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寓庵先生遗集
卷之七
作者:金澍
1789年

遗事

公与退溪,河西,林塘诸公。同被湖选。又与林塘同圈文衡。而公之文章器度。载在东国名臣录。诗律亦登于箕雅精选。公之造诣地位。自有艺苑定论。今不敢容议。而屡经兵燹。百不一传。只搜公所历数道州邑亭宇题咏及诸家文集中附录所记若干首。而科文应制之见存者。并收录焉。

公讳澍。字应霖。姓金氏。籍安东。谥文端。寓庵。号也。

公之系。出自新罗敬顺王。遂为安东大姓。而至公十一世祖讳方庆。佐丽。官佥议中赞。上洛郡开国公。谥忠烈。出入将相。有贞忠伟烈。配于麻田崇义殿。又享安东勿溪书院。寔生讳恂。判三司事。上洛君。谥文英。从忠烈公。征日本耽罗。有大勋。寔生讳永煦。左政丞。上洛侯。谥贞简。靖曹𬱖乱。策翊赞功。寔生讳一蒇。副密直使司事。本朝赠领三司事上洛伯。事迹具载于丽史传。寔生讳士廉。值丽革命。以按廉使。退隐清州梧根村之陶山。我太祖以左司谏屡征。终不就命。乃引不事二君之义。遗命勿封墓。勿竖石。以示自贬之意。湖右章甫。称为梧隐先生。立松泉书院以享之。寔生讳瀹。官少尹。亦不坠罔仆之规。其后赫世簪缨。逮于公之考讳公亮。有卓行高识。自少受业于朱溪君深源。内舅许忠贞公琮。尝劝之仕。辞以志学。适燕山政乱。遂绝意世事。杜门养疾。讲论不倦。郑湖阴士龙撰碣铭。有曰。生也高华。受也纯淑。学成行备。志绝干禄。象悬小微。晦迹自藏。推其所有。屦满门墙。以公贵。赠吏曹判书。事迹又见于朴玄石世采所撰东儒师友录。

公以皇明正德七年壬申月日。生。

公以嘉靖辛卯进士。己亥文科别试。壮元。

公之履历。谱佚无传。而内职则选湖堂。在辛丑。出湖堂录弘文馆校理,出湖阴集侍讲院文学。在甲辰。出苏斋集吏曹佐郞。在甲辰。出东湖修稧录及退溪先生集成均馆大司成。在庚申。出太学先生案司宪府大司宪。在庚申。出霜台先生案礼曹参判,弘文提学。在癸亥。载公墓表都摠府副摠官。在癸亥。出公所撰高阳世稿序外职则京畿都事,出本营先生案开城留后,出公题咏全罗道观察使。在甲寅乙卯。出公所撰碑铭黄海道观察使。在辛酉壬戌。出公题咏奉命则关北绣衣。癸丑。出疆。倶见公文集癸亥。辨诬。出列圣志状及公墓表赠职则礼曹判书,两馆大提学。在癸亥。追封输忠翼谟光国功臣花山君。在庚寅。

公器度宏大。喜怒不形。出万历庚辰世谱

公以文行显。出赠判书公碣文。而判书公学行。为一世所推重。则公之文行。有得于家庭。退溪先生与公诗曰。金君韶奏凤来仪。又曰。弥勒形模河海量。此言公人品高处又曰。三秋秪可攀心力。百尺竿头寸寸登。又曰。与子方欣丽泽。都忘衰病侵寻。此言公道义讲磨又曰。阅岁与君期共秀。刺天非我志群腾。又曰。知我非材君最甚。可能容得会稽归。此言公心期相契又曰。绝境归时堪詑异。骊珠双赠袖中携。此推公诗律之高

乙卯夏。倭寇入边。州郡相次陷没。将薄灵岩。公时为观察使。牒全州府尹李润庆。为守城将。遂歼强寇。一方解严。京师晏然。出苏斋集。盖捷倭之功。实缘公知人善任之力也。乙卯倭变时。水原府使李箕。以儒生适在城中。以军事拔剑入谏。公不为怒。谈笑处之。论者至今服公之宽容。见野乘

辛卯夕讲。臣及左文学金澍入侍。臣曰。人主必明乎君子小人之辨。故古人以为宦官宫妾。不知名者。则可也。澍因言谨宫闱。及于向者起祸之由曰。宫闱严则内外斩斩矣。澍与辨论古今。挂一漏万。出苏斋集侍讲录癸丑。赴京。有一房子。夜㸑于馆。而诵周易。公听而异之。召入问之。则乃是浙西贡士。而落榜未归。卖佣于馆。以待后科云。公爱其人。遂厚赐金帛。因题铭扇面铭在第五卷以给之。及癸亥再赴。有一宰相来访。自言姓名。是顷年诵易之房子。其后登第。官至礼部侍郞。辨诬之请。多有其人周旋之力。其人名则佚。而姓则李也。家传之言。而公之爱人周穷。亦可见也。

嘉靖四十二年。陪臣金澍。辨诬益力。是年十月。

皇帝敕谕曰。屡以祖系陈乞厘正。朕特允所奏。宣付史馆。因会传之旧文。载尔祖之真派。涤瑕传信。炳如日星。一以安尔祖之既往。一以慰尔望于斯今。于尔国不有荣施哉。出明宗大王志状。辨诬之得请。实由公益力之功。而庚寅铁券。兪,黄诸公。俱以癸亥后价。同参原勋。而公独未及受铁券。而反居于三等之名。亦可恨也。

癸亥。奉命朝天。圣诏才允。公馆而复。九月十七日也。寿五十二。乙丑正月二十七日。葬于骊州先茔之侧壬坐之原。出公墓表

讣闻。

皇帝隐卒。特命礼部治丧。棺以桦榴。奠以紫币。书状官李阳元。护丧而归。出家传所记闻

谥状

赠输忠翼谟光国功臣正宪大夫礼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花山君。行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寓庵金公谥状。

公讳澍。字应霖。号寓庵。嘉靖四十二年。

明宗大王痛邦诬未雪。命极拣使才。陈奏

天朝。公以礼曹参判,弘文提学。膺是命。

世宗皇帝省奏感动。降敕。略曰。朕惟体臣柔远。帝王御世之经。溯本明宗。子孙光前之孝。咨尔世笃忠顺。作朕东藩。屡以祖系。陈乞厘正。朕特允尔所奏。宣付史馆。涤瑕传信。炳如日星。于尔国不有荣施哉。於戏。锡类正名。既已成尔之孝。绍先谨度。益当竭尔之忠。盖。

恭靖朝。始有辨系之请。后先使者。累十返。至是。始快许昭晰。涣发德音。斯实我

明庙圣德至𫍯。有以孚格高远。而若其道达吾君之诚意。以迓

天王之宠命。以徼惠于宗国。繄公专对之力为多。事既竣。疾作。复于燕馆。癸亥九月十七日也。

皇上闻讣惊恻。特赐棺衾以敛之。以榇复命。赗貤之典。哀荣备至。特赠公礼曹判书,两馆大提学。

宣庙庚寅。会典始颁。追策光国勋。封花山君。花山者。安东也。安东之金。为我国大姓。公以高丽侍中忠烈公方庆为鼻祖。勋业文章。照映东史。按廉使讳士廉。守义不屈于革命之际。隐居清州。我

太祖以左司谏屡征不起。遗命平冢。清之章甫。至今俎豆之。是于公为七世祖。高祖讳丸。文科。承政院判校。曾祖讳宗孙。司宪府监察。赠户曹参议。祖讳城。忠武卫中部将。赠兵曹参判。考讳公亮。早游朱溪君深源之门。学成取科。将以有为。值燕山政乱。朱溪遇祸。绝意仕进。白衣终于家。用子贵。赠补祚功臣吏曹判书安原君。详在东儒师友录。妣赠贞夫人全州李氏。县监彭穗之女。公以正德壬申生。

中庙辛卯。中进士。己亥。擢别试壮元。内而玉堂东西壁,吏曹正佐郞,司宪府持平,大司宪,成均馆典籍,大司成。选湖堂。荐文衡。外而关北廉察御使,

皇京贺至副使,全罗黄海两道观察使。此其所践大略也。公自幼擩染家庭。德器老成。词艺屈伦辈。长而立朝。与退溪,河西,锦湖诸公。修稧讲读。文章言议。眉目缙绅。逮

明庙亲政。善类汇征。公首被晋擢。班次卿月。望储馆阁。廪廪有公辅之期。世道之责。而天啬其龄。位不满器。又因家乘散轶。耳目寝远。仕历年月。言行本末。百无一传。论思谏诤之文字。激扬澄清之风采。必有粲然可观。而文献茫昧。莫可称述。毕竟卓卓可记者。惟有光国一事。而若干诗文之散见于箕雅及邑志者。亦不过为全鼎之一脔而已。可胜惜哉。然居视所亲。可得人矣。窃观一时诸公之向慕公推诩公者。类皆士林领袖。词垣宗匠。则公之望实。于斯可卜。而即其称道之语。风流气像。亦可以想见其髣髴矣。退溪先生尝有诗寄公曰。去年灯火伴书床。欲读思君却置傍。弥勒形模河海量。城中咫尺阻音光。此诗第三语。即公之写真也。何待求之于文词之末。事为之粗哉。夫内服诗礼之训。外资道义之益。有文有质。羽仪明廷。历扬清华。誉望无瑕。竟之劬劳王事。毕命

上国。功存

宗祊。名在盟府。皆应谥法可书。谨采辑如右。以备太常之考焉。

己酉孟春。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李福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