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笔记_(四库全书本)/卷07 中华文库
左司笔记卷之七
盐课
古不征盐其始于管子乎然齐擅渠展之利积而粜之馈
食之国未尝以盐征商也若汉武著牢盆之令是官募民
矣〈苏林日牢价直也今世人言顾乎牢奴淳曰盆鬻盐盆也〉至唐之亭户〈唐第五琦以游民业盐者〉
〈为亭户〉宋之客钞〈宋雍熙二年令河东北人请头交引其食他州者曰客钞〉征榷苛细
与两税齐科而薮泽亡命奸盗不熄君子读盐䇲之书而
后叹不轨之逐末之民众而上未有专其利者也国朝宽
弛之典迈绝前代蓍而录之俾为万世法序盐课第七
盐课縂五百八万二千九百一十五引岁课银参百五十
五万六千九百六十三两三钱有奇
长芦𥂁运司〈置长芦巡𥂁御史〉
长芦𥂁课八十七万五千六百六十一引课银四十二万
五千一百四十四两二钱
山东𥂁课四十九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引课银一十三
万二千九百九十七两一钱〈康熙三十八年免长芦山东赢馀银一万二千两存〉
〈今额运司每年节省银一万七千两解送河库〉
河东𥂁运司〈置河东巡𥂁御史〉
河东𥂁课四十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三引课银一十七
万二千六百二十八两八钱
陕西花马池汉中府马湖峪西漳二县𥂁课一十万六
千八十引课银二万八千一百四两三钱〈康熙三十八年免河东赢〉
〈馀银五千两存今额运司每年节省银三千两解送河库〉
两淮𥂁运司〈置两淮巡𥂁御史〉
两淮𥂁课一百五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五引课银一
百七十三万五千二百八十六两五钱〈康熙三十八年免两淮赢馀银〉
〈一十五万两加斤二十万两存今额运司每年节省银五万两解送河库〉
两浙𥂁运司〈置两浙巡𥂁御史〉
两浙𥂁课八十万二千三百九十六引课银四十二万
二千三百四十两三钱〈康熙三十八年免两浙赢馀银五万两加斤一万六千两存斤〉
〈额运司每年节省银一万两解送河库〉
福建𥂁运司〈置福建巡𥂁御史康熙三十七年添设〉
福建𥂁课一十万九千九百二十二引课银八万五千
五百四两〈康熙三十八年福建运司每年节省银三千两解送河库〉
广东𥂁运司〈置两广巡𥂁御史康康熙三十七年𣸸设〉
广东𥂠课五十九万四千三百二十引课银二十九万
九百九十九两三钱
广西行广东𥂁六万五千六百一十引课银四万七千
五百一十四两六钱〈康熙三十八年广东运司每年节省银一万两解送河库〉
附载
四川𥂁课一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引𥂁井课税银二万
三千六百九十五两一钱〈属四川按察使〉
云南𥂁课𥂁井𥂁店课税银一十六万八千一百四十
五两七钱〈属云南驿𥂁道〉
贵州盬课银七千一十一两七钱〈属贵州各州县〉
河南𥂠课店银二千六百四十两〈彰德府安阳县𥂁店课银一百六十三两〉
〈卫辉府𥂁店课银二千四百七十七两属府县〉
右康熙三十九年𥂁课数
按禹贡青州贡𥂁𫄨周礼𥂁人之軄掌𥂁之政令
以共百事之𥂁于是有苦𥂁散𥂁形𥂁胎𥂁之名
〈用礼䟽云苦当为𥂁谓出于𥂁池今之𥂁颗𥂁是也散𥂁煮水为之出于东海形𥂁即左氏传𥂁虎形〉
〈是也胎𥂁𥂁之恬者令戎𥂁有焉即石𥂁是也〉尔雅䟽云东方谓之斥西
方谓之卤〈禹贡曰海滨广斥说文曰卤咸地名〉三代之世𥂁已蓍于
经传齐管子相桓公始正𥂠䇲计其斧强禺䇲之
籍积三万锺得成金万斥〈管子曰海王之国谨正𥂁䇲十口之家十人食〉
〈𥂁百口之家百入食𥂁终月大男食𥂁五升少半大女食𥂁三升少半吾子食𥂁二升少半此其大〉
〈暦也𥂁百升而斧今𥂁之重升加分强釡五十也升加一张釡百也升加二强釡二百也锺二千十〉
〈锺二万百锺二十万千锺二百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䇲之啇日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
〈月六千万万乘之正九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又曰齐有渠展之𥂁请君代菹泽煮〉
〈水为𥂁万𥂁正而精之十日始正至于正月成三万种下令月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善塳慕理〉
〈宫室立台树筑垣墙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𥂁此则坐长十倍以今籴之梁赵宋卫濮阳彼馈食〉
〈之国无𥂁则肿守园之国用𥂁独甚桓公乃使粜之得成金万斤〉是时燕有辽东
之煮其后齐祈望守之汉初豪强大家作奸为业
吴王煮东海之水为𥂁以致富国用饶足武帝元
狩中始置𥂁官用𥂁鐡亟孔仅言募民因官器作
鬻𥂁浮食奇民擅干山海之货而𥂁赋乃二十倍
于古〈汉书大农上𥂁鐡丞孔仅咸阳言愿暮民自给费因官器作鬻𥂁官与牢盆敢私鬻𥂁者〉
〈驮左祉没入其器物〉昭帝之世贤良文学请罢𥂁鐡桑弘羊
反复论难𥂁榷不能废孝元中尝一罢其官三年
而复东汉明帝时官自鬻𥂁〈后汉书云尚书张林言𥂁食之急者虽贵〉
〈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献帝建安初关中百姓流离失业置
谒者仆射监𥂁官以其直市牛劝耕遂致豊殖〈晋志〉
〈云卫觐议为𥂁者国之大宝自丧乱以来枚散今岂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百姓归者〉
〈以供给之劝耕续业以丰殖关中远者闻之必多兢还〉此东西汉之𥂁政也
魏明帝嘉平四年关中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
邽兴京兆天水南安𥂁池以益军费晋室之𥂁史
无所考南北朝虞荔孔奂用之于陈〈陈书文帝天嘉二年太子〉
〈中庭子虞荔御史中丞孔奂以国用不足奏立煮海𥂁税从之〉王雍清河王怿用
之于魏〈晋志魏宣武时河东郡有𥂁池立监司量其贵贱节其赋八公私兼孝利明初罢其〉
〈禁与百姓共之豪贵之家乘势占夺近池之人又辄障各神龟初太傅王雍清河王怿等奏请依先朝〉
〈置监官以监检焉永熙迁鄣后于沧瀛幽青四州文境傍海煮𥂁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
〈置灶四百五十二幽州置䆴一百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又于邯郸置灶四计终岁合收𥂁二〉
〈十万九千七百八斛四斗军国所资得以周瞻〉文帝用之于周〈后周书文帝霸政置〉
〈掌四𥂁之政令一曰散𥂁煮海以成之二曰𥂁𥂁引池以化之三曰形𥂁掘地以出之四曰胎𥂁于〉
〈式以取之每地为之禁百姓取之皆税焉〉隋开皇中通𥂁池𥂁井与百
姓共之远近大悦而隋𥂁无征矣唐有𥂁池十八
井六百四十皆肄度支〈唐志蒲州安邑解有池五縂曰两池岁得𥂁万斛〉
〈以供京师𥂁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四乐〉
〈池弘静池会州有河池三州该输米以代𥂁安北都护府有胡落州遂得𥂁万四千斛以给振武天〉
〈德黔州有井四十一成州𡻎州井各一果阆阆通井百二十三山南西院领之邛罽家有井十三剿〉
〈南西川院领之梓遂能合昌渝泸资荣陵尔有井四百六十剩南东川院领之皆随月督课幽州大〉
〈同横野单有𥂁屯每屯有丁有兵崴得𥂁二千八百斛下者千五百斛负海州岁免租为𥂁二万斛〉
〈以输司农青楚海沧肄杭苏等州以𥂁价市轻货亦输司农〉乾元初𥂁鐡使第
五琦初变𥂁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𥂁院及
亭户画榷天下𥂁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史献通考云天〉
〈宝至德闲𥂁每斗十钱至是为钱百一十〉自兵起流庸未复税赋不足
供费𥂁鐡使刳晏上𥂁法轻重之宜行常平𥂁〈唐志〉
〈刳晏言𥂁吏多则州县扰出𥂁乡因旧𥂁置吏及亭户粜商人纵其所之江领去𥂁远者有常平𥂁〉
〈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粜民官收厚利而入不知贵〉置四场十𥂁〈唐志远水湖州越州〉
〈杭州四场嘉兴海陵𥂁城新事临平兰庭未嘉太昌候官富都十𥂁岁得钱四万馀缗〉及巡
院十三以捕私𥂁〈唐志自淮北置巡院十三曰扬州陈许汴州庐寿白沙淮西甬〉
〈桥浙西宋州泗州岭南充郓郑滑捕私𥂁者奸盗为之衰息〉于诸道加榷𥂁钱
时吴越扬楚之闲𥂁廪山积晏之使用也𥂁利岁
才四十万缗及大暦末多至六百馀万缗天下之
赋𥂁利居半贞元四年淮西节度使陈少游请增
民赋江淮𥂁每斗增钱至三百七十河中两池𥂁
亦如之江淮豪贾或倍取射利官收不能过半民
始怨矣是时亭户冒死私鬻不绝巡捕之卒遍于
州县𥂁估寝贵远乡贫民至有淡食者〈唐志有以谷数斗易〉
〈𥂁一升〉顺宗时始减江淮河中𥂁价置云安涣阳𡍼
𣉯三𥂁〈唐志江淮𥂁价每斗二百五十河中𥂁价每斗三百〉其后𥂁鐡使李
锜盛贡献朝廷大臣皆饵以厚货𥂁鐡之利积于
私室而国用耗屈榷𥂁法大坏都为虚估云兵部
侍郎李巽为使以𥂁利皆归度支岁之所入三倍
晏时而四方豪商猾贾籴处河东主以郎官其佐
贰皆御史𥂁民田园籍于县而令不得以县民治
之宪宗有淮西之役度支使皇甫鏄加剑南东西
两川山南西道𥂁估以供军请置河北榷𥂁使复
严盗鬻漏察之令视贞元加酷矣〈唐志皇甫鏄奏盗鬻两池𥂁一〉
〈石者死一斗以上杖皆没其车驴能捕斗𥂁者赏千钱观察判官司录录事参军察私𥂁漏一石以〉
〈上罚课料鬻两池𥂁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盗刮碱土一斗北𥂁一升州县团保相察〉时
户部侍郎张平叔请籴以富国中书舍人韦处厚
兵部侍郎韩愈条诘之以为不可文宗时奉天卤
池生水柏以灰一斛得𥂁十二斤利倍碱卤由是采
灰者论罪宣宗初𥂁法益密江吴郡盗以所剽物
易𥂁不受者焚其室庐吏不敢枝梧镇戍场铺嫟
埭以关通致富乃择尝更两畿辅望县令者为𥂁
院官判度支卢弘正以两池𥂁法敝更立新法其
课倍入𥂁鐡使裴休上𥂁法八事法皆施行两池
榷课大增唐末诸镇擅利兵遍天下两池为河中
节度使王重荣所有岁贡𥂁三千车中官田令孜
募新军五十四都运转不足乃昌议两池复归盐
鐡使而重荣不奉诏至举兵反喜宗为再出然卒
不能夺此唐之盐政也宋之𥂁凡四等曰末𥂁〈海𥂁也河〉
〈北京东淮南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北福建广南东西十一路食之宋志河北曰滨州场又滨州四〉
〈务沧州三务岁鬻三万一百四十馀石京东曰密州涛涛洛场又登州四场岁鬻三万二千馀石淮〉
〈南曰楚州𥂁城监通州豊利监泰州海陵监如皋仓小海场海州板浦惠泽要三场岁鬻一百㭍十〉
〈三万七千馀石两浙曰杭州场明州昌国东西监秀州场温州天富南北监密鹦永加二场台州黄〉
〈岩监岁鬻一百二十万五千馀石福建曰福州长清场岁鬻十万三百石广南曰广州东清廉等〉
〈十三场岁鬻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一石〉曰颗𥂁〈池𥂁也解州𥂁泽及晋绛路泽所出〉
〈京畿南京京西陕西河东褒剩等处食之〉曰井𥂁〈凿井取之益梓利夔四路食之宋志益州〉
〈路一𥂁九十八井梓州路二𥂁三百八十五井夔州路三𥂁二十井利州路一百二十九井岁鬻三〉
〈十二万三千三百八十二石〉田崖𥂁〈生于土崖之闲阶成凤等州食之〉其闲海
𥂁与解池之𥂁大资国用南北风土所宜各有制
度〈宋志序东河北两河淮南福建广南凡六路其鬻路𥂁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之灶户户〉
〈有灶丁两池垦地为畦引池水没之谓之种𥂁水耗则𥂁成籍民户为畦夫又有帖头四月始种八〉
〈月乃止岁种𥂁千席〉朝廷课额惟陕西路颗𥂁岁为钱二
百三十万缗其馀东南𥂁场废置盈虚不常官鬻
通商随州郡所宜而行焉〈梦溪肇谈云大约岁入二千馀万缗唯末𥂁岁〉
〈自抄三百万供河北边籴其他皆给本处经费而已〉先是五代𥂁法太峻太
祖乾德以后每诏优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诏定
阑入法〈宋志太宗时诏阑入至二百斤以上鬻碱及至吏盗贩至百斤以上蚕𥂁入城市五〉
〈百斤以上至黥面逓阙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转运使张象中
言两池𥂁直尚有遗利真宗曰地利之阜至矣过
求增羡虑有时而阙不听乾兴天圣之际令民并
边入中刍粟以𥂁偿之复定经界以防侵越〈宋志通商〉
〈州军在京西者为南𥂁在陕西者为西𥂁若禁𥂁地为东𥂁商人售南𥂁者八钱京师榷货务〉自
元昊叛聚兵西鄙调发为急因听入中刍粟及金银
他货者并受寡趋京师受钱或偿以池𥂁而虚估
縻费不可胜计太常博士范祥言两池𥂁利公私毋
致侵鱼岁可省度支缗钱数十百万乃以祥縂𥂁
事罢九州粟刍之弊令入实钱授以要劵按数而
出弛兵民辇运之后〈梦溪笔谈云旧法官自般运置务拘卖范祥始钞法令商〉
〈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弛请𥂁三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般运之〉
〈劳异日辇牛驴以𥂁役死者岁以万计冒禁抵罪者不可胜数至此悉免行之〉峻青白
𥂁之禁〈宋志延庆诸州近鸟白池奸人私以青白𥂁入塞侵利辞法乃募人入中池𥂁子劵〉
〈优其佑还以池𥂁偿之所入𥂁官自出鬻禁人私售〉平价通高流通钱币以
实中都行之数年黠商贪贾无所侥幸关中之民
得安其业后之讲求𥂁政者皆言范祥遗法焉仁
宗时置永利东西监〈宋志仁宋分永利东西二𥂁东肄幷州西肄汾州籍州民〉
〈之有碱土者为当户户输𥂁于官谓之课𥂁馀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𥂁法〉又于淮南
诸州置仓以受𥂁江南荆湖岁漕米至淮南则受
𥂁以归东南𥂁利视天下为最庆暦初以漕运不
通三司议量增江淮两浙荆湖之粜𥂁钱转运使
沈立极论东𥂁利害请减官估恤亭户幷集𥂁策
二十卷以进诏可其后三司使王拱辰请榷河北
𥂁张方平八諌曰周世宗北伐父老遮道泣诉愿
以𥂁课均之两税而弛其禁今河两税已有𥂁钱
而更议立法是再榷之也且榷则𥂁贵块丹𥂁益
售非用兵莫能禁边一开所得𥂁利能补用
兵之费乎仁宗大悟命方平密撰手诏下之河朔
百姓相与拜迎于道且刻诏北京后父老过其下
者每流涕神宗熙宁中行熙河钞法以实西边盐
积于解池钱积于京师榷货务钞积于陕西沿边
诸郡商贾以物解至边入中请钞以归物解至边
有数倍之息〈宋志旧制通行解池盐甚宽咸请钱于京师每钞六千二百登时给文但〉
〈输头子等钱数十而已最为良法〉及王安石新法行钞有定数而
盐池所出不偿其额三司馀钞流市官司后虽屡
变其法而民足病之元豊初江西之虔州福建之
汀州二州民多盗贩广南盐以射利〈宋志虔州官盐自淮南运〉
〈政卤湿襟恶轻不及斤而价至四十七钱岭南盐贩入䖍以斤半当一斤纯白不难卖钱二十以故〉
〈䖍人尽食岭南盐〉每秋冬则数十百为群待甲兵旗鼓往
来惠广八州之境所在劫掠与吏卒格斗或转为
盗贼及章惇为三司使遣蹇周辅运广盐于江西
罢运淮盐周辅尽剥商民东南皆被其害哲宗初
以福建江西湖广等路盐詓之弊分遣御史郎按
视察举谴黜聚敛之吏以慰困穷之民人情少安
元祐中复罢蜀之官溪钱〈宋志有司于益利梓夔四路岁课外令井输五〉
〈十缗谓之官溪钱又有买酒钱到岸钱拓地钱光宗绍兴始罢之〉徽宗崇宁以来
蔡京变法颖易元豊旧制俾商人先输钱请钞赴
产𥂁郡授𥂁欲囊托四方之钱尽入京师以进羡
要宠钞法遂废啇贾不通边储失偹东南𥂁禁加
密犯法被罪者众民闲食𥂁杂以灰土解池天产
美利乃与粪壤俱积矣〈宋志大观六年两池生红𥂁百官皆贺〉高宗
渡江后国用不足专仰东南鬻海之利两浙场四
十二淮东场二十而台阃将帅贪墨无耻之士大
夫龙断兴贩朝廷百姓皆不获其利盖宋𥂁之弊
有二曰蚕𥂁〈文献通考授人以𥂁而征其钱谓之蚕𥂁〉曰浮𥂁〈宋志有正𥂁有〉
〈浮𥂁正𥂁出于亭户归之公上者也浮𥂁出于锡户鬻之南殿者也〉而征𥂁之弊至
有抑配改阅籍记贴输对带之名其始不过李察
吴居厚一二言利之臣倡法于前而章惇蔡京王
黼童贯之徒从而甚之而宋已不可为矣此宋之
𥂁政也辽金故地滨海多产𥂁足以赡给军民〈辽志〉
〈太祖分古汉城别为一剖在炭山南有𥂁池之利八部皆取食之及征幽苏还次于寉刺泺取𥂁给〉
〈军自后泺中𥂁益多上下足用金志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𥂁速顿路食海𥂁临潢之北有大𥂁泺〉
〈乌古里石垒部有𥂁池皆足以食境内之民〉及辽幷晋十六州始得河
闲海𥂁置榷𥂁院以掌之全收河北而两河池滨
沧之𥂁皆在境内大定明昌闲遂置山东沧宝坻
莒解北京西京七𥂁司而增减不一废置无恒亦
随时救弊而已〈金志七𥂁司岁入一千七十七万四千五百一十二贯一百三十七〉
〈文二分〉元兴太宗时始行𥂁法〈元志每𥂁一引重四百斤价壹十两〉世
祖至元十三年既取宋而江南之𥂁所入寝广改
引为中统钞〈元志𥂁每引改中统钞九贯至延祐中增至一百五十贯〉其征𥂁
之地凡征拾有一曰大都之𥂁〈元志至元中置大都利台三史估𥂁〉
〈使司大德初罢大都监司运并入河闲〉曰河闲之𥂁〈元志河闲都转运司𨽾场二十〉
〈二岁辞四十万引〉曰山东之𥂁〈元志山东都转运司𨽾场一十九岁办正馀𥂁三十〉
〈一万引〉曰河东之𥂁〈元志河东郡转运𥂁使司岁办一十八万四千五百引〉曰
四川之𥂁〈元志四川场十二井九十五四川𥂁茶途岁办二万八千九百一十引〉曰
辽阳之𥂁〈元志大𥂁泊硬𥂁立随车随引载𥂁之法每𥂁一石价银七分并带纳匠人米五〉
〈升〉曰两淮之𥂁〈元志两淮𥂁运司𨽾场二十九岁办正馀𥂁九十五万七千五引〉
曰两浙之𥂁〈元志两浙𥂁运司𨽾浙西十一场浙东二十三场岁办五十万引〉曰
福建之𥂁〈元志福建𥂁运司𨽾场七岁办十二万引〉曰广东之𥂁〈元志广东〉
〈𥂁课市舶提本司𨽾场十三岁办正馀𥂁五万五百五十二引〉曰广海之𥂁〈元志广西〉
〈石康𥂁课提举司岁办正馀五万一百六十五引〉凡天下一岁总办之数
唯天暦为可考焉〈元志𥂁总二百五十六万四千馀引𥂁课钞总七百六十六万〉
〈一千馀定〉元季淮南私贩之民流窜江湖乘乱为盗而
张士诚以一𥂁徒盗据吴会视前代之祸烈矣明
洪武初置天下都转运六𥂁使司〈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
复置陕西四川广东云南提举司而皆以𥂁课司
属之行入粟给引法以省转输〈明洪武三年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
〈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俱准𥂁一引商人鬻宰即以原给引自赴所在官司徼之〉其后
相绳日急失祖宗遗意遂有常服存积馀𥂁割没
之名搃大小引目凡二百二十馀万岁解太仓银
百万有奇边镇银三十万有奇而淮𥂁居天下之
半浙江以下次之〈明会典万暦六年两淮小引𥂁七十万五千一百八十引岁解〉
〈太仓馀𥂁银六十万两两浙小引𥂁四十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九引一百四十九斤岁解太仓馀𥂁〉
〈银一十四万两长芦小引𥂁一十八万八百八引岁解太仓馀𥂁银一十二万两山东山引𥂁九万〉
〈六千一百一十引一十九斤五两岁解太仓馀𥂁银五万两福建大引𥂁一十万四千三百四十引〉
〈二百六十四斤岁解太仓银二万二千二百两泉州军饷银二千三百四十四两河东小引𥂁六十〉
〈二万引岁解太仓银四千三百九十五两宣府镇银七万六千七百七十七两大同代府禄粮银四〉
〈万三千一百一十三两山西抵捕民粮银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九两陕西𥂁一千二百五十七万七〉
〈千六百六十八斤岁解宁夏镇年例银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二两延绥镇年例银一万三千七百一〉
〈十四两固原镇客兵银二千五十九两固原军门犒赏银七千一百二十两广东小引生𥂁三万二〉
〈百二十九引小引熟𥂁三万四千六百一引海北小引正耗𥂁一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引岁解太仓〉
〈银一万一千一百七十八两存留银四千七百九十两四川𥂁九百八十六万一千一百四十斤岁〉
〈解陕西镇银七万一千四百六十四两云南𥂁一百八十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七斤岁解太仓银三〉
〈万五千五百四十七两〉甚至设工本通河盐以淆乱制度而
奸弊日滋此明𥂁政之所以坏也 国朝沿明旧
置𥂁运司而复设长芦河东两淮两浙福建广东
六巡𥂁御史掌之其巴蜀滇黔则主以有司而国
朝既饶复以时减额存恤啇民法至善矣盖有唐
宋通𥂁之利而无唐宋征𥂁之害其犹周官山泽
之遗意与
又按𥂁者天地之气所相结而成者也西北之𥂁
生于地而必资乎水以成之东南之𥂁生于海而
必资乎火以成之〈梦溪笔谈云解州𥂁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志注其中卤色〉
〈正未俗谓之蚩尤血中有一甘泉大卤之水得此泉和之然后可以聚𥂁其北有巫成河河水入成〉
〈卤中则𥂁不复结故筑大堤以防之盖巫成乃浊水游淀卤脉𥂁遂不成非有他异也至东南之末〉
〈𥂁则用管子煮海之法耳〉其馀或山或井或水或石以至莲勺
著于班史大夏哉于吕氏岛夷蕃部无地不有岂
非山海不竭之藏而国家自然之利哉昔人云𥂁
者食肴之将又云𥂁者国之大宝此之谓也然宽
之则贾易为奸严之则民不堪命定疆界则天下
必贸贱而弃贵减课税则天下皆舍本而趋末故
古今征𥂁之法宋代为最详而流弊之酷亦前所
无论𥂁者可以鉴矣汉唐以来蜀麻吴𥂁流通天
下〈按杜甫诗蜀麻吴𥂁自古通又曰蜀麻久不来吴𥂁拥荆门北诗史之一证也〉自后世
有侵越之令而私贩犯法者日众其闲贪冒之有
司或饱私橐而且以亏赋闻豪猾之商民或利恩
宥而且以科敛起河北江淮之闲一二臣家大族
擅之啇纲妻子饬金玉奴僮被锦绣朘剥穷民之
利以供歌舞宴乐之用人情怨咨莫可如何此皆
在下者奉行之不善而岂立法之过与至于吴中
本两浙行𥂁地而民闲多自通州渡江私贩淮𥂁
山西大同之境所食皆蕃𥂁山东诸郡有圡𥂁票
𥂁之名百姓皆得鬻之不专属商贾福建之𥂁埕
皆用晒丁与江浙之煮𥂁不同已蜀滇黔之𥂁井
皆入井汲𥂁此又地利之便习之既久而不可辄
变者也盖天下之民远于官而近于私则贩鬻之
徒必兴 国家虽悬巡捕之格而吏卒因缘反以
为利给至无益于上明李雯有言𥂁之产于场犹
五谷之生于地也宜就场定额一税之后不阐其
所之则天下皆私𥂁而天下皆官𥂁也苟仿其意
而行之则古今之𥂁弊革矣
左司笔记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