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岭南荔支谱
卷六
 

    岭南荔支谱卷之六

        鹤山 吴应逵 鸿来撰

    杂事下

      苏长公在海外有诗云: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至一岁,荔支不熟,遂有“空寓岭表”之语,遐方珍果为昔贤所爱嗜如此。《梧浔杂佩》

      熙宁四年三月四日,游白水山佛迹岩,沐浴于汤泉,晞发于悬瀑之下,浩歌而归,肩舆却行,以与客言,不觉至水北荔枝浦上。晚日葱昽,竹阴萧然,时荔子累累如芡实矣。父老指以告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欣然许之。苏轼和陶归园田居诗序。

      坡亭在鹤山县坡山乡石螺冈,前逼大江。东坡谪儋州,过此,流连旬日,乡人企之为筑此亭。离亭半里,东坡尝于此摘荔,食之美,以指掏其核,后所生荔支有指甲痕。《肇庆府志》

      东坡荔支诗云:云山得伴松桧老。常疑此句似泛,后见习闽广者云:福州至于海南凡宰上木松桧之外,杂植荔支,取其枝叶阴覆,所以有此语。《梁溪漫志》

      白乐天荔支图序:壳似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东坡“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二语盖本于此。冯应榴《苏诗合注》

      宋端宗幸沙涌处士马南宝家,荔支方熟,帝手摘一枝,后经摘处风味独殊,人以为异。《广语》

      余在南中五年,每食荔支几与饭相半。郑熊《番禺杂编》

      治平中,长沙赵琪作广东提刑,韶州公宇西轩有荔支数本,中夏时荔支方熟,琪将召刺史赏燕,一夕荔支皆空,皮核满地。琪深讶之,乃开西轩,见壁上有诗曰:吾侪今日会嘉宾,满酌洪锺酒数巡,遍地狼藉不知晓,荔支又是一番新。荔支皆积其下,二广人传异之。《青琐高议》

      崔倅仕广州,家有乳妪善为小伎嬉戏。一日,抱婴儿戏门前,见有持福荔过前,儿欲之不得。媪曰:我别有计。乃取小盒子置几上旋,发视之,则满盒皆荔。 崔倅闻而骇异,欲穷其术。媪笑曰:此乃神术,官人试观之。拉诣其家酒坊,时酒坊用大釜煮酒,媪跳入其中,遂不见矣。《夷坚志》

      鬼蝴蝶,一名鬼车,大如扇四翅,好飞荔支上。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荔”字亦用“欐”字,卫洪七间云:“蒲萄、龙目、椰子、荔支”作此字。段公路《北户录》注。

      宋荔在南海县九江乡,张姓祖于南宋时自珠玑巷始迁于此,手植此荔,老干已枯,今孙枝亦合抱矣,子孙岁岁培护,结实如故。《九江乡志》

    蔡谱云:荔支木坚理难老,今有三百年者,枝叶繁茂,生结不息。林铁崖云:荔树有百年者,四五百年者围不圆满,类作鸡骨形,皮辄作铁石色,此亦近五百馀年矣。

      秣陵武进士孙稚明,其父在日家巨富,养鹤数十只,中一只飞去,七日不归。 及归,口衔鲜荔支一穗共七枚,回翔而下,视之皆如新摘。孙召宾客子孙玩赏累日以示识者,皆云此东粤荔支,非闽种也,然事亦奇异矣。稚明为太湖总练,亲与予言,时稚明已八九岁,亦啖一枚云。《浪斋便录》

      明万历末,顺德悬有吴章者,儒家子也,素好神仙之术,复耽音律,学业遂废,生计亦疏。乡人以其善书,能解事,推为里老。夏五月,吴自乡输粮于县,逆旅主人园荔初熟,簇盘供客,吴以啖剩数枚纳之衣囊,将归贻其妇。薄暮步出郭外,行十馀里,凉月皎然,隐隐闻笙箫声,往前迹之,仰见祥云一队,首列旌幢,中拥翠舆,从者数十人,或驾青牛,或乘白鹿,鹤氅缤纷,霞裙缥缈,手中各执乐器,所奏之乐绝不与人间相类。吴奔追谛听,足若离地而趋走甚速,未几,天色向晓,从著顾谓吴曰:子来已远,得无迷于归路乎。吴因询坐彩舆者为谁,从者曰:我泰山主碧霞元君,巡游南极,炎海天妃设凝冰果会,留宴三日,今始回宫耳。转瞬间,祥云四散,吴从空坠地,乃山东布政司署内,适阍人启扉,惊以为盗,执送,藩伯坐厅事鞠,吴曰:章本顺德民人,途遇仙乐,随之而行,不知何以至此。藩伯诧其妖妄,搜捡衣囊,一无所有,唯鲜荔数枚尚存,剖之甘芳如新摘于树者,始信其言,遂檄还粤东。吴自后颇厌烹饪之物,举体轻逸,寿至九十八岁。《说铃》

      旧时采贡以蜡封其枝或蜜渍之,而近代奸幸之徒连株以进,南人苦之。《广州志》

      又法:在树时并荔叶翦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沈井中,有佳宴非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崔弼《白云山志》

      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子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藉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徐𤊹《荔支谱》

      唐李文孺往昌乐泷家,奴藏荔子于盎中,文孺初不知也。盛夏溽暑,香出盎外,流浆汎艳,因以曲和粳饭投之,三日成酒,芳烈过于椒桂,人多效之,因作荔酒歌。黄佐《广东通志》引《异史》

      荔支酒,土人赍持酿具就树下,以荔支煏酒,一宿而成。《广语》

      荔支烧,唐时最珍。白乐天云:“荔支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春。”然以陈者为贵。同上

      某所作荔支汤:擘生荔支肉别贮,其自然汁以水解白沙蜜渐入和合,令味相得,即并荔支肉上火煮减半,以瓷合贮之。计客数,人一匀。又令入汤小半盏,煎沸,用纱囊盛龙脑先扑热盏,乃注汤。黄庭坚再答王补之。

      荔支止于韶州,至南雄则无。《潮州府志》

      《潮州府志》大荔、细荔。大荔,荔支。细荔,龙眼也。《广语》

      大颠禅师隐潮阳之灵山,出入猛虎相随,手植荔支千馀株,以一铜壶灌之皆遍。檀萃《楚庭稗珠录》

      荔支自径尺至于合抱,叶密如冬青,木性坚重,其根工人多取为阮咸槽、弹棋局。《广州记》

      粤土名花珍果是处繁膴,而老树之产于幽崖邃谷者蟠根屈曲,好事家置为几案清玩,然工巧天成无若高明谢氏之荔根屏者,色紫,高五尺许,横斜二尺。铁干离奇,新枝挺出,宛如画梅满幅,其疏花散布枝间,含苞拆蕊,细大不一。复有寒雀三四,或翥或栖,各具生态。最上一枝倒垂,尤极夭矫。《粤觚》

      惠半农先生视学岭南,诸生敏博者多在幕府,尝手写罗履先天尺所试荔支赋竹枝词以传之,其扬拔寒畯如此。檀萃《楚庭稗珠录》

      东莞峡山西多居人,荔支林蓊郁蔽日,有高楼二十馀座,下贩酥醪、花果之属者交错水上,偁水市焉。《广语》

      金山在县治北,宋祥符间,知军州事王汉如辟其胜,竹木葱蒨,荔支尤繁。《潮州府志》

      壬子仲冬,余至郡,见其近逼库廪,伏莽为虞,始命攘剔之,然不意其为胜境。初得一径,从石门东上几半里,得地如砥,方广三十步,左右有树,惟荔支为多,乃立亭曰荔支亭。王汉《金城山记》

      过羚羊峡,登峡山寺,寺前有朿江亭,西偏有小圃,荔子红绿相间。王士正《北归志》

      荔支山,在萝冈果村乡,前山旧多荔,以故得名。《番禺县志》

      望远亭,在南雄州治,章郇公所作,公为郡守种荔子一株。王象之《舆地纪胜》

      荔支庄,去封川城十里。

    黄佐《广东通志》曰:荔支庄,在封川县。灵州宋知州田开诗“海上荔支庄”即其地。

      荔支圃,在惠州丰湖。

      荔支亭,在潮州郡治后金山。俱同上。

      郡城荔支以唐吏部家园一株为上。《海阳县志》

      增城县搜山有荔树,高八丈,相去五丈而连理。《寰宇记》

      广州信安县有连理荔支树。同上。

      黄杨山,在香山县西南七十里,幽深峻极,其阳有烽堠。又十里曰荔支山,多荔支。《大清一统志》

      方壶洲,在增城县城南,碧水潆洄,荔支蓊郁。《广州府志》

      荔支山,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其阳有林子后岭烽堠。其山旧名罗冲村,明黄副使钥之祖母崔命僮仆沿山遍植荔支,大抱凌霄,因名。前为牛牯麓,山下有石高丈馀,广五尺馀,石根棱棱,俨成小字,笔意如生。《香山县志》

      荔支蒲,唯越塘磐石里,柳溪回抱,石台错列,里人多觞咏于此。《鹤山县志》

      高明县治东南六七里,有村曰禾仓头,有龙眼树而荔支实者,已二十年,可异也。《觚剩》


    岭南荔支谱卷之六    谭莹玉生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