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纲要_初会/摩诃萨品第十三 中华文库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善现白佛言。何缘菩萨复名摩诃萨。佛告善现。菩萨于大有情众中。定当为上首。以是缘故。复名摩诃萨。此菩萨发金刚喻心。决不退坏。我当擐坚固铠。于无边生死大旷野中。摧破无量烦恼怨敌。我当枯竭无边甚深生死大海。我当弃舍内外所重一切身财。我当于一切有情等。作大义利。我当以三乘法。拔济一切有情。皆令于无馀依涅槃界而般涅槃。我当虽以三乘法灭度一切有情。而实不见有情得灭度者。我当于一切法如实觉了无生无灭。我当钝以一切智智心。修行六波罗蜜多。我当修学于一切法通达究竟。遍入妙智。我当通达一切法相。乃至通达无边理趣门妙智。我当引发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一切相智门。一切地狱。傍生。鬼界。人。天趣中诸有情类。所受苦恼。我当代受。令彼安乐。一一各以无数方便教化。令证无馀涅槃。作是事已。自植善根。复经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大劫。圆满修集菩提资粮。然后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名为金刚喻心。是故菩萨复名摩诃萨。
舍利子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
以要言之。由诸菩萨能为有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断一切见法故。此菩萨复名摩诃萨。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以有所得而为方便。便起色见。受想行识见。乃至便起佛陀见。转法轮见。不能为诸有情说断诸见法。
善现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白佛言。由诸菩萨为一切智智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于如是心。亦不取著。何以故。彼一切智智心。是真无漏。不堕三界。求一切智智心。亦是无漏不堕三界于如是心。不应取著。故此菩萨亦名摩诃萨。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一切智智心。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一切愚夫异生声闻独觉等心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何以故。如是诸心。亦本性空故。所以者何。以本性空法。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色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受想行识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乃至一切相智。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何以故。以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相智。皆本性空故。所以者何。以本性空法。是真无漏。不堕三界。善现答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说。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心色等法。无心色等性故。咸不应取著者。则一切法应皆平等。无有差别。云何如来说心色等法。有种种差别。若一切愚夫异生。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心色等法。皆本性空故。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圣者异生。及一切智与非一切智。应皆平等无有差别。云何如来说诸凡圣。有种种差别。善现答言。如来随世俗言说施设。有此种种差别。非由实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于所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不恃不著。于一切法亦无取执。由此义故名摩诃萨。
满慈子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白佛言。由诸菩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故。发趣大乘。乘大乘故。复名摩诃萨(四十七卷止)。
菩萨修行一波罗蜜多时。具擐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十三叶止)。
发趣大乘(四十八卷)。
乘于大乘 为遣修故。修一切法。如实观察一切法但有假名。施设言说(摩诃萨品竟)。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
- 经文全文: 《大般若经》(上品般若)卷047。
- 《大般若经经髓》: 《经髓》 。
- 《阅藏知津卷第十六》: 《知津》摩诃萨品第十三 。
- 《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 《一瞥》摩诃萨品第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