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编年史/卷002 中华文库
后醍醐天皇纪二
正月
元亨元年辛酉正月一日。以八幡神舆在京师。节会彻乐。国栖奏歌停笛。白马蹈歌亦之。○花园院御记/园太历。昨日立春。法皇避方忌于权大纳言定房第。午时还御常盘井殿受贺。○继尘记抄。
十日。法皇幸法胜寺。莅修正会。○花园院御记/继尘记抄。
十四日。诣石清水宫。宿祷七日。○花园院御记/洞院家记。
二月
八日。前右大臣今出川公显薨。年四十八。○花园院御记/公卿补任。西园寺实兼二子也。承父业善琵琶。尝授秘曲于新院。叙丛一位。今家称今出川。父实兼以其弟兼季为嗣。○公卿补任。班疮行。量仁亲王病。典药头和气仲成诊为疤疮。
九日。发班疮十日而痊。兴福寺久不补寺务僧。又请营造料不得。
十五日。移春日神木于别殿。○花园院御记。近江爱知郡鲶江庄为兴福寺大供料所。去年柿御园总追捕使道西与子九郎等争租。往刈田杀神人。为学侣所诉。万里小路宣房传旨近卫家。令夺道西积构之使厅。
十八日。近卫家复曰。道西既夺职逐领地矣。则为武家被管。非本所进止。○春日社文书。幕府修法鹤冈祠。祈辛酉革命之厄。○鹤冈社务记录/鹤冈社务次第。
十六日。发敕使于宇佐八幡宫。○续史愚抄。诸道革命勘文。诸说纷纷不一。
二十三日。公卿议改元。各异其见。天皇敕内大臣师信。定行改元曰。纬候书兆。圣人之道。宜依用。神武上元。未必当毕命之运然敬慎之至。改元应三年。可为元亨元年。其以此意作诏书。乃改元大赦。但凡神社诉者不赦。○改元部类记。
二十四日。革命仗仪。左大臣实泰以神木故不朝。内大臣师信为上卿。太政官皆一时才学。各有所建。戍牌始议。明日未牌毕。
二十七日。兴福寺停藤原氏公卿朝参。○花园院御记。
三月
一日。新院御灯拜。○花园院御记。
二十八日。以革命受诸神位。○续史愚抄。
明日发祈年谷奉币使。○革命文书。京师流言。今年辛酉。必有疾疫。食鸟子饮酒则免。
四月
永福门院。量仁亲王皆罹病。
六日。新院幸北山殿。
八日。本院亦幸。因驻跸避病。召鼓师讽平家。小童率猿成舞。○花园院御记。
十七日。左大臣洞院实泰传敕感神院。定神社祭币六条。其一。兴行祭典币物。曰。神克护国。国克敬神。是以世世祭奠。竭其敬肃。度度制符。戒其懈怠。然而宰吏辄致涩滞。诸司或不遵守。祭资以阙神事有违。职是之由。自今神宫并诸社币物。遵文永弘安例。若不共命。收其乡邑。改替社务。而以币物付本社。其二。速治神社诉。曰。神宫新次第解。宜不经宿而奏。若晚违者。必朝奏之。其他杂诉。并诸社诉。限十日内。南都北岭。殊宜速治诸社嗷诉。已经禁止。奉行人宜戒缓怠。其三。定诉讼日限。曰。凡下诉状后。二十日内不进陈状者。停其所务。再过十五日。犹不陈。则裁许诉讼人。重诉过三十日。停止本诉征本解者。五日内返之。这限则以崇文番理之。其四。停收公寄进本主。其五。停以论地寄进权门。其六。停以不知行地让与他人。○古文书录。
二十一日。镰仓极乐寺金堂上栋。○北条九代记。
三十日。京师风雨梅冥。揠木坏屋。○花园院御记。
是月。法皇再造大觉寺金堂。定式目二十五条。一如仁和寺。自工践祚。法皇著法服德政。桂玉冠在寺正寝。冠间始于此。○大觉寺门迹略记。
五月
二日。赐院宣于三会寺。其常陆寺领及多贺郡石冈村等。如僧任圆让状。○净智寺文书。
五日。法隆寺僧徒。不服法印定朝处兮。聚党哄战。
十九日。行成业会。众又不服。因相争斗。○嘉元记。永福门院。量仁亲王病痊。本院。新院自北山幸长讲堂供花。十七日毕。
二十日。还持明院。
二十一日。流星如月。坠地鸣动。逾日石清水奏。流光起石清水宫。自二十日霖雨。经旬不休。河水大溢。○花园院御记。
六月
八日。东大寺八幡神舆归座。○园太历/嘉元记。
二十五日。九州探题阿曾随时卒于镇西。
初元寇西边。太宰少贰督镇西防御。有弘安之变。于是北条氏遣时赖(1227-1263)弟远江守时定(?-1290)往督。驻扎博多。卒。子定宗(1268-1295)袭职。○萨藩旧记/龙造寺文书/深堀文书/尊卑分脉。永仁初。北条越后守兼时(1264-1295)与名越兵库头时家掌镇西政。遂置九州探题。○武家名目抄(和学讲学所{塙保已一1746-1821})/将军执权次第。定宗亦留佐之。称阿曾氏。生随时。随时叙从五位。任远江守。○尊卑分脉/北条系图/镇西志。正和季年。○肝付文书。代金泽实政(1249-1302)为探题。○帝王编年记/镇西志。子治时(1318-1334)嗣。○保历间记。
是春。疫病流行。至夏霖雨炎旱。人多死。前参议唐桥在兼。大内记日野种范相继卒。○花园院御记。
在兼。在嗣之子。文永元年年甫十六。以文章得业生。献策及第。事本院新院于东宫。为学士。○公卿补任。
种范。邦行之子。侍读新院以名儒称。○尊卑分脉。新院笃学。前年读资治通鉴。中绝岁余。顷日在北山。复读之曰。此书历代治乱。君臣善恶。大概无遗。可谓枢要之书也。闻在兼死曰。今年频丧名人。文学则在兼种范。管弦则前右大臣。舞则久雅。乐则季俊。明法则章任章治。诸道衰微可叹也夫。○花园院御记。种范子曰行长/俊基。俊基自上即位始。为大内记。与藏人乌丸成辅。稍被任用。○资朝记/继庆记。鼠伤皇大神宫心柱缠布。
三十日。发奉币使谢之。并祈今年干支之厄。○革命文书/续史愚抄。寻假殿迁坐仪。改缠布。
七月
三日。六波罗南方金泽陆奥守维贞遽东。至镰仓忤幕府旨。逾日西还。○将军执权次第/镰仓大日记。
二十六日。权大纳言吉田定房罢。○公卿补任。法皇数至大觉寺薰修。厌群臣奏请妨之。既纳万里小路宣房言。有还政之志。于是将遣定房使东。外闻唶唶。皆谓法皇必还政也。天子之父。还政天皇。何必咨询。而后决之。皇室衰替可谓极矣。虽然其来非一日也。承久以后久成定例。不可复改耳。而群臣或不便法皇听政。而恐关东不奉旨。有祈神祗冀其成者。○增镜。朝廷方发德政。再兴社寺。萨摩国分寺天满宫留守惟宗(国分)友贞(?-1359)上请曰。我天满宫。天历朝下官符。号分补安乐寺。应和年中兴造。为国镇护。历朝寄附田园。国吏奉进寺领。不预他课役。国分寺自养老(实则天平)始建。六百余岁为祈愿净域。兼置尼寺。并同前祠。文治承久之乱。犹免兵粮。禁武士征发。关东数申饬前令。是以博多数垒屯戍。不问社寺权门势家课发。而我社寺并被免除。文永蒙古来袭。坏船遁归。弘安四年再寇。遭神风漂没澌灭。莫不藉天满宫神灵之力也。夫本宫并国分寺。自古国衙课役。以修小破。大破则更造。然而国司怠荒。或逢目代交替。不加修缮。祠塔败坏。建保年中即上言。未经决行。建治元年再奏。乃下院宣。寄付萨摩郡祁答院/东乡/入来。出水郡山门院南乡。川边郡加世田。以为其料地。头名主。辄以武力拒其正租。而所纳仅少。采集材木。则国司妨之。遂不毕功。材木巧腐矣。今兴诸国国分寺。盛行德改。望诸恩裁。照先例依新法。以毕典造。○萨藩旧记。
八月
七日。迁春日神木于移殿。○园太历。幕府未定九州探题。
十二日。命少贰贞经。大友贞宗。摄理警固等事务。○大友文书。
二十九日。量仁亲王不豫。右近卫大将今出川兼季夜入候。与医师诰。既将寂。闻女子号。遽内侍走告有盗。兼季惊视。则白衣不着袴。曰男子自汤殿东窗入。乌帽。白衣似狩衣。拔刀威迫。剥官人宿衣而逃去。
九月
一日。本院召大判事中原章房搜捕之。免厢番盛亲/成经。谴责范贤。修理筑地。○花园院御记。
二日。以邦良亲王为太宰帅。○花园院御记。太子之弟也。○皇胤绍运录。
先是大隅守护肥后守显亲。以肝属郡人伴兼村有罪。收其岸良辨济使职田。兼村诉不已。遂复给之。居二年。同郡东方辨济使兼贤。与兼村部下谋。杀姶良庄辨济使道智房永信。永信子女诉于探题。探题命祢寝郡司建部清保按检清保召唤兼贤等。不至。永信子女诉不已。
八日。移牒兼村。讯问其状。○萨藩旧记。菩提山僧正寄附备前上道郡金冈东庄。于西大寺末寺额安寺。
二十一日。藤原氏长者允之。○额安寺文书。
是月。亢旱。祈雨诸寺。○嘉元记。
二十八日。本院与太政大臣实兼谋。遣权大纳言日野俊光使东。召新院议之。新院亦以为是。因使实兼与俊光及四条隆有等商量。○花园院御记。两院俱在持明院同宫而居。友爱甚厚。虽同胞不及也。(本院与新院乃兄弟)○增镜。咏歌蹴鞠揽赏胜于近郊。优游自娱。常与中务卿亲王(尊治?)三人同车微行。往贺茂听鹃。山月初升。河水声清。鸡树初曙。河汉捋灭。籍车帖而坐。与近臣俱连歌。鹃竟不鸣。回车还宫。曰此行清绝。惟憾郭公不来耳。新院尝往厕。鹃声满耳。侍女以为妖。请祈之。新院曰。俗说虚诞。失圣人旨。朕不取也。天变地异。本文所措。犹自有象。圣人不以为怪。况琐细事。不足经意。妖不胜德。朕不畏焉。○花园院御记。本院以量仁亲王不为储贰。意甚愤懑。
十月
四日。亲书誓诰。纳石清水宫。曰胤仁承明神之胤以正嫡践天祚。仅三岁。无故被退。尔来自愿。如鸟离木。如鱼失水。傍人跋扈。倾连是谋。以故量仁。未得乘运。不知我统。亡期以至欤。抑时运未至欤。非神明孰能辨之。今年革命。人皆思愿开运。一念之恨。犹累天顾。况念念之恨乎。一身之忧。犹惊神听。况天下之忧乎。今将遣使关东。纾所思。盖其所言非我口。即神口也。则其所答非人意。即天意也。敢告悃诚。○庐山寺所藏御愿书。
十二日。俊光奉东使事书于本院。本院与新院议之。新院稍有所陈。退曰。文保和议。事颇不稳。又似非关东之意。其可恨也。然朕当时不论。至今言之无益。皆乱臣所主张。惟嵌然耳。盖上皇亦悔之矣。
十三日。俊光至北山庄。示实兼。事遂决。新院语本院。以文保失误。还叹曰。既往虽不谏。朕且记之。以为后鉴。文保元年。摄津亲鉴为使上京。曰。两统递立。不可断绝。然则两宫宜和谐。止使节往还。因问即欲让国耶。抑俟他日耶。答曰。不必即决矣。此实兼自录所进也。以谋大觉寺。则争数条拒和议。而我诺和。彼所要求。在太子践祚。立后二条院一宫。而后及朕子。因私今问亲鉴。答谓和若破。太子登宝无期。且慰法皇意。不定太子为可。然后关东无复所报。先院崩。明年正月。法皇使实兼促让位。上皇曰。量仁定为太子者。当若让位。以此答之。实兼曰。立坊之序。关东已有定议。不可破也。其未和可言之。既和。尚以此为言。甚不可。固执成之。遂至此错误矣。实兼亲知亲鉴问答。而立此僻案不智。不智岂堪国家之辅佐乎。若不忠而为之。亦不足论。要二者不得免诮矣。
二十二日。俊光发京而东。○花园院御记。
十一月
一日。内大臣兼皇太子傅。花山院师信薨。年四十六。○花园院御记/公卿补任。师信父师继。定雅之弟也。分家称堀川。后二条帝时。以权大纳言为传奏。花园帝立停出任。文保初年为兴福寺所诉。没收和泉宫里保。放氏。无几复之。师信不出。及帝即位。乃出。复为评定众传奏。以谈天门院兄。特被信委。于是告暇。在西郊鹿食。遂不起。○公卿补任/增镜/继尘记抄。新院曰。和汉之才。不耻时辈。可谓良佐。可惜也。○花园院御记。子师贤(1301-1332)嗣。
法皇遣前权大纳言定房于镰仓。协议大议十条。○北条九代记/官公事抄。
六波罗北方阙。幕府以常盘范贞(?-1333)为之。
十二月
七日。范贞就职。○将军执权次第/尊卑分脉。常盘氏出自北条重时。重时三子时茂始氏常磐焉。范贞其孙也。○尊卑分脉。前权大纳言吉田定房之东。论法皇还政旨于幕府。幕府对曰。为圣意所欲也。○增镜。
九日。定房/俊光自关东归。○花园院御记。法皇即召关白内经还政天皇。○花园院御记/官公事抄/历代皇记/皇年代私记/略记。天皇开记录所。亲听万机。○增镜/神皇正统记。
十五日。左大臣实泰/前大纳言定房等传奏如故。○历代皇记/续史愚抄。余颇有交替。○增镜。始奏事。○历代皇记。天皇天资英毅。材力超人。决断如流。博涉典籍。殆超法皇。厉精为治。夙夜匪懈。○神皇正统记。当此时。北条氏方失政。怨妒沸起。○保历间记。
十日。俊光使子资明(1297-1353)。奏关东情于持明院曰。事略谐矣。惟不急行耳。○花园院御记。
二十三日。本院女御生皇子。实光明院。○花园院御记/历代皇记/皇代略记。
是月。幕府以修理亮赤桥英时为九州探题。○武家补任。英时为北条重时玄孙而武藏守北条久时三子也。初金泽实政之为探题。置引付。以越后九郎。少贰大友等为其头。○萨藩旧记。后以子政显为奉行。○帝王编年记/镇西志。及英时赴职。政显子左近将监种时袭职。○尊卑分脉。弟规矩扫部助高政为职事。共佐其政令。○镇西志。
正月
元亨二年壬戌。正月三日。天皇觐法皇于常磐井殿。○花园院御记/增镜。法皇御香染服。相见于正寝。前权大纳言定房视两皇相见之盛。感喜至泣。乃入内寝。使寿王舞落蹲。公卿肆乐。法皇亲吹笛。欢宴彻晓。○增镜。定房寻复官。○公卿补任。
十三日。上与邦良亲王。左大臣实泰等。为诗歌会。○和汉名别。于仁寿殿。○花园院御记。前权大纳言北畠师重薨(1270-1322)。师重一称万里小路。祖父雅家(1215-1274)仕后嵯峨帝。父师亲(1241-1315)仕龟山帝而师重仕法皇。三帝落饰。皆从薙发。三世被亲信如此。特希比焉。子亲房。上即位。自权中纳言进为正。兼淳和院别当。○公卿补任。列评定众。○花园院印记。是年三十矣。除丧。代中御门经宣。兼右卫门督。检非违使别当。○公卿补任。别当此云大理。其宣准敕宣。违者准违敕。补看诸长。派遣诸国。卫府追捕。弹正纠弹。刑部判断。京职诉讼。并归其听。为国枢机。世重其职。选于中纳言参议补之。必带卫门兵卫督。世谓谱第。器量。才干。有职近习。容仪富有。不备者不补。○职原抄(北畠亲房)。亲房文学博洽。世与吉田定房。万里八路宣房并称。为后三房。○大江匡房(1041-1111)/藤原伊房(1030-1096)/藤原为房(1049-1115)。世称前三房。卧云日件录。
十七日。本院宴于永福门院。有弦管。暴人与持明院保藤(1254-1342)。围基成士斗门外。杀之而逃。寻探访得其二人。凡家士有罪。拘之使厅。以犯宫门特下狱。基成缓之。一人逸。
三月
十三日。本院幸北山。本院皇子名丰仁。是夜立为亲王。○花园院御记。山城大山崎八幡宫(离宫八幡宫)神人管石清水八幡宫内殿灯油料。累朝下敕。免其油料荏胡等关津料。应长元年。伏见法皇下院宣申饬之。至元应。播磨守护阙未补。因国衙使。国使下部。辄抑其荏胡麻数十俵。如此二年。大山崎神人以诉。
十五日。范行命小串氏严制之。○离宫八幡宫文书。
二十日。赐纶旨于随山院。免九条门迹境域。并散在地课役。又管上野上园田御厨如故。○随心院文书。
二十三日。京师有强盗巨魁。啸聚党类。夜执弓箭攻狱舍。囚徒三十余人逃走。残者仅十人。○花园院御记。
是春。幕府遣兵伐虾夷不胜。○保历间记。
四月
五日。右大臣房实兼皇太子傅。○花园院御记/公卿补任。
十三日。赐纶旨于东寺。以安艺高屋/余田/平田村。三田乡等国衙入。为劝学料。○国华余芳。
五月
十三日。六波罗南方金泽维贞患疟。幕府命北方常磐范贞代理。三月而痊。复视事。○武家年代记。
闰五月
先是前关白近卫家平争新院御领末久贺屋庄。其地属安乐光院领。因后深草帝赐之清水谷长嗣。家平谓是系宇佐领。因欲得之。德治初长嗣死。子内经嗣。其子法胜寺座主慈什袭末久。女永福门院内侍袭贺屋。家平请后宇多法皇院宣。收而取之。无几伏见帝听政。下院宣还慈什等。及法皇听政。家平复争之。去年下院宣与家平。初两统相和也。约曰。院御领不依政务。本所直决。于是内经慈什及内侍。交诉新院。新院令问家平。家平不答。遂请纶旨。定为己有。新院曰。是我领也。安得专裁。院执权权中纳言定贤乃下院宣抑之。使劝修寺经显(1298-1373)以告左大臣实泰。以伏见/后宇多两宣旨。并书安乐光领为明灯。朝议溯其事由。而推究之。是非不明也。使人私新院曰。末久之事。非成败之限。朝议略决。贺屋亦无传内侍之理。请止媒介。新院听许。朝君臣曰。以院宣破纶旨。无此理。因欲问定资书院宣之罪。院君臣曰。是朝议破和也。若罪定资。当告关东公然争之。十七日。新院遣日野资名(1286-1338)。言关白内经曰。贺屋为安乐院领。而擅下纶旨。故争之耳。理由不明。是以迟进。应以非安乐光院禀告禁里。然从今有似此轻举。则亦将以院宣抑之。请慎其举也。犹争末久。院君臣方信任定资。而朝臣忌惮欲黜之。两宫如水火。○花园院御记。闰五月二十六日。右中弁行彦传旨。免神护寺领若狭远敷西津。播磨揖东福井。纪伊笠田。河上。神野真国。备中国华寺六庄役夫工米。如建永弘安符。○神护寺文书。二十八日。持明院氏家士杀是春杀其子所逃者复仇。○花园院御记。六月十九日。法皇以六胜寺事。委天皇处分。遂徙御大觉寺。薰修绝世事。○增镜/高野春秋/诸门迹谱。二十九日。以大纳言大炊御门冬氏(1282-1324)为内大臣。○公卿补任。八月一日。院宫依例赠物。新院曰是近古风俗。于事无益。于国非要。尤宜止也。然亦非费。相沿为之。夫溺俗不友。君子所惭。朕亦不能免也。行基曰。背世如狂人。随世似有望宜漈察也。○花园院御记。十一日。左大臣实泰。内大臣冬氏罢。以右大臣房实为左大臣。大纳言今出川兼季为右大臣。权大纳言鹰司冬教(1305-1337)为内大臣。○花园院御记/公卿补任。十六日。东福寺僧师炼(1278-1346)上元亨释书。○和汉合符/运/武家年代记。师炼姓藤原。父为左卫门佐。生于京师。为僧号虎关。○海藏纪年录。住圆通寺。○海藏院文书。草起是书。三更稿而成。总三十卷。帝见嘉纳。使儒臣校据。藏诸秘府。○海藏纪年录。师炼尝遣徒弟。至高野山。求其四哲传。学侣拒不与故。不载之。及是书出。学侣甚悔。○高野春秋。越前人永平寺为僧。曰绍瑾。乾元二年。住加贺大叶寺唱宗乘。众僧云集。滋野信真妻施于洞谷山。藤原家方建永光寺。州人创净住寺。皆廷请为主。能登栉比庄权律师定贤。屡来问法。○高僧传。其教院观音堂。相传为行基所创。谓行基伽蓝(सँघारामsaṁghārāma)雀不巢。绍瑾甚信之。去年四月。在洞谷。偶梦改教院为禅利。子入门则寺主迎接三权限。亦号门曰总持。既而定贤改教院来请。绍瑾感喜。居月余。梦木尊使二鸟至而觉。时六月之望。晓月清明。惺然发愿。乃建寺门。遣人京师。请一条行房(?-1337)。书匾额曰总持寺。揭诸门曰。行基并之。行生兴之。行房书之。三缘和合。百事园成。定贤寄附寺域。东限大尾。南厨谷。西长峰。北荒志。○总持寺文书。寻后帝降十疑问。绍瑾奏对明晰。○高僧传。二十八日。赐纶旨。以总持寺为曹洞出世道场。准南禅第一上利。○桂林寺文书/高僧传。前太政大臣西园寺实兼病笃。西园寺氏世传琵琶秘曲。后深草帝师实兼。受其传。正应季年。致仕薙发。子公衡/公显/兼季莫不善之。○诸家传。新院师公显。未及受秘曲。而公显薨。欲就实兼受之。奉旨未果而犯病。乃力病轻笔啄木秘籍。使乐人孝重奉授。新院斋戒受之。笔迹不异平日。○花园院御记。天皇亦受秘曲。○增镜。未及啄木。新院先得其传。悦甚。赐书曰。朕嗜此多年。性素不才。数被讽论。是以发愤。至忘寝食。然十不能谙其一。窃以为恨。今得极秘典。殆神助也。○花园院御记。九月十日。实兼薨。年七十四。○公卿补任/历代皇记/诸家传。新院闻讣曰。相国逮事后嵯峨之朝。为数代之重臣。近年虽遁迹山门。犹预关东执奏。又有大事承顾问。上皇有外祖之义。则于朕为曾祖父。学虽少经历甚多可哀也。○花园院御记。幕府为停诉讼。○幕府大日记。实兼为公相之子。号后西园寺。长子公衡号竹林院。先父薨。生实衡。十五日。前内大臣中院通重。年五十三。○诸家传。子通显(1291-1344)嗣。中院久我族。通重父曰通赖。通重称后三条坊门。○尊卑分脉。十月。上野一井乡从古仰水田岛乡(新田郡)。凿渠引沼水。新田三河守政氏(1208-1271)以田岛。让弟大馆二郎家氏及。及家氏子宗氏(1288-1333)嗣。田岛民塞渠。因相争不决。新田太郎道定朝氏(1274-1318)。代诉幕府。幕府诘宗氏。宗氏曰无之。二十七日。北条高时/金泽贞显传命。开渠如旧。○岩松文书。二十八日。大僧正显辨为鹤冈寺务职。征夷大将军守邦亲王遣长崎新左卫门尉高资。赠沙金五十两及刀马贺之。○鹤冈寺务次第。高资乃圆喜子也。○保历间记。十一月。前大纳言日野俊光与子资朝绝。六日。本院谓新院曰。父子之间。所人难言。不必制之。而亦不可疏之。且有事故。当谐议媾解也。僧慈什之争末久也。新院庇之。上劝新院。直问近卫家平。乃遣劝修寺经显。家平不见。是月复往。家平使辞曰。且待数日。新院曰。是主上亦有旨。因使人就商。朕惟遵理而行。彼所言有理者。朕不为慈什说。否者彼亦宣无惮改。今问则不答。往则不见。非不臣而何。累朝辅佐之心嫡。而有此悖行。可悲夫。僧正觉园以其地系得业良寿一分领主。因承旨以说帝。往复辨解。院止其管领。而事不决。十二月二日。新院召俊光。坊城定资。议曰。长寺有勤劳。托子孙无牢笼。今遭其违乱。岂得不援乎。乃下院宣。姑停关东裁令。熊野杜领胁本庄(大和式上郡)。亦以属法金刚院领。本院管领之。日野资朝方被帝宠任。其妻侍从争之。因赐纶旨。与侍从。本院以问。答曰。不知其为御领矣。本院令证明之。帝不答。新院闻之曰。近日政道方归淳素。君既为圣主。其臣亦多人。然此一事不免阙政也。斯君尚然。况庸主乎。○花园院御记。是年奈良僧徒争八幡宫祭事共战。○大乘院日记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