 左骑千人官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此盖别居一城,并姑臧等十三县数之为十四也。至张掖属国则领五城,以左骑、千人各一城,与此互异。又王先谦谓李兆洛云今地阙。

      三五二一页 一行 户万二千七百六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此下当有口数,脱去。

      三五二一页 二行 福禄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作“禄福”。魏志庞淯传及皇甫谧列女传载庞娥事,云“禄福赵君安之女”,又云“禄福长尹嘉”,曹全碑亦云“拜酒泉禄福长”,则知作“福禄”者误也。又引惠栋说,谓晋志亦作“福禄”,误。今按:汉书补注引吴卓信说,谓汉魏之闲犹称“禄福”,其改为“福禄”,当自晋始。又按:本书列女传云“福禄长尹嘉”,则其误不自续志始也。

      三五二一页 二行 表氏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作“表是”,是氏古通用也。

      三五二一页 二行 沙头 按:前志作“池头”。

      三五二一页 二行 故曰(缓)〔绥〕弥 前志作“绥弥”,王先谦谓“缓”乃“绥”之讹。今据改。

      三五二一页 六行 户七百四十八口二万九千一百七十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此户数有讹误,否则户有四十许人,太不近情矣。

      三五二一页 八行 拼泉 按:前志作“渊泉”。

      三五二一页 九行 别领五城 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按下有候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皆官名,非城名也。前志张掖领十城,后志领八城,其居延别为居延属国,显美改属武威郡,未知张掖属国所领之五城为何名也。又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张掖属国别领五城,以志考之,惟有候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而不领县,以左骑、千人各一城,又别有千人官一城,与候官、司马官为五城,与武威郡之左骑千人官为一城者互异。

      三五二一页一二行 安帝别领一(郡)〔城〕 殿本考证谓“郡”字何焯校本改作“城”。今据改。

      三五二一页一二行 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按:殿本“三十三”作“三十二”。

      三五二一页一四行 献帝建安末立为西海郡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献帝起居注,建安十八年复禹贡九州,雍州部已有西海郡,是立郡不在建安末也。

      三五二一页一五行 郡(国)十二 据汲本删。

      三五二二页 五行 猗氏 前志作“陭氏”。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应如前志作“陭”,与河东所属者有别。又按:说文“〈頧,中“页改奇”〉,上党〈頧,中“页改奇”〉氏阪也,从邑奇声”,则当以“陭”为正。

      三五二二页 六行 (章)〔漳〕水出焉 据惠栋补注改。

      三五二二页 七行 壶关三老 按:“三”原讹“二”,迳改正。

      三五二三页 一行 (路)〔潞〕县东有壶口关 据汲本、殿本改。按:今左传杜注亦讹“路”。

      三五二三页 六行 秦置 按:下脱洛阳北里数,下上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朔方郡同。

      三五二三页 八行 有凿壶 集解引惠栋说,谓史记、战国策、水经汾水注皆作“凿台”。今按:壶与台疑形近而讹。

      三五二三页一五行 界山推焚死之山 按:殿本“界”作“介”。

      三五二四页 一行 左传谓涂水 按:注有脱误,当云“左传知徐吾为涂水大夫,杜预曰榆次有涂水乡”。

      三五二四页 三行 杜预曰界休县南中都城是也 按:左传杜注作“界休县东南”。

      三五二四页 四行 韩信破夏说于邬〔东〕 据集解引惠栋说改。

      三五二四页 五行 晋大夫(孟)〔盂〕丙邑 据汲本改。按:前志亦作“孟丙”,补注引段玉裁说,谓“孟”或作“盂”,广韵“左传晋有盂丙”,则是以邑为氏。王先谦谓作“盂”是。并引顾炎武说,谓以其为盂大夫而谓之盂丙,犹魏大夫之为魏寿馀。

      三五二四页一0行 雕阴 按:前志有“道”字。

      三五二四页一三行 益兰 按:前志作“益阑”。

      三五二四页一六行 (父)〔文〕国 据殿本改。按:前志作“文国”,王先谦谓续志后汉因,“文”或讹“父”。

      三五二四页一六行 河(除)〔阴〕 据殿本改。按:前志作“河阴”。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当作“河阴”。

      三五二五页 四行 箕陵 集解引惠栋说,谓何焯云前志有桢陵,无箕陵。今按:李兆洛以箕陵即前汉桢陵县地。

      三五二五页 八行 武成 按:前志作“武城”。

      三五二五页 九行 户三万一千八百六十二口二十四万九千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大计,此十户几八十口矣,疑“三”当为“五”字。

      三五二五页一0行 汪陶 前志作“〈氵{山王}〉陶”。按:“〈氵{山王}〉”即“汪”之本字。

      三五二五页一一行 有夏屋山 按:前志作“贾屋山”。补注引钱坫说,谓夏屋即贾屋,如淮阳国阳夏县,应劭、如淳音夏为贾是矣。

      三五二六页 四行 (秦)〔泰〕戏之山 据汲本、殿本改。与今山海经合。

      三五二六页 四行 今呼沱河〔出〕县武夫山 集解引惠栋说,谓诸本脱“出”字。今据补。

      三五二六页 九行 大城 按:前志作“大成”。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城”字去土旁。

      三五二六页一一行 建武十一年十月西河上郡属(魏)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魏”字讹。按光武记,建武十一年省朔方牧,并并州,此西河上郡必朔方刺史所部,至此始属并州耳。班史冯野王为上郡太守,朔方刺史萧育奏封事荐之,是上郡属朔方部之证也。注文当有脱漏,又因下引魏志而衍一“魏”字耳。今据钱说,删一“魏”字,但注文有脱漏,“西河上郡属”亦不成句。

      三五二六页一五行 北新城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当云“故属中山”。今按:前志中山国北新成,王先谦谓志末论十二国分域,北新成属涿郡。

      三五二七页 一行 有督〔亢〕亭 按:集解王先谦谓据水经巨马水注引,此“督”下夺“亢”字。今据补。

      三五二七页 七行 昭帝更名为郡 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下缺“宣帝复为国”五字,盖本始元年更为广阳国,至光武始入上谷郡耳。

      三五二七页 七行 永(平)〔元〕八年复 钱大昕考异谓据和帝纪,永元八年九月复,此“永平”当为“永元”之讹。殿本考证齐召南说同。今据改。

      三五二七页一五行 北平邑 前志无“北”字。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章帝女平邑公主,章怀注“平邑属伐郡。”

      三五二八页 五行 甯 前志作“宁”,惠栋谓古书宁与甯通。又按:“甯”原作“甯”,即甯之俗写。下“广甯”同。

      三五二八页 六行 下落 按:惠栋补注本作“下洛”,王先谦汉书补注谓水经〈氵累〉水注“落”作“洛”。

      三五二八页 七行 在(鼓)〔彭〕城南 集解引惠栋说,谓前书刑法志云黄帝有涿鹿之战,郑德云在彭城南,小颜云彭城者上谷别有彭城,非宋之彭城也。“鼓”当作“彭”。今据改。

      三五二八页 七行 于瓒 按:惠栋补注本作“干瓒”,云汉书注有“臣瓒”,莫知姓氏,郦元谓之薛瓒,或谓之傅瓒,刘孝标、姚察皆曰干瓒,未详孰是。

      三五二八页一0行 渔阳有铁 按:前书作“有铁官”。

      三五二八页一0行 潞 按:前志作“路”。

      三五二八页一0行 泉州有铁 按:前志作“有盐官”。

      三五二八页一0行 傂奚 按:前志作“厗奚”,补注引王念孙说,谓“厗”当作“虒”。

      三五二八页一三行 土垠 按:“土”原讹“上”,迳据殿本、集解本改正。

      三五二八页一三行 俊靡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依说文“俊”当作“浚”。又校补引钱大昭说,谓耿弇传作“浚靡”。

      三五二八页一五行 有孤竹城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尔雅作“觚竹”,四荒之一也。

      三五二九页 二行 (纲)〔绳〕水出焉 汲本、殿本作“编水”,集解引惠栋说,谓“编”一作“绳”。今据改,与山海经合。

      三五二九页 二行 右北平骊(城)〔成〕县 据集解本改。按:前志作“骊成”。

      三五二九页 四行 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如此文,则户不能二口矣,非情理也,疑“八万”上有脱漏。

      三五二九页 七行 无虑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此下当有“有医无虑山”五字。今按:后辽东属国“无虑”下“有医巫虑山”五字当移此。

      三五二九页 七行 候城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玄菟郡有候城,云故属辽东,则此“候城”为衍文矣。王先谦谓钱说是。

      三五二九页 八行 汶 前志作“文”。按: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灭去氵。

      三五二九页一0行 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如此文,则户几四十许人矣,亦非情理也,疑“一千”之“千”字当为“万”字。

      三五二九页一一行 西盖(鸟)〔马〕 据殿本考证齐召南说改。按:前志作“西盖马”,县以盖马山得名,“马”作“鸟”,乃形近而讹。

      三五二九页一二行 候城故属辽东 按:殿本考证齐召南引顾炎武说,谓候城改属玄菟,而辽东复出一候城,无虑改属辽东属国,而辽东复出一无虑,必有一焉宜删者,然则天下郡国少二城矣。

      三五二九页一三行 出塞外(衔)〔卫〕白平山 按:汲本、殿本“衔”作“御”,殿本考证谓“御”当作“衔”,此正作“衔”,与考证说合,然王先谦谓考证之“衔”字当作“卫”,山海经、水经并作“卫”,今据改。又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今山海经云“辽水出卫皋东”,卫皋山名,转写既久,因析“皋”为“白平”,复误“卫”为“衔”,遂令此字义无所附。桑钦水经亦作“白平”。

      三五三0页 一行 占蝉 按:前志作“黏蝉”。

      三五三0页 一行 遂城 按:前志作“遂成”。

      三五三0页 四行 辽东属国 按:殿本考证杭世骏谓案此郡独无户口。

      三五三0页 五行 昌辽故天辽 集解引惠栋说,谓案阚骃十三州志云辽东属国都尉治昌黎道,又前志辽西郡交黎县,应劭云今昌黎,然则“昌辽”当作“昌黎”,“天辽”当作“交黎”。又通鉴注云昌黎,汉交黎县,属辽西,后汉属辽东属国都尉,则知胡氏所见本尚未舛谬也。又引钱大昕说,谓黎辽声相近,故“昌黎”亦作“昌辽”,犹“乌氏”为“乌枝”,“厗奚”为“傂奚”也。

      三五三0页 五行 宾徒 按:前志“徒”作“从”,补注王先谦谓作“从”误。

      三五三0页 五行 无虑 按:无虑已见前辽东郡,此当作“扶黎”,后人传写之误。说详惠栋补注。

      三五三0页 五行 有医无虑山 按:此五字当移于前辽东郡“无虑”之下。说详前。

      三五三0页一0行 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二十”之“二”当作“三”,乃合李心传东汉户约五口之率,若如此文,则户不能四口矣,非情理也。

      三五三0页一一行 博罗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沈约云“博罗”,二汉皆作“傅”字,晋太康地志作“博”。案此则班、马本书皆作“傅罗”,后人误为“博”也。

      三五三0页一二行 山海经(注) 按:下所引乃山海经海内南经正文,“注”字衍,今删。

      三五三0页一三行 自会稽浮往博(罗)山 集解引惠栋说,谓何焯云“罗”字衍。今据删。

      三五三0页一四行 雒阳南六千四百一十里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苍梧去雒阳较南海远,上南海云七千一百里,此祗六千馀里,殊非事实,且郡首县广信,是广信即郡治也,广信下注云去雒阳九千里,则非六千馀里矣。“六”字疑误。下郁林同。

      三五三一页 七行 郁林郡十一城 按:集解引马与龙说,谓此郡与交趾及幽州之辽东属国,皆阙户口之数。

      三五三一页 八行 中溜 按:前志作“中留”。

      三五三一页一二行 临元 前志作“临允”。按:汉书补注王先谦谓“元”乃“允”字之讹。

      三五三一页一二行 朱崖 按:前志作“朱卢”。

      三五三二页 一行 羸〈阝娄〉 殿本考证谓“羸”应作“羸”,前书孟康曰羸音连,则作“羸”字非也。今按:汉书补注王先谦谓地道记作“羸〈阝娄〉”,盖后人因孟音而制“羸”字,广韵载之,皆误。

      三五三二页 一行 (定)安〔定〕 据殿本改。按:前志作“安定”,王先谦补注谓续志后汉因,或误“定安”。

      三五三二页 一行 麊泠 集解引惠栋说,谓“麊”说文作“{米尼}”,从米尼声。按:汉书补注引王鸣盛说,亦谓作“{米尼}”是。

      三五三二页 一行 曲阳 前志作“曲昜”。按:昜阳古今字。

      三五三二页 三行 有注沆二水 按:汲本、殿本“沆”作“沅”。

      三五三二页 六行 角软还复出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上言上岸共斗,已是出矣,不当云复出,疑是“入”字之误。

      三五三二页一一行 咸欢 前志作“咸驩”。按:驩欢古今字。

      三五三二页一一行 无功 按:前志作“无切”。

      三五三二页一五行 西卷 按:前志作“西卷”。

      三五三三页一五行 乡三千六百八十二 按:汲本、殿本“八十二”作“八十一”。

      三五三二页一五行 亭万二千四百四十二 汲本、殿本“四十二”作“四十三”。按:聚珍本东观汉记亦作“三”。

      三五三四页 一行 永嘉(二)〔元〕年 集解引何焯说,谓永嘉无二年,“二”当作“元”。今据改。

      三五三四页 八行 口四千八百六十九万七百八十九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和帝之世,口五千三百馀万,户祗九百二十馀万,此户已九百六十馀万,而口祗四千馀万,反更少之,殊非情理,疑“四”是“五”之讹。下顺帝口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