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尚书正义 卷二
唐 孔颖达 等奉敕撰 日本覆印宋本
卷三

尚书正义卷第二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

    敕撰

古文尚书尧典第一

正义曰捡古夲并石经直言尧典第一无古文尚书以孔君从

隶古仍号古文故后人因而题于此以别伏生所出大小夏侯

及欧阳所传为今文故也尧典第一篇之名当与众篇相次第

训为次也于次第之内而处一故曰尧典第一以此第一者以

五帝之末接三王之初典䇿既备因机成务交代揖让以重无

为故为第一也然书者理由舜史勒成一家可以为法上取尧

事下终禅禹以至舜终皆为舜史所录其尧舜之典多陈行事

之状其言寡矣禹贡即全非君言准之后代不应入书此其一

体之异以此禹之身事于禅后无入夏书之理自甘誓巳下皆

多言辞则古史所书于是乎始知五子之歌亦非上言典书草

创以义而录但致言有本名随其事捡其此体为例有十一曰

典二曰谟三曰贡四曰歌五曰誓六曰诰七曰训八曰命九曰

征十曰范尧典舜典一篇典也大禹谟皋陶谟二篇谟也禹贡

一篇贡也五子之歌一篇歌也甘誓泰誓三篇汤誓牧誓费誓

秦誓八篇誓也仲虺之诰汤诰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康王

之诰八篇诰也伊训一篇训也说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

顾命毕命囧命文侯之命九篇命也胤征一篇征也洪范一篇

范也此各随事而言益稷亦谟也因其人称言以别之其太甲

咸有一德伊尹训道王亦训之𩔖盘庚亦诰也故王肃云不言

诰何也取其徙而立功非但录其诰髙宗肜日与训序连文亦

训辞可知也西伯戡黎云祖伊恐奔告于受亦诰也武成云识

其政事亦诰也旅⿱敖大 -- 獒戒王亦训也金縢自为一体祝亦诰辞也

梓材酒诰分出亦诰也多士以王命诰自然诰也无逸戒王亦

训也君奭周公诰召公亦诰也多方周官上诰于下亦诰也君

陈君牙与毕命之𩔖亦命也吕刑陈刑告王亦诰也书篇之名

因事而立既无体例随便为文其百篇次第于序孔郑不同孔

以汤誓在夏社前于百篇为第二十六郑以为在臣扈后第二

十九孔以咸有一德次太甲后第四十郑以为在汤诰后第二

十二孔以蔡仲之命次君奭后第八十三郑以为在费誓前第

九十六孔以周官在立政后第八十八郑以为在立政前第八

十六孔以费誓在文侯之命后第九十九郑以为在吕刑前第

九十七不同者孔依壁内篇次及序为文郑依贾氏所奏别录

为次孔未入学官以此不同考论次第孔义是也

虞书

正义曰尧典虽曰唐事夲以虞史所录末言舜登庸由尧故追

尧作典非唐史所录故谓之虞书也郑𤣥云舜之美事在于尧

时是也案马融郑𤣥王肃别录题皆曰虞夏书以虞夏同科虽

虞事亦连夏此直言虞书夲无尚书之题也案郑序以为虞夏

书二十篇商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赞云三科之条五家之教

是虞夏同科也其孔于禹贡注云禹之王以是功故为夏书之

首则虞夏别题也以上为虞书则十六篇又帝告釐沃汤征汝

鸠汝方于郑𤣥为商书而孔并于胤征之下或以为夏事犹

伯戡黎则夏书九篇商书三十五篇此与郑异也或孔因帝告

以下五篇亡并注于夏书不废犹商书乎别文所引皆云虞书

曰夏书曰无并言虞夏书者又伏生虽有一虞夏传以外亦有

虞传夏传此其所以冝别也此孔依虞夏各别而存之庄八年

左传云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僖二十四年左传引夏书曰地平

天成二十七年引夏书赋纳以言襄二十六年引夏书曰与其

杀不辜宁失不经皆在大禹谟皋陶谟当云虞书而云夏书者

以事关禹故引为夏书(⿱艹石)洪范以为周书以箕子至周商人所

陈而传引之即曰商书也案壁内所得孔为传者凡五十八篇

为四十六卷三十三篇与郑注同二十五篇増多郑注也其二

十五篇者大禹谟一五子之歌二胤征三仲虺之诰四汤诰五

伊训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说命三篇十三泰誓三篇十

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命十九蔡仲之命二十周官二

十一君陈二十二毕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冏命二十五但孔

君所传值巫蛊不行以终前汉诸儒知孔夲有五十八篇不见

孔传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篇以足

郑注三十四篇为五十八篇其数虽与孔同其篇有异孔则于

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内无古文泰誓除序尚二十八篇分出舜

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之诰为三十三增二十五篇为五十八

篇郑𤣥则于伏生二十九篇之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又

泰誓三篇为三十四篇更増益伪书二十四篇为五十八所増

益二十四篇者则郑注书序舜典一汩作二九共九篇十一大

禹谟十二益稷十三五子之歌十四胤征十五汤诰十六咸有

一德十七典宝十八伊训十九肆命二十原命二十一武成二

十二旅⿱敖大 -- 獒二十三囧命二十四以此二十四为十六卷以九共

九篇共卷除八篇故为十六故艺文志刘向别录云五十八篇

艺文志又云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古文又多十六

篇篇即卷也即吴伪书二十四篇也刘向作别录班固作艺文

志并云此言不见孔传也刘歆作三统历论武王伐纣引今文

泰誓云丙午逮师又引武成越(⿱艹石)来三月五日甲子咸刘商王

受并不与孔同亦不见孔传也后汉初贾逵奏尚书䟽云流为

乌是与孔亦异也马融书序云经传所引泰誓泰誓并无此文

又云逸十六篇绝无师说是融亦不见也服虔杜预注左传乱

其纪纲并云夏桀时服虔杜预皆不见也郑𤣥亦不见之故注

书序舜典云入麓伐木注五子之歌云避乱于洛汭注胤征云

胤征臣名又注禹贡引胤征云厥篚𤣥黄昭我周王又注咸有

一德云伊陟臣扈曰又注典宝引伊训云载孚在亳又曰征是

三朡又注旅獒云獒读曰豪谓是酋豪之长又古文有仲虺之

诰太甲说命等见在而云亡其汩作典宝之等一十三篇见亡

而云巳逸是不见古文也案伏生所传三十四篇者谓之今文

则夏侯胜夏侯建欧阳和伯等三家所传及后汉末蔡邕所勒

石经是也孔所传者胶东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传是也郑

𤣥书赞云我先师𣗥子下生安国亦好此学卫贾马二三君子

之业则雅才好博既宣之矣又云欧阳氏失其本义今疾此蔽

冒犹复疑惑未悛是郑意师祖孔学传授胶东庸生刘歆贾逵

马融等学而贱夏侯欧阳等何意郑注尚书亡逸并与孔异篇

数并与三家同又刘歆贾逵马融之等并传孔学云十六篇逸

与安国不同者良由孔注之后其书散逸传注不行以庸生贾

马之等惟传孔学经文三十三篇故郑与三家同以为古文而

郑承其后所注皆同贾逵马融之学题曰古文尚书篇与夏侯

等同而经字多异夏侯等书宅嵎夷为宅嵎䥫昧谷曰柳谷心

腹肾肠曰忧肾阳劓刵劅剠云膑宫劓割头庶剠是郑注不同

也三家之学传孔业者汉书儒林传云安国传都尉朝子俊俊

传胶东庸生生传淸河胡常常传徐敖敖传王璜及涂恽恽传

河南桑钦至后汉初卫贾马亦传孔学故书赞云自丗祖兴后

汉卫贾马二三君子之业是也所得传者三十三篇古经亦无

其五十八篇及传说绝无传者至晋丗王肃注书始似窃见孔

传故注乱其纪纲为夏太康时又晋书皇甫谧传云姑子外弟

梁柳边得古文尚书故作帝王丗纪往往载孔传五十八篇之

书晋书又云晋太保公郑冲以古文授扶风苏愉愉字休预预

授天水梁柳字洪季即谧之外弟也季授城阳臧曹字彦始始

授郡守子汝南梅赜字仲真又为预章内史遂于前晋奏上其

书而施行焉时巳亡失舜典一篇晋末范𡩋为解时巳不得焉

至齐萧鸾建武四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而献之议者以为孔

安国之所注也值方兴有罪事亦随寝至隋开皇二年购慕遗

典乃得其篇焉然孔注之后历及后汉之末无人传说至晋之

初犹得存者虽不列学官散在民闲事虽久逺故得犹存

孔氏传

正义曰以注者多门故云某氏以别众家或当时自题孔氏亦

可以后人辩之

昔在至尧典

正义曰此序郑𤣥马融王肃并云孔子所作孔义或然诗书理

不应异夫子为书作序不作诗序者此自或作或否无义例也

郑知孔子作者依纬文而知也安国既以同序为卷捡此百篇

凡有六十三序序其九十六篇明居咸有一德立政无逸不序

所由直云咎单作明居伊尹作咸有一德周公作立政周公作

无逸六十三序者(⿱艹石)汩作九共九篇槁饫十一篇共序其咸乂

四篇同序其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社疑至臣扈伊训肆命徂

后太甲三篇盘庚三篇说命三篇泰誓三篇康诰酒诰梓材二

十四篇皆三篇同序其帝告釐沃汝鸠汝方伊陟原命髙宗肜

日髙宗之训八篇皆共卷𩔖同故同序同序而别篇者三十三

篇通明居无逸等四篇为三十七篇加六十三即百篇也序者

以序别行辞为形𫝑言昔日在于帝号尧之时也此尧身智无

不知聦也神无不见明也以此聦明之神智定可以经纬天地

即文也又神智之运深敏于机谋即思也聦明文思即其圣性

行之于外无不备知故此德充满居止于天下而逺著德既如

此政化有成天道冲盈功成者退以此故将逊遁避于帝位以

禅其有圣德之虞舜史序其事而作尧典之篇言昔在者郑𤣥

云书以尧为始独云昔在使(⿱艹石)无先之典然也诗云自古在昔

言在昔者自下本上之辞言昔在者从上自下为称故曰使若

无先之者据代有先之而书无所先故云昔也言帝者天之一

名所以名帝帝者谛也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言公平通逺

举事审谛故谓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审谛故取其名(⿱艹石)

然圣人皆能同天故曰大人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即三王亦

大人不得称帝者以三王虽实圣人内德同天而外随时运不

得尽其圣用逐迹为名故谓之为王礼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

公即帝也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即王也则圣德无大于天三皇

优于帝岂过乎天哉然则三皇亦不能过天但遂同天之名以

为优劣五帝有为而同天三皇无为而同天立名以为优劣耳

但有为无为亦逐多少以为分三王亦顺帝之则而不尽故不

得名帝然天之与帝义为一也人主可得称帝不可得称天者

以天随体而立名人主不可同天之体也无由称天者以天德

立号王者可以同其德焉所以可称于帝故继天则谓之天子

其号谓之帝不得云帝子也言尧者孔无明解案下传云虞氏

舜名然尧舜相配为义既舜为名则尧亦名也以此而言禹汤

亦名于下都无所解而放勲重华文命注随其事而解其文以

为义不为尧舜及禹之名据此似尧舜及禹与汤相𩔖名则俱

名不应殊异案郑于下亦云虞氏舜名与孔传不殊及郑注中

𠋫云重华舜名则舜不得有二名郑注礼记云舜之言充是以

舜为号谥之名则下注云舜名亦号谥之名也推此则孔君亦

然何以知之既汤𩔖尧舜当为名而孔注论语曰予小子履云

履是殷汤名是汤名履而汤非名也又此不云尧舜是名则尧

及舜禹非名于是明矣既非名而放勲重华文命盖以为三王

之名同于郑𤣥矣郑知名者以帝系云禹名文命以上𩔖之亦

(⿱艹石)然名本题情记意必有义者盖运命相符名与运接所以

异于凡平或说以其有义皆以为字古代尚质(⿱艹石)名之不显何

以著字必不获巳以为非名非字可也谯周以尧为号皇甫谧

以放勲重华文命为名案谥法翼善传圣曰尧仁义盛明曰舜

是尧舜谥也故马融亦云谥也又曰渊源流通曰禹云行雨施

曰汤则禹汤亦是谥法而马融云禹汤不在谥法故疑之将由

谥法或本不同故有致异亦可本无禹汤为谥后来所加故或

本曰除虐去残曰汤是以异也檀弓曰死谥周道也周书谥法

周公所作而得有尧舜禹汤者以周法死后乃追故谓之为谥

谥者累也累其行而号也随其行以名之则死谥犹生号因上

丗之生号陈之为死谥明上代生死同称上丗质非至善至恶

无号故与周异以此尧舜或云号或云谥也(⿱艹石)然汤名履而王

𠋫丗本汤名天乙者安国意盖以汤受命之王依殷法以乙日

生名天乙至将为王又改名为履故二名也亦可安国不信丗

夲无天乙之名皇甫谧巧欲传㑹云以乙日生故名履字天乙

又云祖乙亦云乙日生复名乙引易纬孔子所谓天之锡命故

可同名既以天乙为字何云同名乎斯又妄矣号之曰尧者释

名以为其尊髙尧尧然物莫之先故谓之尧也谥法云翼善传

圣曰尧尧者以天下之生善因善欲禅之故二八显𦫵所谓为

翼能传位于圣人天下为公此所以出众而髙也言聦明者据

人近验则听逺为聦见微为明(⿱艹石)离娄之视明也师旷之听聦

也以耳目之闻见喻圣人之智惠兼知天下之事故在于闻见

而巳故以聦明言之智之所用用于天地经纬天地谓之文故

以聦明之用为文须当其理故又云思而㑹理也经云钦明此

为聦明者彼方陈行事故美其敬此序其圣性故称其聦随事

而变文下舜典直云尧闻之聦明不云文思者此将言尧用故

云文思彼要云舜德故直云聦明亦自此而可知也言光宅者

经传云光充也不训宅者可知也不于此训光者从经为正也

下将逊于位传云逊遁者以经无逊字故在序训之

传言圣德之逺著

正义曰圣德解聦明文思逺著解光宅天下

传老使至禅之

正义曰老使摄者解将逊于位云遂禅之者解让于虞舜也以

已年老故逊之使摄之后功成而禅禅即让也言摄者纳于大

麓是也禅者汝陟帝位是也虽舜受而摄之而尧以为禅或云

汝陟帝位为摄因即直言为让故云遂也郑𤣥云尧尊如故舜

摄其事是也

尧典

正义曰序巳云作尧典而重言此者此是经之篇目不可因序

有名略其旧题故诸篇皆重言夲目而就目解之称典者以道

可百代常行若尧舜禅让圣贤禹汤传授子孙即是尧舜之道

不可常行但惟德是与非贤不授授贤之事道可常行但后王

德劣不能及古耳然经之与典俱训为常名典不名经者以经

是揔名包殷周以上皆可为后代常法故以经为名典者经中

之别特指尧舜之德于常行之内道最为优故名典不名经也

其太宰六典及司寇三典者自由当代常行与此别矣

(⿱艹石)至上下

正义曰史将述尧之美故为题目之辞曰能顺考校古道而行

之者是帝尧也又申其顺考古道之事曰此帝尧能放效上丗

之功而施其教化心意恒敬智惠甚明发举则有文谋思虑则

能通敏以此四德安天下之当安者在于已身则有此四徳其

于外接物又能信实恭勤善能谦让恭则人不敢侮让则人莫

与争由此为下所服名誉著闻圣德美名充满被溢于四方之

外又至于上天下地言其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莫不闻其声名

被其恩泽此即稽古之事也

传若顺至帝尧

正义曰(⿱艹石)顺释言文诗称考卜惟王洪范考卜之事谓之稽疑

是稽为考经传常训也尔雅一训一也孔所以约文故数字俱

训其末以一也结之又巳经训者后传多不重训显见可知则

径言其义皆务在省文故也言顺考古道者古人之道非无得

失施之当时又有可否考其事之是非知其冝于今丗乃顺而

行之言其行可否顺是不顺非也考古者自已之前无逺近之

限但事有可取皆考而顺之今古既异时政必殊古事虽不得

尽行又不可顿除古法故说命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丗匪说

闻是后丗为治当师古法虽则圣人必须顺古(⿱艹石)空欲追逺不

知考择居今行古更致祸灾若宋襄慕义师败身伤徐偃行仁

国亡家灭斯乃不考之失故美其能顺考也郑𤣥信纬训稽为

同训古为天言能顺天而行之与之同功论语称惟尧则天诗

美文王顺帝之则然则圣人之道莫不同天合德岂待同天之

语然后得同之哉书为丗教当因之人事以人系天于义无取

且古之为天经无此训髙贵郷公皆以郑为长非笃论也

传勲功至安者

正义曰勲功钦敬释诂文此经述上稽古之事放效上丗之功

即是考于古道也经言放勲放其功而巳传兼言化者据其勲

业谓之功指其教人则为化功之与化所从言之异耳郑𤣥云

敬事节用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虑深通

敏谓之思孔无明说当与之同四者皆在身之德故谓之四德

凡是臣人王者皆须安之故广言安天下之当安者所安者则

下文九族百姓万邦是也其敬明文思为此次者顾氏云随便

而言无义例也知者此先聦后明舜典云明四目达四聦先明

后聦故知无例也今考舜典云浚哲文明又先文后明与此不

𩔖知顾氏为得也

传允信至天地

正义曰允信格至释诂文克能光充释言文在身为德施之曰

行郑𤣥云不澥于位曰恭推贤尚善曰让恭让是施行之名上

言尧德此言尧行故传以文次言之言尧既有敬明文思之四

德又信实恭勤善能推让下人爱其恭让传其德音故其名逺

闻旁行则充溢四方上下则至于天地持身能恭与人能让自

已及物故先恭后让恭言信让言克交互其文耳皆言信实能

为也传以溢解被言其饶多盈溢故被及之也表里内外相对

之言故以表为外向下向上至有所限旁行四方无复限极故

四表言被上下言至四外者以其无限自内言之言其至于逺

处正谓四方之外畔者当如尔雅所谓四海四荒之地也先四

表后上下者人之声名冝先及于人后被四表是人先知之故

先言至人后言至于上下言至于天地喻其声闻逺耳礼运称

圣人为政能使天降膏露地出醴泉是名闻逺达使天地效灵

是亦格于上下之事

克明至时雍

正义曰言尧能名闻广逺由其委任贤哲故复陈之言尧之为

君也能尊明俊德之士使之助已施化以此贤臣之化先令亲

其九族之亲九族蒙化已亲睦矣又使之和协显明于百官之

族姓百姓蒙化皆有礼仪昭然而明显矣又使之合㑹调和天

下之万国其万国之众人于是变化从上是以风俗大和能使

九族敦睦百姓显明万邦和睦是安天下之当安者也

传能明至之亲

正义曰郑𤣥云俊德贤才兼人者然则俊德谓有德又能明俊

德之士者谓命为大官赐之厚禄用其才智使之髙显也以其

有德故任用之以此贤臣之化亲睦髙祖𤣥孙之亲上至髙祖

下及𤣥孙是为九族同出髙曽皆当亲之故言之亲也礼记丧

服小记云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又异义夏侯欧阳等以为

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皆据异姓有服郑𤣥驳云异姓

之服不过缌麻言不废昏又昏礼请期云惟是三族之不虞恐

其废昏明非外族也是郑与孔同九族谓帝之九族百姓谓百

官族姓万邦谓天下众民自内及外从髙至卑以为逺近之次

也知九族非民之九族者以先亲九族次及百姓百姓是群臣

弟子不冝越百姓而先下民若是民之九族则九族既睦民巳

和矣下句不当复言协和万邦以此知帝之九族也尧不自亲

九族而待臣使之亲者此言用臣法耳岂有圣人在上䟽其骨

肉者乎(⿱艹石)以尧自能亲不待臣化则化万邦百姓尧岂不能化

之而待臣化之也且言亲九族者非徒使帝亲之亦使臣亲之

帝亦令其自相亲爱故须臣子之化也

传既巳至章明

正义曰既巳义同故训既为巳经传之言百姓或指天下百姓

此下句乃有黎民故知百姓即百官也百官谓之百姓者隐八

年左传云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谓建立有德以为公卿因其

所生之地而赐之以为其姓令其收敛族亲自为宗主明王者

任贤不任亲故以百姓言之周官篇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大

禹谟云率百官若帝之初是唐虞之丗经文皆称百官而礼记

明堂位云有虞氏之官五十后丗所记不合经也平章与百姓

共文非九族之事传以此经之事文势相因先化九族乃化百

官故云化九族而平和章明谓九族与百官皆须导之以德义

平理之使之协和教之以礼法章显之使之明著

传昭亦至大和

正义曰释诂以昭为光光明义同经巳有明故云昭亦明也释

诂以协为和和合义同故训协为合也黎众时是释诂文雍和

释训文尧民之变明其变恶从善人之所和惟风俗耳故知谓

天下众人皆变化化上是以风俗大和人俗大和即是太平之

事也此经三事相𩔖古史交互立文以亲言既睦平章言昭明

协和言时雍睦即亲也章即明也雍即和也各自变文以𩔖相

对平九族使之亲平百姓使之明正谓使从顺礼义恩情和今

故于万邦变言协和明以亲九族平章百姓亦是协和之也但

九族冝相亲睦百姓冝明礼义万邦冝尽和协各因所冝为文

其实相通也民言于变谓从上化则九族既睦百姓昭明亦是

变上故得睦得明也

乃命至咸熙

正义曰上言能明俊德又述能明之事尧之圣德美政如上所

陈但圣不必独理必须贤辅尧以须臣之故乃命有俊明之人

羲氏和氏敬顺昊天之命历此法象其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

明递中之星日月所会之辰定其所行之数以为一歳之历乃

依此历敬授下人以天时之早晚其揔为一歳之历其分有四

时之异既举揔目更别序之尧于羲和之内乃分别命其羲氏

而字仲者令居治东方嵎夷之地也日所出处名曰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明之谷

于此处所主之职使羲仲主治之既主东方之事而日出于东

方令此羲仲恭敬导引将出之日平均次序东方耕作之事使

彼下民务勤种植于日昼夜中分刻漏正等天星朱鸟南方七

宿合昏毕见以此天之时𠋫调正仲春之气节此时农事巳起

不居室内其时之民冝分析适野老弱居室丁壮就功于时鸟

兽皆孕胎卵孳尾匹合又就所分羲氏之内重命其羲氏而字

叔者使之居治南方之职又于天分南方与东交立夏以至立

秋时之事皆主之均平次序南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教以致其

功于日正长昼漏最多天星大火东方七宿合昏毕见以此天

时之𠋫调正仲夏之气节于时苗稼以殖农事尤烦其时之民

老弱因共丁壮就在田野于时鸟兽羽毛希少变改寒时又分

命和氏而字仲者居治西方日所入处名曰昧𡨋之谷于此处

所主之职使和仲主治之既主西方之事而日入在于西方令

此和仲恭敬从送既入之日平均次序西方成物之事使彼下

民务勤收敛于昼夜中分漏刻正等天星之虚北方七宿合昏

毕见以此天时之𠋫调正仲秋之气节于时禾苗秀实农事末

闲其时之民与夏齐平尽在田野于时鸟兽毛羽更生巳稍整

治又重命和氏而字叔者令居治北方名曰幽都之地于此处

所主之职使和叔主治之平均视察北方歳改之事于日正短

𦘕漏最少天星之昴西方七𪧐合昏毕见以此天时之𠋫调正

仲冬之气节于时禾稼巳入农事闲暇其时之人皆处深隩之

室鸟兽皆生䎡毳细毛以自温暖此是羲和敬天授人之实事

也羲和所掌如是故帝尧乃述而叹之曰咨嗟汝羲仲羲叔与

和仲和叔一期之闲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分为十二月则馀日

不尽令气朔参差(⿱艹石)以闰月补阙令气朔得正定四时之气节

成一岁之历象是汝之美可叹也又以此歳历告时授事信能

和治百官使之众功皆广也叹美羲和能敬天之节众功皆广

则是风俗大和

传重黎至序之

正义曰楚语云少昊氏之衰九黎乱德人神杂扰不可方物颛

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

常无相侵渎其后三苗复九黎之恶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

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据此文则自尧及商无他姓也尧育

重黎之后是此羲和可知是羲和为重黎之后丗掌天地之官

文所出也吕刑先重后黎此文先羲后和扬子法言云羲近重

和近黎是羲承重而和承黎矣吕刑称乃命重黎与此命羲和

为一事也故吕刑传云重即羲也黎即和也羲和虽别为氏族

而出自重黎故吕刑以重黎言之郑语云为髙辛氏火正则髙

辛亦命重黎故郑𤣥于此注云髙辛氏丗命重为南正司天黎

为火正司地据丗掌之文用楚语为说也楚丗家云重黎为帝

喾火正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日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

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复

居火正为祝融案昭二十九年左传称少昊氏有子曰重颛顼

氏有子曰黎则重黎二人各出一帝而史记并以重黎为楚国

之祖吴回为重黎以重黎为官号此乃史记之谬故束晰讥马

迁并两人以为一谓此是也左传称重为句芒黎为祝融不言

何帝使为此官但黎是颛顼之子其为祝融必在颛顼之丗重

虽少昊之胤而与黎同命明使重为句芒亦是颛顼时也祝融

火官可得称为火正句芒木官不应号为南正且木不主天火

不主地而外传称颛顼命南正司天火正司地者盖使木官兼

掌天火官兼掌地南为阳位故掌天谓之南正黎称本官故掌

地犹为火正郑答赵商云先师以来皆云火掌为地当云黎为

北正孔无明说未必然也昭十七年左传郯子称少昊氏以鸟

名官自颛顼巳来乃命以民事句芒祝融皆以人事名官明此

当颛顼之时也传言少昊氏有四叔当为后代子孙非亲子也

何则传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共工氏在颛顼之前多历年代

岂复共工氏亲子至颛顼时乎明知少昊四叔亦非亲子髙辛

所命重黎或是重黎子孙未必一人能历二代又髙辛前命后

诛当是异人何有罪而诛不容列在祀典明是重黎之后丗以

重黎为号所诛重黎是有功重黎之子孙也吕刑说羲和之事

犹尚谓之重黎况彼尚近重黎何故不得称之以此知异丗重

黎号同人别颛顼命重司天黎司地羲氏掌天和氏掌地其实

重黎羲和通掌之也此云乃命羲和钦(⿱艹石)昊天是羲和二氏共

掌天地之事以乾坤相配天地相成运立施化者天资生成物

者地天之功成其见在地故下言日中星鸟之𩔖是天事也平

秩东作之𩔖是地事也各分掌其时非别职矣案楚语云重司

天以属神黎司地以属人天地既别人神又殊而云通掌之者

外传之文说吕刑之义以为少昊之衰天地相通人神杂扰颛

顼乃命重黎分而异之以解绝地天通之言故云各有所掌天

地相通人神杂扰见其能离绝天地变异人神耳非即别掌之

下文别序所掌则羲主春夏和主秋冬俱掌天时明其共职彼

又言至于夏商丗掌天地胤征云羲和湎淫废时乱日不知日

食羲和同罪明其丗掌天地共职可知颛顼命掌天地惟重黎

二人尧命羲和则仲叔四人者以羲和二氏贤者既多且后代

稍文故分掌其职事四人各职一时兼职方岳以有四岳故用

四人颛顼之命重黎惟司天地主岳以否不可得知设令亦主

方岳盖重黎二人分主东西也马融郑𤣥皆以此命羲和者命

为天地之官下云分命申命为四时之职天地之与四时于周

则冢宰司徒之属六卿是也孔言此举其目下别序之则惟命

四人无六官也下传云四岳即羲和四子舜典传称禹益六人

新命有职与四岳十二牧凡为二十二人然新命之六人禹命

为百揆契作司徒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士垂作共工亦禹契之

辈即是卿官卿官之外别有四岳四岳非卿官也孔意以羲和

非是卿官别掌天地但天地行于四时四时位在四方平秩四

时之人因主方岳之事犹自别有卿官分掌诸职左传称少昊

氏以鸟名官五鸠氏即周丗之卿官也五鸠之外别有凤鸟氏

历正也班在五鸠之上是上代以来皆重历数故知尧于卿官

之外别命羲和掌天地也于时羲和似尊于诸卿后丗以来稍

益卑贱周礼太史掌正歳年以序事即古羲和之任也桓十七

年左传云日官居卿以厎日犹尚尊其所掌周之卿官明是尧

时重之故特言乃命羲和此乃命羲和重述克明俊德之事得

致雍和所由巳上论尧圣性此说尧之任贤据尧身而言用臣

故云乃命非时雍之后方始命之使敬顺昊天昊大者混元之

气昊然广大故谓之昊天也释天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

旻天冬为上天毛诗传云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

昊天仁覆闵下则称旻天自上降监则称上天据逺视之苍苍

然则称苍天尔雅四时异名诗传即随事立称郑𤣥读尔雅云

春为昊天夏为苍天故驳异义云春气博施故以广大言之夏

气髙明故以逺言之秋气或生或杀故以闵下言之冬气闭藏

而淸察故以监下言之皇天者尊而号之也六籍之中诸称天

者以情所求言之耳非必于其时称之然此言尧敬大四天故

以广大言之星四方中星者二十八𪧐布在四方随天转运更

互在南方每月各有中者月令每月昏旦惟举一星之中(⿱艹石)使

每日视之即诸𪧐毎日昏旦莫不常中中则人皆见之故以中

星表𪧐四方中星揔谓二十八𪧐也或以书传云主春者张昏

中可以种谷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种黍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种

麦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敛皆云上告天子下赋臣人天子南

面而视四方星之中知人缓急故曰敬授人时谓此四方中星

如书传之说孔于虚昴诸星夲无取中之事用书传为孔说非

其旨矣辰日月所㑹者昭七年左传士文伯对晋侯之辞也日

行迟月行疾每月之朔月行及日而与之会其必在𪧐分二十

八𪧐是日月所㑹之处辰时也集㑹有时故谓之辰日月所㑹

与四方中星俱是二十八𪧐举其人目所见以星言之论其日

月所会以辰言之其实一物故星辰共文益稷称古人之象日

月星辰共为一象由其实同故也日月与星天之三光四时变

化以此为政故命羲和令以算术椎歩累历其所行法象其所

在具有分数节𠋫参差不等敬记此天时以为历而授人此言

星辰共为一物周礼大宗伯云实柴祀日月星辰郑𤣥云星谓

五纬辰谓日月所㑹十二次者以星辰为二者五纬与二十八

𪧐俱是天星天之神祇礼无不祭故郑𤣥随事而分之以此敬

授人时无取五纬之义故郑𤣥于此注亦以星辰为一观文为

说也然则五星与日月皆别行不与二十八𪧐同为不动也

传宅居至之官

正义曰宅居释言文禹贡靑州云嵎夷既略靑州在东界外之

畔为表故云东表之地称嵎夷也阴阳相对阴暗而阳明也故

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为明谷无阴阳之异以日出于谷而天丁皆明故谓日出

之处为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谷冬南夏北不常厥处但日由空道似行自谷故以

谷言之非实有深谷而日从谷之出也据日所出谓之旸谷指

其地名即称嵎夷故云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谷嵎夷一也又解居者居其官不居

其地故云羲仲居治东方之官此言分命者上云乃命羲和揔

举其目就乃命之内分其职掌使羲主春夏和主秋冬分一歳

而别掌之故言分命就羲和之内又重分之故于夏变言申命

既命仲而复命叔是其重命之也所命无伯季者盖时无伯季

或有而不贤则外传称尧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明

仲叔能守旧业故命之也此羲和掌序天地兼知人事因主四

时而分主四方故举东表之地以明所举之域地东举嵎夷之

名明分三方皆冝有地名此为其始故特详举其文羲仲居治

东方之官居在帝都而遥统领之王肃云皆居京师而统之亦

有时述职是其事也以春位在东因治于东方其实本主四方

春政故于和仲之下云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明此掌

春天之政孔以经事详故就下文而互发之

传寅敬至务农

正义曰寅敬释诂文賔者主行导引故賔为导也释诂以祑为

常常即次第有序故秩为序也一歳之事在东则耕作在南则

化育在西则成熟在北则改易故以方名配歳事为文言顺天

时气以劝课人务也春则生物秋则成物日之出也物始生长

人当顺其生长致力耕耘日之入也物皆成熟人当顺其成熟

致力收敛东方之官当恭敬导引日出平秩东作之事使人耕

耘西方之官当恭敬从送日入平秩西成之事使人收敛日之

出入自是其常但由日出入故物有生成虽气能生物而非人

不就勤于耕稼是导引之勤于收藏是从送之冬夏之文无此

𩔖者南北二方非日所出入平秩南讹亦是导日之事平在朔

易亦是送日之事依此春秋而共为賔饯故冬夏二时无此一

句劝课下民皆使致力是敬导之平均次序即是授人田里各

有疆埸是平均之也耕种收敛使不失其次序王者以农为重

经主于农事寅賔出日为平秩设文故并解之也言敬导出日

者正谓平秩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郑以作为生计秋言西

成春冝言东生但四时之功皆须作力不可不言力作直说

成明此以歳事初起特言东作以见四时亦当力作故孔以耕

作解之郑𤣥云寅賔出日谓春分朝日又以寅饯纳日谓秋分

夕日也

传日中至可知

正义曰其仲春仲秋冬至夏至马融云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

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

夜亦五十刻融之此言据日出见为说天之昼夜以日出入为

分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日未出前二刻半为明日入后二刻

半为昏损夜五刻以裨于昼则昼多于夜复校五刻古今历术

与太史所𠋫皆云夏至之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冬至之昼

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分之昼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

此其不易之法也然今太史细𠋫之法则校常法半刻也从春

分至于夏至昼渐长增九刻半夏至至于秋分所减亦如之从

秋分至于冬至昼渐短减十刻半从冬至至于春分其增亦如

之又于每气之闲增减刻数有多有少不可通而为率汉初未

能审知率九日増减一刻和帝时待诏霍融始请改之郑注书

纬考灵曜仍云九日增减一刻犹尚未觉误也郑注此云日长

者日见之漏五十五刻日短者日见之漏四十五刻与历不同

故王肃难云知日见之漏减昼漏五刻不意马融为传巳减之

矣因马融所减而又减之故日长为五十五刻因以冬至反之

取其夏至夜刻以为冬至昼短此其所以误耳鸟南方朱鸟七

𪧐者在天成象星作鸟形曲礼说军陈象天之行前朱雀后𤣥

武左靑龙右白虎雀即鸟也武谓龟甲捍御故变文𤣥武焉是

天星有龙虎鸟龟之形也四方皆有七𪧐各成一形东方成龙

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

首而东尾以南方之𪧐象鸟故言鸟谓朱鸟七𪧐也此经举𪧐

为文不𩔖春言星鸟揔举七𪧐夏言星火独指房心虚昴惟举

一𪧐文不同者互相通也释言以殷为中中正义同故殷为正

也此经冬夏言正春秋言殷者其义同春分之昏观鸟星毕见

以正仲春之气节计仲春日在奎娄而入于酉地则初昏之时

鬼在午柳星张在巳轸翼在辰是朱鸟七𪧐皆得见也春有

三月此经直云仲春故传辨之云既正仲春转以推季孟之月

则事亦可知也天道左旋日体右行故星见之方与四时相逆

春则南方见夏则东方见秋则北方见冬则西方见此则势自

当然而书纬为文生说言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谓之母成

子子助母斯假妄之谈耳马融郑𤣥以为星鸟星火谓正在南

方春分之昏七星中仲夏之昏心星中秋分之昏虚星中冬至

之昏昴星中皆举正中之星不为一方尽见此其与孔异也至

于举仲月以统一时亦与孔同王肃亦以星鸟之属为昏中之

星其要异者以所宅为孟月日中日永为仲月星鸟星火为季

月以殷以正皆揔三时之月读仲为中言各正三月之中气也

以马融郑𤣥之言不合天象星火之属仲月未中故为每时皆

历陈三月言日以正仲春以正春之三月中气若正春之三月

中当言以正春中不应言以正仲春王氏之说非文势也孔氏

直取毕见稍为迂阔比诸王马于理最优

传冬寒至曰尾

正义曰厥其释言文其人老弱在室丁壮适野是老壮分析也

孳字古今同耳字训爱也产生为乳胎孕为化孕产必爱之故

乳化曰孳鸟兽皆以尾交接故交接曰尾计当先尾后孳随便

言之

传申重至之官

正义曰申重释诂文此官既主四时亦主方面经言南交谓南

方与东方交传言夏与春交见其时方皆掌之春尽之日与立

夏之初时相交也东方之南南方之东位相交也言羲叔所掌

与羲仲相交际也四时皆举仲月之𠋫嫌其不统季孟于此言

交明四时皆然故传言举一隅以见之春上无冬不得见其交

接至是夏与春交故此言之

传讹化至一隅

正义曰讹化释言文禾苗秀穗化成子实亦胎生乳化之𩔖故

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谓劝课民耘耨使苗得秀实敬

行其教以致其功谓敬行平秩之教以致化育之功农功歳终

乃毕敬行四时皆同于此言之见四时皆然故云亦举一隅也

夏日农功尤急故就此言之

传永长至可知

正义曰永长释诂文夏至之日日最长故知谓夏至之日计七

𪧐房在其中但房心连体心统其名左传言火中火见诗称七月

流火皆指房心为火故曰火苍龙之中星特举一星与鸟不𩔖

故云举中则七星见可知计仲夏日在东井而入于酉地即初

昏之时角亢在午氐房心在巳尾箕在辰是东方七𪧐皆得见也

传因谓至革改

正义曰春既分析在外今日因往就之故言因谓老弱因就在

田之丁壮以务农也鸟兽冬毛最多春犹未脱故至夏始毛羽

希少改易往前革谓变革故为改也传之训字或先或后无义

例也

传昧⿱冝八 -- 𡨋至之政

正义曰释言云晦⿱冝八 -- 𡨋⿱冝八 -- 𡨋是暗故昧为⿱冝八 -- 𡨋也谷者日所行之道日

入于谷而天下皆⿱冝八 -- 𡨋故谓日入之处为昧谷非实有谷而日入

也此经春秋相对春不言东但举昧谷曰西则嵎夷东可知然

则东言嵎夷则西亦有地明矣阙其文所以互见之传于春言

东方之官不言掌春夏言掌夏之官不言南方此言居治西方

之官掌秋天之政互文明四时皆同

传饯送至成物也

正义曰送行饮酒谓之饯故饯为送也导者引前之言送者从

后之称因其欲出导而引之因其欲入从而送之是其因事之

冝而立此文也秋位在西于时万物成熟平序其秋天之政未

成则耘耨既熟则收敛助天成物以此而从送入日也纳入义

同故传以入解纳

传宵夜至三秋

正义曰宵夜释言文舎人曰宵阳气消也三时皆言日惟秋言

夜故传辨之云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也互者明也明日中宵

亦中宵中日亦中因此而推之足知日永则宵短日短则宵长

皆以此而备知也正于此时变文者以春之与秋日夜皆等春

言出日即以日言之秋云纳日即以夜言之亦事之冝也北方

七𪧐则虚为中故虚为𤣥武之中星计仲秋日在角亢而入于

酉地初昏之时斗牛在午女虚危在巳室壁在辰举虚中星言

之亦言七星皆以秋分之日昏时并见以正秋之三月

传夷平至整理

正义曰释诂云夷平易也俱训为易是夷得为平秋禾未熟农

事犹烦故老壮在田与夏平也毨者毛羽美悦之状故为理也

夏时毛羽希少今则毛羽复生夏改而少秋更生多故言更生

整理

传北称至所掌

正义曰释训云朔北方也舎人曰朔尽也北方万物尽故言朔

也李巡曰万物尽于北方苏而复生故言北方是北称朔也羲

和主四方之官四时皆应言方于此言方者即三方皆见矣春

为歳首故举地名夏与春交故言南交秋言西以见嵎夷当为

东冬言方以见三时皆有方古史要约其文互相发见也幽之

与明文恒相对北既称幽则南当称明从此可知故于夏无文

经冬言幽都夏当云明都传不言都者从可知也郑云夏不言

曰明都三字摩灭也伏生所诵与壁中旧夲并无此字非摩灭

也王肃以夏无明都避敬致然即幽足见明阙文相避如肃之

言义可通矣都谓所聚者揔言此方是万物所聚之处非指都

邑聚居也易谓岁改易于北方者人则三时在野冬入隩室物

则三时生长冬入囷仓是人之与物皆改易也王肃云改易者

谨约盖藏循行积聚引诗嗟我妇子曰为改歳入此室处王肃

言人物皆易孔意亦当然也释诂云在察也舎人曰在见物之

察是在为察义故言平均在察其政以顺天常以在察须与平

均连言不复训在为察故舜典之传别更训之三时皆言平秩

此独言平在者以三时乃役力田野当次序之冬则物皆藏入

须省察之故异其文秋日物成就故传言助成物冬日盖藏天

之常道故言顺天常因明东作南讹亦是助生物顺常道也上

揔言羲和敬顺昊天此分别仲叔各有所掌明此四时之节即

顺天之政实恐人以敬顺昊天直是历象日月嫌仲叔所掌非

顺天之事故重明之

传隩室至温焉

正义曰释宫云西南隅谓之隩孙炎云室中隐隩之处也隩是

室内之名故以隩为室也物生皆尽野功咸毕是歳改矣以天

气改歳故入此室处以避风寒天气既至故鸟兽皆生䎡毳细

毛以自温焉经言氄毛谓附肉细毛故以䎡毳解之

传咨嗟至历象

正义曰咨嗟曁与皆释𧮪文也四时曰期期即迊也故王肃

云期四时是也然古时真历遭战国及秦而亡汉存六历虽详

于五纪之论皆秦汉之际假托为之实不得正要有梗概之言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日行一度则一期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今考灵曜干凿度诸纬皆然此言三百

六十六日者王肃云四分日之一又入六日之内举全数以言

之故云三百六十六日也传又解所以须置闰之意皆㩀大率

以言之云一歳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也除小月六

又为六日今经云三百六十六日故云馀十二日不成期以一

月不整三十日今一年馀十二日故未至盈满三歳足得一月

则置闰也以时分于歳故云气节谓二十四气时月之节歳揔

于时故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以相配成也六历诸纬与

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为每月二十

九日过半日之于法分为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即

月有二十九日半强为十二月六大之外有日分三百四十八

是除小月无六日又大歳三百六十六日小歳三百五十五日

则一歳所馀无十二日今言十二日者皆以大率据整而计之

其实一岁所馀正十一日弱也以为十九年七闰十九年年十

一日则二百九日其七月四大三小犹二百七日况无四大乎

为毎年十一日弱分明矣所以弱者以四分日之一于九百四

十分则一分为二百三十五分少于小月馀分三百四十八以

二百三十五减三百四十八不尽一百一十三是四分日之一

馀矣皆以五日为率其小月虽为歳日残分所减犹馀一百一

十三则实馀尚无六日就六日抽一日为九百四十分减其一

百一十三分不尽八百二十七分以不抽者五日并三百六十

日外之五日为十日其馀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为每

岁之实馀今十九年年十日得整日一百九十又以十九乘八

百二十七分得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三以日法九百四十除之

得十六日以并一百九十日为二百六日不尽六百七十三分

为日馀今为闰月得七每月二十九日七月为二百三日又每

四百九十九分以七乘之得三千四百九十三以日法九百四

十分除之得三日以二百三日亦为二百六日不尽亦六百七

十三为日馀亦相当矣所以无闰时不定岁不成者若以闰无

三年差一月则以正月为二月毎月皆差九年差三月即以春

为夏若十七年差六月即四时相反时何由定岁何得成乎故

须置闰以定四时故左传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

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悖是也先王以重闰焉王肃云斗之

所建是为中气日月所在斗指两辰之闲无中气故以为闰也

传允信至其善

正义曰释训云鬼之为言归也郷饮酒义云春之为言蠢也然

则释训之例有以声相近而训其义者釐治工官皆以声近为

训他皆放此𩔖也绩功咸皆释诂文熙广周语文此经文义承

成歳之下传以文势次之言定历授事能使众功皆广叹其善

谓帝叹羲和之功也

帝曰畴咨至弗成

正义曰史又序尧事尧任羲和众功巳广及其末年群官有阙

复求贤人欲任用之帝曰谁乎咨嗟嗟人之难得也有人能顺

此咸熙庶绩之事者我将登而用之有臣放齐者对帝曰有胤

国子爵之君其名曰朱其人心志开达性识明悟言此人可登

用也帝疑怪叹之曰吁此人既顽且嚚又好争讼岂可用乎言

不可也史又记尧复求人帝曰谁乎咨嗟嗟人之难得也今有

人能顺我事者否乎言有即欲用之也有臣驩兜者对帝曰呜

呼叹有人之大贤也帝臣共工之官者此人于所在之方能立

事业聚见其功言此人可用也帝亦疑怪之曰吁此人自作谋

计之言及起用行事而背违之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言

此人不可用也频频求人无当帝意于是洪水为灾求人治之

帝曰咨嗟嗟水灾之大也呼掌岳之官而告以须人之意汝四

岳等今汤汤流行之水所在方方为害又其𫝑奔突荡荡然涤

除在地之物包裹髙山乘上丘陵浩浩盛大𫝑若漫天在下之

人其皆咨嗟困病其水矣有能治者将使治之群臣皆曰呜呼

叹其有人之能惟鲧堪能治之帝又疑怪之曰吁其人心很戾

哉好此方直之名命而行事辄毁败善𩔖言其不可使也朝臣

巳共荐举四岳又复然之岳曰帝(⿱艹石)谓鲧为不可馀人悉皆巳

哉言不及鲧也惟鲧一人试之可也试(⿱艹石)无功乃黜退之言洪

水必须速治馀人不复及鲧故劝帝用之帝以群臣固请不得

巳而用之乃告敕鲧曰汝往治水当敬其事哉鲧治水九载巳

经三考而功用不成言帝实知人而朝无贤臣致使水害未除

待舜乃治此经三言求人未必一时之事但历言朝臣不贤为

求舜张夲故也

传畴谁至用之

正义曰畴谁释诂文庸声近用故为用也马融以羲和为卿官

尧之末年皆以老死庶绩多阙故求贤顺四时之职欲用以代

羲和孔于下传云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帝就羲和求贤则所

求者别代他官不代羲氏和氏孔以羲和掌天地之官正在敬

顺昊天告时授事而巳其施政者乃是百官之事非复羲和之

职但羲和告时授事流行百官使百官庶绩咸熙今云咸熙庶

绩顺是事者指谓求代百官之阙非求代羲和也此经文承庶

绩之下而言顺是事者故孔以文势次之此言谁能咸熙庶绩

顺是事者将登用之盖求卿士用任也计尧即位至洪水之时

六十馀年百官有阙皆应求代求得贤者则史亦不录不当帝

意乃始录之为求舜张本故惟帝求一人放齐以一人对之非

六十馀年止求一人也尧以圣德在位庶绩咸熙盖应久矣此

继咸熙之下非知早晚求之史自历序其事不必与治水同时

也计四岳职掌天地当是朝臣之首下文求治水者帝咨四岳

此不言咨四岳者帝求贤者固当博访朝臣但史以有岳对者

言咨四岳此不言咨者但此无岳对故不言耳

传放齐至不可

王义曰以放齐举人对帝故知臣名为名为字不可得知传言

名者辩此是为臣之名号耳未必是臣之名也夏王仲康之时

胤侯命掌六师顾命陈宝有胤之舞衣故知古有胤国胤既是

国自然子为爵朱为名也马融郑𤣥以为帝之胤子曰朱也求

官而荐太子太子下愚以为启明拨之人情必不然矣启之为

开书传通训言此人心志开解而明达吁者必有所嫌而为此

声故以为疑怪之辞僖二十四年左传曰口不道忠信之言为

嚚是言不忠信为嚚也其人心既顽嚚又好争讼此实不可而

帝云可乎故吁声而反之可乎言不可也唐尧圣明之主应任

贤哲放齐圣朝之臣当非庸品人有善恶无容不知称嚚讼以

为启明举愚臣以对圣帝何哉将以知人不易人不易知密意

深心固难照察胤子矫饰容貌但以惑人放齐内少鉴明未能

圎备谓其实可任用故承意举之以帝尧之圣乃知其嚚讼之

事放齐所不知也驩兜荐举共工以为比周之恶谓之四凶投

之逺裔放齐举胤子不为凶人者胤子虽有嚚讼之失不至滔

天之罪放齐谓之实贤非是苟为阿比驩兜则志不在公私相

朋党共工行背其言心反于貌其罪并深俱被流放其意异于

放齐举胤子故也

传采事至事者

正义曰采事释诂文上巳求顺时不得其人故复求顺我事者

顺时顺事其义一也史以上承庶绩之下故言顺时谓顺是庶

绩之事此不可复同前文故变言顺我帝事其意亦如前经当

求卿士之任也顺我事之下亦冝有登用之言上文已具故于

此略之

传驩兜至其功

正义曰驩兜亦举人对帝故知臣名都于释诂文于即呜字叹

之辞也将言共工之善故先叹美之舜典命垂作共工知共工

是官称郑以为其人名氏未闻先祖居此官故以官氏也计称

人对帝不应举先世官名孔直云官称则其人于时居此官也

时见居官则是已被任用复举之者帝求顺事之人欲置之上

位以为大臣所欲尊于共工故举之也鸠聚释诂文𠊩然见之

状故为见叹共工能方方聚见其功谓每于所在之方皆能聚

集善事以见其功言可用也若能共工实有见功则是可任用

之人帝言其庸违滔天不可任者共工言是行非貌恭心佷取

人之功以为已功其人非无见功但功非已有左传说驩兜云

丑𩔖恶物是与比周天下之人谓之浑敦言驩兜以共工比周

妄相荐举知所言见功非其实功也

传静谋至可用

正义曰静谋释诂文滔者漫浸之名浸必漫其上故滔为漫也

共丁险伪之人自为谋虑之言皆 合于道及起用行事而背

违之言其语是而行非也貌象恭敬而心傲很其侮上陵下若

水漫天言貌恭而心很也行与言违貌恭心反乃是大佞之人

不可任用也明君圣主莫先于尧求贤审官王政所急乃有放

齐之不识是非驩兜之朋党恶物共工之巧言令色崇伯之败

善乱常圣人之朝不才揔萃虽曰难之何其甚也此等诸人才

实中品亦虽行有不善未为大恶故能仕于圣代致位大官以

帝尭之末洪水为灾欲责非常之功非复常人所及自非圣舜

登庸大禹致力则滔天之害未或可平以舜禹之成功见此徒

之多罪勲业既谢愆衅自生为圣所诛其咎益大且虞史欲盛

彰舜德归过前人春秋史克以宣公比尧辞颇増甚知此等并

非下愚未有大恶其为不善惟帝所知将言求舜以见帝之知

人耳

传四岳至称焉

正义曰上列羲和所掌云宅嵎夷朔方言四子居治四方主于

外事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号称四岳是与羲和所

掌其事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谓之岳者

以其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舜典称巡守至于岱宗肆觐东

后周官说巡守之礼云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是四方诸侯分

属四岳也计尧在位六十馀年乃命羲和盖应早矣若使成人

见命至此近将百歳故马郑以为羲和皆死孔以为四岳即是

羲和至今仍得在者以羲和丗掌天地自当父子相承不必仲

叔之身皆悉在也书传虽出自伏生其当闻诸先达虞传虽说

舜典之四岳尚有羲伯和伯是仲叔子孙丗掌岳事也

传汤汤至为害

正义曰汤汤波动之状故为流貌洪大释诂文刀害为割故割

为害也言大水方方为害谓其遍害四方也

传荡荡至漫天

正义曰荡荡广平之貌言水势奔突有所涤除谓平地之水除

地上之物为水漂流无所复见荡荡然惟有水耳懐藏包裹之

义故懐为包也释言以襄为驾驾乘牛马皆车在其上故襄为

上也包山谓绕其傍上𨹧谓乘其上平地已皆荡荡又复绕山

上𨹧故为盛大之𫝑总言浩浩盛大若漫天然也天者无上之

物漫者加𨹧之辞甚其盛大故云若漫天也

传俾使乂治也

正义曰俾使乂治释诂文

传佥皆至举之

正义曰佥皆释诂文周语云有崇伯鲧即鲧是崇君伯爵故云

鲧崇伯之名帝以岳为朝臣之首故特言四岳其实求能治者

普问朝臣不言岳对而云皆曰乃众人举之非独四岳故言朝

臣举之

传凡言至善𩔖

正义曰自上以来三经求人所举者帝言其恶而辞皆称吁故

知凡言吁者皆非帝之所当意也咈者相乖诡之意故为戾也

圯毁释诂文左氏称非我族𩔖其心必异族𩔖义同故族为𩔖

也言鲧性很戾多乖异众人好此方直之名内有奸回之志命

而行事辄毁败善𩔖何则心性很戾违众用已知善不従故云毁

败善𩔖诗称贪人败𩔖与此同郑王以方为放谓放弃教命易坤

卦六二直方大是直方之事为人之美名此经云方故依经为说

传异已已退也

正义曰异声近已故为已也已训为止是停住之意故为退也

传敕鲧至用之

正义曰传解鲧非帝所意而命使之者尧知其性很戾圮族未

明其所能夫管氏之好奢尚僣翼赞霸图陈平之盗嫂受金弼

谐帝业然则人有性虽不善才堪立功者而众皆据之言鲧可

试兾或有益故遂用之孔之此说据迹立言必其尽理而论未

是圣人之实何则禹称帝德广运乃圣乃神夫以圣神之资聦

明之鉴既知鲧性很戾何故使之治水者马融云尧以大圣知

时运当然人力所不能治下民其咨亦当忧劳屈己之是从人

之非遂用于鲧李颙云尧虽独明于上众多不达于下故不得

不副倒悬之望以供一切之求耳

传载年至退之

正义曰释天云载歳也夏曰歳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李巡

云各自纪事示不相袭也孙炎曰歳取歳星行一次也祀取四

时祭祀一讫也年取禾谷一熟也载取万物终而更始是载者

年之别名故以载为年也舜典云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

三考九年也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之谓退使不复治水

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周礼太宰职云岁终则令百官各正

其治而诏王废置三年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然则考课功

绩必在歳终此言功用不成是九年歳终三考也下云朕在位

七十载而求得虞舜历试三载即数登用之年至七十二年为

三载即知七十载者与此异年此时尧在位六十九年鲧初治

水之时尧在位六十一年若然鲧既无功早应黜废而待九年

无成始退之者水为大灾天之常运而百官不悟谓鲧能治水

及遣往治非无小益下人见其有益谓鲧实能治之日复一日

以终三考三考无成众人乃服然后退之故至九年祭法云鲧

障洪水而殛死禹能脩鲧之功然则禹之大功颇亦因县是治

水有益之验但不能成功故诛殛之耳若然灾以运来时不可

距假使兴禹未必能治何以治水之功不成而便殛鲧者以鲧

性傲很帝所素知又治水无功法须贬黜先有很戾之恶复加

无功之罪所以殛之羽山以示其罪若然禹既圣人当知洪水

时未可治何以不谏父者梁主以为舜之怨慕由已之私鲧之

治水乃为国事上令必行非禹能止时又年小不可干政也

帝曰咨四至钦哉

正义曰帝以鲧功不成又巳年老求得授位明圣代御天灾故

咨嗟汝四岳等我在天子之位七十载矣言已年老不堪在位

汝等四岳之内有能用我之命使之顺我帝位之事言欲让位

与之也四岳对帝曰我等四岳皆不有用命之德若使顺行帝

事即辱于帝位言已不堪也帝又言曰汝当明白举其明德之

人于僻隐鄙𨹟之处何必在位之臣乃举之也于是朝廷众臣

乃与帝之明人曰有无妻之鳏夫在下民之内其名曰虞舜言

侧𨹟之处有此贤人帝曰然我亦闻之其德行如何四岳又对

帝曰其人愚瞽之子其父顽母嚚其弟字象性又傲慢家有三

恶其人能谐和以至孝之行使此顽嚚傲慢者皆进进于善以

自治不至于奸恶言能调和恶人是为贤也帝曰其行如此当

可任用我其召而试之哉欲配女与试之也即以女妻舜于是

欲观其居家治否也舜能以义理下二女之心于妫水之汭使

行妇道于虞氏帝叹曰此舜能敬其事哉叹其善治家知其可

以治国故下篇言其授以官位而历试诸难

正义曰遍捡今之书传无尧即位之年孔氏博考群书作为此

传言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必当有所案据未知出何书

计十六为天子其歳称元年在位七十载应年八十五孔云八

十六者史记诸书皆言尧帝喾之子帝挚之弟喾崩挚立挚崩

乃传位于尧然则尧以弟代兄盖逾年改元据其改元年则七

十载数其立年故八十六下句求人巽位是老将求代也此经

文承绩用不成之下计治水之事于时最急不求治水之人而

先求代已者尧以身既年老臣无可任治水之事非已所能故

求人代已令代者自治是虞史盛美舜功言尧不能治水以大

事付舜美舜能消大灾成尧美也

传巽顺至之事

正义曰巽顺易说卦文帝呼四岳言汝能庸命四岳自谦言巳

否德故知汝四岳言四岳能用帝命故帝欲使之顺行帝位之

事将使摄也在位之臣四岳为长故让位于四岳也

传否不至不堪

正义曰否古今不字忝辱释言文已身不德恐辱帝位自辞不

堪岳为群臣之首自度既不堪意以为在位之臣皆亦不堪由

是自辞而巳不荐馀人故帝使之明举侧𨹟之处

传尧知至求贤

正义曰此经曰上无帝以可知而省文也传解四岳既辞而复

言此者尧知子不肖不堪为主有禅位与人之志故令四岳明

举明人今其在侧𨹟者欲使广求贤也郑注杂记云肖似也言

不如人也史记五帝本纪云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

于是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

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

天下是尧知子不肖而禅舜之意也文王丗子论举贤之法云

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扬亦举也故以举解扬经之扬字在于二

明之下传进举字于两明之中经于明中冝有扬字言明举明

人于侧𨹟之处明下有扬故上阙扬文传进举于明上互文以

足之也侧𨹟者僻侧浅陋之处意言不问贵贱有人则举是令

朝臣广求贤人也尧知有舜而朝臣不举故令广求贤以启之

臣亦以尧知侧陋有人故不得不举舜耳此言尧知子不肖有

志禅位然则自有贤子必不禅人授贤爰自上代尧舜而巳非

尧舜独可彼皆不然将以子不肖时无圣者乃运值污隆非圣

有优劣而纬𠋫之书附㑹其事乃云河洛之符名字之录何其

妄且俗也

传师众至言之

正义曰师众锡与释诂文无妻曰鳏释名云愁悒不寐目恒鳏

鳏然故鳏字从鱼鱼目恒不闭王制云老而无妻曰鳏舜于时

年未三十而谓之鳏者书传称孔子对子张曰舜父顽母嚚无

室家之端故谓之鳏鳏者无妻之名不拘老少少者无妻可以

更娶老者即不复更娶谓之天民之穷故礼举老者耳诗云何

草不𤣥何人不鳏暂离室家尚谓之鳏不独老而无妻始称鳏

矣书传以舜年尚少为之说耳虞氏舜名者舜之为虞犹禹之

为夏外传称禹氏曰有夏则此舜氏曰有虞颛顼巳来地为国

号而舜有天下号曰有虞氏是地名也王肃云虞地名也皇甫

谧云尧以二女妻舜封之于虞今河东太阳山西虞地是也然

则舜居虞地以虞为氏尧封之虞为诸侯及王天下遂为天子

之号故从微至著常称虞氏舜为生号之名前已具释传又解

众人以舜与帝则众人尽知有舜但舜在下人之中未有官位

众臣德不及之而位居其上虽知舜实圣贤而耻已不若故不

举之以帝今举及侧𨹟意谓帝知有舜乃不获巳而言之耳知

然者正以初不荐举至此始言明是耻己不(⿱艹石)故不早举舜实

圣人而连言贤者对则事有优劣散即语亦相通舜谓禹曰惟

汝贤是言圣德称贤也传以师为众臣为朝臣之众或亦通及

吏人王肃云古者将举大事讯群吏讯万人尧将让位咨四岳

使问群臣众举侧陋众皆愿与舜尧计事之大者莫过禅让必

应博询吏人非独在位王氏之言得其实矣郑以师为诸侯之

师帝咨四岳遍访群臣安得诸侯之师独对帝也

传俞然至如何

正义曰俞然释言文然其所举言我亦闻也其德行如何恐所

闻不审故详问之尧知有舜不召取禅之而访四岳令众举荐

者以舜在卑贱未有名闻率𭧂禅之则下人不服故郑𤣥六艺

论云若尧知命在舜舜知命在禹犹求于群臣举于侧𨹟上下

交让务在服人孔子曰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之谓也是

解尧使人举舜之意也

传无目至并恶

正义曰周礼乐官有瞽蒙之职以其无目使视了相之是无目

曰瞽又解称瞽之意舜父有目但不能识别好恶与无目者同

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瞍亦无目之称故或谓之为瞽瞍诗

云蒙瞍奏公是瞍为瞽𩔖大禹谟云祗载见瞽瞍是相配之文

史记云舜父瞽瞍盲以为瞽瞍是名身实无目也孔不然者以

说舜德行美其能养恶人父自名瞍何须言之若实无目即

是身有固疾非善恶之事辄言舜是盲人之子意欲何所见乎

论语云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则言瞽者非谓无目史记又说

瞽瞍使舜上廪从下纵火焚廪使舜穿井下土实井若其身自

能然不得谓之无目明以不识善恶故称瞽耳心不则德义之

经为顽僖二十四年左传文象舜弟之字以字表象是人之名

号其为名字未可详也释训云善兄弟为友孟子说象与父母

共谋杀舜是傲慢不友言舜父母与弟并皆恶也此经先指舜

身因言瞽子又称父顽者欲极其恶故文重也

传谐和至奸恶

正义曰谐和烝进释诂文上历言三恶此美舜能养之言舜能

和之以至孝之行和顽嚚昏傲使皆进进于善道以善自治不

至于奸恶以下愚难变化令慕善是舜之美行故以此对尧案

孟子及史记称瞽瞍纵火焚廪舜以两笠自捍而下以土实井

舜从旁空井出象与父母共分财物舜之大孝升闻天朝尧妾

之二女三恶尚谋杀舜为奸之大莫甚于此而言不至奸者此

三人性实下愚动挂刑网非舜养之久被刑戮犹尚有心杀舜

馀事何所不为舜以权谋自免厄难使⿱鼓月 -- 瞽无杀子之愆象无害

兄之罪不至于奸恶于此益验终令瞽亦允(⿱艹石)象封有鼻是不

至于奸恶也

传言欲至行迹

正义曰下言妻舜以女观其治家是试舜观其行迹也马郑王

说此经皆无帝曰当时庸生之徒漏也郑𤣥云试以为臣之

事王肃云试之以官郑王皆以舜典合于此篇故指历试之事

充此试哉之言孔据古今别卷此言试哉正谓以女试之既善

于治家别更试以难事与此异也

传女妻至治国

正义曰左传称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

SKchar以女妻人谓之女故云女妻也刑法释诂文此巳下皆史述

尧事非复尧语言女于时谓妻舜于是故传倒文以晓人尧于

是以二女妻舜必妻之者舜家有三恶身为匹夫忽纳帝女难

以和协观其施法度于二女以法治家观治国将使治国故先

使治家敌夫曰妻不得有二女言女十时者揔言之耳二女之

中当有贵贱长幼刘向列女传云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舜

既𦫵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然则初适舜时即娥皇为妻

郑不言妻者不告其父不序其正又注礼记云舜不告而娶不

立正妃此则郑自所说未有书传云然案丗本尧是黄帝𤣥孙

舜是黄帝八代之孙计尧女于舜之曽祖为四从姊妹以之为

妻于义不可丗本之言未可据信或者古道质故也

传降下至虞氏

正义曰降下释诂文周礼九嫔之职掌妇学之法嫔是妇之别

名故以嫔为妇釐降谓能以义理下之则女意初时不下故传

解之言舜为匹夫帝女下嫁以贵适贱必自骄矜故美舜能以

义理下帝女尊亢之心于所居妫水之汭使之服行妇道于虞

氏虞与妫汭为一地见其心下乃行妇道故分为二文言匹夫

者士大夫巳上则有妾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

虽单亦通谓之匹夫匹妇妫水在河东虞郷县历山西西流至

蒲坂县南入于河舜居其旁周武王赐陈胡公之姓为妫为舜

居妫水故也舜仕尧朝不家在于京师而令二女归虞者盖舜

以大孝示法使妻归事于其亲以帝之贤女事顽嚚舅姑美其

能行妇道故云嫔于虞

传叹舜至大矣

正义曰二女行妇道乃由舜之敬故帝言钦哉叹能脩已行敬

以安民也能脩已及安人则是所能者大故叹之论语云脩

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传意出于彼也


尚书正义卷第二

            计二万一千九十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