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大戴礼记 卷五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大戴礼记卷五
  汉 戴德 撰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曾子制言下第五十六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曾子天圆第五十八
  曾子制言上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强立之
  衡横也
  天下无道故若
  且自如也
  天下有道则有司之所求也
  言为法吏所收诛也
  故君子不贵兴道之士而贵有耻之士也若由富贵兴道者与贫贱吾恐其或失也
  或犹惑也
  若由贫贱兴道者与富贵吾恐其赢骄也夫有耻之士富而不以道则耻之贫而不以道则耻之弟子无曰不我知也鄙夫鄙妇相会于廧阴可谓密矣明日则或扬其言矣
  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故士执仁与义而明行之未笃故也胡为其莫之闻也杀六畜不当及亲吾信之矣
  凡杀有时礼也
  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古语云言扶化之者众
  是故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已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髙水非水不流君子之为弟也行则为人负
  分重合轻斑白不任弟达于道路也
  无席则寝其趾
  寝犹止也言裁自容也
  使之为夫人则否
  夫人行无礼也
  近市无贾
  无廛邸也
  在田无野
  田无庐也
  行无据依案依各本讹作旅今从刘本
  守直道无所私
  茍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
  言行如此则其所杖者皆可因厚焉
  富以茍不如贫以誉
  贫则常也义不可无
  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见危致命死之荣也
  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不茍免也
  父母之仇不与同生
  生辱之不可避也曲礼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兄弟之仇不与聚国
  檀弓曰昆弟之仇仕不与共国其从父兄弟则不为魁也
  朋友之仇不与聚乡
  曲礼曰朋友之仇不同国失厚矣
  族人之仇不与聚邻
  族人者谓绝属者
  良贾深藏如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言珍宝深藏若虚君子懐德若愚也
  弟子问于曾子曰夫士何如则可以为达矣曾子曰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而又不问
  好责于人而不知自反也
  欲作则其知不足是以惑暗惑暗终其世而已矣是谓穷民也曾子门弟子或将之晋曰吾无知焉曾子曰何必然往矣有知焉谓之友
  曰友之也
  无知焉谓之主
  且客之而已
  且夫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故曰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茍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庸用也孰谁也
  曾子制言中
  曾子曰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夫惟进之何功退之何守
  问君子进退其功守如何
  是故君子进退有二观焉
  言有二等可观
  故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谓其功也
  不得志不安贵位不懐厚禄案怀各本讹作博今从永乐大典本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
  谓其守也案此四字各本讹作正文今订正
  则君子之义也其功守之义有知之则愿也莫之知茍吾自知也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
  人而不仁不足友也故周公曰不如我者吾不与处损我者也与我等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吾所与处者必贤于我
  故君子不假贵而取宠
  不因人之贵茍求宠爱也
  不比誉而取食
  不校名誉以求禄也
  直行而取礼
  行正则见礼也
  比说而取友案取下旧注一作交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
  言修己以事人
  有说我则愿也莫我说茍吾自说也
  说读为悦字
  故君子无悒悒于贫无忽忽于贱案忽忽各本讹作勿勿据立事篇君子终身守此勿勿注云勿勿犹勉勉今从方本无惮惮于不闻
  惮惮忧惶也
  布衣不完疏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案孜孜下旧注一作孳孳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知我吾无䜣䜣不知我吾无悒悒是以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仁之见逐案仁各本讹作畏今从方本智之见杀固不难诎身而为不仁宛言而为不智则君子弗为也
  小人在朝多逐害于仁智者君子之仁不枉言行而懐其禄也
  君子虽言不受必忠曰道虽行不受必忠曰仁
  谓发施言行于君之前实善而君不纳然犹忠诚勉行可谓仁道也
  虽谏不受必忠曰智
  犹忠诚而详之
  天下无道循道而行衡涂而偾
  衡横也偾僵也
  手足不揜四支不被
  手足即四支说者申殷勤耳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案此二十一字各本讹作正文今订正
  此则非士之罪也案此则各本讹作则此今从永乐大典本有土者之羞也案土各本讹作士今从方本是故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案是故下旧注一作君子天下之为仁则以仁为尊也天下之为富则以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则以仁为贵也凡三十七字乃校书者语非卢氏注文昔者舜匹夫也土地之厚则得而有之人徒之众则得而使之舜惟仁得之也案仁各本讹作以今从永乐大典本是故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昔者伯夷叔齐死于沟浍之间其仁成名于天下夫二子者居河济之间非有土地之厚货粟之富也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初因父命交让其国遂退北海之濵而终死于首阳
  言为文章行为表缀于天下是故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殁其身案殁各本讹作役今从方本亦可谓守业矣
  曾子制言下
  曾子曰天下有道则君子䜣然以交同天下无道则衡言不革
  衡平也言不茍合也
  诸侯不听则不干其土听而不贤则不践其朝是以君子不犯禁而入人境案人各本讹作入今从方本
  及郊问禁请命案此六字各本讹作正文今订正
  不避患而出危邑案各本避讹作通邑讹作色今从方本
  师败不茍免也
  则秉德之士不讇矣故君子不讇富贵以为已说不乘贫贱以居已尊凡行不义则吾不事不仁则吾不长奉相仁义则吾与之聚群
  相助也
  向尔寇盗则吾不与虑案各本脱不字今从方本国有道则鴪若入焉案鴪疾飞貌各本讹作突今从方本
  诗鴪彼晨风郁彼北林也
  国无道则鴪若出焉
  如大鸟奋翼而去也
  如此之谓义夫有世义者哉
  义宜也
  仁者殆恭者不入
  殆危也仁者危之恭又不受也
  慎者不见使正直者则迩于刑弗违则殆于罪
  迩近违去
  是故君子错在髙山之上深泽之污聚橡栗藜藿而食之
  藜藋藿豆
  生耕稼以老十室之邑是故昔者禹见耕者五耦而式过十室之邑则下为秉德之士存焉
  不侮之也
  曾子疾病
  曾子疾病
  疾困曰病
  曾元抑首曾华抱足
  元华其子
  曾子曰微乎吾无夫颜氏之言吾何以语汝哉然而君子之务盖有之矣案盖各本讹作尽今从永乐大典本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鹰鶽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鱼鳖鼋鼍以渊为浅而蹶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
  生生之厚动之死地也
  是故君子茍无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案各本脱可字今从永乐大典本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年既耆艾虽欲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与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矣
  知身是言行之基可谓闻矣案此十一字刘本作注文他本皆误入正文
  君子尊其所闻则髙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髙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腻乎如入鲍鱼之次案腻各本讹作贷今从永乐大典本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离骚曰经鲍鱼之肆而失香也
  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
  如身之长虽日加益而不自知也
  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吾不见好学盛而不衰者矣吾不见好教如食疾子者矣案各本脱者字今从永乐大典本
  言未见好教欲人之受如𫗦疾子也
  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吾不见孜孜而与来而改者矣
  谓择善而改非也
  曾子天圆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曰离而闻之云乎
  而犹汝也汝闻则言之也
  单居离曰弟子不察以此敢问也案以此各本作此以今从永乐大典本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
  人首圆足方系之天地
  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
  因谓天地为方圆也周髀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也淮南子曰天之圆不中规地之方不中矩白虎通曰天镇也其道曰圆地谛也其道曰方一曰圆谓水也
  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且来吾语汝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道曰方圆耳非形也
  方曰幽而圆曰明
  方者阴义而圆者阳理故以明天地也
  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
  景古通以为影字外景者阳道吐施也
  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
  内景者阴道含藏也
  故火日外景
  火气阳也
  而金水内景
  金质阴也
  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
  施赋也化体生
  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
  神为魂灵为魄魂魄者阴阳之精有生之本也及其死也魂气上升于天为神体魄下降于地为鬼各反其所自出也
  而礼乐仁义之祖也
  乐由阳来礼由阴作仁近乐义近礼故阴阳为祖也
  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从其所案从各本讹作尽今从髙安本则静矣偏则风
  谓气胜负
  俱则雷交则电
  自仲春至仲秋阴阳交泰故雷电也
  乱则雾和则雨
  偏则风而和则雨此谓一时之气也至若春多雨则时所宜也
  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
  阳气在雨温暖如汤阴气薄之不相入转而为雹阴气在雨凝滞为雪阳气薄之不相入散而为霰故春秋穀梁说曰雹者阴胁阳之象霰者阳胁阴之符也
  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
  言阴阳所生者举其多也
  惟人为裸匈而后生也
  裸匈谓无毛羽与鳞介也
  阴阳之精也
  人受阴阳纯粹之精有生之贵也凡裸虫则亦并阴阳气所生也
  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鳯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裸虫之精者曰圣人
  龟龙麟鳯所谓四灵
  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鳯非梧不栖麟非薮不止案各本脱此十字今从永乐大典本此皆阴阳之际也
  龟龙为阴风火为阳阴阳会也
  兹四者所以圣人役之也案各本讹作役圣人之精也今从方本
  谓为之瑞
  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鬼神百神也因外祀故在宗庙之上也
  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
  审十二月分数于昏旦定辰宿之中见与伏以验时节之𠎝否
  截十二管以察八音之上下清浊案察各本讹作宗今从永乐大典本谓之律
  八音八卦之音以律定八风之髙下清浊而准配金石丝竹也
  律居阴而治阳
  因地主气
  历居阳而治阴
  因天主事
  律历迭相治也
  历以治时律以候气
  其间不容髪
  其致一也
  圣人立五礼以为民望
  五礼其别三十六生民之纪在焉
  制五衰以别亲疏和五声之乐以导民气
  致乐以治心也
  合五味之调以察民情
  察犹别也
  正五色之位成五谷之名
  五谷黍稷麻麦菽也
  序五牲之先后贵贱
  五牲牛羊豕犬鸡先后谓四时所尚也
  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
  天子之大夫亦太牢太牢天子之牲角握诸侯角尺大夫索牛也
  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
  天子之士亦少牢也
  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
  不言特牲其文已著又与大夫互相足也
  无禄者稷馈
  庶人无常牲故以稷为主
  稷馈者无尸无尸者厌也宗庙曰刍豢
  牛羊曰刍犬豕为豢
  山川曰牺牷
  色纯曰牺体完曰牷宗庙言豢山川言牷互文也山川谓岳渎以方色角尺其馀用厖索也
  割列禳瘗
  割割牲也列疈辜也禳面禳也瘗埋也
  是有五牲此之谓品物之本礼乐之祖善否治乱之所由兴作也





  大戴礼记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