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 御定宋史筌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街定宋史筌卷一百二十一尊贤阁编 列传第六十四 儒林 三 颜复胡瑗孙复 后介周尧卿范冲 朱震林之奇林光朝 薛季宣洪兴祖程迥 魏掞之李心传 弟道 传 戴溪 杨泰之黄震聂崇义 崔颂 孔维陆佃 和岘杨杰陈旸 刘诜陈傅良叶适 蔡㓜学陈亮陆九龄 弟九韶 沈燠 陆九渊 子持之袁燮舒 璘杨简钱时 颜复字长道鲁人颜子四十八世孙父南京国子监 说书太初嘉祐中诏访遗逸复试中书欧阳修奏复 第一赐进士熙宁中为国子监直讲王安石更学法 取士以意使常秩校诸直讲所命题及所考劵复等 五人罢元祐初召为太常博士建言士民礼制不立 无矜式请会萃典范为五礼书又请考正祀典芟去 䜟纬醮谢俾尽合圣经迁礼部贠外郎孔宗翰请尊 奉孔子祠复上五议请专其祠飨优其田禄蠲其庙 干司其法则训其子孙多従之历官国子监祭酒请 择诸县教官且言太学教官诱进诸生而独未尝旌 别非严师劝士之道改天章阁待制未拜卒王岩叟 等言复学行超特诏赐钱子岐门下侍郎 胡瑗字翼之泰州人七岁善属文十三通五经与孙 复石介同学攻苦食淡十年不归以经术教授吴中 景祐初更㝎雅乐诏求知音者范仲淹荐瑗与阮逸 同较钟律丁度等以为非古制罢之授试秘书省校 书郎后为湖州教授教人有法科条织悉严师弟子 之礼视诸生如其子第置经义斋择䟽通有器局者 居之置治事斋择兼能治民治兵水利等事者居之 庆历中兴太学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召为太子中 舍以殿中丞致仕皇祐中更铸太常钟磬驿召瑗及 阮逸遂兴作乐事授国子监直讲乐成迁大理寺丞 嘉祐初擢天章阁侍讲仍治太学其徒益众太学至 不能容礼部所得士瑗第子十常四五衣服容止往 往相类人遇之虽不识皆知瑗门人也以太常博士 致仕卒年六十七谥文昭学者称为安定先生钱藻 孙觉范纯仁钱公辅刘彛皆出其门 孙复字明复平阳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 著尊王彂微十二篇自石介以下皆以先生事复年 四十不娶李廸知其贤以弟之子妻之复犹豫石介 请曰公卿不下士久矣冝因以成丞相之贤复乃听 以范仲淹荐除国子监直讲车驾幸太学赐绯衣银 鱼杨安国言其讲说多异先儒罢之孔直温败得所 遗复诗坐贬虔州监税累迁殿中丞卒年六十六复 与胡瑗不合在太学常相避复既病韩琦言于仁宗 选书吏给纸笔就复家得书十五万言录蔵秘阁特 官一子 石介字守道兖州人登进士第历官南亰推官乐善 疾恶喜声名遇事敢为耕徂徕山下葬五世之未葵 者七十丧以易教授鲁人号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 直讲学者甚众尝著唐鉴以戒奸臣䆠官宫女指切 当时无所讳忌杜衍韩琦荐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会吕夷简罢相夏竦既除枢密使复夺之以杜衍代 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 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并为諌官介喜曰此盛事也作 庆历圣徳诗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 斯脱众贤指仲淹等大奸盖斥竦也诗出孙复曰子 祸始扵此矣介出入大臣之门颇预政事人多指目 不自安求出通判濮州来赴卒年四十一会狂人孔 直温谋反搜其家得介书夏竦言介诈死北走契丹 请发棺以验杜衍时在兖州掌书记龚鼎臣愿以阖 族保介必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老夫巳保介矣 提刑吕居简亦曰介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国家 无故剖人冢墓何以示后世扵是乃兑斵棺介妻子 冻馁富弼韩琦共分俸买田以赡飬著徂徕集 周尭卿字子俞道州人警悟强记以学行名天圣二 年登进士第历官太常慱士范仲淹荐经行可为师 表未及用而卒年五十一尭卿㓜䘮父忧戚如成人 见母则抑情忍痛不欲伤其意为人简重不校有慢 巳者厚礼以愧之居官禄薄必以周宗族朋友罄而 后已长扵毛郑诗及左氏春秋其论毛郑诗曰毛之 传欲简或寡扵义理非一言以蔽之也郑之笺欲详 或远扵性情非以意迸志也至春秋三传之异同均 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著诗春秋说 范冲字元长祖禹子也绍圣中豋进士第高宗即位 召为虞部贠外郎隆祐皇后诞日帝置酒宫中从容 语及前朝事后曰吾老矣有所怀为官家言之吾逮 事宣仁皇后聪明母仪未见其比曩因奸臣诬谤有 玷圣徳建炎初虽下诏辨明史录未经删定无以传 信而慰在天之灵也帝竦然亟诏重修神哲雨朝实 录召冲为宗正少卿兼直史馆元祐中祖禹尝修神 宗实录尽书王安石之过至是复以命冲开讲筵兼 侍读帝雅好左氏春秋命冲舆朱震专讲冲敷衍经 旨因以䂓讽会皇子瑗出就傅首命冲为资善堂翊 善而朱震兼贸读命皇子纳拜冲震皆一时名德老 成极天下之选迁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 卒年七十五冲之修神宗实录也为考异一书明示 去取旧文以墨删去者以黄新修者以朱世号朱墨 史及修哲宗实录别为辨诬录冲性好义乐善司马 光家属皆依冲冲抚育之为光编类记闻十卷奏御 请以光之族曾孙宗召主光祀又荐尹梈自代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中豋进士第胡安国荐 为司勲贠外郎称疾不至高宗谘赵鼎以当世人才 鼎以震对帝召之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 帝恱擢为祠部贠外郎拜秘书少监为皇子瑗出就 傅首命震为赟读累迁翰林学士时徽宗未祔庙太 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 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 酉吉禘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卒不用旋 知礼部贡举会疾卒震邃于易尝著汉上易解云陈 搏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 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 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 颐是时张载讲学扵二程邵雍之间今以颐易传为 宗和会雍载之论盖其学加详于象数其论授爱源 委如此而莫知其所自云 林之奇字少颖福州人甫冠从吕本中学时将试礼 部行次衢州以不得事亲返学益力绍兴二十一年 中进士第历官秘书正字会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 安石经说之奇上言王氏三经率为新法地晋人以 王何清谈之罪深扵桀纣靖康祸乱考其端倪王氏 实负王何之责以疾乞外提举闽舶奉祠家居自称 拙斋吕祖谦尝爱学乌著书春秋礼记说 林光朝字谦之莆田人专心圣贤践履之学精通六 经来学者数百人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者自 光朝始未尝著书口授学者使之自解曰道之全体 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觧固已支离若复増加道愈 远矣隆兴初中进士第调袁州司戸参军乾道三年 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 荐对颇言二人罪出知承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 试馆职进国子监司业出为广东提点刑狱茶冦薄 岭南光朝自将郡兵遮击败之孝宗闻之喜曰林光 朝儒生乃知兵耶召拜国子监祭酒帝幸国子盐命 讲中庸面赐金紫除中书舎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 由曾觌荐赐出身光朝立封还词头帝度光朝决不 奉诏改授工部侍郎出知婺州光朝素有士望或疑 未有建明及闲缴驳廓然士论始服予祠卒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早孤伯父待制弼収养之从 弼宦游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喜从老校退 卒语得岳韩诸将兵间事甚悉年十七起从荆南帅 辟书写机冝文字获事袁溉漑尝从程颐学尽以其 学授之季宣扵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之法靡不讲 画皆可行扵时会有伍民之令季宣乃行保伍法五 家为保二保为甲六甲为队官族士族富族皆附禁 蒱博杂戏而许以武事角胜负乡以置楼盗发伐鼓 举烽瞬息百里枢密使王炎荐之召为大理寺主簿 为书谢炎曰主上天姿英特群臣幸得遭时不能格 上卒年四十诗书春秋庸学论语皆有训义 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人少读中庸悟性命之理政和 中豋上舍第授宣教郎高宗召试授正字后为太常 博士上䟽乞权人心纳谋策安民情壮国势绍兴四 年知广德军为陂塘六百馀所知真州垦荒田七万 馀亩改知饶州时秦桧当国兴祖㘴作程瑀论语解 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卒明年诏复官兴祖好古博 学至老未尝一日去书著周易通义系辞要旨古文 孝经序赞椘辞考异 程迥字可久宁陵人隆兴初登进士第历官知进贤 县县大水亡稻麦迥曰唐人损七则租庸调俱兑今 况损十乎请悉蠲租有妇人佣身绩舂以养姑姑感 妇孝每食仰天而祝之其子亦为人牧牛以饷祖母 迥白郡给钱粟改知上饶县迥临民以庄宽而明简 而信猾吏奸民皆感激悛悔宾礼贤士进其子弟质 问疑难隐德潜善表而出之以砺风俗迥尝授经于 昆山王藻嘉禾闻人茂德严陵喻樗历官朝奉郎卒 著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易传外编春秋传显微 例目论语传孟子章句文史评医经正本子绚调巴 陵尉能理宽狱孙仲熊亦有名 魏掞之字子实初字元履建阳人㓜有大志师胡宪 与朱熹游尝客衢州守章杰赵鼎谪死其子汾将丧 过衢州杰希秦桧意遣尉翁蒙之掩取鼎平时往来 简牍蒙之先告汾焚之杰怒治蒙之而拘汾掞之以 书责杰径归簪室读书榜以艮斋乾道中诏特召之 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以修徳业正人心飬士 气为恢复之本孝宗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 录先是学官飬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日进诸生 教诲之将释菜请废王安石父子配食追爵程颢程 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冝先德行经术其 次通习世务今乃専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时 福州副搃管曾觌秩满还至国门外已久俟掞之去 乃敢入掞之归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居家谨丧 祭重礼法建阳俗生子多不举为文以戎全活者众 又白于官请督不葵亲者富与期贫舆财而无主者 掩之人有才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或訾其近名则 蹙然曰使人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以后事托朱熹 卒后帝思其直谅赠直秘阁乾道中熹被召将行闻 掞之去国乃止 李心传字微之舜臣子也庆元初下第绝意不复应 举闭户著书以崔与之许奕魏了翁荐为史馆校勘 赐进士出身专修中兴四朝帝纪未成因言者罢寻 迁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诏无入议幕许 辟官置局踵修十三朝会要端平三年书成召为工 部侍郎淳祐初致仕卒心传作吴猎项安世传襞贬 有愧秉笔之旨盖其志常重川蜀而薄东南之士云 著诗训春秋考礼辨朝野杂记弟道传道传字贯 之读程颢程颐书玩索义理暗室危㘴肃如也庆元 二年登进士第为蓬州教授吴曦反间道遗书安抚 使扬辅论曦必败曦党胁道传道传以义折之弃官 归曦平以抗节不挠进官二等累迁著作佐郎上言 人才盛襄系学术之明晦愿下明诏崇尚正学取朱 熹论孟集注庸学章句或问颁之太学仍请以周敦 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五人从祀孔子庙迁著作郎 薛拯胡榘等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上䟽论之 出知真州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按部劾贪 吏释滥系弛负钱条上荒政朝廷多从之摄宣州守 行社仓法广德守魏岘劾真德秀道传上䟽力辨岘 坐免会胡榘为吏部侍郎荐道传自代引疾乞去再 辞不许遂入对尽言无讳除兵部郎官辞未就李楠 觇当路指意乞授以节镇蜀遂出知果州道卒年四 十八诏特转一官谥文节道传笃扵践履气节卓然 屏间大书嗅起截㫁四字其用功如此 戴溪字肖望永嘉人淳熙五年为别头省试第一历 官太学录兼实录院检讨官正录兼史职自溪始升 博士奏両淮当立农官若汉稻田使者括闲田谕民 主出财客出力主客均利以为救农之䇿累迁兵部 侍郎开禧二年师溃符离溪奏沿边忠义人湖南北 盐啇皆当区划以销后患累转太子詹事景献太子 命类易诗书春秋语孟通鉴各为说以进以龙图阁 学士致仕卒谥文端溪久于宫僚以微婉爱知立朝 建明多务秘密或议其乏骨鲠 杨桊之字叔正眉州人少刻志于学庆元初类试历 官知严道县宣抚使安丙荐之曰蜀中名儒杨虞仲 子桊之当吴曦之变勉有位者母动言不用拂衣而 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召赴都堂审察以 亲老辞知富顺监去官以禄廪散予邻里以千缗为 义庄迁知果州减畸零钱理宗即位趣入对言陛下 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臣恐言路既梗士气益 消浸成襄世之风帝奇其对以为工部郎中绍定初 入对言济王竑追降之枉诏以直宝谟阁知重庆府 为书别丞相曰宰相职事无大扵用人去自私之心 恢容人之度审取舍之择而已寻主管鸿禧观卒著 克斋文集论语觧公羊穀梁类诗名物编大易要言 本朝长编类诗事类等书凡二百九十七卷 黄震字东发慈溪人宝祐四年豋进士第历官史馆 检阅与修宁宗理宗实录轮对言当时之大毙曰民 穷兵弱财匮士大夫无耻乞罢给度僧人道士牒使 其徒老死即消弭之収其田入可以富军国纾民力 时宫中建内道场故首及此度宗怒出为广徳军通 判初孝宗颁朱熹社仓法于天下而广德则官置仓 民困于纳息至有自经者人以为熹之法不敢议震 曰法出扵尧舜三代圣人犹有变通安有先儒为法 不思救其毙耶为买田六百畒以其租代社仓息非 㐫年不贷贷者不取息历官知抚州补刻六经仪礼 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焚竞渡船千三 百馀艘用其钉鐡创军营五百间寻提举浙东常平 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 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 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坏其 尚书窦仪裁定奏议曰崇义研求师说良有新意拙 爰承制旨能罄所闻拙驳议及崇义荅义各四卷臣 再加详阅率用増损列扵注释分为十五卷以闻诏 颁行拙崇义复陈祭玉鼎釡异同诏中书省集议吏 部尚书张昭等驳崇义之谬颇右拙说诏从之未几 崇义卒三礼图遂行扵世尽于国子监壁 崔颂字敦美河南人父恊后唐平章事颂以䕃补历 官左拾遗国初判国子监重修国学及武成王庙命 颂縂领其事太祖每临国子监召颂与语经义应荅 无滞郊祀摄太仆执绥帝问典礼颂占对闲雅帝甚 喜未几㘴请托有司出为保大军行军司马干徳六 年卒颂好诙谐善笔札笃信释氏性多疑尝召圬者 治堂室以帛蒙其目人皆笑之子晓官赞善大夫𣆐 进士淹雅有士行官将作监 孔维字为则雍丘人乾德四年中九经及第累迁礼 记博士太平兴国七年使高丽王治问礼扵维维对 以君父臣子之道升降等威之序治喜曰今日复见 中国夫子雍熙三年擢国子司业会有事籍田维起 自周礼至于唐书录献沿华制度又上书请禁原蚕 以利国马直史馆乐史驳之曰吴都赋曰国赋再熟 之稻郷贡八蚕之绵蚕之有原其来久矣唐朝畜马 具存监牧之制详观本书亦无禁蚕之文维复抗䟽 曰周礼司马职禁原蚕为伤马原再也天文辰为马 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 物莫能両大故禁再蚕以益马也本草注以僵蚕涂 马齿则不能食草物类相感如此月令仲春祭马祖 季春享先蚕皆为天驷房星也是蚕与马同其类尔 太宗虽不用甚嘉之拜国子监祭酒淳化初兼工部 侍郎二年卒帝尹亰日维为属邑吏以经术受知及 即位始升郎署求为司业授之使外国者皆假服紫 维自高丽还会高丽使至维自耻衣绯因求见帝诡 言高丽使问臣获何罪降服臣无以荅仍泣下帝怜 之即赐金紫及为祭酒奏言朝廷久不置此官少有 知者臣之亲戚故旧有书来者多云祭酒郎中田敏 晋朝任祭酒仍置侍郎愿循前例帝从之然缙绅恶 其躁进诏与学官校正五经䟽义刻板未毕被病初 维私用印书钱三十馀万为掌事黄门所彂维忧惧 遽以家财偿之疾遂亟帝赦不问口占遗表以五经 䟽未毕为恨而卒景徳录其孙禹圭 陆佃字农师越州人家贫无灯暎月读书蹑𪨗千里 爱经于王安石熙宁三年应举入亰适安石当国问 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扰民安后惊曰何为乃尔又 访外议佃曰颇以公为拒諌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 但邪说顾无足听佃曰是所以致人言也安石曰吕 惠卿云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遣李承之使淮 南质究矣既以承之还诡言扵民无不便佃说遂不 行擢甲科历官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巳专付 之经术不复咨以政事同王子韶修定说文神宗问 大丧袭衮佃考礼以对称旨命详定郊庙礼每有所 议帝辄曰自王郑以来言礼未有如佃者加崇政殿 说书进讲周官擢中书舎人给事中哲宗立太常请 复太庙牙盘食佃言太庙用先王之礼用爼豆为称 景灵宫原庙用时王之礼用牙盘为称从其议时更 先朝法度去安石之党尝为安石亲厚者多有讳其 相与从游及安石卒佃率诸生供佛哭而祭之纂修 神宗实录多是安石为之隐晦数与史官范祖禹黄 庭坚争辨庭坚曰如公言盖侫史也佃曰尽用君意 岂非谤书乎进权礼部尚书郑雍论其穿凿附会改 知颍州实录成加直学士又为朱光庭所议诏止増 秩徙知江宁府绍圣初㘴实录多失实落职知海州 寻复集贤殿修撰移知蔡州徽宗立召为礼部侍即 上䟽曰人君践祚要在正始近时士大夫以善求事 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正以救之实在今日神宗 延豋真儒立法制治而元祐之际悉肆纷更绍圣以 来又皆称颂善绌者不必因所为否者赓之善者扬 写惟其当之为贵大中之期亦在今日也命修哲宗 实录迁吏部尚书使辽归道闻辽主洪基丧送伴者 还伴者责其不吊佃曰始意君匍匐哭踊而今偃然 如常时尚安所吊伴者不能荅拜尚书右丞帝欲亲 祀北郊大臣以为盛暑不可行帝意甚确朝退皆曰 上不为劳当遂行之李清臣不以为然佃曰向者非 合祭而是北郊公之议也今反以为不可耶御史中 丞赵挺之以论事不当罚金佃曰中丞不可罚罚则 不可为中丞佃执政与曾布比而持论多近恕尤恶 奔竞尝曰平时无事人才无大相远当以资历序进 又曰今天下之势如人大病向愈当飬以药饵须其 安平茍轻事改作是使之骑射也迁尚书左丞又欲 参用元祐人为帝言不冝穷治馀党论者曰佃名在 党籍故恐自及耳遂罢知亳州卒佃著书二百四十 二卷精扵礼家名数有埤雅礼象春秋后传 和岘字晦仁开封人父凝晋宰相岘始生凝入翰林 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平生美事三者并集因名三 美岘七岁以䕃为左千牛备身十六为著作郎建隆 初授太常博士従祀南郊赞导乘舆进退闲雅太祖 嘉之拜刑部贠外即乾德二年议孝明孝惠二后神 主冝共殿别室従之帝以雅乐声高诏岘均节之自 是八音和畅乐器中有义手笛帝欲増入雅乐岘令 乐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目曰拱辰管太 平兴国二年累迁京东转运使岘性苛刻鄙吝以官 船载私货贩易䂓利㘴削籍久之拜太常寺丞端拱 初以所著奉常秘阁等集注释武成王庙赞奏御太 宗嘉之授主客即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 杨杰字次公无为人举进士元丰中历官太常寺丞 一时礼乐皆预讨论尝论帝系自僖祖而上世次莫 知则僖祖为始祖冝配感生帝又请孝惠贺后淑徳 尹后章怀潘后皆祖宗首纳之后孝章宋后母仪天 下神主冝并附庙室従之诏刘几范镇议乐几请命 杰同议杰言大乐七失并图上之哲宗即位又议乐 杰每舆镇异至是复攻之镇之乐律卒不用元祐中 为礼部贠外郎累迁两浙提点刑狱卒自号无为子 著乐记 陈旸字晋之福州人绍圣中中制科授顺昌军节度 推官徽宗即位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授秘书正字 赵挺之言旸所著乐书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 礼书故事给札既上为参详礼乐官魏汉津议乐用 亰房二变四清旸曰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四 清乐之蠹也时论方右汉津绌旸议历官礼部侍郎 祥道字用之元祐中为太常博士终秘书正字 刘诜字应伯福清人登进士第历官大晟府典乐上 历代雅乐因革委以乐事尝言宋火徳也征调不可 阙臣按古制旋十二宫以七声得正征一调惟陛下 裁取徽宗曰征招角招为君臣相说之乐卿冝典司 之禁中出二古钟诜曰此舆今大簇大吕声恊取钟 扣之果应又曰钟撃之无馀韵不如石取磬合之声 益谐累迁太常寺少卿纂续因革礼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人初患程文之毙思出其说为 文章自成一家人争成诵时永嘉郑伯熊薛季宣皆 以学行闻伯熊于经制治法讨论尤精傅良皆师事 之舆张拭吕祖谦友善豋进士甲科历官福州通判 丞相鿄克家领帅事委任傅良傅良平曲直壹以义 强御者不得售其私阴结言官论罢之光宗立累转 浙西提点刑狱除吏部贠外郎去朝四十年至是须 鬓无黒者都人聚观嗟叹傅良为学自三代桊汉以 下靡不研究扵太祖开创本原尤为潜心目轮对言 曰太祖垂裕以爱惜民力为本熙宁以来始一切纷 更盖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宽不宽耳岂不甚可 畏哉帝嘉纳劳之曰卿昔安在其以所著书示朕退 以周礼说十三篇上之迁秘书少监鱼权中书舍人 初帝妃黄氏有宠李皇后妒杀之帝既闻之复因郊 祠大风雨遂震惧得心疾视章䟽不时傅良桊曰今 曰迁延某事明日阻节某人即有奸险乘时为利则 威福之柄下移矣帝悟会疾稍平过重华宫而明年 重明节复以疾不往丞相以下力諌不听傅良上䟽 曰陛下之不过宫者以误为实而开无端之衅以疑 为真而成不疗之疾是陛下自贻祸也书奏帝将従 之出至御屏皇后挽帝回傅良遂趋上引裾皇后叱 之傅良哭于庭后益怒傅良下殿径行诏改秘阁修 撰宁宗立为中书舎人会诏朱熹予祠傅良不书行 嘉桊二年历官宝谟阁待制卒谥文节傅良舆朱熹 解诗经意稍异尝撰诗说谓熹以千七百年之彤管 与三代之学挍以为淫奔之具偷期之所窃有未安 熹闻之移书非其说荅云未尝注诗不过舆门人为 讲义今皆毁之矣著有诗解诂春秋后传读书谱建 隆编 叶适字正则温州人为文藻思英发淳熙五年登进 士第历官浙西提刑干辧公事以龚茂良荐为太学 正迁博士因轮对奏曰二陵之雠未报故疆之半未 复而言者以为乘机待时机自我彂何彼之乘时自 我为何彼之待孝宗惨然久之除太常博士尝荐陈 傅良等三十四人后皆召用时称得人会朱熹为林 栗所劾适上䟽曰栗劾熹罪无一实者自昔小人残 害忠良卛有指名近者创为道学之目郑丙倡之陈 贾和之见士大夫稍慕㓗修者相舆指目使不得进 伏望摧折暴横以扶善类不报光宗即位为尚书左 选郎官是时帝以疾不朝重华宫适力言父子亲爱 出扵自然浮疑私畏似是而非既而帝两诣重华宫 孝宗崩帝不能执丧军士藉藉变且不测适劝留正 立嘉王为皇太子宰执用其言入奏帝许之寻下御 批正惧而去适劝知枢院赵汝愚请知阁门事蔡必 胜因韩佹胄以内禅议奏太皇太后且请垂帘翌曰 嘉王即位中外晏然迁国子司业汝愚既相欲赏㓛 适曰国危效忠职也适何㓛之有伲胄以迁秩不满 望怨汝愚适曰侂胄所望不过节铖冝舆之汝愚不 従适叹曰祸自此始矣遂力求外及汝愚贬适亦劾 罢后起知泉州累迁权吏部侍郎会诏四路出师适 告伲胄冝先防江不听诸军皆败侂胄惧除适宝谟 阁待制鱼沿江制置使适请于朝乞节制江北诸州 时羽檄旁午而治事如平时迁江淮制置使依山水 险要为堡坞使民复业以守春夏散耕秋冬入堡及 伲胄诛中丞雷孝友劾适附伲胄用兵遂夺职奉祠 凡十三年以宝文阁学士卒谥忠定适志气慷慨雅 以经济自负韩伲胄开兵端适奏䟽极言当审而后 彂且力辞草诏第出师之时不能悉力争止议者为 之叹息焉 蔡㓜学字行之温州人年十八试礼部第一陈傅良 有名太学㓜学従之游月书上祭酒芮烨吕祖谦连 选㧞辄出傅良右孝宗闻之因䇿士将寘首列外戚 张说用事宰相虞允文鿄克家皆阴附之㓜学对䇿 略曰汉武用兵将权重而丞相轻公孙弘为相卫青 用事苟合取容相业无有宣元用许史成哀用王氏 丁傅卛为始元之祸今陛下使姨子预兵柄其人无 一才可取宰相忍舆同列曽不羞耻其罪冝在公孙 弘上帝览之不悦虞允文恶之遂得下苐后执政荐 于朝帝问年几何何以名㓜学参政施师点对以孟 子㓜学壮行之语帝慨然曰今壮矣可行也遂除敕 命所删定官首言大耻未雪境土未复陛下睿知神 武可以有为而苟且之议委靡之习顾得以缓陛下 欲为之心帝喜曰欲令朕立䂓摹尔光宗立累迁校 书郎时帝以疾不朝重华宫幼学上封事曰陛下诚 思身体髡肤寿皇所舆宗社人民寿皇所命则畴昔 慈爱有感乎心可不独出圣㫁复父子之欢弭宗社 之祸不报宁宗立诏求直言㓜学奏论时政帝称善 将进用之韩伲胄用事遂力求外补除提举福建常 平仓时朱熹居建阳㓜学每事咨访遂为御史刘徳 秀劾罢奉祠凡八年有劝侂胄以収召海内名士者 乃召为吏部贠外即累迁宗正少卿伲胄诛㓜学弹 缴馀党窜黜尤众历官獾兵部尚书先是朝廷既遣 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 之中外汹汹㓜学请对言玉帛之使未还而侵轶之 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天怒人愤可不伸大 义以破其谋乎扵是朝论奋然始诏舆金绝㓜学早 以文鸣中年述作益穷根本非阕教化之大由情性 之正者不道也器质凝重终曰危坐一语不妄彂著 有公卿百官表年暦大事记备忘辨疑编年政要列 传举要 陈亮字同父婺州人生而目光有芒才气超迈喜论 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郡守周葵见其酌古 论许以国士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授 以中庸大学隆兴初舆金人约和婺州方以解头荐 因上中兴五论不报退益力学著书尝环视钱塘喟 然叹曰城可灌尔盖以地下扵西湖也淳熙五年亮 更名同上书略曰惟中国天下之正气也天命所钟 人心所会衣冠礼乐之所萃百代帝王之所相承也 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天地之正气郁遏而 久不得骋天命人心固非偏方所可久系也陛下何 不痛自克责誓必复雠以励群臣以振天下之气以 动中原之心而反以绳墨取人文法莅事臣恐程文 之士资格之官不足当度外之用也夫吴蜀天下之 偏气钱塘又吴之一隅本不足以容万乘而镇压且 五十年山川之气盖亦发泄而无馀糓种桑麻之利 鱼龞草木之生岁耗日微而上下不以为异公卿将 相大抵江浙闽蜀之人人才亦日以凡下陛下据钱 塘巳耗之气用闽浙曰襄之士北向争中原臣是以 知其难也荆襄之地东通吴会西连巴蜀南极湖湘 北控阑洛诚能开垦其地洗濯其人可以争衡扵中 国陛下慨然移都建业百司庶府皆従草创以示不 敢宁居之意而择沉鸷有谋者委以荆襄宽其文法 听其废置三数年间抚摩振厉则国家之势成矣臣 自少有驱驰四方之志穷天地造化之初考古今沿 革之变以推极皇帝王霸之道而得汉魏晋唐长短 之由天人之际可考而知也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 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 一世安扵君父之雠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 何者谓之性命乎又悟今世之才臣自以为得富国 强兵之术者皆狂惑以肆叫呼之人也不以暇时讲 究立国之本末而方扬眉伸气以论富强不知何者 谓之富强乎陛下厉志复雠足以对天命笃扵仁爱 足以结民心而今乃委任庸人笼络小孺迁延大有 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陛下诚令臣毕陈扵前岂惟 臣区区之愿将天地之神祖宗之灵实与闻之书凑 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以励群臣用种放故事召 令上殿曽觌知之将见亮亮耻之逾垣而逃觌不悦 大臣尤恶其直言无讳交沮之乃命都堂审察问所 欲言皆落落不合再上书曰臣愿得望见颜色论天 下形势之消长而决大有为之机待命八日未有闻 焉臣恐天下豪杰有以窥陛下之意而不得成云合 响应之势书既上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 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渡江而归日落魄醉 酒戏为大言言渉犯上刑部侍郎何澹尝为考试官 黜亮亮不平语数侵澹澹嗛之即缴状以闻事下大 理寺笞掠无完肤诬伏为不轨及奏入取旨帝廉知 之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亮遂得免无何亮家 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由亮闻于官 笞榜家僮又囚亮父于州狱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 理寺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援之 尤力复得不死亮归家益厉志读书其学自孟子后 惟推王通尝曰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柝古今之同异 原心扵抄忽较礼扵分寸积累为工涵飬为正则扵 诸儒诚有愧焉至扵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 交发并至龙蛇乕豹变现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 拓万古之心育差有一曰之长盖指朱熹吕祖谦等 云高宗崩金遣使来吊简慢而皇太子由潜邸判临 安府亮上䟽曰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何不 扵此时令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业使之兼统 诸司陛下扵宅忧之馀运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 穷之变也高宗与金有父兄之雠生不能以报之则 死必有望扵子孙何忍以昇遐之哀告诸雠哉亮欲 激动恢复而时将内禅不报先是乡人会宴屑胡椒 特置亮羮胾中盖村俚敬待异礼也同㘴者归而暴 死疑食有毒县令王恬实其事监司选酷吏讯问亮 无所得取入大理寺少卿郑汝谐阅其单辞大异曰 此天下奇材也力言扵光宗遂得免未几帝䇿进士 问以礼乐刑政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且曰臣窃叹 陛下之扵寿皇莅政二十有八年之间宁有一政一 事之不在圣怀而问安侍寝之馀所以察辞而观色 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亦既得其机要而见诸施 行矣岂徒一月四朝以为京邑之美观也哉时帝不 朝重华宫群臣迭諌皆不听得亮䇿乃大喜以为善 处父子之间御笔擢第一曰殆天留以遗朕也孝宗 在南内宁宗在东宫闻知皆喜授签书建康府判官 厅公事未至官一夕卒亮志存经济与人言必本于 君臣父子之义虽为布衣而荐士恐不及家仅中产 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后以叶适言命补一子 官端平初谥文毅更与一子官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八世祖希声相唐昭宗父贺 以学行名尝采司马氏冠昏丧祭仪行扵家九龄十 岁丧世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贠时桊桧当 国世无敢言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 士学黄老之术慨然而归従父兄讲学益力时吏部 贠外即许忻退居临川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翻 阅百家悉通阴阳星暦五行卜筮之说性周谨不肯 茍简渉猎乾道五年登进士苐调兴国军教授未上 会茶冦剽庐陵傍郡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众以九 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章武备一也士而耻 此则豪侠武㫁者専之矣调度屯御皆有法暇舆乡 子弟习射有剽劫者过门相戎曰是家射多命中无 自取死及至兴国劝绥引翼士类兴起后除全州教 授未上有疾晨兴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 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直秘 阁谥文达九龄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各供其职 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昜郷人化之舆弟九 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有来问学者九龄従容启告 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为之彂尝曰人之惑有 难以口舌争者激言之则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 悟也九韶字子美九龄弟也隐居山中昼之言行 夜必书之其家累世义居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 听命焉岁迁子弟分任租税出内庖爨宾客之事九 韶以训戎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卛众子弟谒先祠 毕撃鼓诵其辞使听之子弟有过家长会众子弟责 之不改则挞之终不攺则言之官府屏之远方有梭 山文集家制州郡图沈熜字叔晦定海人従陆九 龄学乾道五年登进士第授杨州教授召为太学录 会充殿试考官序立庭下孝宗伟其仪观问姓名众 忌之适私试发䇿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 耻也言路以为讪巳请黜之调高邮军教授修奉官 治并縁为奸者支费顿减历官舒州通判闲居虽病 不废读书卒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 善予愧叔晦煖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 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也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 所穷际遂深思至忘寝食及緫角举止异凡谓人曰 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曰伊川言奚为舆 孔子孟子之言不类伊川程颐别号也尝读书至宇 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 省曰宇宙内事乃巳分内事巳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又曰东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西南北海有圣 人出亦莫不然上下千百世有圣人出亦无不同也 乾道八年豋进士第士争従游言论感彂闻而兴起 者甚众教人不用学䂓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 有怀扵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累迁敕令所删定官九渊少闻靖康事慨然有感扵 复雠之义至是访知勇士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 五论一雠耻未复愿博求天下俊杰论道经邦二愿 致尊徳乐道之诚三知人四事当驯致而不可骤五 人主不当亲细事孝宗称善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 王信所驳诏予祠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耆老扶杖 观听自号象山翁谓学者曰此道与溺扵利欲之人 言犹昜与溺扵意见之人言却难或劝著书乃曰学 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 诉者即为酌情决之多所劝释其有涉人伦者使自 毁其状以厚风俗申严保伍之法以荆门居江汉间 为四集之地请于朝而城之荐其属不限流品曰古 者无流品之分而贤不肖之辨严后世反是每旱祷 即雨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尝语家人曰吾将死 矣乃沐浴更衣端㘴而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 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 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 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 病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辨则贻书往来论难不置焉 子持之持之字伯微九渊授徒有未达者持之为 敫绎之韩伲胄将用兵持之往见徐谊扵九江时议 防江持之请察地形孰险而守孰昜而战孰隘而伏 母専为江守历谒薛叔似吴猎争欲留之皆辞归著 书十篇名戆说常平使袁燮荐于朝不报嘉定十六 年特诏持之读书秘书省固辞不获既至授迪㓛即 改通直即卒有易提纲诸经杂说袁爕字和叔鄞 县人生而端粹専静乳媪置槃水其前玩视终曰少 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莭自期登进士第调江 阴尉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赈恤燮命每保画 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并书居民名数治业合 保为都合都为乡合郷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 立决以此为荒政首宁宗即位除太学正既而党禁 兴被论去久之为浙东帅幕累迁司封即官因对言 陛下追思彭龟年盖尝临朝太息曰斯人犹在必大 用之愿陛下常存此心急闻剀切崇奖朴直一龟年 虽没众龟年继进天下何忧不治除国子祭酒秘书 监延见诸生必训以反躬切巳忠信笃实闻者悚然 有得兼崇政殿说书除礼部侍郎兼侍读时史弥远 主和燮争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宝文阁直学士奉 祠卒燮师事陆九渊每言人心舆天地一本精思以 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学者称之曰㓗斋 先生谥正献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従张 栻学又従陆九渊游曰吾惟朝于斯夕扵斯刻苦磨 厉攺过迁善亦可以不畔矣朱熹吕祖谦讲学于婺 州璘徒步往谒以书告其家曰毙床䟽席緫是佳趣 栉风沐雨反为美境乾道八年中进士第为徽州教 授丞相留正称为第一教官历官宜州通判卒淳祐 中特谥文靖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中进 士第授富阳主簿陆九渊道过富阳问荅有所契遂 定为师弟子迁绍兴府司理史浩荐为浙西抚干累 迁知乐平县兴学训士诸生闻其言有泣下者夜无 盗警路不拾遗绍兴五年召为国子监博士会丞相 赵汝愚被斥简上书辨之寻主管崇道观嘉定初累 迁著作佐郎兼权兵部即官转对极言弭灾消祸之 䇿授著作郎将作少监以所陈未行求外知温州罢 妓籍尊贤士势家第宅障官河者即曰撤之在郡自 奉菲薄常曰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闾巷雍睦无 忿争民爱之如父毌咸画像事之迁驾部贠外即老 稚扶拥縁道倾城哭送累迁将作监金人大饥来归 者日以数千万计边吏临淮水射之简奏言中土故 民出涂炭投慈母顾靳斗升粟岂上帝绥四方之道 哉不报会有疾请去主管玉局观宝庆中以宝谟阁 学士致仕卒著有甲乙稿冠昏记丧祭记释菜记家 记巳易启蔽咸淳中制置使刘黻即其居作慈湖书 院钱时字子是淳安人奇伟不群绝意科举学于 杨简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招延主讲席发明 人心指摘痛快闻者有得以乔行简荐授秘阁校勘 李心传奏为史馆检阅著周易释传尚书演义学诗 管见春秋大旨四书管见两汉笔记

御定宋史筌卷一百二十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