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治安问题之探讨
作者:张映南
1939年

晋省山峦重叠,自昔称为形胜之地。事变以来,以位居华北要冲,即成为北方军事之中心区域,故战祸最深,地方受创亦特剧。至今疥痍满目,萑苻遍地,欲图整理恢复之功,其事业之艰难亦殊有甚于其他各省也。当事变之初,党府派遣入晋部队,为数至伙,嗣遭友军之猛烈压迫,一再挫败,重要城邑既难驻足,乃分别退距偏陬之地,负隅恃险,冀图自保。今则友军所据各地在军事交通上莫不占有绝对优势,党共处此形势之下,亦殊无攻夺城邑截断要道与友军争锋决胜之意图,而新政府政令所及之区,赖地方绅民之努力与友军之维护社会,情况亦莫不日见好转。在此现状之下,本省地方前途当不至再有剧烈之变动与惨酷之戦祸,此吾人今日所差可告慰者。惟军事虽云粗定,大局可告无虞,以言乡村秩序则混乱情形有加无已,初不因友军之胜利而少戢也。本省年来久在友军控制之下,而党府犹屡派重兵入境,遣来之后更不许再行退出,然亦未尝与友军对垒顽抗一决雌雄,揣其真正目的己不在收复山西,乃在增加山西治安上之困难,使之无从整理,故虽未能对友军有所损害,然散漫各地,实足使社会治安上受莫大之威胁。果使其计得售,势必陷全晋于糜烂,成为不可收拾之局,此诚本省当前最大之危机,抑亦吾人所不忍坐视不顾者也。

本省因系多山之区,所在均可作匪众隐匿之巢窠,欲图澈底加以清剿,殊非易易。且彼辈曩者每战辄败,久存戒心,故竭力避免正面作战,平时行踪诡密出没无常,惟以伺隙扰乱为能事。友军进剿之际既不能漫山遍野布满全境,彼等即随时可以逃至友军行踪不及之地。彼等拒友军虽不足,虐小民则有馀,乡村间勤苦守分之良善百姓,殊非彼等之敌,故在其暗中威吓把持之下,永不能脱勒诈胁迫之苦害。长此以往,社会元气将何以图恢复?今日新政府在各县权力到达之范围,仅城关要镇与大道沿线寥寥之地,山陬僻远村庄,友军所不暇驻足者,大都政令不得畅行,此种非常情形,究属暂时局面,终须谋补救之方,而其前途之如何棘手,当可想像而知矣。

再观各地小股匪徒,名目混淆,系统错杂,恍惚迷离,不可究诘,其无纪律、无生活、无人节制情状,全与盗匪行径无异,惟考其真实内容,亦往往薫莸同器,原非尽属盗匪之本质,即就其心理言,亦非皆迷惑茫渺无凭之最后胜利,又决非有诚意为党府效忠死节,然而此辈历无尽之闲苦,冒不测之危难,穴居露宿,饔飧不继,奔波逃亡,狼狈不堪言状,乃竟毫不反悔者,察其心境,固亦不免受伪宣传之蛊惑,而探木求源,实由新政权统辖范围内,在现状之下,尚未能使归来者皆有相当之职业也,本省当事变时,曩之职位显达雄于资财者相率避难川陕各地,其次则雉伏穷僻之域,赖田产以自给,惟向在城市各界服务因事变而失业并失其生活者返回乡里,既无所事事,复不甘坐以待毙,即欲负贩务农亦非一时所能改业,此大量毫无归宿之民众,受游击决死等名目之诱惑,群趋而归,乃如水之就壑,盖彼辈假借名义,入山为寇,实际亦为事变过程中解决生活中问题所不期而同之途径。是故在新政府治下,事实上尚无力使此辈归来者各得执其本业以前,此问题殊不易解决也。

肃清匪徒与阵地作战性质迥别,匪徒之部分较大者尚可用重兵压迫,惟在溃败星散之后,则难于追踪剿除,本省今日匪党遍地,其势固难一网而打尽,而党共部队专事游击战术,亦非仅恃大军征剿所能奏效也。曩者党军在江西剿共曾倡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之说,吾人若不以人废言,则惟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盖今日在晋之党共,其行踪飘忽不定,已与党军之共匪无别,则欲言剿治,宜重视政治上之举措。今日友军在各地军事固所向有功不至再生意外之变,而党共军匪虽每遇辄败,亦并无退出省境之企图,至今潜伏各地者,其数量实未尝减少也,兹既不能一举歼灭,则此成千累万之兵匪固不能一日无食,即使其不再与友军敌对,而此漾荡不安之失业者不事生产者如此众多,始经成为地方治安上莫大之威胁,此数至钜万生活无著之兵匪,实即本省当前之中心问题也。兹所谓政治措施者,即设法使此等分子有所归宿,不令长久为害民间是也。吾人今谋由政治途径解除地方治安之威胁,首须在现时政令到达范围内,军民协力,使社会上各种事业蒸蒸日上,以充分表现中日双方协同努力之精神与事实,并力求民商谋生之便利,一方以宣传力量,使社会民间对新政府发生坚强之信念,庶几久受匪徒滋扰之逃难民众得以陆续归来,从而社会日趋繁荣,谋生之机会日益增多,一般人民心目中认为有相当之职业可以安定身心,势必父子相召,亲友相劝,使久陷迷途之良善分子知所自拔,但得生活安定,何苦再为民害,大势所趋,殊非少数顽恶匪徒所能遏止也。如是行之碁年,包容之数量愈大,社会之基础愈固,民众果皆返其故常,不再依附游击决死匪徒行径以谋生活,则党府遣入之客藉兵匪,其境遇势将日就穷蹙,自保既己不暇,发展更乏其术,结果非退出省境即归新政权之编遣,必不能长此为地方治安之威胁,而治安上一切枝节问题亦无不可迎刃而解也。

总之,本省今日欲求确定地方治安,廓清一切匪军,不可专事征剿一途,兼须时时为对方之处境设想,为彼等开弃暗投明之大道,相见以心,相感以诚,将来事势所至,彼等终有悔祸迁善之日。自古惟政治足补军事之不足,即政治上有安定人民生活之政策,而后社会之安宁始能确保也。至政治举措之先后缓急,各地容有异同,惟对地方治安之症结所在,务须重新加以探讨,有不可漠然置之者。兹特略抒管见,开陈其端,深望关系当局咸能注意及此,则山西治安前途胥蒙其利,地方人民咸被其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