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卷九 关税
作者:吴暻
卷十

左司笔记卷之九

   关税

周礼九赋之一曰关市之赋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

贾公彦䟽云自外来者司关通之门市自内出者司市通之门关皆用货节参相连以儆潜商汉武因其

法遂有啇车之令汉书元光六年冬初筭啇车沿及东晋廼置津主赋

曹以掌之至于竟陵之大小市南齐书竟陵王子良请立淮水北大市小市

黄门之邸店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请主关市邸店之税唐之埭程唐大元中勒江淮堰

塘商旅率船通处凖斛斗纳钱谓之埭程宋之税场见文献通考而禁网密矣我

国家鉴明季苛敛之弊一厘革之而蠲赐之书时复见于

令典康熙三十八年诏免各关嬴馀银十一万三千二百八十五两古人有言王者藏于天下

商贾藏于箧斯之谓乎序关税第九

门关二十三共税银乙百二十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两有

由各关走税银三十万一百一十一两七钱买铜解部曰铜斥部价每斤直一钱共铜三百八十九万二千三

百七斤十一两分解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铸钱

直𨽾

 崇文门税九万四千四百八十三两原额十万二千四百八十三两康熙

 三十八年免嬴馀银八千两税银采买内用颜料等项○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斤共办铜银一万五千三

 百八十四两六钱

 左右两翼税二万两

 张家口税一万两税银采买骆驼及貂皮等物

 杀虎口税一万九百十九两九钱内右卫税一千九百十九两九钱

 山海关税二万五千两

 天津关税四万四百六十四两旧在河西务康熙元年移置内倂征天津道税

 四千一百八十两○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斤共办铜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四两六钱

山东

 临清阅税二万九千六百八十四两铜原额三十万七千六百九十二斤

 康熙二十二年减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斤今赣桥太平二关采买今额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斤共

 办铜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四两六钱

江南

 浒墅关税十六万八千七百九两原额十八万八千七百九两康熙三十八

 年免嬴馀银二万两○铜三十万七千六百九十二斤顺治九年加买铜四万六千一百四十七斤十二两共

 办铜银四万四千八百八十四两六钱

 芜湖关税十三万八千四百九十六两原额十五万八千四百九十六

 康熙三十八年免嬴馀银二万两内税银四万五千三百两四属工部康熙十年归户部○铜三十万七千

 六百九十二斤顺治九年加买铜三万七百六十九斤三两其办铜银三万六千八百四十六两一钱

 淮安关税十一万九千八百三十八两原额十二万五千八百三十八

 康熙三十八年免嬴馀银六千两内倂征淮仓税三万八百九十两工部清江厂河道由闸折夫等项五万

 七百六十九两一钱○铜三十万七千六百九十二斤共办铜银三万七百六十九两三钱

 扬州关税四万四千八百八十四两原额四万九千八百八十四两康熙

 三十八年免嬴馀银五千两○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斤共办铜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四两六钱

 凤阳关税七万九千八百三十九两旧有正阳关税二万七两临淮关税

 一千八百两俱省入本关○铜贰十万六千三百三十一斤共辨铜银二万六百四十一两一钱

 西新关税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四两原额三万七千六百八十四两康熙

 三十八年免嬴馀银四千两税额自康熙九年归倂工部龙江关仍在户部核销○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

 六斤顺治九年减七万六千九百二十三斤令浒墅芜湖二关采买今额铜十五万三千八百四十六斤共辨

 铜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四两六钱

浙江

 北新关税十万九千六百六十九两原额十一万二千六百六十九两康

 熙三十八年免馀嬴银五千两内茶税一百八千一百十三两○铜三十万七千六百九十二斤共辨铜银三

 万七百六十九两

江西

 湖口关税十五万三千八百八十九两原额十六万三千八百八十九

 康熙三十八年免嬴馀银一万两旧在九江康熙二十一年移置○铜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四十六斤共办

 铜银三万六千七百八十四两六钱

 赣桥关税四万一千一百二十四两内倂征入门税三百八十三两五钱

 零赣𥂁改淮减税一千两税银充本省兵饷○铜十万六千九百二十三斤共办铜银一万六百九十二两

广东

 太平关税四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两原额五万一千八百二十九两康熙

 三十八年免嬴馀银五千两内倂征南雄府太平桥厂税二万二千七百八十两韶州府过仙桥浛光厂税九

 千八百四十八两一钱税银充本省兵饷○铜十一万六千九百二十三斤共办铜银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二

附载

 挖运厅税六千三百三十九两二钱零属通州坐粮厛税银采买单料

 居庸关税三千两属直𨽾霸昌道税银解部

 龙泉关税一千两属直𨽾井陉道税银移解守道

 荆关税七千四百八十九两四钱属湖广荆州府同知

 潼关税七千九百五十九两属陕西潼关同知内倂征大庆关税二百四十两龙

 驹寨税二百二十馀两

  右五税旧属部差今归有司主之仍在户部核销故

  附载焉按本朝又有龙江关南新关古北口潘桃口等税俱属工部兹不载

海关四共税银十六万一千六百一两八钱

 江南海关税二万三千十六两三钱

 浙江海关税三万二千三十两六钱又添设红毛馆银一万三十两四钱

 福建海关税六万六千五百四十九两五钱

 广东海关税四万两原额七万二百八十五两五钱零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定今额又新

 收湖丝税银三百九十六两

  右四关康熙二十五年按杜氏通典汉宣帝时耿寿昌请增海租三倍宋志

   绍兴三年江湾浦口量收海舡税此盖今之海税也

   按周之关门皆用玺节以出纳四方之宾客叩关

   者汉承其制诸关用传出入盖古者或棨刻木为

合符或用缯帛两行书分一通付关吏出入关合之

 乃得过即中军传所云叶𦈡者是已赵岐孟子

 注曰王制讥而不征谓文王以前也周礼有征者

 乃周公以来耳又引司关云国凶札则无门门之

 征犹讥则是文王治岐时但禁异言识异服不征

 税出入而周公之法犹视乎国之天患民病则去

 之郑康成云关市占会百物皆末作当增赋者若

 今贾人倍筭矣此据汉制言之而非三代之常法

 也盖汉初天下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盈以稽市

 物价踊腾跃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

 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复弛其律至孝武时富啇

 大贾殢财役贫转毂废居家累巨万如货殖传所

 载奇缯连骑牛马仓粟贩脂卖浆洒削胃䀯之属

 皆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于是国家变崇

 本抑末之法而汉之征啇始焉汉令筭轺车贾人缗钱各有差轺车

 以一筭啇贾人轺车二筭船五丈以上一筭李斐曰缗以贯钱一贯千钱出二十筭也其后

 卜式主船筭史记平凖书卜式为御史大夫船有筭啇者少物贵桑弘羊作

 均输桑弘羊领大农县置均输官以啇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或租及六畜

 元凤六年诏郡国无敛今年马口钱盖武帝法也或敛至百虫王莽时令取乌兽鱼

 鳖百䖝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计其利之十而以一为货虽云敝政亦事势之流

相激使然耳故关市始于汉而甚于唐宋唐书武

长安二年凤阁舍人崔融上议极陈置铺僦赂

之弊崔融议略云市纵繁杂关通末游惟敛出入之啇贾不税往来之行人且如天下诸津舟

行所聚交货往还昧旦永日今若置铺纳税则检核迟留此津才过彼铺复止不惟国家税钱吏遭

主司僦赂浇风久扇变法为难迨天宝季年兵兴烦费国用萧然

遂立诸道津会啇贾税法唐志诸道津会置吏阅啇贾钱每缗税二十竹

木茶漆税十之一而四方藩镇复擅征其利以充军资杂

用以至郑叔靖行率贷之法肃宗时遣御史郑叔靖等藉江淮蜀汉富

啇訾畜奴其二谓之率贷韦都宾陈京赞借商之令德宗时朱滔王武俊

田悦合从而叛行借啇令僦柜有纳质之名唐志取僦柜纳质钱及粟麦粜于市

者四取其一宫市有白望之号唐志以中官为宫市使置自望数十百人以𥂁佑

敝衣绢帛尺寸分裂酬其直又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公廨有捉钱之法

司置公廨本钱以诸司令史主之号为捉钱令史市肆贩易目纳息钱是唐之关市上下

交征而民日困矣宋史食货志云州县皆置

务关镇亦有之行者赍货曰过税居者市鬻曰

住税有官须者十取其一曰抽税海内收税较船

之丈尺曰格纳大中之旧算元豊之新额皆有岁

宋洪迈容斋随笔云至道岁入税课钱百四万贯皇祐岁课钱七百八十六万三千九百元豊

六年啇人负正税七万六千馀缗倍税十五万二千馀缗八年诏在京税钱五十五万二千二百六

十一缗有奇以为新额而茶税尤甚治平岁课六十馀万而茶税钱居四十九万八

千六先是天圣中有请算缗钱以助经费者仁宗

曰货泉之利欲流天下通有无何可𥮅也宋志仁宗内出

蜀罗一端为夗朱所渍者数重因诏天下税务毋辄污坏啇人物帛诏蠲所𥮅名物

不可胜数康定初诏毋搜索行者家属岁检则免𥮅民流而渡河者亦免𥮅时西边兵费

不给州县所增名物悉命蠲之治平熙宁之际亦并有放免治平七年

或国门之税数十种钱不满三十者蠲之熙宁六年苏轼言法不税五谷请削去力胜钱之条而行

天圣免税之法从之南渡后以宗社再造之馀爱惜民力建

炎淳熙闲免路税竹木税建炎元年诏北来归正人及两淮复业者免路

税三年免竹木税又减倂者一百三十四罢者九免过税者五至牛米薪面民闲日用者并罢

罢西溪栏税如例外多收投子钱者许民越诉而

吏奸不止鄱阳马氏征榷考曰国家关市之征日

以蠲免而其闲贪吏并缘苛取日出私立税场筭

及缗钱斗斗菜茄束薪之属或擅用稽察措置添

置专栏收拾虚市有税空舟有税以食米为酒米

以衣服为布帛皆有税遇士大夫行李则搜囊发

箧目以兴贩甚者贫民慱易琐细于村落指为漏

税辄加以罪空身行旅亦白取税钱方纡路避之

则栏截叫呼或有货物则抽分给赏断罪倍输倒

囊而归矣然则唐弊于僦赂宋弊于税场皆有司

之罪而非周公遗法之过也可不慎哉又按金志大定二十

年定啇税法金银百分取一诸物百分取三岁获十六万四千四百四十馀贯明昌元年敕尚书省

定院务课啇税额一千六百一十六处比旧减九十四万一千馀贯承安元年岁获二十一万四千

五百七十九贯元志啇税额数大都宣课提学司十万三千六锭十一两四钱大都路八千二百四

十二锭九两七钱上都留守司一千九百三十四锭五两兴和路七百七十锭十七两一钱永年路

二千二百七十二锭四两五钱保定路六千五百七锭九两九钱广平路五千三百七锭二十两二

钱彰德路四千八百五锭四十二两八钱大名路一万七百九十五锭八两五钱怌庆路四千九百

四十九锭二两卫辉路三千六百六十三锭七两河闲路一万四百六十六锭四十七两二钱东平

路七千一百四十一锭四十八两四钱东昌路四千八百七十九锭三十二两济宁路一万二千四

百三锭四两一钱曹州六千一十七锭四十六两三钱濮州二千六百七十一锭七钱高唐州四千

二百五十九锭六两泰安州二千一十三锭二十五两四钱冠州七百三十八一十九两七钱宁海

州九百四十四锭三钱德州二千九百一十九锭四十二两八钱益都路九千四百七十三锭一十

五两济南路一万二千七百五十二锭三十六两六钱般阳路三千四百八十六锭九两大同路八

千四百三十八锭一十九两一钱冀宁路一万七百一十四锭三十四两六钱晋宁路二万一千三

百五十九锭四十两二钱岭北行省四百四十八锭四十五两六钱辽阳行省八千二百七十三锭

四十一两四銭河南行省一十四万七千四百二十八锭三十二两三钱陕西行省四万五千五百

七十九锭三十九两二钱四川行省一万六千六百七十六锭四两八钱甘肃行省一万七千三百

六十一锭三十六两一钱江浙行省二十六万九千二十七锭三十两三钱江西行省六万二千五

百一十二锭七两三钱湖广行省六万八千八百四十四锭九两九钱盖金元之制如此

又按故老相传五百里置一关盖今之关制也明

初止榷啇税至宣德四年廼设钞关七河西务临清九江浒

野淮安杨州杭州凡七关税钞二千九百十七万明会典河西务钞一百十

九万馀贯临清钞一千二百六十万馀贯九江钞二百九十三万馀贯许野钞五百八十六万馀贯

淮安钞三百馀万贯杨州钞一百六十九万馀贯杭州钞一百九十万馀贯钱五千七

百一万临清钱二千五百二十万九江钱六百八十九万浒墅钱一千一百七十三万淮安

钱六百万杨州钱三百三十八万杭州钱三百八十一万银二十二万四千馀

河西务船铺矛行税艮四千馀两条船二税馀一万四十九百馀两临清船料商税艮八万三

千八百馀两九江舡料艮一万五千馀两浒野舡料艮三万九千九百馀两淮安舡料艮二万二千

七百馀两杨州船料艮一万一千九百杭州船料银商税银一万二千九百馀两又置天下

税课司局凡九十而京师居其三明会典有崇文门分司德胜门

分司安定门税课局三所其所榷钱钞曰本色则归内库以偹

赏赉银曰折色则归太仓以偹边储著为令式万

暦以后军兴四起国用匮乏逮乎末造朝廷之

上苛政日繁而啇贾不通军国益扰 本朝顺治

初设关市悉除明陋毙顺治元年诏啇税通免一年照明初额起税凡末年

加增一切豁免时钞泫久废而民闲仍曰钞关盖习使然

康熙二十五年弛海禁又置海关四以征啇民

之交货海外耆征榷之目皆颁于户部其大端有

二陆曰啇税水曰船料啇则税珠玉丹青铜钱牛

羊药物缎绢布帛器用杂货之类其曰道地者如东南之珠玉犀

象西北之牛羊毛角江宁苏杭之纱罗假称布帛湖州之锦福建之布易州之罗厂绢湖州潞州之

䌷衢州德清绍兴之丝绢兰州之绒是也至屯绢涴江纸蚁缎翠花哆啰细面人参烟芓等杂货俱

顺治二年比例行税船则税长船杂船梁头平料补料加

料下料之属舡分二犬以下至五尺为差等又有淮安之芦席舡浪舡装卸船慱河船

鲜果船座船点船仙船一大船黄马船北新之长船剥船赣船焦湖船桨船沙船边江船河船罗子

颈落脚颈王卷船乌船船太湖船宜兴船马口船划子船匾子船摊船摇罗船尖船航船脚船阔

头船摇船湖口之样现船驳船苏船辰船七板船大桨船满蓬船抚船雕船斗船刁子船大座船竹

山船渡船彩石船到爬船蒸湖船巴干船中船三桨船正课船外帮船课三板船鳅船子船中

辰船太哇船奉新船畦船本水船鱼苗船凡三等曰全苗曰半苗曰划苗皆在税例而小民

常用之物则不税焉本朝原免税凡十一条曰零星货物税不上一钱者扃挑

背负不由水者船曰空船曰𥂁船米谷船麦船柴炭煤草船难毛船粪田草船农具船引茶船

每岁所委部司给请精微批文一道以期年相代

其一岁之课有籍曰稽考簿一月之课亦有籍曰循

环簿按季报部以钩考之至于免缺额顺治七年免各关缺

除木税十一年免浒墅关水税徕外国康熙二年诏崇文门不收外国税

察军兴十五年十七年凡地方贼乱及兵马遇往征课不得者查明报部禁四出

十八年诏各关不建纳税之物差役四出扰害商民者户部发行查禁袪五害八年诏除

钞关五害报税上单奸书需索不赀高下其于为费反多其害一盘货逐物翻巧为讹捏漏报其

害二土蠹包榄货事发反累本啇沿河公然劫辱其害三舍人名寻税田野担夫尽竹搜索其

害四量船无论盈虚筐篚皆所不免其害五悉釐剔之爰保家火耗之令

禁保家十军禁之耗利示各关永著为令铯家人白役之毙十年诏各关不得滥

  用家人白役等索啇税许啇人首发此两朝之良法美意也故傋列

  之以存一代制度云附录○湖口关句有明以来皆置九江至康熙二十一年

  始改置湖口三十九年五月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泽弘䟽称湖口地处下流又有上下锺山吃峙江

  中今南船停泊之地北有虹桥一港水涨时可宕大船数号小船数十而已倘水涸船多卷泊江外

  大风暴起其患不可胜言或谓江西出湖以下江南江南入湖以上江西恐有漏税之毙臣查大姑

  塘去九江四十里在湖口之内可以泊船应令部司在彼收税以给票为凭其出湖之船在大姑塘

  纳税者九江给票放行入湖之船在九江纳税者大姑塘骢票放行则啇民永无风波之患而国赋

  亦无亏损之忧事下江西巡抚马如龙勘覆据称湖品对岸有女儿浅梅家洲泊船甚便请于塘外

筑一石堤令部司轻舟过江收税部记将从之而皇上英明内断心疑其言令两江摠督阿山再勘具覆

  王公楚人熟知江山之险故具言之如此不知移关之说当时创自何人此固国家二十年来生民

     之厄也因附载本末于后

 

 

 

 

 

 

 

左司笔记卷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