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140 中华文库
卷一百三十九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四十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一百四十一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四十 圣祖仁皇帝寔录 甲午明命十五年冬十二月 帝幸利农河观禾即日回銮 太原道统督阮廷普参赞阮公著兵至北淰匪 已先遁乃进次古道 夹峤 歌岭 分派哨探匪目伪 称左威管奇麻达忠协管前胜旅麻文秀督 运杨文鸾麻文度诣军投首乞效力赎罪并 将粮米输纳普等以情形入奏且言古道凭 城一带自去年来官兵未到其地蔽锢已深 若不及此抚治恐官兵凯还之后不免滋事 请暂驻一二日镇压民情搜捕逸匪渐得稳 妥即进往云中会办 帝谕曰麻达忠等均是匪中名目向来从逆抗官罪 恶深重但逆云逆仕逆硕尚在逋诛姑与免罪准 带硕从军严加管束仍飭令报指逆云等去处向 引官兵如能拏获的犯不惟免罪且沛恩施傥阳 顺阴违心怀叵测者重治至如尔等受命专征前 经降谕三道刻期会剿今高平宣光二道各已先 抵贼巢乃尔等一路阮廷普既经失事而师行又 属迟滞以致后期试思律以军宪当得何罪兹当 倍加愧奋一面随宜招抚一面疾速前进会兵搜 捕傥能缉获逆云等到案尚可稍赎失事后期之 罪若一味逡巡全无功状断难为尔等曲贷也 帝谓内阁曰节据宣光道奏报于月前初八日进抵 云中高平道奏报于是月十四日直抵玉帽与宣 光道兵会太原道兹亦奏报兵抵凭城古道订日 即赴云中日下声势奋扬事机顺轨谅逆云罪大 恶极天网难逃巢穴既破指日亦必就俘矣可将 此大意通谕中外知之 兴化捕弁后勇副管奇阮春和攻破土匪于水 尾山腰峒斩十数馘俘十数犯匪尽投清界 窜去事闻赏春和纪录一次令撤兵还 召太原道京派掌奇黎文瑞卫尉裴公諠御史 黄炯由驿来京供职 嘉定军次将军参赞领兵等奏言我兵掘开蛇 行各道惟左面已近濠畔适有贼党伏于濠 下突出羽林右一卫二队权差队长胡文质 当先格斗为贼刺毙神机前卫六队权差队 长阮文壹在长垒放炮击杀一贼贼遂退走 帝谕曰向来贼徒困窘殆甚今尚敢潜出城外濠畔 谋图截伏殊为可恶要宜加心细探如贼潜出即 剿杀无遗其胡文质准追授队长再照例赏银三 两阮文壹亦准寔授加赏飞龙大银钱三枚嗣兵 勇有为贼所毙凡似此者亦准照阵亡给恤一倍 再濠畔绕城当防贼炮于城上斜击傥地道何段 势可斜击者须横筑土垒要可以御贼炮只留一 门来往如地道既透起筑土垒须将背后原砌郭 首砖石尽掘取之一可为砌筑之料一可免贼弹 中激或伤我军也 帝谕户部曰去年南圻偶因暹警真腊兵民曾预有 差派捕务事平后又分派防截许久艰劳近闻此 辖小歉想彼等历从戎伍资斧安得裕如其爷督 抚张明讲黎大纲据插从屯汛兵民等其预在差 派防截者普赏人各钱一缗照常操演坐守者半 之又以藩僚向来从军虽披坚执锐不比员弁而 奔走服勤亦属可轸准照谁有微劳者以新制衣 服锦荷包量给示劝又 谕兵部曰南圻六省前因有事不得已征发在民乡 勇合与弁兵分派防汛并守护省城节次亦已量 放回业今秋禾告熟其尚留者恐或有妨生理可 传谕诸督抚布按如边陲静帖即按数悉放之还 俾得及期收获闲已领过十二月钱米亦加恩给 予之 清葩广地石城二县前因土匪蠢动田畴多荒 租税无以供纳省臣以疾苦情形入奏谕准 上年所欠钱粟米皆豁免本年应征正额缓 于来年 设印金局于内务府出纳所命都察内阁侍卫 清谨各派员会同看办若使匠役得以搀杂 侵亏者罪之 兴安按察阮伫有罪免以吏部郞中阮文然为 兴安按察伫初轻听吏役削减犯供为权领 巡抚潘伯达参揭及案上交刑部覆议至是 奏上罪当问徒 帝以其无赃贿特改为杖一百革职发往高平为兵 效力赎罪内阁侍郞申文权面奏伫进士出 身人才可惜请从末减 帝大怒命卫士拽出将斩之俄令锁禁于狱降谕曰 阮伫无甚才识朕以其出仕正途不数年闲擢至 四品出膺方面乃徇信蠹吏贿纵彊盗贻累平民 得革为兵已属宽典申文权辄敢于殿陛森严台 谏罗列妄逞昏狂邀恩市惠合人愤恨之极夫阮 伫纵盗殃民有何可惜岂谓进士犯罪则勿问乎 试思所言出于公乎出于私平情真罪当之人而 为之袒护则于公乎何有若以其情面惯识朋友 亲戚暗里往来私相党援则何敢于光天化日魑 魅弄巧现形其以朕为何如主邪辄欲簧惑是非 阴擅威福若此也且朕自临御以来惟思执法公 平无所偏倚虽皇子诸公进见间暇末尝敢干以 私乃大庭之上而欲朕骪法以遂己私乎抑欲以 此动人见闻俾人知宁媚于灶平若此鬼蜮用心 则其罪不胜诛矣况内阁无宰相之职而有宰相 之权故明清之世率多奸弄年前朕设置内阁已 抑损其权复申谕明切俾居其职者澟遵训诲精 白一心永久承庥万世无弊申文权屡获降黜朕 念其趋赴尚勤弃瑕录用不谓率性昏狂贪得忘 罪不得不严加惩办以儆将来其即革职付刑部 会同三法司严议及议上请坐斩候 帝复谕曰周易之训先于防渐春秋之法贵在诛心 皆所以绝恶于耒萌而保治于无穷也朕每视朝 之际必和颜温辞以接其下冀使忠言谠论日陈 于前弘采纳以臻上理宁肯以言罪人乎惟奸巧 之言簧惑国是阴结人心其源甚微而其流将至 于泛滥不得不严绝以杜奸萌且阮伫所干重案 部拟问徒改为杖革发兵效力亦足蔽辜乃申文 权却于大庭之上复敢巧言邀请将欲暗擅威福 掠美市恩若此居心即使出于他人其罪尚且不 小况于处禁近之地者乎奸巧误国之萌其渐诚 不可长其依法官议再准抄出谕语分给部院阁 堂官并藏诸史馆昭示来许俾人各凛遵咸知趋 避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潘伯达自兴安还抵京 帝召问之曰近闻北宁省辖有劫伙至五六百索送 民夫粮米然则民亦与之通同为盗乎何无一民 自相纠摘者对曰民情最苦如捕获一犯送官既 觉劳费而累次供招劫者反为良善而小民 更被其仇矣 帝曰信如尔言则阮伫改取犯供一案何异放虎以 食人若谓之罣误天不然也 定谅平七县 谅山省七泉文关安博高 平省上琅下琅广渊石林 知县训 导补缺例先是七州既改为县县设知县训 导各一或廷举或部挑未有定例 帝以诸县事不甚繁非如最要缺要缺者比准嗣凡 知县有缺听上司遴所属堪事者奏请充补 训导有缺由吏部循例挑补不必仍前再由 廷举 又安奏报米价昻贵 帝谕户部曰此辖偶遭小歉而民闲船艘前经撤回 以备来春应载想诸船户等待需旬则商米未得 流通小民不免稍形艰食准照来年又安与河静 应载船艘先令驶往宁平南定领载来京奉纳即 放回通商则米价可期减贱矣 广义副领兵陈文祐老病休致以广义靖蛮二 奇管奇陈有遗陞署副卫尉秩从三品充广 义副领兵遗为人敏干七卒信服省臣指名 保举许之 罢军流准徒例 帝谕内阁曰去年准依廷议案处军流囚犯参酌向 例分别准徒特以南圻有事故量为处置出于权 宜且五刑之有军流所以屏远罪人法不可废若 军流反得准徒则未足以服厥辜于理殊未允协 准以明命十六年为始凡一切军流罪名依律问 拟仍由刑部量地分配其准徒之例即罢之 命在京诸衙门自后奏上章疏除一日二辰例 有内阁收绿头牌并进馀听自鸣镯由内监 接认递呈 初置机密院 以原阁直房为院所在勤政 殿左庑内阁移于尚茶直房 帝谕内阁曰国家分职设官枢机周备部院阁并已 分明职制慎乃攸司至如军国大事朕临期面谕 部阁承旨票拟向来亦已并臻妥善更念军国要 机事关重大必须仿宋之枢密院清之军机处斟 酌而行俾别为一所事有专责则纲维品节益致 其周兹准设机密院遇有军国大事特谕简充机 密大臣奉票施行以昭慎重其合行事宜令廷臣 会议条奏候旨裁定及议上 一官属充院大臣四 用文班三品以上官 各以本职充之所属用五六品官各二七品 官四凡八人均于六部及寺院遴补亦各以 本职充院行走一职掌凡军国机务事属梭 要谨密者皆关由焉一院印篆刻机密院印 四宇银质鸵钮红绶一佩牌均用牙牌圆头 面刻机密大臣四字属员而刻机密行走四 字奏事牌一面刻机密院一而刻奏事等字 遇有应奏事将奏本与牌并进一院所派锦 衣队长一兵丁五日夜应直守护一在院除 遇有紧务会办外其常日大臣四每日夜一 员院属八分为二班轮流应直当直者所给 茶饭与部阁八直员人例同一凡大为巡幸 百里之丙者当直大臣一员扈从如百里之 外者二员扈从编列姓名候奉朱圈一遇有 何衙章疏交院票拟或不期宣召承旨票拟 旨谕院臣即会办具草进呈得旨后乃精缮 如事关慎密请宾于院所钦用有应发红本 请旨遵行馀凡事应密录均押用院印并当 直院臣画押照所关者发交非慎密事者仍 照例交阁用宝转交辨理一逐日用宝几本 张具编交阁凭照再于月底会汇奏本由阁 核寔具题候奉旨语存案一充院大臣其本 衙事务亦预兼顾要以院事为专司闲有功 过即以院事为重至于本衙事之得失已有 同僚专责充院者次之馀属员母须兼办原 衙事务一别衙职官非有特派传报事务并 赴院会办者均不得搀入达者由院指参随 轻重治罪守护弁兵失察亦并重治一在院 应办之事凡开谨密者院臣并属员均 不得向外传说若泄漏究出从严治罪 帝准如议行惟用宝一条凡机密重事临期或于 御前请宝行用或请派出管侍卫员会同于院所行 用部院有奉密谕者亦照此例行如特派管 侍卫会同者部奉准请宝于内阁直房阁奉 准请宝于东阁均由印官敬谨行用其所属 员人悉屏去用宝后发交何衙转发者由是 衙具片覆奏以来年开印日施行为始寻复 令大臣佩牌改用金牌银里如就院办事则 悬挂之其日常趋侍及在衙办事仍佩原衔 牙牌 改定广治向化州税例巡抚陈名彪奏言甘露 向化州民情愿改土归流分立邑里建簿籍 纳庸缗一与汉民例同仍照此州十五总民 居林莽邑里未成人数之多寡不等就中员 峤廊顺廊莲寻灵阿儿寻声六总人数均自 九十至一二百以上请应仍旧馀罗蔑廊下 寻罗廊控奇塔香伴廊录乌江古林九总人 数零星其寻罗廊控奇塔香伴廊录古林等 总并改为邑寻罗合于罗蔑为罗蔑总廊控 奇塔香伴廊录合于廊下为廊下总古林合 于乌江为乌江总所立邑里凡三十人以上 者为社二十九人以下者为邑母须循袭蛮 名至如税例其员役六十八人请应蠲免馀 丁壮老幼一千三百七十五人照从汉民无 公田例征征 人各岁输庸钱一 缗二陌缗钱一陌 从前例纳粟 米产物悉蠲之再其民所在山分虽有播植 不成田土姑且停缓 帝谕曰此州列在边氓久霑声教向来朕亦略示羁 縻而已今彼等咸愿归流情辞谆挚朕亦俯从所 请其所拟改纳庸缗准以递年九月起徴十一月 毕至如员役加恩蠲免庸缗三年田租亦准停缓 俟后田野日辟生齿渐繁所应征租并拣兵之处 由省筹拟奏请施行且一初更改习俗尚未大同 尔宜加心抚御务使教声渐暨垣宅均安方是 广治沛恩有官田庄 二百九十 四亩零 岁征明春粟 六 十 九斛 白粟 三百十 五斛零 输于京是秋田禾为潦水 零 伤损省臣以奏 帝特准照例纳白粟十之三馀以钱代明春粟无几 如例征之 谅平署抚陈文恂奏言高平应需钱数颇广请 由北宁拨出二万缗运于谅山转解以充支 放再近日河内北宁谅山诸省商人闲有行 商高平业令将钱文输库仍咨谅山换给充 抵解项诚为两便嗣有来商愿换纳者或由 所在谅山或由北宁河内按数给还请应各 从所愿既可省雇工之费而亦舒抬递之劳 矣 帝可其奏 河内按察阮若山上密折言朝廷之有逆云犹 昔虞之有苗夏之有扈阅月之征于甘之战 既兵之而末可遽服随亦班师七旬而有苗 格期月而有扈服顺逆之理胜负之机昭昭 然矣彼逆云两世乃臣子也敢尔干常自以 为土民可使山险可凭遂成叛逆之名今三 道大兵会剿既抵云中彼便挈眷去何所恃 哉惟三军冒涉深岩遍穷山谷难期必获首 渠而节值隆冬岚瘴久居不便拟应乘此天 威震薄之馀下诏班师招安逆党傥能早率 归顺以德抚绥若犹据险凭陵再加征讨如 此施恩用武彼虽至愚谅亦回头格苗服扈 之效其在是矣 帝览奏深怪之降谕曰逆云原受朝廷官职乃敢萌 心叛逆戕害官兵重烦朝廷兵力垂二年来此其 罪重恶大非苗扈可比不得不一番声讨以期诛 暴安良爰派出三道大兵分路会剿节次据奏王 旅所临贼徒奔败现已直𢭏贼巢四下搜拏谅逆 党罪恶贯盈难逃天纲指日必可就擒岂有大功 垂成遽尔班师之理尔阮若山节经获咎蒙朕弃 瑕录用当有事之秋既不展一筹画一策竟敢将 此狂妄之谈陈于朕前试思逗挠军机当得何罪 况逆云罪大恶极凡在朝臣子莫不思食肉寝皮 以伸义愤乃尔独作招抚之语岂欲为贼作说客 邪是诚何心至此也其令吏部传旨饬问都察院 因上疏参劾言阮若山乃宁太总督阮廷普 女婿因以妇翁少利故作为此说图庇其私 耳及若山回奏折上 帝谕曰近据言官指参则尔之心迹先巳被人勘破 矣惟事涉形迹亦不论其有无但就事关军机辄 敢以妄谈陈请按以军法已属无辞第念简用需 人姑准革留以观后效 太原道统督阮廷普参赞阮公著进抵底定偕 乐山分 偕乐与安乐安德等社均属云 光总匪总戎农文仕所管分民 闻匪 徒尚多于林莽潜伏乃分派搜捕生获匪统 领将军赵文召 清人寓居自通雁门社 与匪仕合党侵扰太原 及从 伙七犯收获前次所失公象一匹普等即将 赵文召凌迟处死馀皆斩之枭首于峤歌山 嵿具以状闻言云光一带山溪险峻路径纠 纷必须分道遮截始能不漏而攒林穿径惟 土勇为得力照之宣光道土勇现数四千人 请应分给三分之一 帝批示曰此次生获次要犯赵文召即凌迟寸磔闻 之诚快人心乃降谕日三路天兵进剿惟太原一 道独后师期兹乃能出力剿捕收获公象弋获匪 次要犯及其伙多工亦属可奖阮廷普阮公著名 下所带降级各开复一级锦衣队兵黎文贵北宁 左卫队长黎德贰当场拏获匪召均拔补正队长 率队遇缺即补加赏银一百两首丁麻文度引拏 获犯准免前罪赏飞龙大银钱十枚再将带往衣 袴宣旨赏给俾知朝廷歼厥渠魁胁从罔治一有 悔罪立功亦加奖录使之互胥报告相引回头其 收获公象准究出首先跳上象头者赏飞龙大银 钱十枚次者五枚在行弁兵手下普赏钱一百缗 且此道正在搜捕逸犯可传旨宣光道量拨土勇 七百送交差派俾资得力勿可畛域岐视有误事 机再黎文瑞裴公諠黄炯经有旨召还玆据奏搜 捕正紧谕到日如业已回抵太原仍遵前谕来京 傥尚在军次准姑留从征俟旬日大功告蒇再宣 召未晚也又 谕三道诸统兵大员等曰今大兵均已进抵云中𢭏 破贼巢节次据奏现方分派探拏贼犯且首逆最 要犯农文云罪恶深重前经准定赏例有能擒斩 的犯到案赏银一千两授四品官擒斩正要犯农 文仕赏银二百两授七品官兹再增定赏格不论 官兵土勇其生获逆云增赏五百两凡一千五百 两斩馘献纳者仍前赏银一千两再授四品官并 给与土司世职生获逆仕增赏银三百两凡五百 两斩馘献纳者增赏一百两凡三百两再授六品 官又广行遍示诸贼党使之互相擒斩如匪仕能 自回头擒斩逆云诣军投纳即与免罪停其赏格 馀贼中头目如能擒斩逆云解纳均准宽免前罪 仍照常人例赏给或互相擒斩解官者亦准免罪 再酌量赏给傥逆云自知痛悔前非尽将党伙头 目擒斩首罪亦准免其一死至如所在土民前者 失身从贼执械抗官玆若悔悟投首准各将鸟枪 输纳亦与宽免前罪闲或擒斩从贼之王目解纳 者非惟免罪再酌量赏给其土目解纳土目即准 免罪停赏俾彼等知有可生之途争相出力擒斩 献纳早得清夷再昨者诸道官兵乘胜长驱现抵 贼巢闻之殊深欣悦不谓向今经一月馀而逆渠 未能一获甚觉末惬人意尔等均是大臣受命专 征以三道大兵而临弹凡之地谅此幺么小丑其 将安逃累次丁宁训诲乃全无一出筹策设法缉 拏或致逆渠得以远飏则何日可能蒇事岂有许 多官兵久于此地长驻缉犯之理乎谕到日准即 照日下逆云及诸要犯窜逸何处曾已探访的确 派兵查拏或彼讨路窜往清国逃生宜一面缮咨 投递地方官一面择派得力土司追蹑母使漏网 又诸道兵行因粮于敌果能接济充裕可支一月 与否亦并将现在情形飞章入奏免致悬望日切 也 赏南圻诸省义民先是原藩安城变起官兵进 讨地方民多有自出家赀以助军需者至是 户部声请应照北圻义民捐赀例分别拟赏 而停其给还 帝谕内阁日此事经有明谕涣汗纶音岂有留为公 需不复给还之理但既给还则彼等私本原无所 损不应得预赏格又无以副尊亲好义之诚不得 不就中酌量以求其当可傅旨诸省督抚布按俟 开年事平后各据原纳钱文并油脂粟米依价给 钱仍不必还主即饬所在县臣照北圻捐赀例分 给无告穷氓不得一毫侵扰再令户部酌议奖赏 及议上或赏授职衔或给予品服或免庸役 一年至五年其捐纳不及一百者以花红酒 食款劳之 帝谕内阁曰近据钦天监循例预蠲年底封印及来 年开印日期经已颁送京外诸衙门遵奉矣然此 但就寻常无事而言若有军旅之事则非可以此 㮣例今南圻虽已宁帖而藩安馀孽尚在死守孤 城应办机宜动关紧要其传旨军次将军参赞领 兵及嘉定布按并绅弁等凡原给印篆关防图记 均准仍留行用俟至本月三十日封闭开正初一 日仍即行用边和隆祥安河五省傥有边警亦如 之再向以百司终岁勤劬故改岁之期例有封印 开印此乃一张一弛道固宜然至如臣子忠勤体 国辰刻无忘岂可以此日稍存懈弛要在尔司牧 等之用心何如耳 增设承天府富禄香冰丰田三县府臣黎文贵 等奏言府辖香茶广田富荣三县村邑不下 四百丁田以万计而民居闲杂界限未均供 输关报率多迟滞请设为六县随山川形便 地势毗连者分隶之 一自左泽源而下沿香 江北岸达于顺安海口 遵海而北至永治社横过前城港道历富屋 江南岸溯至山蒲源赖凭社分仍设为香茶 县所隶凡九十八社村邑册人数八千二百 六十馀田土一万三千六百十六亩馀分为 六总莅所仍在安和社分一自萃野上社沿 江南岸下至顺安海口遵海而南至凉院河 澳二邑横过河贮江东岸通于良禄文江溯 至演派平陆夹苇野上社仍设为富荣县所 隶九十社村邑甲人数七千五百五十馀田 土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亩馀分为六总莅所 仍在普池社分一自富屋江北岸拜答江分 顺流至金堆港横过成功安禄堈墹东西包 三江海儿而北夹世至社西甲又横过拜答 夹唐隆转南至莱舍古塔等社原广田县改 为丰田县所隶凡五十八社村邑人数七千 五百九十馀田土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七亩 馀分为五总莅所设在博望社西甲一自古 碑下至安鲁横过花琅山松上至唐隆富展 政禄横江过于世至社西甲以外夹广治界 首以内一带沿海至世至社东甲夹堈墹西 邑设为广宅县所隶凡四十社村色人数七 千三百三十馀田土一万九百九十九亩馀 分为五总莅所设在优昙社分一自左泽源 而下沿香江南岸至杨春旧小江通于神符 江西岸以至符牌夹安农福安安渠富春等 社邑设为富禄县所隶凡五十七社村邑人 数六千九百八十馀田土一万一千八百八 亩馀分为五总莅所设在神符社分一自神 符通于河贮横过河中奉政北夹凉院河澳 安凭直至于海以内夹广南界首设为新荣 县凡八十七社村邑甲册人数三千五百馀 田土九千八百五十九亩分为四总莅所设 在师鲁束社分 花琅后改贤良 帝谕户部曰承天一辖原是邦畿之地涵养安佚经 已有年今田野日辟生齿日繁视诸地方日益增 大乃从前统辖止设三县一县之内社村无虑百 馀比诸辖之民又不啻倍蓰也况民居尚多错杂 里路尚未均平本应一番重加经理兹府臣筹拟 属县增设为六就中地势之广狭丁数之稠稀酌 量措办亦已妥合其所拟改为丰田之广田县准 仍旧号新设之广宅县改为丰田县新荣县改为 富禄县富禄县改为香水县仍以明命十六年开 印后举行再一初增设条目繁多非一一所能即 办其令黎文贵等先将建立县莅并设置吏役招 募属隶速议具奏候旨贵等寻请新设县莅各构 厅堂一 三闲 二厦 前为治事之所后为居宅堂前 左右构吏房军舍各一 均三 闲 吏隶则以旧三 县分补之 每县置吏目一通吏 四属隶亦以此推 仍全留支饷 俟后充募照依何例 史役分二班 属隶分三班 再县衙岁 给公需钱各四十缗今六县文书稍简请酌 给各三十缗许之 定较验衡秤程式先是在京内务府武库并督 工等所在外诸地方各制给中平衡法码子 一副行用 每副五十两三十两二十两一十 两各一颗自五两至一两五颗自 九钱至一钱九颗自九分至 一分九颗凡二十有七颗 至是准以内务 留式一副移置于户部每于月底诸衙管领 各将现行法码子由部对较如有差异声请 改铸究出别项情弊者参之诸地方各增给 留式一副上司贮守亦月以一次对较现行 法码子有差异者依式改铸务得符合谁敢 舞弄磨刮觉出重治地方官失察亦议及 宣光收州土县丞加知县衔阮克宽守大同堡 队长梁伯资属省队长黄祯闰等率土勇搜 捕陆安馀匪弋获匪正奇该队三犯并逆璋 之妻其子刘仲尊乃出首乞率属从军效力 赎罪省臣以闻 帝谕刑部曰逆犯刘仲尊乃逆璋之子律应缘坐况 彼前与逋渠黄祯宣并为逆云党羽伪称名目纠 伙抗官兹大兵𢭏破巢穴逆党鼠窜彼父已毙彼 母就擒自知无所逃刑始于限外投首罪恶寔属 深重法不容诛其即凌迟处死仍断首高竿悬挂 三日投弃于江现获匪目皆斩之匪妻发给武弁 大员之家为奴捕弁阮克宽准寔授土知县梁伯 资黄祯闰赏授正队长寻以陆安州民无人统摄 再授克宽为土知府权领陆安州事 真腊民名滀等一百十七人自暹逃回南荣军 次督抚张明讲黎大纲以名滀乃逆魔之弟 请禁之 帝谕曰彼等曩为暹人驱胁原非甘于从贼今既苦 暹之虐挈眷逃回其情巳无可疑矣况腊人之陷 于暹者谅不止此若禁之岂不绝来归之路乎准 即放释仍随地安插无使聚居一处俾易防制 帝与兵部论暹国事状谓之曰朕料暹人今与我国 构隙虽多为防备之计徒以自敝耳去年来侵我 境多是阇婆人暹之甲兵所得几何盖彼国人民 素称逸惰今驱之战斗是失民也况又无兵粮之 积所至取给于民日久疲劳有所不继则失民又 甚矣将何以制人心且彼之风俗如递年作福以 金银断分寸掷许百官争取又何礼义也又以菓 品散掷令众人争取甚至相踏压死者如此作福 亦可怪也又彼谓有一玉令人佩之射不能中朕 曾以是玉悬于鸭颈射之而死彼尝自言有术法 谁敢与天雷天将敌哉是诚可笑也因命出暹国 诸名玉召群臣观之 命有司铸镇西将军印安远将军印抚边将军 印各一 用银质虎钮 钤盖用牙质 贮于内阁随事颁给 嘉定军次将军参赞领兵等奏言伪水军参赞 尹廷权 原永隆永 良二队兵 缒城出首经诘问贼中情 形据称城中粟仓二座满贮其腐变约十分 之三城上各台每台贮粟或二舍或三舍每 舍约一百斛城脚里面寮舍各所每所多则 十斛少则五六斛花盐则满贮于藩安门馀 者分给寮舍食用其贼党仅存一千四百六 十馀人伤病约五百人以此贼党支此粟盐 想亦供三年上下怀来门所贮火药一万五 千斤城上四面每炮一辆各掘土为坑内藏 火药二百斤上盖以列板板上盖以蜂石总 数约五万馀斤又于靖边门𢭏炼火药月限 七百斤凡有放射以此给发盐硝约四十大 坛硫黄则无亲见弹子原贮尚在多数贼再 拾取垒外射入之弹用以施放不有增铸战 象三匹置在宣化门白金现存十两锭一千 九锭一两锭四百六十锭又闻逆鱿逆禄谋 谓自今官兵砌筑长垒甚是坚厚而城中贼 伙老病将半离叛日多攻必不利不如坚守 为上自官军掘开蛇行各道贼以为惧然但 于城上城脚及濠下水涸处密布竹尖不闻 别有备御之策其垒外右后前右左后并近 启祥寺对共辰门诸上山每放大炮贼徒必 被伤毙前此贼渠惟以暹寇来援一事诳惑 其党迩来绝无消息其众亦不复以此言为 信今势已穷蹙所赖者盐米尚存而已再诘 问以攻城当以何策他言无如迫濠筑垒先 使贼不得出入濠外采菜捕鱼以增窘迫然 后塡濠而入则城可破矣验他投降其情属 寔惟是贼中头目未敢槩援前例放释 帝谕日据称贼中粟米尚支三年虽揆之情理殆不 足信然亦不拘果否信如其言但须凛遵前谕日 饬炮手人等将各项天炮并震地雷对照粟仓二 座按度放击务要尽皆倒坏勿使留只榱片瓦则 贼无所藏贮必就毙矣又据称诸上山所放大炮 多能杀贼且日下攻剿之计尚在缓图须量饬弁 兵等一面徐掘蛇行地道一面将贼中所畏诸土 山增培加高三五丈俾其势益高则下击城中益 力必能日杀多贼矣至如尹廷权虽曾受贼目亦 不过傀儡一场妄设名色今亦不屑计较可即宽 免前罪仍插补为兵给与月饷钱米以广贼目自 新之路而离其死守之心方为得策 户部右侍郞钦派督办隆祥事务杨文丰自南 圻还调补礼部右侍郞 南掌致书于呈固吓使供税否则加兵清葩巡 抚阮可凭闻报令所在并邻接岑梛蛮维二 县各拨土兵按守事闻 帝谕曰此不过蛮獠吓怵常态耳彼以一小国前此 藉暹声势来侵随复望风退走今暹人久经败䘐 窜遁无迹则彼已失所恃又何能为傥敢复来须 饬土县等并力杀散永帖边疆 命遴六部属司分往北圻诸省清查帑项惟宣 光太原高平三省捕务方殷缓至来年行之 定内外诸衙往复文移体例 一皇子诸公府行 文尊人府及交衙 九卿 六部都察院大 理寺通政使 武衙诸军营掌领官用 咨移行所属用教示其文武职官来文如属 衙门公事仍循例用吞呈馀何员以事上行 均用禀府属官吏军人上行亦皆用禀一廷 臣行文丙外文武大小职官用传示一在京 尊人府及文衙九卿武衙诸军营掌领往复 均平行用各移行内阁内务府武库及诸寺 监用照会来文用咨呈其文武诸衙下行属 员 如部寺内务武库行属衡郎中贝外新以 子都察院行科道以下诸军营行本标管 卫以下内阁行所蜀侍经水旨以下西子 丝行县国以下及诸京兴斗导馀以此推 至吏役军人均用札来文用禀行别衙员弁 四五品用照会 行诸管 南亦同 六品以下用札 行诸 率队 亦 同 来文均用呈文馀些小衙门 如太月局木 仓及诸工所 督工 之类 并诸卫管卫行所属亦用札来文用呈 文至如吏士军民上行职官除诸衙用禀馀 均用呈文六部大理寺行承天府及各省督 抚提督用咨移行布按领兵官用照会来文 均用容呈诸寺监行承天府并各省督抚提 督布按均用咨移来文亦用咨移惟都察院 通政使丙阁并诸军营如有何事应咨诸地 方者必咨所由之部转咨凭辨母得径行文 移往复一文武诸衙文移称谓其诸衙堂官 及诸军营掌硕官均自称为本职其本职字 宜直书属员上行佐贰至吏典均自称为卑 职其卑职字宜旁写傥同衙堂官闲有文移 往复如尚书行文参知侍郎者用咨移本职 字亦直书参知侍郎上行尚书者用咨呈亦 自称为本职但宜旁写馀以此推一公派官 员如有颁给旗牌者不论品街高下均称为 钦差官应与九卿平行其行文所在地方及 地方官来文均与九卿同馀寻常差派各照 品街辨理一承天府行所属员弁并诸县衙 以至吏士军民均用札来文均用禀行各省 督抚布按均平行用吞移一在外各省督抚 提督往复均平行用容移行本省布按领兵 用照会行所属文职自学政上司以下武职 自管卫以下及诸府县州以至吏役军民均 用札行别省布按以下亦与本省同其交移 称谓总督自称为本督部堂巡抚自称为本 抚部院凡平行下行文丙本督部堂本抚部 院等字均直书惟咨呈六部文内这等字惟 本字大书馀并分注布按上行督抚提督用 盗呈均称为本职但宜旁写行硕兵官用咨 移行属省诸管卫并学政用照会行所属文 职自通判经历以下武职自管府管奇以下 并诸府县州以下以至吏士军民均用札领 兵官上行督抚提督下行管卫管府管奇以 下与布按同行府县州用照会其属省诸管 卫并学政上行督抚提督用禀行布按硕兵 官用呈文馀属省员弁上行督抚布按领兵 均用禀惟诸府县州上行督抚提督布按用 禀行领兵官用呈文行别省督抚布按亦用 呈文至如学政府县并诸卫奇行所属均用 札来文用呈文行非所属者 如府衙行别籍 县州诸衙奇行 别株率 队之类 用照会来文用浴呈以上凡平行下 行均自称本职直书上行者自称卑职旁写 其吏士军民上行督抚布按硕兵均 用禀行府县州及诸职官均用呈文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四十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