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174 中华文库
卷一百七十三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七十四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一百七十五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七十四 圣祖仁皇帝寔录 丙申明命十七年冬十月朔冬 飨 以翊保卫副卫尉尊室议为守护前卫副卫尉 领侍卫武辉用兼管翊保卫 起复革员尊室道为祠祭副使 命吏兵二部于在京各衙人员择年纪老成行 义纯寔者五人补诸皇子 绵宸绵守绵 审绵寊稀宝 长史 副长史或该队府各一人 署河宁提督尊室弼奏报赴莅日期且言山西 逋匪阮文闲黎文勃尚未到案请派人侦探 得报即带兵会拏 帝谕之曰尔尊室中人曾经差派屡立战功故自侍 卫微员擢至今职感恩图报分固宜然但国家设 置疆吏畛域攸关如临事推诿法所不容而尽职 为忠亦不可率尔搀越河内北圻大省宁平亦关 要地头尔今现授提督其责不为不重凡本辖军 务必须熟审而行务中窾会若山西省别辖剿捕 机宜自是所在省臣分事乃欲越境派琛何轻躁 若是邪尔少年新进所当静慎自持凡处事应机 以及待人接物均要仔细熟筹止于至善方称朕 怀此番既丁宁训谕尔宜书绅拳拳服膺而不失 也 申定北圻征傕税课例 凡府县三年课内未经 陞转者递年由地方上 司察核照年内催征之数分为十成何人欠 至三分一厘以上据寔指参欠自三分以下 并归课绩办理仍据欠数给限欠自二分一 釐以上限一年二分一厘以下限六月责令 带征若限销不能齐足者参之何人在职一 年或半年如有陞转按年分月分应征之数 欠自二釐以下者给凭使赴新职多者声请 截留有能摘出总里干没侵欺寔状免其处 分专司之布政课内欠至三分五釐以上兼 统之总督及非兼布政之巡抚欠至四分以 上者由部摘出参奏不及此数准于自陈本 并叙该总年底分征欠至五釐以上照向例 处分仍给限带征限外尚欠至一分者罢斥 查封变赔里长承办不力甚者杖罢次者决 笞责令完纳尚有欠者 据年分月分查封变赔 又以向来总里多有 观望邀恩上年积欠不肯完纳准嗣凡遇有 恩典临期由部将应蠲应减汇奏候旨遵行 以清葩水师副领兵范文局陞署京畿右营一 卫掌卫乂安右水奇管奇邓公什陞署副卫 尉秩从三品充清葩水师副领兵 改定左右祠祭二司奉直弁兵名额 左司八十 人均以宋 山县人充补右司五十 人均以尊室人员充补 递年恭遇诸礼节准 临期摘派尊生附之又命兵部于亲禁兵遴 出该队或正队长年高谨厚者四人协与二 司承办俾相维制 富安飓风民家倒坏四千馀屋溺毙者百馀人 帝闻而悯之谕省臣发库钱亲行赈恤 南义二省官买土产糖桂年常派出部司科道 会办 帝谓户部曰省官乃方面大吏地方事务一以委之 况此常事何必别派京员为也其停之寻准遽年 和买沙糖广义以一百十万斤广南以九十 万斤为定额 修开国功臣弘国公陶维慈静国公阮有镒坟 茔 维慈坟在平定有镒坟在广平 年前土筑命省臣以砖灰改砌 广治有蝗 横咬 禾穗 令所在捕瘗之 命官经理宁平 谕曰宁平安化乐土二县新设流官现方建立莅所 招抚人民寔关要著护抚陈文忠裴茂先皆新进 文员未曾谙练总督邓文添又专责河内大省事 务殷繁势难兼顾且安静领督谢光巨前经总统 宁平军务其山川道里土俗人情在所谙悉而乂 安当今无事可派往经理一遭以资熟手再派出 署工部尚书何维藩会同经理其事准谢光巨于 谕到日先傕禁兵二卫械杖齐整俟何维藩抵省 即同起马路过清葩并领锐武卫兵俱往何维藩 准带随管卫阮进佐并侍卫部司各二监城一赏 路费银两有差复发库项 各色绉纱五匹二则䌷 五匹半线寔纱十匹锦 荷包三 十副 令带随军中如土目土民有差派得力敏 干出色者量给之陈文忠前往天关筹办全无谋 略准降四级从谢光巨等带罪立功裴茂先亦降 一级忠寻复革留 帝又密谕谢光巨日今委尔与何维藩前往宁平经 理借以经画安化乐土二县莅所招抚人民为名 转往天关府或宁疆堡筹办捕犯机宜 一通犯郭 必功必在 许久稽诛总因诸土司等多以姻娅私情为之容 蔽此番经理宜先傕其党郭功温功忍等严禁责 以郭文迈等所控与逋犯连婚会饮及索送社民 牛酒诸罪名如欲自赎即须委属诱彼二犯出首 或引拏到案若不能生获准杀死献纳首级亦与 宽免不然必按匿匪律重治其馀土司土目亦并 縻留责令报引拏犯若故情徇隐者有罪既以兵 威声势震慑之复以利害祸福晓示之彼必情急 势蹙自求免罪易于成功一土蛮惯以鸟枪为长 技前经谕令投纳彼等闲有以一二塞责而私藏 私造尚未革心兹宜招集所在土兵带将土鸟枪 药弹从军因而托辞收取其土民随事派拨抬递 粮饷至如山音事体或至必须动兵者即依陈有 礼前奏分兵六路直向山音搜索并飞报清葩河 内山西等省分道策应会拏再严戢弁兵所过秋 毫无犯又要疾速前进及早擒斩重犯以告完事 一向来土司土目因循世袭互为姻党久已惯习 成风兹宜一番厘正以袪陋习就中土司谁是一 心恭顺为朝廷立功者奏请量加陞擢补从河内 兴安等省寻常者亦奏调兴化谅山诸别省并明 立条禁头目婚嫁各于本社村内 母得转向别社村连姻互相党援 尔等切须和衷 协济凡事仔细熟商务臻妥善再宁平领兵陈有 礼素谙路径又是通理可令隶随差派以资得力 复密谕清葩河内山西各派在省领兵或得 力管卫奇一二人管将弁兵六七百即干可 通山音诸要路 清葩广地石城锦水河内可 封排礼让老山西金杯荣峰 等 处 分屯按截如接宁平关报齐来会剿又以 郭功制高曰哙皆必功必在姻党前者派从 海阳兴安二省亦密谕省臣暗为防范母使 潜逃 帝谕内阁曰清葩土司土目向来安常守法尽心职 事殆非诸辖土司者比惟近有黎丕巴何功德等 以阴图串匪自招其祸迨这案结完诸土司等本 无关涉其令省臣传集彼等当堂开示黎丕巴等 得罪之故朝廷已明正其罪足伸国宪彼等本是 良善初无干及各宜胥相报告恪遵职守耕凿相 安母为群小吓怵致怀疑惧传谕毕即遣之还 命工部侍郞阮得智办理部务裴樻权掌工部 印篆办事 帝谕裴樻曰尔虽贰职亦是一部堂官今何维藩公 出尔与阮得智宜夙夜在公筹办部务若徒随众 妍媸求保禄位自为身谋则得矣如国事何且天 下一日万几朕岂能一一亲履尔当思勉励以克 欧艰方为不负所职亦不负所学 起复革员申文权为内务府司务 钦天监修明命十八年丁酉历于地方节气辰 刻处仍旧著真腊字样 帝曰真腊已设镇西城久矣谁人不知十七年丙申 历业已攽行且不之罪今复如此错误何邪其即 改正为镇西字样监正监副各坐罚 广治甘露巴栏州土民有为牢人捉之去在省 即派兵附守靖蛮堡 在巴栏 州地头 按察阮辉准又 以此堡自设立之后未曾巡按其地自请亲 往经理许之准既至绝无牢人声息乃遵谕 晓示其民而还 初置高平交子务先是布政陈辉朴奏言省辖 服食器用皆取给于远商商者多转买王银 以求轻斋致银价日高而钱文日愈不足请 于近省良马铺权置交子务凡商人贩卖所 得钱文易以交子回辰随所在地方给劵取 之则属辖之钱不为商贾带去而民用便矣 下戸部议以为交子之法自古已行亦通财 裕民之一道也惟古之交子以楮代钱一交 一缗其交子预制即定钱数限年为界未免 更换孰若但照钱数多寡而给之劵以劵为 交子虽千万缗亦只一纸之为径约乎其高 平交子务请由省员亲掌其事不必于铺面 设置凡诸辖商人带来货物卖得钱文与属 省商人往他辖兑买及官军民庶或因公私 往他辖应需资斧而不能携带钱文自五缗 以上愿输官者并听出结省员按数登收当 面给券其券子明叙其人色目姓名贯址钱 数并所愿去领地方押用印篆使之执照仍 行咨所往地方官知会就中如寔兵民领在 北宁程途稍近所纳十缗增给五陌在河内 山西南定海阳兴安十缗增给三陌俾得各 资其利职官及商贾正给如数所在地方见 货主呈明即收劵给钱有愿领粟米亦听 帝特令改定不拘官军民庶凡输纳不及二十缗以 下就近领北宁者十缗增给五陌稍远如河 内山西南定海阳兴安者十缗增给三陌二 十缗以上至千百者乃是富商天贾毋须增 给馀如议谅山亦以为请准照此行惟货主 领在北宁十缗增给三陌而已 改筑嘉定省城 在平阳县 和美村 先是逆贼既平工部 议以原城过于高广拟定减杀以符体制 原 城 心广一百二十七大五寸城身高十四尺五 寸厚五丈女墙之上凿开炮门濠广六丈城 门八左右后三面诸门之外又有羊马城增 濬一重濠堑减为城心广九十丈城身周围 四百八十四丈高十尺三寸厚一丈八尺外 砌石上广一尺八寸下广五尺一寸设门四 濠广三丈五尺深七尺 其炮门羊马城政停 遣监城会省臣相视 地势准移设于原城东北角 此处地势方正 左右稍平前低 后高前江深 广水势回抱 因平治濠堑工役尚繁缓之至 是始敕部送定式发定边隆祥四省兵民一 万人兴筑 嘉定兵二千民三千永隆定祥 兵民各二千边和兵民各五百 命 隆祥总督段文富协同定边总督阮文仲董 其事以十一月上旬起工官吏府县先赏一 月俸饷钱兵月给钱二缗米一方民月给钱 四缗米一方 谕曰此番兴筑事属整理封疆而动用人力亦是出 于不得已尔阮文仲段文富以及专办看办人等 当著力承行务期料寔工坚以称所委阅二月城 成合发库钱一千缗备办牛酒会绅弁兵民 赐之食再赏董理至专办承办人等级纪纱 缎大小金钱弁兵各一月俸饷钱民夫钱各 一缗 丙阁黎伯秀等奏请大家巨族之弟侄子女不 得与王公子女通婚 帝以为然谕曰王公子女不患其不富贵若与大家 巨族为婚则日后相率效尤其中或有不肖子弟 倚恃权门恬势犯法转非朝廷善待亲藩之意嗣 当禁之凡在京三四品在外布按领兵以上官子 女弟侄不得与皇子亲公子女交相婚嫁其令尊 人府将此条纂八则例永远遵行有又安布政阮 新式天平衡大中小三副贮之武库较与旧 顶衡最为确寔拟应一律颁给以为秤较物 顶之准其小项衡已有中平衡足用不须制 给馀大中二项请令武库督工依式制造各 三十副 大项每副法玛子十颗一百斤七十 斤五十斤四十斤二十斤十斤六颗 四斤三斤二斤一斤四颗中项每副法玛子 十颗四十斤三十斤二十斤三颗四斤三斤 二斤三颗八两五两二两一两四颗铁杠等 物具足法玛用七分铜三分铅制之周围上 下各有雕文绳格原用铜质其绳改用铁格 改用坠木下施三铁条承以十字铁条大项 廷宾之弟荫生阮廷徽业与延庆公女订婚 前经派往边和候补即合吏部撤回俾完姻 好敕嗣凡缔姻公府者与士流不同永远不 准预在挑选之例 颁新式天平衡于京外廷臣奏言向来京外诸 衙奉给中平天平等顶衡备用第天平衡原 用木杠收支之际奸巧者或得以从中游移 况行之日久不无毫厘千里之差去年制造 广一尺四寸中 项广一尺二寸 发给内务武库并诸直省及 镇西大中各一副如秤自一分至八斤者用 原给中平衡九斤至百斤用新给中顶衡百 斤至三百斤用大项衡其新式天中小三副 由户部奉守以备较验诸衙原给天平百秤 十秤诸旧项衡回纳存库 帝从之寻准衡之左右木格如有轻重不齐即以法 玛对秤何边稍轻者以他物加重要针锋整 对然后称物称辰又左右移置使之无差傥 吏役或因木格不齐从中低昻者参核之 户科给事中黎伯敦拜命因雨滑跌仆落笏都 察院劾奏 帝以其无心特免之因谓侍臣曰朕观京抄清朝有 引见者因雨跌仆数日科道始以声参各传旨申 饬事属苛摘惟我科道即日举劾则敏于清科道 矣又日清朝会试有一人残疾而中进士场官被 谴不知我国古来开科取士曾有此样人否何权 对曰臣闻前代历科有面丑而举状元有七 十而中进士未闻有残疾者 帝曰面丑而文佳何妨经济七十而登科正谓龙头 属老成何至如他残疾之可鄙乎且清国书籍备 具学者易于修进我国士子所学虽未甚博然文 辞佳丽亦有足观今而后世道日昌人文日盛清 人未必能胜我矣 河宁总督邓文添请安折言北圻奇兵向来怠 于服勤总缘率队自属辖升补不免以邻佑 惯识之情苟存瞻徇请令诸省各将所属拣 兵经授额外该队正队长谁是敏干可堪率 队者指名保奏转补别辖 帝准兵部议敕河宁定安山西海阳北宁等省各举 十人谅平宣光太原兴化广安等省各四五 人由部奏请分发别辖候补又准定河静以 北凡原拣兵蒙授正队长率队者据所在社 民别择充塡以重职守若试差犹未出身行 伍仍依向例 缺出 始壤 海安总督阮公著请安折言广安省城设在安 兴县辖其地上凭高阜俯欧江流可堪设守 而城制窄狭请应增广 帝以问之省臣护抚黎育德奏言省城外江冰咸城 中池二仅容雨水井二才及浅泉其下皆刚 石不堪深浚惟海阳水棠县去白藤江无几 有山川之形池井之利请移建于此则水棠 安阳二县租税从征更便命工部覆议以为 城池之设藩屏攸关广安省城地势内可控 制全辖外可镇压海疆诚为形胜督臣之言 自有定见今移于水棠既是别辖又隔大江 曷若仍旧贯之为善且中省城池不必过于 高广请令省臣随势修理城之四面要以长 各四十五丈上下为限仍于城内多凿池井 以资取汲城之四角量设炮台以严有备 帝允其议 山兴宣总督黎文德奏言福寿县富儿浮沙等 社堤条水势冲激河岸日益坍圯前经议准 竖桩栅以卫之适遇秋潦流失殆尽但自河 岸至堤脚尚隔十八九丈土质坚寔犹可维 持请姑俟开年潦过一遭试验情形再拟许 之 初制图书玺四颗 一篆刻濬哲文明四字一篆 刻观文化成四字一篆刻奎 璧流光四字一篆 刻新又日新四字 兴安按察阮文然有罪免以工部郞中武仲岱 为兴安按察先是逋匪段名吏窜于省辖神 溪富农庄然通同府县故纵窝犯至是事发 革职交查案成坐满徒 帝御五凤楼阅新拣京兵见其精壮深嘉之赏钱有 差 皇子绵宸绵寊募得属兵各一队准分二班照 例支饷仍撤原给翊保队兵回伍嗣有募充 队数者照此为例 户部奏言开年恭遇 大庆节其关津税例应否蠲减 帝曰国家恩典如身庸田租固所当宽便吾民均被 其泽若夫关津之税原以抑末安得妄自邀恩乎 帝谓协办大学士张登桂曰南圻度田之后朕曾令 察访民情彼皆云方度之始每意田土加多则租 赋加重其心不能无疑不图经理之后疆界既正 富者不得霸占贫者皆有资产而赋税又宽减受 赐厚矣夫朝廷此举原欲与民均利故人皆心悦 而诚服曩者权阉黎文悦以威胁之愚者自以他 为一方主帅不复知有朝廷遂为逆傻驱煽惹起 事端自朕一番晓谕则皆感发天良为朝廷尽力 其民之忠义亦可槩见朕欲因暇省方而道途遥 远不便举行拟将一年或二年派出公正大臣宣 示德意使斯民各安其居乐其业此朕之本心也 命海安总督阮公著会同定安署督郑光卿兴 安巡抚何叔良覆勘久安河 帝谕工部曰前据阮公著筹议量筑护瑅增广河道 此言亦有可采日者积潦未消姑俟续办兹已过 一潦情形盖已了然所当从长计议以奠民生惟 照原折所请如自凭昻至巴东一段原无堤条今 随势标筑俾一派直合固无妨碍若自巴东至珖 烈原已成堤今移筑一边则江心偏斜未必十分 顺畅而前此许多工料岂不虚糜不移筑则上宽 下狭将来不免冲激之患事在两难不得不审熟 情形而后可且阮公著与郑光卿何叔良既曾会 办亦可责以终功其谕令亲往详加覆勘或于巴 东至珖烈移筑一边或于凭昂至巴东上段量筑 新堤俾与巴东旧堤两边相等二者孰便以至唐 豪唐安青沔等县水势所及之处何者应筑护堤 何者只须挑刮使之一律疏通熟为筹估至如堤 身高下以木年大汛之期水志为限仍加高二尺 堤之两岸量设永闸水窦以便收放庶可防夏潦 兼御秋汛免致吾民一夫失所若一有不周惟阮 公著等是问著等寻奏请于旧江各段随势修筑 小坝以卫夏禾至秋汛期开刮三五处放水 八田俾田水与河水相等虽有漫过亦不至 多为坍缺嗣汛水降杀再塡塞如原以御秋 后之小潦则秋田亦可随宜耕稼而无堤溃 之为患 帝日所拟亦止御得夏汛而秋潦一听其漫过未为 全善夫一番筹办傥能兼御夏秋二汛以为久远 之计虽费至千万朕亦何曾少靳今单就御夏汛 一边而言则曷若于柴市柴橘原短堤处权宜堵 塞足卫夏禾不犹愈于将旧江各段修筑小坝至 于万馀丈之多而亦不能兼御秋汛者乎乃命办 理工部裴秾前往会勘商同具奏樻既至看 见短堤处水深有至二三十馀尺堤之左岸 闲有坍缺塞之难保无碍乃会街疏请仍于 旧江修筑小坝阮公著复别议权塞短堤处 以御秋汛 帝谕曰短堤处当河流之冲势甚湍激断然不可杜 塞明矣尔阮公著朕既委之亲行履勘乃前既请 修筑小坝后复议塡塞短堤糢糊两端殊无定见 不过见朕责以并御夏秋两汛谕旨严切不得已 彊为之辞耳不然短堤如应填合何以对裴樻又 不敢必其他处之无关碍乎且朕旁询广访务期 合理而行傥有未便不妨据理寔陈何贵空言希 图塞责为也裴樻乃是简派京员亲履其地明知 短堤势不可塞何不当面斥駮迨至回京问明始 以为言如或各持意见即当别折直陈何亦会街 同奏而别为两说是欲使朕独断又何足寄以耳 目乎尔等为人臣不能舒君上之忧何足深责朕 亦不必再问于尔等矣今揆以情理短堤处正当 冲激杜于此必溃于彼若彊塡塞之一有差池为 害不细曷若随势兴筑小坝以御夏汛犹为彼善 乎此也况此处民天最重正当先其所急俟一年 后徐观水势量浚下流再因原筑加高培厚庶可 以兼御秋汛永奠民居此亦未为失策兹准照自 凭昻至巴东量随旧江形势萑拨民夫修筑小坝 馀各段与属海阳等县何处原有小坝及应增筑 工程不甚䌓重者令所在并水势所及社民出力 培筑均以开春起工仍分为三分尔阮公著郑光 卿何叔良各董其一俾有专责期至三月底完竣 以防夏潦 镇西城臣奏言探闻暹人将封匿螉俺为真腊 国王筑市于北寻奔居之以潜收真腊之心 又闻彼欲送藩王禛之妻还海西府 帝谕曰暹人自奔败之后自知理曲势弱情怯心虚 因以名俺名暾现在彼处或欲居为奇货以餂试 腊人暗窥意向为投闲抵隙之计耳顾名俺不过 一叛臣人人皆得而诛之谁肯从他纵暹人假意 封殖亦何能为少留兵则不足为防多驻兵则适 以自弊此亦策之下也但在我则须整固疆圉申 饬边防使自家有不可犯之势彼出何伎俩亦不 足计兹准将军参赞署提督等传集藩僚开示大 义谕以名俺等背君弃母与藩王情义已绝又引 诱暹寇戕害其民想腊人皆欲食肉寝皮而甘心 焉此众愤同然不待布告而后知也诸藩僚既受 朝廷职官均是朝廷臣仆各须尽心所事保护郡 主玉云固守疆界和辑人民于以报答朝廷永承 宠禄如暹人果有封名俺居近界之事则留意备 御或有书札往来即以义折之一槩拒而不受至 如藩王之妻久在虏中不过一失节妇人耳彼既 得罪于藩王则与郡主情义已绝断无复回之理 若果有其事亦当以理拒绝用破邪谋则彼自无 所施其巧矣将军张明讲等又奏言镇西城后面 地势卑湿适秋潦涨溢郭外之兵舍道路水 深至二三尺垦植之田四百馀亩深至五六 尺请量拨王兵土民浚水道筑堤条为备许 之 定广南以南至河仙诸省递年采买物产例 广 南 象牙广义象牙平定象牙沈柿木富安象牙 沈柿木庆和象牙乌木楠木板平顺象牙乌 木楠梓顺各项板边和鱼翅鱼肚鹿角麋角 鹿筋鹿茸象牙犀角犀皮沙糖十万斤楠梓 顺各项板嘉定鹿皮鹿角鹿茸莲子海参鱼 翅鱼肚象牙犀皮犀角鹿筋豆蔲山马皮梹 榔一万斤楠梓顺各项板定祥鹿角鹿皮鱼 肚鱼翅鹿茸干鰕米三千斤干觖鱼三千斤 梹榔二万斤楠梓顺各项板永隆鹿角鹿首 鱼肚鱼翅干鰕米三千斤干綟鱼三千斤梹 榔二万斤楠梓顺各项板安江鹿皮麋皮鹿 筋豆蔻砂仁米鱼肚鱼翅象牙鹿角犀皮犀 角鹿茸莲子一万斤干鰕米三千斤干鲠鱼 五千斤楠梓顺各项板河迁玳瑁甲海参鱼 翅鱼肚燕高干鰕米一莴斤干鲠鱼一万斤 胡椒一万斤楠梓顺各项板其沈柿木乌木 并以长三四尺径横三四寸上下为准楠梓 顺各项板并以长十五尺以上面五寸以上 厚八分至一 寸二分为准 以内阁承旨潘清简为户部郞中办理部务 初置侍卫长秩从四品 帝以侍卫近日奉差多迟玩命据银牌牙牌见数分 为四班班置侍卫长一管率之准领侍卫等 员遴举奏请充辨若班内何人差派迟玩及 别发情弊者侍卫长即治以戒饬不严之罪 领侍卫亦分别科断 命分发外洋诸国旗号绘本千顺安汛沱㶞汛 海云关各一如有外洋船投泊汛分即照来 船旗色较与绘式认是何国旗号仍干奏片 内明叙再附片纸描出来船旗样送部照验 尊人府捡核尊谱闲有宪毅国威公房第六世 尊室选于附谱名下注嗣胤失详而正谱又 注选子荡䜣改三人请应削除名籍其附谱 一卷会同内阁化销 帝谕日名选在逃巳经削籍则其子本不应犹留在 谱姑念名选甘于自弃罪止其身而荡䜣改等从 无别情削之有所未忍准降为公姓阮祐氏从祠 祭副使尊室得分派守护 原庙以存厚道至如尊谱所以明派系附谱固不应 留但遽尔化销则其中在逃削籍等恐至日久事 迹无稽其此附谱一卷仍交尊人府别贮存案母 须槩与正谱同修也尊人府又会同礼部奏言庶 人美堂罪恶深重其子女岂应尚留尊谱惟 丽钟经得袭封以主英睿系之祀请免议馀 其子丽银女氏玟氏瑶并免为庶人削去尊 籍从之 命兵部派拨在京石机匠分往南圻诸省并镇 西城指示在辖弁兵照原给鸟枪一切机括 及随枪物件磨刮修理再准诸辖增募稍知 冶艺者各四五人使学习开阖修理之法学 成即充为额匠其原派撤还 准定诸地方戍兵例 镇西城京兵二卫富安一 卫广义平定嘉定定祥永 隆安江各一奇庆和平顺边和奇兵各三百 嘉定省京兵一卫广南一奇安江省京兵一 卫永隆一奇河仙省嘉定永隆安江各一奇 再于原戍安江京兵一卫摘出二百人往戍 仍于原戍嘉定奇兵塡于安江如数义安清 葩宁平三省京兵各半卫河内省京兵一卫 效力以神机中卫卫尉阮文云代之 以羽林左翊右一卫副卫尉阮进福为镇西城 副领兵 命通政使司国子监遴出所属各一人充补内 务府司务 改乂安葵州府中山县为桂峰县葵州统县二 翠云 桂峰 从前未有户籍令省臣按据丁数修簿 奉纳既成准以翠云属府衙兼理别设桂峰 知县以分莅之 河宁总督邓文添奏言本年夏征并上年带征 税例钱粟督催犹多欠数请停缓杂讼俟完 纳然后查办 帝谓户部曰闾阎之下情状非止一端傥何社民拖 欠者多而奸巧之徒惹讼以图延缓固不应受勘 如确有切害枉屈寔情岂宜一槩不为之伸理至 如常事则当此征收之期权缓无妨省臣是方面 大吏自当酌量妥办何必奏请为也此谕可录发 河静以北诸地方一律遵行 清葩土匪窃发于关化州先是宁平逋匪郭必 功郭必在潜养黎后黎维显推为盟主 维显 黎维 泽之子自逆犯黎维良既诛因北宁人黄桐 月引入山音称大黎皇亲显公桐月称伪国 师 招聚徒党造伪印设伪目 必功伪称前军 统将必在伪称 后军 统将 密谕清葩关化锦水良政诸土司土目 刻期起伪适闻官兵前往经理慑未敢动使 其党郭福诚 乐土中黄社人 伪称左军统将 丁金榜 奉化大 有社人 伪称兵部尚书伪 檄伪词皆出其手 往嗾爱渚人范功儒古陇 人何功金回春人范伯儒等 爱渚回春均同 名属关化州古 陇册名属锦水县关化在马江之右锦水在 马江之左均界接乐上县地范功儒乃次犯 黎丕巴之甥伪称关成军正统何功金伪 称天策军都招讨使范伯儒伪称总督 率 伙五百馀鸣鼓发炮直向回春峒 即关化州 州新莅 杀知州苏名瑾投尸于江 瑾初赴莅隶兵尚 民散去殆尽谋欲 回省未及而匪至与 其属四人皆遇害 署督黄文隐得报派委 领兵阮文祈带同管卫阮久午范文辉弁兵 四百馀迅往督率前派捕弁黎文振杜文情 等随机剿捕再令广化知府枚克敏隶随参 办事闻 帝即授谢光巨为宁平经略大臣何维藩为参赞大 臣命侍卫赍给经略边务参赞军务关防各 一 谕之曰兵贵神速如未发之先犹可招抚今彼惹出 事端宜乘我新到兵威锐气立即分路前进山音 覆巢𢭏穴擒斩首逆黎维显正要犯郭必功必在 并其党与以宁地面又 谕黄文隐曰彼伙不过幺麽小丑断无能为但聚众 至五百馀则潜蓄异谋固非一朝一夕今宁平既 委谢光巨等董领大兵进剿谅此省逋匪不日就 擒关化州滋事之党乃在尔辖须督饬硕兵及前 派捕弁并力兜剿务早蒇事知州苏名瑾一初赴 谢光巨何维藩初抵宁平接得清葩土匪之信 即遴派宁平领兵陈有礼带领虎威左卫副 卫尉阮文荣宁平卫副卫尉梁碑等弁兵八 百人先往石碑 属乐土县接清 葩古陇地头 分防要路具 疏以闻且言土司土目派催多未至者若骤 将天兵前进则彼等不无惊讶或致逃躱恳 留一二日催齐便往天关府辖屯札以为清 葩声应并筹办剿捕机宜 帝谕曰清葩滋事之党不过为郭必功等所煽诱如 必功必在先伏刑诛则蛇无头不行此辈断必騈 首就戮矣况兹清葩已有黄文隐亲往捕务此一 路谅可指曰廓清尔等须以剿捕郭必功必在为 正办当如何疾速进兵将山音渠伙擒斩净尽早 奏成功其所请姑留数日催齐土司土目然后前 进亦属过计曰下声势震薄彼等岂不闻知大兵 压境正疾雷不容掩耳之机如彼一心向顺诣军 听调者即可就近抚之以为我用闲有怀二不至 者亦断不暇为谋何必辗转迟回更需日子惟道 途险阻山径崎岖向来土匪惯以据险设伏为鼠 窃狗偸之计我兵所过但须加意严防前后照顾 使彼不得复施其巧则驴技易穷必就澌灭矣其 善图之 山兴宣总督黎文德奏言前者派出山西副领 兵黄文援将兵四百往金杯 社 名 中雄奇管奇 阮文义将兵三百从兴化调遣兴化亦已于 沱北别派防御兹接清葩关报土匪滋事则 宁平之逋犯必与关通而山兴二省并夹宁 平兴化又有夹清葩者就中荣峰最为险要 且与宁平之石碑中黄 二社 名 地势相连业即 增派山西中奇管奇范文兮将兵二百馀迅 往琼林 堡 名 接栄峰处择地驻札再饬美良不 拔二县多拨土目土勇隶从捕务并飞吞兴 化严饬枚木二州 接近 清葩 严加捍备 帝然之复命传谕清葩署督黄文隐曰尔辖匪徒不 过乌合之众节派官兵不为不多今尔又亲往行 闲乃近来未见奏报剿捕事状或者领兵阮文祈 不谙道路故尔迟回且关化虽险亦在辖内原非 殊方异域年前官兵征剿锦水石城等处曾履其 地旁近土勇从征者其谙熟径路谅不乏人何不 使之向导虽行师之道固当慎重然亦不可托以 险远为辞逗䢮不进看误军机兹宜乘锐进剿傥 乂安河静之兵未到而事势尚须增兵者不妨就 近檄调宁平道兵三五百人以资得力其催集土 勇向导亦须慎择其可信使者母为彼所欺尔身 当军旅之寄务要调度中窾及早奏功也 释军犯阮可凭派从黄文隐军前效力 旌赏海阳北宁节妇先是诸地方遵谕查访属 辖节妇册上凡十三人惟二人事状可录准 礼部议赏之 海阳嘉禄下邳人武氏橊适社 人苑辉泰生二女年十九夫没 居丧三年每饭祝告视之如生有富家悦其 色欲求娶氏不肯父母舅姑盛其少寡未有 男子彊逼之纳聘日遂投江自尽幸有救免 及二女长成各已定配父母欲劝以再醮终 不能夺其志乡里皆称之至是五十六岁北 宁武江金堆人范氏婉适社人阮牒为继室 年二十一夫没既满丧其姑以年少无子欲 使再嫁氏泣日烈女不更二夫况有夫之子 亦如所生愿全妇节其后姑再彊 之氏翦发以示志至是六十一岁 帝念镇西官兵久戍遣侍卫阮进双前往传谕慰问 及还言城辖水上岚瘴戍兵多病即令发内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七十四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