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卫战概述
作者:阎锡山
1951年

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险要,东瞰平津,北控察绥,西障关中,南屏中原,实为华北的要塞,全国的堡垒。共军窜据陕北后,即一眼盯住山西,派遣大量地下工作人员,煽动佃雇农,积极展开地下活动。抗战开始,共军划归第二战区指挥,其部队开至山西作战,实际共党的党政干部到了山西实行政治渗透,军事扩展。抗战胜利后,更以全力争夺山西,作为其全面叛乱之根据地。太原为山西之心脏,煤铁丰富,工业发达,向有铁都之称,不仅为战略要地,在政治与经济设施上尤有重大意义。晋中会战后,共党即以华北军主力围攻太原,冀达其全面夺取政权之目的,我太原军民,为保家卫国,遂一致奋起,展开坚决的太原保卫战。所谓太原保卫战,是以太原城为中心,延伸于城周半径三十公里内之范围,即是东至捍山、老虎山,西至石千峰山、庙前山,南至小店、武宿,北至周家山、黄寨,此一带地区之战斗,均包括在内。

太原是华北战区中最后之赤海孤岛,太原保卫战又是山西十四个大战役中最后一幕之惨烈决战。共军不惜重大牺牲,挟其席卷东北华北之势,分三次增兵,四期围攻,前后发动七次总攻,团以上之争夺战达一百二十六次。由三十七年七月十六日起至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止,历时共计九个月又九天,共军前后调集六十馀万人,伤亡三十五万馀,我亦伤亡十四万六千馀人。兹就太原保卫战中我与共军在政治上的斗争、军事上的斗争,共军对太原四期围攻七次总攻经过,以及五百完人壮烈成仁,分述于后:

一、政治上的斗争

在太原保卫进行中,我们与共党政治上的斗争,撮其重要者约有三事:

(甲)肃清伪装。远在抗战期间,日军占领太原时,城外五公里之地区,即为共军所控制,共军以有训练之伪装份子五千人,藉商店做打入工作,大商店二人,小商店一人,并控制各商店商人在原藉之父母妻子为抵押,负责掩护他们;其馀大公馆内之雇人中,大部有伪装的打入。他打入这五千人,每人交付放五处火的责任,太原城内共有二万多房院,当他主攻太原时,这些人即可做放火内应。太原虽为日军占领,而实际为共军地下人员所控制。当抗战胜利前,我即通过伪政权,派入大批地下工作人员帮助肃伪,虽未肃清,但曾提醒了日军对共军伪装放火的注意防范。自我军收复太原后,即开始大力肃伪,在三个月的大奋斗中,形将肃清,后来共军又提出“有甚骠甚”的口号,这“有甚骠甚”的意思,就是有什么拿出什么,凭什么奋斗。共军以为他有的是人,他曾说,我们扣他一个人,他向我们城内打入两个人,使我们扣不胜扣,做他对付我们发现伪装的对策。按此种做法,他这骠人的意思,就是所谓“辽东豕若敝屣”,他不在乎损失些人。他为什么如此做?因为他解决了山西五十馀县的土地问题及一部份私营工厂的问题,收买了许多人替他卖命。但我们在太原城中,经大力进行肃伪工作,前后共扣获了他五万多伪装。

我们扣获共党这五万多人,他原希望达成两个目的:一个是希望我们把这些人全杀了,给他一个宣传我们残忍的口实,使社会上一般人对我们印象不好。一个是假若我们不把这些人杀了,给我们一个生活上的累赘,所以他这骠人的做法,亦是他有内心的做法。我们认识了他这两个阴谋,所以对扣获的这五万多人,都加以训练争取,着他们自动自白而后放回去,使共党希图我们的两个目的完全失望,且使这些伪装份子自白后,供出他们的一切情形来,除将愿意给我们工作者留下外,其馀交付任务放回去,反增加他的顾虑与生活上的累赘。

共党再以“留馀地”三字,一步一步的争取我们动摇的干部,所谓“留馀地”,就是他对我们的干部说:“万一国民党失败共产党成功之后,你应该怎样?是不是你应在共产党未来前,先留下一步馀地,不要成了绝对的对头。”并且说:“这留馀地很容易,你把那不要紧的事,常常报告给共产党,他们来时就不难为你了。”他这种方法,由浅而深,由近而远,有组织的尚能以组织稳住干部的心,不至上当,无组织的即很容易上他的当,且最容易上当的还是公务员的家属。

(乙)化行政为家政,变社会为家庭。我们欲粉碎共党的政治阴谋,配合军事作战,在政治上首先应克服的问题,就是兵员与食粮补充的困难。在此情形下,必须化行政为家政,变社会为家庭,官兵不分,共同克服此困难。于是我们将太原市区编成战斗城,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用。

二、军事上的斗争

军事上的斗争,是叙述双方在战略战术战斗上一切的措施与方策,不包括军事作战在内。

共军围攻太原之战略目的,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先包围消灭我外围据点,诱出并击溃我援军主力于据点工事外,而后歼灭我城垣守军。共军的战术是以钻隙、包围、断线、孤点而各个击破。共军的战斗方法,是以人海战为主,坑道战、穴壁战、对壕战、喊话战、赠物战、疲劳战、逗子弹战为辅,选定攻击点,集中兵力,实施强烈性的突破。

我军在作战计划上,采防御战略,攻击战术。在对日作战期间,因人民是我们的,所以我们采攻势战略,但我军装备武器不如日军,只好取防御战术。太原东西山民众,在八年的抗战中,共军有良好的组织基础,所以我们在战略上只好取防御,以攻势战术,补救我战略之劣势。根据此战略战术,我军构筑五千六百多个洋灰铁筋的碉堡,构成纵深崎形的面。城内即筑巷战工事与城外三千公尺以内为城垣阵地带。三千公尺以外至一万公尺以内为主阵地带,设牛驼、淖马、聂家山、松树坂四个中据点。距太原城二十公里至三十公里为前方阵地带,外围四个大据点,东为捍山,南为武宿机场,西为石千峰山,北为周家山,各据点各阵地带均有核心阵地、主阵地、前方阵地、狙击阵地的纵深配备,各阵地上均构筑有倒打工事、袭击工事、坑道工事、侧防工事,互相策应,火力支援,构成铁钉式、蜂窝式的防御工事。区分外围据点为歼敌区,主阵地带为消耗区,城垣阵地带为成功区,各区与区间以空军及优势之机动部队支援出击,实施战术性之攻击,完成我严密之防御系统。

在保卫战的进行中,我们曾克复了几项作战上的困难:

(甲)共党挟其广大的民众组织,以水覆舟的政略,向我们作面的战争;我们欲以政略劣势对政略优势的敌人作战,只有实行碉堡政策,以补助我们的全面控制。所谓碉堡,就形状上说有高碉、低碉、人字碉、十字碉、方碉圆碉等之分;就性能上说杀伤碉、伏地碉、警戒碉、侧射碉、指挥碉、炮碉等之分;就大小上说有半班碉、十班碉、排碉、连堡等之分。以高碉与敌作对壕战,可收瞰制之利;以伏地碉与敌作人海战,可收利用地形加大杀伤之利,各种碉之配合运用,更可收高度杀敌之效。

(乙)共军之人海战,我们在编制上兵器上均感到每营配备的重机枪六梃,不足以制止他的人海,遂另组一个重机枪师,下属四十六个连,每连配重机枪十二梃;一个步重迫炮师,下属二十七个连,每连配十二公分口径步重迫炮六门;一个飞雷团,下属九个连,每连配九公分口径射雷筒六十具;一个冲锋机枪团,下属九个连,每人配冲锋枪一支。且在兵器上,本发挥高度杀伤效力之原则,大量制造各种雷(飞雷、跳雷、掷雷)、五零小炮,尤特种零线子母弹等,配属各部队,遇有敌人袭击时,集中这些兵器用在投掷手掷弹前五百公尺,且与手掷弹接连使用,以消灭共军之人海,甚为有效。自此项部队编成及此项兵器大量制造后,共军对我攻击,因死伤惨重,即不敢再用人海战术了。

(丙)山西民间房屋建筑坚固,共军利用墙根构筑工事,顶上搭掩盖,墙内挖射击口,再以穴壁战法,打通各房院,使我们轻武器攻击困难;加以炮弹摧毁,又非大落角之重炮不可。因此经共军占领之村庄,我们恢复困难,于是研究制造一种十五生的口径、七百公尺射距离、落角七十五度之臼重炮,对共军占领村庄,即可由房顶穿入杀伤房内之敌人,自后我们恢复村庄即损伤较少。

(丁)共军善用坑道战术,但在我们三层坑道的防御下,共军之坑道,攻击到我们第一层时,即被破坏,始终未攻到我二层三层。

因为我们克服了以上的几项作战困难,在保卫战的前六次攻势中,曾予共军以重大的创伤,陷敌于被动的地位。

三、共军对太原四期围攻七次总攻经过

太原保卫战,自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十六日起,至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止,共九个月零九天。在此作战期间,共军共增兵三次,就其增兵进攻阶段,共分四期,以增兵后攻击开始之日为首期,至再次增兵攻击开始前为期尾。在此四期中,共总攻七次,兹分期分次简述如下:

第一期、三十七年七月十六日至九月三十日

共军初攻太原的兵力,为正规部队十五万馀人,地方部队十三万馀人,民兵八万馀人。

我军在抗战终了时,第二战区官兵总额为三十二万五千馀人,其中战斗员为二十一万六千馀人。我军经过十三处的大战后,兵力损失约为三分之二,我虽极力补充,到太原保卫战,我军只馀九万馀人,连同保安团一万五千馀人及守碉民众自卫军四万二千馀人,我军总兵力为十四万七千五百三十八人,馀皆为非战斗员。

第一次总攻,自我赵承绶兵团在榆次、太谷、徐沟三角地区受创后,兵员损失在半数以上,共军乘我主力未集中太原前,调集徐向前所部及地方团队民兵等三十馀万人,向太原外围取包围形势,并以五个旅之兵力,向我城西南大小王村、神堂沟、聂家山一带施行突袭,仅距太原城三千公尺,尔时太原只有绥署警卫部队两千馀人及两个保安团,馀皆民卫军。七月十六日晚共军对大王村据点波浪冲锋十四次,欲一举攻下,直扑我太原城,经我保安一个团及民卫军三千人坚决抵抗,未得逞。嗣我军陆续集中,次第收复聂家山、神堂沟等地,共军遭受重创,遂退回榆次、太谷一带整补。此次总攻伤亡两万以上,我伤亡六千五百馀人。

第二期、三十七年十月一日至十一月九日

共军原有兵力三十六万二千馀人,除第一期伤亡外,又增加四个纵队及各县民兵十四万人,计总兵力为四十万五千馀人。

我军原有兵力十四万七千馀人,除第一期伤亡外,又由陕空运増加一万二千馀人,计总兵力十五万馀人。

第二次总攻,共军自第一次总攻失败后,在整补期间,实行应急教育,特别注意爬城、爆破碉及通过各种障碍物之训练,并征集大量木板蔴袋作准备进攻码堡之用。九月二十七日我接到共军将于十月初作第二次总攻之情报后,当决定先敌行动,诱共军在对我有利地带作战,或迫其在准备完善之前使之作战。十月一日我以三个师之兵力,向盘据城南之小店、南畔、东西温庄之共军袭击,当将各该地收复。十月五日共军以六个纵队九个独立旅之兵力,四面向我进攻,以小店、南畔方面为主攻,武宿、砖井方面为助攻,其他为佯攻。我当以强大机动部队实行暴风雨之急袭,激战六日夜,十日共军全线总崩溃,此次总攻共军伤亡三万五千馀人,我伤亡一万一千馀人。

第三次总攻,共军第三次总攻重点为城东北之风阁梁,因该地为我军城东左翼之支撑点,且可控制我城北空军基地,我由陕空运部队及一切军需物资均由该基地降落。十月十三日共军以三个纵队兵力发起第三次总攻,我山顶阵地有碑堡十一座,守军为两个连,共军集中炮火向我轰击,以炸药破坏碉堡,并截断我援军增加之进入路,致仅增加上一个连,最后全部牺牲。十五日我陆空配合,向共军猛烈反击,共军反复突击二十六次,我空军对敌援军痛予炸射,我地面部队复将共军援路切断,共军乃行溃退,复遭我陆空强大炮火追击,四个旅溃不成军,此次总攻共军伤亡一万馀人,我伤亡三千馀人。

第四次总攻,共军四次总攻重点为城东之牛驼,因牛驼可控制城北空军基地,且可炮击兵工厂,瞰制太原城。十月十八日共军以六个纵队兵力,分向牛驼、黑驼、小窑头、四十亩屹塔一带攻击,城南城西亦同时发动,实行牵制,以牛驼寨争夺战最为惨烈,共军前仆后继,志在必得,不只使用人海战法,其火力亦相当强盛,我以炽盛炮火,对共军实行冰雹战,激战四日夜,将共军由东山进攻太原之企图完全粉碎。此次总攻共军伤亡四万人以上,我伤亡八千馀人。

共军迭次总攻失败后,感到军事进攻甚为困难,遂极力搜求线索,谋策动我步队之叛变。经多日研究,知我空运增援部队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为前被俘新八军军长高树勋之旧部,遂利用高之名义给黄一信,黄为所动,定于十一月三日起事,幸赖我戴炳南师长深明大义,一面嘱所属团长勿受其惑,一面暗向我报告。同时我亦接到特工人员对此事之报告,遂以开会名义将黄召至绥署予以扣押,因黄部系由陕增援来并之部队,遂将黄及共军所派敌工部长一并解送南京处理。据黄供其所以谋叛之因,动于关外国军之失败,彼前曾与高有暗约,关外失败彼即投共。

第三期、三十七年十一月九日至三十八年四月八日

在第二期作战期间,共军三次总攻及经过五十二次团以上之争夺战,并每天均有十数次不等的小战斗,其死伤在十万以上。共军恐旷日持久,师老城下,遂由河北、山东、察绥及晋北各地,抽调地方团队八万六千馀人,本期共军兵力连同其原有部队共三十八万六千五百馀人。

我军由陕西空运增接部队四千五百名,连同原有部队共九万八千馀人。

按共军所调之援兵,皆系地方部队,攻击太原已成强弩之末,初尚总攻两次,以后四个月期间,变猛攻为围困,有等待他处战争结束,再集中兵力一举解决太原之企图。本期时间计五个月为各期中之最久者,占共军围攻太原时间九个月零九天,半数以上。

第五次总攻,共军自四次总攻失败后,因感我方炮火猛烈,碉堡坚强,其士气渐萎,乃乘援军初到之新锐,于十一月九日发动第五次全面总攻,以八个纵队攻城东南之黑驼、马庄,城东之淖马、松庄、牛驼,与城东北之西岩、风阁梁一带,西南北三面亦各以有力部队,配合总攻。

共军此次总攻,其目的在夺取黑驼、淖马北端之郝家沟,该地为攻击太原城捷径。在共军总攻前,我曾缉获其谍报人员之情报图,指示共军攻击方向为郝家沟,并说明由郝家沟进攻城垣有两个好处:(一)直扑南城,可将城南二十里内所有之码堡截在外边;(二)以该处攻城垣居高临下,可免逐次进攻之损失,欲夺取此地,须占领沟南沟北之高地,而沟南高地以黑驼为主,故共军由九日开始以三个纵队对该地猛攻,至十八日攻击黑驼失败后,各处攻势亦告结束。

第六次总攻,共军自东山失败后,即改硬攻为软困,我识破共军之企图,除提倡节约及增加生产外,并发动军民大量增筑机场,以便维持此唯一之补给线。除原有第一第二两个洋灰机场外,另增筑第三第四两个洋灰机场及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等五个临时机场。其中我便于使用者为第七机场(即红沟机场),共军此次总攻,其目的可以说完全为破坏我机场。

十二月十七日共军以三个纵队另三个旅配合民兵三万馀人,向我城西之赵家山、狼坂、石千峰山一带攻击,因西山多系石山,我碉堡副防御构筑较少,共军以人海战法,满山野向我阵地蜂拥冲上,尤以对大小虎谷、化七头等地攻击为猛烈,我将重机枪及火焰喷射器集中使用,共军背负炸药手掷弹者多被击中爆发,死伤甚重,我步兵乘机分四路出击,共军因附有大量民兵,夜间不辨敌我,自相践踏滚入沟者甚多,甚至亦有自相残杀者,是役我俘虏中大部为民兵,供称共党村干部指示他们说:“攻太原每人带篮子一个蔴袋二条或带煤油筒及鞭炮”,我们到来时,才知篮子在人海冲锋时装手掷弹之用,蔴袋是供做掩体之用,鞭炮放在煤油筒内燃放,以便逗子弹之用。

共军此次总攻失败后,即改军事进攻为政治进攻,派遣俘虏向我各干部送信,以威胁利诱之手段瓦解我军心,当时我军为打破其阴谋,规定凡共方送来信件,不论给谁,均不许拆阅,必须送绥署处理,连续给各干部之信不下万馀封。我则利用播音器向共军行短篇讲话、呼口号揭破共党之阴谋暴行,同时共军利用我物资缺乏,以大批猪肉蒸馒头包子等送给我阵地守军,企图以物利诱,动我军心,我军亦以粮果罐头加上传单投送给共军,当时我军因物质条件不够,遂规定对共军之送物者开枪射击,以打破共军之阴谋。共军在本期中特别施行逗子弹战及疲劳战。

第四期、三十八年四月九日至二十四日

共军自六次攻失败后,曾多次检讨其失败的原因,系由于我火力的旺盛与工事的坚固,并认为轰塌城墙易,击破碉堡难;攻入城内易,击毁城内城难(即城墙内三十至五十公尺左右又筑了一道城),于是对太原采长期围困政策,等他处战事结束,以便集中火力人力,一举而下太原。东北战事结束,北平和平易手后,共军利用和谈时机,调集东北林彪之第十五军团三个军,聂荣臻之第二十兵团五个军,并傅作义原部国军四个师,另五个炮兵团,共约二十三万馀人,齐集太原;又由晋冀察绥调来民兵十馀万人,连同原有攻城部队共约六十馀万人,并配属由东北平津所得之大量重炮与火箭炮、高射炮及所缴日军华北总弹药库的大量重炮弹,改由彭德怀任总指挥。

我军经三期损失未再增援,本期连同各部门志愿参战之员生伕役共七万二千馀人。

第七次总攻,三十八年四月一日和谈开始,共军认我是阻挠和谈的,欲在和谈开始攻占太原,造成其和谈上更有利之局势。遂以其调集至太原城周之所有部队,乘我奉召赴京未返之时,发动第七次总攻。

我赴京之第三日为四月一日,共军即将太原所有新筑之五个机场完全控制,飞机不能起落。于四月九日起以原围城之部队,向南北西三面开始攻击,唯东山无行动。十二日东山之共军对我行全面性的压迫进攻,经侦察完全为共军新增部队,十四日上午九时对我开始猛攻,我因共军东山阵地,距城最近,在地形上居高临下,对城垣威胁最大,故我之机动部队控制于东山附近。至十四日下午十一时,共军南北两线同时发起猛攻,十五日早三时许,北线共军突破我向阳店阵地,以一部向左席卷切断我栏岗,阳曲镇阵地与后方之联系,其主力向我新城主阵地进攻,并以一部迫近铁道桥及内城之线。西南线方面之共军至十五日五时许,亦将南堰阵地突破;并以围攻渗透之方式,将我义井、沙沟、小王、小井峪各据点均行包围,其一部窜窳流附近,继对我大王村阵地展开猛攻,赵军长恭率部増援奋力将敌击退,赵军长于是役阵亡。我军为增强城垣阵地,遂将西山各据点及北线之李家山、风阁梁阳曲镇,黄后园自动放弃,退守主阵地带。十五日上午十二时许南线共军亦以火箭炮将我碉堡击毁四十馀座,开辟一条攻城之通路。

当十四日共军向我东山总攻时,我在京接获报告后,即拟于十五日乘机返并,民航空运队以飞行危险拒绝派机,正接洽间,太原报告南线之共军已进至城西窳流村,北线之共军已进至铁道桥附近,机场已全陷敌手,即以降落伞降落亦绝不可能,不得已遂规定由无线电话每日早晚通话两次。

此次共军进攻,兵力之大,火力之猛,前所未有。自十四日开始全线猛攻,以越点钻隙战法将我阵地分别隔离,从容不迫用河塌式的方式逐段进攻,每次攻击开始,先以强大炮火,压制我之火力,以火箭炮摧毁我们的碉堡,然后以大量步兵蜂拥冲上。我军在人力火力绝对悬殊情势下,以炽盛之战志,浴血拼斗,碉堡被毁,乃据野战工事抵抗,寸土喋血,尺地必争。直至十九日城东城南之共军迫近城垣,我集中兵力固守城垣阵地,共军轮番攻击,至二十一日将我双塔寺、卧虎山、剪子湾,炼钢厂攻陷,守军大部牺牲。此时和谈决裂,南京吃紧,共军复以高射炮击飞机,致太原赖以空投之食粮,亦形断绝,军民并食不得一饱,然仍浴血拼斗,不为稍屈。

二十二日共军以火箭炮将城周护城碉分别摧毁,当日黄昏开始集中所有重炮及各式山野迫击等大小炮三千馀门,向我城内及城墙轰击。廿三日整日一片炮声,城内几无一所完整房院,我城内,城大部被毁,共军并射入大量烧夷弹,城内起火六百馀处,到处火光冲天,碎瓦颓垣,人民因事先都筑有掩蔽部,死伤尚不甚重。下午三时许东城南城被共军轰塌三处,城墙形城板状,军民冒死抢堵,并集中重机枪以火力封锁缺口,敌我死伤均重。

当日下午五时许梁代主席及山西省妇女会理事长阎慧卿代表全体干部致我一电云:“一切均已布置妥贴,所有应处理之人与物,皆分别处理,一定遵照钧旨,不与共匪相见,亦不留尸与共匪睹面,请放心!”我当覆电云:“你们从容吧,我一定继续诸同志之志,与毁灭人类者奋斗到底。”此后太原即与外界失去连络。关于太原最后陷共及五百反共基干成仁情形,系接获太原突围干部之报告。

廿三日晚炮声彻夜不停,廿四日拂晓,共军以毒瓦斯弹向城垣发射,守城官兵中毒者甚多,共军遂由东城南城两面攻入,乃与我展开激烈之巷战,我国军、宪警、公务员、民卫军,一齐参加战斗,短兵相接,喋血苦战,一碉一屋之事,无不使共军付出极重大之代价。尤以绥署侍卫队特务团抵抗最烈,侍卫队第三连据守贸易公司大楼,先以枪弹,继以砖石,最后肉搏,前后毙伤共军千馀,结果全军无一生还者。共军对攻不下之据点,即以火箭炮连人带工事一齐摧毁,下午三时许守军伤亡殆尽,共军始攻入绥署大堂前,距我绥署副主任孙楚将军之指挥部不及五十公尺,始行停止战斗。此时绥署后院之进山及东部之洪炉台,仍由侍队及教官据守,作坚强抵抗,共军迫俘虏前往喊话停战,守军侍卫队士兵高呼“我们不做俘虏”,并将所派之人一枪击倒,终以百馀人,据进山之山顶,作惨烈之最后抵抗,又战斗三时许,守军完全战死,共军在此以十倍守军之牺牲,始占领进山,直至廿五日下午六时巷战始息,守军大部壮烈牺牲。

四、五百完人壮烈成仁

二十四日上午当巷战激烈,共军迫近我省府大楼时,我代主席梁敦厚及山西省妇女会理事长阎慧卿见大势已去,遂在省府钟楼从容服药自杀,于自杀前曾嘱役人举火焚尸。警察局长师则程率警察到柳巷抵抗,最后与妻史爱英同着新衣,壮烈自戕。特种警宪指挥处处长徐端等三百馀人(有女职员十馀人)及第四区专员尹遵党等百馀人,于下午二时许在精营西边街该处大楼弹药告尽时,遂集体自杀,最后以汽油焚尸体与大楼,同归于尽。共军入城后,对梁代主席等十馀重要干部,寻获以遗骨并化验遗血,盖恐其尸体非真,共军对我干部痛恨之深,概可想见。

总之,太原保卫战历时九个月,共军伤亡三十五万馀人,并据共军《晋南日报》载统计做工达一千五百万日份,恰合山西全省人民每人一日份;补给军需物资达六亿馀公斤,恰合全国人民每人一公斤;共军于占取太原后,特摄制“血战太原”电影,以宣扬他们的战绩,并表示他们伤亡之大,动员之广,用物之多,战况之烈。我军以劣势的兵力,困难的生活能守九个多月,其因素有二:一为战斗城中组织起民众,化行政为家政,变社会为家庭,建立起只求共生不谋私蓄的民众组织;一为太原具有强大完整的轻重工业设备,对建筑大量坚固的洋灰钢筋碉堡及构成火海所需的轻重武器弹药,能充分源源供厅,使共军人海战术失掉了效用。

我们最后失败亦有两个因素:在补给方面说是食粮困难,太原城最后一个月的食粮,全凭飞机当日输送,战斗员每日早饭吃到晚,晚饮吃到夜,若遇天气不佳输送停止,必须两餐并为一餐。因食粮不足,人民与士兵分食,且因营养不良,战斗兵患夜盲及其他病者在三分之一以上,影响战斗力甚大。公教人员学生及一般市民多吃豆饼糠秕,甚或以草根树皮充饥。在兵力方面说,自东北华北战役失败后,共军集中全力,并运来大量的山、野、重炮、重迫击炮,摧毁了我们城内的房院,击破了东城南城,并以大量的火箭炮,击毁了我们的碉堡,以人海火海的配合,向我们作雷霆万钧的压迫,造成他绝对的优势。以上二者,是我们失败的因素,而南京危急,亦影响了我们的士气民心,虽后者不是主因,但亦是太原沦陷的一个因素。太原军民最后在惨痛的抵抗下,守军牺牲殆尽,五百反共基干抱“城存人存,城亡人亡”的决心,与城共尽。

《掌故》第二十期(1973年4月10日)掌故月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