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筌/卷025 中华文库
卷二十四 ◄ | 御定宋史筌 卷二十五 |
► 卷二十六 |
|
御定宋史筌卷二十五 尊贤阁编 志苐十七 礼七 宾礼 常朝 大朝会 正衙见谢辞 正衙押班 垂拱殿起居入阁 明堂听政御楼肆赦皇太后临朝 皇太子受贺师傅保相见朝仪班序 百官转对 大朝会宋承旧制以冬至元日及五月朔行大朝 会之礼建隆二年正朝始受朝贺崇元殿服衮冕设 宫县贺毕常服御广德殿群臣上寿用教坊乐五月 朔受贺服通天冠绛纱袍如元会仪干徳四年冬至 贺毕常服御大明殿群臣上寿始用雅乐豋歌二舞 元豊初诏详定御殿朝会仪其制大朝会有司设御 㘴大庆殿东西房于御㘴左右东西阁于殿后百官 宗室客使次于庙堂内外五辂先陈于庭兵部设黄 麾仗于殿内外大乐令展宫架于横街南鼓吹令分 置十二案于宫架外恊律郎二人一位殿上西阶一 位宫架西北俱东向陈舆辇御马于龙墀织扇于沙 墀贡物于宫架南馀列大庆门外陈布将士于街左 右金吾六军诸卫勒所部列黄麾大仗于门及殿庭 百僚客使俱入朝文武常参官朝服陪位官公服近 仗就陈于阁外大乐令乐工恊律郎入就位中书侍 郎以诸方镇表案给事中以袢瑞案俟于大庆门外 左右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辇出至西阁降辇符宝 郎奉宝诣阁门奉迎百官客使陪位官俱入就位殿 上鸣鞭宫县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内侍承旨索 扇扇合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出恊律郎举麾拳 乾安之乐帝出自西房䧏舆即㘴扇开殿下鸣鞭恊 律郎偃麾乐止炉烟升符宝郎奉宝置御㘴前中书 侍郎给事中押表案祥瑞案入诣东西阶下对立百 官宗室及辽使班分东西以次入正安之乐作就位 乐止押乐官归本班起居毕复案位三师亲王以下 及御史台外正任辽使俱就北向位典仪赞在位者 皆再拜起居讫太尉将升中书令门下侍郎俱降至 西阶下立太尉诣西阶下觧釼脱舄升殿中书令门 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文诣褥位觧釼脱舄以次升 分东西立以俟太尉诣御㘴前北向跪奏文武百寮 太尉具官臣某等言元正启祚万物咸新伏惟皇帝 陛下应干纳祜与天同休俛伏兴降阶佩釼纳舄还 位在位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再拜侍中进当御 㘴前承旨退临阶西向称制宣答曰履新之庆与公 等同之赞者曰拜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横行官分 班立中书令门下侍郎升诣御㘴前各桊诸方镇表 及祥瑞讫户部尚书就承制位侻伏跪奏诸州贡物 礼部尚书桊诸蕃贡物皆请付有司司天监奏云物 祥瑞请付史馆侍中进当御㘴前奏礼毕殿上承旨 索扇殿下鸣鞭宫县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恊律 郎举麾宫县奏乾安之乐帝降㘴御舆八自东房扇 开偃麾乐止侍郎奏觧严百官退还次客使陪位官 并退有司设食案大乐令设豋歌殿上二舞入立于 架南预㘴当升殿者位御㘴之前文武相向异位重 行北上非升殿者位于东西廊下尚食奉御设寿尊 于殿东楹少南设坫于尊南加爵一有司设上下群 臣酒尊殿下东西厢侍卫官及执事者各立其位伏 卫仍立俟上寿百官立班如朝贺仪帝服通天冠绛 纱袍御舆出东房乐作帝即㘴乐止赞拜毕光禄卿 诣横街南跪奏具官臣某言请允群臣上寿兴侍中 承旨称制可少退光禄卿再拜讫复位三司以下就 位在位者皆拜舞三称万岁太尉升殿诣寿尊所北 向尚食奉御酌御酒一爵授太尉搢笏执爵诣前跪 进帝执爵太尉出笏侻伏兴少退跪奏文武百寮太 尉具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臣等不胜大庆谨 上千万寿侻伏兴降复位在位者皆再拜三称万岁 侍中承旨退西向宣曰举公等觞在位者皆再拜三 称万岁北向分班东西序立太尉自东阶侍立举苐 一爵和安之乐作饮毕乐止太尉受虗爵复于坫降 阶三师以下赟拜舞蹈称万岁如上仪侍中进奏侍 中具官臣某言请延公王等升殿俛伏兴降复位侍 中承旨退称有制在位者皆再拜宣曰延公等升殿 赐酒在位者皆再拜公王等诣东阶升立于席后尚 食奉御进酒殿中监省酒以进帝举第二爵豋歌作 甘露之曲饮讫殿中监受爵乐止群臣升殿就横行 位皆再拜三称万岁就㘴搢笏受酒宫县作正安之 乐文舞入立宫架北觞行一周凡行酒讫并大官令 奏巡周乐止尚食进食升阶以次置御㘴前又设群 官食讫大官令奏食编大乐丞引盛徳升闻之舞入 作三变止出殿中监进第三爵群臣立席后登歌作 瑞木成文之曲饮讫乐止殿中丞受虗爵群官皆㘴 行酒作乐进食如上仪大乐丞引天下大定之舞作 三变止出殿中监进第四爵豋歌奏嘉禾之曲如第 三爵乐止百寮皆立席后侍中进御坐前跪奏礼毕 侻伏兴与群官俱降阶复位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 起分班立大乐令撞蕤宾之钟左右钟皆应恊律郎 侻伏兴举麾大乐令奏乾安之乐帝降㘴御舆八自 东房乐止所司承旨放仗百僚再拜相次退元祐八 年太常博士陈祥道言贵人贱马古今所同觐礼马 在庭而侯氏升堂致命聘礼马在庭而宾升堂私觌 今御马立龙墀而特进以下立于庭请改仪注従之 旧制五月朔受朝贺帝执镇圭熙宁二年诏罢五月 朔受朝哲宗得传国受命宝五月朔行大朝贺徽宗 以元曰受八宝及定命宝冬至受元圭行朝贺礼攺 为新仪以太尉为上公侍中为左辅中书令为右弼 大乐令为大晟府盛德升闻为天下化成之舞天下 大定为四夷来王之舞绍兴十二年臣僚言正至朝 贺自古重之临御十六年艰难未遑今太母还宫国 家大庆望自今举行其礼权以文德殿为大庆殿黄 麾大伏权减三分一至十五年正朝受贺如仪 常朝唐以宣政为前殿谓之正衙以紫宸为便殿 谓之入阁以不御正衙日朝见含元殿谓之常参至 后唐群臣五曰一见谓之起居宋因其制皇帝曰御 垂拱殿文武官曰赴文德殿正衙曰常参宰相一人 押班其朝朔望亦于此殿而五日起居则于崇德殿 或长春殿中书门下为班首长春即垂拱也元豊中 官制行诏侍従已上曰朝垂拱为常参官三省御史 台侍监长貮开封府推官已上五曰一朝紫宸为六 参官职事官赤县丞已上寄禄升朝官在亰釐务者 朔曰一朝紫宸为朔参官不釐务者望曰一朝紫宸 为望参官元祐四年诏朔参官兼赴望参望参官兼 赴六参绍圣四年御史台言元祐更攺有失先朝分 别之意请依元豊制而外任官到阙令赴朔望参従 之正衙常参国朝之制两省台官文武百官每日 立班文德殿常朝官有诏旨免者及勾当更番宿者 不赴遇暇并三日以上即横行参假宰臣参政及免 常朝者悉集其曰文武班尚书上将军以下并先叙 立于殿门外东西厢向正衙见谢辞官立于大班南 右巡使立正衙位南北向台官大夫中丞三院御史 各就位揖讫台官与左巡使先入各就位次两班及 右巡使入次见谢辞官入次両省官入次文班一二 品入次宰臣出东上阁门就位通事舎人一贠立阁 门外北向四色官立其后舎人通承旨奉敕不坐四 色官应喏趍至放班位宣敕在位官皆再拜退其应 横行者班定通事舎人揖群官转班北向舎人揖再 拜复位如常朝仪淳化中令有司申举十五条常参 文武官或有朝堂行私礼跪拜待漏行立失序谈笑 喧哗入正衙门执笏不端行立遅缓至班列行立不 正趍拜失仪言语微喧穿班仗出阁门不即就班无 故离位廊下食行坐失仪入朝及退朝不従正衙门 出八非公事八中书犯者夺俸一月有司振举拒不 伏者录桊贬降元豊中既定朝参之制知杂御史蒲 中行言正衙之制尚存常朝之虚名乃袭横行之谬 例有司失于申请未能厘正两省台官文武百官立 班文徳殿间传不坐则再拜而退谓之常朝遇休假 并三日以上应内殿起居官毕集谓之横行自宰臣 亲王以下应见谢辞者先赴文徳谓之过正衙然在 亰釐务官例以别敕兑参宰臣押班近年已罢而武 班诸衙又不常置故今之赴常朝者独御史台官与 审官待次阶官而巳今垂拱内殿宰臣以下既已曰 参而文德常朝仍复不废舛谬倒置至于横行参假 与夫见谢辞官先过正衙虽沿唐制然俟御殿日行 之可也详定所言今天子曰御垂拱以接执政朝臣 而更于别殿宣敕不坐实为习误又辞见谢自巳入 见正衙对拜为虗文其连遇朝假则百官赴大起居 不当复有横行参假宜如中行言于是常朝正衙横 行之仪俱罢景徳初光禄丞钱易言文徳常朝班不 及三四十人盖以凡掌职务止赴五曰起居颇违旧 章望令并赴朝参乃诏应三馆秘书省二十四司诸 司寺监朝臣内殿起居外并赴文徳常参其审刑院 大理寺台直官开封府判官推官司录两县司天监 翰林天文监仓场库务等仍免大中祥符初知杂御 史赵湘言常参官每曰趍朝多不整肃旧制并早赴 待漏院候开内门齐入而每曰迨辰以朝故后时方 入又风雨寒暑即多称疾冝令知班驱使官视其八 晩者申桊疾者遣医亲视 正衙见谢辞班序凡见谢辞官即新受加恩出使 到门者见者先之谢次之辞又次之前一日投正衙 榜子于阁门阁门上奏目又投正衙状于御史台其 日宰臣亲王使相枢密使副知院同知院签书参知 政事宣徽使宗室节度使以下至剌史将军观文资 政殿大学士三司使翰林资政侍讲侍读学士直学 士知制诰待制门下中书侍郎至正言御史大夫至 御史三师三公仆射东宫三师三少尚书丞郎左右 金吾上将军至将军节度使至剌史军职两厢都指 挥使以上三司副使文班亰朝官武臣郎将以上分 司官枢密都承旨诸使副医官带正官者其权三司 使开封府吏部铨秘书监修撰直馆阁校理检讨三 司判官开封判推官宫僚内职军校领郡者内客使 至通舎人节度行军司马至副团练幕职上佐州县 官诸司勒留官新受者亰朝官改赐章服者致仕责 授并谢亰朝官贡举发觧毕者亦见外国蕃客候见 辞谢官班绝辞谢宣制石南西出淳化初知杂御史 张郁言凡群臣辞见及谢先诣正衙见讫御史台具 官位姓名以报阁门方许入对此旧制也自乾德始 诏先赴中谢后诣正衙而文武官中谢后次曰并赴 正衙内诸司遥领剌史阁门通舎以上新授者亦赴 正衙谢辞出使急速兑衙辞者亦具状报䑓违者罚 俸一月其内诸司职官并将校至剌史以上新授者 欲望同百官例赴正衙谢从之 正衙押班旧制宰相日赴垂拱殿奏事毕赴文徳 殿押班或日昃未退则阁门传宣放班不赴神宗即 位御史中丞王陶劾韩琦曽公亮违故事不押班琦 公亮言唐会要月九开延英则馀日宰相押正衙班 及延英对曰未御内殿前传宣放班则宰相不押正 衙班明矣自袓宗继日临朝宰相奏事大中祥符初 始循故事押文德班以妨职浸废请下礼院详定陶 坐绌司马光代为中丞请遵旧制寻诏宰相春分辰 初秋分辰正垂拱殿未退听勿赴文德殿令御史台 放班光又言垂拱类事毕春分后鲜不过辰初秋分 后鲜不过辰正然则宰相常不押班请春分辰正秋 分巳初奏事未毕即如今诏庶此礼不废廼诏春秋 分率以辰正 垂拱殿起居内侍省都知押班率内供奉官以下 并寄班等先起居次客省阁门使次三班使臣次内 殿诸班直次祗候东西班殿侍次御前忠佐次殿前 都副指挥使至军校次驸马都尉次诸王府僚次殿 前都军使都头次皇亲将军至殿直次行门指挥使 率行门起居如传宣前殿不坐自宰相枢密至医官 待诏一班自亲侍卫至军使都头分六班入起居毕 见谢班八如御崇徳殿枢密以下先就班俟升坐宰 相参政最后入曰上再拜朔望及三日假枢密以下 皆舞蹈早朝则宰相枢密宣徽使起居毕升殿问圣 体宰相奏事枢密宣徽使退候对毕枢密复入奏事 次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及群臣以次豋殿其见谢辞 官以次入庭惟宰相亲王使相赴崇德殿即宣徽使 通唤馀皆侧立候通再拜舞蹈致辞即不舞蹈见即 将相升殿问圣体其赐分物酒食及収进奉物皆舞 蹈称谢幕职州县官谢辞即判铨官引对兼于殿门 外宣辞戒励垂拱殿四参乾道二年阁门奏垂拱 殿四参皇帝坐先读䅈目知阁以下次御带环卫官 次忠佐殿前都指挥次殿前司贠僚次皇太子次行 门已上逐班并常起居次枢密学士都承旨待制知 阁并舐应武㓛大夫以下通班常起居次亲王次马 步军都指挥次使相次马步军贠僚逐班并常起居 次殿中侍御入侧宣大起居讫归侍立位次宰执以 下两省官文武百官通班面北大起居讫三省升殿 侍立次两省官出次殿中侍御对揖出三省枢院奏 事次引见谢辞次引臣僚奏事讫皇帝起诏今后四 参起居可移殿中侍御及宰执百官班令次枢密班 令亲王并殿前都指挥殿前司员僚逐班于执宰班 后馀并从之嘉定十二年臣僚奏近者每日常朝改 为后殿四参礼多不讲临朝之日固未常辍而外廷 不知或谓从便常朝之礼止于从臣后殿之仪从臣 不与四参止及卿郎而累月仅或一举咫尺天威踈 简至此非所以尊君上而励百辟也伏愿严常朝后 殿四参之礼起群下肃谨之心彰明时励精之治从 之暇曰视事干徳六年始以旬假日御讲武殿近 臣但赴早参宰相以下靴笏诸司使繋带其节暇祀 暇并令如式开宝九年诏旬休日不视事太宗郎位 复如旧视朝退进食讫则易服御崇政殿先群臣告 谢次军头引见司奏事于殿下次三班审官院流内 铨刑部及诸司引见官吏如假曰起居辞见毕即移 御㘴临轩视事既退复有奏事或阅器物之式者谓 之后殿再坐康定初诏中书枢密三司大节大忌给 假一日小节旬休并后殿奏事前后母得过五班馀 听后殿对御厨给食假日崇政殿辰漏上入内进食 俟再坐复对天禧中只曰视事双曰不坐至于刑章 钱谷事务遣差臣僚除急切大事须靣对外馀并令 中书枢院附奏又只曰承明殿常朝依假日便服视 事不鸣鞭 入阁唐制天子日御正衙见群臣必立伏朔望荐 食陵寝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乃自正衙啜仗由宣 政两门而入是谓东西上阁门群臣俟于正衙者因 随以入故谓之入阁五代以来正衙既废而入阁亦 希阔宋复行之建隆元年御崇元殿设伏卫文武百 官八阁始置待制候对官乾德元年又设金吾伏卫 群臣八阁淳化二年诏以十二月朔御文徳殿入阁 令史馆修撰杨徽之张洎定新仪前一日有司供帐 至曰先列文武官于殿庭东西百官诸军校使等序 班于正衙门外阶下次御史中丞三院御史序立中 丞独穿金吾班过揖两班一揖归本位次监察御史 两贠监阁于正衙门外北阶上次中书门下文明翰 林枢密直学士两省官分班立次司天奏辰刻次阁 门版奏班齐皇帝服辫袍乘辇至长春殿枢使以下 前导至殿上升位仪鸾使焚香次文武官等拜次司 天鸡唱阁门勘契次阁门使承旨呼四色官唤仗南 班有辞谢者再拜先退中书门下班对揖序立正衙 门外北阶上次翰林学士两省官中丞侍御史序立 次金吾将军押细仗八正衙门后横行拜讫分行上 黄道仗随八金吾将军至龙墀分班揖讫序立次吏 部侍郎执文武班簿入对揖立次中书门下学士两 省御史台官入北靣拜讫上黄道将至午阶叙靴急 趍赴丹墀弹桊御史至吏部侍郎南便落黄道急趍 就位起居郎舎人至兵吏部侍郎后急趍而进至香 案前皆揖讫序立次金吾大将军先对揖并鞠躬厂 靴行至折方石位又对揖北行至奏事石位鞠躬一 贠䅈军国内外平安倒行就位次引文武班就位揖 鞠躬㪠难患趍入沙墀次引侍从班横行宰相祝月 起居毕分班序立文武两班出序立于衙门外刑法 待制官赴监奏位中书门下夹香案侍立两省御史 台官学士兵吏部侍郎金吾将军监阁御史并相次 出就衙门外立中书门下诣香案前奏曰中书公事 臣等已具奏闻讫乃退出次刑法官待制官各奏事 并宣徽使答讫乃出就班次弹奏官左右史出阁内 失仪者弹纪如式弹奏官失仪起居郎纪之起居郎 失仪阁门使纪之阁门使失仪宣徽使纪之凡出者 皆㪠靴急趍揖殿次中书门下学士就位阁门使宣 放伏再拜赐廊下食又再拜次阁门使桊阁内无事 文武官出乘辇还宫其赐廊下食自左右勤政门北 东西两廊文东武西北上立定中丞至本位面南一 揖乃就坐食至台吏赞乃撸笏食食讫复赞食毕而 罢真宗凡三行之景德以后其礼不行仁宗诏礼官 定仪注以言者谓未合礼罢之神宗又诏重定仪制 翰林学士王珪议按入阁者乃唐紫宸殿受常朝之 仪唐紫宸与今同宣政殿即今文德殿唐制天子坐 朝必立伏于正衙若止御紫宸即啜正衙伏自宣政 殿东西阁入故为入阁五代以来遂废正衙立仗之 制今阁门所载入阁仪者止是唐常朝之仪非盛礼 也自是八阁之礼遂罢文徳殿朔望熙宁三年知 制诰宋敏求言本朝惟入阁御文徳殿今既罢之即 文德遂阙视朝之礼请下议礼院约唐御宣政殿制 裁定朔望正衙视朝之仪学士韩维等以入阁图增 损定上仪注曰朔曰不值假前五日阁门移诸司排 办前一曰有司供帐其日金吾将军常服押本卫伏 判殿中省官押细伏先入殿庭东西对列文武官东 西序立诸军将校分入北向立朝堂引赞官引弹奏 御史二贠八殿门踏道当下殿北向立次催文武班 分八并东西相向立诸军将校即于殿庭北向立班 皇帝服靴袍御垂拱殿内侍阁门管军依朔望常例 起居次引枢密宣徽三司使至医官待诏及修起居 注官二贠并大起居诸司使以下退排立御辇至文 徳殿后阁门奏班齐皇帝诣殿升榻仪鸾使焚香喝 文武官就位四拜起居鸡人唱时舎人于弹奏御史 班前西向喝大起居御史由文武班后至对立位次 引左右金吾将军合班于宣制石南大起居班首出 班躬身奏军国内外平安归位再拜各归东西押伏 位通喝舎人于宣制石南北向对立舎人退于西阶 次揖宰臣亲王以下躬身奏文武百僚宰臣某姓名 以下起居分引群臣以下横行诸军将校仍旧立阁 门使喝大起居舍人引宰臣至仪石北俛伏跪致词 祝月讫其词云文武百僚宰臣全衘臣某等言孟春 之吉伏惟皇帝陛下膺受时祉与天无穷臣等无任 欢呼忭蹈之至归位五拜阁门使揖中书由东阶升 殿枢使带平章以上由西阶升殿侍立给事中一贠 归左省位立转对官立于给事南吏部侍郎及刑法 官立于转对官南兵部侍郎于右省班南与吏部侍 郎东南相向立搢笏各出班籍置笏上亲王使相以 下分班出引转对官于宣徽使殿上承旨宣答如仪 次吏兵部侍郎及刑法官对揖出次弹䅈御史无弹 奏对揖出引给事中至宣制石南揖躬奏殿中无事 喝祗候揖西出次引修起居注官次引排立供奉官 以下各合班于宣制石南躬身喝祗候揖分班出喝 文武官等门外袛候出皇帝降坐舎人当殿承旨放 仗四色官㪠靴急趋至宣制石南称奉敕放仗金吾 将军并判殿中省官对拜讫随伏出亲王使相节度 使至剌史学士台省官诸军将校并赐茶酒序班朝 堂谢皇帝复御垂拱殿中书枢密及请对官桊事应 正衙见谢辞臣僚并依御史台仪制嗅班分入于文 武班后北上分东西重行异位馀押班臣僚于班稍 前押班候刑法官对揖出分引近前揖舎人当殿宣 班引转对班见谢辞并如紫宸仪诏从所定 明堂听政徽宗初建明堂礼制局上七仪一曰朔 必告庙示不敢専视朝听朔必先奏告以见继述之 意二曰负扆正南面之位布政则随月御堂闰月居 门三曰稽月令十二堂之制修定时令使有司奉而 行之四曰每岁十月受新暦于明堂颁之郡国五曰 元正冬至及大朝会并御明堂辽使依宾礼蕃国各 随其方立于四门之外六曰明堂布政之宫若有御 札手诏并请先于明堂宣示然后颁之七曰自今赦 书非御楼肆赦并于明堂宣读政和七年诏颁朔布 政自今十月为始是月朔御明堂平朔左个颁天运 政治及明年岁运暦数自是每月朔御明堂布其月 之政至十一月朔御明堂南靣以朝百辟退坐于平 朔颁政其礼百官常服立明堂下乘舆自内殿出负 斧扆坐明堂大晟乐作百官朝于堂下大臣升阶进 呈所颁布时令左右丞跪请付外施行宰相承制可 之左右丞乃下授颁政官受而读之讫阁门桊礼毕 帝䧏坐百官乃退自是以为常初尚书右丞薛昂条 具熙宁以来绍述熙豊政事繋之月令颁于明堂寻 诏月朔使民知寒暑燥湿之化而万里之远虽驿置 曰行五百里已不及时其千里外当前期十日进呈 取旨颁布诸州宣和元年蔡京言周观治象于正月 之始和以十二月颁告朔于邦国桊以十月为岁首 故孟冬颁来岁之朔今不当用请以季冬须岁运诏 自今以正月朝进呈宣读四年太常王黼编类明堂 颁朔布政与诏书条例气令应验凡六十三册上之 至靖康元年诏罢颁朔布政 御楼肆赦郊祀前一日有司设百官亲王蕃国诸 州朝贡使僧道耆老位于宣德门外太常设宫县钲 鼓其曰刑部录囚以俟驾还幄次群臣就位帝豋楼 御坐枢密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通事舎人引群臣 横行再拜复位侍臣宣曰承旨舎人诣楼前侍臣宣 敕立金鸡舎人退诣班南宣付所司讫太常撃鼓集 囚少府监立鸡竿于楼东南隅竿䋲末伎人四面縁 争上取鸡口所衔綘幡获者即与之楼上以朱丝䋲 贯木鹤仙人乘之奉制书循䋲而下至地以画台承 鹤有司取制书置案上阁门使承旨引案宣付中书 门下转授通事舎人北靣宣云有制百官再拜宣赦 讫还授中书门下付刑部侍郎承旨放囚百官称贺 阁门使进诣前承旨宣答百官又再拜舞蹈退若徳 音赦书自内出如文徳殿宣制仪其䧏御札亦阁门 使跪授殿门外置箱中百官班定阁门使授宰臣读 讫传告百僚皆拜舞称万崴 皇太后临朝真宗崩遗旨以皇帝尚㓜军国事权 取皇太后处分宰相率百官称贺奉慰有司详定议 式内东门拜表差入内都知跪授传进批答首书览 表具之末云所请冝许或不许下制令称予便殿处 分称吾皇太后诏止称吾与皇帝并御承明殿垂帘 决事百官表贺英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听 政礼院议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 召学士亦许至小殿时帝以疾权居柔仪殿东阁西 室太后垂帘处分称吾惟两府曰八候问圣体因奏 政事退诣小殿帘外覆奏太后帝疾间御前后殿听 政两府退朝犹于小殿覆奏哲宗即位太皇太后权 同听政未释服以前遇只曰御迎阳门垂帘皇帝坐 于帘内之圵宰执奏事则权屏去左右侍卫事有机 速许非时请对及赐宣召亦许升殿每朔望六参皇 帝御前殿百官起居三省枢院奏事应见谢辞班退 各令诣内东门进榜子皇帝只曰御延和殿垂帘曰 参官起居太皇太后移班少西起居皇帝并再拜三 省枢院奏事四拜不舞蹈候祔庙毕起居如常仪如 有祥瑞边捷宰臣于紫宸殿称贺皇帝毕赴内东门 贺太皇太后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院 议嘉祐末慈圣同听政英宗间曰御前后殿辅臣奏 事退诣内东门帘前覆奏又慈圣不立生辰节名不 遣使契丹若天圣元豊则御殿垂帘立生辰节名遣 使契丹避家讳曽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 如嘉祐故事蔡卞曰天圣元豊与今日皆遗制处分 非嘉祐比布曰今曰之事虽载遗制实出自徳音又 皆长君正与嘉祐事相似有旨依嘉祐治平故事寻 以哲宗灵驾发引太后手书罢同听㫁焉 皇太子受贺政和定新仪前一日有司设文武群 官等次于东门外典仪设皇太子褥位于阶下南向 其日礼直官舎人先引三公以下八就位左庶子跪 请内严少顷又言外翛皇太子常服出次侍卫如常 仪降阶诣褥位三公以下再拜皇太子答拜班首少 前称贺云元正首祚景福维新伏惟殿下与时同休 贺讫少退复位左庶子承命答云元正首祚与公等 均庆班首以下再拜皇太子答拜讫三公以下出内 侍引皇太子升阶还次少顷礼直官引知枢密以下 八就位立定内侍引皇太子降阶诣南向褥位枢密 以下参贺讫退次引师傅保宾客以下入就位参贺 并如上仪以次出内侍引皇太子升坐礼直官引文 武宫官入就位重行北向立在位者皆再拜左庶子 少前称贺如上仪皇太子降坐宫官退左右侍卫以 次出 师傅保相见前一日所司设师傅保以下次于宫 门外道西南向设轩架之乐于殿庭近南圵向其日 质明诸卫率各勒所部屯门到仗兴谒设皇太子位 于殿东阶下西向设师傅保位于殿西阶之西三少 位于傅保之南稍却俱东向北上师傅保以下俱朝 服至宫门通事舎人引就次左庶子请内严通事舎 人引师傅保立于正殿门之西三少在其南稍却俱 东向圵上左庶子言外备诸侍奉之官各服其器服 俱诣阁奉迎皇太子朝服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轩 架作翼安之乐至东阶下西向立乐止通事舎人引 师傅保及三少入就位轩架正安之乐作至位乐止 皇太子再拜师傅保以下答拜通事舎人引师傅保 以下出轩架正安之乐作出门乐止左庶子前跪称 礼毕皇太子入左右侍卫及乐作如来仪至道元年 有司言百官见皇太子自两省五品尚书省御史台 四品诸司三品以上皆答拜馀悉受拜宫官自左右 庶子以下悉用参见之仪其宴会位在王公上 朝仪班序建隆二年有司上合班仪干徳二年诏 重定内外官仪制有司请令上将军在中书侍郎下 大将军在少卿监下诸卫率副率在东宫五品下内 客省使视太卿客省使视太监引进使视庶子判四 方馆事视少卿阁门使视少监诸司使视郎中客省 引进阁门副使视贠外郎诸司副使视太常博士通 事舎人従本品供奉官视诸卫率殿直视副率枢密 承旨视四品朝官兼南班官诸司使者従本品副承 旨视寺监丞诸房副承旨视南省都事大中祥符元 年礼院言凖封爵令兄弟皇子封国谓之亲王他官 不可参缀检会坐次啚直将宗室使相辄缀亲王班 盖更张之时未有亲王致失讲求窃恐未安请依阁 门仪制亲王在西独为一班宗室郡王带使相许缀 亲王立班坐次临时取旨従之熙宁二年编修仪制 所言后唐置文明殿学士遇紫宸殿坐朝则升殿侍 立而庆暦中改为观文殿学士今之观文非旧之前 殿深在禁中与资政端明相类资政端明学士并不 侍立则官名虽用旧而殿之次序与旧不同请自今 紫宸殿坐朝不许观文学士升殿侍立従之六年阁 门副使张诚一言垂拱殿常朝内侍宿卫十八班起 居毕宰执至两使十班皆以次分班起居然后中书 枢密始乃奏事已是曰高诸班不冝曲为分别虗占 时刻请百官起居曰将亲王为一班侍卫为一班使 相至剌史重行异位为両班则十班可减六班紫宸 殿起居并依旧班従之元豊中有更定合班仪 百官转对太祖诏内殿起居曰令百官以次转对 限以二人其封章于阁门通进鞠躬自奏宣徽使承 旨宣答拜舞而出著为阁门仪制淳化中诏复令常 参官二人次对阁门受其章景徳中诏在外京官内 殿崇班以上候得替先具民间利害实封于阁门上 进方得朝见治平中御史台言旧制起居日轮两省 及文班秩高者二贠转对寻诏遇转对日增二贠熙 宁初阁门言旧制中书省枢密院桊事退再引三班 假日则两班或再御后殿引对多及午刻遇开经筵 即至申末恐久劳圣躬请遇经筵曰自二府桊事外 止引一班或有急桊及言事官请对即取旨俟罢经 筵曰仍旧又言假日御崇政殿每遇辰时则隔班过 延和殿再引不待进食至巳刻隔班取旨尚许引对 请自今隔班过延和殿俟已进食再引遇寒暑大风 雨雪即令次日引对诏自今授外任者许转对讫朝 辞监察御史裹行张戬程颢言每欲桊事必俟朝旨 或朝廷有阙及闻外事而机速后时则已无所及况 往复俟报必由中书事干政府或致阻格请依谏官 例牒阁门求对或有急奏即许越次豋对又以编修 仪制所言三衙有急奏许于后殿豋对有桊陈则报 阁门如常制或假曰御崇政殿则于巳得旨对班后 续引且许两制以上同班奏事元豊中诏尚书侍郎 奏事郎中贠外畨次随之不许独留身元祐中宰臣 吕大防言昨垂帘听政台谏以二人同对故不正之 言无得以入今陛下初见群臣请对者必众善恶相 杂难于采纳哲宗曰人君纳谏为上然邪正则不可 不辨遂诏上殿班当直牒及帅臣国信使副许依元 豊仪制绍圣初臣僚言文德殿视朝轮转盖袭唐制 故侍従之臣亦皆与焉元祐时因言者兑侍従官转 对又并兑职事官权侍郎自此转对止于卿监郎官 而巳请依元豊条制又言诸路监司辞朝日当令上 殿省问风俗诏自今三省枢密院进拟开封府推判 官武臣横行使副诸路监司藩郡知州武臣知州军 取旨召对又言每縁职事请对待次旬日遇有悉奏 深恐失事请自今后许依六曹开封例先次挑班上 殿仍不隔班重和中臣僚言比年来二三大臣奏对 留身谗䟽善良请求相继甚非至公之体诏自今惟 蔡亰五日一朝许留身馀非除拜迁秩因谢及陈乞 免罢并不许独班奏事虽两制职事不许独对
御定宋史筌卷二十五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