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部六 太平御览
卷九百五十八.木部七
木部八 

《寻阳记》曰: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张华云:“交让树者,此是也。”

《尔雅》曰:桧,柏叶松身。

《尚书·禹贡》曰:杶、干、栝、柏柏叶松身曰栝。

《毛诗·竹竿》曰:桧楫松舟桧,柏叶松身。楫,所以棹舟也。

《尔雅》曰:栩,杼柞树也

《毛诗·车辖 》曰:陟彼高岗,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又曰:维柞之枝,其叶蓬蓬。《疏》曰:栩,今柞。壳为斗,可以染皂。今俗及河内云杼斗,或橡斗。

陆机《毛诗疏义》曰:“芃芃棫朴,《尔雅》曰:棫,白桵。注音蕤。《三仓说》:棫即柞也。其木理纯白,无赤心,为白桵。直理易破,故可为犊车轴。又可为矛戟铩。”

《西京杂记》曰: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五株树,枝覆荫数十畒。

崔豹《古今注》曰:凿木出交州林邑国也,色黑而有文,亦谓之文木。

周处《风土记》曰:旧说舜葬上虞。又《记》云:耕于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田,在于山下,山多柞树。灵越之间名柞为枥,故曰历山。

《毛诗·将仲子》曰: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檀,强忍之木。

又曰:《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圣贤冢墓记》曰:孔子墓有檀树。

《礼记·月令》曰:季春无伐桑柘。

又《投壶》曰:矢以柘若棘,无去其皮。

《周礼·冬官》曰:弓人辨六材,一曰柘。

《古史考》曰:乌号弓,以柘枝为也。

《谯周》曰:野柘枝劲。乌集之,飞起,枝弹之乌乃惊号。伐取为弓,故称乌号弓。

《周书》曰:季夏取桑柘之火。

《风俗通》曰: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崔寔《四民月令》曰:柘,染色黄赤,人君所服。黄者中尊;赤者南方,人君之所向也。

《云南记》曰:会川室屋相次,皆是板及茅舍。满川坡尽是花木,亦有赤柘。

《尔雅》曰:杞,枸檵音计,今枸杞也。

《毛诗·将仲子》曰:将仲子兮,无伐我树杞!杞,木名。《疏》曰:狗骨也。

又《湛露》曰: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左传·昭公》曰:声子聘于晋,还,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政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周书》曰:太姒梦梓化为杞。

《尔雅》曰:楰音俞,鼠梓楸属也。今江东有虎梓。

《毛诗·小弁》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

又《定之方中》曰: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陆机《毛诗疏义》曰:北山有楰,《尔雅》曰:”“楰,鼠梓。其树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也。今人谓之昔楸。湿时脆,燥而坚。今永昌人谓鼠梓,汉人谓之楰。

《礼斗威仪》曰:君乘火而王,其政和平,楸梓为常生。

《周书》曰:太姒梦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商阙间化为松、杞。

史记》曰:子胥将死,告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梓可为器;而抉吾眼,于吴之东门上,以观越兵入吴也!”

汉书》曰: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济南平陵王伯墓门梓桂卒生枝叶,上出,刘向以为王氏代汉之象。

《后汉书》曰:应顺为冀州刺史,廉直无私。迁东平相,赏罚必信,吏不敢犯。有梓树生于听事室上。事后母至孝,众以为孝感之应。

《说苑》曰:伯禽与康叔封朝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康叔封与伯禽见商子。曰:“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见周公,三见而三笞,其说何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阳,有木焉,名曰桥。”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阳,见桥竦焉,实而仰。反以告乎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盍相与观乎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曰梓。”二子者往观乎南山之阴?见梓勃焉,实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见乎周公,入门而趍,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安见君子?”二子对曰:“见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

乐资《春秋后传》曰:使者郑客入函谷,至平舒,见素车白马,曰:“吾华山君,愿以一牍致滈池君。子之咸阳,过滈池,见一大梓树,有文石,取以扣树,当有应者。”以书与之,郑客如其言,见宫阙如王者居。谒者出,受书,入有顷,云:“今年祖龙死。”

《山海经》曰:玉山、碧山多梓木。鸡山美梓。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

《汉武故事》曰:卫子夫入宫,上曰:“吾昨夜梦子夫庭中生梓树数株,岂非天乎?”是日幸之,有娠。

郭氏《玄中记》曰:秦文公造长安宫,面四百里,南至终南山。山有梓树,大数百围,荫宫中。公恶而伐之,连日不克,辄大风雨。夜有鬼,问梓树,树曰:“岂奈吾何!”鬼曰:“若使三百人被头,以丝绕树,岂不败汝?”树默然不应。明日,人上言秦王,依此言伐之,中有青牛,逐之入澧水。

《豫章记》曰:松阳门内有大梓树,大四十五围。树先枯,永嘉中一日忽更荣华。太兴中,元帝果继大业。

《尔雅》曰:槄音滔,山榎今之山楸。。楸小叶曰榎音贾。大而皵音鹊,楸老乃皮麄皵者为楸也。,小而皵,榎小而皮麄皵者为榎。

汉书》曰: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树楸与千户侯等。

任昉《述异记》曰:吴中有陆家白莲种,顾家班竹,赵有韩氏酸枣,中山有楸户掌楸木者。楸木可为什器。汉书货殖志有千树楸。

七容反

《尔雅》曰:枞,松叶松身。郭璞注云:今太庙梁用此木,《尸子》所谓松柏之鼠,不知堂室之有美枞。

《鲁连子》曰:松枞高千仞而无枝,非忧王室无柱。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椒。

《援神契》曰:椒姜御温,菖蒲益聦。

《尔雅》曰:檓音毁,大椒也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檓也。。椒樧丑莍莍,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东亦呼莍椒,似茱萸而小,赤色。莍萸,音求搜。

《山海经》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椒。景山多秦椒。

《毛诗·椒聊》曰:《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脩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巳之子,硕大无朋。椒聊,椒也。

陆机《毛诗疏义》曰:“椒聊,聊,语助也。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煮其叶,以为香。今成皋诸近山间,谓竹叶椒树,亦如蜀椒,小毒热,不中合药也。可着饮食中,用蒸鸡豚,佳香。东海诸岛上,椒树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此椒叶,其肉自然作橘香也。”

又《东门之枌》曰:贻我握椒椒,芬香也。

《续汉书》曰:天笁国出石蜜、胡椒、黑盐。

《孙卿子》曰:民之亲我,驩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

应劭《汉官仪》曰:皇后称椒房,取其实蔓延盈升,以椒涂屋,亦取其温暖。

张璠《汉记》曰:桓帝窦皇后崩,中常侍曹节、王甫欲以贵人礼葬。太尉李固自扶舆起,捣椒自随,谓妻子曰:“若太后不得配桓帝,吾不生还矣!”

《魏氏春秋同异》曰:锺繇嬖庶子会之母,黜嫡夫人。文帝命复焉,繇恚忿,餐椒致噤,帝乃止。

《齐书》曰:建武中,王敬则于会稽反,奉子恪为名。而子恪奔走,未知所在。始,安王遥光劝上并诛高武诸子孙,于是并敕竟陵王昭、胃等六十馀人,入永福省,令太医煮椒二斛,并命办数十具棺材,谓舍人沈徽孚曰:“椒熟则一时赐死,期三更当杀之!”会上暂卧,主书单携启依旨毙之,徽孚坚执曰:“事须更审!”尔夕三更,子恪徒跣奔至建阳门,上闻,惊觉曰:“故当未赐诸侯命耶?”徽孚以答,上抚床曰:“遥光几误人事!”及见子恪,顾问流涕,诸侯悉赐供馔。

《世说》曰:石崇以椒为泥泥屋,三君夫以赤石脂泥壁。

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之旦,进酒降神,毕室家无大小次,坐先祖之前,子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白。

《范子计然》曰: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陇西、天水,细者善。

《风土记》曰:三香:椒、𣗋、姜。

《离骚》曰:杂申椒与菌桂,播椒房兮成堂布椒于堂上

晋成公绥《椒花铭》曰: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肇惟岁首月正元日,以介眉寿,祈以初吉。

晋刘臻妻陈氏正旦献《椒花颂》曰:璇穹周回,三朝肇建。美哉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服之,永寿于万!

木兰

汉书》曰:孝桓帝元嘉元年,芝生后庭木兰□上。

《神仙传》曰:北海于君病癞,见市卖公姓白,问之。公云:“明日木兰树下当见卿。”明日往,授素书二卷,以消灾救病,无不愈者。”

郭子横《洞冥记》曰:元封三年,大秦国献花蹄牛,饴以木兰之叶。使方国贡此叶。此牛不甚食,食一叶,则累月不饥。

任昉《述异记》曰:木兰川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

又曰: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

《离骚》曰:鸱鸮集于木兰兮。

又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夜合

《风土记》曰:夜合,叶晨舒而暮合。一名合昏。

甘棠

《尔雅》曰:杜,甘棠今之杜黎。。杜,赤棠;白者,棠。棠色赤白,各异其名。

《毛诗》曰:《甘棠》,美召伯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爱其树。

又《杕杜》曰:有杕之杜,生于道周。杜,赤棠也。

𣗋

《宋春秋》曰:义熙八年,太社𣗋树生于坛侧。𣗋尚黑也,宋水德,忽生此一树。

《尔雅》曰:栎,其实梂。有梂彚自裹。

《毛诗·晨风》曰:山有苞栎栎,木也。

《庄子》曰:匠石之齐,至曲园,见栎杜树,曰:“是不材木,故若是之寿。”

《淮南子》曰:十二月官狱,其树栎。

《水经》曰:若耶溪孤潭上有一栎树,谢灵运与从弟惠连尝游之,作连句题刻树侧。

《后汉书》曰:李恂诣洛阳时,岁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馈粮,悉无所受。徙居新关下,拾橡实以自资。橡,栎实也。

《晋书》曰:挚虞从惠帝幸长安,及东军来迎,百官奔散,遂流离鄠杜之间。转入南山中,粮绝饥甚,拾橡实而食之。

又曰:司马元显之讨桓玄,于时杨土饥虚,运漕不继。玄断江路,商旅遂绝。于是公私匮乏,士卒惟给桴橡。

《说苑》曰:莒穆公有臣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橡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见识焉,今君难,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厉附曰:“始我以为君不吾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臣者!”遂往死。

《淮南子》曰:高台增榭,接屋连桅,非不丽也,然而民无窟室狭庐所托于身者,则明主不乐也。肥脓甘脆,非不香美也,然而民有糟糠橡栗不接于口者,则明主不甘也。

《抱朴子》曰:假榖于夷齐之门,告寒于黔娄之家,所得者不过橡栗缊褐,必无太牢之膳、衣狐裘矣。

太平御览卷第九百五十八

 木部六 ↑返回顶部 木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