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十二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
卷之十三 诸臣列传三
卷十四

天南正编列传二集卷之十三 诸臣列传三 阮登洵阮登楷 阮登桁 阮登洵字信夫广平丽水人禀质醇茂为学主义 理值西山隐居养志嘉隆初以文学贡举八为翰 林历官玉山县还充公府司讲攺震亨宫侍讲明 命元年授礼部佥事上疏请停工役谓今兵民疾 疫不可重劳阳盛则阴衰亦弭灾之一术也又上 六条一曰置御史院以弹正官方二曰置采访使 以验守臣之能否三日省冗费四日置营镇州县 学舍五日开恩试科六日举恩祀八年除北城尸 曹又转兵曹八为礼部右参知十一年命官校正 律例充副总裁明年以礼部左参知致事十四年 庆节来京朝贺 帝以御制诗赐之十六年召充皇子师保 帝深倚望责成登洵为教严而有法尝奏言集善堂诸皇 子进止多未合礼若徒为讲习常仪恐难成德请 参酌明命四年讲学规程拟定条例用端蒙养并 详列节目上之随加尚书衔登旬又疏言臣闻德 必学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盖师友渊源之渐有 自来也今皇子出阁日增其学堂讲习十人正字 五人请增置各五人以充讲肄又请置皇子赞善 二人俾朝夕与之周还庶有裨益 帝皆许之久之复乞告归里会 国丧绍治元年春八临 帝慰问将授礼部尚书恳辞乃厚赐遣还登洵具谢表曰 惟愿广一孝以敷彜明九经而立治 帝曰数言有光二疏矣昔汉二疏去后不闻再诣阙廷亦 无一言表见于史先生扶杖八临感激由衷因谢为规 肫诚愈笃以此论之二疏不及矣是年再起复充皇子 皇弟师保二年 大驾北巡充留京大臣回銮进署协办大学士充师保如 故寻以老病又固请谢事 帝重久违其意许之加颁药品帑金具官船送之回登洵 白号慎斋性慎重寡言历事三朝久充保傅归后 帝眷念不衰四年命内阁赍敕书就居第致问起居寔授 荣禄大夫协办大学士岁支原俸之半又荫灭子 一人为司务与孙举人登桁并留家侍养登洵上 疏恳辞言臣以白屋起家官至署从一品既不能 趋事赴功扶鸠梓里乐观太平已觉厚幸而逾分 矣乃身处田野坐陟穹阶非有课功之寔状而受 旷格之湛恩臣心所不自安者一也臣历事三朝 久资宦俸臣先人所遗有田可十馀亩食力不至 欠乏兼之节蒙厚赐银币亦足以赡馀年臣子登 楷现支从二品俸升斗之馀年常以其半遗臣以 备薪米之费兹再蒙荫授臣次子檡臣嫡孙登桁 皆在家侍养则臣一切口体之奉常慰所馀之问 而无不给之虞今受禄过于其量臣心所不安者 二也且臣闻之古人云凡事宜留有馀不尽之地 居官当以清白而贻子孙臣生平一片心想在 圣明所洞烛倘蒙 圣慈曲垂矜悯其岁支半俸一款臣请恭领一期以荣 君赐而显 皇上劝忠劝孝之道至如赏授官衔与开年以后支俸之 款请赐徇臣之志准其停免此则不至妨 朝廷名器之公而臣之世世子孙得以蒙咸休之福 延家泽于将来即臣所受 国恩更不知几蓓疏上 帝先其奏是年冬卒年七十有三追赠少师谥文正敕所 司厚给治其䘮赐祭又命以 御诗及撰事状刻石立碑于居里所著章奏多逸今存草 数篇嗣德元年 上追念制诗二章谕曰慎斋先生昔充西席辅益弘多耿 耿情怀不能自已令以诗赍往奠告后守臣又言其家 况清白敕有司为建祀堂子登楷有传檡荫授司 务椿义兴知府楝尚主授驸马都尉 登楷字纉夫状貌瓌玮少传家学父登洵奇其相 卜其必早成立 语见阮 知方传 明命元年领乡荐初授翰 林历迁戸部郞中十年署南定镇参协干二年秋 充乂安场主考寻改授清葩布政使辰海道常年 冦梗巡洋官兵屡以无状得罪登楷与总督段文 长疏陈兵船地势有三不便略谓省辖水师仅三 百六十馀人岁至点兵之期各己按数预整船艘 载运官项尚留伍者无几遇有派出捕务船一艘 仅十馀人只供柁工水手之用其持枪执仗却是 步兵生手一临涛浪莫知所措则虽海匪当前不 可必胜况敢于竆洋绝岛之外冒死争先者乎此 兵之有未便一也船额只有奠海十艘乌梨船各 五艘奠海则例有按次载运递年巡洋不过乌船 三五艘而已以此小项船而撞遇匪船其势已非 抵敌况匪船火器兵杖虽不可与官船角力而轻 舤利涉寔则过之纵扫额派出奠海大船而船力 迟重亦无柰于风力之不前进者此船之有未便 二也省辖汴山云山二岛乃匪船必经之地汴山 既有炮䑓派兵防守固无足虑云山虽与汴山暸 望相及而行船顺则三刻逆则五六刻方能驶到 一有匪船滋事以汴山些小附汛渔船安敢真趓 洋涛追捍及辗转报省又需日半程途省派兵船 犹向潮汛待顺速则二三日迟则六七日或十日 始可放洋迁延旬日之间匪船安肯坐以待毙一 望官船模样先即举碇远窜竆洋虽有善水捕弁 想亦不及此地势之有未便三也仍炤之年前京 派捕弁所获匪船三十馀艘此船与清船帆力相 等如装上炮械则其力更觉倍蓰请敕工部掠给 五艘驶到汴山汛口在省派干员管将兵饷炮械 放洋巡哨又增拨白驹汛瀚汛蛘汛免役船十艘 每艘柁工水手十二加派率队一兵十二藏贮火 器枪炮仍用船夫色服装作渔商船放驶岛外倘 遇匪船一面随机会剿一面放号通报汛所及巡 哨官船紧来策应 帝嘉之谕日登楷有见识所陈多切中机宜寻护理巡抚 关防会岁饥流民就食奏请设养济所又请开港 道及采山石以工代赈 帝以其筹剂尽心传 旨嘉奖十四年宁平有警 帝命安静总督谢光巨总统军务大臣登楷与统制黄登 慎均充参赞登楷因陈奏剿匪机宜略日风闻黎 维良黎维然潜往哀牢纠合万象馀党药与山音 地 名 郭必功等作乱其攻扰沱北盖迎维良来路也 第山川险深维良不能如约所以未敢出头滋事 此虽出于传闻然验其道路形势亦未可槩指为 诬而不先为之备业飞饬镇蛮及寿春诸州县多 拨土民按截请 敕下又安于镇宁与哀牢可通诸要路预加备御以断他 往返消息则芝泥 地 名 沱北等伙易以驱除至如会 剿山音经派探乐土奉化安化三县 均宁 平地 路阻不 通若随到随剿山寨固可踏毁以清先路而数百 里崚巆之林陇安可尽刬为平地乎况除暴所以 安民宁可以山音及一二小軰迫之从贼而尽付 三县赤子于崑火之下乎拟应择委干烹人先向 三县土司之未从贼者密将 明谕悬赏免罪等大意开导之使之效顺乐为我用又严 禁水陆关汛诸所不得抬载盬米鐡器向山分商 买然后诸省官兵刻日齐进山西往芝泥 以下均 地名 河内往花闾南定往髯下宁平往䓢蒂臣往安乐 诸匪堡出力攻破则他首尾腹背受制势竆力弱 必至溃散间或奔回山音依险逋聚者即解兵择 地安顿招募土民善加慰劳直捣巢穴以蛮攻蛮 不惟山音之险可平而匪党亦不至于漏网若急 图进剿诚恐深八不虞难保全胜而诸道官兵久 冒山岚三县土民不免玉石俱累此臣宁甘缓怯 之罪而不敢以 朝廷之兵若民委之未尽善之地也 帝谕日尔所筹拟可底于行登楷自请提将兵象直抵宁 平与光巨进兵次于天关 府名今 儒关 辰匪党已据芝 泥多立屯堡奉化四所 空谷屯柿树屯 亚屯心亭屯 嘉远二所 花阎屯 鰕原屯 安化五所 䓢蒂屯功堆屯坦堆 屯遵裕屯安队屯 又有水机 船三十馀艘分据险要或潜往民居掠取兵粮或 鸣鼓张旗夸大声势登楷乃与光巨商筹将二路 大兵并力分设前后左右或攻或援或进或截先 取空谷心亭诸堡进取芝泥次及山音适我象逸 于匪堡登楷与登慎将兵追蹑遇匪与抗且战且 行至安治 地 名 日将暮有从军之清化土司阮廷邦 者后行登慎促之廷邦以炮倒攻我军而去登楷 上疏请罪 帝严谴之革职留用限以旬月痛剿登楷遂分道进发攻 贼于赤土堡贼败走我军乘胜长驱连拔数堡斩 获甚众捷闻 帝嘉之开复原衔既而清葩土民亦蠢动寇掠锦水广化 诸府县登楷引兵还击败匪党于奉公 社 名 连破耆 艾仁路 二社 名 诸匪堡匪党悉平复回布政原职未 几改北宁十七年复自北转回清继开港道其年 冬清葩土司又弗靖 帝命协办大学士张登桂经略以登楷与尹蕴副之登楷 前莅清化地势险易土俗民情素所熟悉故剿捕 所至辄效次年北宁饥 朝廷将有发粜之命 诏登楷即回视职登桂奏言方今经理登楷其力居多请 应仍留卒办以资熟手 语见张 登桂传 帝许之登楷进军姜政 同 名 严督踱捕斩伪正屯黎福显正 犯何功金等次第就擒匪党清夷 诏班师八觐嘉赏军功一级准回北宁供职绍治初署宁 太总督请置交江 县 名 仓以备漕运登楷在外久 帝常以其能理繁治剧称之三年山西土冦石闲勃 三人 名缺 姓 等叫聚临洮端䧺府地半为贼薮乃以登楷改 署山兴宣总督既至治兵设法捕剿阅数月斩石 于阵又槛闲送阙下其秋勃诣军门请归死以功 加卓异一级并金钱玉指等项是年奏请募土民 设山勇奇置宣光教授又参奏宣光布政黎元鉴 按察武名驰在职不治皆坐免四年秋大计 帝以抚御有劳命为真寻以父忧丢职未几夺情召来京 帝慰问久之登楷因奏请留京职 帝曰山兴宣为北圻重阃宣光捕务亦卿未了之事卿姑 为朕镇之数日命之职复赐 御制图绘诗集一部黄绫锦帙以为家宝先是宣光逆云 既死其党农䧺硕犹在逋诛登楷派拿获之赏加 一级六年春改河宁辰北圻堤政言休言筑所见 不同 帝命登楷亲往履勘筹拟以闻随上疏言珥河源头在宣 光则有泸㵢在兴化则有洮沱在太原则有底江 凡五头江灌于山西之中间合为珥河经河丙比 宁兴安南定而注于海从前河之右则有喝门苏 沥二中小江经慈廉青威彰德山明怀安金榜维 先青廉等县而分注于宁平南定六海口河之左 则天德月德合龙义柱文江诸中小江经北宁兴 安海阳诸省而注于海阳五海口历自貉龙至李 以前无虑数千百年未有堤条而考之国史所传 未有河防之患陈人一以私意穿凿始筑鼎耳堤 而堤从此始矣然问之当代但为卫农一条路不 甚高广继以黎氏三百年因循袭之而亦不能废 及伪西所为知有堤不知有江将珥河一带大起 堤条一切小江窦口并行壅遏所以水势日甚弥 漫堤愈高即水愈涨遂成冲激自此水势不可复 东但由珥河与喝门江一注于南而河内青池上 福富川维先金榜青廉彰德山明怀安诸县上下 四旁步受其冲而为众水轮汇之所我 圣祖仁皇帝灼前人争河之非悯小民筑堤之苦经 谕诸地方详议应休应筑之处在河内则试废青威诸县 堤条在兴安则试开久安河道将革千数百年背 理之为而兴千百年无竆之利也惟箕风毕雨愿 欲不同山鸟水鱼知识各别就中议论互有相左 所以未果施行者此也年前省臣或议休废盖亦 厌其培筑之劳或议修培要亦防其浸淤之患均 之不为无见然就臣辖青池上福富川维先金榜 青威山明怀安诸县所居多是卑窳之地若议以 应休则诸省上游之水必以此各县为潴汇之渊 若以为应筑则诸县江道流注多岐才数百丈各 筑一堤民力既属不堪而上游雨水亦无消泄之 路均之未便欲为诸县计者不将左河诸江疏导 使水归东亦终无善策矣窃炤原珥河右水则分 注于南左水则分注于东珥河不过在中间纳水 分流而已乃一遏下流中江故道而筑堤以御河 之上流其势不可得也因历陈有堤不便十有二 条此堤不休则北圻堤分之民岁岁劳攘求其丰 富安澜吁亦难矣今以珥河一条水分注于山西 北宁河内海阳兴安南定方有千里之地譬以一 杯之水注于一盘则在杯者深在盘者浅其势然 也况上流之水注于下流则随注随消必不如杯 水放盘之泛溢明矣古诗云有堤不若无堤利既 有堤兮不可无夫既曰无堤之利如何又曰不可 无堤诚亦未究利害之源而为此因循之说焉耳 臣窃思善水者不与水争地而行所无事则其功 易成拟应先将月德天德江及含龙义柱文江诸 中小江各依故道从下流施功浅狭者深广乏培 塞者挑刮之将一切培筑堤条之工充为开导旧 江之役不须别加大段工帑其开刮沙土各于两 岸数十丈外分积以为卫农条路限二年内逐段 办理完工即将江道原堤条炤随江口开破至潦 期河水从此渐渐流注于东南诸海冂纵有潦水 稍彊漫溢卫农堤条不过一二日便自降杀如宁 平以南诸辖而已数年之间泥水流透高燥者有 所滋润深浚者泥膏培挹可以成田而海口日渐 深广如此则堤可不修而农获其便水可不护而 民宁其居省国帑而裕民财其利盖不可胜言矣 帝下其章佥议以为自家偏见竟不准行嗣德元年进署 协办大学士召拜刑部尚书兼充国史馆总裁陈 问刑十条又疏请选阅停其命官与垦荒章程蠲 损田粮等第铸钱条款凡十三事辰 帝初即位遣使如清求封登楷疏言先王之制凡国必有 都城朝觐会同讲信修睦莫不于是乎在所以固 邦本而重皇风节人劳而省虚费也本国自黎以 前国号安南都于昇龙故历代邦交之礼即于其 地行之自是正理我 列圣皇帝肇启炎邦原与安南别为一国我 世祖高皇帝舆图一统定鼎富春大定之始通好于清先 正 国号曰越南名号既正都邑维新已非丁李陈黎之 旧矣昇龙在黎为东都在今为一省城事异势殊 清人安得执此以为邦交印定嘉隆元年奉 圣谕欲移书请于谅山关上接使以省繁费惜此次诸臣 未能仰体乘此一大机会成此一大计议明命年 间经奉 圣祖仁皇帝谕示谓北巡邦交之事非可以为世训使国 有长君万几整顿文孙文子付托得人此亦不消关碍 万一或方内遭事故人心未安而举国远巡则根本重 地岂不贻意外之虞平欲为社稷计当别注措等意恭 译 圣训如此则邦交礼必于京师行之在我有无竆之利在 人有必从之理无可疑者颇我为交献之邦清亦 秉礼之国从与不从视乎礼之当否我以礼为言 辞明义正清人将何说以谢之乎请 敕部臣修书交使部发递请嗣后直抵京师奉行大典此 典一定万世常安省无限之费免意外之防我 列圣前日之远算深谋必成于 皇上之善继善述者矣 帝善其言命发国书递达及清使劳粜光抵京行邦交礼 情意孚合 帝以登楷首建议深得国体赏龙云契会金钱一枚色绉 三疋登楷在朝尝与诸大臣声色不和适又督缺 佥以登楷充举上疏辞略谓廷议举臣或以臣素 性愚直居常言语不无抵悟凡事议论间有异同 故不乐与同列抑 朝廷闲暇文恬武嬉臣以疏逖之分今日封事明日 弹章敌亦恶其异已其一意寡合如此三年春右 畿岁歉又有沴气 特简充右畿经略大使领安静总督兼知清化道登楷持 节北行疏言绥集兵民事宜又以出米有禁而法 外遗奸请弛禁而重其征又言乂安之芙叶可留 良玚河静之岖嵮等关小民生理必由之路请皆 罢之使贫民获济又疏陈四事一又静合为一省 二又安之安城梁山义棠桂峯翠云襄阳祈山会 元永和清化之美化厚禄关化良政常春锦水广 他石城等县皆属山陇地丁无多请并归各府兼 理三诸泽堡请停设以便商旅四地丁出八增损 由省修册送民执炤会清省亦歉收奏请粜仓粟 缓差科除虚著兴工役蠲逋负 帝以所陈皆切民瘼多采行之其年冬奏请追录黎末徇 节诸臣以扶植风化 帝善之复降谕曰登楷奉节察访民情经理州县表廉能 退贪冗蠲逋负抚雕耗至是民天裕如益贼屏息古称 循良殆无以过特赏良玉雕刻梅花佩牌一面万世永 赖大项金钱一枚及缎绉参桂四年广西流寇蔓 及高谅 帝命移督河宁兼充河宁宁太谅平经略大使上筹边五 条请移书广西巡抚筹办及敕诸省拣兵释流囚 前驱效力罢流官设土官令拣土兵策应以固疆 圉寻进军谅山槛送寇党陈长黄玉光腾金龙三 犯于京寇首服堂李文昌投降奏请区处又陈北 边三事一沿边量设大屯二请分插三堂为向义 帮三被寇抄掠诸县州请蠲免税赋使之团结防 御 帝允之寻准寔授六年春请归省赐银四十两 谕以教孝劝忠之意及八觐 帝问民情边务登楷以才得五分对 帝曰此卿未了之事对曰一息尚存惟图上报随命充经 理河堤副使仍领河宁总督兼知宁太谅平事务 其年大计赏廉平勤干大项金磬一面七年清国 逸匪扰高平登楷带领兵象进剿与谅平巡抚潘 克慎拟奏边防事宜五条一请谅平二省抽回㨂 兵并与籍民束成奇伍一请招诱逸匪拔补降人 一请高平府县并归谅山统辖省城改为重庆府 一请北圻捒兵分班演习枪法阵法一请二省地 头增设屯堡廷臣以为不便施行寻以向义帮人 江亚吓人取财事发 帝谓登楷纳降失策降四级留其年秋病归卒于河内 帝谕曰阮登楷历事三朝忠勤一节出膺方面八参机务 二十馀年于兹自仗节出差鞠躬尽瘁劳绩弥茂昨因 前往谅平经画边事冲冒岚瘴积劳成惫日以沉痼经 命赉颁尚方药饵方冀保重病躯勉从王事竟以溘逝 曷胜悼惜且人臣以死勤事报德酬功必有异数况以 国世臣简在朕心久宜厚加褒章以旌忠节著赠少保 谥文懿十一年列祀贤良祠登楷出世臣受 简眷敭历朝郡多所建明功业亦为显著今读其章奏 则平生识力溢于言辞虽古之名臣殆无以过惜 其泶尚浮屠营耩梵宇趋人以惑费财寔多未免 为盛德之累耳子登珩 登珩为人温文好读书嗣德元年擢进士第授集 贤院编修寻迁侍读领广义按察使十四年进鸿 胪寺卿领庆和布政使十五年从南道军次会北 宁积匪煽动与广安水寇串通官兵进讨有 旨登珩充北次商办军务登珩语人曰家世 国恩当怀敌忾况北圻是先君旧莅遗爱犹在此行 必率励义勇力除贼党以图报效既至募集人争 趋之又增募广西游勇以益兵攻剿多有擒获连 胜十三阵一日在顺成东湖地方遇贼前进无援 遂为所戕事闻逭授布政使募勇所贷钱一万三 千缗命有司发库钱还之丧归又厚给其家后列 祀忠义祠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卷之十三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