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八十二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八十三 圣祖仁皇帝寔录
卷八十四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八十三 圣祖仁皇帝寔录 壬辰明命十三年秋九月定诸地方迎春礼例 帝谕礼部曰诸地方耕耤养蚕经准依部议行矣因 思土牛芒神原是务本劝相之意在京先已行之 则地方亦须一体施行以符古礼尔部可续议以 闻部臣乃参稽清典诸直省迎春礼拟请以今年 十二月立春日举行为始从之 一递年冬至 后辰日所在 督抚镇官命占候司会同工匠于岁德方取 水土制土牛芒神各一其胎骨形色体制依 在京式一立春先期于省镇城东郭外择地 设坛东向前一日安土牛芒神设案于厅署 至日督抚镇官率所属绅弁各具常朝冠服 递就坛所行迎春礼再递回署督抚镇官于 庭前鞭其牛三以示劝耕仍安置厅内嗣凡 递年迎春礼成其前次土牛芒神埋藏于深 净 地 以工部左侍郞阮傥为平顺协镇工部郎中段 文富陞署工部左侍郎 宁太总督阮廷普太原署抚陈千载会街奏言 二省地头接壤之峩眉 社各属 洽和县 玉龙 村名属 司农县 均属关要请各设筑屯堡派兵驻防使相策 应从之 改授羽林后二卫卫尉黎福宝为掌奇署神策 中营统制掌奇黄登慎陞署统制仍领上驷 院掌奇胡文奎陞署统制管理侍卫尚茶尚 膳金枪翊武和声栽花清平诸院队署裴公 諠寔授掌奇管锦衣卫长直常直诸队虎威 右卫副卫尉黎顺靖陞授卫尉兼管翊保理 膳各司水军左水卫署卫尉阮文创为中水 卫卫尉 以卫尉充山西领兵范廷保陞署掌奇充清葩 领兵 吏部疏将降调候补人员请借补翰林院职衔 从部承办 帝不允敕嗣凡降黜人员必须俟缺题补傥年内无 缺听具本声明若非奉特旨不准借补 初置都察院院设左右都御史视六部尚书左 右副都御史视六部参知院属六科给事中 十六道监察御史秩正五品录事一秩正七 品书吏正八九品各四未入流二十 帝以台宪之司有关风纪命廷臣议定章程以为言 官之设自古有之历汉唐宋以迄明清代有 设置称谓不同要皆以纠绳察核为职也考 之北朝会典台规至清为备惟我朝自有制 度与清典不同请从中参酌取其宜于行者 用之仍逐款条列以闻 一职司分掌左右都 御史掌整饰官常以 肃风宪左右副都御史参理院事而为之贰 凡献纳纠弹之事悉以委之科道诸言官皆 隶焉录事从院长奉司封章案牍诸事务正 八九品未入流书吏随办凡朝廷政事得失 如有真知灼见据寔条陈民生利弊有可兴 可革之处随事建白其有关机密重事听具 寔封呈进诸部院衙门章奏己经奉旨并诏 书颁下如确有未便施行据所见直陈无得 缄隐遇有 大祀中祀诸礼节有宰牲不洁牲币不供与齐期有 违戒令斋宿不于其所及行礼失仪无故旷 废者并劾朝会宴飨人小职官有紊越班行 言语諠闹威仪不肃者劾皇亲国戚内外大 小臣工有不公不法欺蔽专辄等事俱得纠 劾内外职官有贪廉贤否寔状并听分别察 奏大臣推举铨用及内外各衙门所上章疏 有不从公起见者俱得纠举乡试会试有濳 通关节者劾凡所纠举俱指陈寔迹无得摭 拾风救挟私妄讦与事属琐屑伤治体者不 得尘渎入告六科给事中掌整察奸弊考核 稽违诸道监察御史掌察核官方修陈治道 皆统于都察院焉吏科稽核吏部翰林院太 医院户科稽核户部内务府内务督工漕政 仓场内藏礼科稽核礼部太常寺光禄寺鸿 胪寺国子监钦天监兵科稽核兵部太仆寺 京城提督枪炮火药二库刑科稽核刑部大 理寺工科稽核工部武库武库督工木仓如 事有稽违舛谬及奸吏舞文结习等弊指寔 参奏京畿道稽察内阁承天府南义道平富 道顺庆道安边道隆祥道安河道平治道安 静道清葩道河宁道定安道海安道山兴宣 道宁太道谅平道各稽察本道地方如官吏 有贪墨稽违等弊随事指参凡在京文武官 员有不公不法者并听举劾科道亦互相纠 举其有关于治体有所条陈建白均得寔封 直达再南义宁太等道会同吏科隆祥定安 谅平等道会同户科安边海安等道会同礼 科安河清葩山兴宣等道会同兵科平富安 静等道会同刑科顺庆平治河宁等道会同 工科各照六科专稽诸衙门御史同与给事 中察办一合行事宜凡设大朝仪于太和殿 奉 帝御殿受贺院长一员于殿上东边站立侍仪丹陛 用科道二人龙墀四人均于东西班外分立 利仪如设常朝仪于勤政殿则殿上二人庭 下二人亦各分东西立纠仪恭遇祭祀诸大 礼奉 帝亲诣行礼者院长恭候侍仪其陪祀与百执事之 所科道分立纠仪恭遇 慈寿宫庆贺诸令节科道四人于仙寿门内庭前东 西班外分立纠仪凡奉 帝御殿听政日科道四人于殿上分左右立右二人 充起居注左二人按注诸衙所奏事件大驾 行幸扈从记注亦如之逐日将记注草本呈 堂润色月底精录成折仍同署名押用院印 交史馆收掌凡六部内阁诸衙门奏事科道 一人并听随班预听按事登注以备捡纠凡 入直院长与六部堂官照员数每人一班轮 直科道每日一员轮直双日亦照诸衙司员 例进牌凡钦用宝玺当直堂官会同内阁仍 照依向例办理其科道随直之员如察有别 弊据寔核参其日常钦用本张之数各登记 呈堂收照凡刑名案件有旨交三法司会议 并递年秋审册会同刑部大理照办再审册 句到人犯与在京案处斩绞立决诸犯得旨 后由院再加覆阅缮本题覆候旨凡诸地方 奏上议处死罪四之案刑部票拟进呈后由 院覆阅其中果无关碍情理者片录声叙交 部奉批旨语施行如有不合之处摘出 覆奏凡廷臣会议日院长均得预议 帝准如议行之 以刑部右参知潘伯达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员外郞吴养告等六人为六科给事中知府 范文合等十六人为诸道监察御史令有司 制都察院银印左副都御史牙关防及科道 铜印攽给之复念事属一初耳目创见谕院 长淄伯达先以章程指示院属使之娴熟俟 至十月朔奉行 帝谓内阁曰向例京官四五品必须汇列清单候奉 朱圈方得随班奏事因念科道预在言官古人固 有对仗弹文自是台臣职事原不以品秩拘泥其 现授科道等均准随班趋侍不必再汇清单嗣以 为例 以吏部尚书阮科明陞署协办天学士仍领吏 部尚书兼管翰林院兵部尚书黎登瀛陞署 协办大学士领工部尚书仍兼管光禄寺兵 部左参知黎文德陞署兵部尚书户部右参 知裴溥调补刑部右参知承天府尹杜克舒 陞署兵部右参知工部右侍郞黄交演调补 户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郞兼大理寺卿何维 藩改授户部右侍郞充办内阁事务大理寺 少卿阮公焕陞署大理寺卿兼办理刑部事 务署内务府郎中阮廷宾为礼部郎中署光 禄寺卿办理礼部事务翰林侍讲申文权陞 署侍读学士充办丙阁事务胡有审陞署大 理寺少卿承天府丞殶谦光陞署府尹翰林 检讨潘清简为户部员外郞署承天府丞 授范廷擢陈辉朴为吏部郞中范溥为户部郞 中黄文铭为兵部郞中阮伯坦为工部郞中 以海安总督阮金榜调补河宁总督黎大纲仍 回山兴宣供职 以海阳布政阮公著为海阳巡抚署理海安总 督关防 省兴化太原宣光三省巡抚召兴化巡抚黄国 调来京简用改授太原布政署理巡抚陈千 载为海阳布政宣光署理巡抚阮有珪复回 布政原衔供职兴化按察吴辉濬太原署按 察阮㻌各权署布政兼办按察使司事务如 有重大事体听关白所属总督妥办 南定领兵邓有质年老休致以卫尉充南定水 师领兵阮文丰为掌奇充南定领兵兼管水 师 省神策监军其神策五营由管员专管原监神 策银关防神策监军铜印皆收毁之 初置五军都统府掌府事以掌营署前军印务 陈文能为前军都统府掌府事仍兼管京象 印篆花名册教养兵署中军印务宋福梁为 中军都统府掌府事都统制署后军印务潘 文璻陞署后军都统府掌府事都统硕河宁 总督阮文孝陞署左军都统府掌府事右军 副将加都统衔阮文春寔授都统署右军都 统府掌府事令制给五军都统府银关防各 一 又安神策弁兵驻防镇宁府者多病死事闻 帝谕兵部曰前以宁善叛兵之故不得已派兵换驻 镇压人心不谓此处岚瘴深重感染者多殊为可 悯今府辖既皆妥帖岂可久顿我兵其原派镇安 奇一二两队仍交副管奇黄义琬管顾驻防馀神 策弁兵即撤回伍病者各给钱二缗死者给恤一 倍 荫授开国功臣弘国公陶维慈后裔陶维怎为 队长监守祀事 京师大雨潦命京尹分往诸县勘看灾伤赈给 之及还奏言潦虽逾常随即退落更得连日 晴和禾苗勃起惟沿江民家有一二偃仆既 经赈给均获资仰 帝批示曰灾轻惠遍小民无虞失所稍慰朕怀广南 亦风潦人民有溺毙者命给之钱人各三缗 准定嗣凡文武官员获咎得革留者由吏兵缮 给部凭永为例 向例缮 给廷凭 赐廷臣高丽人参有差 命兵部密咨山兴宣总督黎大纲探访兴化丰 收峒近来清人情状据寔以闻先是清临安 府误听刁允安惹生边事允安既诛复许其 族人刁世理为猛梭猛剌 即丰收平 卢二峒 寨长世 理尚依于清广陵州长龙定昌 允安 姑夫 未敢归 清建水县亦尝遣人往丰收峒索上年税诸 土目不肯纳彼亦不敢滋事大纲探得其状 以奏 帝批示曰要宜留心密访关尔职事其慎之 更定按守镇海台弁兵换班例 递年分为四班 第一班羽林管 卫一率队二弁兵二百以三月十五日派往 至六月十五日第二班前锋龙武虎威三营 亦管卫一率队二弁兵二百往换又至九月 十五日第三班神策班直各卫管卫一率队 二弁兵一百往换又至十二月十五日第四 班诸军各保亦管卫一率队二弁兵一百往 换神机弁兵自四月至八月轮派三十人自 九月至次年三月轮派二十人守护炮器向 例奉领王命旗与合 符赍往至是停止 定安署督邓文添奏言省城之左璜江一带水 势冲激经濬新江以杀之今秋雨潦旧江一 段长一百九十馀丈湾似弓形多有坍圮请 至冬天水落潦退先于新江口两边增广各 三四丈许以纳其流又于坍圮处设立捍觜 以御其冲 帝允其奏 改定诸地方修递秋审册例 帝谕内阁曰向例诸地方审册以六月底到部闲有 何案得旨在未八秋以前至七月始录到者再续 汇审册今念如此办理不惟陆续发递多费邮传 而承办之下未免转滋轇轕准定嗣凡近届审期 刑部据六月上旬以前诸地方递到各案赶紧究 阅题覆得旨后即照诸辖里路远近计日录发务 于六月底现已发到毋得迟留出月诸地方据录 到在六月底以前诸案应登审囚犯即汇入册及 早发递限七月二十日以前到部亦不得淹留逾 限或何案始于六月下旬结递七月朔以后方录 到者听留下年秋审仍咨部存照不必续汇著为 令 广安逋匪阮保纠清匪船十馀艘潜八真珠 社 各 属葩 封县 葛澳守安快堡阮文劝伏岸射之匪乃 退署抚黎道广兵船驶至闻匪船已过灰澳 私澳 属海阳涂 山洋分 即溯流前进匪复于洋外来 真珠岛岸争掘野芋土知县裴允藉与阮文 劝率兵勇赶捕藉为匪所戕兵勇亦多伤毙 匪遂纵火烧毁民家尽掠堡中炮械而去事 闻 帝谕兵部曰黎道广月前胜仗甫经优赏乃不能预 先防范致匪伙乘间窃发本应重治姑念虽在是 行但不遇匪船驶过本辖而裴允藉等不报官兵 径行赶捕以致失事则道广之罪尚有可原姑从 轻降二级守堡阮文劝革职效力裴允藉轻举妄 动亦有应得之罪但能奋勇捐躯视借口畏缩者 有闲加恩赏恤银十两馀阵亡人给银二两伤者 给钱三缗且这匪至掘芋以食则穷窘已甚不啻 釜底游魂何难扑灭其爷黎道广即厚集兵船乡 勇上紧缉捕再传谕署督阮公著速遴妥干领兵 一员生力弁兵三百分坐船艘会剿毋得刻缓适 公著请行疏至 帝谕之曰尔志可嘉但省务殷繁已谕令遴委领兵 干员足资差派尔姑留省办事傥不期得报情形 关紧者亦准一面具奏一面亲督兵船紧往相机 剿捕 神策左营统制杜贵卒赐宋锦三枝钱三百缗 定京外诸衙堂属错办处分例 帝谕刑部曰政务有巨有细而长官之与属员分事 亦自不同傥事有错办一槩处分恐未足以昭允 当尔部可详加酌拟何事应专问长官而属员免 议何事应专问属员而长官免议至如事关重大 当如何分别首从以次减科者条列以闻部臣拟 定四条复令廷臣覆议一曰商拟可否剖断 是非凡事由长官审定而属员意见不同听 于折内别议若一味依阿以致错误则以长 官为首佐贰首领照律灭科其无预办属员 与吏典俱免议二曰稽核典章查办事件凡 属员各有分司有错误者事由吏典则以专 办吏典为首预办首领次之佐贰又次之长 官又次之事由首硕则以专办首硕为首预 办吏典次之佐贰又次之长官又次之事由 佐贰则以专办佐贰为首吏典天之首领又 次之长官又次之三曰稽究数目考比姓名 缮写誊录凡此均是吏典分事如有错误则 以吏典为首首领佐贰照律减科惟长官与 无预办首领佐贰俱免议四曰错误处分凡 事关重大如军机钱粮类者由长官则长官 为首佐贰首领吏典照律减科由佐贰则佐 贰为首首领次之吏典又次之长官又次之 由首领则首领为首吏典次之佐贰又次之 长官又次之由吏典则吏典为首首领佐贰 长官照律减科再向来京外诸衙门长官佐 贰首领吏典未经明定请照随职名酌分四 等如在京六部及诸院寺尚书都御史参知 副都御史侍郎寺卿少卿为长官郞中给事 中监察御史为佐贰员外郞主事司务录事 为首领八九品至未八流书吏为吏典在外 诸省府县总督巡抚布政按察知府同知府 知县县丞为长官通判知事为佐贰经历吏 目为首领八九品至未八流书吏通吏为吏 典馀诸衙官职不备此四者亦照此酌量分 别科拟议上 帝批示曰朕详阅各条多已妥合可底千行惟军国 重大之事傥有违误必以长官为首 清钦州分州移书于广安言海匪滋扰其国有 商船陈金发等情愿自备资斧出洋缉捕经 给照许以无分封域一律追拏祈验明无相 拦阻署抚黎道广以事关边防具奏请旨 帝谕之曰我国海疆虽与清国毗连但封域截然安 得以无分为说纵为剿匪则各派兵船按辖截捕 贼匪何所逃乎岂应预为逾境地步其即饬万宁 土知州照依部送覆文精缮以答嗣后事属重大 有关国体者方得八奏若似此寻常咨覆断无徇 他所请之理不妨一面具奏一面施行毋须辗转 声请徒滋迟滞为也 南定附翼县有螟虫为灾 串食 苗心 命省臣设法捕 瘗之 授公姓正支队长阮祐增为祠祭司祠祭副使 奉守 原庙祀事又置正八品书吏一典守公姓各支簿籍 三法司审议控状有事涉刑部辄请母须议且 拟原控者以笞责 帝令传旨严饬敕嗣后人民陈控如有干及三法司 者即据寔具奏候旨不得遽议 权领嘉定城总镇印阮文桂并诸曹臣疏将原 总镇黎文悦养子黎文燕检出家藏国家信 宝及公同印预纸各十张由部奉纳命逮捕 原典守陈公嬴等交廷臣究治其所藏预纸 收销之寻又摘发黎文悦私贮楠木油木材 板凡一千七十馀株片 帝谓内阁曰采办材料一事屡经申饬节省虽官项 船艘犹且停缓乃黎文悦私役兵丁采取如此多 数必非一朝一夕所能在城岂无一人闻见乃向 来糜费国帑人功竟充私物其令阮文桂等且照 现数登贮仍提将原标下左保一左保二铭义三 卫管率等 前经有旨 催召未回 彻底查明无少徇纵再究出 私造船艘兵器漏无登册亦一并查拟具奏候旨 定诸辖督抚布按请安例 帝谕曰朕自临御以来日对臣工未尝或闲虽至小 吏有事亦得召见询问乃督抚布按因职掌事务 殷繁不得常来瞻觐朕心寔深念焉况夫身膺重 寄则一方之兴革百事之利病必皆八告方称所 委岂徒计较簿书而已哉其准定凡督抚布按在 职已满三年者则自请来京瞻觐一次候旨遵行 再递年四孟月准督抚等遇便具折请安一次如 有辖内政事缺失兵民利弊以至同事督抚属辖 布按领兵府县等员才情寔好声名本佳民望轝 情咸皆爱戴者或不公不法舞弊营私为兵民所 不服者均须据寔陈奏其布按准递年春秋二仲 具折请安一次上司如督抚以至同事布按并领 兵府县等员傥有向上贤奸情节并兵民利弊等 事亦准据寔具奏要宜真知确见不得风影妄谈 缮折须亲手书写不得假手于人以昭慎密如有 总督出身武弁不能自写者方可令亲信代笔仍 将代笔之人声叙折内又如遇拜折期确无甚事 只照常请安者则因便随章疏附递不必别发免 劳邮传如有关要之事不必拘四孟春秋之限准 即缮折发递或合亲信子弟家人赍递来京由侍 卫处呈览如布按有发折则督抚照原折立即发 递不得留难阻止若督抚怀挟私心恐人参奏将 布按所发之折邀截弃毁者则坐以欺君之罪断 难宽恕此等事朕原欲周知民隐洞悉臣工俾下 情上达尔等虽在边陲而陈奏言谈何异趋陪朝 夕也则君臣一体庥戚相关岂不尽善尽美者乎 寻令各制折匣锁匙给之 置又安定边堡 堡在镇靖 府廊蛮处 初乐边府宣慰同知 专冈使其弟佋升将民居于藉客升为铺嵚 堡目诱送于暹专冈患之乃与镇靖府员报 省乞兵防驻总督谢光巨即派神策弁兵一 百前往镇压事闻 藉客在湾江之北铺嵚 在湾江之南均地名 帝谕之曰暹人虽惯行诳诱使人相离以便从中取 利然召升如果不背其兄则他何所投闲抵隙施 此伎俩乎总由他居心不良不诱亦去不可专诿 于人也尔可传示二府员但当抚辑其民各安生 业纵有不好事来朝廷自有处置勿怀疑讶尔乃 于镇靖地方择其善地者设一屯札可容弁兵数 百人名定边堡使我官兵居之兵饷由二府运给 又干铺嵚堡对岸设一小堡以土兵守之凡有幽 奔险马辣日春村等蛮托故而来遏止勿许未数 日暹人渡江驱藉客居民而去佋升亦有回 书吓怵二府蛮情惊动光巨闻报复加派弁 兵三百续往以事八奏 帝谕曰尔以事关边防所办亦是但私相怵诱乃是 边蛮故态未必出于暹人之意乃二府遽尔虚惊 诚为怯懦尔宜转饬派员只须择地驻札分派巡 哨勿可张皇或致边氓骚扰俟一月后如未宁帖 准一面奏闻一面派兵换驻毋使久留岚瘴 定洋船公回泊干平和虬勋汛 帝以节属深秋来京未便谕派员陈公璋照帑项何 物粗重者留之省库轻便者拨驿陆解抵广 南安津江次仍从江道运往奠海台归贮俟 后解京又命统制阮才能制小快船一艘 长 三 丈八尺横四尺一 寸深一尺十掉 置于香江南岸以备搬载 官项 改定诸省按察使秩正四品授阮伯伸为广平 按察陈黎瑍为宁平按察阮天丰为兴安按 察杜辉璟为山西按察陈世儒为北宁按察 以广治按察郑光卿陞署南定布政原署南 定布政魏克循改授南定按察名下带降一 级准与宽免平定参协尊寿德调补广治按 察宣光按察阮敦素陞署太原布政原署太 原按察权署布政阮㻌寔授太原按察毋须 权署布政使事户部郞中范溥调补宣光按 察广义参协黎福侒调补河静按察吏部郞 中武濬调补清葩按察广安署按察胡士麻 改补河内按察吏部郞中陈辉朴调补广安 按察平和署协镇陈文值改授高平按察礼 部员外郞陈玉琳陞署兴化按察原兴化按 察权署布政吴辉濬毋须兼办按察使事兵 部郎中武梃调补又安按察原河内按察黎 育德高平按察阮辉霑河静按察阮仕榜清 葩按察阮文炳俱召来京候旨海阳按察革 留潘显达改为降四级留谅山按察尹文春 名下带降二级宽免一级南定按察革留裴 元寿即离职来京从部行走 又安镇宁康县土知县呈骏阴怀异图言多不 法土俗岁首人皆投旧衣袴千江密祷灾殃 与水俱去骏独以墨凡投之且祝云但愿随 俗叶书为便又尝与暹人书札密结交通上 县丞峤和以诉于省省臣以闻令革职拏问 骏具伏遂诛之 建启祥寺先是 帝谓礼部日我 皇考世祖高皇帝诞 圣故宫在杨春社自经兵燹失其故址大定后寻访 不获尝念及之悲感不已因思朕降诞之地乃在 嘉定城外宋国公夫人故宅其令地方官访求之 至是城臣访得遗址干新禄邻绘图以进 帝谕日嘉定城之右新禄邻奉我 皇太后从我 皇考世祖高皇帝南幸曾于此地驻跸虻流花渚允 协嘉征重念发祥贵地所宜永留胜迹垂示将来 可即于其地建立梵宫名为启祥寺用志崇徽永 征福地乃命发帑银三百两送地方官照工部拟 定规式鸠工营建又令募僧人居住以二十 人为限递年诸礼节置祀田充给之 凡恭遇 圣寿节 万寿节及岁除上标正旦端阳三元朔望诸礼各具 斋品香 烛供奉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八十三 止