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岭南荔支谱
卷一
卷二 

    岭南荔支谱卷之一

        鹤山 吴应逵 鸿来撰

    总论

      荔支树,高五六丈馀,大如桂树。绿叶蓬蓬然,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嵇含 《南方草木状》

      荔支,冬青,夏至子始赤,六七月方可食,甘酸宜人。其细核者谓之焦核,荔支之最珍也。竺法真《登罗山疏》

      荔支,精者核如鸡舌香,甘美多汁。顾微《广州记》

      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四月始熟也。《异物志》

      荔支、壶橘,南珍之上。《太平御览》引《广志》

      荔支树,生山中,叶绿色,实正赤,肉肥肌正白,味美。刘渊林《吴都赋注》

      伊尹言:丹山之南有凤丸,沃民所食。凤丸必荔支也,所谓仙人之美禄非邪。《广语》

      南海郡多荔支,荔支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条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劙取其枝,故名。朱应《扶南记》

      “荔”字从艹,从刕,不从劦。刕音离,割也。劦音协,同力也。荔字固当从刕。《本草》谓:荔支木坚,子熟时须刀割乃下。今琼州人当荔支熟,率以刀连技斫取,使明岁嫩枝复生,其实益美。故汉时皆以为“离支”,言离其树之支,子离其枝,枝复离其支也。《广语》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瑰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累迁,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嘉叹,以为甘美之极也。又谓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焉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闲,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张九龄〈荔支赋〉序

      荔枝之于天下,唯闽越、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司马相如赋上林云:“答遝离支,盖夸言之无有。”是也。魏文帝有“西域蒲桃”之比,世讥其缪论,岂当时南北断隔,所拟出于传闻耶。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濒岩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夷狄,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殖,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少发光采,此所以为之叹惜而不可不述也。蔡襄《荔支谱.论》

      汉武帝破南越,移荔支种于长安,为扶荔宫。迨永元间,五里一堠,十里一置,亦取诸交州,不闻取诸闽蜀也。唐天宝闲,贵妃嗜荔,取之涪州,经子午谷路近而捷,特以南海荔支胜蜀,每岁飞骑以进,亦不取诸闽也。宋都汴梁,后都临安,去闽益近,而陈紫、宋香其名乃显,然则闽蜀之荔皆于粤为后起耳。崔弼《白云山志》

      世之品荔支者不一,或谓闽为上,蜀次之,粤又次之。或谓粤次于闽,蜀最下。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福州佳者,尚未敌岭南之黑叶,而蔡君谟谱乃云:“广南州郡所出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亦乡曲之论也。朱彝尊《曝书亭集》

      向在京师见《图书集成》所列君谟谱,外有闽人所撰一卷,云闽粤荔支实相仿,在闽佳者,在粤亦佳,但熟有先后,种有高下,过客未能遍尝,漫分轩轾耳。同一美种,树老尤胜,蔡谱上品今多无有,则树老不存之故。今吾粤四月所熟,名玉荷包,尚非佳品。至六月之黑叶及新兴香荔增城挂绿,则人人皆知其美。同种中又自有高下,或种植得法,或阅岁数百,结实皆殊绝,意闽中未是过也。温汝适《携雪斋诗钞注》

      荔枝食之有益于人。《列仙传》称: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者。《本草》亦列其功,“葛洪云:蠲渴补髓。”或以其性热,人有日啖千颗,未尝为疾。即少觉热,以蜜浆解之。蔡襄《荔支谱》

      《物类相感志》云:食荔支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即解。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消之之意也。《本草纲目》

      摘荔支时,宿之井中,沃以寒泉,火气既去,金液斯绝。以正阳精蕊,而配以正阴津液,水火既济,斯为神仙之食。火则寒之,水则热之,此食荔枝之法。《广语》

      荔支多食,饮𧖅一杯即解,或以青盐调白火酒饮。或饮荔支酒过醉,则以荔支壳浸水饮。又荔支多露,有过食者,昧爽就树闲先吸其露,次咽其香,使氤氲若醉,五内清凉,则可以消肺气,滋真阴,却老还童,作荔支之仙。

    此深于食荔支者,传置虽速,色香味之存者无几,君谟谓生荔支中国未之见,林铁厓谓和帝贵妃口中未尝吃一好荔,非苛论也。

      谚曰:饥食荔支,饱食黄皮。黄皮果状如金弹,其浆酸甘,可消食顺气,除暑热。荔支餍饫,以黄皮解之。俱同上。

      东坡云: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一岁星。盖栽荔支必十二年而结子,故其木坚而不蠹,为用器百年不敞。华于冬而实于夏,可以盐蒸,可以蜜渍,可以浸酒,可以火焙为干,捆载致远。崔弼《白云山志》

    近用博接之法,则四年可以结实,不必俟十年也,盖人巧可夺天工耳。

      南海东莞多水枝,增城多山枝。每岁估人鬻者水枝七之,山枝三四之,载以栲箱,束以黄白藤,与诸瑰货向台关而北,腊岭而西北者,舟船弗绝也。然率以荔支、龙眼为正货,挟诸瑰货必挟荔支、龙眼,正为表而奇为里,奇者曰细货,所谓深藏若虚也。广人多衣食荔支、龙眼,其为栲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支、龙眼赡口。《广语》

    红盐、火焙、晒煎诸法色香味俱失,非荔支之真,概不采录。

      梁萧惠开云:南方之珍,惟荔枝矣。杨梅、卢橘亦可投诸藩溷,故东坡诗云:“南村诸杨北村卢,直与荔子为先驱。”也。《能改斋漫录》

      李直方尝第果实名,以绿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柑子为四,蒲桃为五。或荐荔支,曰:当举之首。李肇《国史补》

      仆尝问:荔支何所似。或曰似龙眼,坐客皆笑其陋,荔支实无所似也。仆曰:荔支似江瑶柱。应者皆怃然。《东坡杂记》

      荔支之于果,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者,江瑶柱、河豚鱼既非其伦塞,蒲桃、杨家果不堪作奴矣。欧阳永叔比之牡丹,亦观场之见耳,譬于月以为钩、为镜、为圭,皆第二月,非月体也。蔡君谟亦云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夫不可得而状,乃深于荔支者矣。宋珏《荔支谱.序》

      夫以希奇灵异之物,而能珍惜之,留护之,结以同趣,集以嘉辰,幕以浓阴,浴以冷泉,披以快风,照以凉月,和以重碧,解以寒浆,征以往牒,纪以新词,虽迹溷尘壤而景界仙都,身坐火城而神游冰谷。宋珏,荔社约。

      绿叶蓬蓬,团团如盖,扶疏插天,赫曦若避,吾爱其树。累累丹实,槎头挂星,晴光掩映,照耀林薮,吾爱其色。绛囊乍剖,蠙珠初荐,琼浆玉液,绝胜醍醐,吾爱其味。湿带露华,寒凝绛雪,薰风暗度,疑对檀郎,吾爱其香。曹蕃《荔支谱.序》

      长柯密叶,敷荫席地,日交之而翠阴成,月交之而金影碎,风雪交之,不疏不凋。荔之阴,盖与徂之松,建之榕,吴楚之豫章,同德而比义者也。北人不及知,南人有之而不必尽知也。 周宣《荔枝说》

      余生于闽,即幸与此果遇,且天赋啖量,能日啖能一二千颗。值熟时,自初盛至中晚,腹中无虑藏十馀万。而喜别品,喜检谱,始以泉浸,继以浆解,磁盆、筠笼一物不具则宁不啖。宋珏《荔支谱.序》

    此荔支第一知己也,人有诧东坡日啖三百为呓语者,闻此更舌挢不能下矣。冯鱼山先生嗜荔,量亦过人,嘉庆己丑夏,偕同人游荔支湾,唯先生与予所啖最多。先生赠楹帖云:熟读白华为孝子,饱餐丹荔即神仙。


    岭南荔支谱卷之一    谭莹玉生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