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洪武三年六月戊午朔,先是久不雨,上谓中书省臣曰:“君天下者不可一日无民,养民者不可一日无食,食之所恃在农,农之所望在岁。今仲夏不雨,实为农忧,祷祀之事,礼所不废。朕已择六月朔日诣山川坛躬为祷之,尔中书各官其代告诸祠。”且命皇后与诸妃亲执爨为昔日农家之食,令太子、诸王躬馈于斋所。

    至是日四鼓,上素服草履徒步出诣山川坛,设槁席露坐,昼曝于日,顷刻不移,夜卧于地,衣不解带。皇太子捧榼进蔬食,杂麻、麦、菽、粟,凡三日。

    庚申暮,还宫,仍斋宿于西庑。

    辛酉,出内帑纱彩一万四千匹赐将校,于常例外给军士薪米,令法司决狱。复命有司访求天下儒术深明治道者。

    及暮,云气四合。

    壬戌旦,大雷雨,四郊沾足。

      ○癸亥,诏定岳镇、海渎、城隍诸神号,诏曰:“自有元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声教不同。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已正,永惟为治之道,必本于礼,考诸祀典,如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历代有加,在朕思之,则有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天地开辟以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至如忠臣烈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为宜。夫礼,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僣差。今宜依古定制:凡岳镇、海渎,并去其前代所封名号,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郡县城隍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宜革去。惟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旧。庶几,神人之际,名正言顺,于礼为当,用称朕以礼事神之意。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各处府州县城隍,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历代忠臣烈士,并依当时初封名爵称之。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即淫祠也,有司无得致祭。於戏!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理(影印本写作“礼”)既同,其分当正,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是日,上躬署祝文,遣官诣岳镇、海渎,以更定神号告祭。

    其东岳祝文曰:“惟神磅礡,东海之西,中国之东,参穹灵秀,生同天地,形势巍然。古神帝王登之,以观沧海、察地利以安生民,故祀曰‘泰山’,于敬则诚,于礼则宜。自唐始加神之封号,历代相因至今。曩者元君失驭,海内鼎沸,生民涂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土之命,百神阴佑,削平暴乱,正位称尊,职当奉天地、享鬼神以依时统一人民,法当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祀仪。因神有历代之封号,予详之再三,畏不敢效,盖神与穹壤同始,灵镇东方,其来不知岁月几何。神之所以灵,人莫能测,其职必受命于上天后土,为人君者,何敢预焉?予惧不敢加号,特以‘东岳泰山’名其名,依时祀神,惟神鉴知。

    馀四岳、五镇、四海、四渎祝文,惟起语各异,馀皆同。

    仍遣秘书监直长夏祥凤等颁《革正神号诏》于安南、占城、高丽。

      ○命僧克新等三人往西域招谕吐蕃,仍命图其所过山川地形以归。

      ○升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华云龙为都督同知,兼燕府武相。

      ○甲子,礼部尚书崔亮等言:“朝仪贵乎整肃,礼文不可乖错,今定大朝会、常朝及内外官员辞谢、奏事、侍班等礼付侍仪司行之。侍仪职专赞引,凡侍立班序,告示引进、通赞、承奉、知班、都知、舍人、赞引、执事;殿中侍御史职专纠劾殿庭失仪者;监察御史职专纠举大朝会百官失仪者;知班职专检察班行日与侍仪司官随同朝班出入有失仪者,以报殿中侍御史纠治。”从之。

      ○禁淫祠,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万物而不言,故命人君代理之,前代不察乎此,听民人祀天地祈祷,无所不至。普天之下,民庶繁多,一日之间,祈天者不知其几,渎礼僣分莫大于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民间合祭之神,礼部其定议颁降,违者罪之。”

    于是,中书省臣等奏:“凡民庶祭先祖、岁除祀灶、乡村春秋祀土榖之神,凡有灾患,祷于祖先。若乡属、邑属、郡属之祭,则里社郡县自举之。其僧道建斋设醮,不许章奏上表、投拜青词,亦不许塑画天神地祗。及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巫觋、扶鸾、祷圣、画符、咒水诸术,益加禁止。庶几,左道不兴,民无惑志。”诏从之。

      ○定“五等勋爵”:

    凡勋:正一品,上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云骑尉;从五品,武骑尉。

    爵:正一品,国公、郡公;从一品,郡侯;正、从二品,郡伯;正、从三品,县伯;正、从四品,县子正;正从五品,县男。

      ○丙寅,诏追封故皇姊为“太原长公主”,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皇姊孝亲公主为“陇西长公主”。

    太原长公主册文曰:“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既追尊祖宗,又及于兄弟之亲,所以叙彝伦、昭恩义,帝王之先务也。故姊朱氏,以柔懿贞淑之德归于王氏,何期未久,与夫相继而亡。朕当艰难之秋,赖祖宗积德、上天眷命,削平祸乱,统驭华夷。每念我皇考、皇妣,生我兄姊及朕六人,今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劬劳之恩,无从以报。而兄姊复无在者,骨肉之亲,感悼无已,稽之古典,宜有褒显以称追崇,可追封为‘太原长公主’。”

    皇姊夫王七一诰曰:“朕君天下,观历代爱亲敬长之道,乃帝王之先务,故必尽其礼焉。姊夫王七一,爰自弱冠婿于我家,何期与我姊相继而亡,遂乏后嗣。朕有天下而推恩不逮,良深痛悼,可赠‘荣禄大夫、驸马都尉’,灵其有知,服兹宠命。”

    复遣潭府承奉正程安具衣冠改葬于盱眙,祭曰:“古之有天下者,必推恩以及骨肉之亲,无间于存殁。朕即位以来,伯兄、弟、侄皆已追封王爵,惟我姊及姊夫早世无后,为因兵革不知葬所。近者外甥李文忠访求得灵榇于泗州之盱眙县,因具衣衾、棺椁改葬于县之太平乡段家庄。追念亲义,曷胜哀怆,爰遵古典,特加封赠,以慰九泉。兹具牲醴致祭,就用焚黄,灵其鉴知。”

      ○丁卯,赐武官指挥以上、命妇冠服。

      ○迁浙江行省参政张本为湖广行省参政,湖广行省参政阮崇礼为浙江行省参政。

      ○戊辰,以广西卫指挥使蔡仙为广西行省参政。

      ○诏“自今武官有犯,非奏请不得逮问”。

      ○庚午,改司天监为钦天监。

      ○改广西庆远安抚司为庆远府。

      ○壬申,左副将军李文忠捷奏至,时百官奏事奉天门,闻元主殂,遂相率拜贺,上曰:“元主守位三十馀年,荒淫自恣,遂至于此,”因谓治书侍御史刘炳曰,“尔本元臣,今日之捷,尔不当贺也。”因命礼部榜示:凡北方捷至,尝仕元者,不许称贺。既又以元主不战而奔、克知天命谥曰“顺帝”。

      ○设陕西、北平、山西行都督府。

      ○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曰“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

      ○诏“凡武官任王相、傅者,与兼职之禄”。

      ○癸酉,中书省以左副将军李文忠所奏捷音榜谕天下,上览之见其有侈大之词,深责宰相曰:“卿等为宰相,当法古昔致君于圣贤,何乃习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体,妄加诋诮?况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与朕何预?而以此张之四方,有识之士口虽不言,其心未必以为是也。可即改之。”

      ○左副将军李文忠遣人送所获故元诸孙买的八剌等及其宝册至京师,省臣杨宪等请以买的八剌献俘于庙,宝册请令百官具朝服进,上曰:“宝册贮之库,不必进也。古者虽有献俘之礼,武王伐(影印本写作“代”)殷曾用之乎?”

    宪曰:“武王事殆不可知,唐太宗行之矣。”

    上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若遇隋之子孙,恐不行此礼。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只令服本俗衣以朝。朝毕,赐以中国衣冠,就令谢。”

    复谓宪曰:“故国之妃朝于君者,元有此礼,不必效之,亦令衣(影印本写作“依”)本俗服于中宫朝见。朝毕,赐之中国服,亦令就谢。”

      ○福州府地震。

      ○安南国王陈日熞遣其上大夫阮兼、中大夫莫季龙、下大夫黎元普等来上表谢恩、贡方物。阮兼卒于南安,上赐季龙以布帛有差,仍赐日熞纱、縠各二匹,以银五十两为阮兼丧费,令有司送柩归其国。

      ○乙亥,买的八剌朝见,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具朝服侍班,侍仪使引买的八剌具本俗服行五拜礼。至东宫见皇太子四拜,百官便服侍班。朝毕,赐之衣冠。

    买的八剌母及妃朝见坤宁宫,命妇具冠服侍班。朝毕,俱赐以中国服。

    乃赐第宅于龙光山,命优其廪饩。

    封买的八剌为“崇礼侯”,诰曰:“昔帝王之有天下,必封前代子孙,使作宾王家,其来尚矣。曩因元失其政,四海分争,朕以武功削平群雄,混一区宇,为天下主。而买的八剌实元之宗孙,比者遣将北征,尔祖已殂,既克应昌,尔乃来归。朕念帝王之后,爰稽古制,锡以侯封,尔其夙夜恭慎,称朕优礼之意。”

    上谓省臣曰:“朕见前代帝王革命之际,获其后、妃,往往不以礼遇,欺孤虐寡,非盛德所为,朕甚不取。今元脱忽思后在此,北狄但知食肉饮酪,且不耐暑,其饮食居第,务适其宜,若其欲归,当遣还沙漠。”

      ○丙子,以所获买的八剌祭告天地于圜丘。翼日,告太庙。

      ○赏天策卫知事朱友闻绮、帛各五匹。

    初,指挥张温守兰州,元将王保保兵围城,温督将士备守。夜二鼓,围兵登城,千户郭祐被酒,醉卧不之觉,巡城官军击却之。围既解,温执祐将斩之,友闻争之曰:“当贼犯城时,将军斩祐以令众,所谓以军法从事,人无得而议之。今贼既退,乃追罪之,非惟无及于事,且有擅杀之名,窃以为不可!”

    温悟,杖祐而释之。

    上闻之,谓辅臣曰:“友闻以幕僚能守朝廷法,直言开谕官长,此正人也!宜加赍予,以劝其馀。”

      ○都督同知汪兴祖与指挥常守道率兵至大同北口,与元将速哥帖木儿等战,大败其军,斩馘无算,获王保保弟金刚奴、平章朱真等四百馀人。

      ○丁丑,颁《平定沙漠诏》于天下,诏曰:“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庚申之君,荒淫昏弱,纪纲大败,由是豪杰并起,海内瓜分,虽元兵四出,无救于乱,此天意也。然倡乱之徒,首祸天下,谋夺土疆,欲为王伯,观其所行,不合于礼,故皆灭亡,亦天意也。朕当是时,年二十有四,盘桓避难,终不宁居,遂托身行伍。驱驰三年,睹群雄无成,徒扰生民,乃率众渡江,训将练兵,奉天征讨,于今十有六年,削平强暴,混一天下,大统既正,民庶皆安。而元之遗孽时犯边场,劳我师旅,今年六月十有五日,左副将军李文忠、左丞赵庸等遣使来奏,‘五月六日,率兵北至应昌,获元君之孙买的八剌及其后妃、宝册等物,知庚申君已于四月二十八日殂于应昌,大军所至,朔庭遂空’。中书上言,‘宜以其孙及后、妃献俘于太庙’,朕心思之,其君之亡,系乎天运,所遗幼孙,若行献俘,实有不忍。况当天下纷乱,朕非有意,不过欲救患全生。今定四海,休息吾民于田里,非朕所能,亦天运致然也。尚虑臣民未知朕意,用播告天下。左副将军以礼护(影印本写作“获”)送买的八剌已至,朕怜帝王之后,难同庶民及首乱僣伪来降者,特封‘崇礼侯’,总其眷属以及母后等同居,饮食服用,出官民上,俾存元祀,体法前王,不敢过亏。呜呼!天命靡常,惟殷是鉴,可不畏哉!”仍遣使赍诏谕安南、高丽、占城。

      ○是日,百官上表贺,上谕之曰:“卿等试言元之所以亡与朕之所以兴。”

    刘基进曰:“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国者,而元以胡人主华夏,几百年腥膻之俗,天实厌之,又况末主荒淫无度、政令隳坏,民困于贪残,乌得而不亡?陛下应天顺人,神武不杀,救民于水火,所向无敌,安得而不兴?”

    上曰:“当元之季,君宴安于上,臣跋扈于下,国用不经,征敛日促,水旱灾荒,频年不绝。天怒人怨,盗贼蜂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欲图自全,及兵力日盛,乃东征西讨,削除渠魁,开拓疆宇,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向使元君克畏天命,不自逸豫,其臣各尽乃职,罔敢骄横,天下豪杰曷得乘隙而起?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今获其遗胤,朔漠清宁,非天之降福何以致此?《诗》曰‘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候于周服’,天命如此,其可畏哉!”

      ○上遣使招谕元宗室部落臣民曰:“自古天生圣人主宰天下,立法创制以安生民,三代、汉、唐之君姑置不言,且以近代论之:若宋创业之君,能行善政,其民乐生,故天祐之。厥后子孙微弱,疆土日削,故天命尔元世祖代之。至妥欢帖木儿为君,荒淫昏懦,不思政理,不恤民艰,故奸凶并起,天下大乱,生民无主。朕实不忍荼毒,于是起兵救民,豪杰之慕义者相率来归。剪暴除残,平定四海,乃推戴朕为皇帝,国号大明,此天佑朕躬,故成功之速若是也。朕即位之初,遣使往谕交阯、占城、高丽诸国,咸来朝贡、奉表称臣,唯西北阻命遏师,朕未遣使降诏者,以庚申君尚拥众应昌故耳。乃者命将西征,直抵土蕃,偏师北伐,遂克应昌。元君既殂,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知天命既去,人力难为,望风遁逃,遂获其孙买的八剌至京。朕怜帝王之裔,爵封为侯,俾与其母、妃同居,赐以第宅,给以衣食,以奉元祀,超乎臣民之上。今又遣官寻访爱猷识理达腊,若能敬顺天道,审度朕心,来抚妻、子,朕当效古帝王之礼,俾作宾我朝。其旧从元君仓卒逃避者,审识天命,倾心来归,不分等类,验才委任。直北宗王、驸马、部落臣民,能率职来朝,朕当换给印信,还其旧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羊、马孽畜,从便牧养。朕有天下物产之富,贡赋之入、军国爵赏之费,取用不竭,岂需尔沙漠荒落之地哉?特以元君之子孙流离失所一有不虞,则朕恐失古人兴灭继绝之意,俾尔人民无所归往,故遣使遍谕朕意。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尔等无或执迷,以贻后悔。其边塞鞑靼百姓,因元丧乱,征繇繁重,供亿劳苦,朕甚悯焉。诏书到日,悉安所居,无自惊扰以废耕牧。”

      ○翰林院编修罗复仁、兵部主事张福传诏还自安南,言“安南馈黄金、吉贝等物,已却之不受”,上曰:“不受其馈,是也!”命中书加赐其使莫季龙而还。

      ○济南府知府陈修及司农官上言:“北方郡县近城之地多荒芜,宜召乡民无田者垦辟。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馀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其马驿巡检司急递铺应役者,各于本处开垦,无牛者官给之,守御军屯远者亦移近城。若王国所在近城,存留五里以备练兵、牧马,馀处悉令开耕。”从之。

      ○戊寅,遣使持诏谕云南、八番、西域、西洋琐里、爪哇、畏吾儿等国曰:“自古为天下主者,视天地所覆载、日月所照临,若远若近,生人之类,无不欲其安土而乐生,然必中国治安而后四方外国来附。近者元君妥欢帖木儿荒淫昏弱,志不在民,四方豪杰割据郡县,十去八九。朕悯生民之涂炭,兴举义兵,攘除乱略,天下兵民尊朕居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前年克取元都,四方以次平定,其占城、安南、高丽诸国俱已朝贡。今年遣将巡行北边,始知元君已殁,获其孙买的八剌,封为崇礼侯。朕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惟欲中外人民咸乐其所,又虑汝等僻在远方,未悉朕意,故遣使往谕,咸使闻知。”

      ○应天府溧水县奏“久雨,江水冲溢,漂民居”,上命户部赈恤之。

      ○诏“天下府、州、县立城隍庙”,其制:高、广各视官署厅堂,其几案皆同,置神主于座。旧庙可用者,修改为之。

      ○嵩县典史刘某、任满入觐,上见其衣服垢弊,因谓省臣曰:“有司以衣食故侵渔于民者多矣,嵩县典史贫窭若此,非居官能廉者乎?”

    省臣因言某居官廉谨状,命以布帛赐之。

      ○庚申(疑似影印有误,该为庚辰),罢中书右丞相汪广洋退居高邮,侍御史刘炳劾其事母不孝故也。

      ○遣使葬宋理宗顶骨于绍兴永穆陵。

    先是,上与侍讲学士危素论宋、元兴替,素因言:“元世祖至元间,胡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时夏人杨辇真加为江南总摄,奏请如二僧言。遂发诸陵,取其金宝,以诸帝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以厌之,又截理宗顶骨为西僧饮器,天下闻之,莫不心酸。”

    上闻,叹息久之,谓素曰:“宋南渡诸君无犬失德,与元又非世仇,元既乘其弱并取之,何乃复纵奸人肆酷如是耶?”即命北平守将吴勉访索顶骨所在,果得之西僧卢中,既送至,命有司厝于京城之南。

    至是,绍兴府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于故陵。

      ○升守兴元凤翔卫指挥金兴旺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仍守兴元。

    命秦王府武相耿炳文兼陕西行省右丞,都督佥事郭子兴为秦王府武傅,仍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

    都督同知汪兴祖为晋王府武傅,仍兼山西行都督府同知,位居武傅谢德成之上。

    都督佥事张温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

    温先守兰州有功,及是入谢,上谕之曰:“兰州之捷,可谓奇功!夫将帅之道,有功不伐,则功益显;恃功骄恣,则名益隳。是故惟仁者不矜其功,而智者克成其名,仁、智兼全,所向无敌。若乏仁寡智,虽有勇敢之士百万,不足恃也。古者仁智之将,抚绥(影印本写作“摩”)安辑,见情达变,坐而制胜,以树勋立名于当时者,国家莫不倚重之,功名始终,万古不朽。其馀悍骄恣横者,及其成功之后,即复纵肆,以致败亡,此勇力有馀而仁智不足故也。《传》曰‘商而不危,满而不溢’,又曰‘功盖天下,守之以谦’,尔能守此为戒,则可以长保富贵矣!”

      ○故元四大王寇大同武州,太原卫指挥桑桂等击走之。

    四大王者,元之宗室也。初,大军克元都,遁入太原静乐岢岚山中,聚众结寨(影印本写作“塞”)自固。至是,寇武州劫杀人民,桂与指挥郑亨率兵击之,追至牛尾庄,四大王遁走,获其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送京师。

      ○辛巳,令民间立义冢,上谕礼部臣曰:“古者圣王治天下,有掩骼埋觜之令,推恩及于朽骨。近世狃于胡俗,死者或以火焚之,而投其骨于水,孝子慈孙于心何忍?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近城宽闲地为义冢,俾之葬埋。或有官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

      ○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长芦运至太和岭,路远费重,若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影印本写作“准”)盐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矣。”从之。

      ○上谕中书省臣曰:“苏、松、嘉、湖、杭五郡地狭民众,细民无田以耕,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临濠,朕故乡也,田多未辟,土有遗利,宜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往临濠开种,就以所种田为己业,官给牛种舟粮以资遣之,仍三年不征其税。”于是,徙者凡四千馀户。

      ○监察御史郑沂言:“京师为天下根本,四方之所瞻仰,爵位之设,当使内尊而外卑、内重而外轻,所以隆国势而安天下也。今南京、北京知府与在外散府知府同称,甚失内外之统,宜改应天府知府为南京尹,则国体尊而爵位当矣。人命至重,古人所矜,各府宜设推官一员,专掌刑名,不预他政,庶责有所归,而人无宽抑。又殿中侍御史之设,所以备顾问、司谏诤,其员不可一日缺也,今又虚其职,岂以天下之大,人材之众,而无能胜其任者哉?宜从铨注,以肃朝仪。又各处虽立递运,而凡转送官物,多僦民船,每致扰民,今当广增递运船数,于税粮内定民赀力厚者以充之。国家征伐,必资马匹,宜于两淮空闲之地设牧马之官,选牝马养于其中,数年之后,孳息蕃衍,足以备武事。”

    上皆从之,惟开封有行省府仍其旧。

      ○壬午,命秦王府武相陕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行都督府事。

      ○改宜兴卫为守御千户所。

      ○癸未,国子学典簿周循理言:“国学,教化本原,请择经明行修之士充学官,而增置其员。民间子弟俊秀年十五以上愿入国学者,听复其身,京官子弟一品至九品年十二以上者,皆令入学,且定其出身资格。太学生贡于朝,比科举进士俱得优等擢用。如此,则在内国子生日渐增广,在外有常贡科举进士,不患无人材用矣。”

    上是其言,命中书省增广太学生,定其出身资格,仍择文儒性行端洁者充学官。

      ○乙酉,改陕西兴元府为汉中府。

      ○置亲军都尉府及仪鸾司。

    初,设拱卫司正七品官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为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以拱卫司似前代尉寺,又改为都尉司。至是,乃定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设仪鸾司隶焉。

      ○泉州府惠安县民陈同作乱,寇永春、德化、安溪三县。

    泉州卫千户姚得、龚胜等率兵四千讨之,贼拒战,得等失利。指挥周渊复督兵进击之,又为所败。

    时驸马都尉王恭镇福建,闻贼势猖獗,遂自将精兵讨之。比至,贼悉众迎战,官军奋击,贼众大败,获同斩之,众遂降。

      ○永平府滦州大水,陕西延安府雨雹伤稼,诏蠲其田租。

      ○绥宁县民萧天祐等聚众为乱,平章杨璟遣兵捕斩之。

      ○是月,倭夷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傍海之民,遂寇福建沿海郡县。

    福州卫出军捕之,获倭船一十三艘,擒三百馀人。

      ○中书省臣言“临濠府自吴元年至洪武二年,税粮皆已蠲免,计其府夏税麦一千二百八十三石”,及“安丰千户所濠梁卫屯田当税麦”者,“自今年为始,征收如旧”,上仍令“勿征”,以苏民力。

      ○故元陕西行省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以元所授金银牌印、宣敕,诣左副副将军邓愈军门降,及镇西武靖王卜纳剌亦以吐蕃诸郡来降。

    先是,命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招谕吐蕃、十八族、大石门、铁城、洮州、岷州等处。至是,何锁南普等来降。

     卷五十二 ↑返回顶部 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